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紫砂壶百科全书

紫砂壶百科全书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
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
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紫砂壶,若壶身光亮素雅虽然能完美的展示紫砂壶的古拙高雅,却好像少了点文明底蕴,紫砂刻绘的呈现便在紫砂壶文明中占着重要的一席之地,紫砂刻绘不光能点缀紫砂壶全体的艺术美感,一起也能显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前史。
紫砂壶的铭刻与通常的雕琢不一样,它是在高低不平多角多线条的外型上进行操作的,学习了我国古代的碑文和篆刻,但又差异于两者,有本人共同的篆刻办法以及刀法,形成了通常陶刻。
紫砂刻绘的办法比拟的杂乱,但首要分红两种:刻根柢和空刻,每一笔都需求用到灵敏的技法,突显出刻绘内容中最精彩的有些,而这也是陶刻较难的有些,通常运刀时有划、竖、撇、踢、捺五种办法,划,刻刀先下后上;竖,刻刀先左后右;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捺,刻刀先上后下。
描写时,有必要注重行刀的浮沉利钝、深浅宽窄,笔势连接,以显现刻绘的神韵。
紫砂壶的陶刻点缀通常可分为素刻、描色彩、阴刻、阳刻和通身刻,依据紫砂器型的不一样,刻绘思维的不一样,用以不一样的办法。
用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素刻与描色彩顾名思意就一个上色彩一个不上色彩,而所上的色彩都是人体彩绘颜料,对人体无毒害效果的;阴刻就是'凹'下去的,阳刻就是'凸'出来的,通身刻绘就是壶盖上的绘画与壶身的绘画能够连成一整幅画。
谈了这些陶刻的办法,其实最首要的是看陶刻家本人的灵敏运用,依据不一样的意境、不一样的外型交融不一样的内容,作为一个优异的陶刻家,不光要有知道的陶刻技能,更要对书法、绘画、前史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常识要有所知道,如此方能创造出具有共同个性的著作来。
紫砂壶导游词优秀范文

紫砂壶导游词优秀范文紫砂壶(Sand-fired pot)是一种中国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用于泡茶煮茶,始制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紫砂壶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紫砂壶导游词1长久以来,即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
紫砂壶优良的实用功能,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即有所记载。
明清两代人们认为茶壶之所以“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陶”,是由于紫砂壶能发出茶之色、香、味、,并且既不夺香,又煮熟汤气。
关于“越宿不馊”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功夫。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
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紫泥确实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
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泥粉碎的细度,以过60目筛为宜。
泥料过粗制作时费功;泥料过细制作时粘手,坯体表面会引起皱纹,同时还会引起干燥,烧成收缩增大,降低烧成温度,则发生气泡缺陷。
过60目筛的泥料,大的颗粒尚粗,在成型过程中系用精加工这道关键工,把器形周身理光,形成一层致密的表皮层。
由于表皮层的存在,产品烧成的温度范围扩大了,不论在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表皮层容易烧结,而壶身内壁仍能形成气孔。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老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品中的一种,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备受青睐。
但是,市场上也不乏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很多人在购买时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鉴别老紫砂壶呢?下面介绍几种最简单的方法:
1. 观察壶身:老紫砂壶通常都是手工制作的,因此壶身上会有一些自然的痕迹,如泥纹、气孔等。
而假冒产品则往往做工粗糙,壶身上的纹路很不自然。
2. 闻味道:老紫砂壶有一种独特的泥土味道,而假冒产品则往往添加了一些香料等成分,味道显得比较浓烈,与正宗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3. 晃动壶身:老紫砂壶制作精良,壶身较厚,因此晃动时不会有响声。
而假冒产品则常常在壶身内部添加了一些物品,晃动时会发出声音。
4. 询问商家:如果您对砂壶的鉴别不是很有信心,可以询问商家。
正规商家通常都会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鉴别方法,并且有专业的售后服务。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相信您已经掌握了老紫砂壶鉴别的最简单方法。
在购买时,一定要认真观察,多加辨别,选择正宗的老紫砂壶,才能真正欣赏到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1 -。
