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复习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水循环》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水循环》十年真题汇总(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①①①为湖泊,其中①①①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
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①①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①①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①①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答案】1.D 2.B 3.A【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与①①①湖泊相连的河流为入湖河流,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泊累积;湖泊没有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湖泊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为咸水湖,A、B错误。
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蒸发强烈,D正确。
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读湖泊所在地的土壤、地质情况,湖水下渗情况无法判断,C错误。
故选D。
2.结合①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①①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 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①①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 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
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①①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
故选A。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
高考一轮复习《水循环》专项训练

《水循环》专项训练一、选择题南北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B.水汽输送C.蒸发D.下渗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大大得到缓解,说明水循环使得()A.地球上水体的构成不断变化B.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C.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和补充D.海洋水不断再生和淡化青海湖流域全年以偏西风为主,冬季日均温低于0℃,近年来,该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
下图为青海湖2010—2020年封冻期冰层厚度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青海湖结冰厚度差异是()①东侧水深较浅,结冰较早,冰层较厚②东侧风力强劲,湖水流动性强,冰层较厚③西侧河水注入,盐度较低,冰层较薄④西侧盛行离岸风,湖水上涌,冰层较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近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趋于暖湿化,可能导致()A.冻土变厚,下渗减少B.蒸发加剧,湖泊萎缩C.融冰增加,湿地扩大D.蒸腾减弱,牧草枯萎盐城市位于我国江苏省北部,据文献记载,西汉时此地皆为煮盐场(煮盐,一边烧火一边添海水,最终剩下盐),到处是盐河而得名“盐渎县”,后又以“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
完成下面小题。
5.与“盐城”之名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为()A.气候B.植被C.地貌D.自然资源6.“煮海为盐”主要是利用水循环过程中的()A.地表径流B.蒸发C.降水D.水汽输送小柴旦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小柴旦镇,是一个海拔约3000m的高山咸水湖。
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湖区少有降水。
据研究,小柴旦湖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面积正在扩大。
下图示意1990年和2022年小柴旦湖的湖岸线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7.小柴旦湖湖区面积变大,说明所在区域A.湖区大气降水剧增B.外界水汽输送增多C.入湖径流量变大D.蒸发量大于补给量8.小柴旦湖湖区A.南侧湖水深度小B.西北侧最易结冰C.水位季节变化小D.东南侧盐度最低鄱阳湖南部河湖交接的三角洲前缘地带分布有大量独立的季节性积水洼地——碟形湖。
第10讲 水循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0讲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种类和环节※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指水通过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作的过程。
2、三种水循环比较3、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循环,参与环节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4、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其中与人类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有关的环节是地表循环,植树造林会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力大小,风力大携带水汽就多②距海远近,距离海洋近携带水汽就多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降水量,短时间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会增大②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多地表径流变小③流经地区的地貌,流经喀斯特地貌和沙质土壤区,河流易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小④人类活动,沿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使得水量变小。
二、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纽带。
(2)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三、河流的常考知识点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2)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短,流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大小;河道曲折状况;落差2、河流含沙量分析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因素:(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自然界的水循环复习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复习教案章节一: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内容:1. 引入水循环的概念。
2. 解释水循环的重要性。
3. 介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植物蒸腾。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化。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分组讨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并展示成果。
章节二:蒸发和降水教学目标:1. 理解蒸发和降水的概念及其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 掌握影响蒸发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解释蒸发和降水的定义。
2. 探讨蒸发和降水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影响蒸发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力和地理位置。
教学活动:1. 进行蒸发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2. 分析降水数据,了解降水类型和分布规律。
3. 小组讨论蒸发和降水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章节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定义及其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 掌握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解释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定义。
2. 探讨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主要因素,如地形、土壤类型和降雨强度。
教学活动:1. 观察地形图,分析地表径流的流动方向。
2. 进行土壤实验,了解土壤类型对径流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对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章节四:植物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及其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 掌握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解释植物蒸腾作用的定义。
