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影评

合集下载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碧华《胭脂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李碧华,女,广东人。

胭脂扣观后感

胭脂扣观后感

胭脂扣观后感《胭脂扣》是我最近观看的一部电视剧,该剧改编自钱蓉的小说《胭脂扣》。

这部剧以清朝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的故事。

在剧中,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场景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深受触动。

这部剧的开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胭脂扣是一个象征着邓敬春和俞娇玉之间爱情的物件,它以美丽优雅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

在邓敬春和俞娇玉相识的那一瞬间,胭脂扣被带入剧情,成为两人之间感情纠葛的起点。

这个小小的胭脂扣,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浪漫情愫,给整个故事注入了浓郁的情感。

剧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敬春是一个十分有血性的青年,他在剧中扮演着一个出色的侠客角色。

他英勇热血,舍命相救,对待朋友和爱情都极为忠诚。

俞娇玉则是一个娇美聪慧的女子,她追求真爱不顾一切。

她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和无畏的勇气。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激情和坎坷,让人为之动容。

剧情的发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剧中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

邓敬春的任务是刺杀明朝,而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伪装成富家子弟邓幺爷。

在这个过程中,邓敬春和俞娇玉相遇并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族的反对。

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

这种由爱情而引发的痛苦和无奈,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此外,剧中的服装和布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剧组精心打造了清朝时期的衣服和场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

漂亮的汉服、精致的饰品、丰富的宫廷布景都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

通过这些细腻入微的设定,观众可以更好地融入剧情,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冲突。

总的来说,《胭脂扣》是一部情节吸引人的电视剧。

它通过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示了爱情的酸甜苦辣,让人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从胭脂扣这一小小的物件,到邓敬春和俞娇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再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剧中的细节渗透着人性的深层次情感,令人难以忘怀。

在观看《胭脂扣》的过程中,我深深沉浸在剧情中,仿佛与主人公们一同走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

胭脂扣分析

胭脂扣分析
◎如花退還胭脂扣,重新投胎,不再迷戀等待十二少 ◎袁先生─客觀的旁觀者/阿楚─衝動想介入但被袁先生勸阻而也轉為客觀旁觀者 自我認同的歷史迷思→想像性歷史─行動認同─基於務實的清醒旁觀者
愛情關係如果可以作為一種歷史 記憶中的城市身份的隱喻的 話……
30年代香港 如花─(妓女身分)/十二少─(愛情的獻身對象) 歷史香港V.S.歷史中國 80年代香港 阿楚─(獨立自主的記者身分)/袁先生(愛情伴侶) 現實香港V.S.現實香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花→「上海懷舊」歷史形象的30年代香港→歷史的誘惑 袁先生v.s.如花─拒絕誘惑 阿楚v.s.如花─忌妒誘惑 ◎從害怕(拒絕)到同情(認同)到積極幫助(尋找自己在地歷史)到客 觀觀看(維持清醒的現實香港意識):香港人如何面對自身的“殖民” 歷史v.s中國母國歷史幽靈→香港人要走自己的路
致了它最初的自殺。電影中,這種清醒的意識似乎燃起了他們的愛情之火,使 他們在女鬼逗樂(幽幽)的注視之下做了愛。這對夫妻看來十分珍惜這一刻。雖 然這一刻不能與我們所想像的如花在她的前生所經歷過的相比。但他們這剎那 的激情不僅重新確證了他們互相的吸引力。還確證他們所分享的秘密的價值─ 一個來自另一時代的人不僅闖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當代生活看來沒有給過 去留有空間,而且把他們和他們自身歷史中的往昔時代聯繫起來。在其中一個 場景中,身為記者的主人公在一家古玩店尋那個時代的遺跡發現有一張當時的 舊報紙出售。上面印著一則消息說如花和她的情人雙雙自殺。這看上去像一個 普通的發現,但對主人公來說,這東西是一個啟示,因為他藉此捉住了一個真 實。在這裡懷舊已經超越了模仿或戲仿而成為歷史寓言:如果過去不存在─這 在這裡懷舊已經超越了模仿或戲仿而成為歷史寓言:如果過去不存在─ 在這裡懷舊已經超越了模仿或戲仿而成為歷史寓言 對香港這樣的地方是一個常見的比賦─ 對香港這樣的地方是一個常見的比賦─那麼它必須被重新創造以此與過去建立 新的聯繫。 新的聯繫。….在流行娛樂片的包裝下,導演的意圖其實嚴肅。

