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讲课稿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讲课稿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讲课稿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4.5.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是发电厂或变电站电气设计的主体。它与电力系统、电厂动能参数、基本原始资料以及电厂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等密切相关,并对电气设备选择和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主接线设计,必须结合电力系统和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地选择主接线方案。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在工程设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及电力负荷增长率的规划,给出所设计电厂(变电站)的容量、机组台数、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主要负荷要求、电力系统参数和对电厂(变电站)的具体要求,以及设计的内容和范围。这些原始资料是设计的依据,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初步拟定一些主接线方案。国家方针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根据国家实际状况,结合电力工业的技术特点而制定的准则,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的主接线应满足供电可靠、灵活、经济、留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设计时,在进行论证分析阶段,更应合理地统一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以便于使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4.5.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伴随着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整体设计进行,即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历经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等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随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差异,但总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和内容如下:

1.对原始资料分析

(1)工程情况,包括发电厂类型(凝汽式火电厂,热电厂,或者堤坝式、引水

式、混合式水电厂等),设计规划容量(近期、远景),单机容量及台数,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等。

发电厂容量的确定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电力负荷增长速度、系统规模和电网结构以及备用容量等因素有关。发电厂装机容量标志着发电厂的规模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设计时,对发展中的电力系统,可优先选用较为大型的机组。但是,最大单机容量不宜大于系统总容量的10%,以保证在该机检修或事故情况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当前,单机300、600MW容量的机组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1000MW级的火电机组正在酝酿中。

发电厂运行方式及利用小时数直接影响着主接线设计。承担基荷为主的发电厂,设备利用率高,一般年利用小时数在5000h以上;承担腰荷的发电厂,设备利用小时数应在3000~5000h;承担峰荷的发电厂,设备利用小时数在3000h以下。对不同的发电厂其工作特性有所不同。对于核电厂或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的火电厂以及径流式水电厂等应优先担任基荷,相应主接线应以供电可靠为主选择主接线形式。水电厂是电力系统中最灵活的机动能源,启、停方便,多承担系统调峰、调相任务,根据水能利用及库容的状态可酌情担负基荷、腰荷和峰荷。因此,其主接线应以供电调度灵活为主选择主接线形式。

(2)电力系统情况,包括电力系统近期及远景发展规划(5~10年),发电厂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地理位置和容量位置)和作用,本期工程和远景与电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等。

发电厂的总容量与电力系统容量之比,若大于15%时,则就可认为该厂是在系统中处于比较重要地位的电厂,应选择可靠性较高的主接线形式。因为它的装机容量已超过了电力系统的事故备用和检修备用容量,一旦全厂停电,会影响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主变压器和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过电压水平、保护配置等有关,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主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运行安全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等。我国一般对35kV及以下电压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对llOkV及以上高压电力系统,皆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发电机中性点都采用非直接

接地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或经中性点接地变压器接地。

(3)负荷情况,包括负荷的性质及其地理位置、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等。电力负荷的原始资料是设计主接线的基础数据,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是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对电力负荷的预测不仅应有短期负荷预测,还应有中长期负荷预测,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成果的质量,一个优良的设计,应能经受当前及较长远时间(5—10年)的检验。

发电厂承担的负荷应尽可能地使全部机组安全满发,并按系统提出的运行方式,在机组间经济合理地分配负荷,减少母线上电流流动,使发电机运转稳定和满足电能质量要求。

(4)环境条件,包括当地的气温、湿度、覆冰、污秽、风向、水文、地质、海拔高度及地震等因素,对主接线中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电装置的实施均有影响。对此,应予以重视。对重型设备的运输条件亦应充分考虑。

(5)设备供货情况。这往往是设计能否成立的重要前提,为使所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可行性,必须对各主要电气设备的性能、制造能力和供货情况、价格等资料汇集并分析比较。

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电源和出线回路数、电压等级、变压器台数、容量以及母线结构等不同的考虑,可拟定出若干个主接线方案(本期和远期)。依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论证并淘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方案,最终保留2~3个技术上相当,又都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的方案,再进行经济比较。对于在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容量发电厂或变电站主接线,还应进行可靠性定量分析计算比较,最终确定出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最终方案。

3.短路电流计算和主要电器选择

对选定的电气主接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并选择合理的电气设备。

4.绘制电气主接线图

对最终确定的主接线,按工程要求,绘制工程图。

5.编制工程概算.

对于工程设计,无论哪个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概算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工程设计的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关系,而且为合理地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创造条件,为工程付诸实施,为投资包干、招标承包、正确处理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提供基础。’概算的编制以设计图纸为基础,以国家颁布的《工程建设预算费用的构成及计算标准》、《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电力工程概算指标》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和具体规定为依据,并按国家定价与市场调整或浮动价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概算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内容:

(1)主要设备器材费,包括设备原价、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等)费、设备运杂费(含成套服务费)、备品备件购置费、生产器具购置费等。除设备及材料费外,其他费用均按规定在器材费上乘一系数而定。其系数由国家和地区随市场经济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内下达指标定额。

(2)安装工程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及税金等。直接费指在安装设备过程中直接消耗在该设备上的有关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等;间接费指安装设备过程中为全工程项目服务,而不直接耗用在特定设备上的有关费用,如施工管理费、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基金和施工队伍调遣费用等;税金是指国家对施工企业承包安装工程的营业收入所征收的营业税、教育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上各种费用都根据国家某时期规定的不同的费率乘以基本直接费来计算。

