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合集下载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一、学校创办背景我校是一所位于中国某省的优秀高等学府,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该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教育需求,政府决定兴建一所综合性大学。

经过多方考察和筹备,学校于1982年正式创办,初名为某某大学。

二、初期发展阶段学校创办初期,校园规模较小,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座图书馆。

学校的教职员工数量也很有限,仅有20余人。

然而,学校秉持着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迅速发展壮大。

在前期的发展阶段,学校主要开设了工科和文科两个学院,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三、迅速扩张与发展随着学校的声誉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学校进行了规模的扩张和建设。

在1990年代,学校陆续增建了多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和运动场等设施,校园面积逐渐扩大到现在的1000亩。

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提升了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四、学科建设与提升学校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多个学院。

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开设了一系列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市场营销等。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此外,学校还与国外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转让,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六、社会影响与荣誉学校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学校的毕业生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奖励。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冶金院校的前世今生(原14所冶金工业部院校的变迁)

冶金院校的前世今生(原14所冶金工业部院校的变迁)

冶金工业部,是国务院曾经的组成部门之一。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冶金工业部被撤销。

前冶金部共有14所院校,其中3所划入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东北大学(985、211工程);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另外11所归省市直属管理。

冶金部属院校原来校名多带“钢铁”“冶金”字样,后来多数以科技大学、工业大学命名。

一、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工学院】【学校所在地:辽宁沈阳、河北秦皇岛】东北大学前身为东北工学院,简称东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

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具有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格的高校。

1987年在秦皇岛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成为东北大学的组成部分,毕业证、学生证和学生档案等统一著名“东北大学”。

1998年东北大学及秦皇岛分校划入教育部直属。

学校建有有189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另设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08个学科有权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

二、北京科技大学【原名:北京钢铁学院】【学校所在地:北京】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52年由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六所著名院校的矿冶学科组建而成,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20世纪50、60年代,北京地区流传着一句“北大、清华、钢老三”。

被誉为“钢老三”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自建校之初就得到中央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国家钢铁工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88年,学校定名为北京科技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姓名:张东辰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审计121安徽工业大学校史安徽工业大学为坐落在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所公立大学,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冶金工业部从全国各地院校中调入一批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在校址上建成了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高校马鞍山钢铁学院。

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到安徽省,2000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华东冶金学学院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并面向全国招生。

该校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冶金为特色,产学研优势明显,工、经、管、文、理、法等学科协调发展,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

院系设置该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主要学院包括冶金与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数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和工商学院。

校园该校目前共有两个校区,校本部位于花山区湖东路59号,东校区位于雨山区马向路新城东区,共占地面积28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安徽工业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创建时间1958年学校类型公立大学校长李家新党委书记兰玉杰教师1175(2011年数据)职工1895(2011年数据)学生18000(2011年数据)校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马鞍山市总面积2800亩网站/校史沿革一、华东冶金学院1.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1958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建1959年芜湖专区工业学校(部分)并入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60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1962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大专部)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2.安徽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后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3.二校合并1961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1978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大专班)创建1978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大专班)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1979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升格为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2.马鞍山联合大学1983年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建3.二校合并1992年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马鞍山联合大学合并组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1995年安徽商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三、安徽工业大学2000年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2008年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改建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安徽工业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1977年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划转到安徽省,实行省部共建,2000年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10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是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2年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100所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大学,成功进入继985、211工程后国家第三次重点高校建设工程行列,同时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

学校现设有冶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以及一个独立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有免试推荐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市,学校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共占地面积285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文献资料267万册(种),中外文数据库71个。

设有17个教学院部,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4个大类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4个本科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1230人,其中高级职称6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8人,博士生导师22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各类研究生2000多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怎样写校史

怎样写校史

怎样写校史如果写校史,就要了解学校那一个阶段的历史,是全部的还是阶段性的。

但无论是怎么写,先是要按时间的顺序将学校的重要的决策、举措及发生的大事、开展工作、先进的人物等的大事、有影响的事记下来,并不是事事都记。

在记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思路清晰,有观点有个体事实有结果。

最后还要注意语言要简练,事件的归纳性要强。

可以围绕建校初衷,取得的成绩,教师团队,现有资源,教学特点,特别之处。

历史类别的吧主要包括自建校以来的各个阶段的校址,校内学员、校内领导变迁以及办学思想的变化还有教育方式校训等等的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一,学校概况1,学校现在的位置,2,何时创建,3,占地面积。

