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第十二章
生化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本章要点一、物质代谢的特点1.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受到精细调节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体内各种代谢物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1.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①葡萄糖可转变为脂肪酸②葡萄糖与大部分氨基酸可以相互转变③氨基酸可转变为多种脂质但脂质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④一些氨基酸、磷酸戊糖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三、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肝是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①肝内生成的葡糖-6-磷酸是糖代谢的枢纽②肝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2.肝在脂质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①肝在脂质消化吸收中具有重要功能②肝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代谢的中枢器官③肝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主要器官④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3.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非常活跃①肝合成多数血浆蛋白②肝内氨基酸代谢十分活跃③肝是机体解“氨毒”的主要器官4.肝参与多种维生素和辅酶的代谢①肝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血液运输中具有重要作用②肝储存多种维生素③肝参与多数维生素的转化5.肝参与多种激素的灭活四、肝外重要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联系1.心肌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①心肌可利用多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为能源②心肌细胞分解营养物质供能方式以有氧氧化为主2.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①葡萄糖和酮体是脑的主要能量物质②脑耗氧量高达全身耗氧总量的四分之一③脑具有特异的氨基酸及其代谢调节机制3.骨骼肌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①不同类型骨骼肌产能方式不同②骨骼肌适应不同耗能状态选择不同能源4.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供能途径5.脂肪组织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重要场所①机体将从膳食中摄取的能量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②饥饿时主要靠分解储存于脂肪组织的脂肪供能6.肾能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五、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水平的物质代谢调节主要调节关键酶活性②别构效应通过改变酶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③别构调节使一种物质的代谢与相应的代谢需求和相关物质的代谢协调4.化学修饰调节通过酶促共价修饰调节酶活性②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具有级联放大效应▲化学修饰调节的特点:a.绝大多数受化学修饰调节的关键酶都具无活性(或低活性)和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它们可分别在两种不同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互相转变。
第十二‘章肝胆生化

第十二‘章肝胆生化————————————————————————————————作者:————————————————————————————————日期:第十二章肝胆生化一、名词解释1.胆汁酸2.初级胆汁酸3.次级胆汁酸4.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5. 胆色素6.结合胆红素7.未结合胆红素8.胆色素的肠肝循环9.生物转化作用10.激素的灭活11.黄疸12.隐性黄疸二、填空题1.肝脏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有、和丰富的肝血窦等。
2.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的亚细胞结构有、、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
3.肝脏在组织化学上的特点是。
4.肝脏在糖代谢中突出的作用是。
5.肝脏在糖代谢中最特殊的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这种作用是通过及作用实现的。
6.肝脏在脂类的、和运输中起作用。
