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冻害及防御措施
冻害 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冻害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1. 作物选择与布局:选择抗寒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抗寒特性,合理选择作物品种。
合理布局作物,避免在易受冻害的区域种植不抗寒的作物。
2.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水分,通过灌溉、覆盖等措施,保持土壤适当的湿润程度,增加土壤的热容量,提高地温。
改良土壤,通过施肥、添加有机物质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作物的抗寒能力。
3. 覆盖保护:使用覆盖物,如塑料薄膜、草帘、遮阳网等,对作物进行覆盖,减少地面热量散失,提高土壤温度。
合理覆盖时间,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之前及时覆盖作物。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避免过量施肥,以免导致作物生长过旺,抗寒能力下降。
5. 防寒灌溉:在寒潮来临之前,进行适量的灌溉,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地温,减轻冻害的发生。
注意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在夜间或低温时灌溉,以免加重冻害。
6. 植保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持作物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7. 其他措施:建立防风林带,减少冷风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设置防寒棚、温室等保护设施,对易受冻害的作物进行保护。
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的冻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应用。
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和科学管理,提高冻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寒潮天气防御措施

寒潮天气防御措施:
寒潮天气防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气象预警: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特别是寒潮预警,以便提
前做好防范措施。
2.增加衣物:寒潮来临时,气温骤降,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加衣物,特别是注意手、
脸、耳等部位的保暖。
3.关窗、关门:在寒潮天气中,要关好门窗,确保室内温暖,防止寒气侵入。
4.开启取暖设备:根据室内温度情况,适时开启取暖设备,保持室内温暖。
5.热水洗脸、泡脚:寒潮天气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手脚冰冷,可以使用热水洗脸、泡
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感。
6.减少外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
人来说,更应减少外出。
如需出行,应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冻伤。
7.备好应急物品:在家中准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水等,以备不时
之需。
8.注意交通安全:寒潮天气容易导致路面结冰、能见度降低等问题,出行时应特别注
意交通安全。
9.保护农作物:对于农作物而言,应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覆盖薄膜、增加保温设
施等,以减少寒潮对农作物的损害。
10.避免过度使用电器:寒潮天气容易导致电力负荷增大,避免过度使用电器,以免造
成电力事故。
寒潮防御措施有哪些

寒潮防御措施有哪些寒潮防御措施有哪些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手和脸的保暖。
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采用煤炉取暖的居民要安装烟囱风斗,要预防煤气中毒。
对室外水管采取防冻措施,防止水管冻裂。
一旦遭遇灾害,及时报警,积极相互救助。
停止或减少高空、水上等户外施工作业。
遇到道路结冰时,尽量不要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上路,以免滑倒摔伤或发生事故。
机动车在冰雪路面行驶时,应给轮胎安装防滑链,并低速慢行,避免急转以防侧滑,踩刹车时不要过急过死。
特别注意桥梁、涵洞、临水等易结冰积雪路段。
交通、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积雪的应对工作,采取人工机械清除、撒融雪剂、撒沙等措施,尽快融冰除雪。
寒潮成因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从中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
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
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
在北美洲,寒潮主要形成于北极地区以及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和哈德逊湾。
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西伯利亚、蒙古高原、育空高原、哈德逊湾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
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70℃。
1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平均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农业应对寒潮防治措施