解析影片《胭脂扣》——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

解析影片《胭脂扣》——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

解析影片《胭脂扣》——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解析影片《胭脂扣》——从性别社会学的角度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和历史文化传统一直没有在人类心目中被完全消除。

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镌刻在人们“骨子里”的部分传统文化意识仍主导着大部分人的思想,社会上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胭脂扣》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男女因社会地位不平等而造成爱情悲剧的影片,影片中的许多细节反映出了妇女地位低下、饱受性别歧视的状况。

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责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社会建构起来的,与一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陈振邦、如花身世的巨大落差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先从男女主人公的名字说起。

男主人公叫陈振邦,女主人公叫如花。

两人各富性别色彩的姓名体现了其父母的性别期望和教养方式。

振邦,直译为振兴国家,直接表达了父母对儿子的厚望,希望他胸怀大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花,直译为像花一样温柔而甜美,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十分具有女性化气质。

再论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及家庭背景。

陈振邦,“南北行三间中药海味铺的太子爷,排行第二,当时为了表示人丁旺,架势一点(财源广),每个公子爷都时兴加个十字,所以叫陈十二少。

”天生的豪门贵族也为十二少之后的放荡不羁埋下了伏笔。

如花,“十六岁作琵琶女,开包身价很高。

后来做了妓女,在倚红楼生意不错,是红牌姑娘,那个时候有倚红、欢得、咏乐和赛花,号称‘四大天王’。

”倚红楼,妓院,在这样的环境下,女性被视为男子娱乐的对象,社会地位低下、饱受社会歧视。

对于如花来说,一个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以及社会普遍意义上对此现象的根本的不认同是造成此爱情悲剧的重要因素。

十二少父母坚决反对两人在一起就是这一观点的直接的体现。

这是一种社会性别文化的积淀。

在性别制度背后,有一套性别文化支撑,这一套性别文化长期地、稳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集体无意识,从而自然而然的按照对原来的性别文化的认同感来对事情做出判断。

《胭脂扣》:浅谈如花悲情命运的几大原因及带给我们的爱情启示

《胭脂扣》:浅谈如花悲情命运的几大原因及带给我们的爱情启示

《胭脂扣》:浅谈如花悲情命运的几大原因及带给我们的爱情启示前言:《胭脂扣》是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电影,由梅艳芳、张国荣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如花与陈十二少的感情纠葛。

1930年代的香港,名妓如花爱上了纨绔子弟陈十二少,并谈论嫁娶之事。

但由于身份地位悬殊,婚事遭到陈家反对。

陈十二少脱离家庭与如花同居,以胭脂扣定情。

在同居后染食鸦片,两人渐渐经济拮据,在穷困中挣扎。

于是如花与十二少终订阴世之约,计划吞食鸦片殉情。

结果如花死去,而陈十二少被救活。

50年后,如花苦等陈不得,遂上阳间来寻。

这部电影间接展示的其实是再浓烈的爱,也会因为考验变得伤人。

被心爱的人抛弃,只留一人独记得昔日盟约。

随着时间的流逝,浓烈的爱意里充满了恐惧、怀疑、甚至卑微。

放不下的,早已成了执念,留下的只有悲情。

《胭脂扣》的布景也很值得慢慢品味,整部电影笼罩着浓厚的传统意蕴,中国传统戏曲随处可见。

影片的开始,陈十二少走进倚红楼包间,迎面而来的,便是如花的凄切唱曲。

两人的命运也如十二少送给如花的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般,朦胧不可知,却因为爱被推向深渊。

