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2 夏商周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夏商周知识点

高三历史夏商周知识点

高三历史夏商周知识点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三历史夏商周知识点。

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后的第一个正式朝代。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通过治理水患、开展农耕和建立政权,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 夏朝政治制度:夏朝采用了封建制度,以禹的子孙为中心建立了王室的封建制度。

夏朝国王被称为“天子”,分封诸侯,设立官职,建立政权。

2. 夏朝社会经济:夏朝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农耕技术进步。

同时,手工业也开始发展,青铜器的制作成为一种重要的手工业。

3. 夏朝文化:夏朝是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之一,尤其以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最为著名。

夏朝还有壁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建立者为汤,他推翻了夏朝,成为新的统治者。

1. 商朝政治制度:商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并且加强了王权的中央集权。

国王是“天子”的称呼,国家由王室掌握政权,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社会经济:商朝经济相对夏朝更加繁荣,农业生产发展迅速,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商朝还开展了对外贸易,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沟通和交流。

3. 商朝文化:商朝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通常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卜问神明、记录历史事件等。

此外,商朝的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高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

三、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文王建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1. 西周政治制度:西周大致沿袭商朝的政治制度,分封诸侯,但加强了王权的控制。

西周的君主被称为“天子”,实行世袭制,但国家的权力逐渐由诸侯分封权向国王集权转移,建立了比商朝更为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被称为夏商周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夏朝(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1600年)- 禹治水(公元前约2070年-公元前约2040年):传说夏朝的开国君主禹治理了长时间的洪涝灾害,成功控制了黄河的水患,为夏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 夏朝建立(公元前约2070年):大禹被认为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

- 夏朝神话传说:夏朝的创立与神话传说息息相关,有关黄帝轩辕氏的故事以及后来与夏朝有血缘关系的传说,都为夏朝的历史事件提供了神话色彩。

商朝(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建立(公元前约1600年):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的统治。

商朝的都城设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殷墟。

- 安阳殷墟的发现(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现了商朝都城遗址,这表明商朝的存在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 商代青铜文化: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礼仪和冥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公元前约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建立(公元前约1046年):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的统治。

周朝的都城设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咸阳。

- 封建制度的确立:周朝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分封诸侯,以保持王权的稳定和统一。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周朝后期出现了诸多国家的兴起,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起点。

- 孔子的思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并成为后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涵盖了三个朝代: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这一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一、夏朝: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王室贵族为统治阶级的时代。

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夏朝的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的农田开垦和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夏朝开启了中国古代王室世袭制的先河,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

二、商朝:社会制度的演变和青铜文化的繁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历时约五百多年。

商朝时期,中国社会开始逐渐演变为一个以封建制度为特征的社会,封建制度取代了夏朝时期的王朝制度。

在商朝,贵族阶层拥有土地和劳动力,通过统治地位获取丰富的产出。

其间,朝代的更迭虽然存在战争和内讧,但商朝的经济繁荣和青铜文化的发展并未受到明显的干扰。

商代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闻名于世,不仅富有实用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礼仪意义。

三、西周:礼乐文化的全面发展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继承了商朝的封建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

西周时期,礼乐文化迎来了全面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礼制被制度化、规范化,成为统治者和贵族之间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乐器的发展也逐渐丰富多样,成为朝廷和贵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周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确立了周王室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总结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时刻。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建立为后来王朝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商朝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西周则推动了礼乐文化的全面发展。

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以其独特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夏商周的更替
B.分封制的实施
C.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7.(2022·海南)“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
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2•滨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
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
( C)
A.史前时期
B.旧石器时代
C.约公元前21世纪
D.距今约2070年
2.★(2022•北京)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
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
(2)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
的科技发明展开)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 大发明。
【感悟文明】
(3)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Leabharlann (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C)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3.★【教材素材题】(2022·河南)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 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 酒”“少康作秫(秫shú :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夏商周故事

夏商周故事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以下是关于它们的故事: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大禹的儿子启建立。