2. 探讨植物蒸腾作用在水循环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
教学活动:1. 观察植物叶片,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2. 进行植物蒸腾实验,测量植物的蒸腾速率。
3. 小组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对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精讲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通用)

拓展提升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地下水水位升高, 有 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利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影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加,地表 径流减少
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水汽输送,b和g表示降水,c、h表示径流,d表示海上水汽蒸发,e、 f表示陆地上的蒸发。海陆间水循环至少包括海上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a)、陆地上降水(b)、 径流(c)等这几个环节,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形成丰沛降水,此时海陆间循环最活跃,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010—2017年,伊塞克湖面积变化的趋势和原
因分别是( A )
A.减小,蒸发耗散 B.减小,入湖径流变少 C.增加,融冰增加 D.增加,入湖径流变多
解析:据图文材料可知,201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余项呈负值,故面积呈减小趋势,CD错; 与2010年之前相比,其蒸发量增加,入湖径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湖泊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蒸发 耗散,A对,B错。故选A。
针对练习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3.关于图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a环节促进降水的产生②b环节促进水资源更 新③c环节向大气输送水汽④d环节向海洋输送 泥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表示水汽输送,主要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完成,包括包括季风、西风、信风、东风等各 种盛行风,促进降水的产生,①正确;b表示降水、 降水径流等环节,可以促进水资源更新,② 正确;c表示径流,不能向大气输送水汽,③错误;d环节由海面指向空中,应表示海水蒸发,④ 错误。综上,①②正确,故选A,BCD错误。
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202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绿地种植植被,有利于土壤的发育,会增加土壤厚
度,B错误;防止路面被淹是海绵城市的作用之一,
并非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2.改建条件允许的公园为“海绵公园”,增强道路
绿化带的雨水消纳功能,建设新建住宅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①②④正确;而关闭浑河
上游的水体污染企业是为了缓解水体污染,与建设海
一、水的行星:
(3)大气水:
1.水的形态: 2.水体类型:
数量最__少___但分布最广。
一、水的行星:
(1)冰川:
1.水的形态: 2.水体类型: 3.水体类型:
是地球淡水的 主体,主要分布在 两极地区和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一、水的行星:
(2)淡水资源:
1.水的形态: 2.水体类型: 3.水体类型:
类型
发生领域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小结: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 及示意图
特点 典例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 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023海南卷,5-6题 2023全国新课标37题 2023全国甲卷,6-7题
考情分析
分值
12 12
考点
水循环环节及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题型
综合题 选择题
14
湖泊水文特征
综合题
6
水文特征
选择题
14
河流水文特征
综合题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水循环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同时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利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
影 从而增加降水量。
响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1) 加强宣传教育,实行“梯级 水价”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2) 重视和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培育作物新品种, 种植耐旱作物。 (3)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 ,如工业废水回收利用; 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
地面性质(地质、土壤)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 河流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强
人类活动
沿岸生产、生活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
岩石缝隙 地下水埋藏条件 补给量 地形、地质构造 人类活动
注意: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 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 下暗河众多,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
地形 洋流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少。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一种情况: 植被
A
B
C
说明:植被条件越好,越_有__利__于___下渗。 植被有_涵__养__水__源__、__保__持__水__土__作用。
4)影响下渗的因素
第二种情况: 坡度
A
B
C
说明:地表坡度越小,越_有__利__于__ 下渗。
五年级上册科学水循环单元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5、不同旳液体在同一地点沸点(B )。 • A 相同 B 不相同 • 6、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要用(A )。 •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 7、用陶瓷作污水管,因为陶瓷具有(A )旳特 点。
• A 耐腐蚀 B 坚硬
C 耐高温
• 8、冬天戴眼镜旳同学从室外进入温暖旳室内时, 会发觉镜片模糊了,原因是( )。B
• 2、高山上气压低,水旳沸点也低;所以,不轻易 把鸡蛋煮熟。 (√ )
• 3、测量水旳温度时,温度计旳液泡不应接触到因主要是温度旳变化。 (√ )
• 5、冰能够变成水,也能够直接变成水蒸气。 (√ )
• 6、水结冰、水蒸发也放出热量。 (X )
• 7、化雪天比下雪天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
• A 蒸发 B 凝结
C 水循环
• 11、冬天,盛水旳水缸被冰裂旳主要原因 是( B )
• A 水缸缸体本身所造成旳 里旳水结冰后膨胀造成旳
B 水缸
• C 缸体冷缩而水又膨胀合力造成旳 D 以 上都不是
三、写出给水加热试验所用仪器旳 名称。
• 量筒 烧杯 铁架台 酒精灯
四、画出水旳三态变化图。
1、夏天,为了让教室里变得凉爽某些,可有 哪些可行旳措施?(至少写出两种措施,空 调除外)并注明原因。
五年级科学复习
第五单元水循环
一、填空
• 1、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 现象叫( 蒸发)。
• 2、水蒸发旳快慢与(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动)有关。
• 3、把水加热到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旳温度 ( 100度)
• 4、在正常情况下,水旳沸点是(100度 ), 冰点是(0度 )。
• 6、水蒸气(遇冷 )能够变成(液态旳)水, 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②④
D.③④
解析黄河属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
海洋,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
海洋,只参与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
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答案B
下图为全球海陆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 题。
6.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答案(1)水汽输送 下渗
(2)落叶 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 发生变化
(3)④ ⑥
(4)东南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风由
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
东南风。
(1)数码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②表示
,④表示
。
(2)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
有
。
和
。
环节,缓解水资源
