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研究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
制造业
1 5
1 4
t 4
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信息技术业 合计
16 2 11 4
14 2 18 3
l2 2 16 3
A m d i iB l o i 资源基 础和利 益相关者 的视 角 , 用《 h e a — e au 从 R h k 使 财 富》 杂志 19 9 1年评选 出的美 国 10家“ 0 最大跨 国” 制造 和服务公 司中 8 1 家为样本 , 18 — 9 1年企业 的全 部资产 相对 增值 (V T ) 自变 以 97 19 R A A为 量 , 19 — 9 6 的企业 的 R A A为 因变 量 , 以 9 2 19 年 V T 发现智力 资本对美 国 跨国公 司的绩 效有 积极 和显 著的作用 。 See i r tvnFr 对南非企业 智力增值系数 V C ( leA ddItl c e AI Va d e el — u n e taC e c n 的三个组成部分 , ul o fi t f e) i 即人力 资本增值 系数 、 物质资本增值 系 数、 结构 资本增值 系数 与企业绩效( 利能力 、 获 生产率 、 市场评 价) 的关 系 进行 了实证研究 , 发现 : 非市场注重 物质资本 的回报 , 南 忽视对 人力资 源和结构资源 的开发 和利用 。 陈劲等 (0 4 将智力资本分 为人力资本 、 20 ) 结构 资本 、 资本和客 创新 户资本 , 以浙江省 的高科技企业 为样 本进行问卷调查 , 设计 出相应评价 智力资本定性指标 的体系并进行 了实证研究 。 实证研究发现 , 企业智力 资本各 因素评分值与企业业绩有显著 的相关关系 。 李嘉 明等人( 0 ) 2 4 ̄ 0 2我国计算机 行业 3 O家上市公 司 2 0 。 的 02 年度 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 物质资本与以净利润率为度量指标的企 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着不十分显 著的正 向效应, 结构资本却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 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相关关系实证研究设计 本文在对国内外智力资本 的相关研究 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 目 我 前 国中小企业 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 地选取深交所 2 0 0 7年 至 2 0 0 9年 中 来 自信息技 术业 、 制造业 的中小板上市公 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 探讨 中小企业 智力 资本对 企业价值贡献 的程度 ,以期发现我 国企业智 力资本与企业绩效 的关 系。 ( ) 一 研究方法 本文将智力资本划分为 物质 资本 、 人力资本 和结 构资本 , 运用智力 资本增 值系数 V I AC对企业市场价值 有贡献 的各 方面进行分 析对 比研 究 。通过对智力增值 系数 V I 各变量与企业市场价值 的回归分析 , AC 掌 握物质资本和智力资本对企业市场价值贡献 的差异 。 ( ) 二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本文所选样本公 司的智力资本 数据来 自对样本公 司年报 数据智力 姿 本 与 芷 业 绩 效 昀 相 关 性 研 穷 来自 巾小板上 市公 司昀证据
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探讨

狭 义概 念 ,仅包 括 人具 有的 知识 和技 能 ,代替 人 力资 本使 用 。国 内 外普 遍 认为 ,智 力 资本概 念 的正 式提 出实 在 1 0 6 9 年 ,提 出者加 尔布 雷 思( J o h n K e n n e t h G a l b r a i t h ) 认为 智 力资本 是人 的思 想形态 发 生 变 化 的一种 动态 过 程 ,在这 个过 程 中企业 为 了实 现组 织 目标会 使用 各 种各 样 的方法 和 手段 。2 O 世纪 9 0 年代 ,从 美 国杂 志 《 财富 》上 与
四 对项 目投 资决策的建议
对 于 单个 项 目,企 业需 要考 察 的是 项 目内部 收 益率 是否 能够 达
值 的 内容 ,根 据企 业资 金 、经营 状 况做 出理性 决 策 ,从 而做 出最 准 确 的投 资判断 。
到要 求 ,相对 于企 业筹 资成 本 ,能 否取 得正 的净 现 金值 ,项 目投 资 五 、结束语 项 目投资 存在 一定 风 险 ,但任何 企 业若 想 长远 发展 ,必 须通 过 性 风 险有 多大 。对 于 多个 项 目的决 策 ,企业 往往 会 根据 投资 项 目的 投 资行 为 获取 收益 ,投 资 决策 因此 成为 左右 投 资成功 与否 的关键 。 所 带 来 的期权 价值 有 多少 ,以及项 目投 资所 带来 的 项 目风 险和系 统 经济 评价 指标 对 项 目进 行排 序 ,以此确 定项 目的投 资次 序 。这种 决 企 业 需要 综合 考虑 自身实力 和 运营情 况 ,全 面考 量投 资 项 目 ,统 筹 策 方法 的问题 在于 忽 略 了项 目之 间风 险的相 关性 ,无法 实现 收益 和 规 划 投资 方 案 ,有 效控 制 投资 风险 ,最 终做 出 正确 的投 资决 策 ,才 风险 的最佳 均 衡 。 因此 ,我们 在多 项 目决策 ,即决 定资 源如 何在 项 能在长期投资中 取得丰厚回 报, 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田 目间分 配 时 ,不 仅仅 需要 考虑 项 目本 身的 经济 效益 和风 险特 征 ,还 需 要衡 量 各个 项 目以及新 项 目和企 业现 有业 务之 间风 险的相 关性 , 在 确保 投资 效益 的同时 实现投 资风 险最小 化 。具 体建 议如 下 :
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不是一个黑色和白色的问题(intellectual capital: not a black and white issue)主要是讲保护知识产权(IP)以及将其商业最大化的重要性。
公司应该尽早明白并处理好公司的智力资本。
文章指出,现实中不仅仅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尽管一个公司能采取行动保护其智力资本,但它也许并不知道如何将智力资本最大化,不知道如何实现智力资本的最大商业价值。
保护是很重要,但单单保护却远远不够。
公司应该知道其智力资本的组成,如何保护它,及如何将它价值最大化。
智力资本不仅仅是商标,设计,版权等等。
公司的价值在于一个更广的智力资本概念之中(广义的智力资本),比如,职员的技术诀窍,品牌推广,技能等等。
创意和发明公司发展的心脏或源泉,但广义的智力资本是公司发展和稳固的动力。
一些聪明的组织已经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将稳健的知识产权作为投资决策的一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途径是整合与计划业务,把正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当作一个地方的商业企业战略启动或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知识产权是以后必须做的事情,提前做会节省大量的麻烦,避免企业可能发生的破产。