7.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是合成、合成和分解氨基酸。
8.肝脏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三个特点是、和种类多。
9.肝脏在维生素的、和转化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0.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是。
11.胆汁酸是由在肝内转化而来的,是肝脏清除的重要方式之一。
12.根据胆汁酸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和。
13.胆汁酸按其来源可分为和。
14.初级游离胆汁酸主要包括和。
15.初级结合胆汁酸主要是由胆酸和鹅脱氧胆酸与和结合的产物。
16.次级游离胆汁酸主要包括和。
17.次级结合胆汁酸主要是由脱氧胆酸和石胆酸与和结合的产物18.胆汁酸的功能有和。
19.胆色素包括、、胆素原和胆素。
20.胆色素是在体内的主要分解产物。
21.胆汁酸生成的主要限速酶是。
22.体内铁卟啉化合物包括、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等。
23.胆色素的正常代谢包括、、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和胆红素在肝外的代谢等步骤。
24.体内胆红素分为和两种类型。
25.正常人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为,其中4/5是。
26.未结合胆红素又称为和等。
27.结合胆红素又称为和等。
28.根据发病原因,临床上可将黄疸分为、和肝细胞性黄疸三种类型。
生化习题_第十二章_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1]
![生化习题_第十二章__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1]](https://img.taocdn.com/s3/m/36671805cc1755270722089d.png)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多肽链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A.DNA双链 B.mRNAC.DNA编码链 D.DNA模板链E、 tRNA2、起始密码是指:A.AUG B. AGU C.UAG D.GAU E、 GUA3、原核细胞中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多种蛋白质因子不包括:A.起始因子IF B.延长因子EFC.核蛋白体释放因子 D.释放因子eRFE. ρ因子4、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除需要ATP供能外,还需要哪种物质供能?A.CTP B.UTP C.GTP D.CP E、 ADP5、关于翻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料是20种基本氨基酸B.需要mRNA、tRNA、rRNA参与C.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有多种蛋白质因子参与E.rRNA是多肽链合成的场所(装配机)6、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正确的是:A.64个密码子均代表某一氨基酸B.Trp、Met只有一个密码子C.Leu、Arg、Ser均有五个密码子D.三个终止密码子是UAA、UGG、UAGE.只有通用密码才能被生物体中蛋白质合成所用7、关于核蛋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蛋白体由rRNA与两种蛋白质组成B.每个核蛋白体均由一个大亚基与一个小亚基组成C.小亚基的功能是结合模板mRNAD.大亚基上有转肽酶活性,可催化肽键生成E.核蛋白体中大亚基所含的rRNA种类多于小亚基的8、关于t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上有反密码环,与mRNA上密码子对应B.tRNA是活化及转运氨基酸的工具C.已发现有60多种tRNA,每种氨基酸可有不止一种tRNA D.tRNA既可识别氨基酸,又可识别氨基酰--tRNA合成酶E、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以tRNA作为引物9、关于多聚核蛋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多个核蛋白体串连于同一mRNA上形成B.是串珠状结构C.在mRNA上每隔2—3个密码即可串连一个核蛋白体D.多聚核蛋白体所合成的多肽链相同E.其意义在于使mRNA充分利用,加速蛋白质合成10、四环素的抗菌机理是:A.抑制翻译的终止 B.阻断翻译的延长过程C.结合小亚基、抑制转肽酶 D.结合大亚基,使读码错误E.抑制氨基酰-tRNA与核蛋白体结合11、真核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起始tRNA是:A.亮氨酰tRNA B.丙氨酰tRNAC.赖氨酰tRNA D.蛋氨酰tRNAE.甲酰蛋氨酰tRNA12、使核蛋白体大小亚基保持分离状态的蛋白质因子是:A.IF1 B.IF2 C.IF3D.EFTu E.EFTs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方向是:A.由mRNA的3’端向5’端进行B.可同时由mRNA的3’端与5’端方向进行C.由肽链的N端向C端进行D.可同时由肽链的N端与C端进行E.由肽链的C端向N端进行14、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其结合的是:A.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B.