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发展中 国 家经济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对于理解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常见的经济问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贸易不平衡问题例题:假设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原材料,如矿产和农产品,而进口高科技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长期以来,该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知识点:1、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中国家往往在初级产品生产上具有优势,但在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进口产品依赖度高。
2、技术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难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3、贸易条件恶化: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而制成品价格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解决措施:1、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提高产业附加值。
2、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研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优化贸易结构:拓展出口市场,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减少对低附加值原材料出口的依赖。
二、债务危机问题例题:某发展中国家由于过度借贷,无法按时偿还债务,面临债务危机。
请分析其原因和应对策略。
知识点:1、盲目举债:为了实现快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部借款,而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
2、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支撑债务偿还。
3、国际利率波动:当国际利率上升时,债务成本增加,加重了偿债负担。
应对策略:1、债务重组:与债权国协商,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或减免部分债务。
2、财政整顿: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改善财政状况。
3、促进经济增长:实施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贫困与不平等问题例题: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贫困现象严重。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考验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常常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贫困、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污染等等。
然而,这些问题当中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 社会经济的分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社会人口的分化相当普遍,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
一些人面临了极大的贫困,就连最基本的需求也无法满足。
这种贫困主要源于缺乏经济机会,如缺乏教育、低薪工作和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导致了一部分人无法摆脱贫穷。
相反的,还存在一些富裕人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使这些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2. 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业国家中,人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经济模式,这使得经济发展被束缚在一定程度上。
一些农业产地缺乏微创创新,而且政策支持也不足,导致农民无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传统产业的产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使得经济发展的潜能未能发挥出来。
3. 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性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拥有很多自然资源,但由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于盲目,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性。
例如,在石油开采、森林砍伐和水资源的开发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从而导致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
4. 不完善的制度和不平等的分配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不成熟,导致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这个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失,使得财富被聚集在富人手中,从而使财富的分配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也可能导致不利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总的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政府的领导,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扶贫政策,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机制,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
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
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水资源面临危机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万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根据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
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应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现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充足的卫生设备。
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
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水利灌溉。
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
当前,农药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社会,技术和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发展。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而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技术方面在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的这个时代,发展中国家要在技术上与先进国家竞争是一个十分困难也十分重要的问题。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中的技术水平,如信息技术和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面对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加速技术升级,提高技术水平。
发展中国家应当认识到,技术升级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是至关重要的。
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培养人才,推广新技术,将是未来加速发展的关键。
例如,通过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工业化的升级。
2. 扩大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加大力度。
在多个领域与外国同行开展交流和合作,从外部引入先进的技术,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更新和发展提供帮助。
二、经济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涵盖了多个领域。
本文将会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国内市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文化的崛起,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快速扩大。
这为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另外,大量的土地可以用于发展农业、工业和房地产。
而面对机遇也需要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扩大消费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 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际市场是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的挑战包括: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国际市场中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开发自有品牌,并借助自由贸易区、高技术部门和低税负政策等手段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面对着全球化的浪潮,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经济方面问题和挑战1.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稳定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家的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会迅速增长,但很快就会遭遇“停滞期”,甚至进入经济危机。
