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2024年黑热病护理查房

2024年黑热病护理查房
一、患者基本情况及病程记录
根据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入院以来的病程记录,包括症状、体温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二、主要护理重点
1.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定时记录,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发热状态的变化。
2. 液体管理
根据医嘱合理设置并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及输出情况,注意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
平衡。
3. 皮肤护理
定期检查患者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医嘱执行情况
了解患者目前正在执行的医嘱情况,包括用药、检查等内容,确保医嘱执行得到
落实。
四、患者情绪和营养状况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支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计划。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安全防护
保障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做好感染控制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 定期观察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六、查房小结
总结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措施,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病原学】 (二)生活史
前鞭毛体 白蛉 胃中
繁殖
无鞭毛体 患者或被感染动物
成熟前边毛体 1周后聚集于
白蛉口腔
有些直接 被吞噬细胞吞噬
有些 侵入血流 至全身各部位
(二)生活史
【流行病学】
表1 黑热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城市平原地区 丘陵地区 荒漠地区
患者
病犬
野生动物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又称黑热病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visceral leishmaniasis),也称黑热病(Kalaazar)。该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黑热病
内脏利什曼病 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
染病,经由白蛉传播。 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一)典型临床表现
2. 脾、肝及淋巴结大 脾脏呈进行性增大 肝轻度至中度增大 淋巴结亦为轻度至中度肿大
3. 贫血及营养不良 病程晚期出现 有精神萎靡、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
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 黑热病。
【临床表现】
(二)特殊临床类型 1. 皮肤型黑热病 皮损:面颈部多见,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数
【治 疗】
(二)病原治疗
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 成人:一次6ml(1支,含
五价锑0.6g),一日1次, 连用6~10日,每日1次。 小儿:总剂量按体重150~ 200mg/kg,分为6次,每日 1次。
非锑剂药物: 锑剂无效或禁忌时 米替福新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巴龙霉素 联合治疗
【治 疗】
浆细胞 大量增生
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

作者单位: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张锦萍:女,大专,主管护师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张锦萍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94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 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
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利什曼原虫检出是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循环抗原或抗体检出有辅助诊断价值[1]。
1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1个月”于2010年10月19日入院。
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ħ,伴寒战,发热无规律,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
无特殊个人史、家族史,否认疫区居住及旅游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牙龈见出血点,口角疱疹。
心肺查体: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5g /L ,PLT 23ˑ109/L ,WBC 2.12ˑ109/L ,丙氨酸转氨酶﹙ALT ﹚10U /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70U /L ,肾功能正常。
胸部CT 未见感染,腹部B 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脾脏肋间厚5.8cm 。
免疫抗核抗体﹙ANA ﹚1ʒ320,抗可溶性抗原﹙ENA ﹚抗体谱均为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全阴性。
骨髓涂片示网状细胞内查见利杜体,细胞外也见,数量较少。
诊断:黑热病。
给予葡萄糖酸锑治疗,疗程10d ,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复查B 超脾脏肋间厚5.0cm ,较入院时缩小,复查血常规Hb 88g/L ,PLT 168ˑ109/L ,WBC 4.81ˑ109/L ,复查骨髓涂片未见利杜体。
患者体温正常1周后出院,随访病情平稳。
2护理2.1消毒隔离安排患者住单间,按虫媒隔离,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房间2次,用84消毒液湿抹床单位和湿拖地面2次,按时通风换气。
黑热病干预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汇报人员
Part Two.
黑热病的概述
Part Thre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重要性
Part Four.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方法
Part Fiv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效果
Part Six.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 挑战与展望
Part One 汇报人员:XX医院-XX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黑热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 有效的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 黑热病干预护理可以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减轻社会的负担
Part Four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方法
健康教育
介绍黑热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措施
接种后应定期进 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疫苗接种效 果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使用特效药物杀死病原体 缓解症状:使用药物缓解患者的症状,如发热、贫血等 辅助治疗: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改变用药方式
心理干预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应对能力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提供情感支持和日常照顾 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经济支持,减轻负担
Part Three 黑热病干预护理的重要
性
预防和控制黑热病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黑 热病的传播是 降低疾病负担 的重要措施。
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

男 ,9 。因反复发 热 1 3个月 , 4岁 年 近期加 重伴 双 下肢水肿 于 2 0 0 5年 1 O月 2 1日入 院 。主诉 8个月 前出 现轻度颜 面水 肿 , 乏力 , 纳差 , 间歇性 发热 。2 月前 上 个
案及 预后 , 树立 战 胜疾病 的信心 , 提高 治疗依 从性 。
黑 热病 是一 种 由杜 氏利 什 曼 原 虫 引 起 人 细 胞免
高下 肢 , 以利于静 脉 回流 , 减轻 下 肢水 肿 , 病情 好 转 后 逐 渐增 加活 动 量 。 ②饮 食 护理 。注 意 改 善 患 者 营养 状 况 , 励 患者 进 食 高 蛋 白 、 热 量 、 鼓 高 高维 生素 、 清淡 易消化 饮食 。③ 口腔护理 。坏死 性 口腔 炎 、 坏死 性 牙
病抗体 检查 阳性 进 一步 确 诊 。人 院后 给予 能 量 合 剂 、
白蛋 白 、 重组 人粒 细 胞集 落 刺 激 因子 (h a、 ) 抗 生 r F 、
素 等 治 疗 , 诊 后 使 用 葡 萄 糖 酸 锑 钠 0 6 1 0g静 脉 确 . ~ .