4,师资力量。

5,办学宗旨。

6,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例:足球场;电脑室;棋室等) 7,教学理念。

二,学校领导。

学校从第一位校长(正副职)和书记(正副职)开始到现在,共有几人分别叫什么。

(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体现。

)1三,学校的变迁史(可以以表格的形式体现。

)四,学校的大事记录以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的顺序写。

(例:宝山小学1988年9月,学校正式被区府、区教育局确定为吴淞区五所重点建设的窗口学校之一。

1989年7月,学校迁址牡丹江路海滨五村9号,即现在的和衷小学。

8月,学校提任居根宝担任副校长职务。

11月,区少科站在我校召开了第六届科技节现场会,并组织了科技成果展览会。

1999年7月,学校由教育局投资十五万修建了田径场。

10月,我校与山东烟台养正小学、威海统一小学结成兄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1991年91年2月2日,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民生同志来我校视察开学工作,并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五,主要荣誉,主要荣誉包括,学校,学校大队部,团支部,各各学科的研究小组。

2以叙事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校史》编写要求?1(《校史》以编年体为体例编写。

?2(《校史编写提纲》所提出的项目为初拟编写的内容门类。

3(请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编写本类别内容中的大事,做到大事不遗漏,并在每类内容前写一个概括性的前言。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编辑词条安徽工业大学百科名片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前身为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华东冶金学院,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

1998年9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坐落于华东地区,长三角西端城市一一马鞍山。

学校主页:/中文名:安徽工业大学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安工大(AHUT)校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创办时间:1958年类别:公立大学现任校长:岑豫皖知名校友:张后启、艾宝俊所属地区:中国马鞍山主要院系:冶金与资源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目录[隐藏]学校简介学校概况科研教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展望专业设置学校环境校园风光学校简介学校概况科研教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展望专业设置学校环境校园风光现任领导安徽工业大学校徽[编辑本段]学校简介英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校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

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是教育部批准的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院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学校,1977年原冶金工业部在此上创建了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本科院校——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 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9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10月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是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自2005年开始,该校专业陆续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2010年该校所有57个本科专业整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是安徽省5个全部专业一本招生的高校之一(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并且在河北省和河南省进入一本批次招生[1]。

高校档案馆内部组织结构类型研究——以安徽省三所“985”、“211”工程院..

高校档案馆内部组织结构类型研究——以安徽省三所“985”、“211”工程院..

高校档案馆内部组织结构类型研究——以安徽省三所“985”、“211”工程院校档案馆为例马仁杰张延冬宋嘉会(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档案馆设立进展缓慢做区域性分析并结合高校档人以上;(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馆内部结构研究的重要性,以安徽省三所“985”、“2ll”工程院校档案馆为例。

概括出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事业部制、职能制和矩阵制三种高校档案馆内部组织结构类型,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米)以上。

”[21在如此鼓励高校设未来计划新建档案馆的高校提供参考。

立档案馆的政策背景下,全国一[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机构设置管理工作方式组织结构类型些具备条件的高校陆续设立档[分类号]G271.2案馆。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Study on the InternaI OrganizationaI Structune Types of ArchiVes时应该思考现状,就实际情况而in CO¨eges and Universities 言,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一些Ma Renjie,zh柚g Y柚d o n g,S o n g JiaI lu i地区高校档案馆设立的步伐仍(AI l|lu i Univ e rs i ty Sch00l ofM卸age me nt,AIl ll ui.Hef ei.230601)较为缓慢。