那我今天就来分析分析,女主角如花为什么会如飞蛾扑火般爱上纨绔子弟陈十二少,与他发展了一段被世人所不认可的爱情。

在我看来,如花爱上陈十二少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因素。

而在第三部分,我会分析《胭脂扣》这个悲情的爱情故事对我们的现实意义与思考,并且谈谈我对爱情中如何不迷失自我的四个建议。

01、浅谈女主如花爱上纨绔子弟陈十二少的内在因素:如花内心高傲却又孤独,渴望爱与温暖,陈十二少正好符合她的想象首先,身处在风月场所中的如花,早已见惯了太多虚情假意,更懂得一份真爱的难能可贵;电影开始时,陈十二少对女扮男装的如花一见钟情,被她妩媚的姿态和婉转的声音所迷倒。

第二天他便点名要见如花,一见如花便开口道:“你记不记得?”“昨天的事而已。

”如花笑应:“逢场作戏”。

后来陈十二少连续三次找如花,都吃了“闭门羹”。

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

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

舞蹈作品《胭脂扣》赏析摘要:舞蹈作品《胭脂扣》是一个长达7分钟的女子独舞,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张云峰根据同名小说《胭脂扣》改编创作而成的,由北京舞蹈学院著名女演员刘岩进行表演,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

此作品是以一个旧社会中的一名烟花女子一生生活为题材并采用了新的创作理念与手法的民族舞作品,刻画了一个无助、有情的女人凄苦哀怨的悲剧命运。

该舞蹈把现在与过去、回忆与联想、幻觉和现实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塘西妓女如花、如梦、如幻的爱情,若即若离的过去,用肢体语言诉说得淋漓尽致,仿佛旧日繁华、缱绻西塘,半个世纪前的一场悲情旧梦就在眼前。

关键词:《胭脂扣》悲民族舞蹈一、背景故事刘岩表演的舞蹈《胭脂扣》以富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刻画出一个挣扎在生活与感情中的风尘女子的形象,内心的酸楚、压抑与激情都掩盖在红粉胭脂之中。

欢场女子如花与富家子弟十二少相濡以沫,但应其二人身份地位悬殊,遭到陈家父母百般阻挠,两人同居时以胭脂匣定情,相约吞鸦片殉情,故事并未在此结束,在阴间等十二少五十年的如花一直没有等到郎君,于是决定到阳间来寻找他。

原来当初十二少未曾如誓相随,她从未想过她倾心的付出,最终结果却是“谁知负心,恩爱成灰”。

如花放下胭脂扣,伤心的回阴间转世去了...二、舞蹈作品《胭脂扣》结构特点。

舞舞蹈《胭脂扣》是情绪舞,三段体结构。

《胭脂扣》第一段舞蹈表现出女主人的乱世浮华与忧郁人生。

在跳跃的3/4拍音乐中,一位神情忧郁、衣着大红色旗袍的艳丽女子踏着音乐的节拍姗姗走来,她左手挽包,右手急不可耐地擦着额头上的香汗从舞台的四点走出,在舞台上绕场走“Z”字形,停在舞台七点上原地造型。

既而大胆夸张地运用迈步和旋转等动作,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在乱世浮华中的生活状态。

《胭脂扣》第二段舞蹈表现出世态炎凉和女主人公的生活窘迫及其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这段为舞蹈高潮部分。

舞者在钢琴与小提琴沉重的演奏声中,一次次快速旋转和身体剧烈的颤动,用高难度的控腿和下后腰,舞出了对生活窘境的恐惧和挣扎,最后二人选择了双双殉情。

《胭脂扣》赏析

《胭脂扣》赏析

女性视角的叙写开头的三个如花与十二少相约自杀前化妆的特写镜头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女人的独白,而并非对一段爱情故事的回顾。

