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

合集下载

7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供材料清单

7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供材料清单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供材料清单
1)委托书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4)原材料(含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含副产品)的名称及用量或产量
5)项目工艺流程图及设备数量和布局(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程度、
操作方式等)
6)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及其作业内容、作业方法等
7)相关设计图纸(总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布置图等)
8)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部位、存在的形态、主要
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及危害的范围与程度
9)防尘防毒、防噪声、防高温、防工频电场等防护设施和措施
10)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11)职业健康人员体检资料
12)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及项目管理制度及
文件、职业危害告知)
13)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14)职业卫生档案
15)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16)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17)职业卫生警示标牌设置情况
18)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情况。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收集资料清单

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收集资料清单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
一、前期必须准备的资料
(1)营业执照(需加盖鲜章);
(2)生产工艺流程图及相关的文字描述;
(3)劳动定员表(即岗位设置表);
(4)原辅材料清单、设备清单;
(5)总平面布局图、周边关系图、设备布局图;
(6)项目采取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清单;
(7)应急救援相关资料;
(8)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记录,发放类别;
(9)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二、后期准备资料
(1)职业卫生组织机构设置,职业卫生相关制度设置;
(2)仪器设备相关操作规程;
(3)职业卫生相关培训记录;
(4)职业卫生三同时情况;(可研报、预评价报告);
(5)特殊工种上岗资格证书,(焊工、电工等);
(6)和现在工艺一致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环评报告、试运行报告等。

(至少一个);
备注:蓝色字体的资料必须尽快提供,其他的资料需提前准备,等我们去现场的时候收集,所有资料必须真实有效符合实际生产状况,并加盖鲜章。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服务依据目录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服务依据目录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服务依据目录以下文件,不能穷尽所有,且可能在本指南发布后修改或被取代,评价工作应及时跟踪采纳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修正并施行,2011年12月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修正并施行,2016年07月0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一号修正并施行,2017年11月04日;根据2018年12月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18年12月29日修正并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11月1日施行)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 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449号);根据 2014年7月9日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53号)修正;根据 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709号修正))4.《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1989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号发布;根据 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5.《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公安部,环发〔2006〕第 145 号)6.《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46 号,2006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 8 件部门规章的决定》,2016年1月19日)7.《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5号,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8.《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卫监督发〔2012〕25 号,2012年4月12日起实施)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015年11月)10.《射线装置分类》(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6日)11.《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62号)12.《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卫法监发〔2003〕53 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的通知,2009年10月15日)13.《上海市卫生局关于下发<上海市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卫监督〔2006〕22 号)14.《关于印发〈上海市贯彻实施〈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及相关标准的意见〉的通知》(沪卫计监督〔2014〕40 号)15.《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通知》(沪卫计监督〔2018〕38号)二、标准规范1.《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能量为1MeV至50MeV电子加速器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5—2008)2.《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 11930—2010)3.《表面污染测定第 1 部分:β发射体(Eßmax>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2008)4.《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与试验方法》(GB 15213—2016)5.《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GB 16361—2012)6.《远距治疗患者放射防护与质量保证要求》(GB 16362—2010)7.《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 17589—20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9.《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性能和试验规则第1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GB/T 18988.1—2013)10.《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性能和试验规则第2部分:单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GB/T 18988.2—2013)11.《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性能和试验规则第3部分:伽玛照相机全身成像装置》(GB/T 18988.3—2013)12.《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性能和试验规则伽玛照相机》(GB/T 18989—2013)13.《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GB/T 19406—2003)14.《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GBZ 98—2017)15.《核与放射事故干预机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6)16.《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14—2006)17.《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6)18.《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21—2017)19.《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26—2011,2020年10月1日起被WS 674—2020部分取代)20.《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9)21.《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9—2016)22.《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13,2020年10月1日起被GBZ 130—2020取代)23.《医用X射线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31—2017)24.《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 133—2009)25.《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 134—2002)26.《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 136—2002)27.《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GBZ/T 149—2015)2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29.《医用γ射线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1—2004)30.《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 166—2005)31.《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 167—2005)32.《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68—2005)33.《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 176—2006)34.《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 177—2006)35.《粒籽源永久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 178—2017)36.《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 179—2006)3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 181—2006)3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39.《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1部分:一般原则》(GBZ/T 201.1—2007)40.《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41.《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3部分:γ射线源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3—2014)42.《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4部分:锎—252中子后装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4—2015)43.《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5部分:质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5—2015)44.《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GBZ 215—2009)4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2011)46.《车载式医用X射线诊断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GBZ 264—2015)47.《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76—2017)48.《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262—2017)49.《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WS/T 263—2006)50.《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编制规范》(WS/T 328—2011)51.《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WS 457—2014)52.《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18—2017)5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19—2019)54.《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0—2017)55.《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1—2017)56.《乳腺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2—2017)57.《伽玛照相机、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23—2019)58.《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30—2017)59.《螺旋断层治疗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31—2017)60.《临床核医学患者防护要求》(WS 533—2017)61.《牙科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1—2017)62.《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质量控制检测规范》(WS 582—2017)63.《医用X射线诊断机房卫生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DB31/T 462—2009)64.《医疗机构放射卫生防护体系管理规范》(DB31/T 950—2015)6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DB31/T 840—2014)66.《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DB31/T 1052—2017)67.《X射线诊断受检者(患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规范》(DB31/T 1060—2017)68.《手术室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防护及检测要求》(DB31/T 1154—2019)。