洁皮肤 , 不使用 肥 皂等 皮 肤 刺激 物 , 棉 质 内衣 , 着 穿宽
1 / Hb5 / 0 L, 5g L。B超 示 脾 大 , 片 示 双肺 纹 理增 胸 多 。骨髓 涂片 检查 : 生 性 贫 血 、 系 左移 、 到 杜 氏 增 粒 找 利什曼 小体 。2 0 0 5年 1 0月 2 9日省寄生 虫研究 所黑 热
述症状加 重 , 出现 持续 发 热 , 温 3 . ~3 . ℃, 型 体 79 90 热 不规则 。人 院查 体 : 8 4 , 4次/ n R 2 T 3. ℃ P8 mi, O次/
mi,P 1 0 6 n B 1 / 0mmHg 。意识 清楚 , 慢性 病容 , 贫血 貌 , 颜 面及 双下肢轻度水 肿 , 右肋 下 未扪及 , 肝 脾于 左肋 下 6c m触及 , 质硬 。血 生化 : B2 . / G O 5 . / AL 5 3g L, L 3 5 g
黑热病患儿的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 王 文鲜 璃 体 切 除 联 台 重 硅 油 填 充 术 患 者 的 护 理 [ ] 护 理 5] 玻 J.
学 杂 志 ,0 0, ( 5 :5~ 6 21 5 2 )4 4
[ 稿 日期 :0 0—1 收 21 2—1 ] 0
营 养补 充 不 足或 不适 应肠 内 营 养 时 辅 以完 全 胃肠 外 营 养 。 根 据 营 养 支持 疗 法 的 选 择 , 供 相 应 的 护 理 。 结 果 : 提 均
提供 了合理 、 的营养支持 , 有效 无一 例发生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 、 误吸 、 窒息 及中心静 脉置管感染 等并发症 。结 论 : 对黑热病患 儿选择 营养支持治疗时应提供细致 的护理 , 保证患儿 的营养供给 , 以减少 并发症。 【 关键词 】 黑热病 ; 营养支持 ; 护理
虫 引起 , 白蛉传 播 的慢 性 地方性 传 染病 。近 年来 , 经
新疆 地 区发病 呈上 升趋 势 , 特别 是喀 什地 区 , 重威 严 胁 到 当地 人 民 的 生 命 健 康 。我 院 2 0 0 7年 1 1月 一 20 0 9年 l 月共 收 治例 黑热 病 患 者 15人 , 中 1 1 4 其 4
给予 母 乳 、 牛奶 、 汤 、 汁 、 菜 汁 等 , 隔 时 间不 米 果 蔬 间
球蛋 白增加 , 行 性 营 养 不 良。 因此 合理 的 营养 支 进
持非 常重 要 。护理 人员 应 针对 患儿 的特 殊 情 况 , 根
得少 于 2小 时 ; 月 以 内的 患 儿 首选 母 乳 补 充 营 6个 养, 易于 吸 收 , 养价 值 高 ; 营 1~3岁 可 给 予 牛 奶 、 肉 汤、 蛋、 鸡 蔬菜末 、 果等 ; 水 3~1 4岁进 食 易 于 消化 的 半流 质饮 食 。患儿 病情严 重 , 不能 由 口进食 者 , 可放
黑热病患者的护理查房(1)

辅助检查
❖CT( 2019-01-29 )示: ❖ 1、双肺弥漫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 2、心影增大 ❖ 3、右膈顶显示不清,左侧肋膈角变钝
四、护理措施
P3:营养失调:与机体消耗增加 食欲减退有关 I:病人体重有所增加 O:
营养失调
早期 给予高维生 素、易消化、清 淡的汤、粥类饮 食。后期可给予 高热量、高蛋白 饮食,多饮水
卧床休息,尽量减 少不必要的活动, 减少热量的消耗
四、护理措施
P4:有出血的危险:与脾功能亢进有关 I:未发生出血 O:
(白蛋白)
肝功能 (ALT)
11u/L
13u/L
20u/L
16u/L
20u/L 9-50u/L
肝功能 51u/L (AST)
72u/L 116u/L 112u/L 77u/L 15-40u/L
生化
132
128
132
135
147
137-147
(钠)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mmol/L
三、护理诊断
一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二 知识缺乏:缺乏黑热病的相关知识
三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 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四 有出血的危险:与脾功能亢进有关
五 焦虑:与需要未得到满足有关 六 有孤独的危险:与隔离性治疗有关
四、护理措施
P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I:体温恢复正常 O: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注意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 间、伴随症状。不宜采用酒精擦浴,防止发生皮下出血。 及时为患者更换汗湿衣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补充营 养和水分。
1例两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的循证护理体会

【 关键词 】两性 霉素 B; 治疗 ; 黑热病 ; 循证 护理 【 中圈分类号 】 R4 7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0 8( 2 0 1 7 )1 3 - 0 2 5 6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d. i s s n 1 6 7 4 — 9 3 0 8 . 2 0 1 7 . 1 3 . 1 4 4
s umma r i z e t he n ur s i ng e x p e r i e n c e .M e t ho ds Ac c o r di n g t o t he me t h od o f e v i de nc e — b a s e d nu r s i ng ,t he pa t i e n t s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di s i n f e c t i o n, i s o l a t i o n , or a l c a r e ,f e v e r n u r s i n g ,me di c a t i o n c a r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a r e a n d
E v i d e n c e — b a s e d Nu r s i n g Ex p e r i e n c e o f 1 Ca s e o f T r e a t me n t o f Ka l a
Aza r W i t h Amp ho t e r i c i n B
【 摘要 】目的 探讨 黑热病护理方法 ,总结其 护理经验。方法 按循证 护
