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以地方病防治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成因和危害,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地方病防治教育。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病的概念、类型和危害;2、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地方病的概念及类型(20分钟)定义:地方病是指某些地区因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特定地区内高发、流行的疾病。

类型: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等。

2、地方病的危害(15分钟)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0分钟)预防: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防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情况等;3、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地方病防治课件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种疾病,其分布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这些疾病往往与当地的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有关,因此对于地方病的防治,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地方病的主要类型1、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一种因机体长期碘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地方病,主要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在中国,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山区、农村等地区。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3.学会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空气传播疾病:感冒、流感等;- 飞沫传播疾病:麻疹、水痘等;- 粪口传播疾病:腹泻、肠炎等;- 血液传播疾病:乙肝、艾滋病等;- 食物传播疾病:食物中毒等。

2.个人卫生习惯:- 每日洗手;- 病毒过敏季节避免混挤;- 注意咳嗽礼仪等。

3.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 防火安全;- 防盗安全;- 防溺水等。

4.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灾害逃生知识;- 遇到陌生人的处置方法;- 不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等。

三、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平时有遇到什么疾病吗?你们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吗?2.授课:逐个介绍各种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重点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正确方法。

3.示范:老师可以进行洗手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4.讨论:提出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如果你们发现有同学在咳嗽时没有遮挡口鼻,你们会怎么做?5.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着重强调正确的咳嗽礼仪和自我保护方法。

6.介绍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7.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演练,例如火灾逃生演练和陌生人接触练习等。

8.小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9.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疾病预防安全宣传文章。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疾病预防安全教育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教学图片和视频;3.板书和纸质教具:用于记录重点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延伸1.可邀请医生或公安人员来学校开展健康讲座和安全教育讲座,加深学生对疾病和安全知识的认识;2.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校园宣传活动,制作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

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

二〇一一年秋季薛百中学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在党委、政府、卫生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作为学校重要工作,在不懈努力和抓落实的过程中,我校学生、教师、家长掌握了基本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形成了健康观念,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不断提高,使我校健康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加强领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健康已成为当前居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此,我校把健康工作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我校成立了镇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对全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促、检查。

各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同时也抓住宣传这个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园广播、等宣传设施,对健康教育特别是地方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

二、主要措施1、将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以下简称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知识列入教学内容。

要求健康教育教师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健康教育课,每周用一课时向学生讲解宣传地方病知识,重点是地氟病。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如何防治的知识,提高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率。

2、在学校开展专题性活动。

向家长、学生宣传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

学校在其最醒目的场所刷一条永久性关于地方病的标语。

如:饮用卫生水,远离氟中毒;坚持食用碘盐,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等等,让地方病防治的意识渗入学生脑海;每月办一期地方病防治橱窗专栏,向教师、学生形象、生动的介绍如何防治地氟病和碘缺乏病知识。

3、召开家长会,让专门教师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让学生向家长讲解如何防治地方病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止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村民”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同时学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大黄牙、花肚皮等地方病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消除地氟病的目标。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一、地方病的概况: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

2.分类:(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

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

(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

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二、碘缺乏病(一)碘缺乏病的含义: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

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

(二)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女性>男性(三)病因及发病机理: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

(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

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

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五)克汀病临床表现: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

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

(六)防治措施:1.缺碘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二、地方性氟病(一)地方性氟病含义: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二)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

(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案范文教案标题:疾病预防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掌握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和良好习惯。

3. 学会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4. 提高学生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时序:1. 疾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20分钟)a.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介绍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水源传播、接触传播等。

b. 讲解防止疾病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手纸、健康饮食等。

2. 个人卫生知识和良好习惯训练(20分钟)a. 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换洗衣物等。

b.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演示与练习(20分钟)a. 运用多媒体展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包括湿水、涂肥皂、揉搓、冲洗等。

b. 演示正确咳嗽的方式,如用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4. 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20分钟)a.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避免疾病传播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b.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制定疾病预防方案。

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正确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3.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互相学习和分享。

4.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图片、案例材料、纸巾、肥皂等。

教学评估:1. 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

2. 考察学生能否正确演示洗手和咳嗽的方式。

3. 分析小组活动中学生的疾病预防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意度。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教案

地方病防治优秀教案第一章:地方病概述1.1 地方病的定义1.2 地方病的分类1.3 地方病的影响因素1.4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二章:地方病的案例分析2.1 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例分析2.2 地方性克山病病例分析2.3 地方性氟中毒病例分析2.4 地方性砷中毒病例分析第三章:地方病的诊断与治疗3.1 地方病的诊断方法3.2 地方病的治疗原则3.3 地方病的治疗方法3.4 地方病的康复与护理第四章:地方病的预防策略4.1 健康教育与宣传4.2 改善生活环境4.3 合理膳食与营养4.4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第五章:地方病的管理与监测5.1 地方病的管理组织与职责5.2 地方病的监测方法与指标5.3 地方病的报告与统计5.4 地方病的应急处置第六章:地方病的健康教育与宣传6.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6.2 地方病宣传的方法和技巧6.3 针对不同人群的地方病宣传教育6.4 地方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第七章:改善地方病患者的生活环境7.1 环境因素对地方病的影响7.2 改善生活环境的方法和措施7.3 环境保护与地方病预防的关系7.4 成功案例分享:生活环境改善与地方病防控第八章:地方病的营养干预与膳食指导8.1 营养与地方病的关系8.2 地方病患者膳食原则8.3 地方病营养干预策略8.4 地方病营养食谱设计与示例第九章:个人卫生习惯与地方病预防9.1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9.2 地方病预防的个人卫生措施9.3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教育9.4 家庭、学校、社会在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中的作用第十章:地方病的研究与未来挑战10.1 地方病研究的进展与成果10.2 地方病防控的未来趋势10.3 地方病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关系10.4 地方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方病的定义与分类:理解地方病的概念和分类对于后续的地方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通常与环境、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及其危害。

