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黄水谣》演唱分析之我见
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

15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16合唱作品《黄水谣》演唱分析吴 帆摘 要:《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独立存在的歌曲,本曲为三段体,具有乐曲平易动人、音调朴素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专业歌手及艺术团体的演出曲目之一,同时是久唱不衰的优秀作品。
《黄水谣》具有叙事性,如何在演唱中让听众感受到本曲思想感情成为演唱者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合唱作品《黄水谣》,以期为人们提升本曲演唱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唱;《黄水谣》;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吴帆(1986-),男,大学本科学历,任职于常州市文化馆。
合唱讲究协调统一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在演唱中不仅要保留作品本身的音色特点,在合唱中还要做出取舍,提升音色、音量等方面的控制水平,在多声部统一的基础上提高合唱质量。
《黄水谣》于1939年由冼星海创作,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首合唱歌曲,起初为女声齐唱民谣式歌曲,而后改编为混声四部合唱歌曲。
本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通过对第一部分进行缩减再现的方式创作出了第三部分,结构形式从整体来看并不复杂,第一部分从和平场景过渡为敌人入侵的场景,情感逐渐递进,运用各声部刻画音乐艺术形象。
虽然本曲构思清晰、结构简单且演唱具有大众性,但合唱仍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为使人们《黄水谣》的演唱水平可有效提升,探析该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唱处理方式、合唱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唱作品《黄水谣》的艺术特色(一)从音乐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艺术特色《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乐曲,主要描述黄河两岸战争爆发前后人们的生活景象。
本曲属于歌谣三段体,由A、B、A’三部分构成,旋律优美、质朴。
本曲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内容十分丰富,A 段落为2/4拍,E 大调,此部分曲调具有抒情性、明亮性,圆号具有指引人们追忆和平美好生活的功能作用,旋律绵长且起伏不断,用委婉的曲调结构及平实的语言讲明黄河的形象以及生活在黄河两岸同胞辛勤劳作的安稳生活场景。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黄水谣》是一首以传统民歌形式演唱的歌曲,歌曲刻画了发生在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歌曲中充满了悲痛的情感。
整首歌曲中情感的处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场景的描绘歌曲开头即为“黄河泛滥,充满了泪水”,直接揭示了歌曲所表达的场景——黄河发生洪水泛滥。
歌曲不仅仅是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表达,折射出人们的心情。
整首歌曲中,都充满了洪水肆虐、田地被淹、村庄被毁等具体场景的描绘,让听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洪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压迫感。
二、主角的塑造除了通过场景的描绘,歌曲还通过对主角的描写来处理情感。
主角在歌曲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害者,另一类是志愿者。
1、受害者歌曲中不断出现着“受灾者哭泣、失去家园的人们极度绝望”的场景,而这些场景中的人物就是歌曲所定义的受害者。
歌曲通过对受害者的描写,表达出了这些人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绝望和哀伤。
例如,“村庄的废墟,全被洪水淹没,衣衫褴褛,无处可去”的描述,让人们看到了灾后受害者的惨状和无依无靠的状况,进而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其心情。
2、志愿者除了描写受害者的遭遇外,歌曲还刻画了一些志愿者的形象。
这些志愿者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帮助受灾人们渡过难关。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可以表达出对志愿者的感激、赞美等情感,同时也不能忽视志愿者在心理上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洪水肆虐,志愿者满心压力”,说明在面对灾难时,志愿者也要承受较大的内心压力,这种表述折射出了灾后情境的复杂性和志愿者在其中的角色。
三、歌曲情感的推进歌曲中情感并非重点之一,不同于有些歌曲以情感为主导来解释,而是通过情感推进歌曲的形式。
歌曲语言简单明了,但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用洪水为线索串联起受害者、志愿者等元素,最终营造出一种情感共鸣的氛围。
而根据这种推进方式,当前的一首民谣,并非一种情感表达,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向感之流。
这种流的作用是促进底层人民的整体联系和抵御灾难的实力。
