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项目测定方法整理

合集下载

生化项目详情

生化项目详情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程序(速率法)一、原理:ALT 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至α-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

LDH 催化丙氨酸还原的同时将NADH 氧化成NAD+。

NADH 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活力成正比。

IFCC 推荐法含磷酸吡哆醛(P-5-P ),是为了稳定ALT 活性,避免样品中因内源性磷酸吡哆醛不足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偏低。

健康人血清中磷酸吡哆醛含量适中,国内试剂一般不含磷酸吡哆醛。

化学反应式+LDH +ALT乳酸+NAD丙酮酸+NADH+H −−→−+−−→−-+丙酮酸谷氨酸酮戊二酸丙氨酸α二、临床意义1 ALT 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正常时血清中ALT 活性很低。

2 肝细胞因感染病毒而受损伤,尤其是处于急性期时,ALT 从细胞内逸出至血液中,血清中ALT 活性可明显升高,因此是各种肝炎患者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3 某些药物对肝细胞有毒性副作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至肝脏受损,亦可以ALT 活性升高反映4 实质性脏器有非感染性炎症或损伤时,如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瘀滞、胆管炎、胆囊炎、肝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等,均可成为血清ALT 升高的原因。

4 ALT 与AST 联合测定并计算其比值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鉴别,正常情况下ALT /AST 比值小于1,但在传染性肝炎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时,ALT /AST 比值升高;肝硬化、肝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时,AST 升高的幅度高于ALT 。

三、结果计算:ALT (U/L) = 3)410340(10min min--⨯⨯⨯⨯∆=⨯∆εl V V A K A sTnm四、医学决定水平1 20U/L 此为排除值,低于此值可排除许多与ALT 升高有关的病种,而考虑其他诊断。

此值可以作为病人自身的ALT 的对照,与过去和(或)将来的值进行比较。

2 60U/L 高于此值时,对可引起ALT 增高的各种疾病均应考虑,并应进行其他检查以求确诊。

生化实验血糖的测定

生化实验血糖的测定

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比色器皿:手拿比色皿的毛面;比色液 应占比色皿的2/3。
血糖测定应在取血后2小时内完成,放置太久,血 糖易分解,故使含量降低。
酶酚混合液一般现用现配。
补充实验
测2-3名同学早餐后和空腹血糖的 水平,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
使用怡成JPS-5型血糖仪。
小结
1、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 测定血糖的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法4氨基安替吡啉苯酚葡萄糖酸h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godgod红色醌式物质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podpodtrindertrinder反应反应505nm光吸收法测定光吸收法测定相对血糖浓度相对血糖浓度分光光度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电泳技术电泳技术层析技术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离心技术生物化学的四大研究技术
评价
结果较可靠、但邻-甲苯胺须蒸馏后使用,有毒性。
空腹正常血糖参考值
3.9~6.1mmol/L或70-110mg/dL
葡萄糖氧化酶法:该法特异性高,反应条件温和,能 反映血中葡萄糖的真实含量,且已推广出试剂盒, 广泛应用与临床。
Folin-Wu法:该法对葡萄糖无特异性,一切还原物质 均可产生同样的反应。虽血液中葡萄糖为主要还原 物质,但仍存在其他非糖还原物质,故该法其参考 值较其他方法略高。
2、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3、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常用血糖测定方法介绍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比色法 Folin-Wu法 邻-甲苯胺法
Folin-Wu法
原理 葡萄糖在和碱性铜试剂混合加热后,可使 Cu2+还原成 Cu+ ,后者与磷钼酸试剂作用生成蓝色的钼蓝。通过 比色法测定蓝色化合物,计算出血糖的含量。
邻-甲苯胺法:该法涉及强酸、加热等反应条件,不 便于大规模检测,且使用的试剂具有毒性,临床和 科研上已很少采用。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对人体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常见项目、检验流程、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1.1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

1.2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如肝功能、肾功能等。

1.3 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监测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

二、常见生化检验项目2.1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2.2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

2.3 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三、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流程3.1 采集标本:根据医嘱要求采集相应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3.2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处理,如离心、分装等。

