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猛犸象的化石(初中阅读)
南通绿博园古生物馆孟犸象化石作文

南通绿博园古生物馆孟犸象化石作文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南通绿博园,最让我兴奋的是古生物馆!那里有一个非常巨大的猛犸象化石,它比我还高,比爸爸还粗!
猛犸象化石的颜色是灰色的,就像一块块岩石,上面还有很多精细的纹路,非常光滑。
我试着想象猛犸象的样子,它一定非常庞大,长着下垂的象牙,头上还有蓬松的毛发,在冰天雪地里漫步,样子一定很威武。
爸爸说,猛犸象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它们已经灭绝了。
我有点难过,那样巨大的生物,怎么会消失了呢?爸爸说,地球的环境变化很大,猛犸象无法适应,所以才灭绝了。
我还见到了很多别的古生物化石,例如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
我超级想亲眼看看它们活着的样子,它们一定很神奇!
今天,我和猛犸象“见了面”,虽然它只是一具化石,但它仍然让我有很多奇妙的想象,也让我对地球的历史充满不解。
以后,我要去博物馆多看看,去了解更多未知的奥秘!。
【初中说明文阅读】《北极洲的“消失”》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北极洲的“消失”》阅读答案北极洲的消失在远古严寒的冰河时期,有一种巨大的哺乳动物猛犸象一直生活在西伯利亚至北极一带。
它们是地球自有生命以来,在陆地上繁衍生活过的大型史前动物之一。
可是,北北极洲的“消失”在远古的冰河世纪,从西伯利亚到北极有一头巨大的猛犸象。
它们是一种大型史前动物,自地球诞生以来一直在陆地上繁衍生息。
可是,北极地区不是被大洋覆盖的吗?猛犸象怎么能在北极地区生存呢?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之前,也就是大约一万年前,如果有人来到今天的北冰洋海岸,他们看到的根本不是海洋,而是草原。
这片有许多猛犸象的广阔草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北极。
草原?难道它铺在大洋的冰上吗?是的,但是冰不是现在这样的漂浮碎冰,而是巨大且完整的冰原。
冰河期的温度急剧下降,北冰洋自然不可能没有反应,当时浮冰相互联结成巨大完整的冰原。
也就是说,当时在北极地区虽然是海洋,但因冰原的覆盖形成了一块特殊的陆地。
人们通常称这种土地为“气候土地”。
它形成的不是海洋性气候,而是快速变化的大陆性气候。
冰河时期的北极是一个漂浮的“冰冻大陆”,被称为北极大陆。
当时北极洲的气候是“超大陆性的”,这里经常形成“持续不断的”强大反气旋以及它所特有的无云天气,致使冬天十分寒冷。
那时的猛犸象、麝牛、北极耗牛、北美野牛身上都披着一层厚而密的长毛,甚至能拖到地面。
为了维持生命,它们身上降起的部位积存有大量脂肪。
它们的食物便是那些未被冰雪覆盖的干草,当时干草到处都有,因为冰原上覆盖着一层土壤。
可是这些土壤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在冰河时期,欧亚大陆北部不仅有冰川和冻土,还有无穷无尽的干旱草原。
在欧洲、西伯利亚和北美,一片干冷的草原上,旋风肆虐,尘土飞扬。
有时灰尘被风卷起,像柱子一样立在地上。
当然,尘埃是从高层大气带到北极的,并在某个地方降落了一段时间。
后来,它逐渐形成了一层越来越厚的黄土层,覆盖了下面的整个冰盖。
到了夏天,北极的太阳在无云的天空上昼夜照射,温度明显上升,尤其是深色土的表层。
阅读理解《化石》附答案