这篇文章没有介绍有关智力资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内容。
智力资本创造和发展的人力资源门户路线(HR portal alignment for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本论文研究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是否有利于并如何促进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的。
通过对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深入的范例分析来分析和回答研究的问题。
结果显示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是根据智力资本的创造和发展来设计的,受人力资源门户网站配置路线的支持,并根据人力资源门户替代和杠杆指标进行评估。
主要的结论是:一个组织的具体战略立场对人力资源实践绩效有很大影响,人力资源能力和战略的适应能力增强导致绩效优越。
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对人力、社会、组织资本的扩张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应用程序根据对智力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发展的贡献不同被拒绝。
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文化探析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刘秀春【摘 要】智力资本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备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对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评析,以期为智力资本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力资本 构成要素 总结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产业发展形态从资本密集型逐渐发展为知识密集型,技术、知识、专利等知识要素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西尼尔(Senior)于1836年最早提出狭义的智力资本概念,其含义仅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
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于1969年正式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动态过程。
(一)知识观斯图尔特(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用于创造财富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知识产权等。
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管理过程、智力产权等资产负债表项目。
Huge.Mac.Donald(1999)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中具有差别优势的知识,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李冬伟(2010)认为智力资本是知识经过价值创造、实现、提升等阶段转化为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二)资源观Hudson(1993)认为智力资本经过组织环境的整合创造价值,是教育、经验、遗传基因和态度等无形资产的综合。
Karl Erik Sveiby(1997)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基于知识无限性的无形资产。
Annie Brooking(1998)认为“企业=有形资产+智力资本”,所以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
(三)能力观Sveiby.K.E (1986)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Stewart(1994)认为智力资本包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
NahaPie & Ghoshal(2001)认为智力资本是一种能使团体组织成员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知识能力。
二、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是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划分基础,对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V A CI =物 质资 本增 值 系数 ( C E E ) +人 力 资本 增值 系 V A Cl 是模 型 综合 指标 ,表 示企 业智 力增值 能 力 , 用
( 2 0 0 4 )研究证实了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作 数 ( H CE ) +结 构资 本增值 系 数( S C E)
内外学者研 究 的热点 。 自从 智力资本 概念被 提 出之后 , 对 点 , 本 文 支 持 二 元论 观 点 , 将 智 力 资 本 划分 为人 力 资本 于 智力资本 的研 究经历 了三个 阶段 ,对智 力资本 界定 、 构 和 结构 资本 。 本 文借 鉴 A n t e P u b l i c 提 出的智 力资 本增 成 要素研究 是第一 阶段 ; 第二 阶段是 关于 智力资本 测评 方 值 系数 法 ( V A CI 法) 来 测 量智 力 资本 , V A C I 法 认 为企 业 法 的研究 ;第三阶 段是 智力资本 在未 来推广 应用 的研究 , 智 力资本研 究发展过 程是理论 和实 际相结合 的过程 。 资 本包 括物 质 资 本 和智 力 资本 两 部分 , 企业 绩 效 以及 价 值 增值 取 决于 物 质 资本 增值 效 率 和智 力 资本 增 值 效率 ,
目前关于智力资本与企业发展 的实证研 究主要集 而智力资本是 由人力资本 和结构资本构成 的, 因而智力
中在 智 力 资 本 对 企 业 绩 效 影 响 实证 研 究 。A h m e d R i — 资本 增值 系 数模型 可 以表示 如 下 :
a h i —B e l k a o u i ( 2 0 0 3 ) 、 S t e v e n F i r e r ( 2 0 0 3) 和 Ma r v i d i s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资本结构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基于智力资本视角

资本 的 资 本 结 构 问 题 。对 于 多 元 资 本 结 构 的 探 讨 , 有 助 于 突 破传 统 财 务 资 本 结 构 与 组 织 绩 效 关 系 间 的 不 确
定性 , 分析促进企业 价值增 长的资本 结构变 化规律 , 以