3.3 仪器检测:将样本放入生化分析仪器中进行化学分析,得出相应的检验结果。

四、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解读4.1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和参考值范围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4.2 异常判断:对异常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者治疗。

4.3 结果报告:将检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指导临床决策。

五、生化检验项目的注意事项5.1 饮食禁忌:在进行生化检验前需要遵守医生的饮食禁忌,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5.2 检验时间:有些生化检验项目需要在特定时间进行检测,如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检测。

5.3 医嘱遵从:在进行生化检验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患者生物样本的化学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时,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严格遵守检验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指标的水平,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关于生化检验项目的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生化检验项目是通过采集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并进行化学分析,以测量和评估各种生物化学指标的含量和活性。

这些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血清蛋白、酶活性等。

生化检验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等领域。

二、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1. 血糖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2. 血脂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类的含量,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3. 肝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4. 肾功能检测:用于评估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5. 电解质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钠、钾、钙、镁等离子的含量,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钠、血钾、血钙等。

6. 血清蛋白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功能,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

7. 酶活性检测: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种酶的活性水平,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

三、生化检验项目的意义和应用生化检验项目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化学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疾病诊断:通过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某些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

2. 疾病监测: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如肿瘤标志物的监测、抗生素治疗的监测等。

3. 健康管理:生化检验项目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和干预。

4. 药物安全性评估:生化检验项目可以评估某些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安全性,如肝肾功能的监测、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测定等。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与参数设置

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及参数设置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

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

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

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一)必选分析参数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整理)检验医学专业实验IV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部分

自动生化分析仪实际K值测定实际K值:理论K值受样品和试剂的加量准确度、比色杯光径准确度,尤其是ε的影响。

ε在波长和温度等不同时有所不同,故有必要获得用户所用分析仪的实际ε,再计算K值,此为~。

一、340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通过有NAD+(NADP+)参与的反应途径,用NADH或NADPH标准液来校正仪器。

用己糖激酶(HK)方法测定葡萄糖时,葡萄糖的消耗与NADH的生成呈等摩尔关系。

葡萄糖有标准纯品,当反应达到终点时,NADH的摩尔数等于标准的葡萄糖摩尔数。

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摩尔吸光系数,计算出实际K值。

【注意事项】1.减少偶然误差重复测定10次,当CV>5%时,则重新测定10次。

2.减少系统误差使用实际K值计算酶活性。

3.如果实际ε值与理论ε值偏差过大,需对仪器检修和校正。

二、405nm波长实际K值测定【实验原理】:许多酶活性测定时,以人工“色素原”为底物,经酶作用后可释放出在405nm 波长具有吸收峰有色的反应产物,如对硝基苯酚(4-NP)、对硝基苯胺(4-NA)、对硝基-5-氨基苯甲酸(ANBA)。

他们在405nm波长时的理论ε分别为18 700、9 870、9 490。

可使用其相应的纯标准品在需要校正的仪器上测其A即可求得实际ε,计算出实际K值。

以ALP实验(产物为4-NP) 为例测定实际K值。

【注意事项】1.4-NP标准品纯度要求较高,必要时需纯化。

2.其他注意事项参见340nm K值校正。

三、如何校正K值在理论K值或实际K值得情况下,测定某标准品的含量,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则需要把测得的结果调整至原标准品的含量,此时调整的数值称为校正因子,则校正K值=理论(实际)K值×校正因子=理论(实际)K值×校准值÷实测值NADH正负向反应测定酶活性一、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催化反应式为:L-乳酸+ NAD+(LD)→丙酮酸+ NADH + H+在反应过程中,乳酸被氧化生成丙酮酸,同时NAD+还原为NADH。

生化项目检测原理

生化项目检测原理

生化项目检测原理
生化项目检测原理是通过分析和测量生物体内特定分子或化学反应产物的变化来判断生物体内某种物质的存在或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化项目检测原理。

1. 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透射的特性来测量物质的浓度。

通常会使用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2. 电化学法:利用物质在电势差作用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来测量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电解法、电极反应法、电化学免疫法等。

3. 发光法:利用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的特性来测量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发光方法有化学发光、酶标仪法等。

