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管内隐睾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隐睾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隐睾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夏顺林【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
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54 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
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Obje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 for undescendent teste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2,43 cases (51 testicular units)of undescendent teste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27 months.Of the 43 cases,8 were on the left side,27 were on the right side and 8 were bi-lateral.Results The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43 patients withou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51 testicular units were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crotum.The operative time ranged from 25 to 120 minutes,54 minutes on average.All patients (51 testicular units)were followed up with ultrasound for 12 months,and there was no case of testicular atrophy or ascent,or significant scar.Conclusions 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laparoscopic orchidopex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undescendent testes,withbetter cosmetic effect,similar operative time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worth introduced.【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385-387)【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隐睾【作者】张丰年;李炳;陈卫兵;王寿青;夏顺林【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江苏省淮安市,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江苏省淮安市,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江苏省淮安市,223002;江苏省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江苏省淮安市,223002;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市徐州市,223001【正文语种】中文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表明隐睾的病损出现于出生 6个月以后,需早期干预以阻止病变加重[1]。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体会

J u n e 2 01 5 Vo 1 . 1 4 No . 6
今 日健康
J I N RI J I AN KANG ・7 7 ・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d ' , J L 腹股 沟疝临床体 会
李 育龙
( 陕西咸 阳彩虹医院外科 , 陕西 咸 阳 , 7 1 2 0 0 0 )
腹腔镜在4 , J D 方面 的应用 。但 由于4 , J D 腹 腔的特殊性 , . , b J L 年龄 越小腹 腔空 间相对 越小 , 长时间高压气腹 对4 , J L 造 成危害 , 使4 , J L 腹腔镜技术 的发展落后于成人【 1 ] 。而由于腹 腔镜 在治疗t I , J L 腹股沟疝方 面因手术时
口腹膜 。术后随诊半年 , 未见复发。 小儿 由于其生理特 殊性 , 腹腔 空间较小 , 腹腔 内压力对d x J L 循环系 统、 呼吸系统影响较大 , 在气腹压力达 到一定程度 时 , 少许 的压力增 加 , 都会 引起患儿循环系统 、 呼吸系统 的巨变 。因此术 中应 严格控制好气腹 压 力, 以6 ~l O m m H g 为宜 。患儿在麻醉诱导 时一般都会有气体进入 胃 肠道 , 使腹腔空间缩小 , 腹腔压力增大 , 增加手术难度及 手术时间 。因此
性疝 , 术中一并处理。
1 . 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 插管全麻 , 头低平卧位 , 于脐下缘 作一长 约 5 a r m的切 口, 建立气腹 , 腹腔气 腹压力维持 在 6 — 1 0 m m H g , 置入观察镜 , 查看双侧 内 环 口情况 , 明确是否存在双侧腹股沟疝 。后在腹股 沟 内环体表投影处 以
1 资料与方法
1 . 1 l 临 床资料
单孔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手术配合体会

单孔腹腔镜下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手术配合体会作者:周桂莲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为提高对腹腔型隐睾的微创治疗水平,并观察单孔腔镜治疗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在我院的47例(55侧)腹腔型高位隐睾患儿,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置入抓钳,精索表面游离未闭鞘突后固定睾丸于阴囊。
结果: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时间为3至6个月。
55侧睾丸均成功固定于阴囊。
所有患儿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总结:针对腹腔型高位隐睾,单部位腔镜手术效果良好,术式设计佳,愈合美观,可视为较好方法。