财 务 资 本 与 人 力 资 本 比例 , 并 合 理 安 排 人 力 资 本 内部
时 代 的到 来 , 资 本 观 念 日趋 多 元 化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国 内外 学 者 提 出 了许 多 资 本 概 念 , 迄 今 为止 , 已形 成包括财务资本 、 人力 资本 、 智 力资本 、 社会资本 、 文 化 资本 、 生态资本等多元化 的资本 范畴 , 多 元 资 本 或 泛 资 本共 同 为 组 织 创 造 价 值 这 一 观 念 已 为 理 论 和 实 务 界 所
力资本概念 , 并 进 行 了 较 深 人 的 研 究 。 学 者 们 将 智 力 资本视为组织 所有 非财 务资 本 的统称 , 代 表 企 业 市 场
理 论 综 述 与 研 究 假 设
基 于 人 力 资 本 日益 重 要 的 价 值 创 造 作 用 , 国 内 外
接受。对于资本 结构 的研 究 , 也 有 必 要 突 破 传 统 的 股 权 资本 与 债 务 资 本 的 财 务 资 本 结 构 , 进 一 步 探 讨 多 元
筹 资 结 构 决 策 的 内容 不 仅 包 括 物 质 权 益 资 本 和债 务 资 本, 还 应 包 括 人 力 资 本 。张 文 贤 、 傅颀_ 3 构 建 了 以 人 力 资 本 为 核 心 的资 本 结 构 体 系 。张 娟 构 建 了人 力 资 本 、
较 显著 的增 长趋 势 , 说 明 企 业 智 力 资 本 的 增 长 幅度 高 于 财 务 资 本 的 增 长 幅 度 。 并 且 , 该 多元 资 本 结 构 对 企
智力资本——现代企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 中国分类号 ] 13 [ n2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01 66(020 — O —0 1 — 0620) 07 2 0 2 9
维普资讯
20 02年第 2 期 总第 6 期 3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A AR L 订 ] s O RN L OF H B N L v咀tⅡY 】 皿 OFO0 皿
N . 20 0 2. 0 2 S r l o 6 ei . 3 aN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智力资本 的定 义
智力 资本是 相对 于传 统 的物质 资本 而 言 的 , 是知识 企业最 为重 要 的资源 , 一种 潜在 的 、 是 无形 的 、 动
态的、 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是企业真正 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 , 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 是 的合 成 。瑞典斯 堪 的亚集 团 (kni ru) Sad Gop 的首 席智力 资 本执行 官 Li E v so 对 智力 资本 的定 义为 : a e -di sn f n 智力 资本 是所有 对企 业 的市场 竞争 力做 出贡献 的专 业知识 、 应用 经验 、 组织技术 、 户关 系和职 业技 巧。 客 简单地说 , 它是公司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 。它可以用一个 等式来表示 , : 即 企业 : 有形资产 +智力 资本 。这个差值是智力资本被发现的原因 , 也是智力资本量化的目的——平衡差距 、 体现价值。智力资 本是使公司得 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 。这一方面说 明了智力资本是企业不可或缺 的部分 . 没有 智力 资 本 , 企业 就无 法运 行 ; 另一 方面突 出了智力 资本与有 形资 产相 区别 的无形性 。
动态能力观下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究

而做 出恰 当的提 升企业 竞争 力决 策提 供新 思路 。
1 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力关 系文献回顾
美 国学者 Se r将 智力 资本定 义 为 “ 司中所有 成员 所知 晓 的 , t t wa 公 能为 企业在 市 场上 获得竞 争优 势 的事
a)但 并 没有 从根 源 上解 决 其 固有 的缺 陷 。 因为 资源 基础 观 本质 上是 一 种静 态 分析 理论 , 没有 很 好地 分 1, 它 析 资 源是 如何 转变 为竞 争 优势 的。 1 企 业能 力理 论 强调 智 力资本 通 过转 化 为企 业 能力提 升 企 业竞 争 力 . 2
ll 2
8 家 美 国跨 国公 司 为研 究样 本 , 证 了智 力 资本 值增 值 与 核心 竞争 力 的关 系 , 章结 论统 计 上显 著地 支持 1 验 文 了资 源基 础 观 的 观点 。戴 乾文 通过 对 台湾上 柜 公 司 随机 抽 样 名单 进 行 问 卷调 查 , 果 显示 人 力 资本 、 结 结
物之和”引发了学者们对智力资本与竞争力 的广泛研究 。S l at , u i n 通过对智力资本文献 的整理 , 出研 l ” v 指
究智 力 资本对 企业 竞 争力 的贡 献 有两条 侧重 点不 同但又 相互 关联 的路 线 : 一条 以 资源 为基 础 , 重 于研究 侧 企业 通 过智 力 资源 创造 价 值 , 而提 升 企业 竞 争力 ; 一 条 以知识 和 能 力为 基 础 , 重 于研 究 基 于知 识 与 从 另 侧 能力 塑造 的智力 资本 开 发 与管 理 , 提升 企业 核 心竞 争力 。本文 选择 至 20 年 1 月 3 09 2 1日国 内外相 关 文献 , 得 出 当前 研 究 主要 基 于资 源基 础 观 、 企业 能 力 理论 与知 识 管理 理论 基 础 上研 究 智力 资本 对 企 业竞 争力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对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成为学者关注的学术热点。
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了企业内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途径的概念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企业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内社会资本这一问题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本文尝试提出这一概念模型。
标签:智力资本社会资本资本企业文化近年来,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本理论日益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热点,但现在的研究基本上是将这两者进行割裂研究。
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相关的概念模型,研究了企业内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机制,但至今为止,尚未有人研究企业内智力资本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因此,本文试图完善这一理论框架。
一、概念界定1.社会资本由于社会资本理论兴起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这些学者主要有三种观点。