在夏朝,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奴隶和自由民在社会的底层。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他荒淫无道,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由商汤建立。

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做纣,他和夏桀一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建立。

周朝时期,社会等级制度有所松动,奴隶和自由民的地位有所提高。

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天子将国家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向天子纳贡并服从天子的命令。

周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做幽王,他沉迷酒色,导致周朝的衰落。

以上是关于夏商周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在中国古代史中,夏、商、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代。

这三个时期的制度演变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演变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演进。

一、夏朝制度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夏朝的制度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权制度:夏朝实行了类似于王朝制度的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九州,并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同时,夏朝还设立了规定官职和分工的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制能力。

2. 社会等级制度:在夏朝时期,社会等级制度逐渐形成,贵族阶层和平民有明显的分层。

贵族享有特权和政治地位,而平民则处于社会底层。

这种等级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3. 农业制度:夏朝是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实行了耕田制度,推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团化。

夏朝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土地制度,规定了土地的种植和使用方式。

4. 宗教制度:夏朝的宗教制度以祭祀为主要形式,尊崇天地之神和祖先。

夏朝君主被视为上天选定的王者,其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祭祀活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一信仰的重要手段。

二、商朝制度演变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社会,其制度演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的制度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权制度:商朝实行了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封地,封地由贵族拥有和管理,贵族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管理。

商朝的国君是最高统治者,各个贵族的首领则是国君的亲信和重要助手。

2. 农业制度:农业是商朝社会的经济基础,商朝期间,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也有所提升。

商朝制定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和农业税收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统治和控制。

3. 奴隶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奴隶制度得以建立和发展。

贵族和富有的商人拥有奴隶,奴隶为他们从事农田劳动、手工业生产和个人生活服务等。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2夏商周的交替1.夏朝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人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4.夏朝的灭亡: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5.商朝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8.商灭亡标志:9.西周建立:标志,时间,都城,10.知道: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12.国人暴动: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13.西周灭亡:时间,标志,亡国君14.东周建立:时间地点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暴政16.井田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17.分封制: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1.3夏商周社会经济1农业发展:表现,原因,2.畜牧业的发展: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其中【商周】是繁盛期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产品生活化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7.商周手工业部门: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10.知道商人的含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11.古书记载:‘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规律性的】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即第一段2.春秋争霸: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实质: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3.齐桓公称霸: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分封制的瓦解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7.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背景: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双方,地点,结果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国家变化: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反映的问题:逐步走向统一】1.6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3.牛耕的意义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7.商业发展的表现: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8.私田出现:原因,影响【影响: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9.春秋时的改革: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目的: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承认土地私有】【性质: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10.战国改革:背景,史实,目的,作用【史实: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11.商鞅变法: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1.7春秋战国文化1.文化繁荣:原因,表现,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主张,地位,贡献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4.墨,儒,道,法: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5.《诗经》: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6.屈原: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7.《离骚》:内容,风格【内容: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8.散文: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9.艺术成就:熟读10.科技成就:天文,物理,医学2.1秦朝的统治1.秦朝统一的条件: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2.统一的过程:3.秦朝的疆域四至:4.统一的意义:5.秦朝的建立:时间,都城,政体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含义,内容,评价【内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10.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11.秦朝灭亡: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2.3 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承秦制2.刺史制: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西汉:郡国制并存东汉:州郡县三级制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a b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7.察举制: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后果: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8.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2)汉武帝时: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3)汉元帝时:关系,作用4)东汉初: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5)东汉前期:关系,意义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1)出使西域: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意义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7.汉朝与西南夷: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8.汉朝与百越: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交往方式: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2) 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中国战争连绵不断】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4.与日本的交往:1)人员往来: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2)贸易往来:中国输出较多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7.丝绸之路: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8.海上丝绸之路:时间,含义,路线,意义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10.与大秦交往: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影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2.7秦汉文化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2.天文历法成就:1)太初历:时间地位2)太阳黑子:时间地位3)张衡两个成就:时间地位3.数学成就:九章:地位,时间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时间,地位5.造纸术: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6.哲学思想成就: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7.董仲舒的儒学:特点: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作用: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8.王充唯物思想:背景: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著作:天人三策主张: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9.佛教: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10.道教: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11.汉代史学成就:《史记》《汉书》西汉《史记》:作者,地位,内容,意义东汉时的《汉书》:作者,地位,内容12秦汉时文学成果:赋和乐府诗:特点,代表作品13秦汉时雕塑: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其他主要作品有: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14.绘画: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15.秦汉乐舞:知道: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知道: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规律性的】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均田制:原因: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目的:增加税收内容:51页最下面注释性质: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推行时间: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作用: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魏晋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融合2.魏晋经济特点:3.江南农业开发: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北方农业恢复原因: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农具,技术,水利,边疆,5.魏晋纺织业成就: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6.魏晋冶炼成就: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7.开采业成就: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8.制瓷技术:南青北白9.造纸术进步:质量,产量,地位10.商业发展:【北魏】以后有恢复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文化特点:2.数学成就: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朝代,作者,内容,地位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作者,内容,地位5.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6.佛教:1)发展历程: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2)佛教盛行的原因: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4)反佛: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5)灭佛: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神灭论》:内容,意义8.魏晋时文学:特点9.东汉建安文学:人物,特色,作品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作品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作品12.南北朝民歌:南北方特点及作品13.魏晋书法: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的朝代,贡献14.魏晋绘画:特点,代表人物,作品15.魏晋石窟: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16.魏晋音乐特点: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17.魏晋舞蹈特点:民族融合色彩18. 59页问答题: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有: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关系: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夏商周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夏商周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夏商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在这段悠长的历史中,中国经历了多个封建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其中夏、商、周三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奠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基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个封建王朝进行探讨。

