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合集下载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分 封 制 下 的 西 周 社 会 等 级 制 度
2、西周的衰亡
周厉王:西周第10位国王(前878年—前841 年在位)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在位 37年,统治暴虐无道,贪财好利,与民争利。 为防止民众议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 论,稍有不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 不敢交谈,路上只能交换眼色,这就是成语 “道路以目”的由来。长期的压迫终于引发 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平民的暴 动),起义的平民冲进王宫,赶走了周厉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指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 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 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 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 “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帝王把国家政权世代占 为己有,把天下当作自 己一家的私产,世代相 传。
“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 法,设置监狱,此外 还制定了历法,称为 “夏历”。
受封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受封诸侯
权 利
义务
权 利 权 利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建 立 武 装
派 征 赋 役
设 置 官 员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
固疆土。
西 周 的 分 封 制
内 容
作 用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 小,将宗亲和 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 理土地和人民 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2)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 向周王进献贡 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 消极弊端:诸侯权力越来越大,逐渐不 再分封。 服从中央,导 致周王室衰微,各地诸侯 割据纷争。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 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 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商代宫殿(复原)殷墟来自马坑殷墟遗址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城 市之根”,遗址出土的大玉 戈,是商代玉质礼器,长94 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 米,堪称“玉戈之王”。
按照多人数熟悉的历史观,夏王朝、商王朝、 周王朝皆始于英明神武的真命天子,最终毁 于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
商纣王
商汤
——平势隆郎《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周幽王
周武王
思考:夏、商、西周的兴起和灭亡有哪些共 同点?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与教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
天灾+人祸
2018/11/22
西周第十二代王为周幽王。 幽王即位第二年,关中发生强 烈地震,渭水、泾水、洛水一 度断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 巨大财产损失,加重了西周的 社会危机。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
周幽王像
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
束。
分一分,下列人物中哪些英明神武,哪些昏庸无道?
夏禹 夏桀
盘龙城遗址,是以一支南下的中原商文化为主体, 融合本地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家河文化,……而 形成的一支新的商文化类型。
——武汉博物馆《南土遗珍》解说词
商朝控制的范围不断扩展,国家得到发展。
西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你知道利簋铭文描写的 是哪场战争吗?
牧野之战
商纣王的暴政
酒池肉林
暴殄天物
恶贯满盈
2018/11/22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
私有财产 氏族贵族 贫富分化
早期奴隶主
战俘 罪犯 平民 早期奴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 国进入奴隶社会。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共25张PPT)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共25张PPT)

自 主
1、公__元___前__1_0__4_6__年,周__武___王__联合各方势力组成政治联盟,在_牧__野___与商王
朝决战,பைடு நூலகம்军临阵倒戈,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
2、周__武___王___建立周朝,定都_镐___(__hào)京 _,史称__西__周___。
3、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分__封___制_____。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
3、禹的儿子_启___继承王位,_世__袭__制___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 变为__家__天__下____。 4、夏朝的制度:建立_军__队___、制定__刑__法___、设置__监__狱__、制 定__历__法___,史称“__夏__历____”。 5、夏朝历经_4_0_0_多__年__,最后一位君主是_桀__(__j_i_é__)_。
重要制度
世袭制 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尧 舜 禹 启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历史的进步。

现 为基和原对础因传贤立建:社立阶禅会级起让生的来制产的产力生政的。治发制王展位度,世,世导是袭袭致制历制私是史有以的制私必传 子的有然出制选长 子 继 承
择。
公天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距今5000多年的我国最早宫城遗迹 史料实证
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 还有平民区和墓葬群。宫殿建筑群和平民区反映了什么?
玉礼器钺等
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 级界限
二里头二,里洛头阳1平号原宫普殿通地村基庄图的名
字廊,院但式却建隐筑藏夏着朝华后夏期民都族城的遗一址段
• 100年=1世纪 • 10年=1年代 • 换算世纪:百位数+1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共29张PPT)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共29张PPT)
等级顺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 是千万家……”这是新中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 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B ) A.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2. 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B )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诸侯割据混战,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西周灭亡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 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 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 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 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 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
西周第十位国王(前 878年—前841年在位), 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 子。在位37年 。
桀的暴政
夏桀,又名癸,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文武双全,赤 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在位52年(前 1818—前1766),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 君。

“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桀 把


你这太阳什么 时候灭亡啊?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夏桀 (残暴荒淫无度
3.右图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
里( B )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4.《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盘庚迁殷对商朝的影响: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纣王与妲己
周文王
武王伐纣取得成功的原因?
民心所向
四、西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封制
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功劳大小分封诸侯。
西周分封制
西周等级示意图
西周分封制的优缺点?
优点:初期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缺点:后期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 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禹治水有功,成为部落 首领
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
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 到破坏?说明了什么?
禅让制。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王朝的统治
夏王朝作为第一个王朝,为 了维护夏王朝的统治,已经出现 了国家。
军队
维 护
刑法
统 治
监狱
夏历
(二)二里头遗址
宫殿建筑群、墓葬群、手工作坊等,反映
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二、商汤灭夏 夏王桀的暴政
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夏桀统治残暴
二、商汤灭夏
商汤为什么能灭夏?
商汤任用贤才,发展经济
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盘庚迁到殷。所以后世又把商朝称为殷朝。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到周幽王时,政
朝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 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 邑,史称东周。