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C.真核生物核蛋白体大亚基D.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大亚基E.氨基酰-tRNA合成酶15、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需要能量的步骤是A.氨基酰-tRNA的合成B.蛋白质合成起始C.多肽链延长过程D.转肽作用E.终止阶段16、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不需要:A.mRNA B.甲酰蛋氨酰-tRNA C.转肽酶D.GTP E.EFTu与EFTs17、mRNA能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其根本在于:A.含有核糖核酸B.代谢快C.含量少D.由DNA转录而来E.含有密码子18、蛋白质生物合成是:A.蛋白质水解的逆反应B.肽键合成的化学反应C.遗传信息的逆向传递D.在核蛋白体上以mRNA为模板的多肽链合成过程E.氨基酸的自发反应19、关于mRNA,错误的叙述是:A.一个mRNA分子只能指导一种肽链生成B.通过转录生成的mRNA与核蛋白体结合才能起作用C.mRNA极易降解D.不同种类的mRNA分子量差异很大E.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只能指导一种多肽链生成20、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取决于:A.DNA B.18S rRNAC.28S rRNA D.tRNAE.氨基酰-tRNA合成酶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有二个以上正确答案)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包括:A.各种RNA及核蛋白体B.20种基本氨基酸为原料C.有关酶及蛋白因子D.需ATP、GTP供能E.需无机离子(如Mg2+)存在2、mRNA上的终止密码包括A.AUG B.AUU C.UAA D.UGA E.UAG 3、多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一般认为可包括:A.氨基酸的活化B.翻译的起始(起始复合物生成)C.肽链的延长(核蛋白体循环)D.肽链合成的终止E.翻译后的加工修饰4、每次核蛋白体循环包括下列步骤:A.起始(开始) B.注册(进位)C.成肽(转肽) D.转位(移位)E.终止(结束)5、下列哪些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翻译的抑制有关?A.四环素 B.氯霉素C.土霉素 D.链霉素E.白喉毒素三、填空题:1、①是翻译的直接模板,但归根结底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②决定的。
生化12脂类代谢

第四章脂类代谢第一节概述一、生理功能(一)储存能量,是水化糖原的6倍(二)结构成分,磷脂、胆固醇等(三)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第二信使、维生素等二、消化吸收(一)消化:主要在十二指肠,胰脂肪酶有三种:甘油三酯脂肪酶,水解生成2-单脂酰甘油需胆汁和共脂肪酶激活,否则被胆汁酸盐抑制;胆固醇酯酶,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磷脂酶A2,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
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与胆汁结合生成胆汁酸盐微团,其中的甘油三酯70%被胰脂肪酶水解,20%被肠脂肪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微团逐渐变小,95%的胆汁酸盐被回肠重吸收。
(二)吸收:水解产物经胆汁乳化,被动扩散进入肠粘膜细胞,在光滑内质网重新酯化,形成前乳糜微粒,进入高尔基体糖化,加磷脂和胆固醇外壳,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甘油和小分子脂肪酸(12个碳以下)可直接进入门静脉血液。
(三)转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由脂蛋白转运。
在脂蛋白中,疏水脂类构成核心,外面围绕着极性脂和载脂蛋白,以增加溶解度。
载脂蛋白主要有7种,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使疏水脂类溶解,定向转运到特异组织。
1.乳糜微粒转运外源脂肪,被脂肪酶水解后成为乳糜残留物。
2.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脂肪,水解生成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或LDL1),失去载脂蛋白后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3.低密度脂蛋白又称β脂蛋白,转运胆固醇到肝脏。
β脂蛋白高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4.高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可激活脂肪酶,有清除血中胆固醇的作用。
