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基本症状
心理障碍诊断的四个标准

心理障碍诊断的四个标准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
为了准确诊断心理障碍,医生通常会遵循四个标准,分别是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时间标准、排除标准。
1.症状学标准
症状学标准是诊断心理障碍的首要标准。
患有心理障碍的个体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幻觉、妄想、思维混乱、情绪失控、行为异常等。
通过对个体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2.严重程度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是诊断心理障碍的重要标准。
心理障碍通常被视为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严重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个体的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判断是否达到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
3.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是诊断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心理障碍通常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诊断。
这个时间标准因不同的心理障碍而异,一般以个月或年为单位。
如果个体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不会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4.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是指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或情况。
有些疾病或情况可能会表现出与心理障碍相似的症状,如药物或毒品滥用、身体疾病等。
因此,医生需要详细了解个体的病史和生活环境,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原因,才能准确地诊断心理障碍。
总之,心理障碍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标准。
只有当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显著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且症状持续一定的时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或情况时,才能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如有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帮助。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第三章常见心理障碍症状第一节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颜色显得不自然地格外清楚,普通气味异常刺鼻。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
如对强烈的疼痛几乎感知不到,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识别能力缺失不能把客观的物体作为整体来认识,不能识别物体的功能,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
“不识症”。
物体不识、颜色不识、字形不识、空间不识。
多见于脑器官疾患的病人身上4、内感性不适对内部感觉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但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区别于内脏性幻觉(可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分症和抑郁状态。
(二)知觉障碍1、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知觉。
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病态的错觉多见于错听、错视。
如心理异常者将猫看成老虎,把吊灯看成是巨蟒,把米饭看成是蛆……错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2、幻觉幻觉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
病人无法用意志左右幻觉的产生,也无法说服病人相信幻觉不存在。
按感受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最具诊断性意义的幻觉形式。
(1)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音乐声、鸟鸣声,多见于大脑局部发生病变。
言语性幻听:命令性、评论性的幻听比较常见。
评论性幻听:说话人有个别人、几个人或一群人,在议论他,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病人常为之苦恼、愤怒不安,并产生兴奋、自伤、伤人。
也听到有人为他辩护,表示同情、赞扬的话,此时病人可独自微笑或洋洋自得。
命令性幻听,让病人拒服药、进食或自伤。
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某处有一种异常的知觉。
心理障碍5大症状

心理障碍问题的检出率为2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和治疗,就会形成心理疾患,导致心理障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成都军大中医院专家的介绍吧。
【专家解析】心理障碍五大症状
1.情绪恶劣:经常悲观、抑郁,焦虑、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2.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3.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4.反常的行为: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5.有人际交往的障碍: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人前是否感到自卑,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
心理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
1、心理障碍的表现有明显的不适感及痛苦感:很多的心理障碍都会令当事人感到痛苦,有时这种痛苦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有的患者因为心理障碍而离开工作,甚至自杀。
2、患者常常紧张、害怕,心神不宁、烦躁不安,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心理障碍。
3、心理障碍患者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脉搏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尿频等,此外还会伴有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专家提醒】任何疾病不重视的结果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为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应在病发的第一时间采取治疗的措施。
选择权威的、专业的医院,运用正确的精神病治疗方法才能让患者早日摆脱困扰,恢复健康。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障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常见。
了解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对于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常感到持续的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感到生活没有乐趣,整天愁眉苦脸。
他们可能会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早醒或者睡眠过多。
食欲也可能发生改变,要么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要么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精力明显下降,感到疲劳乏力,即使是做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也觉得力不从心。
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或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抑郁症患者还常常伴有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充满内疚和自责,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焦虑症也是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患者会过度担心未来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担忧。
他们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抖、出汗等身体症状。
在心理上,容易感到紧张不安、烦躁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社交场合,可能会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从而回避社交活动。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广泛,没有明确的对象;而惊恐发作则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仿佛即将面临死亡,通常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是指一些反复进入脑海、令人感到痛苦但又难以摆脱的想法、冲动或图像,比如担心自己会感染疾病、伤害他人或者门窗没有关好等。
强迫行为则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而采取的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计数等。
这些行为往往是过度的、不合理的,但患者难以自控。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发生在经历或目睹了严重创伤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性侵犯等)之后。
患者可能会反复回忆起创伤事件,出现噩梦、闪回等症状。
他们对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过度敏感,比如听到类似的声音、看到类似的场景就会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
情绪变得麻木,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与他人疏远。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障碍的影响与后果
01
02
03
对个体的影响
导致个体生活质量下降、 工作和学习受影响、人际 关系紧张等;
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关系紧张、亲子关系 受损等;
对社会的影响
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增 加医疗资源负担等。
02
心理障碍评估方法
临床访谈
定义
目的
临床访谈是通过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病史、社会功能 等,从而评估其心理障碍程度的方法。