润如紫玉、金砂点点,4号井底槽清带你感受紫玉金砂之美

润如紫玉、金砂点点,4号井底槽清带你感受紫玉金砂之美真正的4号井底槽清矿石,在老紫砂一厂的配料车间用的最多,是顾景舟大师钟爱的名泥。
很多玩家追捧老一厂紫砂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优质而珍稀的泥料。
现今私人储存的4号井底槽清矿石很少,市场上很多假冒,今天我们给大家看一下真正的4号井底槽清泥料。
▲1300多度高温烧制的4号井底槽清尊方壶黄龙山4号井,出产最优质的紫砂矿石,是紫砂矿料的圣地。
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建4号矿井,井深36米、分层开采,每层高约7米,1997年10月停止开采。
4号井是黄龙山五个矿井中开采量最大的一个,它主要出产底槽清泥、本山绿泥、紫泥、天青泥、段泥等,其中以底槽清泥、本山绿泥、紫泥的产量最大。
▲1300多度高温烧制4号井底槽清景舟石瓢4号井底槽清泥料,尤其是深井矿料,油性足。
其烧成温度跨度大,从1100多度到1400多度,单是4号井底槽清这一种矿料,就可以烧出“五色土”的效果。
4号井底槽清,在不同的温度下时可以烧出接近清水泥、紫泥、正常底槽清等颜色,高温时可以烧成类似天青泥的颜色,高贵迷人。
▲不同温度烧制对比图4号井底槽清泥料所制紫砂壶,烧成后有隐约朦胧黑影(黑铁质),而且能看到金黄色的砂粒,金砂点点,宛似夜空繁星闪耀。
这些金黄色的砂粒,就是矿料中鸡眼烧成的效果。
▲金砂点点▲黑铁质、铁熔点为了更直观展示4号井底槽清的高温烧成效果,以高温烧成的4号井天青泥与之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4号井底槽清所制砂壶,金砂点点,而天青泥砂壶基本没有。
▲高温烧制的天青泥融古壶▲高温烧制的天青泥融古壶▲高温烧制:4号井底槽清石瓢陈腐中的4号井底槽清泥(左)与天青泥(右)除此之外,4号井底槽清泥料,透气性更佳,泡茶时热气会透壶壁而出,手握壶把会感觉热气透壁的灼热,尤其是高温烧成的砂壶,效果更明显。
4号井底槽清,泥料珍稀,为泥中泥,高温烧成后高贵迷人,紫韵悠悠,金砂点点。
茶人壶友,这样的极品砂壶,一经泡养后,会润如紫玉,金砂隐隐、灿若星辰,真真正正诠释了“紫玉金砂”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的介绍

关于紫砂壶的一些收藏知识:明代盛茶风之气,而且喝茶方式与前人有所不同,紫砂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发展至今更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紫砂壶,除了国人被自家的传统艺术所折服,还受到了海外的追捧,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葛岳纯曾多次受国外邀请,对其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如今大家对紫砂市场对其十分的看好。
紫砂壶经久昌盛,和其独特的砂质和造型分不开,也和独特个性的装饰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爱壶之人都喜欢紫砂壶光塑器,就是因为其素雅,抚摸有其给人温润感受的肌理质感。
在紫砂壶上面进行题诗刻画,绘画,雕塑,更是增加壶的艺术文化价值,也是很多人很喜欢的,而且这些紫砂壶的价值都是有一定的升值潜力的。
紫砂壶装饰种类繁多,取材也更是无所不包含,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有花花草草,各种植物。
装饰种类主要有刻绘、泥绘、镂雕、贴花、镶金、包金等装饰。
紫砂刻绘主要是指用刀在紫砂器具上进行雕刻,刻出图案出来。
这种装饰技艺是要求老师有着高超技艺和美学美术的功底,否则怎么能在并不是平面而是各种形状的壶上进行创作。
技艺高超的刻绘大师,可以在紫砂壶上刻绘十分讲究神韵的草书字体,行云流水般,这是刻绘字体很高的一种境界。
还有有的老师更是将历朝代的特色纹络刻于紫砂壶上,增添历史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有的刻绘会对其加以一定的色泽,有黑色、金色等,至于选择哪一种,每个人的欣赏情趣不一样,可以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
泥绘装饰主要是指在尚有一定温度的泥胚上,用其它色泥或本色泥料堆画出花草、树木、山水、飞禽等等图案。
用泥绘可以堆出一定的厚度,给紫砂壶增加立体艺术的美感。
颜色也是有多种,白泥、朱沙泥、乌泥等。
葛岳纯--包金云肩如意镶金是也是紫砂壶中一种常见的装饰方法,是指将借鉴铜器金银错工艺而形成的装饰技法,先在紫砂壶胚上刻阴文,烧成后再嵌入金、银、铜等金属丝,挫平抛光后,在紫砂壶的壶身上展现出金色的精美纹样。
紫砂壶装饰艺术种类十分的多,鉴于大家都那么的喜欢紫砂壶,各代优秀的紫砂壶艺人层出不穷,在传统的技艺上后人借鉴和创新,不断的探索,相信紫砂装饰会越来越丰富与精美。
国营紫砂一厂紫砂壶的特点

国营紫砂一厂紫砂壶的特点——紫砂料:在国营时期的生产模式下,一厂拥有对泥料的优选权,1998年,四号井封矿更使真正的紫砂泥料价值飙升。
不象现今的壶大都是化工颜料掺和而成,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窑火:紫砂一厂的壶,使用重油隧道窑一次足火烧治而成,火候足,壶色正,泡养变化大。
而这窑已于1998年关掉,。
——工手:紫砂一厂的做壶工手,实行“科班制”,一步一步做上来的,对壶的整体造型与气势把握很严谨,现许多成名的大师,大都出自老一厂。
——壶型:老一厂的紫砂壶,每一款产品壶型,都是老紫砂一厂的制壶大师们反复研究讨论的集体智慧结晶,壶型耐看,大气,实用。