(3)其他费用,系指以上未包括的安装建设费用,如建设场地占用及清理费、研究试验费、联合试运转费、工程设计费及预备费等。所谓预备费是指在各设计阶段用以解决设计变更(含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增减、设备改型、材料代用等)而增加的费用、一般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以及预计设备费用上涨价差补偿费用等。

根据国家现阶段下达的定额、价格、费率,结合市场经济现状,对上述费用逐项计算,列表汇总相加,即为该工程的概算。

4.6 发电厂和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发电厂和变电所中,用于向电力系统或用户输送功率的变压器,称为主变压

器;只用于两种升高电压等级之间交换功率的变压器,称为联络变压器。

4.6.1 主变压器容量、台数的选择

主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直接影响主接线的形式和配电装置的结构。它的选择除依据基础资料外,主要取决于输送功率的大小、与系统联系的紧密程度、运行方式及负荷的增长速度等因素,并至少要考虑5年内负荷的发展需要。如果容量选得过大、台数过多,则会增加投资、占地面积和损耗,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并增加运行和检修的工作量;如果容量选得过小、台数过少,则可能封锁发电厂剩余功率的输送,或限制变电所负荷的需要,影响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之间的功率交换及运行的可靠性等。

1.发电厂主变压器容量、台数的选择

《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规定:

(1)单元接线中的主变压器容量S

N

应按发电机额定容量扣除本机组的厂用负荷后,留有10%的裕度选择

S

N ≈1.1P

NG

(1﹣K

P

)/cosφ

G

(MVA) (4.6.1)

式中P

NG

——发电机容量,在扩大单元接线中为两台发电机容量之和,MW;

cosφ

G

——发电机额定功率因数;

K

P

——厂用电率。

每个单元的主变压器选择一台。

(2)接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与升高电压母线之间的主变压器容量S

N

按下列条件选择。

1)当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负荷最小时(特别是发电厂投入运行初期,发电机电压负荷不大),应能将接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上发电机发出的功率减去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小负荷而得到的最大剩余功率送至系统(计算中不考虑稀有的最小负荷情况)。即

S

N ≈[∑P

NG

(1﹣K

P

)/COSφ

G

﹣P

min

/cosφ]/n (MVA) (4.6.2)

式中∑P

NG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发电机容量之和,MW;

P

min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小负荷,MW;

cosφ——负荷功率因数;

n——接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主变压器台数。

2)若发电机电压母线上接有2台及以上主变压器,当负荷最小且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主变压器退出运行时,其他主变压器应能将发电厂最大剩余功率的70%以上送至系统。即

S

N ≈[∑P

NG

(1﹣K

P

)/COSφ

G

﹣P

min

/cosφ]×70%/(n—1) (MVA)

(4.6.3)

3)当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负荷最大且其中容量最大的一台机组退出运行时,主变压器应能从系统倒送功率,满足发电机电压母线上最大负荷的需要。即

S

N ≈P

max

/cosφ一∑P'

NG

(1﹣K

P

)/COSφ

G

(MVA) (4.6.4)

式中∑P'

NG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除最大一台机组外,其他发电机容量之和,MW;

P

max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最大负荷,MW。

4)对水电厂比重较大的系统,由于经济运行的要求,在丰水期应充分利用水能,这时有可能停用火电厂的部分或全部机组,以节约燃料,火电厂的主变压器应能从系统倒送功率,满足发电机电压母线上最大负荷的需要。即

S

N ≈P

max

/cosφ一∑P"

NG

(1﹣K

P

)/COSφ

G

(MVA) (4.6.5)

式中∑P"

NG

——发电机电压母线上停用部分机组后,其他发电机容量之和,MW。

对式(4.6.2)~式(4.6.5)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大者。

接于发电机电压母线上的主变压器一般说来不少于2台,但对主要向发电机电压供电的地方电厂、系统电源主要作为备用时,可以只装设一台。

2.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台数的选择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考虑,并应

按照其中一台停用时其余变压器能满足变电所最大负荷S

max

的60%~70%选择(对于35~110kV变电所取60%,对于220~500kV变电所取70%)。当全部I、Ⅱ类重要负荷超过上述比例时,应按满足全部I、Ⅱ类重要负荷的供电要求选择。即

S

N ≈(0.6—0.7) S

max

/(n-1) (MVA) (4.6.7)

式中 n——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变电所一般装设2台主变压器;枢纽变电所可装设2~4台;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电所或大型工业专用变电所,可装设3台。

3.联络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联络变压器的容量应满足所联络的两种电压网络之间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功率交换。

2)联络变压器的容量一般不应小于所联络的两种电压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组的容量,以保证最大一台发电机组故障或检修时,通过联络变压器来满足本侧负荷的需要;同时也可在线路故障或检修时,通过联络变压器将剩余功率送入另一侧系统。

联络变压器一般只装一台。

4.6.2 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

1.相数的确定

在330kV及以下的发电厂和变电所中,一般都选用三相式变压器。因为一台三相式较同容量的三台单相式投资小、占地少、损耗小,同时配电装置结构较简单,运行维护较方便。如果受到制造、运输等条件(如桥梁负重、隧道尺寸等)限制时,可选用两台容量较小的三相变压器,在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选用单相变压器组。

在500kV及以上的发电厂和变电所中,应按其容量、可靠性要求、制造水平、运输条件、负荷和系统情况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绕组数的确定