农业应对寒潮防治措施
农业应对寒潮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施农业保暖:对于温室和大棚等设施农业,应采取加厚墙体、增加保温层、设置双层门、使用保温材料等方法,提高设施内的温度,以防止作物受到冻害。
2. 灌水保温:在冬季,灌水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减轻冻害对作物的损害。
但要注意,灌水应在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时进行,且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影响作物生长。
3. 覆盖保温:对于一些无法进入设施内的作物,可以采用稻草、麦秸、枯枝等覆盖材料覆盖在作物表面,以减少冷空气对作物的侵袭。
同时,也可以在作物周围设置防风障,减少风冷效应对作物的伤害。
4. 施肥抗冻:冬季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冻能力。
施肥时应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并控制氮肥的用量,以免造成作物徒长。
5. 植物生长调节剂抗冻:在寒潮来临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作物的生理状态,提高作物的抗冻能力。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多效唑、矮壮素等。
6. 病虫害防治:寒潮低温天气容易诱发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清除病株残体等。
以上是农业应对寒潮的主要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种类进行选择和调整。
寒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寒潮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寒潮,是指寒冷的空气团大范围侵袭造成的天气现象。
寒潮对人类活动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为了应对寒潮带来的挑战,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寒潮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低温下,人们的新陈代谢会减缓,身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呼吸道疾病等疾病。
因此,人们应该注重保暖,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
在户外活动时,应穿戴合适的冬装,多加一件衣服或者带上手套、围巾等物品,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此外,还需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抵御寒潮侵袭的能力。
其次,寒潮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低温会导致道路结冰,给车辆行驶带来危险,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在寒潮到来之前,道路部门需要加强对公路的融冰除雪工作,确保道路的畅通。
对于驾车出行的人群来说,要注意驾驶安全,减少出行次数,合理调整行车速度,避免猛刹车或急转弯。
此外,对于公共交通工具来说,车辆保养和设备维护也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寒潮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冲击。
低温天气可能会对作物生长、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农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农田和农作物。
例如,在寒潮来临之前,可以加强地里的灌溉工作,提高土壤的湿度,以防止作物冻害。
同时,也可以利用保温材料或大棚等方式来保护一些脆弱的农作物。
对于养殖业来说,可以加强保暖设施的建设,确保畜禽的生活环境舒适。
渔业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水域结冰,保证渔民的捕鱼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此外,寒潮还会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水管易于冻裂,给人们的生活用水带来一定困扰。
在寒潮到来之前,人们应该做好水管的保温工作,可以通过包裹保温套或者在水管周围堆放保温材料来防止水管冻裂。
此外,大风可能会刮落建筑物上的冰柱和冰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因此,人们在室外行走时要注意避开建筑物下方,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出入口附近。
关于寒潮防灾减灾的措施

关于寒潮防灾减灾的措施寒潮是一种极端的气象现象,经常造成严重的灾害。
在寒潮来临之前,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和完善气象观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对寒潮等极端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做好防寒工作和灾害应对准备。
其次,要加强对农田、水库、港口、河道、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巡查和检修工作。
在寒潮来临前,要对各类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作。
特别是对于农田排灌设施和港口等重要的经济基础设施,要加强巡查,防止因冻害损坏而造成较大的灾害。
第三,加强对灾区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灾区人民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培训一些专门的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技能和工具。
第四,加强对易发灾害区域的规划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合理规划道路、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特别是在易发灾害区域,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第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关怀。
在寒潮来临时,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安全和生活需求。
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力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障。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寒潮灾害。
寒潮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国家或地区,往往跨越国界。
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应对寒潮灾害的方式和方法。
可以通过召开国际研讨会议,共享经验和技术,提高全球范围内的灾害应对水平。
最后,要完善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
一旦发生寒潮灾害,要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各类救援力量进行救助工作。
在救助完成后,要及时展开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秩序。
总之,寒潮防灾减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维护、教育宣传、规划建设、弱势群体保护、国际合作和灾后救助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寒潮灾害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应对寒潮天气措施

应对寒潮天气措施寒潮天气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自身和财产安全,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防寒保暖在寒潮天气中,气温骤降,要做好自身的保暖措施,防止感冒和冻伤。
要穿厚实的衣服,戴帽子、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保持身体温暖。
同时,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二、防护措施寒潮天气中,路面容易结冰,给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出行前要检查路面情况,尽量避免在结冰路面上行走或驾驶。
如果必须出行,要穿戴好防滑鞋、手杖等防护用品,确保安全出行。
三、安全出行在寒潮天气中,车辆出行也要注意安全。
要提前检查车辆的轮胎、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要注意行车时保持车距,避免急加速、急刹车等危险行为,确保行车安全。
四、避免外出寒潮天气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出行。
如果必须出行,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减少自行驾车出行的风险。
同时,要注意加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提前储备为了应对寒潮天气带来的影响,应该提前储备一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
例如:保暖衣物、热水瓶、电暖器等保暖用品;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必要的医疗用品和应急工具等。
这些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可以帮助应对寒潮天气带来的影响。
六、健康管理寒潮天气中,要特别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管理。
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七、农业保护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民朋友应该采取一些农业保护措施,例如: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覆盖薄膜等保温措施,防止冻害;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寒潮天气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八、应急准备为了应对寒潮天气带来的突发情况,应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要了解当地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应对寒潮天气的防范措施