一、夏王朝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21世纪前后,由禹及其后裔建立。

夏王朝的疆域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陕西一带。

夏王朝的政权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国王为最高统治者,宗室成员被封为诸侯,掌握各地的守土职责。

夏王朝的政权由王室世袭,这奠定了中国未来几个王朝的统治模式。

夏王朝的历史渊源于传说之中,关于夏朝的具体历史记载非常有限。

但夏朝的文化遗产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明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为后来的文字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夏朝的礼制也被后来的王朝继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王朝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6世纪前后,由商汤建立。

商王朝的疆域较夏朝更大,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和湖北一带。

商王朝沿用了夏朝的封建制度,并加以发展。

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商朝的政权由王室世袭,王室利用宗族、贵族和官僚体系来统治国家。

商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和富庶的王朝之一。

商朝的人民主要以农业为生,他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农耕和灌溉活动,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商朝的都城还出土了大量豪华的商周青铜器,这些器物的制作精良,成为了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三、周王朝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封建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前后,由周武王建立。

周王朝的疆域较前两个王朝更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

周王朝继续沿用了夏、商两朝的封建政治制度,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如同商朝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

周王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提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精品课件
刻在龟甲、 兽骨上。
甲骨文
(含义、意义)
意义甲:骨文盛行于公元
前①我1甲6国世骨有纪文文~字前已可1考具1的世备历纪史 (从“商商六朝朝开书)始”,;其(②记真象录实形内反、映容 真了会商实意代反的、映社指了会商事风代貌、的(假政社治会、 风况经 一 甲借 的济 种 骨貌)、 汉情 比 文(。是况 较转 字政甲中) 成注构治骨国熟。、文、造汉的③经是字文甲形法济中的字骨声则前情国文;)。身是④汉。
奴隶主 封建地主
建 社