LDL/HDL称冠心病指数,正常值为2.0+_0.75.自由脂肪酸与清蛋白结合,构成极高密度脂蛋白而转运。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甘油三酯的水解(一)组织脂肪酶有三种,脂肪酶、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单酯脂肪酶,逐步水解R3、R1、R2,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二)第一步是限速步骤,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糖素通过cAMP和蛋白激酶激活,胰岛素和前列腺素E1相反,有抗脂解作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A1型题]1.正常人血钙浓度的参考范围是()A.1.75-2.25mmol/LB.2.25-3.75mmol/LC.2.05-3.75mmol/LD.2.05--2.75mmol/LE.2.25--2.75mmol/L2.PTH的合成与分泌受什么物质浓度的负反馈调节()A.钙B.磷酸盐C.镁D.维生素DE.降钙素3.合成1型前胶原肽的细胞是()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成骨细胞前体细胞D.破骨细胞前体细胞E.骨纤维细胞4.合成骨钙素的细胞是()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成骨细胞前体细胞D破骨细胞前体细胞E骨纤维细胞5.循环中的骨钙素,其半衰期约为()A.5分钟B.5小时C.5天D.5周E.5个月6.B-ALP在血清中的半衰期是()A.1~2小时B.1~2天C.1~2周D.1~2个月E.1-2年7.血液中骨碱性磷酸酶主要来源于()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成骨细胞前体细胞D.破骨细胞前体细胞E.骨纤维细胞8.测定曲请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级法D.分光光度法E邻甲酚酞络合酬法9测定血洁游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分光光度法E邻甲酚酞络合细法10.血清总镁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分光光度法E甲基期吞草酚蓝比色法11.目前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清无机磷测定方法是()A.还原钼蓝法B.染料结合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2.佝偻病又称()A.Pagets病B骨质软化症C.骨质疏松症D.肾性骨营养障碍E骨质硬化症13.吡烷酚含量较高的是()A.骨B.韧带C.主动脉D软骨E.牙齿14.人体内调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主要器官是()A.肝、骨和肾B.肠、骨和肾C.肠、骨和肝D肠、肝和肾E肝、肺和肾15.能使血钙、磷浓度都升高的物质是()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C.维生素DD降钙素E.生长激素16.破骨细胞可合成()A.1型胶原交联N-端肽B.碱性磷酸酶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D.降钙素E骨钙素17.骨吸收的主要标志物是()A.1型前胶原羧基B.骨碱性磷酸酶C.骨钙素D降钙素E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18.骨形成的主要标志物是()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B.尿羟脯氨酸C.骨钙素D.I型胶原C-端肽和N-端肽E吡啶酚19.1,25-(OH)2D3总的生理作用是()A.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B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C. 使血钙,血磷升高D. 使血钙,血磷降低E不年龄段生理作用不同20当酸中毒时,血浆中()A.结合钙增加,游离钙减少B.结合钙和游离钙均增加C.结合钙和游离钙均不变D结合钙减少,游离钙增加E结合钙减少,游离钙不变21.骨骼中含量最多的最主要的一种非胶原蛋白质是()A.降钙素B.骨碱性磷酸酶C.抗酒石酸酸性磺酸酶D.基质金属蛋白酶E.骨钙素22. 常见的引起高磷血症原因是()A. 肾功能不全,排泌磷减少B.肠道磷酸盐的吸收减少C.磷酸盐摄入过多D.禁食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A2 型题]1.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分为扩散钙和非扩散钙两大类B.扩散性离子钙具有生理活性C.非扩散钙无生理活性D.非扩散性钙和离子钙之间可以互相转变E非扩散性钙不可以释放成游离钙2.关于PTH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骨的作用是促进溶骨B.对肾的作用是促进钙重吸收C.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D.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E对维生素D的作用是降低25-(O0H)-D3-la羟化酶的活性3.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钙血症常见的原因()A.维生素D缺乏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低白蛋白血症D.慢性肾功能衰竭E.慢性肠炎4.下面1,25-(OH)2-D3对靶器官的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负反馈抑制25-(OH)-D3-1a-羟化酶的活性B.对小肠的作用是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C.对骨的作用是抑制溶骨D.对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E.对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5. 