Ab st ra ct:Th is paper t虹Dug h山e e st a bl i sh me n l of UniVersity ArchiV es.m C h i n a s lo wl y d o就笔者所在地区安徽省而re百onal analysis a rId t|le i m p o n a n c e of th e iI lt e m a l s仇Jcture c o m b i n e s uIli Ve rs i ty ar cl l i V e s,t o山e言,根据《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A n h u i Pr ov i nc e three“985”,“2l l”u n i ve巧i t i e s ar c h i ve s a s a n ex跏lple,s umm撕zes m e d iv i s i onm蚵x sys te m of m r e e iIl t em a l o喀aniz atio nal stnJcture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截sy st em,山e fu n ct i on s of t h e sys tem a n d m e至2013年6月21日)》,安徽省高ty pe s UniV盯s ity Arc|liVes.We h o p e o n m i s ba s i s c柚pmVi de a refe r en ce f o r tlle f u m r e pl an s of t hen e w uniVersity a rc hiV es.等学校共123所,通过对这123 K ey w O rd s:U n i v e rs i t y Arc|lives;Instit utional Set t i ng s;M卸a g e m e nt Style;0rgallizational SmIc—所高等学校逐一对照《新办法》tIlrel伽s以及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1背景分析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对高校《安徽省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实施1.1高校档案馆设立进展缓档案馆的设立条件进一步放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相慢的区域性分析不仅删除了《原办法》中“高等学关设立档案馆的条件,安徽省共1989年10月10日发布并实校设立档案馆须经主管部门批有28所高校符合设立档案馆的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准,并报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部条件。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沿革学校历史沿革是指学校从建立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某学校的历史沿革,以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学校的创建与初期发展(1970年-1980年)该学校创建于1970年,初期是一所小规模的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和少数教职员工。

学校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时期,学校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的扩张与专业化发展(1980年-1990年)进入1980年代,学校逐渐扩大规模,增加了新的教学楼和实验室,引进了更多的教师和专业人才。

学校开始开设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理科、文科和艺术类科目。

此外,学校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三、学校的升格与综合发展(1990年-2000年)到了1990年代,学校逐渐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增设了更多的学院和研究机构。

学校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了一批国际知名教授和学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誉。

四、学校的转型与现代化建设(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学校开始进行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学校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还开设了更多的专业课程,包括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学校加强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五、学校的发展成就与社会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荣誉。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学校的未来展望与发展目标展望未来,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大学校史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大学,在安徽等
多个省份整体进入一本批次招生,具有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2021年被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前身为隶属于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的华东冶金学院,是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冶金行业
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年9月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
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是202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
部100所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大学,成功进入继985、211工程后国家第三次重点高校建设
工程行列,同时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安工大的所有学科专业在安徽、河南、河北、贵州、甘肃、江西等省都是一本批次招生,一本生源接近90%。

学校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亩,校舍建筑面积
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图书文献资料200多万册、本地数字资源3
万GB。

设有17个教学院部,56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2个(涵盖二级学
科硕士点59个),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资产评估4大类15个专
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检验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

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各类硕士研究生1600多人,继续教育在籍生近
7000人。

学校在职教职工1895人,专任教师1175人,其中教授146人、副教授355人,具有
博士学位教师239人。

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皖江学者、省教学名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一批拔尖人才,有安徽省科技创
新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36人。

学校还聘请包括12名两院院士在
内的180多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校着力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81项;一批学生荣获“安徽省优秀青年学生”、“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称号,在校学生获准授权专利210
项(含发明专利20项),并在“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等全
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连续五届成为“挑战杯”全国赛事的联合发起高校。

学校高
水平运动队在亚运会、全运会、大运会等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着力推进学科内涵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围绕地方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行业企业科技发展需要,在冶金、材料、化工、电气、控制、机械、环境、计算机等
学科形成了综合优势。

目前,全校各类在研科研项目近10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计划项目、国务院部委项目124项,安徽省各类科技项目421项。

近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3项;获准授权发明专利51项;在国内
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00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近700篇,公开出版专(译)著、教材232部。

学校着力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不断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积极参与合芜
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每年新增与地方
政府、企业科技合作项目约200项,科技经费连续三年以20%的速度增长。

学校持续与宝钢、马钢等冶金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高层推进机制,共建科
技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研究,联合申报科技成果,开展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
研究生工作。

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际合作。

与美国、德国、瑞典、韩国以及香港、
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联
合培养,实施教师、留学生互派以及本科生“2+2”中外合作培养等项目,多项科研合作
项目被列为两国政府间重点资助项目。

学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文化
传承创新水平。

获得“安徽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
进单位”等称号,十余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我校思想政治工作
成效和校园精神风貌。

“十二五”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
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抓手,
以产学研结合为路径,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条件保障为支撑,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
保证,继续保持行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促进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行
业科技进步需求相结合,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