4. 色谱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相互作用的特性来进行物质分离和测定。

常见的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5. 免疫学原理: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物质的存在或水平。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生化项目检测原理,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快速、准确测量,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生化检验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标准格式,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

一、项目名称:生化检验项目二、目的:生化检验项目旨在通过分析人体体液或者组织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并提供诊断依据。

三、材料与方法:1. 样本采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进行采集,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

2.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试剂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4. 仪器操作:使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如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等。

5.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样本处理、试剂添加、反应时间等操作步骤。

6.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样本编号、试剂用量、反应时间等。

7.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四、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生化指标浓度:根据样本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给出相应的数值,如血清中的葡萄糖浓度、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等。

2. 参考范围:根据正常人群的数据统计,给出该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用于判断结果是否正常。

3. 异常情况:如果测定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需要指出该结果的异常性质,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4. 相关性分析:对于多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之间的关系。

五、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果评价:根据测定结果和参考范围,对样本的生化指标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正常。

2. 诊断依据:根据异常情况的分析和解释,提供诊断依据,如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检查建议等。

六、注意事项:1. 样本采集:确保采集的样本符合实验要求,避免污染和变质。

2. 试剂准备:按照要求准备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浓度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项目的基本分析方法
1.终点法检测
1.1定义
完全被转化成产物,不再进行反应达到终点,取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被测物质的浓度。

生化检验中除酶和BUN、CRE外几乎都用终点法来进行检测。

被测物质(反应底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完全被消耗或转换,即反应达到平衡(终点),通
过测定产物(反应生成物)的多少来定量测定被测底物的含量。

终点法一般用来检测代谢物
的浓度,通过测定标准液(校准液)的反应吸光度,建立一条浓度与吸光度变化的标准曲线。

通过检测标本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计算出该标本中待测物的浓度。

1.2检测流程
一点终点法:取反应达终点时的一个点的吸光度来计算结果。

对于单一试剂,在加入标本后,反应即可进行,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反应点(吸光度),故一般选用一点终点法。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GB)、水空白(WB)或试剂空白(RB)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得到反应吸光度。

通过与相同条件下校准液
反应吸光度的比较,求得测定结果。

常与一点校准法配合使用,即采用一个校准浓度,校准
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线性。

也应用多点校准。

•计算公式:
C=(Am-Ab)*K
Am----终点读数点的吸光度
Ab----试剂空白吸光度
K----校正系数
二点终点法:加入第一试剂,主要起缓冲或者消除干扰等作用,此时可读取初始反应点,加入第二试剂后,在反应达到终点后,读取结束反应点。

取反应尚未开始时读取一个点的吸光度,待反应达终点时再取第二点的吸光度,用第二点吸光度减去第一点吸光度的差值来计算结果。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后的某一时间点作为始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始点读数。

一定条件下可降低样品对反应或反应本身的特异性于扰(主要指色度干扰)。

常采用双试剂,多以加R2前某一点作测定始点;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加R2后一点作测定始点。

若使用单试剂,主反应启动太快或仪器起始读数点受限时难以运用。

主要用于扣除试剂和样品空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一般双试剂用。

•计算公式:
C=(An-K0*Am)*K
K0---体积校正因子
K0=(Sv+R1)/(Sv+R1+R2)
1.3项目举例
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

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
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两点法)
2.1定义
是取尚在反应中的两点间的差值来计算结果,此两点既不是反应起始点也不是终点。

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选择两个测光点,这两点既非反应初始吸光度亦非终点吸光度,利用这两点吸
光度差值计算结果。

3.2检测流程
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缓冲液、温度等)下孵育,经过一定时间后,用终止液终止反应,
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出底物或产物的总变化量,除以时间即可计算出底物消耗速度(-d[S]/min)或产物生成速度(d[P]/min),将速度换算为mol/min便是以国际单位表示的
酶活性。

•计算公式:
C=(A2-A1)*K
3.3项目举例
主要用于检测一些非特异性的项目,如肌酐。

3.连续监测法(动力学法、速率法)
3.1定义
是在测定酶的活性或酶代谢产物时,连续取反应曲线中呈线性变化吸光度值(△;A/min)来计算结果。

因在反应线
性时间内各点间的吸光度差值为零故又称谓零级反应。

在可见光区(GGT、ALP:405nm黄色)或紫外(HBDH 、LDH、ALT: 340nm)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监测某一物质的生成 (或消耗的) 速率,计算待测物的活性,一般用于样本中酶活性的检测。