【关键词】脐;腹腔镜;隐睾;手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隐睾为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在小儿泌尿外科更为常见,其发病率约为1%[1]。
其是指出生后睾丸未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而停留于下降途径中的某一位置,包括腹腔内[2]。
对于腹腔内的高位隐睾,因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愈后慢等因素,故此类高位隐睾患儿,多予以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使患儿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3]。
我院在此基础上,为将患儿创伤降至更低,提出单孔腹腔镜下治疗高位隐睾术式,是保证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举措。
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高位隐睾患儿46例(55侧)隐睾,预后满意,现将其护理配合汇报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阴囊扁平为主诉收住入我院,术前行检查提示腹腔内型高位隐睾,其中双侧9例。
所有患儿全部入组,其中患儿最小年龄为11月,最大年龄为5岁,中位年龄为2岁9月。
所有患儿明确无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
2.术前访视:术前一天访视患儿,因患儿年龄较小,无法主诉相关不适,仔细询问患儿家长,近期患儿有无呼吸道、切口附近皮肤感染或压疮等情况,以免出现麻醉意外;认真查阅相关辅助检查,明确无肝肾功能或血常规异常等问题。
腹腔镜在不能触及隐睾病例中诊治体会论文

腹腔镜在不能触及的隐睾病例中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在不可触及的隐睾患儿中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方法:对15例不可触及睾丸的隐睾患儿进行腹腔镜检查,根据术中情况,分别行睾丸一期固定术,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或切除术。
结果:睾丸缺如1例,睾丸萎缩3例,其中2例精索已进入腹股沟管,改行腹股沟探查。
腹腔内睾丸11例,其中分期fowler-stephens术1例,分期固定术2例,一期腹腔镜睾丸固定术8例。
术后随访6-46月,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结论:腹腔镜可准确判断不可触及隐睾的具体情况,同时给予治疗,是此类病人首选诊治方法。
【关键词】隐睾症;睾丸;腹腔镜【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7-01隐睾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先天畸形,其中约有20%体外不可触及,这类病人既往均需行腹股沟或开腹探查手术,手术存在盲目性,损伤大。
作者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腹腔镜诊治此类疾病1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12岁,均为单侧隐睾,其中左侧5例,右侧10例。
术前体格检查患侧阴囊及腹股沟均未触及未降睾丸。
2例患侧腹股沟耻骨结节处隐约可及精索样组织。
超声检查患侧阴囊、腹股沟及盆腔未探及睾丸11例,盆腔近内环口处探及睾丸2例。
1.2手术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腹腔镜手术准备。
全部病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头低足高体位,取脐正中0.5cm纵切口开放式置入trocar,建立人工co2气腹,压力10-12mmhg,导入腹腔镜探查患侧精索。
如精索末端无睾丸,则诊断为“先天性睾丸缺如”结束手术。
如精索已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则结束腹腔镜手术,改行腹股沟探查。
如精索末端膨大,但无正常睾丸形态,则考虑“睾丸萎缩”,予以切除送检。
如睾丸位于腹腔内,则诊断为“腹腔内隐睾”,行腹腔镜睾丸松解固定术。
萎缩睾丸切除及睾丸松解固定均需于左右下腹再各置入一0.5cm trocar。
经阴囊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方法的探讨(附26例报告)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r o c e d u r e a n d t h e v a l u e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e o n i n g u i n a l c r y p t o r e h i d i s m. Me t h o d s : 2 6 c h i l d r e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7 0
内蒙古 中医药
经 阴囊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型隐睾方法的探讨 ( 附2 6例报告 )
邓耿 明 郑 斌 刘 华 明 杨 海 邓 富强
摘 要: 目的 : 探讨 经 阴囊微 型腹 腔镜 治疗 腹股 沟 型隐睾 的 方法及 其价 值 。 方法: 选择 先 天性腹 股 沟型 隐睾 患) L 2 6 4  ̄ , J , 均行 经 阴囊微型 腹 腔镜 手 术治 疗。 观 察术 中情 况及 术后 效果 。 结果: 2 6 例 手 术均 成功 , 无1 例 中转 开腹 手 术 , 手 术平 均 时间3 6  ̄ 7 . 8 m i n , 术 中及 术后 无并发 症, 术后 随访 1 年, 均效 果 良好 , 无远期 并发 症 。 结论: 经 阴囊微 型腹腔 镜下 隐 睾下 降 固定术手 术可 行 , 手术创 伤 小 , 并发 症 少 , 值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关键 词 : 腹 股 沟型 隐睾 ; 微 型腹 腔镜 ; 经 阴囊
中图分 类 号 : R 7 2 6 . 5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3 2 — 0 0 7 0 — 0 2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单孔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疝针腹腔镜下单孔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4例,双侧8例。
术前诊断单侧斜疝中有3例存在对侧隐性疝,术中发现6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
术后平均3d出院。
2例有阴囊积气、2例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缝扎术腹股沟斜疝20011.8~2012.8,我院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3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3例,男81例,女12例。