血清钙减低不出现于()A.维生素D缺乏B.甲状旁腺功能低下C.血浆蛋白减低时D.恶性肿瘤骨转移E.严重乳糜泻时6.下列哪一项不是高钙血症常见原因()A.肾对钙重吸收增加B.钙逸出进人细胞外液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缺乏E.恶性肿瘤骨转移7.下列列哪一项不是低磷血症常见原因()A.细胞外磷酸盐的丢失B.维生素D缺乏C.磷向细胞外转移D.肾小管性酸中毒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8.下列哪一项不是高磷血症常见原因()A.甲状旁腺功能低下B.磷酸盐摄人过多C.甲状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缺乏E.慢性肾功能不全9.骨形成形成标志物不包括以下哪种()A.骨碱性磷酸酶B.1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D.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E.骨钙素10.以下哪项不是骨吸收标志物()A.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B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尿半乳糖羟赖氨酸D.骨钙素E.胶原交联11.下列情况中一般不会引起低镁血症的是()A. 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胃肠道疾病D.利尿药物的使用E.醛固酮水平低下12.下列关于成骨不全的原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原纤维的成熟异常B骨非胶原异常C.活性维生素D缺乏D.磷灰石结晶减少E.[Ca]、[P]的乘积不足13.下列情况中一般不会引起高镁血症的是()A.静脉补镁过多过快B.长期腹泻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D.醛固酮水平低下E.慢性肾功能不全14.下列关于甲状旁腺素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B.其成熟形式含有84个氨基酸残基C.其前体甲状旁腺素原没有生理活性D.其主要的受体结合位点是羧基端1~6个氨基酸残基E.使血钙升高,血磷下降15.下列骨病一般不是由活性维生素D缺乏而致的是()A.骨质增生性B.成人骨软化症C.婴幼儿佝偻病D.肝性佝偻病E.骨质疏松症16.下列关于降钙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来自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B.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其分泌的主要调节因素是血钙浓度D.血钙升高会反馈抑制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降钙素E降钙素的作用是使血钙下降,血磷下降17.下列关于降钙素生理功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抑制骨质吸收B促进肾1a羟化酶的活性,增加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C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D.调节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作用E.间接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18.下列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全身骨量减少,骨折危险程度增加B.一般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C.I型骨质疏松症主要是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D.I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E.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相关19.下列关于活性维生素D3生理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影响小肠黏膜磷脂的合成,增加钙离子的通透性B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C.促进溶骨D.抑制骨质钙化E促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20.下列关于婴幼儿佝偻病症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方颅B.佝偻病串珠C.牙釉发育不良D.智力发育迟缓E易发生应力性骨折[A3型题](1-3题共用题干)男性患儿,3岁,出现肌无力,肌张力下降,时有手足抽搐。
生化习题集-修改版