3.2检测流程
3.2.1连续监测法零级反应速率法,亦称斜率法。

将酶与底物在特定条件(缓冲液、温度等)下孵育,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底物或产物的特征信号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每分钟的信号变化速率,求出酶活性浓度。

在较长的反应时间区段内(至少90-120秒),每隔一定时间(常为2~30秒)读取一次吸光度值,至少读取4点,得到3个△A;一般将连续多次读数作最小二乘法处理,读数间隔时间太短
的作带速率时间(TR)多点法处理,均取线性反应部分的读数,求出单位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A/min。

此法必须以零级反应为测定计算的基础,因为只有在零级反应下,单位时间内的
吸光度变化(反应速率△A/min)才与酶活力呈正比。

此法相对减少了分析误差,大大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准确性。

应用连续监测法,首先应准备线性范围内的高、中、低浓度的样品,分别作反应时间进程曲线,了解不同浓度下反应全过程,兼顾确定延迟时间和线性监测期。

3.2.2两点速率法即所谓拟一级速率法。

在反应中选取两时问点t 1、t 2,读取吸光度A 1、
A2,计算(A2-A1),(t2-t1)=△A,△t。

此方法与终点两点法的区别主要有两点:后一读数点反应未达终点,以速率计算结果。

它与连续监测法比较,缺点在于人为确定t 1、t 2,不定因素较多,不能保证反应在t 1-t 2期间呈线性,影响结果准确性;应在常规测定前,先做预试验来确定线性时间段。

若在选择的时间段内反应不成线性(如零级反应期短,仪器无法设置或
测定),则只能改用终点法。

优点在于方法简单;酶活力较低、测定吸光度值较小时,可增加测定时间段而不受仪器连续监测时间点的局限,减少读数误差。

3.2.3速率B法在一个通道内一次进行两项反应相关的速率法测定。

它既可以是两项试验测定,也可用于干扰或/及样品空白自动补偿0后一用途的原理是:利用仪器的微机自动处理,在第一反应(干扰反应)一直维持线性的前提下,可以从第二反应(主反应)速率中扣除第一反应速率的延续影响。

如用于消除胆红素转化为胆绿素吸光度下降、对肌酐苦味酸法测定的负干
扰等。

某些仪器(如HITACHI系列)设置此方法。

3.2项目举例
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
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

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
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
4.1定义
是测定入射光强度由于溶液中粒子的散射而降低的程度,它并不直接测定散射的光强。


过物质对光的散射或透射来测定物质含量的,通常作两点终点法分析,多采用多点校准。

散射比浊:特定蛋白分析仪
透射比浊:自动生化分析仪
4.2检测流程
样本和试剂反应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光通过该反应介质,从而发生光散射。

660nm光通过血浆,并在900角配备光传感器进行检测光信号。

4.3项目举例
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
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
等均可用此法。

用Ab测定Ag(主要为微量蛋白:IG、C、APOA1/B、ASO、RF、CRP等),要求Ab过量,此时Ag-Ab复合物的生成量随Ag的增加而递增,光散/透射射强度与抗原量
成正比。

*同一个项目,不同检测方法。

甘油三酯
GPO-PAP法为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TG的常规方法,反应原理如下:血清中TG在LPL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FFA,甘油在ATP和甘油激酶(GK)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再经磷酸甘油氧化酶(glycerophosphate oxidase,GPO)作用氧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过氧化氢(H2O2),H2O2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4-氯酚在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其显色程度与TG的浓度成正比。

采用两步双试剂法去除FG的影响。

将 LPL 和 4-AAP 组成试剂2,其余部分为试剂1.血清先加试剂1 ,37℃孵育后,因无LPL 存在,TG不被水解,FG在GK和GPO的作用下反应生成H2O2 ,但因不含4-AAP,不能完成显色反应,故可除去FG的干扰;再加入试剂2,即可测出TG水解生成甘油。

总胆固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