表现 同前 ,就 诊 于 当地 某 三级 医 院。 再 次予 以包括 莫 西 沙 星 在 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436000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张锦萍:女,大专,主管护师1例黑热病病人的护理张锦萍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94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 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
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利什曼原虫检出是确诊依据,血清免疫学循环抗原或抗体检出有辅助诊断价值[1]。
1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1个月”于2010年10月19日入院。
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1ħ,伴寒战,发热无规律,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
无特殊个人史、家族史,否认疫区居住及旅游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牙龈见出血点,口角疱疹。
心肺查体: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5g /L ,PLT 23ˑ109/L ,WBC 2.12ˑ109/L ,丙氨酸转氨酶﹙ALT ﹚10U /L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70U /L ,肾功能正常。
胸部CT 未见感染,腹部B 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脾脏肋间厚5.8cm 。
免疫抗核抗体﹙ANA ﹚1ʒ320,抗可溶性抗原﹙ENA ﹚抗体谱均为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全阴性。
骨髓涂片示网状细胞内查见利杜体,细胞外也见,数量较少。
诊断:黑热病。
给予葡萄糖酸锑治疗,疗程10d ,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复查B 超脾脏肋间厚5.0cm ,较入院时缩小,复查血常规Hb 88g/L ,PLT 168ˑ109/L ,WBC 4.81ˑ109/L ,复查骨髓涂片未见利杜体。
患者体温正常1周后出院,随访病情平稳。
2护理2.1消毒隔离安排患者住单间,按虫媒隔离,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房间2次,用84消毒液湿抹床单位和湿拖地面2次,按时通风换气。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严格洗手,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
经1 2个疗程的抗病原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利杜小体阴性时即解除隔离。
2.2基础护理2.2.1高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发热的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
根据病情确定体温测量的间隔时间,高热时每4h 测量1次,体温降至39ħ以下,可每天测4次。
采取有效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用冰袋、冰帽冷敷头部,以保护脑细胞。
不宜全身使用冰袋,冷敷最长不超过30min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避免体温骤降导致虚脱,禁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
降温后,患者如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床单,防止着凉。
2.2.2饮食护理可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每天饮水2500ml 左右,使尿量增加,有利于毒素的排出,同时协助退热。
2.2.3皮肤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高热,身体虚弱、消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及时清扫床单位皮屑,用温水清洗皮肤。
定时协助改变体位,按摩骨隆突处,防止压疮的发生。
2.2.4口腔护理发热易并发口腔感染,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在餐前、餐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或1ʒ5000呋喃西林溶液漱口。
为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局部出血,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牙龈渗血时,可用凝血酶或0.1%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而影响患者的食欲[2]。
2.3出血倾向的护理2.3.1一般护理严格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保持排便通畅,不可过于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
2.3.2观察出血倾向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相应的出血征象,如有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鼻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以及便血、血尿等,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明显降低,有可能发生内脏出血,甚至DIC 。
2.3.3皮肤出血的预防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静脉穿刺时,避免用力拍打及揉擦,止血带不宜过紧和时间过长;注射或穿刺部位拔针后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2.4用药护理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有无呼吸加速、剧烈咳嗽等呼吸系统反应,有无大出血倾向、粒细胞减少或体温突然升高等造血系统反应,有无腹水、浮肿、肌肉关节疼痛、僵直等肝、肾、肌肉、关节损害等临床表现。