⽣化习题集-修改版⽬录第⼀章蛋⽩质的结构与功能 (2)第⼆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6)第三章酶 (25)第四章糖代谢 (35)第五章脂类代谢 (48)第六章⽣物氧化 (61)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70)第⼋章核苷酸代谢 (79)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85)第⼗章 DNA⽣物合成 ---- 复制 (92)第⼗⼀章 RNA的⽣物合成----转录 (102)第⼗⼆章蛋⽩质的⽣物合成---- 翻译 (109)第⼗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118)第⼗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程 (127)第⼗五章细胞信息转导 (135)第⼗六章肝的⽣物化学 (150)第⼗七章维⽣素与微量元素 (161)第⼗⼋章常⽤分⼦⽣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 (165)第⼗九章⽔和电解质代谢 (170)第⼆⼗章酸碱平衡 (174)第⼀章蛋⽩质的结构与功能⼀. 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含有⼿性碳原⼦的氨基酸是A. GlyB. ArgC. MetD. PheE. Val2. 那⼀类氨基酸在脱去氨基后与三羧酸循环关系最密切A. 碱性氨基酸B. 含硫氨基酸C. 分⽀氨基酸D. 酸性氨基酸E. 芳⾹族氨基酸3. ⼀个酸性氨基酸,其pHa1=2.19,pHR=4.25,pHa2=9.67,请问其等电点是A. 7.2B. 5.37C. 3.22D. 6.5E. 4.254. 下列蛋⽩质组分中,那⼀种在280nm具有最⼤的光吸收A. 酪氨酸的酚环B. 苯丙氨酸的苯环C. 半胱氨酸的巯基D. ⼆硫键E. ⾊氨酸的吲哚环5. 测定⼩肽氨基酸序列的最好办法是A. 2,4-⼆硝基氟苯法B. ⼆甲氨基萘磺酰氯法C. 氨肽酶法D. 苯异硫氰酸酯法E. 羧肽酶法6. 典型的α-螺旋含有⼏个氨基酸残基A. 3B. 2.6C. 3.6D. 4.0E. 4.47. 每分⼦⾎红蛋⽩所含铁离⼦数为A. 5B. 4C. 3D. 2E. 18. ⾎红蛋⽩的氧合曲线呈A. U形线B. 双曲线C. S形曲线D. 直线E. Z形线9. 蛋⽩质⼀级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特点是A. 氨基酸组成不同的蛋⽩质,功能⼀定不同B. ⼀级结构相近的蛋⽩质,其功能类似可能性越⼤C. ⼀级结构中任何氨基酸的改变,其⽣物活性即消失D. 不同⽣物来源的同种蛋⽩质,其⼀级结构相同E. 以上都不对10. 在中性条件下,HbS与HbA相⽐,HbS的静电荷是A. 减少+2B. 增加+2C. 增加+1D. 减少+1E. 不变11. ⼀个蛋⽩质的相对分⼦量为11000,完全是α-螺旋构成的,其分⼦的长度是多少nmA. 11B. 110C. 30D. 15E. 110012. 下⾯不是空间构象病的是A. ⼈⽂状体脊髓变性病B. ⽼年痴呆症C. 亨丁顿舞蹈病D. 疯⽜病E. 禽流感13. ⾕胱⽢肽发挥功能时,是在什么样的结构层次上进⾏的A. ⼀级结构B. ⼆级结构E. 以上都不对14. 测得某⼀蛋⽩质样品的含氮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质多少克A. 2.00gB. 2.50gC. 6.40gD. 3.00gE. 6.25g15. 在pH6.0的缓冲液中电泳,哪种氨基酸基本不动A. 精氨酸B. 丙氨酸C. ⾕氨酸D. 天冬氨酸E. 赖氨酸16. 天然蛋⽩质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 半胱氨酸B. 脯氨酸C. 丝氨酸D. 蛋氨酸E. ⽠氨酸17. 多肽链中主链⾻架的组成是A. -NCCNNCCNNCCN-B. ―CHNOCHNOCHNO―C. ―CONHCONHCONH―D. ―CNOHCNOHCNOH―E. ―CNHOCCCNHOCC―18. 在20种基本氨基酸中,哪种氨基酸没有⼿性碳原⼦A. ⾕氨酸B. 半胱氨酸C. 赖氨酸D. 组氨酸E.⽢氨酸19. 下列哪种物质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蛋⽩质⽽不变性A. 硫酸D. 丙酮E. 1N盐酸20. 蛋⽩质变性后表现为A. 粘度下降B. 溶解度增加C. 不易被蛋⽩酶⽔解D. ⽣物学活性丧失E. 易被盐析出现沉淀21. 对蛋⽩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的关系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 变性的蛋⽩质⼀定要凝固B. 变性的蛋⽩质⼀定要沉淀C. 沉淀的蛋⽩质必然变性D. 凝固的蛋⽩质⼀定变性E. 沉淀的蛋⽩质⼀定凝固22. 蛋⽩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A. 蛋⽩质溶液有分⼦扩散现象B. 蛋⽩质溶液有“布朗运动”C. 蛋⽩质分⼦表⾯带有⽔化膜和同种电荷D. 蛋⽩质的粘度⼤E. 蛋⽩质分⼦带有电荷23. 镰⼑型贫⾎症患者,Hb中氨基酸的替换及位置是A. α-链第六位Val换成GluB. β-链第六位Val换成GluC.α-链第六位Glu换成ValD. β-链第六位Glu换成ValE. 以上都不对24. 下列蛋⽩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A.⽜β乳球蛋⽩(分⼦量35000)B. 肌红蛋⽩(分⼦量16900)C. ⽜胰岛素(分⼦量5700)D. ⾎清清蛋⽩(分⼦量68500)E. 超氧化物歧化酶(分⼦量32000)25.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物活性肽C. 促肾上腺⽪质激素D. ⾎红素E. 胰岛素26.下列不属于结合蛋⽩质的是A.核蛋⽩B. 糖蛋⽩C. 脂蛋⽩D. 清蛋⽩E.⾊蛋⽩27. 可⽤于裂解多肽链中蛋氨酸羧基侧形成的肽键的试剂是A. 甲酸B. 羟胺C. 溴化氰D.β-巯基⼄醇E. 丹磺酰氯⼆. 多项选择题1. 下列氨基酸那些是蛋⽩质的组分A. HisB. TrpC. ⽠氨酸D. 胱氨酸2. 下列氨基酸中那些具有分⽀的碳氢侧链A. MetB. CysC. ValD. Leu3. 在⽣理pH值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的那些氨基酸侧链带正电荷A. ArgB. GluC. LysD. Asp4.下列对于肽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部分双键性质B. 具有部分单键性质C. ⽐双键键长长,⽐单键键长短D.⽐双键键长短,⽐单键键长长5. 