在电影里故事的主要叙述者都是如花,旁白是如花,主观镜头是如花的视角,就连心理描写,特写镜头也多给如花。

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情过程,从相知、相识到相爱,镜头都是站在如花的角度上观看,对唱戏是如花主动,干煎石斑也是如花的二调二放,被姐妹簇拥着出去看对联也是如花抬眼看见十二少的笑,甚至于连铜床抬进去,也是随着如花回到怡红楼,观众才知晓。

在整部电影里,我们根本无从知道十二少对如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只知道他迷恋她,他弃她而贪生,但十二少的心理曲折我们却无从而知。

影片少见地把男性视角抛到一边,而着重于从女性视角来描述故事。

就连影片中部出现的安定,他对于如花来说,也只是一个倾听者,观看者,他甚至评判的机会都没有,而相比之下,他的女朋友阿楚反倒对于如花的行为作出了反对与批判,可以说影片里把女性的情感、女性的观点摆到了重要地位。

男女性格错置在香港众多软派爱情文艺等类型片中,女性的存在有利于衬托男性阳刚美之外的温存细腻,导演的主流男性认同意识会不自然地流露,其一、性别角色分工总有反差,男性在人格、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拥有主动权,而女性常处于被动境地;其二、影片多浅层展现女性样貌,关心女人怎样附属或认同于一个男人;其三、结尾往往以浪漫的童话模式遮盖女性被男性臣服的事实,以模糊性别差异的虚幻方式来完成男性对女性的施舍。

而反观《胭脂扣》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如花在影片中则担任了传统电影里男性的角色分工,她积极、勇敢,敢于选择与承担责任。

在两人的爱情开展中,如花虽对十二少有意,却吊足十二少胃口,如花可谓是主动地面对自己的爱情。

而如花主动提出要见十二少的母亲,在这场戏里,本应该陪伴一旁的十二少却缺失不见,如花受到了他母亲的不接受与轻蔑态度,却独自承受,而十二少能给的只是轻抚着如花的背。

对于他家人的反对,如花作出了努力的对抗,她带十二少去学戏,不让十二少回去继承家业,这里可以看得出如花对于十二少的掌控。

胭脂扣

胭脂扣

《胭脂扣》影评烟花劫,情字锁,乱浮生,失锦色。

——题记真的东西,是最不好看的。

影片开始,十二少对如花说“我想看清你的每一种样子”时,如花如是说。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竟然一语成戳。

其实十二少之所以喜欢如花,或许并非都是因为爱。

倚红楼初遇的时候,每个女子都对在座的少爷们逢迎欢笑,唯有如花,在十二少唱出那句“愁对月华圆”时,却戏道了一句“哪来那么多愁”,于是,勾起了十二少的好奇心和征服欲。

男人都是好奇的动物,特别是关于女人,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我想在风月场所混迹多年的如花不会不清楚,这样的一份爱情,有多少真心的成分。

但是就那时的如花,已经对十二少含情脉脉的回眸怦然心动,并且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也许对于如花来说,十二少,是她在尘世中,一场不可避免的劫。

为了让十二少对自己情有独钟,如花可谓花尽了心思。

开场时刻意的吸引其注意不说;十二少登门拜访时,不化妆素颜出现,与所有的风尘女子都不相同;虽对十二少的来访满心欢喜,却以要陪姐妹打麻将为由,进出十二少等候的房间多次,考验他的耐心;在关上门的那一刹那,有意无意地回眸,留一个风情万种的眼神;在十二少把橘子剥得一丝不挂喂到她嘴边时,故意拒绝说“对不起,我不吃橘子”……这些独特的行径在十二少眼里看来,无疑是新奇和特别的,所以十二少对如花说,你有很多种样子,每一种,我都想看清楚。

十二少之所以爱如花,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就像他送的那副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所言。