应对寒潮天气的防范措施
1. 穿著合适的衣物:在寒潮天气中应选择穿著保暖的衣物,如厚外套、羽绒服、
毛衣等,并配戴帽子、手套、围巾等保暖配件,保护头部、手部和颈部免受寒冷
空气侵害。
2. 加强室内保温:确保室内温度适宜,使用辅助供暖设备如暖气片、电暖器等,
尽量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的机会,密封窗户、门缝等处,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3. 注意饮食保健:寒潮天气容易伤害人体的阳气,饮食上可选择暖性食物,如姜、辣椒、葱、蒜等,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增强抵抗力。
4. 防范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寒潮天气中,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较高。
保持个
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接触患有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寒冷天气和雨雪天气。
5. 注意用火安全:寒潮天气时,可能会加大取暖或煮食的需求,要注意用火安全,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取暖设备,添火时要小心,避免火灾的发生。
6. 注意交通安全:寒潮天气中道路可能会结冰,增加驾驶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风险。
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如需自驾车出行,减速慢行,
并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防滑措施。
7.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寒潮天气往往会伴随着降温、降雪等不利天气条件,及时
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8. 关心弱势群体:寒潮天气会对弱势群体造成较大的影响,如老年人、儿童、残
疾人等,要关心这些群体,提供帮助和关怀,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应对寒潮
天气要做好保暖、防疫、防火、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措施,确保个人和家庭的
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冻害程度和苗情,及时追施适量速效氮肥和
钾肥,每亩(1/15h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
5kg,以便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寒潮冻害
• 农业危害
• 综述
•
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我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
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寒潮冻害不仅取决于寒潮路径和
强度,而且与农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我国受
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麦区,冻害发生最多的区域是北
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北冬麦区因降雪少,秋旱,
冷空气活动频繁,山川河谷容易积聚冷空气,常出现冻害;
• 喷化学药剂
•
主要用于果树防冻。喷化学药剂防御冻害,
一是利用生长激素控制果树生长规律,增强抗冻
能力。化学方法防御冻害是一种应急措施,必须
掌握短期的寒潮降温预报。
•
另外,在寒潮发生后,还可以针对不同作物
采取一些简单的防寒补救措施。如撬泥培土护根,
压草保苗等。对早播出苗的春马铃薯、春大豆,
可以及时搭好小拱棚防寒。各类作物受冻后,要
• 品种培育
• 培育耐寒品种,提高抗冻能力
• 对于越冬作物或亚热带经济果木,选 育耐寒性强的品种,提高植株抗冻能力, 是避免或减轻冻害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 冬前管理
• 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冻能力
• 栽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越冬作物 和果木的抗冻能力,因此搞好冬前栽培管 理是防御寒潮冻害的重要措施。
• 利用环境
• 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实时避冻栽培
• 在我国亚热带柑橘栽培的北缘地区, 充分利用山体或水体有利的小气候资源环 境栽培柑橘,可以有效地避过或减轻寒潮 冻害。
• 防冻措施
• 防御冻害除上述的战略措施外,还可 以在冬季低温来临前和降温期间采用多种 防寒抗冻措施。目前应用的防冻措施可分 为如下三种类型:
小麦。冬小麦冻害是多种因子综合影响的 结果,其中0℃以下低温是引起麦苗受伤害 的主导因子。越冬麦苗能忍受一定强度的 低温,一般在冬季高于-10℃的低温不会造 成麦苗死亡。但当麦苗环境温度进一步降
低到麦苗不能忍受的程度时,这部分麦苗 就出现了死亡。
• 植物冻害是在强冷空气爆发南下产生剧 烈的降温时引起越冬作物和果树受冻,造 成植株死亡或部分死亡,因此防御冻害一 方面要设法提高越冬作物和经济果木抗御 低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阻挡寒 风入侵,减小降温强度。防御冻害的有效 措施主要有: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丘陵山地多,冷空气南下受山
脉阻滞,停留堆积,导致洞庭湖盆地和浙、闽丘陵地区出
现的冻害持续时间长、温度低,并常伴有降雪、冻雨天气,
部分江河湖泊封冻,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类
经济林木遭受严重冻害。在西部的荒漠和高寒山区,因很
少有越冬作物,因此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
• 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 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 30%,占粮食作物面积的20%~27%,分 布遍及全国各省区。我国主要种植的是冬
• 露天增温法
• 利用一切条件提高近地面层温度,如 布设烟堆、安装鼓风机等,打乱逆温层, 对近地层有显著地增温效果,其中熏烟一 盖物保护植物体的地上部或地 下怕冻部位,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御寒 风侵袭,从而起到防寒作用。覆盖有水平 和垂直覆盖两种,其中有直接覆盖在作物 上或果树上的,有搭棚覆盖的,还有采用 包扎式的。风障对防御冻害也有较好效果,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倾 角的风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