这种经济波动对国内市场和外商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2.贫富差距的增大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弱,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不相匹配。
因此,贫富差距会更加加大。
富有的精英阶层在享受丰富资源和财富的同时,普通百姓则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这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
3.资源成本高昂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大多位于偏远地区,并且采掘和加工的成本较高,这增加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负担。
同时,这些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其价格长期高企。
二、政治方面问题和挑战1.政治不稳定和安全风险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政治不稳定和暴力行为的威胁。
这些威胁可能来自国内或国外的各种因素,包括民族、宗教、派别、文化差异等等。
更多地是在政府治理不力、腐败和失信的情况下,各种社会问题会纷至沓来。
2.民主和人权的落后人权和民主是国际社会的价值理念之一,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却往往与之相悖。
腐败、官僚主义、草率的司法判决等问题会玷污公正与透明的政治体制。
3.科学技术极度落后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人力、物力和资源,但科学技术发展却严重滞后。
这使得它们无法把握现代化和先进技术的变革,从而导致科技进步的缓慢和限制。
三、环境方面问题和挑战1.土地、空气和水污染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发展和自然生境的改变,土地、空气和水等环境被严重污染。
长期生活在这些环境里,导致了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多。
2.生态环境的衰退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经常受到破坏,其中包括森林砍伐、沙漠化、土地侵蚀、污染等现象。
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还给人类带来了隐患和危险。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到现代经济制度中,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仍有许多国家仍然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其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经济发展不够稳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波动和周期性萧条的问题。
这往往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经济发展就容易出现问题,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通常较为依赖出口业务,因此,当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这些国家的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滞后基础设施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设施。
然而,发展中国家中的很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
这种滞后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政府的财政困境、技术问题等导致的。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往往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让它们在全球化浪潮中处于落后的位置。
此外,基础设施滞后还会直接导致贫困、资源匮乏等问题的出现。
三、教育、卫生等领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卫生等领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构建一个稳定、健康和公平的社会的关键。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这些领域的发展往往极不平衡。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民受到的医疗和教育服务极其受限。
这进一步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不能实现人们对改善生活质量的期望。
此外,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地区还面临着卫生问题,例如艾滋病、结核病等。
四、政治体制不稳定政治体制是国家最为核心的体制。
一个政治体制稳定健康的国家可以激发人民的创造性,以此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政治体制却经常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状态。
这样的不稳定与政治腐败的问题相伴而生,使得经济和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摘要】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枯竭问题、经济增长不平衡、社会不公平现象和制度体系薄弱等方面。
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中国家可以克服现有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经济增长、社会不公平、制度体系、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应对措施1. 引言1.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涉及到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枯竭问题也日益突出,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供应面临压力。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现象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偏向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贫富之间的差距拉大,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制度体系薄弱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法治建设滞后,治理体系和机制不完善。
这些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重重挑战,需要积极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未来发展方向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数增多,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日益增长。
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一、挑战1. 国际竞争压力加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剧。
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压力变得越来越大,面临着诸多挑战。
2. 弱化本土产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相对较为边缘的角色,本土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中,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难以与发达国家的高品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竞争。
3. 承受环境和社会压力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不断加剧,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环保、劳工条件等多重挑战。
以中国为例,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中国目前正付出惨痛的代价。
二、机遇1. 参与全球化,获得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机会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从而获得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在出口自身商品的同时,通过国际市场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
2. 拓展市场,实现集约化发展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能够拓展自身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通过利用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能够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土产业升级,实现集约化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
3. 助推政治、社会改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自治、民主、法治和人权意识也随之增强。
受到全球市场的冲击,经济体制改革、民主进程、人权保障等政治和社会改革都得以推进。
三、结论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相互关联的。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局势,发展中国家需要深刻认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开拓趋利避弊之策,利用好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占据更具竞争力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
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
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
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水资源面临危机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
80年代末全世界年淡水用量为4.13万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到20世纪末,全球年淡水用量将增至7万亿立方米,年人均可供水量将由90年代中期的30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