总的来说,通过描绘场景、刻画主角、情感的推进等多种手法,《黄水谣》成功地刻画出了灾难所带来的悲痛情感,而这种情感从歌曲中流淌出来,不仅让听众对于灾难受害者的遭遇产生了共鸣,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从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1. 引言1.1 介绍《黄水谣》歌曲《黄水谣》是一首源自江西地区的民间传统曲调,被广泛传唱并流传至今。
这首歌曲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朴素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歌曲中描述了黄水河畔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对家乡温暖情感的表达和思念。
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往往带有深沉的情感,歌手会通过声音的抒发和情绪的表达,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感伤和思念的情绪氛围中。
《黄水谣》通过简单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让人们在听歌时不禁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黄水河畔,感受着故乡的美好和温暖。
这首歌曲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家乡深深的情谊和思念。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通过《黄水谣》这首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情感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情感对于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1.2 情感处理在音乐中的重要性音乐的情感处理可以说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所在。
无论是作曲、演奏还是演唱,都需要借助情感来传递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情感色彩。
只有在情感处理得当的情况下,音乐作品才能真正触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共鸣。
在音乐中,情感处理能够帮助表现音乐作品的细腻和深刻。
通过情感的递进和变化,音乐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场景,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2. 正文2.1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表达《黄水谣》是一首深情款款的传统民间小调,歌曲中浸透着浓厚的乡土情怀和深沉的爱情悸动。
在演唱过程中,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和情绪的细腻处理,将歌曲中蕴含的情感真切传递给听众。
演唱者在演绎《黄水谣》时,常常选择一种抒情温婉的风格,声音柔和细腻,带有几分哀愁和略带颤音的感觉。
这种情感处理方式使得歌曲更加动人,触动人心。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情感走向,选择合适的音调和音色,让情感在每一个音符中得到呼应。
在《黄水谣》的演唱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和起伏也是至关重要的。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是一首伤感的歌曲,歌词表达了主人公在爱情中的痛苦和失落。
演唱者在
演绎这首歌曲时,对情感的处理非常到位,能够完美地传达歌曲想要表达的情绪。
在歌曲的演唱中可以感受到演唱者真实的情感投入。
演唱者的嗓音深情而低沉,能够
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失落真实地传达给听众。
他的演唱方式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
和华丽的技巧,反而更能够凸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
而且,演唱者的表情和动作也很
贴合歌曲的情感,他的眼神充满了痛苦和无助,手势也能够很好地配合歌词中的内容,进
一步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演唱者在歌曲中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他能够很好地把握歌词的节奏和
情绪,有时会稍作停顿,有时会稍微加强音量,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歌曲中的重点内容,
使情感更加饱满。
演唱者在歌曲的高潮部分会适当地加入一些装饰音来丰富歌曲的层次感,但不会过多地使用技巧,以免掩盖了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
演唱者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也体现在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上。
他能够很好地把握歌曲的
节奏和曲线,演唱出旋律的动感和流畅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他还能够适时地在歌曲中加入一些变化和转换,使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更加愉悦且不会感
到单调。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非常出色。
演唱者能够真实地传达歌曲所表达的情绪,通
过细节的处理和对音乐的把握来增强情感的表达,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曲带来
的情绪冲击。
这种情感的处理让歌曲更加动人和感人,也使得听众更容易被歌曲所打动和