奴隶、平民
农民
阶 级

租种土地

封建社会形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墨家
墨子
庄子
精品课件
孙膑
兵家
孙武
法家
韩非子
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作
政治思想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政
“克己复礼”
儒家 孟子 战国 《孟子》 以德治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兼爱”非攻”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2、孔子和儒学; 3、商鞅变法的意义;
精品课件
知识点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东迁到洛 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封建社会)
精品课件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4、“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标志是出现了 ( D)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王,下列哪个地方 的原始居民最早可以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C) (2009中考题)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有人问小明姓什么,他回答说:“我的姓同 中国第一个王朝名称一样。”请问他姓什么( ) (2A009中考题)
具体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各国推行变法(新旧制度更替);
✓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用, ✓ 社会生产水平提高(推动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上:出现“百精品课家件 争鸣”的局面。
春秋五霸

精品课件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称霸的目的:
灭掉各国,自精品己课件 统一天下。
战齐国时各齐威国王为什么邹要忌改变革法?(成变为法较目家强大的的)国
燕 增燕昭强王实力乐、毅改称革霸天下国。家强盛
秦 秦孝公
商鞅变法
精品课件
成为战国后期实 力最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 (时间、目的、内容、评价、意义、启示) • 商鞅变法的时间: 战国时期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商鞅变法的意义和评价。
例如:一言九鼎、鼎力相助、大名鼎鼎、 三足鼎立、问鼎中原精品课。件
知识点拨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 “商”建“周”,定都镐京。
精品课件
周 1、分封制是以 宗法制为基础的。

2、以 血缘关为系主要依据

天子 3、古代人们如

诸侯 何体现等级制度?

制礼作乐

卿大夫

4、分封制的 核心是什么?
平民 嫡长子继承制
精品课件 奴隶
------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
礼乐制度:规范贵族的身份 和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身份,贵贱 长幼有明显差别。 核心是“礼” 的制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精品课件
例如: “死”(避讳)
天子 大夫
崩、诸驾侯崩 卒 文士
薨 不禄
精品课件
初三历史与社会第一阶段历史知识复习课件:
1、今天的人类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能源,北京 人最早学会利用的一种能源是( C) A、太阳能 B、风能 C、天然火 D、人工火
2、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拜祭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去的地方是( C)
A、大禹陵 B、秦始皇陵 C、黄帝陵 D、中山陵
精品课件
3、俗话说:“洪水无情”。我国古代为了治理 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物是( C) A、黄帝 B、尧 C、禹 D、舜
A、夏 B、商 C、周 D、唐 精品课件
7、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考 察到下列哪一个古人类遗址(B)(2008中考题)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大国之间展开 争霸战争,最先称霸的是( A)(2008中考题)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意义:秦国国力增强,从此强盛起来,成
为1、战经国济中上后:期废实除力土最地强国的有国制家,,承为认后土来地秦私国 结有束,分允裂许、土统地一买天卖下;奠奖定励了农基耕础;。
2、军事上:奖励军功;
➢3评、价政:治商上鞅:变建法立比县其制他;各编国制改户革口更加全面、
彻底。
精品课件
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封
字精品课的件 前身。
商朝最著名的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青 铜礼器,通高133 厘米,口长116厘 米、宽79厘米, 重875公斤。 1939年殷墟武官 北地大墓出土。中 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精品课件
汉语与鼎
鼎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语 言词汇。
你们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精品课件
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是 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
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 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的情况。
禅让制
精品课件
甲骨文
古老 发 形成 发 构造 书写材料
文字 源 时间 明 特点


甲 骨 文

河商 流朝
中 国 商
“ 刻 成

朝其
()

人物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 道家 庄子 战国 《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 中央集权
精品课件
孔丘,春秋时期,鲁国人; 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政治思想: ①主张“仁”——儒家学说的中心;
(“仁”的含义:“仁”即爱人,统治者关心爱护 百姓;“克己复礼”,强调个人修养。)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作用
1.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精品课件
国家 国王
措施
成效

魏文侯
李悝变法,发展 经济,改革军事
成为战国前期最 强大的国家

楚悼王
吴起变法,加强 中央集权
国力一度强盛
赵 武灵王 学习胡服骑射
军力强大
韩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取得一定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