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种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称为化石。
从生物体本身来说,要使遗体成为化石,一般要具有利于保存的生物体结构,主要是生物体中的硬体。
无脊椎动物的外壳、贝壳、甲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特别是牙齿,植物的树干、纤维和孢子等,这些都容易形成化石。
从外部环境来说,必须有掩盖物将遗体迅速掩埋起来,免遭生物、环境和化学的破坏。
-般说来,掩盖物质粒度越小(如淤泥、细砂等)、越多,沉积作用越快,再加上保存时没有外部破坏,就容易形成完整而精美的化石。
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但在火山岩、熔岩中有时也有发现。
经过变质和地壳变形,多数化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物死亡留下遗体(包括落叶、蜕壳等未死亡的生物留下的) ,经沉积物的埋葬、成岩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最终形成化石。
世界上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人是英国南部小镇萨西克斯的医生曼特尔。
1822年他在一次出诊时,在一个山丘的崖壁上发现一块化石,后经伦敦汉得利安博物馆鉴定为古代爬行动物的牙齿化石。
1824年,这块化石被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命名为“恐龙”。
(选自《世界重大发明发现百科全书》江西教育出版社)1.比一比,造个句。
遗体:。
遗迹:。
痕迹:。
2.请简要概括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最早的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英国人发现的。
B.化石一般保存在火山岩、熔岩中。
C.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是化石。
4.要想成为化石,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5.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你认为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参考答案】1.示例: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遗体被打捞上来了。
猛犸象化石怎么形成的作文小学200字

猛犸象化石怎么形成的作文小学200字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猛犸象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它的尸体被掩埋了起来。
慢慢的,它的内脏等柔软部分很快腐烂,之后只有坚硬的骨头留了下来。
随后,更多的沉积物把猛犸象的骨头掩埋得越来越深,以至于骨头周围的沉积物都变成了致密的岩石。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骨架也最终被逐渐分解,在岩石中留下了一个特定形状的空腔,模具就这样做好了。
在猛犸象骨架分解的过程中,带着矿物质的水流进来,其中的矿物质会填充进空隙之中,变成更加致密的石头。
在历经非常漫长的过程,猛犸象的化石就这样慢慢,慢慢的形成了。
猛犸象的化石本来会在很深的地下,很难被人们发现,但是在地球缓慢的地质运动中,海底的区域变为陆地,形成断层或者发生地震之后,深埋的猛犸象化石宝藏就幸运地被我们发现了。
猛犸象是最著名的冰河巨兽,它们灭绝至今只有几千年的时间。
我是基克基克(Kik)是一头猛犸象的名字,之所有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化石是在基基阿克罗拉克河(kikiakrorak river)旁被发现的。
基基阿克罗拉克河是科尔维尔河(Colville River)的支流,这条河流位于阿拉斯加的北部,最终流入北冰洋。
基克的化石较为完整,最显眼的就是一对长而弯曲的巨大象牙,这些化石被送到了阿拉斯加大学的北方博物馆之中。
基克出生于距今17100年前;根据象牙中的生长年轮,基克最终死亡年龄是28岁。
藏在象牙中的密码基克一生的迁移路线就在它的象牙之中,因为在象牙中有锶元素,而锶就是钥匙。
锶是形成象牙的重要元素,它们只能通过食物来摄取,而作为食物的草中的锶元素又来自于土壤。
土壤中的锶元素含量与同时段象牙生长中沉积的锶含量是对应的。
尽管从基克生存的时代到今天,阿拉斯加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地质构造没有发生变化,锶元素的含量也没有改变。
基克的一生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头雄性的猛犸象出生在阿拉斯加的东北部,时间是距今17100多年前。
在它出生的头几年,基克一直在位于布鲁克斯山脉南面的一小片区域内活动。
关于桥的事阅读答案浙江嘉兴舟山图文稿

关于桥的事阅读答案浙江嘉兴舟山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关于桥的事 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
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
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
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条指向小学,一条指向中学。
“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
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南圩、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
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
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的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
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
那年我六岁。
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
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
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顶扔下一个皮球。
这是小镇的习俗,球有多大,男孩的胆子..就有多大。
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歌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
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早,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
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
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
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河北博物院猛犸象化石的介绍

河北博物院猛犸象化石的介绍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
馆内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和化石,其中最著名的之一便是猛犸象化石。
猛犸象是已经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属于象科猛犸象属。
它们生活在约1000万年前至1.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猛犸象是体型庞大的象科动物,与现代的非洲象相比,猛犸象更加庞大,体形高大,肩高可达4-5米,体重约为10-12吨。
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猛犸象化石是在河北省内的某地发掘出来的,经过专家的鉴定,确定为猛犸象的化石。
这批化石包括头骨、牙齿、肋骨等多个部位,展示了猛犸象的部分骨骼结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猛犸象的头骨化石。
头骨庞大而壮观,鼻部延伸出一对巨大的象牙,象牙的长度可达3-4米,非常壮观。
猛犸象的头骨骨骼结构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和适应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河北博物院的猛犸象化石还包括牙齿化石。
猛犸象的牙齿非常庞大且坚固,可以轻松地咀嚼植物和草料。
这些牙齿化石展示了猛犸象的咀嚼器官的结构,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猛犸象的生活方式和食性。
猛犸象化石的发现为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猛犸象的起源、进化历史以及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此外,猛犸象的灭绝也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可以为人类更好地保护现存的动物提供借鉴。
河北博物院的猛犸象化石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术界的关注。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赏这些珍贵的化石,了解猛犸象的生活方式、外貌特征以及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这对于增强公众对古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化石,河北博物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化石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确保其保存状态良好。
其次,采取恰当的展示方式,使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赏化石,同时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害。
此外,博物馆还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参观者进行讲解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化石。
河北博物院的猛犸象化石展览是一次难得的学术盛宴。
雅思阅读 mathon 猛犸象