诊断标准的修订
随着对心理障碍病因和病程的认识不断深入 ,国际和国内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新的 诊断标准通常更加细化,能够更好地反映疾 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诊断标准的整合
不同诊断标准之间的整合是提高诊断准确性 的重要方向。目前,国际上正在努力整合不 同的诊断标准,以建立一个更为全面和一致 的心理健康诊断框架。
经过系统的治疗,患者的症 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 改善。
案例二:一位焦虑症患者的诊断与康复经历
症状描述
评估方法
患者表现出过度担忧、紧张 、恐惧等情绪,影响日常生
活和工作。
使用自评量表、心理医生评 估和神经心理测试等方法。
治疗措施
治疗结果
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 结合的方法,药物治疗以抗 焦虑药物为主,心理治疗采 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表 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医 生会通过患者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等 因素来判断是否为精神分裂症。
VS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 治疗如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如认知行 为疗法等。
简述判断心理障碍的标准

判断心理障碍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症状: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不同于正常人的行为或情感表现,如异常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通常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2. 频率:心理障碍的症状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应该足够长,以引起个体的关注和周围人的注意。
同时,这些症状不应该仅仅短暂地出现,而应该被认为是持续存在的。
3. 认知和情感异常:心理障碍通常伴随着认知和情感上的异常,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情感低落或过度兴奋等。
这些异常通常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会功能:心理障碍会影响个体的社交、职业或其他方面的社会功能。
如果个体的行为、情感或思维异常影响到其与他人的关系、工作或学业,那么这可能表明存在心理障碍。
5. 他人观察:心理障碍通常会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和担忧。
如果个体经常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或情感,并且他人也认为这些问题需要关注,那么这可能进一步支持存在心理障碍的判断。
6. 排除其他诊断:在考虑心理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医学或精神疾病,如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症等。
这些疾病虽然也可能导致异常的行为和情感表现,但它们与心理障碍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
具体的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心理障碍而异,而且也可能会因不同的研究和评估方法而有所变化。
在评估心理障碍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症状、频率、认知和情感异常、社会功能以及他人的观察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判断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更多具体的因素,如个体的年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等。
此外,需要遵循专业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探讨压力、焦虑、抑郁、孤独感等障碍的 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障碍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定义心理障碍和常见类型
心理障碍
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
常见类型
焦虑、抑郁、人格、行
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容 易诱发焦虑和抑郁。
睡眠障碍及处理
1
症状分析
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的症状。
2
处理方法
建立健康睡眠习惯、避免刺激物和寻求专业帮助。
3
呼吸障碍
睡眠窒息症和其他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饮食障碍及处理方法
常见饮食障碍
暴食、拒食、噁心等对饮食的异常行为。
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和支持团队。
人格障碍和影响
人格障碍
边缘型 幻觉型 回避型
影响
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困难等。 怀疑他人、独断专行等。 社交恐惧、自卑感等。
行为障碍及处理方法
1 行为障碍类型
多动症、依赖症、攻击性行为等。
2 处理方法
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家庭支持。
压力分析
压力来源、影响和应对策略。
焦虑症状
不安、不安全感、心悸等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 法。
抑郁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症状辨析
悲伤、丧失兴趣和活力等抑郁症状。
2 处理方法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系统等。
焦虑、抑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焦虑
紧张、担心,常伴随着抑 郁。
抑郁
低落、悲伤,有时会增加 对孤独感的敏感度。
常见心理障碍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表现(上册P183)1、感觉过敏: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能忍受。
▲多见于神经衰弱、消耗性原因引起的身体虚弱状态。
(一)、感知觉 2、错觉:歪曲的知觉。
即外界存在某种事物,但感知到的是另一种事物。
也见于正常人。
障碍错觉较短暂,而病理性错觉持续时间较长,且形象清晰。
3、幻觉:外界不存在某种事物而感知到这种事物。
在各感官都可出现。
反复出现肯定是病理现象,▲精神分裂中,幻听较多见。
A、思维贫乏:内容空洞,联想贫乏,语量少,不自知。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思维形式障碍 B、思维迟缓:思维并非空洞、贫乏,而是联想困难。
“脑力好像转不动”。
▲常伴抑郁情绪,多见于抑郁症。
C、强制性思维:感到头脑中出现大量思维内容,完全不受自己支配。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特点:无事实根据;与个人利益、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障碍具有个人特征;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影响。
A、妄想: a、关系妄想:将无关的事物和现象看作与他有关的。
b、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认为某些人或集团在迫害他。
一、认知障碍 C、影响妄想:感到自己受外力控制、干扰和操纵,多是被害性质。
2、思维内容障碍 B、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一般有事实根据,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多与切身利益有关,带有强烈情感作用,影响其行为。
▲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障碍。
C、强迫观念:某一固定的观念在头脑中反复出现,是患者不愿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越想控制,越是出现。
▲主要见于强迫症,有些不典型的也见于抑郁症。
A、大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均较严重,多见于各种器质性痴呆。
1、记忆减退: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B、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记忆减退相当多见,多非真正的、普遍性的记忆减退。
(三)记忆 2、错构:病理性的记忆错误经提醒或对证,也不能纠正。
患者回忆起来的事、说过的话不但障碍在地点时间上与事实有出入,在内容上也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五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心理异常的主要症状,是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但是,精神科医生运用这些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而心理咨询师了解这些知识,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以便将精神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这里所说的精神障碍,是指确诊为神经症以上的精神障碍,含人格变态)。
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
其具体条件如下:一是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二是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三是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因为在变态心理学中对变态心理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与精神病学中的症状学雷同,也因为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鉴别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所以,我们引用精神病学的症状学作为本节的容。
当心理咨询师掌握了以下知识之后,在实际咨询操作中,便不会错把精神病人当作一般心理问题来处理。
第一节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闽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此症状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2、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阑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3、感性不适躯体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肠道、关节、皮下产生各种难以名状的难受感,部位游走不定、描述不清。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纠正。
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澹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
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脏性幻觉。
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较少出现。
(1)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