可是如花却忘记了,若是距离近了,没了那份让人遐想的若即若离,也就失去了如梦如幻的美丽。

如花虽美,光华却不及十二少。

南北行阔少的身份,风流倜傥的外形,多情多金,又温柔体贴,懂得讨女子的欢心,多少世间女子梦中情人的完美化身。

而如花,尽管在倚红楼时是极受欢迎的红牌姑娘,但是在世人的眼中看来,终究不过是一个低贱的风尘女子。

这一点,在影片多处都有所暗示。

十二少送如花床的时候,有男子窃窃议论“妓女众人妻,人客水流柴,这张床可以放很多柴了”;如花初次到十二少家里时,十二少母亲用一杯乳前龙井,对她不是处女这个现实极尽讽刺与侮辱,并且一再强调,十二少与其表妹淑贤青梅竹马,并且早已订婚,以后会结婚,还让如花笔试准备给淑贤的衣服料子花色,让如花心如刀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胭脂扣影评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胭脂扣影评(一)
当年读李碧华的《胭脂扣》,一时心酸,一时发笑,那是袁永定的视角,一个名字取得地老天荒的男人眼里的香港世情,时时不满,时时愤慨,时时嘲讽,再加个妙龄容颜的女鬼,婉转千回的在幽幽的灯光底下诉说往事,她也不全是哀伤,反倒时有几分自得,那是她的红艳韶华,似水流年,定格在最是温柔红颜的刹那,匆匆二十载,风尘,定情,同居,殉情,灿烂戏码让她占了个全,连那最是怅惘的寻人,也在现代人听来不免浪漫神往;自然,旧时风尘女子如今看来胆怯如小鹿,禁不住红尘男女的半分叫嚣;再有个现世女子阿楚,楚娟,怎的不像夙世的因缘际会呢!
电影换成了如花的视角,永定楚娟便成了陪衬,香港成了个虚无的背景板,故事甚至好象是个三十年代上海薄命红伶的哀怨情愁。

只见如花眉目如画,红唇凄艳,眼神哀婉,风月场里滴滴幽暗,私情流转,她穿着男装,把一曲《客途秋恨》唱得哀怨凄切,那寻欢而来的十二少听得乱了心神,自以为动了深情,赠以西洋大床,“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讨尽佳人欢心。

一介纨绔子弟,风流倜傥,倒也为这欢场女子公然与父母决裂,自谋出路。

电影里有这么个段落,是小说里没有的,我却始终记得真切,十二少痴醉拥吻怀中佳人,卸下罗衫,望向如花那沉迷的面颊,轻语“你好淫啊!”,这台词用粤
语说着,近似于情人间的亲昵,旁人听着不免怆然发笑,这场生死爱恨,本不是“海枯石烂”的戏码,她是娼他是客,身份无可逆转,你缠绵悱恻,心里却了然无比;你柔情粉肠,还是该了然无比。

谅你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如何?你还在小轩窗梳妆,他却断不会“惟有泪千行”。

小说里对这二人同居后的窘境描画入微,看到恍然惊心——“捱穷不难,只要肯。

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

”捱穷的事,越是情深越是难捱,只因捱得深伤得重,为何要我为你吃这份苦,值不值得?本是日日甜言夜夜相拥,如今恶言相向毒辣以对。

不爱你,姑且不在意你的冷淡敷衍,爱你,故而受不起丁点不待见。

一年四时,只剩个鸦片时光里醉生梦死的愉悦,忘了往昔,忘了将来,只想把人生的韶华在那一盏灯里耗尽就好。

可烧不完耗不尽,命还得活下去,这个段落总让我想起在鸦片辰光里想把志丧掉的程蝶衣,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都是活到不明所以的人;蝶衣是求爱不得;十二少是难于弃爱。

他早已开始贪恋以往锦衣玉食,只是何以开口?
如花自知留不住十二少的心,留不住十二少的人,惟有殉情,才是长生,趁余情尚存,一同饮下鸦片共赴黄泉,留了心留了人,留了这一刻时光。