(1)只有一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或与系统连接的发电厂,以及只有两种电压的变电所,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2)有两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或与系统连接的发电厂,以及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可以采用双绕组变压器或三绕组变压器(包括自耦变压器)。

1)当最大机组容量为125MW及以下,而且变压器各侧绕组的通过容量均达到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5%及以上时(否则绕组利用率太低),应优先考虑采用三绕组变压器,如图 4.6.1(a)所示。因为两台双绕组变压器才能起到联系三种电压级的作用,而一台三绕组变压器的价格、所用的控制电器及辅助设备比两台双绕组变压器少,运行维护也较方便。但一个电厂中的三绕组变压器一般不超过2台。当送电方向主要由低压侧送向中、高压侧,或由低、中压侧送向高压侧时,优先采用自耦变压器。

2)当最大机组容量为125MW及以下,但变压器某侧绕组的通过容量小于变压

器额定容量的15%时,可采用发电机一双绕组变压器单元加双绕组联络变压器,如图4.6.1 (b)所示。

3)当最大机组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采用发电机一双绕组变压器单元加联络变压器。其联络变压器宜选用三绕组(包括自耦变压器),低压绕组可作为厂用备用电源或启动电源,也可用来连接无功补偿装置,如图4.6.1 (c)所示。

4)当采用扩大单元接线时,应优先选用低压分裂绕组变压器,以限制短路电流。

5)在有三种电压的变电所中,如变压器各侧绕组的通过容量均达到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5%及以上,或低压侧虽无负荷,但需在该侧装无功补偿设备时,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当变压器需要与110kV及以上的两个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相连接时,可优先选用自耦变压器。

图4.6.1 有两种升高电压的发电厂连接方式

(a)采用三绕组(或自耦)主变压器;(b)采用双绕组主变压器和联

络变压器;(c)采用双绕组主变压器和三绕组(或自耦)联络变压器

3.绕组接线组别的确定

变压器的绕组连接方式必须使得其线电压与系统线电压相位一致,否则不能并列运行。电力系统变压器采用的绕组连接方式有星形“Y”和三角形“D”两种。

我国电力变压器的三相绕组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为:

110kV及以上电压侧均为“YN'’,即有中性点引出并直接接地;35kV(60 kV)作为高、中压侧时都可能采用“Y”,其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作为低压侧时可能用“Y”或“D”;35kV以下电压侧(不含0.4kV及以下)一般为“D”,也有“Y'’方式。

变压器绕组接线组别(即各侧绕组连接方式的组合),一般考虑系统或机组同步并列要求及限制三次谐波对电源的影响等因素。接线组别的一般情况是:

(1)6~500kV均有双绕组变压器,其接线组别为“Y,d11”或“YN,d11”、

“YN,y0”或“Y,yn0”。下标0和11,分别表示该侧的线电压与前一侧的线电压相位差0。和330。(下同)。组别“I,I0”表示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用在500kV系统。

(2)110~500kV均有三绕组变压器,其接线组别为“YN,y0,dll”、“YN,yn0,d11”,“YN,yn0,y0”、“YN,dll—dll”(表示有两个“D”接的低压分裂绕组)及“YN,a0,d11”(表示高、中压侧为自耦方式)等。组别“I,I0,I0”及“I,a0,I0”表示单相三绕组变压器,用在500kV系统。

4.结构型式的选择

三绕组变压器或自耦变压器,在结构上有两种基本型式。

(1)升压型。升压型的绕组排列为:铁芯一中压绕组一低压绕组一高压绕组,高、中压绕组间相距较远、阻抗较大、传输功率时损耗较大。

(2)降压型。降压型的绕组排列为:铁芯一低压绕组一中压绕组一高压绕组,高、低压绕组间相距较远、阻抗较大、传输功率时损耗较大。

应根据功率的传输方向来选择其结构型式。

发电厂的三绕组变压器,一般为低压侧向高、中压侧供电,应选用升压型。变电所的三绕组变压器,如果以高压侧向中压侧供电为主、向低压侧供电为辅,则选用降压型;如果以高压侧向低压侧供电为主、向中压侧供电为辅,也可选用“升压型”。

5.调压方式的确定

变压器的电压调整是用分接开关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从而改变其变比来实现。无励磁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较少,调压范围只有10%(±2×2.5%),且分接头必须在停电的情况下才能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较多,调压范围可达30%,且分接头可在带负荷的情况下调节,但其结构复杂、价格贵,通常在下述情况下采用:

(1)出力变化大,或发电机经常在低功率因数运行的发电厂的主变压器。

(2)具有可逆工作特点的联络变压器。

(3)电网电压可能有较大变化的220kV及以上的降压变压器。

(4)电力潮流变化大和电压偏移大的110kV变电所的主变压器。

6.冷却方式的选择

电力变压器的冷却方式,随其型式和容量不同而异,冷却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风冷却。无风扇,仅借助冷却器(又称散热器)热辐射和空气自然对流冷却,额定容量在10000kVA及以下。