对⾕胱⽢肽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个γ-肽键B. 有⼀个功能性的基团-巯基C. 分别由⾕氨酸胱氨酸和⽢氨酸组成D. 对⽣物膜具有保护作⽤6. 下⾯那些是结合蛋⽩质A. ⾎红蛋⽩B. ⽜胰核糖核酸酶C. 肌红蛋⽩D. 胰岛素7. 下列那些蛋⽩质具有四级结构A. ⾎红蛋⽩B. ⽜胰核糖核酸酶C. 肌红蛋⽩D. 蛋⽩激酶A8. 含有卟啉环的蛋⽩质是A. ⾎红蛋⽩B. 过氧化氢酶C. 肌红蛋⽩D. 细胞⾊素9. 下列那些蛋⽩质含有铁离⼦A. ⾎红蛋⽩B. ⽜胰核糖核酸酶C. 肌红蛋⽩D. 胰岛素10. 蛋⽩质变性是由于A. 氢键断裂B. 肽键破坏C. 破坏⽔化层和中和电荷D. 亚基解聚11. 镰⼑型红细胞贫⾎症患者⾎红蛋⽩β-链上第六位的⾕氨酸被缬氨酸所取代后,将产⽣那些变化A.在pH7.0电泳时增加了异常⾎红蛋⽩向阳极移动的速度B.导致异常脱氧⾎红蛋⽩的聚合作⽤C.增加了异常⾎红蛋⽩的溶解度D.⼀级结构发⽣改变12. 下⾯有哪些蛋⽩质或酶能协助蛋⽩质正确折叠A. 分⼦伴侣B. ⽜胰核糖核酸酶C. 胰岛素D. 伴侣素13. 下列哪些肽分⼦⼀级组成极相近,⽽且属于寡肽A. 脑啡肽B.催产素C. 加压素D. 促肾上腺⽪质激素14. 下⾯对氨基酸与蛋⽩质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氨基酸具有的性质蛋⽩质也⼀定具有B. 有些氨基酸的性质蛋⽩质也具有C.有些蛋⽩质的性质氨基酸不具有D.两者之间的性质关系并不紧密15. 肽键平⾯中能够旋转的键有A. C=OB. C-NC. Cα-N D. Cα-C16. 对⾎红蛋⽩的结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4个亚基B. 是⼀种结合蛋⽩质C. 每个亚基都具有三级结构D. 亚基键主要靠次级键连接三. 填空题1. 组成蛋⽩质的碱性氨基酸有、和。
南方医科大学生化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题1.peptide unit 8.结构域2.motif 9.蛋白质等电点3.protein denature 10.辅基4.glutathione 11.α—螺旋5.β—pleated sheet 12.变构效应6.chaperon 13.蛋白质三级结构7.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 14.肽键二、问答题1.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实验中又是如何依此原理计算蛋白质含量的?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3.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精氨酸的等电点?(精氨酸的α—羧基、α—氨基和胍基的pK值分别为2.17,9.04和12.48)4.何谓肽键和肽链及蛋白质的一级结构?5.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6.举列说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7.已知核糖核酸酶分子中有4个二硫键,用尿素和β—巯基乙醇使该酶变性后,其4个二硫键全部断裂。
在复性时,该酶4个二硫键由半胱氨酸随机配对产生,理论预期的正确配对率为1%,而实验结果观察到正确配对率为95%—100%,为什么?8.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9.举列说明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构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0.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11.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12.测定蛋臼质空间构象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题1.核小体6.核酶2.碱基互补7.核酸分子杂交3.脱氧核苷酸8.增色效应4.核糖体9.反密码环5.Tm值10.Z-DNA二、问答题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2.用32P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有标记的后代,而用35S标记的病毒感染细胞则不能产生有标记的后代,为什么?3.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一种DNA 的Tm值高?为什么?4.已知人类细胞基因组的大小约30亿bp,试计算一个二倍体细胞中DNA的总长度,这么长的DNA分子是如何装配到直径只有几微米的细胞核内的?5.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生化-第12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0150512)

2.方向性(direction) 起始密码子总是位于编码区5′-末端, 而终止密码子位于3′-末端,每个密码子的 三个核苷酸也是按照5′→3′方向阅读,不能 倒读。
5′ 读码方向 3′
N
肽链延伸方向
C
3.简并性(degeneracy) 遗传密码中,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 仅有一个密码子外,其余氨基酸均有2
参与核糖体循环的起始因子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
• • • • 起始三元复合物的形成; 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 起始氨基酰-tRNA定位在P位; 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1.起始三元复合物的形成
