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错汉字而读错汉字的笑话和故事 (1) 姚诗涵
因读错或写错字而产生的笑话或不良后果

笑话某单位的清洁工阿梅聪明勤快,但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经常会写些错别字。
那天,单位卫生大检查,阿梅用拖把将医疗实验室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因为担心别人进去给踩脏了,她写了张纸条贴在门口:请闲人勿进,我脱得很干净了,阿梅。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大比之年,他去参加乡试,试卷到手,一个字也答不出来,急中生智,忙在考卷中写上自己是李鸿章的亲戚。
无奈“戚”字不会写,。
写成了“我乃中堂大人之亲妻”。
主考官看过后在旁批道“所以我不敢取(娶)...实例: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双方使用了100多万人的兵力。
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讨伐蒋,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
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
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
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争得了主动权。
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军队处处被动挨打,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蒋的胜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结束。
清末,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有一个原湘军中的下级军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战勇敢,左宗棠举荐他任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令。
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
有一次逢县考,上级发下试题,他为了保密,将之藏在自己的靴筒里。
临考当天,却忘记试题藏在哪里了,到处寻找不着。
他手下人说,请老爷回忆一下,或许能想起试题内容来。
他想了想说:“我只记得有一个‘马’字”。
由于当时考试内容都以《四书》为准,手下人就翻遍《四书》,找出了“至于犬马”、“百姓闻王车马之声”等几条,他说不对,“马”字是最前头一个字,于是又翻到“马不进也”,他又说字数不够。
后来有一差役说,请老爷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藏在靴筒里了,忙找出来,众人一看,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大家也不敢笑。
后来此事反映到总督府,左宗棠觉得自己用人不当,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焉作马时马当焉,恰似当年跨马前。
写一个我讲故事把字读错了的作文

写一个我讲故事把字读错了的作文
哎呀,各位看官,今儿个俺来给你们摆个龙门阵,讲讲俺小时候读书读错字的糗事。
你们要是听了觉得好笑,就给俺鼓个掌,要是觉得俺讲得不好,也别骂俺哈。
小时候俺在俺们村的小学读书,那时候老师都是村里的大人,一口标准的川普(四川普通话),听着可带劲了。
不过啊,俺这脑瓜子有点笨,读课
文的时候老是读错字。
有一天,俺们学了一篇课文,里面有个词叫“蜿蜒”。
俺一看这词儿,心想这有啥难的,就读成了“碗盐”。
老师一听,眉头一皱,说:“你这娃子,咋把‘蜿蜒’读成‘碗盐’了?”俺一听,脸就红了,心里想:“哎呀,咋就读错了呢?”
后来啊,俺去了贵州的亲戚家玩,那边的人说话可有意思了,口音重重的。
俺就学着他们的口音,把“蜿蜒”读成了“弯言”。
亲戚们一听,都笑得前仰后合,说俺这娃子真是个活宝。
再后来,俺去了趟陕西,那里的方言更是别有风味。
俺就试着用陕西话读“蜿蜒”,结果读成了“弯眼”。
当地人一听,都笑得合不拢嘴,说俺这外地娃子真是有趣。
最后啊,俺回了北京,跟城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俺就用北京话读“蜿蜒”,结果读成了“弯烟”。
小伙伴们一听,都笑得直打滚,说俺这乡下娃子真是逗。
哎呀,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
不过啊,俺也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方言和文化,我们要尊重并学习。
虽然现在俺已经长大成
人了,但每当想起小时候读错字的糗事,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好啦,今儿个的龙门阵就摆到这里了。
各位看官要是觉得俺讲得还行,就给俺点个赞吧!。
读错字的笑话

读错字的笑话
读错字的笑话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国王要举行一场比赛,看谁能造出最难的汉字。
一位大臣造出了“犇”,国王看后大怒,说:“这个字太难写了,谁会去用呢?”大臣回答:“您不用担心,邻国国王也会写这个字。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便问学生们:“这个字怎么读?”一个学生大声回答:“牛犇(bēn)!”全班哄堂大笑。
2. 有一位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鸟”字,然后问学生们:“这个字怎么读?”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鸣(mī)!”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有一句诗叫做‘一行白鹭上青天’,里面就有一个‘鸣’字。
”老师又问:“那么‘白鹭’怎么读?”学生回答:“白鹭(lù)!”老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白鹭的脚很大,所以就是‘足’字旁。
”同学们又大笑起来。
3. 有一位教授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他拿出一个“龟”字,告诉学生们:“这个字最早是画一个圆圈表示乌龟的头,下面画一个三角形表示乌龟的脚。
”一个学生突然问:“那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呢?”教授回答:“因为乌龟的头和脚都缩进去了。
”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些笑话都反映了汉字的复杂性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发音和字形的准确性。
”一个错字“闹出来的笑话