(2)强迫空气冷却。简称风冷式,在冷却器间加装数台电风扇,使油迅速冷却,额定容量在8000kVA及以上。

(3)强迫油循环风冷却。采用潜油泵强迫油循环,并用风扇对油管进行冷却,额定容量在40000kVA及以上。

(4)强迫油循环水冷却。采用潜油泵强迫油循环,并用水对油管进行冷却,额定容量在120000kVA及以上。由于铜管质量不过关,国内已很少应用。

(5)强迫油循环导向冷却。采用潜油泵将油压入线圈之间、线饼之间和铁芯预先设计好的油道中进行冷却。

(6)水内冷。将纯水注入空心绕组中,借助水的不断循环,将变压器的热量带走。

配电房设计规范要求

低压配电室设计规范要求 一、民用建筑物内配变电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配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接近用电负荷中心; 2)应方便进出线; 3)应方便设备吊装运输; 4)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装有可燃油电气设备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5)当配变电所的正上方、正下方为住宅、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时,配变电所应作屏蔽处理。 2 安装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超过630kVA的变配电室可布置在建筑主体内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变压器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3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带可燃油的高、低压配电装置和非油浸的电力变压器,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5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0m的自然采光

窗,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不临街的自然采光窗; 6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在配电室的两端各设一个出口,长度大于60m时,应增加一个出口; 7 变压器室、配电室的进出口门应向外开启; 8 变压器室、配电室等应设置防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9 变配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10 变配电室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11 变配电室、控制室、楼层配电室宜做等电位联结; 12 变配电室重地应设与外界联络的通信接口、宜设出入口控制。 二、配变电所防火门的级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2 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 火门; 3 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的防火门; 4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一般原则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设计。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划分组件的原则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 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 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3、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

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课程设计报告

前言 电气主接线代表了发电厂和变压所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的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决定性的关系。本火电厂电气主接线主要从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三方面综合考虑并设计。可靠性包括:发电厂和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负荷性质和类别;设备的制造水平;长期运行实际经验。灵活性包括:操作的方便性;调度的方便性;扩建的方便性。经济性包括:节省投资;降低损耗等。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考虑展开火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并对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本设计适合实际应用。

1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火力发电厂共有两台50MW的供热式机组,两台300MW的凝汽式机组。所以Pmax=700MW;机组年利用小时Tmax=6500h。 设计电厂容量:2*50+2*300=700MW; 占系统总容量700/(3500+700)*100%=16.7%; 超过系统检修备用容量8%-15%和事故备用容量10%的限额。 说明该厂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 由于年利用小时数为6500h>5000h,远大于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平均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该电厂在电力系统中将主要承担基荷,从而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务必侧重考虑可能性。 10.5KV电压级:地方负荷容量最大为25.35MW,共有10回电缆馈线,与50MW发电机端电压相等,宜采用直馈线。 220KV电压级:出线回路为5回,为保证检修出线断路器不致对该回路停电,宜采用带旁路母线接线方式。 500KV电压级:与系统有4回馈线,最大可能输送的电力为700-15-200-700*6%=443MW。500KV电压级的界限可靠性要求相当高。

配电室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 第6.2.1条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6.2.4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6.2.6条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 时,宜增加一个出口。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4.10.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物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4.10.3 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4.10.4 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0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30m。 4.10.5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挡油设施或设置能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 (1)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品堆积的场所。 (2)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变压器室位于民用主体建筑物内。 4.10.6 配变电所中消防设施的设置:一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固定式灭火装置;二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可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4.10.7 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的吊装孔或吊装平台。吊装平台、门或吊装孔的尺寸,应能满足吊装最大设备的需要,吊钩与吊装孔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吊装最高设备的需要。 4.10.8 高压配电室和电容器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户下沿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80m。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4.10.9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并装有弹簧锁。装有电气设备的相邻房间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或向低压方向开启。 4.10.10 配变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应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建筑。 4.10.11 当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采用机械通风且周围环境污秽时,宜加空气过滤器。 4.10.12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等应有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屋内的措施。 4.10.13 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均应抹灰刷白。配电装置室、变压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程序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程序 第一讲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包含两个基本容:一个是原理设计,即要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的各种控制要求,另一个是工艺设计,即要满足电气控制装置本身的制造、使用和维修的需要。原理设计决定着生产机械设备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工艺设计决定电气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生产可行性、经济性、美观、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所以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全面考虑两方面的容。在熟练掌握典型环节控制电路、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电路分析能力之后,设计者应能举一反三,对受控生产机械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并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一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基本容和设计程序 生产机械种类繁多,其电气控制方案各异,但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设计工作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程实践的观点,它是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的基本保证。 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1.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主要来源于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的要求。 2.设计方案要合理。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便于操作和维修,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和自动化。 3.机械设计与电气设计应相互配合。许多生产机械采用机电结合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因此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维护方便等方面协调处理好机械和电气的关系。 4.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地工作。 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容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设计、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必须的图纸、资料等。图纸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系统的组件划分图、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电气箱图、控制面板图、电器元件安装底板图和非标准件加工图等,另外还要编制外购件目录、单台材料消耗清单、设备说明书等文字资料。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1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题目:大型骨干电厂电气主接线 : 1. 发电厂(变电厂)的建设规模 (1) 类型:大型骨干凝汽电厂 (2) 最终容量和台数: MW 3004?+MW 6002? 型号( QFSN-300-2)+ (QFSN-600-2) KV U N 20= 85.0cos =? %6.186=d X %2.19'=d X %3.14"=d X (3)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5500小时/年 2. 接入系统及电力负荷情况 (1)220KV 出线 6回 最大负荷: 600MW 最小负荷: 300MW 不允许检修断路器时线路停电。 85.0=?COS a h T MAX /5500= (2)500KV 电压等级: 出线 4回,备用出线2回,接受该厂的剩 余功率. 电力系统装机容量:4500MW,当取基准容量为100MVA 时,系统归算到500KV 母线上的020.0*=s x 85.0=?COS a h T MAX /5500= (3)发电机出口处主保护动作时间s t pr 1.01=,后备保护时间 s t pr 2.12= (4)厂用电率 取6%, 厂用电负荷平均功率因数 取85.0cos =? 3.环境条件:海拔小于1000米,环境温度025c ,母线运行温度080c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人生苦短,不要让自己在阴影里蜷缩和爬行。应该淡然镇定,用心灵的阳光驱散迷雾,走出阴影,微笑而行,勇敢地走出自己人生的风景! 人们在成长与成功的路途中,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因生活的不顺畅怨天尤人,烦恼重重,精神萎靡不振,人生黯淡无光;有人可能会在逆境中顽强的拼搏和成长,历练出若谷的胸怀,搏取到骄人的成就。只有在磨难中成长和成功的人们,才更懂得生活,才更能体味出世态的炎凉甘苦,才更能闯出精彩的人生。 阴影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阳光背后,有阴影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应该感激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他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感激为难你的人,是他们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是他们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是他们增强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是他们警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是他们教会了你该独立。 人生若要走向成功,有好多的阴影需要消除。