年龄1.5-12岁,平均 6.5 岁。
右侧79例, 左侧14例,双侧8例。
单侧斜疝中3例,术中发现6例对侧存在隐性疝。
入选病例标准:年龄<14岁,无心肺疾病;无呼吸道感染;无嵌顿病史。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平卧位,适当调整手术床,使内环口暴露良好。
常规消毒铺巾后,脐环内做5mm切口,气腹针穿刺建气腹,使腹内压维持在6~10mmHg,置入5mm螺纹trocar,30°腹腔镜,镜下探查患侧内环口,观察对侧内环口闭合情况。
在腹壁腹横纹水平,内环口上缘对应12点处作为穿刺点,用20ml注射器针头刺破局部皮肤作为穿刺标记,沿标记刺入无钩穿刺针到内环口上缘的腹膜外,在腹膜外间隙沿内环口内侧缘半周潜行,越过输精管(或圆韧带)精索后面针尖转向外侧,跨过精索(或圆韧带)血管到内环口下方中点,穿刺针刺破腹膜进入腹腔内,退出针芯,从鞘内导入一根7号丝线,退出针鞘,注意避免把线带出来。
从原穿刺点刺入另外一根穿刺针至内环口腹膜后,从外侧缘腹膜外间隙半周潜行至出线点进入腹腔,钩针确切钩住线尾,将针和线一并退出,解除气腹,挤出阴囊或大阴唇内积气,检查无误后收紧缝线打结并埋于皮下,重建气腹观察,如果内环闭合紧密,阴囊或大阴唇不受腹压影响再次出现积气隆起,证明结扎可靠,否则有日后复发的可能,要再次加强。
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在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在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作者:赵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5期【摘要】目的应用腹腔镜经脐单穿刺孔治疗男性小儿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讨论单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800例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经脐单穿刺孔组(单孔组, 380例)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组(双孔组, 420例),行腹腔镜鞘突高位结扎术,术后对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两组患儿均100.0%治愈,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优于双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手术;小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DOI:10.14163/ki.11-5547/r.2016.15.031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鞘状突的闭塞不全,使鞘突管保持开放是主要病因[1]。
手术年龄一般在1岁左右,目前国内腹腔镜治疗普遍采用双孔法,即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2, 3]。
手术微创化是发展方向,经脐单穿刺孔腹腔镜手术更具有优势。
本研究选取本科住院的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通过应用经脐单穿刺孔与经脐及腹侧壁双穿刺孔治疗,比较两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3年7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单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男性患儿共800例。
随机分为单孔组(380例)和双孔组(420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 2 手术1. 2. 1 术前准备术前12 h开塞露通便, 6 h禁食, 4 h禁水, 30 min排空膀胱。
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2 手术方法患儿均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仰卧头低脚高位。
单孔组取脐部切口约5 mm,开放入路进腹直视下置入5 mm套管,建立CO2气腹,维持压力8~1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环口体表投影位置,切开皮肤约1 mm置入带线雪橇针至内环口上方腹膜外,向内绕内环口内半圈在腹膜外做潜行分离,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后穿透腹膜将缝线留置腹腔,原路退出雪橇针至腹膜外。
隐睾症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

隐睾症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10页(P523-532)【作者】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内镜外科学组【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隐睾症(cryptorchidism)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是由于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自腰部腹膜后下降至正常阴囊位置。
隐睾症在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为2%~4%,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达1%~45%。
大多数隐睾为单侧,约15%为双侧。
睾丸通常于妊娠3~6个月下降至阴囊中,大部分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下降,但6月龄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1岁后发病率降至约1%[1,2]。
目前已广泛认同隐睾会导致睾丸生长发育及生精功能受损[3]。
在出现组织病理变化前,及早进行外科处理,使睾丸固定于阴囊,以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风险是其治疗原则。
此外,出生时睾丸未降的患儿具有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高风险也是一个公认的情况,10岁以后接受睾丸固定术的患儿,其发生癌变的几率明显升高[4]。
隐睾症的主要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对未下降睾丸的解剖关系、位置、活力的正确判断;②评估是否合并其他相关综合征的可能;③及时将睾丸永久固定于阴囊内的正常位置,防止睾丸生育或内分泌功能进一步受损;④防止其他并发症(如疝或睾丸扭转),改善外观缺陷,避免患儿心理和精神创伤;⑤治疗不引起睾丸的进一步损害,降低远期风险,降低睾丸恶变风险[5]。
所有男孩出生后均应检查睾丸发育情况并记录在案,确诊的睾丸未降患儿的决定性治疗应在出生后6~12个月,最晚不宜超过18月龄。