”一个错字“闹出来的笑话第一篇:”一个错字“闹出来的笑话常言道“无巧不成书”,世上偏偏有一些事情巧得令人不敢相信——一个错字闹出大笑话不认大字的农民金玉庭与儿子在省城打工,为了向家里报个平安便请求补鞋匠帮自己写封信,但补鞋匠却在信中将“雇人”写成“故人”,闹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事情,并且还吃上了官司。
为还债去省城打工金玉庭是东望村有名的老实人,他在地里耕作了一辈子,终于在2006年初为儿子金丰鳌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金玉庭和老伴儿还有一个女儿,5年前已经嫁到邻村。
因此,儿子结婚后日子本应好过一点儿了,可是,儿子的这场婚礼办得有点奢侈,除去盖房买家电的费用,办完婚礼金家差不多欠了一万多块钱的外债。
金玉庭是个诚实本分,讲求信用的人,向亲戚朋友借的这一万块钱,像块大石头一样堵在他的心口,使他觉得在村子里做人都抬不起头。
丰鳌结婚半年后,金玉庭终于向儿子张口了,要让儿子和他一起去省城打工。
父子俩带上简单的行李去往省城打工。
刚到省城的时候,在老乡的照顾下,父子俩进了一处建筑工地,儿子年轻力壮还会泥瓦活儿,在工地上做瓦工;老金年龄大没什么手艺,只好在工地上做最基础的苦力,每天站在大坑里挖土。
不到半个月,老金的腰开始“抗议”了,他的年岁已经禁不起这样的重劳动。
父子俩一看这样不行,非但挣不到什么钱,很可能还把自己的身体搭进去。
俩人一合计,干脆自己干点什么小买卖!在家的时候,老金最喜欢到河里钓鱼,对鱼非常熟悉,所以父子俩决定从贩鱼开始,每天三四点钟,俩个人就起床到地处城郊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货,然后背着一个大泡沫箱子在菜市场的附近打游击,碰到城管来了,背起箱子就玩命狂奔。
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凭着一种吃苦耐劳的坚韧,父子俩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居然在省城租到了一间便宜的平房,并且在市场里租到了一个柜台,雇了一个人专门卖鱼。
至此,父子俩算是安顿下来,生活开始进入平稳阶段。
一字之差牵出人命因为有人给看床子,老金就不用天天死守着市场。
错别字笑话故事大全

错别字笑话故事大全错别字,是指因听力、视力、记忆等方面的原因,或者因为对某些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刻,而在书写或者口头表达的时候出现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错别字往往会引发一些有趣的笑话和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错别字的笑话和故事吧。
1. 小明的作文。
小明是一个很调皮的小孩,有一次,他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小心把“蜜蜂”写成了“迷糊”,老师看了后笑着对他说,“小明,你是在说蜜蜂还是在说你自己呢?”小明听了也觉得很好笑,从此以后,他更加注意写作文时的字词选择了。
2. 路边的广告。
有一家餐馆在路边张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欢迎光临,我们的服务员都是专业的。
”但是,由于打印错误,把“专业”的“业”字写成了“页”,结果变成了,“我们的服务员都是专页的。
”这个错别字让路人看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3. 职场笑话。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新员工,有一次,他在公司的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想说自己很努力地工作,但是由于打字速度太快,把“努力”写成了“奴力”,结果引来了一片哄堂大笑。
小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也觉得很好笑,从此以后,他在发消息之前都会仔细检查一遍。
4. 家庭趣事。
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家庭主妇,有一次,她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想说自己正在煮一锅“鸡汤”,但是由于打字的时候不小心将“鸡”字写成了“几”,结果变成了,“我正在煮一锅几汤”,引来了一片哄堂大笑。
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也觉得很好笑,从此以后,她在发消息之前都会仔细检查一遍。
5. 学校趣事。
小明的老师是一位很幽默的人,有一次,她在课堂上讲到错别字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举例子。
结果,小明举了一个自己犯过的错误,把“鸡蛋”写成了“几蛋”,老师听了后忍不住笑了出来,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错别字的问题,让大家都受益匪浅。
通过以上的笑话和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错别字虽然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会引发一些有趣的场景。
因此,我们在书写或者口头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检查自己的字词选择,避免出现错别字,让生活更加有趣,也更加规范。
因为说错汉字引发的笑话(合集五篇)