。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问题探究 第四套人民币中面值50元人民币的画面上那奔腾而下、气势磅 礴的壮观景象,就是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 壮观景象。 结合材料探究: (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 水源是什么? 提示大气降水。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提示海陆间水循环。
2.选择题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水汽输送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大气降水 (2)塔里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答案(1)C (2)C
水循环 问题探究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止,上不竭,下不 满……”——摘自《吕氏春秋》
汛期
有无结 冰期
有无凌汛
含沙量 主要补 给类型
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汛期明显,汛期出现在水量 较大的季节,一般为夏汛;我国东北地区一年有春、 夏两个汛期;地中海气候区为冬汛 流经地区最冷月均温在 0 ℃以下,有结冰期;反之 则无结冰期 有结冰期的河流若存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 段,则存在凌汛 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植被覆盖情况;其次是河流流速 (流速慢,泥沙易沉积,河流含沙量小) 河流水量的主要补给来源,一般为雨水补给为主, 部分内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何一条河 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 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侧重点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 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3.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特点
河流 补给 水源
径流变化规律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分 布地区
补给特点
河流流量示意 图
①热带雨林气
候区,全年汛
期
径流量
水量变化
②地中海气候 随降雨 我国东 较大,水
雨水 区,冬季汛期,量的季 部季风 量大小取
夏季枯水期 节变化
区 决于降水
③季风气候 而变化
量的多少
区,夏秋汛期,
冬春枯水期
季节性 积雪融
水
春季积 雪融化 常形成 春汛
春季气 东北地
温升高, 区的河
积雪融 流
化
高山冰 雪融水 (冰川 融水)
冰川的 夏季汛
消融量 期,冬季
随气温 封冻,小
的升高 河断流
而增加
西北地 区的河 流
补给在 春季,水 量变化 较缓和
补给在 夏季,水 量较稳 定
对河流径流起调
节作用:
湖 泊 水
①在河流源头, 调节河流水量 ②在河流中下 游,洪水期削减
依湖 泊蓄 水量 决定
水循环示意
结合材料探究: (1)《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文字的前半部分涉及了水汽输送,后半部分则涉及地表径流。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 提示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3)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提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4)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能够干预 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和蒸腾、 降水、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直接, 也最广泛。
河川洪峰,枯水
期补给河流
依地
地 下 水
补给稳定可靠, 且与河水互补
下水 水位 高低
而定
松花江 源头、长 江中下 游湖泊
对于河 流有调 节作用, 水量较 稳定
分布普 遍,济南 小清河 泉水补 给
水量较 稳定,与 河流互 补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互补关系 (1)地下水与河流水(或湖泊水)的互补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球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水圈中,部分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 石圈中,水循环就是指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 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类型 发生 领域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和陆地上 海洋和海洋上空
空之间
之间
水循环
-1-
一、水循环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 渗、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 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思考讨论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 要环节是什么。
提示人类通过修建水库、围湖造田、跨流域调水等影响地表径 流环节。
答案2.D 3.B
读我国某地区某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第4~5题。
4.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5.该河流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答案4.A 5.B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来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③④
B.①③⑤
【答案】 C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 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 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2)题。
类型 特点 典例
意义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又称 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 水循环,是海陆间 循环的近十倍
长江参与水循环的地表 径流,夏季风参与水循环 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 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 雨水
①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下径流增加
A.①②
C.③④ 答案:(1)B (2)C
B.②③ D.①④
④地
(1)推测影响长江和鄱阳湖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降水 B.人类干扰
C.地形
D.太阳活动
(2)三峡水库的调蓄作用对鄱阳湖的影响是( )
A.4~6月的放水减弱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洪涝灾害
B.7~9月的少量蓄水加强长江作用,加剧鄱阳湖旱灾
C.10月的大量蓄水增强了长江作用,减弱了鄱阳湖旱灾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节
影响因素
蒸发
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
水汽输送、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等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等
下渗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 土质疏松状况等
例题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答案(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河水的 补给与排泄);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 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变化等。(写出两点即可)
注意:河流“地上河”的河段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这一 情况,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互补 ①河流源头的湖泊:湖水补给河水,如下图中的甲湖。
如下图中的乙湖
4.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水量大小
外流河主要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内流河一 般水量小
水位季 节变化
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的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 的流域,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河 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1)森 林 植被 遭破 坏后 , 河流 径流 量年 内 波动 强烈 , 是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 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 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2)题。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 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 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 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 影响地表水的下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