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材料

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材料

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材料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将提交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相关材料。

以下是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1.背景资料:介绍放射诊疗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情况,包括使用放射诊疗设备的科室、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及使用频率等信息。

同时还应提供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的历史资料,包括之前采取的控制措施、控制效果等。

2.危害评估:对放射诊疗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辐射、气溶胶、噪声等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包括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辐射剂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等。

同时,对从事相应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包括暴露方式、频次、暴露剂量等信息。

3.控制措施: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和职业危害控制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对辐射的控制可以采取防护屏蔽、引入衣物和饰品等个人防护装备;对气溶胶的控制可以进行局部通风或者过滤净化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管理控制措施,如辐射防护培训、工作流程规范等,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4.实施效果评价: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控制效果和安全状况两个方面。

控制效果评价可以通过监测仪器记录辐射剂量的变化、测量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等进行定量评估。

安全状况评价可以通过人员受训情况、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职工意识等进行主观评估。

5.改进措施建议:根据实施效果评价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改善职业危害控制的措施建议。

可以通过改进设备技术、提供更好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工培训等途径,提高放射诊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职业危害控制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是放射诊疗设备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这份报告将提供有关设备危害评估、控制措施、实施效果和改进建议的详细信息,旨在帮助评估当前的职业危害控制效果,并提出更好的控制措施,以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

此致。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一、文件及资质1、委托书(见附件1, 2份)2、委托申报证明(见附件2, 2份)3、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的公函(附件3建设单位红头文件, 2份)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通知书/审核批复文件(复印件, 2份)5、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政府红头文件复印件, 2份)6、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设计专篇审查批复文件(安全局红头文件复印件, 2份)7、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情况报告(建设单位, 2份)8、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复印件, 各2份)9、职业健康体检总结报告(体检人员须与报告书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接触种类吻合)二、建设单位须提供的资料1.设计文件(可研报告、初步设计、职业卫生专篇、施工设计说明、预评价报告)2.企业简介【包括企业成立时间、企业性质、职工人数、作业场所地址、产品设计年产量、产品实际年产量、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概算】;3.工艺流程说明(带简图)、设备明细(包括除尘设备、通风设备)、建筑物明细表;4.原辅材料情况说明【明确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年使用量。

以表格形式列出各种原料、辅料的名称、规格、形态、包装、储存、运输、年用量。

明确油漆、稀释剂以及胶黏剂等化学物品的组成成分、来源、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等】;5.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岗位操作规程等;6.区域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7、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除尘设备、通风设备、防毒设施的型号、设置位置、参数、运行情况、维护情况);8、个体防护用品配置清单(防护服、耳塞、防尘口罩等);9、“三同时”运行情况说明: 何时做可研、何时做初设、何时做施工图设计、何时开工、何时竣工、试运行起止时间。

其他需要现场调查委托书大庆宝圆评价检测有限公司:现委托贵公司对【项目名称】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望你单位接到委托任务后, 按照合同要求尽快开展工作。

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某医院放射诊疗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该院放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对放射诊疗场所进行现场数据的检测并将其与国家标准相比较,观察其安全性、可靠性。

