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教案 发光发热的太阳(区一等奖)
二上科学太阳的光和热教案

《太阳的光和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二年级下册14-1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室外的体验活动等,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一组照片:学生分别在背阴处与阳光下用手扶墙。
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请说出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师生交流:一个有影子,一个没有影子。
教师提出问题:慢慢闭上眼睛,想一想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
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出示课题:太阳的光和热。
(设计意图:从学生常见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一)户外亲身体验。
师:请同学们在教室内观察、触摸自己带来的石块、铁勺子、玻璃杯,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谈体会。
师: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光下晒一会儿再摸一摸,感受还一样吗?师生及时交流感受,教师根据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充分利用户外资源进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大家可以摸一摸校园中阳光下与背阴处的树干、石块、台阶、墙面等,感受这些物体的温度。
师:同学们还可以向老师这样找一个墙角或一些树木,让身体一半在太阳光线下,一半在背阴处。
(教师演示。
)一段时间后,谈一谈自己身体的感受。
(三)根据实际体验谈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这些热是怎么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太阳会发出大量的热。
(四)填写活动手册。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安全带回教室,统一填写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体会太阳的光和热。
)三、拓展活动请学生对比有阳光照射和没有太阳光照的情况,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室内外物体温度与亮度差别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太阳发出的光和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

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科学探究1.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与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学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观察太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科学知识1.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
3. 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
教学准备有关太阳、太阳系的图像资料或课件、望远镜、铁架台、纸板、白纸、卡片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导入本课的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
二.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1.讨论:怎样去完成并补充示意图?用此来表示太阳与地球上万物的'关系。
2.展示与交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进而到对人的影响。
教学可围绕“如果没有太阳……”展开讨论。
讨论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首先分析: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没有植物,没有动物……地球成为一个阴冷的“死球”后,这样人也不能生存。
三.了解太阳1.组织学生观看课件。
2.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叫恒星。
四.观察太阳1.介绍器材和观察方法2.安全教育:(1)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太阳光会伤害我们的眼睛。
(2)不能用望远镜去直接观察太阳,以免出现意外事故。
3.组织学生室外观察4.交流发现2、太阳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准“差、较”等15 个生字的字音,能够正确书写“差抵、氏”等 7 个生字的字形。
2、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 1-3 小节的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说明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重点:通过1-3 小节的学习,感知太阳大、远、热的特点,并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太阳的光和热

太阳能发热
教后反思
教学难点:理解太阳发热。
课前准备
早上摸一下户外的旗杆,篮球架,操场跑道,墙壁,垃圾桶的温度。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路上行人早晚的穿着。为什么早晚穿的不同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的光和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太阳不光发光还发热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温度。跟早上摸得怎么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教师:这是什么时候的装扮?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发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会踊跃发言。教师补充。
与前面学习的保护眼睛的相联系,学以致用,融汇贯通。
三、拓展活动。
说一说你假期去海边度假时是如何防晒的?
比如:抹防晒霜;打太阳伞;戴帽子;戴墨镜;穿防晒服等…
四、作业
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太阳的光和热》
组织学生外出摸一下早上摸过的物体,描述温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科学描述:“我摸得东西是…,是…做的,我发现它比早上摸时…”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总结:
太阳的热量传给了物体,使物体变热了。同学们说一下,太阳会发热,人类早就已经在应用了。说一下人类是怎样利用太阳发热的?
学生:晒被子,晾衣服,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活动二:出示太阳镜的图片。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设计人:
课题
太阳的光和热
课时
1
教案
序号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发光发热。
2、知道太阳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太阳能发光发热。
2.能简述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课件

黑洞没有明确的时间尺度,因为它们不会发生进一步的演化。
PART 04
太阳的未来
REPORTING
太阳的演化过程
星云塌缩
太阳形成初期,由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塌缩,密度和温度逐 渐升高。
主序阶段
太阳进入主序阶段,核心进行氢核聚变成氦的核聚变反应,释放大 量能量。
红巨星阶段
太阳核心氢元素消耗殆尽后,核心收缩,外层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 。
特点
表面温度相对较低,通常在 3000-4000K之间,体积巨大,
亮度较高。
生命周期
红巨星是恒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最终会演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
黄矮星
定义
黄矮星是一种光谱类型为G的恒星,是恒星中数量 最多的类型。
特点
表面温度适中,约为5500K左右,质量在太阳的 0.8-1.2倍之间,亮度相对较低。
生命周期
黄矮星的寿命较长,大约为100亿年,最终会演变 成红巨星或白矮星。
白矮星
定义
白矮星是一种已经冷却和压缩的恒星残骸,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一 种状态。
特点
表面温度较高,通常在10万度以上,密度极高,亮度较低。
生命周期
白矮星的寿命非常长,大约为10^15年左右,最终会演变成黑矮星 。
中子星
定义
01
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产 生影响,如太阳黑子和 耀斑等可导致气候异常 。
导航系统
太阳光压对太空探测器 和卫星轨道产生影响, 需考虑其对导航系统的 影响。
PART 05
太阳的应用
REPORTING
太阳能电池板
太阳能电池板
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 ,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二年级科学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案及反思