-----收藏价值:老一厂的壶因为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国内真品不多,由于紫砂矿的枯竭,老一厂的大师泥料成为绝响.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经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别于外面民间的窑,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烧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色与光泽 .那要如何判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可以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判断:一.标签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创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时期:一、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二、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三、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四、雷射标—约1993年—1997年;五、特殊标—1990年,两岸关系紧张,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贴日本国旗。
【不过此标类壶市场较少见】除非真的遇到不肖从业者贴上假冒的标签否则看到壶上贴有标签几乎可以断定是宜兴紫砂一厂所出品的.标签看久了自然会熟悉.因为外面印的跟原厂还是会有些许之差别.由于这几年紫砂市场低迷实际上贴上仿制标签的壶并不多.尤其是雷射卷标.防伪功能较佳.也无法撕下来重复使用,假冒的较少.一厂制壶用泥,基本采用黄龙山四号和五号井深井泥。
宜兴紫砂壶历史与工艺介绍

PURPLE CLAY紫砂专题宜兴紫砂壶历史与工艺介绍宜兴所出产的紫砂泥具有得天独厚的特性,是制造紫砂器皿最理想的原料.宜兴千年来传承的陶艺,其紫砂文化和特殊成型工艺也是独一无二的。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远古的文明早就在此地生根开花,境内探明有多处古人类生活遗址,出土有大量的红陶、黑陶、灰陶等陶器碎片和陶制的日用器皿。
经过南宋,元代和明代前期的发展演变,在明代中期,宜兴紫砂终厚积薄发,成为陶瓷制品中最具匠心的一只奇葩,也成为宜兴最具特色的象征,为世人所共知,从此,宜兴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陶都”。
脱胎于粗陶之后的紫砂陶,从其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
紫砂的形成与成熟首要因素是得益于茶文化的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止“团饼”后,饮茶方式也随之由烧煮变为冲泡,一些人士很快认识了紫砂器的独特品质,宜兴紫砂茶壶迅速成为茶具之首。
宜兴紫砂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诗书画相结合,成为文人雅士的“雅玩”,文人参与让宜兴紫砂百花争艳、意向万千,思想与文化皆沉淀其间,山水与风情都汇集于此,宜兴紫砂即可容山容水容天下,也能揽人揽物揽风情。
也正因为如此,宜兴紫砂的身价才值比“商彝周鼎”。
围绕紫砂而产生的大量诗文书画,已经成为“紫砂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字和画面虽然是间接的,但已经成为我们认识紫砂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桥梁。
紫砂器发展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兴盛不衰,制壶名家数不胜数,紫砂壶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据明周《台阳百咏注》所载:“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茗壶图录》载:“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
说明紫砂壶在明清之季,就已十分贵重。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地,掀起了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使紫砂壶的价格飙升,收藏热潮也不断上涨,价格也不断上升。
五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
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
60余种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

60余种经典紫砂壶型图例及名称由来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一厂紫砂壶介绍
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老一厂紫砂壶现在一般界定为1977—1997年原老一厂一车间生产的较高档的商品壶,当时多用于出口创汇,前后可分为:
1、椭圆绿标期(1977—1982年)
2、甲子泥无标期(1983—1987年)
3、方圆标期(1987—1992年)
4、镭射标期(1993—1997年)
老一厂紫砂壶所有泥料采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造型更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窑火也是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所以老一厂紫砂壶以其“泥优型正窑火足,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而一直被紫砂爱好者们追捧。
老一厂紫砂壶究竟好在哪里?