2.5心理护理黑热病病程长,患者和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由于隔离治疗,使患者产生一种孤独自卑心理,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所带来的不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误认为病情加重,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
护理人员1例妊娠合并帆状胎盘孕妇的孕期安全监护与管理杨康春马妮高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95帆状胎盘,指脐带附着于胎膜上,脐血管如船帆的缆绳,分布于胎膜中,通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故又称脐带帆状附着[1]。
脐血管外周无华通胶保护,易破裂出血,在妊娠及分娩期间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是一种独特的高危妊娠,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24% 1.25%[2]。
因此,加强帆状胎盘的产前监护及孕期管理,对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存活率有着重要意义。
我科收治1例妊娠合并帆状胎盘的孕妇,经过严密孕期监护与管理,孕39周时顺利剖宫产,产出一男活婴,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29岁,第1胎,孕24周时彩超提示帆状胎盘,立即予以高危妊娠监护与管理。
于2012年3月27日因孕38+5周合并帆状胎盘入院。
产科检查:宫高31cm,腹围99cm,胎位左枕前,头先露,未入盆,胎心音142次/min,无宫缩,宫口未开,宫颈消退60%,胎监无应激试验(NST)反应型。
完善各项生化检查,给予高危妊娠护理常规,每4h听胎心1次,每日行胎儿电子胎心监护1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2d后行择期剖腹产术。
术前作常规剖宫术术前准备,提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邀请儿科医师及麻醉师协助新生儿抢救。
患者于3月29日顺利剖宫产产出一男活婴,外观发育正常,反应良好,无窒息,体重2990g,身长48cm,羊水清亮,无脐带绕颈。
术中见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娩出完整,大小18 cmˑ20cm,脐带长50cm,脐带根部距离胎盘7cm,脐带血管为单脐动脉,帆状附着于胎膜上,无血栓形成,未见血管破裂。
术后第4d母子平安出院。
我科对帆状胎盘孕妇制定了详细的高危妊娠监护与管理措施,孕妇孕期未出现早产、阴道流血及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杨康春:女,大专,副主任护师2孕期安全监护与管理2.1专人管理孕妇初诊时,需详细询问孕妇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一旦明确诊断,立即行高危妊娠管理,及时登记高危管理记录,产检门诊病历用红笔作特殊标记。
发放高危就诊双向卡,孕妇所持就诊卡上醒目书写复诊时间、就诊室及主治医师电话。
电话做到24 h畅通,随时接听,答疑指导,复检具体时间作一表格化标识,让孕妇明确每次产检时间。
医师所持卡上详细书写孕妇一般情况、电话、住址以及复诊时间,并提前一天电话通知孕妇就诊时间。
开设高危妊娠就诊绿色通道,做到各项辅助检查科室一律优先处置,并指定一名主治医师负责每次产检。
2.2心理护理确诊为帆状胎盘的孕妇或家属常有紧张、恐惧心理,医师和护士要加强与孕妇及家属沟通,态度真诚亲切,语气温柔委婉,向孕妇本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及妊娠的知识,说明孕期监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积极寻求家庭对孕妇的精神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孕妇获得安全感,保持情绪稳定,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疾病管理中,提高孕期监护的依从性,让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孕期监护,避免因过于紧张与焦虑而引发不规则官缩、阴道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
每次产前检查时应做好耐心解释工作,结合孕妇自我胎动监护、电子胎心监护和B超结果,告知他们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以减轻或消除孕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
2.3重视产检产前超声检查脐带附着与胎盘关系的最佳时间是16 28孕周,这时的胎儿大小适中,羊水量一般相对较多,易于显示胎盘的全貌、观察脐带附着点与胎盘的关系[3]。
必要时行腹部彩超+阴道彩超,了解帆状胎盘有无合并前置血管及单脐动脉,排查有无前置胎盘。
由于胎膜上脐血管不受华通胶及胎盘组织的支持与保护而受压造成血流障碍,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故每次产前检查要有专人认真测量宫应安慰和鼓励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使用葡糖糖酸锑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其早日康复。
2.6出院指导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受凉,如出现发热、咳嗽,应及时就诊,禁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骨髓片、腹部B超,为期1年。
参考文献[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0.[2]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9.(收稿日期:2012-04-01)(本文编辑肖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