二年级科学发光发热的太阳教案及反思课程名称:发光发热的太阳年级:二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它能发光和发热。
2.掌握太阳发光和发热的原理,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讲台上摆放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模型。
2.准备图片资料,展示太阳的图片。
3.准备一副大地球仪,用于示范。
4.准备一些玻璃、纸张等材料,用于示范太阳的发光和发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太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
询问学生对太阳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太阳为什么能发光?发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太阳的发光(10分钟)1.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的图片,了解太阳的外观。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发光?”3.讲解太阳的发光原理:太阳内部的氢气和氦气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和光线。
三、实验示范太阳的发热(15分钟)1.教师拿出玻璃片,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
询问学生玻璃片的感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太阳为什么能发热?”3.讲解太阳的发热原理:太阳的热能是太阳核内部的高温造成的,太阳通过辐射将热能传递给地球。
四、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5分钟)1.使用大地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昼夜的变化原理。
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3.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光线和热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重要能源,还造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
五、小结复习(5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太阳的发光和发热原理。
2.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
六、课堂延伸(20分钟)1.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制作太阳和地球的模型,并展示给全班。
2.让学生观察不同材质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应,如金属、纸张、塑料等。
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质物体在阳光下的反应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尝试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它能发光和发热。
发光发热的太阳-湘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发光发热的太阳-湘科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理解发光和发热的概念,认识太阳的主要特征;3.探究太阳的作用,体验太阳的能量;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3.探究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2.学生能够实验探究太阳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使用图片向学生介绍太阳的形象。
2.让学生分享对太阳的了解,并提出问题,例如:–太阳是什么?–太阳的大小和形状是怎样的?–太阳为什么发光和发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习环节1.向学生讲解太阳的基本情况,例如:–太阳是宇宙中最靠近地球的一个恒星。
–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质量是地球的333000倍。
–太阳的温度可以达到约5000℃,发出的光和热能量很强。
2.向学生讲解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例如:–太阳表面有许多黑色小点和白色亮斑,这些是太阳的特征。
–太阳可以发出光和热的能量,这是因为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不断向外辐射。
3.带领学生实验探究太阳的作用,例如:–利用凸透镜集中太阳光,让学生体验太阳的能量。
–让学生感受太阳的光和热,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总结环节1.回顾本课内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以及太阳的作用。
2.让学生画出自己对太阳的理解,分享自己的认识。
3.帮助学生梳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答疑惑。
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讲解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主要特征及发光发热的概念,以及太阳的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太阳的能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再丰富一些,例如加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2

湘科版科学二上《发光发热的太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发光发热的太阳》是湘科版科学二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掌握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并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太阳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太阳并不陌生,他们对太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入理解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还不太熟悉,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的基本特征,掌握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认识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的基本特征,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难点: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观察太阳,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望远镜、地球仪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阳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太阳。
提问:“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的基本特征,如大小、温度、距离等。
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结构,让学生对太阳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发热?引导学生从太阳的内部结构、核聚变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总结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让学生复述并加深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物繁衍等。
二年级科学上册《太阳的光和热》教案

二年级科学备课
一、观察讨论
看大树.白天树叶看得很消楚.晚上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呢?
看两组图片.观察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结论:太阳能够发光.
2、实验探究,晒金属盆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盆同时分别放到室内和室外放到室外的金属盆一定要放到能被太阳直接晒到的地方.而且要晒10-20分钟.然后拿到室内.与室内的金属盆放在一起。
用手摸一摸.在摸金属盆时.注意要把手轻轻放到金属盆上.小心烫手.
实验结论:太阳能发热.
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太阳能
够发光发热.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这些现象呀?
课堂检测
与反馈
板书设计
⑤太阳的光和热
实验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光发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大。
【教学重难点】
太阳带来光和热的证据,对动植物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的冰块。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太阳的升起意味着白天的来临,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2.阳光带来温暖,所以冬天晒太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新课学习。
(一)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
1.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
2.生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足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阴暗乃至是黑暗。
用手去摸阳光下与阴影中的同一个物体,冷热是不一样的。
例如:墙的光照面和阴面,用手触摸,感受到光面比较暖和,阴面比较冰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物体在同一光照下,用手感受它们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3.讨论:列举上述证据时,需要注意什么(注意渗透对比实验的公平性的问题,即阳光的有无)。
4.实验的证据:拿出两块同样大小的冰块,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阴影下,观察冰块的变化。
5.记录实验情况。
发现:阳光下的冰块比阴影下同样的冰块融化得更快。
此处实验需要注意,两块冰块体积大小必须完全相同;阳光下和阴影下两处地方不要距离太远,以免不同的自然风会影响冰块的融化。
6.小结: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
(二)了解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1.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举例。
例如:晒太阳的蜥蜴、向阳的向日葵、晨起唱歌的小鸟、夜晚狩猎的猫头鹰。
向日葵的花面朝着太阳的方向移动着,这是植物对阳光作出的反应。
夜晚狩猎的猫头鹰也是在夜间捕食夜间活动的小动物,与人类相反,经过长期的进化,昼伏夜出是很多动物的习性。
3.小结:动植物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太阳。
另外,随着人类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在夜间也亮了许多灯,导致一些动植物无法生存,从城市中消失。
(三)太阳和我们的生活。
1.说一说:太阳发光发热,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举例。
例如:日出而耕的农夫和耕牛、太阳能热水器、海滩边晒太阳的人、盐田中收获的食盐。
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供人类使用;盐田晒盐是通过太阳将盐田中的水分蒸发,留下结晶颗粒。
3.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太阳的光和热,又会怎样
太阳是一颗恒星,每天都在发出光和热,给地球送来温暖和光明,使地球生命得以存活。
太阳对生命用处这么大,要是没有了太阳地球会怎么样呢要是没有了太阳,地球上就没有了光。
如果没有了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就不能生长,就会死亡。
人吃的食物基本都是来自植物,显然没有了植物人会饿死的。
同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还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还原为氧气,说起氧气,它的用处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氧气是对生命最重要的气体,没有了氧气人很快就会憋死的。
所以如果植物不能存活那么人也不能存活。
如果没有了光,地球上的温度会越来越低,最终会把人冻死的。
总之一句话,万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
所以没有太阳是不行的。
4.小结:太阳的光和热,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