泥料上乘
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
先前最重要的泥料采集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上世纪末封矿。
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
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泥料是宜兴壶的基础。
至今为止,无论从美感及沏茶实用功能,任何其他地方的泥料,还未见有超过宜兴黄龙山一带优质泥料的。
而一厂所用的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
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
因此,本地人也将做壶的泥料称之为“泥中泥”。
优质制壶泥如同木料中紫檀、黄花梨一样,是非常珍贵的。
纯以肉眼看壶的泥质,多看看就会发现一厂老壶的优质泥的玄机,比如紫色中隐隐可看到些微的红色或黄色,红泥中常显现出一点黄色,而黄泥中常夹杂些红色。
即在一种主色中夹杂飘忽不定的它种色彩。
壶是用来沏茶的,钟爱老一厂紫砂壶的,多半精于品茶。
只有优质“宜兴壶”,才能沏出茶的香气与回甘,甚至从汤色,耐泡度,抗馊等许多方面,老一厂紫砂壶确有无可比拟的优越。
造型典雅
形,即造型,是宜兴壶的美感基础。
古人赏美,谓之,七分姿三分色。
赏“宜兴壶”亦是,无论光、花器,先得视其造型。
“老一厂紫砂壶”在造型设计上,大致可分为四点:
一是仿明清及清末民国初较为古典和经典的款式。
由于一厂有民国时代已成名的多位大家(他们一直被尊称为辅导员),在选择老款式时,并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融入老艺人个人审美情趣与时代的审美观念,事实上是一番再创作。
二是一厂老艺人和新秀所创作的壶式,如“辅导员”朱可心的“报春壶”、“长青壶”等多款花器壶;高海庚厂长的“集玉壶”,顾景舟辅导员的“上新桥壶”,顾绍培的“天龙顶珠壶”,李昌鸿的“竹简壶”等。
三是昔日的中央工艺美院如今的清华大学艺术学院若干教师设计的壶,其中以高庄教授(国徽定稿人)所设计,顾景舟首制的“提璧壶”最为经典。
四是画家亚明先生设计、王寅春辅导员首制的“亚明方壶”等。
属当代书画家创作的,当然,韩美林先生也设计了富有他个人风格的多款壶式。
在九十年代,中国书画家佼佼者唐云、罗桂祥等高品位的收藏家或一些雅士,对一厂造型同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厂艺人他们得益于前辈艺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与世界各国陶艺家的交流,在造型艺术上培养出卓而不群的审美眼光。
做工老道
“老一厂紫砂壶”多数是由做高档壶的一车间制作的,新艺人要三年陶校毕业,实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一车间。
我所谓“老到”,“老”是老练、老辣,“到”则基于娴熟的手法能得心应手的将技法施展的恰到好处,简而言之即做工“到位”。
一个优秀的制壶者,在整个做壶过程中,拍身筒、安流、装把、用“明针”等一系列工艺做下来,行云流水,欢畅自如。
一厂老壶最受诋毁的,是所谓“做工太粗”。
在我看来做工粗细,无非是工笔的精致工整与写意的自然洒脱之别。
拿做壶泰斗时大彬一脉作例。
他的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是公认的做活细过时大彬,以至于那时代诸多达官显贵一致认为李、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但徐友泉晚年客观公正地指出:以我的“细”依然不如师傅之“粗”。