结果对放射防护设施效能、现场辐射水平、个人受照剂量、放射防护管理等进行评价,发现本院放射诊疗场所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均符合相关的规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论对放射诊疗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辐射风险,指导放射工作;同时,在放射诊疗工作中采取有效的场所布局、屏蔽设置、确保个人防护及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放射工作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控制效果前言当前各医院不断配备各种放射设备,在提高该院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同时也给工作人员带了放射职业病的潜在威胁[1-2]。

本文对某医院放射诊疗场所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探究该院放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为该院当前的放射职业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仪器和方法1.1仪器设备本研究使用的评价系统包括CT剂量测试系统及X射线输出评价系统;由美国生产的手持451P电离室巡测仪监测γ射线和X 射线的辐射情况;使用Catphan 500模体测量层厚。

上述评价系统、监测仪器均接受国家计量认定部门的定期检测。

1.2检测方法检测医院放射线科、CT科等放射场所及其周围的辐射水平,对放射科及重要部位如门、窗等布点进行5次的数据测量,取其辐射的平均值,将测量结果与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放射防护的有效性、安全性。

1.3评价内容评估放射防护设施、个人防护配置有效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个人受照剂量、健康体检及管理制度等。

1.4评价依据以现行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础标准》等相关标准对放射诊疗场所内测量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评价该放射诊疗场所职业病的危害控制效果。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指南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指南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服务指南2020-06-03发布 2020-07-01实施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服务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本市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委托和提供。

二、事项名称和代码事项名称: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中介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医疗机构可能产生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放射性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他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依法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在放射诊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资料,申请进行卫生验收:(一)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申请;(二)建设项目卫生审查资料;(三)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报告;(四)放射诊疗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依据见附录8。

四、中介服务范围医疗机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等放射诊疗项目,应当开展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需要编制评价报告书的项目包括:放射治疗项目(不包括核素敷贴治疗);开展核素住院治疗、粒籽源植入治疗、PET、SPECT 等核医学项目;涉及术中放射治疗或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项目;属于本市首次引入的新型放射诊疗设备。

除上述项目外,可编制评价报告表。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象为具有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等放射诊疗的建设项目。

六、中介服务内容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一)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二)辐射源项分析;(三)防护措施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四)建设单位辐射监测计划、验收检测结果评价;(五)项目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危害;(六)应急准备与响应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七)放射防护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一、可研阶段:
1建设项目审批文件(投资立项批文)
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3总平面布置图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
5设备清单及其布置图
6所有原辅物料的化学成分及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二、初设阶段:
7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及说明书
三、其它:
8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
9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
10其它评价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1、建设项目立项批复
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
3、工艺流程说明
4、建设项目放射防护的设计方案及说明
5、建设项目辐射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
6、全厂或整个医院的总平面布置图
7、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额定容量等基本参数
................)
8、辐射工作场所的平面布置图
9、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10、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包括放射防护管理机构成立的文件、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
放射告知制度、放射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放射工作人员...................................
培训、体检、个人剂量监测等制度
...............)
11、拟安排的放射工作人员基本资料(包括总人数、每个人的专业名称、是否经
..................
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等
..........)
12、其它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清单
序号
资料名称
资料内地址、级别或性质、机构现有规模、医疗机构相关科室设置、现有放射诊疗设备清单、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预计检查或治疗量、相关科室人员的岗位设置等。
2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相关许可情况资料
包括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改、扩建项目的原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审查机构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设备说明书及医疗器械注册证、已有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数量、核定核素使用总量等。
5
建设单位历年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管理资料
包括历年放射诊疗项目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历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情况总结、历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总结、历年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与法规培训情况总结、建设单位放射防护管理组织结构(责任人员名单)、放射管理制度(放射防护三级责任制度)、医疗机构辐射意外事故应急预案、放射诊疗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放射防护监测与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及监测计划。
3
建设项目场址资料
包括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图、项目场所布局图、辐射源项场所平面图、辐射源项场所剖面图、放射防护设计方案图等。相关图纸应是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盖具出图章的竣工图纸。
4
辐射源项技术资料
包括辐射源项的基本工作原理、辐射源项的基本信息、主要用途、工作负荷、工作方式与操作流程、可能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辐射源自身放射防护措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