根据关于一个国家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米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正面临淡水资源不足,其中26个国家(11个在非洲、9个在中东、6个在其他地区)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
据世界银行预测,在今后30年,中东、北非地区的水源供应量将比60年代下降80%。
更为严重的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现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到清洁水,17亿人没有充足的卫生设备。
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
缺水问题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于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制约其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水,现在全世界每年用水的80%用于水利灌溉。
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发利用海洋的强度加大,进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多,海洋成为人们藏污纳垢的无底洞。
当前,农药等有机物和无机元素,以及汞、铅等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的重金属均被大量排入海洋。
世界每年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达几十亿吨。
排入海洋中的油类达数百万吨,其中通过河流排入约500万吨,船舶排入约50万至100万吨,海上油田排入约100万吨。
大量的污染物毫无节制地排向诲洋,使沿海河口、海湾以及沿海大中城市毗邻的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海洋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近海污染范围扩大。
海洋的污染造成海洋环境灾害不断发生,海洋资源与生态破坏严重,海洋生物物种减少,一些世界上著名的渔场基本上不再形成鱼汛,对海洋的持续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大部分发展家都有或长或短的海岸线,也面临着海洋污染。
例如赤潮五、六十年代只发生在发达国家的沿岸水域,现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环境灾害;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2.人口压力巨大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作为基础。
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待续发展,把人口、发展、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
目前,世界大约80%的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有74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在今后30年里人口翻一番的局面。
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其中新增人口的90%将在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虽不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贫困化的根本原因,却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使贫困化问题更加严重。
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但也对自然资源形成额外的压力。
尤其在城市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其承受能力,如住房、和其他基础设施等。
更多的人还将产生更多的废弃物,生活环境更加恶化,传染性疾病更易流行。
联合国人口委员会预测,2006年世界城市人口的一半将生活在城市中;到2015年,全世界将有26个城市跃入特大城市行列,其中22个在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展加重了地球的环境污染。
环境恶化还推动了人口迁移。
人们称之为“环境难民”。
生活在“危急区”的居民是“环境难民”的主要来源。
所谓“危急区”是指气候条件恶劣的高原或高山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如巴西东北部、非洲萨赫勒地区、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之间干旱带、也门和印度德干高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危急区”人口达11.65亿。
随着全球变暖,亚非拉一些岛屿、沿海地区以及河流三角洲将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这会促使更多的人弃家而走。
人口增长将加重温室效应,加快全球变暖。
仅这一因素就会使埃及16%、孟加拉国10%的人沦为环境难民。
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就成为制止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3. 土壤严重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物理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
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
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
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
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漠威胁。
80年代荒漠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
全世界100多国家存在荒漠化问题,其中80个是发展中国家。
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漠化的严重。
沙尘暴掠、田毁人亡。
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
4.温室效应升高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
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
最新的预测,21世纪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将继续增加,气温继续变暖,其速度将超过过去一万年中的任何时期。
21世纪末全球气温平均将升高3摄氏度。
全球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大片陆地被淹没,土地干旱和荒漠化,疾病蔓延,生物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从而给全球生态及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带来重大影响。
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温室效应,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气体,释放到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后形成了一层类似“温室玻璃”的气体层,阻碍了地球有效散热,使地球气温升高。
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换言之,分布在非洲、中东、东南亚、中美洲这四个温室效应重灾区。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发表的报告指出,在拉美(特别是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和秘鲁)已受到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气候偏差(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
气候变化可能对拉美人民的福利、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居住在洪水易发地区的贫民区的人们威胁最大。
此外,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化的过程中一些最依赖于环境资源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如化工)发展最快,但减少或防止破坏的能力又较低。
尽管国际上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现象,但直到90年代上半期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继续上升,1990年至1995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从29%上升到35%。
今后随着亚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到2100年全球的能源消耗将比1750年工业革命前成倍增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预计也将增加一倍。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平均每消耗千美元能源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约为0.3吨,其中发达国家只有0.27吨,而发展中国家却为0.42吨。
5.灾害仍频20世纪90年代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旨在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将当前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
随着发展,目前人类已经有一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尽管如此,自6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愈加频繁,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
据统计,60年代大型灾害16起,70年代19起,80年代则有70起;造成的经济损失,60年代估计为100亿美元,70年代则为300亿美元,80年代高达930亿美元。
80年代非洲大干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那次大干旱持续时间达4年之久;旱灾覆盖地域波及非洲34个国家,总面积占非洲大陆的44%:从东非的非洲之角,横贯中部非洲,到西非沿岸,北起撒哈拉沙漠,直至南部非洲;受灾人口达1.5亿,约占非洲总人口的1/3。
这场20世纪罕见的特大旱灾造成无数良田颗粒不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4年非洲谷物总产量比正常年景减产20%。
80年代后期,非洲大部地区气候转人正常,但又遇到前所未见的蝗灾。
综上所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已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尚不能阻止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态势。
可持续发展是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