电气试验室建设要求规范

附件1: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电气试验室建设规范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二○○五年三月

第一部分 高压试验室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有关单位的高压试验室建设标准,主要适用于各地区供电一级局单位的建设需要,二级电业局、联营单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2.标准引用文件 DL560-95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3.高压试验室的一般要求 华龙实验室是附属建筑物,试验厅室高度为4.5米,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根据生产试验的需要,试验室应划分成高压试验厅、精密仪器仪表、安全用品室、普通设备存放间、仪器设备维护间。试验室建设有消防通道,应急照明装置,良好的通风与消防装置,配备相应的安全工器具、防毒、防射线、防烫伤等防护用品。。实验室建设有完善的覆盖整个建筑区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采用铜质材料,接地装置与建筑物的基础接地实现密切连接。试验室内的功能间墙面都设有专用接地母排,并设有多点接地引出端,以满足电气试验和人身安全的需要。有专门供试验使用的电源回路。其中设备区安装有必要的移动或固定的高压试验设备,如试验变压器等,控制间与试验区有安全隔离装置或屏蔽遮栏和门锁,同时有联动的警铃。屏蔽遮栏应由金属制成,并可靠接地。 3.1.1.试验厅根据具体需要可考虑设置电磁屏蔽层,防止外部电磁干扰或内部 试验干扰民用设施,屏蔽效果按40分贝设计。 3.1.2.试验厅应设有良好的无影照明设备,照度标准控制在500-700勒克斯, 满足夜间工作需要。在安全出口的通道上应有应急照明装置。 3.1.3.试验厅应设有可靠的通风设备和消防装置。 3.1. 4.根据设备需要,可配置相应的起重搬运设备。 3.1.5.高压试验厅的四周及中间各部位都应设可靠良好的接地端子,并就近与 地网相连。 3.2.仪器仪表存放室 3.2.1.精密仪器仪表及安全用品室应放置在该存放室,并装设全天候运行的除 湿装置。 3.2.2.仪器的存放应采用开放式的货架装置,如有防尘需要可设置透明的橱 窗,货架安装牢固,可防止倾倒和设备滑出。货架高度不超过2米。

电气主接线设计

摘要 电气主接线(mai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cheme)按牵引变电所和铁路变、配电所(或发电所)接受(输送)电能和分溜配电能的要求,表征其主要电气设备相互之间连接关系的总电路。通常以单线图表示。电气主接线中表示的主要电气设备有电力变压器、发电机、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接地装置以及p带旁路母线接线、桥型接线和双T接线(或T 形)分支接线等。电气主接线包括从电源进线侧到各级负荷电压侧的全部一次接线,有时还包括各类变、配电所(或发电所)的自用电部分、后者常称作自用电接线。电气主接线反应了牵引变电所和铁路变、配电所(发电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关键词:电气主接线;方式;原则;展望与未来

第一部分,电气主接线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电气部分的主体,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递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连接方式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以及变电站本身的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检修方便与否和经济合理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配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各项技术,合理确定主接线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研究的电气主接线,主要针对高压配电网中110kv变电站高压电气主接线的设计。随着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三年改造结束,目前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骨干网架已基本形成,110kv变电站的地位大多数已变成了中间变电站和终端变电站,直接与用户相关联,是实现电能传递的关键环节,首先从探讨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的分析原则入手,对常用110kv 中间变电站主接线方式进行分析:单母接线方式、内桥加跨条接线方式以及四角形接线方式。并且进行综合比较、评价,最后讨论了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的现状与展望。 一、研究的意义 电气主接线是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是电力系统中电能传递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连接方式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以及变电站本身的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检修方便与否和经济合理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综合评价各项技术,合理确定主接线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文研究的电气主接线,主要针对高压配电网中110kv变电站高压电气主接线的设计。随着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的三年改造结束,目前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骨干网架已基本形成,110kv变电站的地位大多数已变成了中间变电站和终端变电站,直接与用户关联,是实现电能传递的关键环节。其中,中间变电站规模基本统一为110kv两路进线或四路进线、主变压器建设两台或三台、 110kv/35kv/10kv三级电压或110kv/110kv两级电压的变电站;终端变电站规模大多为110kv两路进线、主变压器建设两台或三台、110kv/35kv/10kv三级电压或110kv/10kv两级电压的变电站。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指导教师 院(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发电厂电气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设计 二、设计任务 根据所提供的某火力发电厂原始资料(详见附1),完成以下设计任务: 1.对原始资料的分析 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至少两个方案) 3.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 4.所选方案的经济比较 5.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三、设计计划 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1天:查阅相关材料,熟悉设计任务 第2~3天:分析原始资料,拟定主接线方案 第4天: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对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第5~6天:绘制主接线方案图,整理设计说明书 第7天:答辩 四、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计划按时完成 2.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模板及格式要求详见附2和附3)一份、主接线方案图(A3)一张 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 时间: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运行。在发电厂中,一次接线和二次接线都是其电气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电厂一次接线,即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其代表了发电厂高电压、大电流的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网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电力生产运行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对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决定性的关系。 本设计是对配有2?50MW供热式机组,2?600MW凝汽式机组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包括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主接线方案的拟定、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方案的经济比较、主接线最终方案的确定。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电气主接线