七上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七上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商周的更替※※※知识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公元前7711年上古三代结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2)地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1)标志: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势力,继承了禹的位置(2)影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夏朝的发展(1)范围: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2)国家机构:建立军队,指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指定历法,称为“夏历”(3)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①发现地点:洛阳※※※知识点2:商汤灭夏1.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2)发展: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2.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知识点3:武王伐纣1.牧野之战(1)时间,地点:公元前1046年,牧野(2)结果: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夏、商、西周的兴亡告诉我们:统治者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视人才,国家才能长治久安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知识点4: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2.内容(1)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2)表现:①向周王进献贡物②服从周王调兵③镇守疆土④定期朝见周王3.意义: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知识点5:西周的衰亡和东周的建立1.西周的衰亡(1)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2)灭亡: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2.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镐京
洛邑
共同原因:都是由于残暴统治(暴政) 而灭亡。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人心者失天下!
朝代 都城
建立 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君主
末代 君主
重要事件

阳城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约公元前 公元前 1600年 1046年

桀 夏朝建立 纣 盘庚迁殷
西周
镐京
公元前 1046年
三、武王伐纣
周武王得到吕尚、周公等人
1、周部的兴起与发展: 辅佐
周是什么部族?它是如何变得强大的?得到了哪些人才的辅佐?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 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 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 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 初兵学奠基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 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 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 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 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 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 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材料2、“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思考以上材料和以下图片所指的是商朝哪个君王?为什么在他统治下商朝会衰落?
暴君:商纣王
根本原因:实行暴政
炮烙酷刑
:把一根铜
柱放在炭火 上烤,然后 让受刑者在 铜柱上行走 ,站不住的 人就会掉下 被炭火烧死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
1、残暴统治 2、政治腐败 3、残害忠良 4、赋税沉重 5、连年征战 6、荒淫无度 7、贪财好利 8、贪图享乐
根本原因:实行暴政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 学习思考一: 夏朝的灭亡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史记》
夏桀把人当马骑 根据以上图文,说明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由此得出什么启示?
因为暴政失去民心 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
三、西周
1、建立者及战役:
周武王;牧野之战
2、都城: 镐京 3、西周的制度:
分封制
目的: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产生了诸侯
4、末代国君: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
掩卷沉思,你想对夏、商、西周的三个亡国之君提点 什么建议?
天下个人私有
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家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问:是进步了,还是发展了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 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 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 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
4、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意义:
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变成奴 隶社会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 家天下
末代暴君:

二、商朝
1、建立者: 汤 2、迁都城到殷:盘庚 原因:环境,战乱
3、末代暴君: 纣
(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 “吾闻圣人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摘自《史记•周本纪》
分封制
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勤于政事,政策要符合民心; 用人要唯才是举,广纳忠言
朝代 开国 亡国之君 君
夏禹




制度
其他
世袭制
公元前2070年 建立;意义 启开始世袭制
盘庚迁都
周 西武 周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著名人物。

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2、【"家天下"的夏朝】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师)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在涂山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了他们的朝贡,把全国划为"九州",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学生看书P22下"九鼎"的注释) 教师提问: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一想,禹为什么要把实权交给启呢?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讨论并发表见解)(师)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同学们想像一下,伯益谦让的后果还会和舜、禹时的谦让后果一样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这样,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接着又通过武力降服了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以武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启继承王位表面上看是自己争取的,实际上,启之所以能取得实权树立自己的威望与谁分不开呢(是禹)对,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

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教师提问: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提问:说到国家,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

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也就是说,国家都包含那些内容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将国家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P20——都城、军队、刑法、监狱、国家机构)(师)虽然夏朝才仅仅是个国家的雏型,但毕竟是建立国家的开始,此后,历代国家越建越完备,历史在不断前进。

(师)指导学生观察P21《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活动:时光隧道穿越——"夏朝人"和"商朝人"畅谈自己的国家包括建国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在其中起到鼓动情绪和兴趣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图片说明内容的作用)3、【商汤灭夏】(师)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在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夏桀时代灭亡。

(观察P23《“桀驾人车”汉画像石》)真是可惜了,好端端的国家就败在了这样的暴君的手里。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述下“商汤灭夏、夏桀亡国”的故事?教师提问:谈谈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师)BC1600,商汤建国,定都于亳。

教师提问:商汤建国后商朝又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庚迁殷。

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

观察《商朝形势图》教师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师)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代经济文化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教师提问:商朝的历史影响?文化玉器?P22文字、图片。

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4、【武王伐纣】教师提问:纣王的残暴统治?——(P23小字。

)教师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反抗。

(师)介绍武王——封神榜。

求贤若渴,拢络民心_“姜太公钓鱼”。

(师)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师)BC1046,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比一比: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西周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有了人工灌溉,农业产量增加,手工业分工较细,瓷器制作已较普遍,并且建筑业中开始用瓦。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师)但是,好景不长,西周建立仅仅200多年,就又有一个国君重蹈了桀,纣亡国的覆辙。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教师提问:学生讲故事——关于周幽王的故事。

(烽火戏诸候最为著名)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师)正是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终于招来身败国亡的大祸,公元前771年,大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太子宜臼被拥立为国君,史称周平王,国号仍为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由于洛邑在镐京东方,史称东周。

5、教学总结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生)本课史实充分验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更迭过程,从三个朝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课后作业〗1、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2、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夏——BC207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商——BC1600、建立者:汤、都城:亳殷西周——BC1046、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本课后记〗: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教师应该讲清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补充一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知识的课外资料,辅以谈话法。

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

从而学生使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