因为说错汉字引发的笑话(合集五篇)第一篇:因为说错汉字引发的笑话因为说错汉字引发的笑话笑话一:有一位记者电话采访人事局,却不小心打到了粮食局。
记者问:“请问是人事局吗?”有个人回答:“不是。
”记者耳背,便再问了一次。
那人大声说:“我不是人事局,我粮食局!”由于太过紧张,那人竟说成了:“我不是人,是猪,我娘是猪!”笑话二:有一户潘姓人家,长辈过世。
家祭时,请来了一位乡音很重的老先生来当司仪。
讣闻是这么写的:孝男:潘根科;孝媳:池氏;孝孙女:潘良慈;孝孙:潘道时。
这位老先生老眼昏花又发音不标准。
于是就给他念成这样子:孝男,翻跟斗。
孝男一听,直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于是就翻了一个跟斗。
接着又说:孝媳,也是。
于是孝媳也翻了一个跟斗。
再来:孝孙女,翻两次。
孝孙女一听,想想爸妈都翻了,我也翻吧!于是就翻了两个跟斗。
此时孝孙心想:爸妈都各翻一次,姐姐也翻两次,那么我要翻几次?心里想着想着就开始紧张了。
只听老先生扯开喉咙,大声念出:孝孙,翻到死!笑话三: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县长讲完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笑话四:参加一个县政府的汇报会。
会前点名。
主持人:“哪些单位到了?” 于是参会者一个个地自报家门:“我是公阉猪(公安局)。
” “我叫肉猪(教育局)。
” “我有点猪(邮电局)。
” "我是典型猪(电信局)笑话五:某士兵被俘虏了,长官答应满足他3个愿望再杀他。
士兵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
”长官答应了。
次日,马回来了,带回来一个美女。
士兵和女的共渡良宵。
长官说还有两个愿望,士兵说:“我要和我的马说几句话。
我和汉字的故事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作文

我和汉字的故事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作
文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家里玩汉字游戏。
妈妈说,汉字是我们中国的好朋友,它们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我好奇地问妈妈:“汉字朋友会讲笑话吗?”妈妈笑着说:“当然啦,不过有时候它们会偷偷搞点小调皮,让我们闹出笑话。
”
那天,我们玩的游戏是“找错别字”。
妈妈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上面有一些故意写错的汉字。
我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我看到一个“大”字下面多了一个点,变成了“犬”。
我兴奋地指着它说:“妈妈,这个狗狗怎么跑到纸上来啦?”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她告诉我,这个字不是“犬”,是“大”字写错了。
我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接着,我又看到了一个“木”字旁边多了一条线,变成了“本”。
我高兴地跳起来说:“妈妈,这个木头怎么长了个尾巴?”妈妈又笑了,她告诉我这个字是“本”,是书本的意思,不是长尾巴的木头。
我点点头,觉得自己好像学到了新知识。
后来,我又看到了“日”字下面多了一横,变成了“目”。
我眨眨眼睛说:“妈妈,这个太阳怎么变成了眼睛?”妈妈笑得更厉害了,她告诉我这个字是“目”,是眼睛的意思,不是太阳。
那天,我和妈妈玩得很开心,虽然我总是把错别字当成有趣的图画,但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正确的字是什么。
我明白了汉字虽然有时候调皮,但它们都有自己的意思和故事。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虽然有时候还会写错,但我已经不会把它们当成笑话了。
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是我们中国的好朋友,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含义。
我要好好学习汉字,和它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因为写错汉字

因为写错汉字,读错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1.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惊)。
”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
”2.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
”老师在“中年”两字下面批道:“多余的。
”后让学生重抄。
学生重抄后此句成了:“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多余的中年妇女。
”3.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4.老师放学前给学生讲话:明天教委来校检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记住,有事一定要写假条。
小明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总写大白字。
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学了,于是写了一假条,让同学捎给老师,老师一看,吓坏了,但见假条全文如下:“老师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单位给他送终,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学”。
还上什么学啊,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连忙代上几个班干部来到他家,以示关怀,附代哀思。
到他家一看,啥事没有,后来得知都是假条若的祸。
看官必晓得,送终和送钟;不可乱用;孝服和校服,岂能等同?!!5.一个女的报火警。
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我知道,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天啊,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嘛!”6.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是其他老师代课.要我们写一篇《我家的一角》。
于是就写:我家的一角很漂亮,又圆又亮,是一只马桶。
7.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池塘的蝌蚪在晒太阳!8.同学的名句:天上大雁miemie(咩咩)地飞过;圆圆的月亮像弯弓。
9.小学时听人说野驴跑得最快,就把一个同学比喻成“他跑起来比野驴还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错汉字而读错汉字的笑话和故事
(1)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2)老师放学前给学生讲话:明天教委来校检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记住,有事一定要写假条。
小明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总写大白字。
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学了,于是写了一假条,让同学捎给老师,老师一看,吓坏了,但见假条全文如下:“老师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单位给他送终(钟),下午一定穿孝(校)服上学”。
还上什么学啊,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连忙代上几个班干部来到他家,以示关怀,附代哀思。
到他家一看,啥事没有,后来得知都是假条若的祸。
看官必晓得,送终和送钟;不可乱用;孝服和校服,岂能等同?!!
(3)一个女的报火警。
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一个女的报火警。
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我知道,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天啊,你
们不是有救火车嘛!”“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我知道,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天啊,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