获得性隐睾症一经发现,也应立即手术,尽可能在学龄前接受手术。
激素治疗睾丸未降的两种药物包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或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
由于激素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很低,且缺乏远期疗效的证据,目前已不建议使用激素治疗来诱导睾丸下降[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管内隐睾宋国鑫;孙治环;郝春生;叶辉;白东升;邱莹;牛志尚;宋晋秋【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single port surgery by laparoscope with a channel for cryptorchidism in the inguinal canal.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1 and December 2012, 21 cases of undescendent testes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port operating laparoscopic orchiopexy.A 10 mm trocar was introduced via the umbilicus.Then the spermatic cord and the seminiferous duct were released under laparoscopic performance.The testes were fixed into the scrotum. Results All the 21 testes were successfully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scrotum.The operative time ranged 50-120 minutes ( average, 70 minute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2-3 days.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All of the testes maintained at intrascrotal position without atrophy or hernia. Conclusions Single port operating laparoscopic orchiopexy for cryptorchidism is safe, 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It offers excellent cosmetic outcomes without abdominal scars.%目的:探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行隐睾下降固定术的可行性。
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行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21例隐睾。
在脐部开放式置入1个10 mm trocar,使用带操作孔腹腔镜松解精索及输精管,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
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睾丸固定于阴囊底。
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 min。
术后2~3 d出院。
21例术后随访1年,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
结论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管内隐睾可行,术后腹部无瘢痕,美容效果好。
【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62-63,70)【关键词】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隐睾【作者】宋国鑫;孙治环;郝春生;叶辉;白东升;邱莹;牛志尚;宋晋秋【作者单位】威海市立医院小儿外科,威海 264200;威海市立医院小儿外科,威海 26420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泌尿外科,北京 1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2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畸形之一,占足月新生儿3%~5%,占1岁以下儿童1%,右侧多于左侧,其中约80%的患儿临床上可以触摸到[1]。
隐睾传统治疗方法为腹股沟区切口,打开腹股沟管寻找松解睾丸。
1976年Cortesi等[2]首先报道应用腹腔镜诊断隐睾。
目前,腹腔镜睾丸松解固定术已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并且由三孔向单孔演变,术后切口不明显。
为更好做到无瘢痕手术,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使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区可触及睾丸的隐睾21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年龄1~6岁,平均2.4岁。
左侧7例,右侧14例。
查体在腹股沟管内可扪及睾丸样组织,但不能推出皮下环。
术前B超检查均可在腹股沟管内探及睾丸。
病例选择标准:在除外回缩性睾丸的情况下,麻醉下进一步触诊,如果腹股沟管内可触及睾丸,挤压不能到达阴囊,采用本法。
如果麻醉后睾丸位于阴囊上极,挤压可到达阴囊,采用经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
对于麻醉后腹股沟管内无法触及或术前B超腹股沟管内未见睾丸,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
1.2 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头低足高15°~20°。
经脐中心纵向切开皮肤,长约1.2 cm,分离皮下组织,直视下切开腹膜,血管钳扩张该手术通道,开放性置入10 mm trocar。
建立CO2气腹,压力8~10 mm Hg(1 mm Hg=0.133 kPa),进气量3 L/min。
置入0°带操作孔腹腔镜(德国Karl Storz公司,型号:26034V)观察,自操作孔内置入腹腔镜持针器,患侧腹股沟区体外刺入2-0带针慕丝线1~2根,穿过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表面的后腹膜,自腹腔内穿出,腹壁外悬吊辅助,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于操作孔内置入剪刀或电凝钩凝切后腹膜,松解精索血管及输精管表面的后腹膜。
针退入腹腔,针头钝端挑起精索、输精管,悬吊后进一步松解精索、输精管。
游离内环口附近的后腹膜组织。