电影里对这个情节的描画,入情入味,只少了份现实意味,多了浪漫凄美。

原是荒凉的讽刺,如今是凄凉的感叹。

“十二少:3811,老地方等你。

如花。

”是句空空如也的念想,不是生死相许的深情厚意,何来穿越轮回的思念默契?电影里竟是让
这二人在数十载后见了面,当年丰神俊朗的少年郎成了鸡皮鹤发的糟老头,邋遢,龌龊,半人半鬼的老头子,不忍猝睹,他追出门外,踉跄的追悔着,老泪纵横了,乐声响起,如花当是醒了,“负情是你的名字”,了然看清,当如是。

不笑如花痴情,奋勇女子的为爱一搏,殉情也罢谋杀也罢,她的情郎曾是许了誓的,她只是作了真,如花也不全是痴情,更多的是执着,执着于自己付出的真情;不怪十二少的负情,纨绔子弟的真情几许,到底是“活命”更真一点,有句话说得好,“红尘孽债皆自惹,何必留恨?”。

更多的该是执着,执着于自己付出的真情,真爱一个人,怎会不舍得放手让他快意?怎会硬生生让那不想死的情郎陪她去黄泉?可若说不痴情,又怎的为个男人耗了生前,耗了死后,连个来世,都难求安稳。

于是猛然想起个女子,唤做何红药!
胭脂扣影评(二)
今天想轻松一下,于是看了关景鹏的《胭脂扣》,看完后却一点不轻松。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鬼片,也不是一般的爱情片,我没看过美国的《人鬼情未了》,但是我觉得有点像那部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有一点很想说的,这一点是本片中最具有哲理和启示意义的。

片中如花跟十二少自杀约好在三月八号的十一点相见,然而十二少没有死,五十年后如花在约好的地点等待,物人皆非,可想而知等的人没有来。

当如花找到十二少的时候,他还在那里跑龙套,做了五
十多年的戏子依然是个无名小卒。

如花心碎,最终离去!
这个悲剧的酿成多少是由十二少的性格中的懦弱成分造成的。

人生如戏,十二少演戏就跟做人一样拙劣,因此做人也像演戏一样跑了五十几年的龙套。

关键不是他在跑龙套,而是他跑了五十多年的龙套。

做人跟演戏不同,演戏把一切假的东西当作真的生活,人在里面折腾,但是不会疲惫;而做人是把一切真的东西一点不能假的摆在眼前折腾你,人是很疲倦的。

但是如果做人做到完全入戏的程度的话,这个人就没有救了,他(她)会在自欺和欺人中生活,但是他(她)已经感受不到演戏时的快乐,他(她)得到的依旧是生活中的痛苦。

可是,他(她)更加不愿意回到现实,因为现实是亲身经历的痛苦,而在戏中是躲在别人的痛苦中。

或者恐怕他已经不能再分清什么是戏,什么是人生了。

因此他只能停留在原地,不敢踏出一步,毕竟死的经历是惨痛的,然而长久的苟活却更加痛苦。

于是,他只能跑一辈子的龙套。

但是,我想说人可以跑一时的龙套,但是不能一辈子都用来跑龙套。

回到现实中,香港的影星几乎没有是在学院中毕业的,或者是歌而优则演,或者是长得亮丽帅气,或者就是跑龙套出生。

我们在香港的各种电影,各种电视剧中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靠这样大量的演戏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最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周星驰了,这个不用多说。

人生跟演戏一样也是在经历了无多次不足挂齿的小角色中成大为一个大角色的。

再次看张国荣的电影,渐渐的有点伤感。

这么优秀的一个演员真
像是生活在戏中不可自拔了。

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可以用“风情万种”来形容的男人,一颦一笑皆触动人心。

再加上芳香已逝的女人花——梅艳芳,本片的悲剧气氛似乎更加强烈的。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