共鸣。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是一首充满民间情感的歌曲,歌曲情感处理不仅仅是通过歌词表达,更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出来。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方式来表达出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共鸣。
演唱者需要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上准确把握好情感的节奏和强度。
在歌曲的旋律起伏中,演唱者需要根据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适时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力度,通过音乐的架构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高潮部分,可以加强嗓音的力度和音量,以达到情感的高潮表达,在轻柔部分则要注意控制声音的柔和度和细腻度,让歌曲的情感更为真实。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通过表情和动作来配合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表情上,演唱者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和眉头的微微皱起来表达出歌词所要传达的情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曲中的故事和情感。
在动作上,演唱者可以通过手势、肢体动作和身体姿态来配合歌词的意境,增强歌曲的情感表达。
比如在歌曲中的一些悲伤部分,演唱者可以适当地配合上身体的轻微颤抖或者眼泪的流淌,让观众能够更加感同身受,让情感更为真切。
演唱者还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情绪转换来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在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词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把握好情感的变化和情绪的转换。
比如在歌曲的起承转合中,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把握好情感内核,表达出故事的阴郁、悲伤、欢乐或者希望,从而使歌曲的情感更加真实和饱满。
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

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一,《黄河大合唱》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中,具有很高艺术水准,享誉中外的,里程碑式的杰作.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3月,并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中国人民战斗的史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控诉了敌人的残暴罪行,反映了人民在日寇铁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讴歌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及团结抗日的壮丽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壮阔的气魄.《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水谣》为第四乐章.二,《黄水谣》简析《黄水谣》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合唱,用歌谣式的单三部曲式写成.音调朴素,平易近人.第一段,pE大调,鲁拍.表现出人们对过去和平生活的追忆.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哺育着两岸的沃土,两岸人们在美丽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这段音乐十分优美,明朗,是人民群众在苦难中对家乡美景的追想,因此音调又显得沉重和不安.第二段,深沉,痛苦,激动而愤恨的混声合唱.先是男声齐唱开始.较低的音区,悲痛的音调,缓慢的速度,宽广而又沉重的节奏,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我国大好河山被敌寇践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义愤填膺的情绪.在连续的不协和和弦之后, 节奏突然紧缩,旋律出现非常规的连续四度下行(263),并进入属调的关系小调,产生了强烈的效果.这燃烧起来的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 这悲愤有力的控诉,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弦.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缩减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荒芜的土地,被侵略者洗劫后的村落,到处呈现着凄惨的景象,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三,歌曲处理与声乐技术要求第一段这一段以抒情为基调色彩.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处理成流畅欢快.从背景上看,国土已经沦陷,所谓的欢快,已不是现实,而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也为下一段预示着不安.音乐中有想往,有深情,也有喜悦,是一种复杂的感情.音乐一开始,乐队用圆号把人们带到对过去和平生活的回忆中去.朗诵结束后,又有五小节的前奏,歌唱进入:蚰I,II.j.Il厂.j::.,这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三个基本主题之一.这一旋律象征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在演唱时要体现出这种精神气质.