(1)资源论。
代表人物是布迪厄和林南。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
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认为“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2)功能论。
典型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和哈佛大学教授普特南(Putnam)。
科尔曼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社会资本,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
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3)能力论。
代表人物亚历山德罗·波茨(A Leiandro Porte)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
目前,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是基本认同普特南的定义。
2.企业内社会资本芝加哥大学的罗纳德·伯特(Ronald Burt,1992)是第一个将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研究主体的学者,他最早把社会资本由个人层次延伸至企业层次。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会扩展到企业层次。
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资本,它是竞争成功的最终决定者。
真正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盖贝(Gabbay,1999)等人,盖贝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分析了社会结构如何与企业以及企业内成员目标的实现相关联,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结构为载体,有助于企业这一主体目标实现的那些资源。
之后,又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根据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资本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者、部门、团队等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而形成的社会资本。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工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加快信息的交流和部门之间的资源交换和组合,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由于企业嵌入在外部关系网络中所形成的社会资本。
企业良好的外部社会资本有助于其与外部的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取以前无法获得的信息、资源和知识。
3.智力资本到目前为止,对智力资本的研究也是同样如此,也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一种观点是从无形资产的角度给出定义。
如A.Brooking认为智力资本是使公司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具体包括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基础结构资产四大类。
另外一种是Roos,Edvinsson and Dragonetti,他们定义智力资本为公司成员的知识和被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的知识的总和。
还有的学者从价值的角度给出定义,Edvinsson和Malone指出,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距即是企业的智力资本。
世界经济合作组织认为智力资本是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
二、理论剖析1.企业内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形成的模型Nahapiet和Ghoshal在1998年提出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影响作用的概念模型。
他们把社会资本分成三个基本维度,即结构维度(structural dimension)、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和认知维度(cognitived dimension)。
其中,结构维度描述的是网络自身,包括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强度、网络位置等。
关系维度是指通过关系创造或者由关系手段获得的资产,包括规范与惩罚、信任与可信度、义务与期望以及可辨识的身份等。
认知维度指的是提供不同主体间共同理解的表达、解释与意义系统的那些资源,例如语言、符号和文化习惯等。
这三个维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社会资本进行测度。
结构维度考察的是企业网络是否存在,而关系维度考察的是企业网络存在的质量,例如这些联系中是否具有信任等。
认知维度则是关于联系的认知的质量,例如网络内部各方是否真正理解对方等。
Nahapiet和Ghoshal在文章中指出: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组织智力资本的产生和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给出了影响智力资本改变和结合的四种条件:机会、期望、动机和能力。
其中,期望(anticipation)、动机(motivation)属于内心活动,是一种主观意愿,是指参与智力资本形成的各类主体如企业、群体、个人等进行这种资源交换与组合活动的意愿,它是智力资本形成的主观条件和前提条件。
Nahapiet和Goshal指出,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各种资源的交换与组合而形成,从而具备资源交换与组合的机会(access)就成为了智力资本产生必要的客观条件。
此外,整合能力(combination capability)是指的是实现资源交换与组合的能力,它是智力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上述模型中,他们也提到,智力资本也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
但Nahapiet和Goshal仅仅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没有给出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内社会资本的,这成为本文后续的主要内容。
2.智力资本的构成迄今为止,大部分学者还是比较认同Stewart的观点。