某水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前言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和用户组成。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为满足生产需要,变电站中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并依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连接起来。把变压器、断路器等按预期生产流程连成的电路,称为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器通过连接线,按其功能要求组成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成为传输强电流、高电压的网络,故又称为一次接线或电气主系统。用规定的设备文字和图形符号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地表示电气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基本组成和连接关系的单线接线图,称为主接线电路图。 一、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主接线代表了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它表明了变压器、线路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变电、输配电的任务。它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是在同一时刻完成的,所以主接线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主接线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有关影响因素,力争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Ⅰ.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1.接线方式:对于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其高压侧应尽可能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如线路—变压器组或桥形接线等。若能满足继电保护要求时,也可采用线路分支接线。在110-220KV 配电装置中,当出线为2 回时,一般采用桥形接线;当出线不超过4 回时,一般采用分段单母线接线。在枢纽变电站中,当110-220KV 出线在4 回及以上时,一般采用双母接线。在大容量变电站中,为了限制6-10KV 出线上的短路电流,一般可采用下列措施: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课程设计)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 目录 1.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110KV变电站的技术背景 (3) 1.2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3) 1.3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4高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式 (4) 1.5主接线的选择与设计 (8) 1.6主变压器型式的选择 (9) 2.短路电流计算 2.1 短路电流计算的概述 (11) 2.2短路计算的一般规定………………………………………………………………………… 11 2.3短路计算的方法……………………………………………………………………………… 12 2.4短路电流计算………………………………………………………………………………… 12 3.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3.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15 3.2高压断路器的选型…………………………………………………………………………… 16 3.3高压隔离开关的选型………………………………………………………………………… 17 3.4互感器的选择………………………………………………………………………………… 17 3.5短路稳定校验………………………………………………………………………………… 18 3.6高压熔断器的选择…………………………………………………………………………… 18 4.屋外配电装置设计

4.1设计原则……………………………………………………………………………………… 19 4.2设计的基本要求……………………………………………………………………………… 20 4.3布置及安装设计的具体要求………………………………………………………………… 20 4.4配电装置选择………………………………………………………………………………… 21 5.变电站防雷与接地设计 5.1雷电过电压的形成与危害…………………………………………………………………… 22 5.2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 22 5.3避雷针的配置原则…………………………………………………………………………… 23 5.4避雷器的配置原则…………………………………………………………………………… 23 5.5避雷针、避雷线保护围计算 (23) 5.6变电所接地装置……………………………………………………………………………… 24 6.无功补偿设计 6.1无功补偿的概念及重要性…………………………………………………………………… 24 6.2无功补偿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24 7.变电所总体布置 7.1总体规划……………………………………………………………………………………… 26 7.2总平面布置…………………………………………………………………………………… 26 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7) 1.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110KV变电站的技术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在持续迅速的发展,而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

配电室设计规范

配电室设计规范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配电室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 时,宜增加一个出口。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4.10.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物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4.10.3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4.10.4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0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30m。 4.10.5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挡油设施或设置能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 (1)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品堆积的场所。 (2)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变压器室位于民用主体建筑物内。 4.10.6配变电所中消防设施的设置:一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宜设火灾自动报警及固定式灭火装置;二类建筑的配变电所可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4.10.7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的吊装孔或吊装平台。吊装平台、门或吊装孔的尺寸,应能满足吊装最 大设备的需要,吊钩与吊装孔的垂直距

电气设计原则和设计符号及代号

电气设计原则和设计符号及代号

————————————————————————————————作者:————————————————————————————————日期:

(四)电气设计原则和设计符号及代号 王常余 1.家庭电气设计原则 家庭电气设计是在装潢设计(这里是指家具、电器设备的布局以及房顶的设计)完成后再进行的。由于每个家庭的装潢设计各有千秋,家用电器的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这里只能谈一些电气设计原则供读者参考。 (1)照明、插座回路分开把照明与插座回路分开的好处是:如果插座回路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仅此回路的电源中断,不会影响照明回路的工作,从而便于对故障回路进行检修;反之,若照明回路出现短路故障,此时就可利用插座回路的电源,接上台灯,进行检修。 (2)照明应分成几个回路这样,一旦某一回路的照明灯出现短路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其它回路的照明,就不会使整个家庭处于黑暗中。 (3)对空调、电热水器等大容量电器设备,宜一个设备设置一个回路如果合用一个回路,当它们同时使用时,导线易发热,即使不超过导线允许的工作温度,也会降低导线绝缘的寿命。此外,加大导线的截面可大大降低电能在导线上的损耗。 (4)插座及浴室灯具回路必须采取接地保护措施浴室插座除采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如电须刀插座)可以不要接地外,其它插座则必须用三极插座。浴室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5)接地措施 ①不能用自来水管作为接地线。新建住宅楼都配置了可靠的接地线,而老式住宅往往无接地线,不少老式住宅用户就以自来水管作为接地线。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曾有因触及带电的自来水龙头而电击身亡的事故报道。 ②浴室如采用等电位联结则更安全。浴室是潮湿环境,人即使触及50V以下的安全电压,也有遭电击的可能。所谓等电位联结,就是把浴室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金属毛巾架、铸铁浴缸、自来水管等)用接地线连成一体,且可靠接地。 ③接地制式应和电源系统相符。电气设计前,必须先了解用户电源来自何处,以及该电源的接地制式。接地保护措施应与电源系统一致。 ④每个回路应设置单独的接地线。有些人认为:接地线中的电流很小,几个回路合用一根接地线可节约装潢费用。这是错误的。因为在正常工作时,接地线中的电流的确很小,但在发生短路故障时,接地线中流过的电流大大超过相线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其次,从可靠性角度考虑,——个回路一根接地线更可靠。 ⑤有了漏电保护,也应有接地保护。任何一种电气产品,都有出现故障的可能,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 4.5.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是发电厂或变电站电气设计的主体。它与电力系统、电厂动能参数、基本原始资料以及电厂运行可靠性、经济性的要求等密切相关,并对电气设备选择和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主接线设计,必须结合电力系统和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地选择主接线方案。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在工程设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及电力负荷增长率的规划,给出所设计电厂(变电站)的容量、机组台数、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主要负荷要求、电力系统参数和对电厂(变电站)的具体要求,以及设计的内容和范围。这些原始资料是设计的依据,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初步拟定一些主接线方案。国家方针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根据国家实际状况,结合电力工业的技术特点而制定的准则,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设计的主接线应满足供电可靠、灵活、经济、留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设计时,在进行论证分析阶段,更应合理地统一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以便于使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 4.5.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程序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伴随着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整体设计进行,即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历经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等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随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差异,但总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步骤基本相同。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和内容如下: 1.对原始资料分析 (1)工程情况,包括发电厂类型(凝汽式火电厂,热电厂,或者堤坝式、引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6) 前言 (7) 第 0-1 节毕业设计目的意义 (7) 第 0-2 节原始资料分析 (7) 第一章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9) 1-1电气主接线设计概述 (9) 1-2 电气主接线的初步方案选择设计 (9) 1-3 电气主接线的经济技术比较 (12) 1-5变电所主变和厂用变选择 (16) 1-6变电所用电设计 (17) 1-7 最优电气主接线图绘制 (18) 第二章短路电流计算 (19) 2-1 节短路电流计算概述 (19) 2-2 节短路电流计算过程 (21) 2-3节短路电流计算成果 (31) 第三章变电所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 (32) 3-1 节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概述 (32) 3-2节导体的选择和校验 (36) 3.3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40) 3-4并联补偿电容的选择 (53) 第四章屋外高压配电装置优化设计 (56) 4-1高压配电装置概述 (56) 4-2高压配电装置的优化设计 (58) 4-3高压配电装置平面布置图和断面图的绘制 (60) 第五章防雷保护规划设计 (61) 5-1变电所过电压及防护分析 (61) 5-2避雷器的配置规划与选择 (62) 5-3变电所避雷针配置规划及保护围计算 (63)

5-4变电所接地设计 (64) 第六章继电保护配置的规划设计 (65) 6-1仪表与继电保护的配置规划概述 (65) 6-2仪表配置规划设计 (65) 6-3继电保护配置规划设计 (66) 结论 (71) 总结与体会 (72) 谢辞 (73) 参考文献 (74)

摘要 本论文为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条件来设计,其主要包括以下容:在对各种电气主接线比较后确定本厂的电气主接线,对主变压器、厂用变压器和导体和重要电气设备进行选择,然后绘制主接线图、设备平面布置图、断面图、防雷配置图和继电保护规划配置图。 关键词:主接线短路计算设备选择防雷保护继电保护

电气主要设计原则9.16

新龙电化2×50MW热电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设计原则 电气专业 本工程发电机出线电压为6.3KV,发电机采用发电机-双圈变压器组单元接线;发电机额定功率为60MW,选用主变压器容量为75000KVA(为拆迁设备),主接线为双母线接线。本工程按不上网考虑,但预留上网间隔以便后期上网预留,升压电压等级为110kV,本期110kV出线回路数7(1回备用,作为上网考虑)回,由3#发电机组的10kV母线III段送出,经110/10KV 容量31500KVA 变压器升压后与本期110kV母线连接,作为启动电源。110kV母线安双母线设计。 1、本工程电气设备微机综合控制保根据拆迁保护情况定,设计原则尽量采用拆迁设备(保护装置资料需要进一步核实)。 2、#1、#2、高备变布置于主厂房A排外,并设独立110KV升压站一座,出线7回(5架空出线,2回电缆出线),3台主变进线(架空进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出线方式。 3、新定110kV 配电装置,采用GIS全封闭组合电器,布置于户内0米层,主控制室布置于3层,2层位电缆夹层。 4、6kV开关柜采用中置式开关柜, 380V配电装置采用GGD开关柜。均布置于主厂房中央框架底层的配电室内(6kV、380V均为拆迁装置)。 5、与其他系统连接部分: (1)、110kV升压站出线7回(1回为备用间隔、1回至老厂区10kVIII段母线、5回出线至氯碱厂区,氯碱厂区设计范围为由110kV升压站出线至氯碱厂区高压侧设计,业主负责提供整流变压器厂房及设备资料); (2)、110kV高备变低压为6.3kV,设6.3kV备用段,分别出线至厂用I、II

