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叉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方案一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

静海第七中学导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马国江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课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成果展示与总结】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达标测试】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____音调越高;______音调越低.2、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响度越小.响度还跟________有关系.3、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5、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6、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8、用钢琴和提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钢琴与提琴的()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 音调和响度都不同我存在的问题?。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用具】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
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
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
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运用钢尺,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我们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观到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此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如果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教师总结: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目录八年级分组实验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 (3)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3)3、光反射时的规律 (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4)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6)8、水的沸腾 (6)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 (7)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 (7)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 (7)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8)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8)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 (8)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8)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 (9)17、研究电磁铁 (9)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 (10)八年级演示实验1、有趣的物理现象 (10)2、空中的闹钟 (10)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0)4、观察波形 (10)5、观察噪声的波形 (11)6、声波传递能量 (11)7、光的传播 (11)8、光的折射 (12)9、色散 (12)10、透镜对光的作用 (12)11、焦点和焦距 (13)12、投影仪原理 (13)13、凸透镜成实像 (13)14、凸透镜成虚像 (13)15、自制温度计 (13)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17、验电器 (14)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 (14)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14)20、演示电功率 (15)21、电流的热效应 (15)22、磁场的方向 (15)23、电流的磁效应 (16)24、研究电磁铁 (16)2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17)26、手摇发电机 (17)27、电磁波的产生 (17)28、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 (17)九年级分组实验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7)2、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 (18)3、如何使用刻度尺 (18)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8)5、二力平衡的条件 (19)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9)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0)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0)9、杠杆的平衡条件 (21)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21)1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2)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2)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3)14、斜面的机械效率 (23)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4)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4)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4)九年级演示实验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24)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25)3、功的原理 (26)4、气体扩散的实验 (26)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26)6、分子之间有引力 (26)7、做功改变气体的内能 (26)8、水沸腾后出现的现象 (26)9、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27)八年级分组实验: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仪器和器材: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
实验报告乐音研究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三、实验仪器1. 音叉:用于产生纯音,便于观察音调变化。
2. 扬声器:用于放大声音,便于观察响度变化。
3. 音调计: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即音调。
4. 音色分析仪:用于分析声音的音色特征。
四、实验步骤1. 音调实验(1)将音叉置于振动台上,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
(2)观察音叉振动时,用耳朵感受音调的高低。
(3)用音调计测量音叉振动时的频率,记录数据。
2. 响度实验(1)将扬声器置于实验台上,调整音量至适中。
(2)用手指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
(3)观察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强弱,感受响度变化。
(4)调整扬声器音量,观察响度变化与音量的关系。
3. 音色实验(1)准备两个不同材料的音叉,如金属和塑料。
(2)分别用手指轻轻敲击两个音叉,使其振动。
(3)观察并比较两个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差异。
(4)用音色分析仪分析两个音叉的音色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调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音叉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这验证了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
2. 响度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扬声器音量越大,声音越响亮。
这说明响度与声源振动振幅有关。
3. 音色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材料的音叉,我们发现金属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为清脆,而塑料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为柔和。
这表明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六、实验结论1.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声音。
2. 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
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答案】(1)音色;(2)响度.【解析】(1)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2)增大音量,是指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考点】音色;响度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答案】C【解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生活中的轻声、高声说话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声源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声源。
【考点】声音的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3.如上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
从图形可知__________图响度大,__________图音调高。
【答案】甲乙【解析】甲的振幅大响度大,乙的波形密集,所以频率大,音调高。
【考点】响度音调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 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答案】A【解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声音的特性5.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只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灌水过程中是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长度变短,音调变高,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可以根据音调的变化分析。
声音的共振与声强的实验验证与计算物理教案

声音的共振与声强的实验验证与计算物理教案1.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共振现象,理解共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声强与振幅的关系,并进行声强的计算。
2. 实验器材- 音叉- 弦线或绳子- 动态测微放大器- 振动发生器- 扬声器- CRO示波器- 板式共振腔- 数据采集卡3. 实验步骤3.1 共振现象实验3.1.1 准备一个音叉和一个共振频率可调的板式共振腔。
3.1.2 将音叉敲击后放置在共振腔上方,逐渐改变共振腔的频率直至听到最大的共振声音。
3.1.3 记录下此时的共振频率,并将共振频率和共振声音对应的实际频率进行比较。
3.2 声强与振幅关系验证实验3.2.1 准备一个振动发生器、扬声器和一个动态测微放大器,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3.2.2 将振动发生器的频率设定在一个固定值,然后逐渐改变振幅,记录下不同振幅下的声强值。
3.2.3 分析记录下的数据,观察声强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3.3 声强计算实验3.3.1 准备一个振动发生器、扬声器和一个数据采集卡,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3.3.2 在实验环境中,放置扬声器和一个固定的接收器。
3.3.3 将振动发生器的频率设定在一个固定值,使用数据采集卡记录下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3.3.4 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实际的声源功率,计算声强值。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共振现象实验的结果表明,当共振腔的频率与音叉共振频率相等时,会产生明显的共振声音。
这是因为共振频率与共振腔的谐振频率相匹配,共振现象被激发。
4.2 声强与振幅关系验证实验的结果显示,声强与振幅呈正比关系。
即振幅越大,声强越大。
4.3 声强计算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声强的计算需要考虑声源的功率以及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声强值。
5.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声音的共振现象,并验证了声强与振幅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声强的计算。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声学的理论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应用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教师演示]:
利用传感器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在屏幕中显示出来。
在活动中分别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对着传感器发出” 啊”的声音.其他同学观察比较两者的声波情况.