这一句旋律一开始就是上升趋势.高音处逊鲢”奔流”注意软腭抬起,位置要高.随后旋律以递降形式落到全曲最低音.唱“长”—I弓一I时,注意不要压喉,把声音拖住,同时位置不要掉下来.f,’flfs.fQffit—il水卫?-澶卫膏-奔-叫_如虎羹?lfltI.-f.sI.tl,{z?j旋律上升形成第二个波浪高峰.唱”奔腾叫啸”时,注意深呼吸,高位置,用较强的保持音演唱.下一句,音乐在中音区进行:f,国Ia?j}9-I..§l}af.?ll开柯-.筑理由.坷东千里戚平囊.I叠I.-If-l1.!lal,?l一I“开”和”筑”两个字可用一点断音,以更好地表现赞美的心情.一一这一句要唱fsl国}一{成一个较大的渐Ia(:l::f:Ji三音,要给予充分的强调.”香”字要特别注意控制音量,稍渐强后,音量就共鸣的效—果,表现出愤怒的力量.!{..{“奸淫烧杀”四个字到了愤怒的极!’5一:=J点,要一字一音,表现出对敌寇残暴罪——I行的强烈控诉.5.-,/._I3.32剁j一.这四个字不可过重,要控制音量8..JJ.t”el’..’0并渐弱,和后半句:::~5.l.,l5-_l,..,l一片摹本.暮琼,目一’一’’4i...i,l1.!n},n}:::}f-s.s_4-fa…lIl?-?3f3.f’--?I描绘出遭劫后凄惨景象.”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中间不要换气-,50-535333-3’’丢掉了f50?55‘‘-’’l在这里恢复前面的速度,但不可唱成进l行曲,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奈何.一三这是全曲的高潮,要唱出一种..’_1..,jf强烈的效果.女高音主63一I.fIrn.}l连续四度下行,注意保持位置,:三一而男高音主6§一f下行四度又一lrl●l’,1.‘Ij.Ii-jI上行五度,唱高音”§”要注意气7jG_{i:Ji息的支持l/,.——\§§§l5?{?l±§i§}.i§±}i.I.)}l这个尾奏是演唱情绪的延续.内心歌唱仍在进行,演唱时不可忽略.《黄水谣》这一乐章前后有鲜明的情绪对比,旋律起伏也较大.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要细致分析,处理,充分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表演时才能有感人的效果.陈文明孔繁清北京市昌平师范学校。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

《黄水谣》演唱的情感处理《黄水谣》是一首源自中国古老民间歌谣的传统曲目,它的词曲简洁明了,歌词深情而感人。
当这首歌被各种不同演唱者演绎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处理,让人们对这首歌曲产生了不同的体验。
首先来看张学友演唱的版本,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将这首《黄水谣》演绎得深情款款,充满了感伤的情感。
张学友的演唱中还有着相当高超的音乐技巧,他能够在歌曲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包括颤音、滑音等,使得歌曲更为动听。
在情感处理上,张学友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歌曲中的那份悲伤和苦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心灵的煎熬和流淌。
另外一位著名歌手齐秦也曾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则更偏向于内敛和沉稳。
齐秦的嗓音相当独特,他的声线在低沉中带有一种魅力和磁性,很适合演绎这样一首充满悲情的歌曲。
齐秦的情感处理更加平和,他用一种稳健的演唱态度将歌曲中的悲伤和戚怨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感受。
还有一些新生代的歌手也纷纷尝试演唱《黄水谣》,比如李荣浩、许嵩、李健等。
他们在情感处理上更注重个性和创新,用自己独特的声音和表达方式,将这首古老的歌曲演绎得更加新颖和富有现代感。
李荣浩用清澈纯净的嗓音演绎《黄水谣》,同时在情感处理上加入了一些轻快的元素,使得整首歌增添了一些活泼和朝气,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在演唱《黄水谣》时,每一位歌手都有着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方式,每一个版本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处理。
有的演唱者更偏向于表达深沉的伤感,有的则更注重于活泼轻快的表现,而有的则更加注重于对细腻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处理方式,都为这首经典的歌曲增添了新的魅力和韵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情感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人则更偏向于内敛和稳重。
不同的歌手对于同一首歌曲的情感处理也会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正是音乐和艺术的魅力所在。
无论是哪一种情感处理方式,都能让人在歌曲中找到共鸣,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激荡。
歌曲《黄水谣》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黄水谣》演唱分析之我见
摘要:在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女中音独唱歌曲《黄水谣》堪称经典。
本文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掌握,以歌曲的演唱特点与多种技巧为主,对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不断借鉴学习,从演唱歌曲时的不同演唱形式进行论述,以歌曲的背景介绍、曲式分析、内容形式、情感的处理为辅,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歌曲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黄水谣》演唱形式