段; 6、本次主要设计原则为: (1)、110kV配电装置为新定设备,布置于户内; (2)、高压厂用段配电柜采用拆迁设备,原则为经过耐压、调试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2、高备变变压器均为拆迁设备,原则为经过耐压、调试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综自系统为拆迁设备,尽量采用原有设备,布置于主控楼内。 7、高压厂用电接线 高压厂用工作电源接至发电机出口电抗器,6.3KV厂用高压工作母线按锅炉分段;高压厂用工作电源为6.3KV不接地系统。厂内设高备用变一台(拆迁设备),容量为20000KVA,110kV/6.3kV,远期厂内共设6.3kV母线3段及备用段,备用段分别接至厂用高压I段、II段、III段与三段母线互备。本期高压厂用段设厂用I 段、II段及备用段母线,厂用高压备用段母线分别接至厂用高压I段、II段母线。 9、直流系统 根据机组容量新定直流系统一套,容量待定。 10、所用电部分 升压站不设所用变压器,所用负荷从厂用I、II接入。 11、设独立主控制室,发变组保护及110kV等各类保护布置于主控制室内。 12、化水专业供电负荷为: (1)、本期化水共计用电负荷为270kW,配电室布置设计按双排设计,我院设计平面布置图,由业主定具体的位置及安装,要求配电室位置与用电区就近布置。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主接线设计

1 需求分析 1.1主接线设计依据 1.1.1变电所在系统中的地位 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电气主接线的主要因素。变电所有枢纽变电所(电压等级为330~500kv)、地区变电所(电压等级为220~330kv)、一般(终端)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00kv)三类,由于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其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也不同。 由原始设计参数知本设计变电所为110kv一般性变电所。 1.1.2变电所近远期发展规模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应根据5-10年电力发展规划进行。根据负荷的 大小、分布、增长速度,根据地区网络情况和潮流分布,分析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电气主接线的形式以及连接电源数和出线回数。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1.1.3 负荷大小和重要性 对一级负荷,必须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应保证全部一级负荷不间断供电;对二级负荷,一般要有两个电源供电,且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应保证大部分二级负荷供电;三级负荷一般只需要一个电源供电。 由原始设计参数知本设计110kv变电所一二级负荷占50%以上,所以主接线必须保证一二类负荷的可靠性。 1.1.4系统备用容量 装有2台(组)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其中一台(组)主变压器事断开,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应保证70%的全部负荷,在计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一二级用户负荷。 1.2主接线基本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应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地位,变电站的规划容量,负荷性质线路变压器的连接、元件总数等条件确定。并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投资节约和便于过度或扩建等要求。 1.2.1 供电可靠性

局维配电室设计要求

局维配电室设计要求: 1.局维配电室设计院的出图标准: 我方要求建设地下变配电室,由建筑设计院按如下局维配电室要求仅绘制电气设备排布图,并为我方确定局维配电室面积、高度等相关建筑条件。局维配电室的设计由本地电力设计院进行深化设计。 2.局维配电室供电范围及位置选择: 以局维配电室相应出线柜为圆心,以150米为半径的平面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供电半径最大可增加20米。局维土建变电室的位置宜放置在地下车库边缘,便于强电进出线。 3.局维配电室的净高: 要求梁底距地为3.5米,门宽2.2米(便于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运输)4.局维配电室电气设备尺寸及摆放要求: 高压柜 ①高压配电柜:高压配电柜分为PT柜、进线柜、出线柜。 ②高压配电柜尺寸:每个柜体尺寸按900x900(mm)设计。 ③设计原则:出线柜的数量与选用变压器的台数一致。高压柜采用 “一”字形或“L”形布置,高压配电柜背面距墙体要求为800(mm),高压配电柜屏前操作距离为2米。 变压器 ①容量要求: 局维土建变压器单台容量选用不大于800KVA(干式变 压器) ②变压器尺寸:800KVA变压器尺寸按1.7米X1.7米考虑 ③设计原则:变压器与其相邻的低压配电柜进线柜的距离要求为200 (mm),与其他物体的距离要求不小于1米。 低压配电柜 ①低压配电柜:每个变压器带一组低压配电柜,每组低压配电柜 分为进线柜、计量柜、出线柜、如变压器与另一台变压器所带低 压柜相连,低压柜与低压柜之间需要增加联络柜。 ②低压配电柜尺寸:低压配电柜单体尺寸分为:800(mm)宽X600

(mm)厚与1000(mm)宽X800(mm)厚。 ③设计原则:低压柜按双排面对面安装进行布置,柜前操作距离不 小于两米,柜后检修距离不小于1米。 ④低压配电柜出线: 按单侧门布置最多出线为:每台800(mm)宽低压配电柜4条出线(极限可做5条),1000(mm)宽低压配电柜5条出线。 按双侧门布置最多出线为:每台800(mm)宽低压配电柜8条出线(极限可做10条,但不宜考虑),1000(mm)宽低压配电柜10条出线。 值班室 局维配电室预留值班室,并以隔墙隔离,建筑设计满足规范相关防火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