问: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
[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20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投影显示):
1.什么叫频率?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
2.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4.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5.生活中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多少?他们有什么用处?请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讲解: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板书) 2.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一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一频率低一音调低。
(板书)
3.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板书)
4.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板书)
5.超声波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利用:
(1)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成像(B超)。
(2)超声处理一利用强超声波的高能量。
如:空气加湿器;超声洗牙、洗工件;超声钻孔。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教案(新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课时响度、音调、音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和乐音.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小纸屑、尺子、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吉他、音叉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新课引入】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进行新课】噪声与乐音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板书: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让人心烦的声音叫做噪声.【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响度请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鼓发出声音,仔细倾听,尝试描述声音的不同.学生甲: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鼓面,声音大;轻敲,声音小.师人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屑跳得越高.师鼓声越大小纸屑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让学生回答问题现场演示.学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学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学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的大小看出来.学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做得也不错.以上的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师引导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板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师声音的强弱常用分贝(dB)来表示.请同学们看课本P41“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强弱”表格,举例说说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还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分析点评.板书: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调师笛子、女高音的声音高亢嘹亮,大提琴、男低音的声音低沉婉转,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板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师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演示实验:如课本P42页图3-16,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敲打纸片,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齿轮转速相同)学生: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学生甲:用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当尺子露出部分较长时,尺子振动较慢,音调较低;当尺子露出部分较短时,尺子振动较快,音调较高.学生乙:用纸片以相同的速度在疏密程度不同的两把梳子上刮过,音调的高低不同,在密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高;在疏的梳子上刮过,音调较低.板书: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师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板书:物理学中,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师物体每秒振动1次,其振动频率为1Hz,例如:蚊子发出嗡嗡声时,翅膀在1s内振动次数是500~600次,即蚊子嗡嗡声的频率为500~600Hz.例题1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解析: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比较粗,音调低;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声音比较细,音调高.答案:A.例题2(广东广州中考)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答案:B.师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音色师“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熟悉的人的讲话声,即使未见到人,也能判断讲话的人是谁.乐队演奏时,凭音乐声也能听出有哪些乐器在演奏.那么,人们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呢?师其实,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声音除了由于响度、音调引起的不同感觉外,还与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有关.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板书: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师为什么每一种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都不同呢?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的.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而且即便同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音色也会略有不同.师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响度、相同音调的乐音,但乐音的音色却不会相同.例题3音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各种乐器发声的音调、响度可以相同,但音色会不同.例如:不同的乐器可以吹奏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声音,但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哪是笛子声,哪是钢琴声,就是因为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答案:B.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台演示课本P43页图3—18“橡皮筋吉他”.师请你说说你的体验.学生:绷得紧又比较细的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粗的又绷得不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低.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的弦粗细,绷紧程度不同,所以发出的音调也不同.师弦乐器是靠弦振动发声,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声的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越高;薄而细的打击乐器,一般发声音调高.【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的音调这一特性,知道了响度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也知道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有关.我们还从波形图中进一步体会了音调、响度、音色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我们还了解了音色的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观点.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真正理解并能区分音调和响度.2.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感知,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是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3.教学中安排了一个知识拓展的例3的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的特性,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