一、《?S水谣》作品演唱特点
(一)演唱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使歌声更具感染力,对于歌唱者来说,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要
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学一首作品前,要通读全篇歌词,仔细斟酌领悟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曲式分析,对歌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处理,最后经过一番斟酌以及领悟后,再决定应该用什么样的声线去演唱,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达。
根据《黄水谣》的歌词分析,我们可以把整首曲目想象成一个故事,把它分成敌人入侵前与敌人入侵后这两个不同情景进行描写与刻画。
这样,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在不片面理解、不单一划分歌词的前提下,
可运用不同情感去演唱,但是该曲目整体的情感演唱主线是不能改变的。
(二)情感特点
在演唱中怎样才能打动人的心灵,让人感同身受?在《黄水谣》中,情感的演绎是歌曲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歌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是每个歌曲演唱者必须要做到的。
当时,冼星海创作这首歌曲时,人们正处在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正是鉴于如此残酷的现实,冼星海才希望通过这首歌曲来激发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和积极性――不是
为了别人而战,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亲人,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再受到侵略。
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更要理解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涵义,在演唱中要体现出层次感,不是格式化地在歌唱,而是要从内心感受到那份迫切的情感,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了那个年代一样。
二、作品的演唱形式处理
(一)美声
因为歌曲整体的风格大气和情感变化丰富,美声的唱法恰恰较为符合《黄水谣》演唱的整体要求。
唱出的每个字都要是字正腔圆的,唱出来给人的听觉感受是浑厚明亮的。
《黄水谣》很明显是一首感情充沛、表演性要求极高的歌曲,在演绎这首歌曲时,舞台的呈现、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都要用美声来演唱出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听众进行
感悟。
(二)合唱
还有就是常听到的合唱的方式。
在抒情喜气的A段中,用女生二部合唱的方式演唱。
女高音应展现出其较亮的音色,用喜悦的心情来表达音乐的特点,而女低音发挥音色本身暗淡浑厚的色彩,慢慢向女高音的音色靠拢,形成一种女高音作为主旋律主导进行、女低音作为和声伴唱、两者相互映衬、慢慢推动歌曲的发展。
在愤怒激动的B乐段中,此段随着一个低沉的震音的出现,加入了男生浑厚有力的声音。
相较于
A段女生二部合唱的方式,此段无论是在情感、速度、力度、节奏上,都与A段形成了较明显的对比。
三个声部的进行使歌曲达到了高潮,情感直击观众心里。
第二个高潮由女生进入,转为女高音为主的旋律四部混声合唱,男低音成为和声基础,男高音与女低音则成为其和声性中间声部,辅助女高音的主导进行。
相比A段的喜悦心情,这段完全是凄凉倾诉的哭诉。
两段虽然采用同一主导动机,但是情感和节奏的把控是完全不同的。
这首歌曲运用合唱的形式,使情感收缩自如,完美的声线给观众听觉、视觉上极大的震撼。
(三)其他演唱的方法――花腔、民族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演唱方法来进行演唱,比如用花腔,通过头腔和气息流动配合,使歌曲富有装饰性和华彩性的旋律特征、歌唱者高难度的演唱技巧表现,为听者
创造了一个极美的艺术享受。
用花腔唱法在演唱《黄水谣》时,属于一种比较创新式的唱法,民族唱法也是比较创新的。
民族唱法在中国很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它是由各族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的方法。
它主要在咬字吐字上比较清晰,注重字头、字符、字尾,声音都是较为明亮清脆的,演唱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歌词唱腔生动,感情淳朴丰富,使这首歌曲更接地气。
因此,用民族的唱法演唱《黄水谣》不用则更好,会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让带有民族历史的歌曲不断地延续下去。
三、结语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是一种由人的身体机能去直接演绎的艺术形式。
要真正学会一首歌曲,不单单会唱,还要运用大量的时间去揣摩歌曲所真正表达的重要内容。
作为歌唱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还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唱一首好的作品,并不是炫技,而是真正唱进别人的心里,不光随之心动,重要的是使之灵魂在动。
总之,通过学习演唱《黄水谣》,让我在声乐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也
感悟了很多。
参考文献:
[1]陈文明,孔繁清.合唱《黄水谣》的分析与演唱处理[J].中国音乐教育,2001(05).
[2]岳晓云.《黄水谣》的排练与合唱艺术[J].音乐创作,
2007(05).
(作者简介:魏彪,男,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2015级音乐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