在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
言语性幻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
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2)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
如见到闪光,火花等。
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幻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患者。
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护士说:“我脑子里经常会出现一个人,样子看着像一个白胡子老头,还挺吓人的,我不想看见他,但总是挥之不去”。
(假性幻视)(3)幻嗅:患者嗅到的异味感。
如尸臭、轮胎烧焦后的气味等。
幻嗅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
(4)幻味: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5)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豁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
幻触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脏性幻觉:患者躯体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
真性幻觉:患者的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
它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牙齿),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
例如,患者说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人像,不用耳朵,脑子也能听到声音。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
功能性幻觉: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觉。
功能性幻听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两者互不融合。
例如,患者在听收音机时,同时听到骂他的声音,关闭收音机,便听不到骂他的声音。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见于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
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
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容。
思维鸣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
幻觉的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仅仅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瘴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
该症状分为“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统称为视物变形症。
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叫做“非真实感”。
患者觉得很多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人物像是画中的肖像,没有生机。
非真实感见于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
还有一种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认为自己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因而在一日之多次窥镜,故称为“窥镜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思维障碍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大体上将其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容障碍两部分。
(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常见的症状如下:1、思维奔逸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速度的加快。
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套套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
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转得快)。
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
但又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症状严重时,患者在谈话的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音联)或字义联想(意联),即患者案音韵相同的词汇或意义相近的句子联想而转换主题。
患者的谈话容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变化所吸引并转移谈话的主题(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
患者自诉“脑子不灵活了,脑子迟钝了”。
这一症状严重时,虽然患者本人非常努力,但是一篇作文或一篇简短的发言稿,经过很长时间还是写不出来,学习或工作效率很低,患者因此而苦恼。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3、思维贫乏思维贫乏的患者思想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
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
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的要点之一。
患者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被询问时则回答:“没有什么要想,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患者对上述精神症状模处之,并不以为是净胜障碍的表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的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容散漫。
在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的感觉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
5、破裂性思维破裂性思维的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容缺乏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
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用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词语杂拌。
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思维不连贯如果词语杂拌不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发生,则这时候的精神症状就不能称之为破裂性思维,而应该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虽然破裂性思维时的词语杂拌在临床现象学方面很难与思维不连贯的词语杂拌进行区分,但是两者在临床上的严格区分却是非常重要的。
区别两者的要点是思维不连贯是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
思维不连贯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
(说胡话)7、思维中断思维中断的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
思维过程在短时间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语言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
这种突然停顿并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医生问患者刚才怎么停下来了,患者在回答提问时说:“当时我心里明白,但脑子一片空白。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剥夺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难以控制,思维联想有名次按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强加给他的,不受其意志的支配,成思维插入。
在思考一些问题时,突然出现:“宇宙中有外星人”的思维。
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想法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成为思维被夺。
两者都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9、思维云集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
这些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有的患者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的出现,就像夏天天空中的云彩一样,突然乌云密布,突然乌云消失,满天。
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入和思维剥夺的区别在于,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时,患者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
而在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0、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赘述的患者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患者并不觉得自己说话啰嗦。
反而认为那些都是其认真交谈和回答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容。
患者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自己的想法把话讲完。
患者在将了很多完全可以省略的谈话容以后,最后终于讲到了本次谈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病理性赘述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以鸽子象征和平,游行时高举红旗象征革命,这样做事以传统和习惯为基础,已约定成俗,彼此能够理解的,而且不会把象征的东西当成现实的东西。
12、词语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赋予其特殊的含义。
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含义,只有患者自己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
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不可说服。
逻辑倒错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容障碍1、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点:第一,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