Stewart(1997)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基础;组织资本或结构资本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客户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与客户、政府及社会各界联系相关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组织资本或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相互作用,推动企业智力资本的增值与企业价值的实现。
也就是说,大部分学者基本认同三要素结构,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组织资本)和客户资本(顾客资本、关系资本),因此本文也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内社会资本的影响。
3.概念模型人力资本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所拥有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等的集合,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投资方式所形成,因而具有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本以个体为载体,与所有者不可分离,是企业智力资本中能动的、最重要的因素。
结构资本即组织资本是组织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将人力资本转变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同,它并不依附于员工身上,而是那些除了组织中的个体所拥有的技能之外的所有可以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的一切资本。
它体现为如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经营流程等。
结构资本不能脱离企业人力资本和客户资本而存在,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一种环境和制度资本。
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共同组成了组织内部的智力资本。
客户资本是指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和各利益相关者发生业务联系而产生的资本形态,包括营销渠道、企业信誉、客户关系等,这里的客户是广义的客户,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合作商、政府、行业协会等。
客户资本是组织与外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组织外部的智力资本。
它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最直接的因素。
关于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关学者进行了研究。
Bontis(1998)和Bonds et a1.(200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Ferec Cetin(2000)指出,任何一个智力资本的要素单独存在都是毫无价值的。
他们的价值来自三者的相互作用。
Knight(1999)把这种相互作用的描述为螺旋上升的过程,“当投资于人力资本时,更有能力的员工会发展组织的结构资本。
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改进通过转移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高价值的顾客,从而增进了外部资本。
智力资本因素结合起来创造了更好的财务表现。
当新利润的一部分来自于智力资本时,一个向上的螺旋出现,这是组织价值和成长的虚拟循环。
”人力资本通过沟通来形成和促进企业内社会资本。
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中最活跃、能动的鲜活因素,它依附于员工个体,与员工不可分离,部分为企业所控制。
作为人力资本的承载者,企业员工必须通过双向沟通的途径,与其他员工进行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从而促进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组合和创造,产生彼此的信任,发生互惠行为,达成共识,促进企业内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加强,从而积累更为丰富的企业内社会资本。
结构资本为企业内人力资本提供了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人力资本在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指引下,实现自身和企业价值增值的一个外在框架,包括各类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企业是一个不同功能团队组成的集合体,结构资本中的相应规范和流程等方面必须要通过相应的群体活动才能付诸实施,否则企业功能无法实现。
在企业内正式或者非正式的群体活动(比如企业的培训活动)中,员工进行结识、沟通交流等行为,这也促使企业内社会资本的产生和巩固。
在企业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为模糊和抽象的无形资产之一。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结构资本中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内社会资本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其核心部分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它包含着企业员工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共同遵守的规范,促使员工之间产生互惠和互相信任,从而促进企业内社会资本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四、结论企业内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机会、期望、动机和能力四种条件对企业内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企业内智力资本也同样对企业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内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通过互相沟通、群体活动和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内社会资本的变化。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二者的协同发展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不断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