经腹用弯钳做隧道到达阴囊底部,在弯钳的引导下切开阴囊底部皮肤,皮肤与肉膜之间潜行分离形成囊袋,止血钳在阴囊内与腹腔内弯钳汇合找到并提出睾丸。
进一步松解远端精索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将睾丸无张力无扭转牵入阴囊底,缝合固定于所做的肉膜囊内。
再次建立气腹,于腹腔内检查精索有无张力及扭转,通过操作孔用2-0慕丝线腹腔内缝闭内环口,如合并对侧内环口未闭,同样给予缝闭。
1.3 疗效标准[3]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B超,判断治疗效果。
①效果良好:睾丸位于阴囊底,超声观察睾丸血运正常,无萎缩。
②效果一般:睾丸位于阴囊上极,超声观察睾丸血运正常,无萎缩。
③效果较差:睾丸萎缩,部分组织有血液供应。
21例手术顺利,无须额外的trocar或中转手术,均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底,睾丸直径0.5~1.5 cm,平均0.9 cm,术中出血量少于2 ml,无并发症发生。
合并对侧鞘突未闭合5例(23.8%),同时行内环口结扎术。
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70 min。
术后2~3 d出院。
21例随访1年,无切口感染,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B超,睾丸血运正常,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效果良好。
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最常见先天畸形之一,多数为单侧,约15%为双侧。
一般临床将小儿隐睾症分为非腹腔型和腹腔型。
腹腔型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腔内肾下极至腹股沟内环口上方,非腹腔型隐睾指睾丸位于腹股沟内环口下方位置,但未降至阴囊,临床上约80%的隐睾为非腹腔型隐睾。
小儿至6个月时睾丸还未降至阴囊内,自行下降的机会已很小,激素治疗无效或就诊年龄已超过1岁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4]。
治疗目的在于减少睾丸扭转可能,改善生育能力。
传统手术为腹股沟切口,打开腹股沟管寻找睾丸,做皮下隧道固定于阴囊内,该手术切口较大,需要切开的组织层次较多,手术打击较大,术后切口、皮下及肌肉层易形成瘢痕组织。
对位置较低体表牵拉即可进入阴囊的隐睾,可采用经阴囊切口行睾丸固定术[5]。
但对于其他类型的隐睾需要借助腹腔镜辅助,于腹腔内充分松解精索血管、输精管,以防止因精索过紧导致睾丸回缩或萎缩。
目前,国内报道的腹腔镜治疗隐睾方法主要有三孔法[6]、单孔腹腔镜下经阴囊法[7]、自制多通道套管经脐单孔法[8,9]、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法[10]。
借助腹腔内丝线悬吊,我们采用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中低位隐睾,此方法优势:①仅在脐部有一切口,腹部无其他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
②脐部正中切口,自脐环正中瘢痕处开放式置入10 mm trocar,相对脐单一部位三通道或置入自制多通道trocar,切口更小,组织损伤更少。
③通过腹腔内丝线悬吊后腹膜,并退针调整悬吊部位,能够充分松解精索血管、输精管,自腹腔内将睾丸送入阴囊,不经阴囊插入trocar去提睾丸,不易损伤附睾、输精管。
如果睾丸引带不影响睾丸下降,则不予切断,保留睾丸侧支血供。
④能够在腹腔内缝闭内环口,如果对侧内环口未闭合,可同时给予缝闭,防止术后斜疝发生[11]。
但本手术方式需要使用特定的带操作孔的腹腔镜,目镜和手术器械基本平行从同一入路进入操作,需要有一定的腹腔镜手术基础。
初期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并且要选择合适患者,本方法主要适用于腹股沟管内的中低位隐睾,如果睾丸位置较低,牵拉可进入阴囊的,可直接采用阴囊切口,如果睾丸位置过高,特别是术前B超未见睾丸,采用本手术方式有一定的难度,可能需要再置入trocar或中转手术。
总之,对于中低位隐睾使用带操作孔腹腔镜行单孔法睾丸下降固定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美容、有效的手术方式,由于本组例数尚少,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和较长时间随访证实其疗效。
【相关文献】1 黄澄如,主编.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5.2 Cortesi N, Ferrari P, Zambarda E, et al. Diagnosis of bilateral abdominal cryptorchidismby laparoscopy.Endooscopy,1976,8(1):33-34.3 Horasanli K, Miroglu C, Tanriverdi O, et al. Single stage Fowler Stephens orchidopexy :a preferred alterna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palpable testes. Pediatr SurgInt,2006,22(9):759-761.4 鲍俏,张文.小儿隐睾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3):1847-1848.5 郝春生,叶辉,李龙,等.腹股沟可触及睾丸的隐睾的微创治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3):222-224.6 何大维,林涛,李旭良,等.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30(2):133-135.7 马亚贞,李索林,于增文,等.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阴囊入路睾丸固定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2):116-118.8 黄海,叶枫,林天歆,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初步报告.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2010,4(1):6-8.9 江春,黄健,林天歆,等.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联合2 mm trocar治疗腹腔型隐睾.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1):1027-1029.10 郝春生,叶辉,李龙,等.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22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5):415-417.11 牛志尚,郝春生,叶辉,等.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2):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