2.mRNA在小亚基定位结合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 : 在mRNA起始密码子的上游8~13个核苷酸处有一 段4~9个核苷酸组成的富含嘌呤核苷酸的序列,以 AGGA为核心,它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序列(UCCU)互补。
二、肽链合成的起始
指mRNA和起始氨基酰-tRNA与核蛋白体共 同构成起始复合物 。这一过程需要起始因子 (IF)、GTP和镁离子参与。 起始氨基酰-tRNA的表示方法:tRNAiMet
真核生物: Met-tRNAiMet
原核生物: fMet-tRNAifMet
甲硫氨酸 甲酰甲硫氨酰
原核生物中的起始因子有3种: IF1直接结合到小亚基A位,阻止tRNA过早与A 位结合; IF2具有GTP酶活性,催化fMet-tRNAifMet结合 至小亚基,并阻止其它负载tRNA与小亚基结合。 IF3结合于小亚基E位,阻止小亚基与大亚基的 结合,并促进fMet-tRNAifMet结合至核糖体的P位。
NH2 A1 A2A3A4……Anp……………….Amp…………….Aup……………CO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南农业大学基础化学2003年)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方向是。
A.5'端→3'端
B.3'→5'端
C.N端→C 端
D.C端→N 端
2.(清华大学2001年)识别mRNA上密码子GQU的tRNA反密码子为。
A.CGA
B.GCU
C.IGC
D.CGI
3.(清华大学2002年)真核生物合成多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为。
A.甲酰蛋氨酸
B.蛋氨酸
C.甘氨酸
D.任意氨基酸
4.(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下列氨基酸中拥有密码子最少的是。
A.Ser
B.Leu
C.Arg
D.Trp
5.(中国科学院2007年)一个tRNA的反密码子为IGC,它识别的密码子为。
A.GCA
B.GGG
G
D.ACG
E.GCT
6.(南开大学2001年)下列三联体中能编码氨基酸的是。
A.5ˊUAA3ˊ
B.5ˊAUU3ˊ
C.5ˊUGASˊ
D.5ˊUAG3ˊ
7.(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部位是。
A.核小体线粒体 C.核糖体 D.细胞核
8.(中国科学院1998年)为核糖体上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提供能量的分子是。
A.ATP
B.GTP
C.UTP
D.CTP
9.(南开大学2001年)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中,防止大、小亚基过早地结合的起始因子为
A.IF
l 因子 B.IF
2
因子 C.IF.因子 D.IF
4
因子
10.(中国科学院1998年)嘌呤霉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是由于它是。
A.核糖体失活蛋白
B.核糖核酸酶
C.氨酰一tRNA的类似物
D.RNA聚合酶的抑制剂
11.(山东大学1998年)下列哪种抑制剂对原核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均有作用? _
A.氯霉素
B.嘌呤霉素
C.四环素
D.链霉素
12.(中国科学院2002年)识别信号肽的信号识别体是一种。
A.糖蛋白
B.核蛋白
C.脂蛋白
13.(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核糖体上有A和P两个位点,A位点是结合位点,P位点是。
14.(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伸过程可分为、和三个步骤,在此步骤中,每延伸1个氨基酸需要消耗 zATP。
15.(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氨酰tRNA合成酶既能识别①,又能识别。
16.(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判断题)从DNA分子的序列可以毫无凝问地推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7.(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的不同点是什么?
18.一条DNA编码链从5'端至3'端顺读部分序列是:
TCGTCGACGATGATCATCGGCTA C TCGA
写出:(1)互补DNA链的序列(从5'端至3'端书写);(2)从上述DNA转录得到的mRNA序列; (3)该mRNA 翻译产物的氨基酸序列;(4)若从上列DNA序列的3'端起缺失第二个T(有下横线标明),编码得到的氨基酸序列;(5)若从上列DNA序列的3'端起第二个C突变为G(有■标明),编码得到的氨基酸序列。
19.已知一蛋白质有—Trp—Met—Asp—Trp—Gly—序列。
为了合成一个12核苷酸长度的探针,
用于检测该蛋白质的基因,由上述序列推测:
(1)该蛋白质的mRNA序列;(2)该蛋白质的负链DNA序列;
(3)该蛋白质的正链DNA序列; (4)12核苷酸长度的探针序列。
20.(四川大学1999年)写出六种已知的蛋白质肽链生物合成后的共价修饰方式并简述其生物学意义。
21.(中国科学院1997年)简介信号肽及识别信号肽的信号识别体的结构特征?
22.(北京大学2003年)简述嘌呤霉素对多肽合成的抑制作用。
23.(中国科学院2007年)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主要组分及辅助因子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