2. 使学生掌握预防地方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方病的定义: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病原体有关。

2. 地方病的危害:地方病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预防地方病的方法:改善生活环境、加强饮食卫生、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预防地方病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吗?”2. 新课导入: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3.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病防治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互动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方病的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 准备提问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通过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病的外貌特征。

2. 第二步:讲解地方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等。

3. 第三步:分析地方病的危害,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第四步:讲解预防地方病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

5. 第五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摘要:一、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四、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五、课程评估与反馈六、总结与展望正文: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和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降低地方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本文将从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评估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方病防治的重要性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内,由于自然环境、生物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是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关键。

二、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从而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病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传播,可以将地方病防治知识推广到家庭和社会,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三、学生课表的制定与实施根据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课表。

课表应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在制定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课表应涵盖地方病的基本概念、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病的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程评估与反馈1.课程评估: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估。

2.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与展望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学生课表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方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预防艾滋病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问:通过这节课你想学到什么知识?2.教师简单总结。

第一课时二、新课探究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知识问答]问: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它们的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

那么HIV是如何作用人体的呢?[游戏解惑]我们先做个游戏“HIV的入侵”。

(游戏规则和内容在附录1)问:为什么开始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毒”没有把“机体”夺走?大家想一想,最终导致人体死亡的原因是什么?HIV在人体死亡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教师总结。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测试统计]问: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

b、被蚊虫叮咬。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

d、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

e、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

f、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

g、不安全性行为。

h、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i、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j、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

k、共用注射器吸毒。

l、母亲哺乳。

我先不回答正确答案,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明理]故事:帕特一家的命运问:请你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你能否总结出HIV的传播途径?教师总结: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3、小结4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质疑解惑]同学们想一想,从帕特一家的遭遇中我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现象,为什么妮卡多年与已被感染的家人同吃同住,却没有被感染?教师总结:HIV的非传播途径[明确答案]对照刚才的测试,请同学们重新回答一次。

[活动设疑]活动:“危险与安全”为什么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安全?你了解他的为人吗,了解他的行为吗?一此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更大一些,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而不在于他们的职业和身份,实际上,谁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危险行为,而不是职业、社会地位。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不取决于你是谁,而是取决于你的行为。

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HIV感染者,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3、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学以致用]问: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途径思考,我们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教师总结、教育。

[情景判断]问:假设你已经知道你周围的人中有一位是HIV感染者,你会怎样做?(附录6)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来源于人的无知,这种无知使HIV感染者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于是他们有的开始报复社会。

[举例明理]故事:征婚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

出示图片:“爱心大使”三、视频教育“爱在阳光下”艾滋病公益宣传短片。

四、回顾总结五、回家作业写感想和体会,字数400字以上。

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1、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

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2. 如何预防艾滋病?二、新课探究(课前)投影屏幕播出“青春健康生活技能培训”画面,并伴有轻松悠扬的乐曲。

新课导入,板书课题及培训目标并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2、艾滋病的传染源及潜伏期:(1)目前艾滋病的传染源是人;(最早的传染源可能是非洲的猴子或猩猩)(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中(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含有大量病毒;(4)这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外表看上去比较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二、学习新课1、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相互签名游戏。

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

(1)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2)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3)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2、如何预防艾滋病?(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医疗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交流讨论:请同学们针对困惑与收获自由提问,视时间情况作答。

四、小结:(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

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

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

五、课外拓展你自己应该怎么做?(写一篇周记)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双中学杨国军教学内容:碘盐的常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 2、让学生知道碘缺乏病防治方法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生活中为什么要食用碘盐?2、缺碘会造成哪些疾病?二、新课探究一>、碘盐1.碘盐是最重要的补碘方法:把碘混合在盐中,不会改变盐原有的颜色、味道,这种补碘方法易于推广,也容易长期坚持,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碘盐对正常人是安全的从国外使用碘盐的经验看,没有发现碘盐给碘营养分丰富的人们带来任何副作用。

3.碘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因为碘元素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腌制,也不要淘洗碘盐。

这样即使到了冬季,我们吃咸菜时,全家人也能吃到足够的碘。

4.如何识别真假碘盐:家庭检查真假碘盐可以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

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

二>、碘油:碘油是碘缺乏病防治的补充措施,服用碘油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合适剂量的碘油不会有不舒服感。

三>、其它防治方法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对自己的健康大有益处。

海带、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海蜇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

其次为海鱼及海贝类。

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接近或略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

四>、学校在防治碘缺乏病工作中的作用医疗卫生部门为了掌握碘缺乏病病情、居民碘营养状况、以及碘盐供应情况,需要了解8-10岁儿童中有多少儿童发生了甲状腺肿大、尿中的碘含量、多少家庭吃合格碘盐。

为此,医生们会来学校检查学生的甲状腺、取尿液、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些盐,并要求学校师生积极宣传碘缺乏病的有关知识,促进家里吃碘盐。

所以学校师生在碘缺乏病防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除碘缺乏病不仅需要政府重视,而且需要全社会参与。

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我们所有的人都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消除碘缺乏病的责任。

请记住这样一句话:“碘缺乏是这样容易防治,因此让任何一个因此患先天智力缺陷的儿童出生,都是一种犯罪。

”三、交流讨论:如何预防碘缺乏病?四、小结:依板书进行五、课外拓展:社会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