这是史籍中有记载的。
陈寿珍晚年专攻掇球、仿古、有的连把子都有所偏斜,连当代最富盛名的顾景舟都认为其工虽粗,但粗旷仍不失器度恢宏。
今日的制壶名家中,已很难找到陈寿珍一类“写意型”高手。
我试让中年一代制壶佼佼者试做“粗工”寿珍掇球一类壶,竟一做还是细工,换言之,已不习惯用粗工来制壶了。
我并非否定能工巧匠那巧夺天工的绝技,壶技如大亨,那确实有过人的技法,让人折服。
我只是想告诉爱壶者,“一厂”中诸多老艺人是受益于壶艺家们的辅导成长起来的,只有在这些老壶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做工上的多元状态。
这些看似“粗工”的壶远比今日多数借助机械加工的细工壶更是传统意义上的宜兴茗壶。
装饰美观
老一厂紫砂壶的装饰,代表了一厂的基本格调。
装饰中的刻字刻画,是借助于中国书画艺术。
调沙、泥绘则是宜兴壶艺家独创,这些都是其它制壶者望尘莫及的。
比如看似简单的“调砂”,一厂确有独到手法,以手将一种黄色粗砂镶嵌入泥壶中,使其疏密有序,自然得犹如不经意间看到云际繁星。
老一厂紫砂壶中有不少字画,出自今日颇有名望艺人之手,其师承,可看到任淦庭的影响。
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线条装饰,置放在壶身哪一部位是恰到好处的,也是由名艺人反复尝试而最后定稿。
窑火适宜
一九七三年,国家投资一厂建起了一架新式隧道窑,以重油做燃料。
为防止油烟中杂质侵入壶面,壶成胚后一律置入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掇罐之中,紫泥一千一百度左右,红泥九百六十度左右,窑温稳定,熄火后掇罐内壶将有十多小时依然在隧道窑中慢慢降温。
因此,烧成后的壶“水色”绝佳。
这架窑,今因油价飞涨早已熄灭,被海内外一厂壶收藏家誉之为“官窑”。
就于紫砂,自古至今除了“一厂隧道窑”官方从未投资建起第二座窑炉的。
邓小平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壶,以及
紫光阁较早陈列的二十多件紫砂器,皆是隧道窑烧成的。
过上百年写史者将老一厂紫砂壶列为唯一“官窑壶”,亦不是不可能的。
沏茶上乘
茶是介于中药与食品之间的瑞草。
我们只要联想到当今熬中药以砂罐、餐饮中以砂锅炖煮或煲汤,其原理完全一样。
宜兴优质壶能沏出茶之佳味、汤色纯正,茶味醇厚。
好的宜兴壶,素为嗜茶者首选之佳器。
这里我捎带说一下“养壶”。
我个人不喜欢以一支养壶笔沾了茶水,在茶壶上再三涂抹,更不提倡以手揉搓,以面擦壶,使壶油光锃亮。
壶上有了这类“包浆”,有损沏茶功能。
我想,所谓“养”便是保养。
使用得法,保养得当。
仅以废茶水浇淋壶身,或以纯棉毛巾加以擦洗,每天必将壶中茶叶倒掉,清洗净,使壶置空气清新处阴凉干透即可以了。
关于老一厂紫砂壶的收藏
同其他类收藏一样,其铁律是“物以稀为贵”。
一厂壶代表了历史,“方圆牌”且是几百年中最大的一个品牌。
“宜兴壶”收藏可分为名家壶、古壶、潜力新人壶和老一厂紫砂壶等收藏主题。
我所熟悉的京、沪、津、广西、东北都有藏了几百乃至千余把“老一厂紫砂壶”的。
在宜兴,我前几年如逛壶店还常有少数老一厂紫砂壶出售,可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
近些年陶都出现专仿“老一厂紫砂壶“的作坊,这些老板生意相当不错。
尽管是赝品,可如果泥还说得过去,又是一厂老艺人制的,还不算坏壶。
但赝品用泥一般都远差于真壶,由于没了母模,再翻一次模,往往走形。
我曾以个人收藏什锦壶同仿品做比较,外行人也能明显看出其明显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