雅思阅读 mathon 猛犸象
猛犸象(Mammoth)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生活在更
新世晚期。
它们是象科动物的一种,体型庞大,外形类似现代的非
洲象,但体型更大,拥有长长的弯曲象牙。
猛犸象的化石在全球范
围内广泛分布,包括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是古代地
球上广泛分布的大型动物之一。
猛犸象在古代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象经常出现
在史前壁画和岩石雕刻中。
科学家通过对猛犸象化石的研究,揭示
了它们生活的习性、生态环境以及与古代人类的关系等诸多信息。
在雅思阅读中,关于猛犸象的文章可能涉及到猛犸象的生态习性、灭绝原因、对古代人类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阅读材料可能包括
研究报告、考古发现的描述、科学家的观点等内容。
考生在阅读这
类文章时需要关注关键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分析数据和实证材料,从而回答相关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
总的来说,猛犸象作为古代大型动物的代表之一,在雅思阅读
中可能作为考察考生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个话题,考生需要在
阅读中全面理解相关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证,从而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化石吟》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64

2.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窥见(偷看)海枯(干涸)
B.葱茏(遮盖、罩住)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赞颂)骸骨(尸骨)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B.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C.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填空题。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__________诗。吟,是______________的一种名称,这里是___________的手法。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化石吟》习题-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
《化石吟》习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骇骨(hái)潜行(qián)躯壳(ké)一幅画(fú)
B.化石吟(yín)窥见(guī)腐朽(xĭu)葱茏(lóng)
C.猛犸(mă)引颈(jìng)万载(zăi)两栖(qī)
5.诗歌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有什么好处?诗句中为什么用“你”而不用“它”?“你”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2.B3.A
4.科学抒情诗赞颂拟人夸张排比源自征5.诗歌用—连串的问句开篇的好处是:启人思索,引人入胜。诗句中的“你”代表化石,用“你”表明化石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同时也使人感到更生动、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头猛犸象的化石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
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
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
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
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
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
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
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
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
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
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
哪里
..捉到一只硕大的
..踩到一条死蛇,哪里
..掉了鞋,哪里
..崴了脚,哪里
蚂蚱。
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
我出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
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
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
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
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
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
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
(B)拆桥是为了
...走船——桥洞太低,
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
...修路,
...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
修路是为了
...致富。
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
11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
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
木桩,然后安放炸药。
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12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
原本胡天野地的熊○
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
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
大人很欣
慰,夸我懂事了。
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
13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
水里也没有船。
○
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14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
15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
的高楼。
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
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
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
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16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
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
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
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17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
人类自○
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
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
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
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18我常常想起那座桥。
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
○
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
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19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
龙○
王庙毁于四十年前。
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
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年2月26日有删改作者路明)1.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2.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3分)
3.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
(3分)
4.文章○
14~○18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尾又写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是什么?(4分)
【材料链接】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
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答案解析
1.示例:关于桥的事、小镇往事、消失等(2分。
围绕线索或主题拟题,意思对即可)
2.“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突出了小镇的原始古老、设计精巧的特点和神奇色彩;与周围田野、村庄、桥等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渲染了儿时家乡的自然和谐;与下文“连绵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镇的古朴自然、淡泊平和。
总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3分。
答对两点即得3分,意思对即可)
3.(A)处:连用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和心情的急切,强化了儿时记忆的有趣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恋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B)处:连用四个“是为了”,含有讽刺意味,强调了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桥”消失的惋惜之情。
(3分。
任选一处,赏析恰当即可)
4.“消失的”与“找回的”是:原始、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儿时有趣美好的记忆;朴实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等等。
(4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