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名句赏读

合集下载

儒家经典《礼记》10句精华赏析,中华礼仪尽在于此!

儒家经典《礼记》10句精华赏析,中华礼仪尽在于此!

儒家经典《礼记》10句精华赏析,中华礼仪尽在于此!《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是对礼制、礼仪的记载和论述,其中心思想源于实践、教学相长,内容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多为优秀之作。

儒家经典《礼记》10句精华赏析,中华礼仪尽在于此。

1.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只懂得教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不足以担当老师的职位。

2. 独学则无友,无友则孤陋寡闻。

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独自学习,就不会有学友,没有学友就会变得孤陋寡闻。

3.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虽然有美味佳肴,但是如果不去吃,就不能够知道他的美味。

虽然有最好的义理放在那里,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够知道它的好处。

4. 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教育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中说:“教育别人,自己也从中收获相同的益处”教和学相互促进,就是这个意思吧。

5.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赏析:语出《礼记·曲礼》。

富贵而喜好礼节,这样便不会骄奢淫逸。

贫困而喜好礼节,则志气不会被环境所威慑击垮。

6.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君子既清楚教育能够兴起的原因,也懂得教育之所以直白的原因,然后,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7.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赏析:语出《礼记·学记》。

求学的方法,以遵从老师的指导最为重要。

尊敬老师,才能够遵从道理。

遵从道理后,人民才能够敬重学习。

8.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

赏析:语出《礼记·少仪》。

做臣子的人,可当面劝谏而不可背后讥讽;可远离君王而不可心怀怨恨。

9.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

学记》中的名言名句《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原则。

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名句,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其中的一些。

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学记》开篇的一句名言,它表达了学习的乐趣所在。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时常进行学习和不断地重复习题,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取得进步。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对学习的态度和热情的重要性。

光是了解和学习是不够的,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乐在其中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学习者。

3. 上好礼志于道,次好礼志于文,再次好礼志于礼,末好礼志于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礼仪时应该抓住本质,更注重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的提升。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当。

4. 以礼为教,以教为养。

此句强调了礼仪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品性和道德,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5. 学而优则仕,尚德则国治。

这是《学记》中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学习和德行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同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

6. 率天下之无知以知,率天下之知以无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要时刻谦虚和虚心,无论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都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一颗虚心的态度,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真正的进步。

7. 忘彼无不利。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要放下过去的旧观念和陈旧的观点,才能够真正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进步。

8. 敏于事而文于词,亦可为离。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9.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事情要有提前准备和充足的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够有所建树和成就,否则就会荒废时间和机会。

礼记经典100句

礼记经典100句

礼记经典100句《礼记》名言100句:1.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曲礼》2.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曲礼》3.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曲礼》4.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曲礼》5.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曲礼》6.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曲礼》7.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檀弓》8.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檀弓》9. 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

——《檀弓》10. 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檀弓》11.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檀弓》12. 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檀弓》13. 苛政猛于虎也。

——《檀弓》14. 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檀弓》15. 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

——《檀弓》16. 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王制》17.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王制》18.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月令》19.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文王世子》20.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文王世子》2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运》22.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礼运》23. 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

是谓疵国。

——《礼运》24.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礼运》25.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典籍之一,这部书以记载了儒家学派的礼制、仪式、习俗等内容。

其中不乏许多深刻的名言和名句,下面就为大家列举一些代表性的示例:
1. "君子之道,比而不竞,辩而不争“
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一书中,强调了君子应该在交往和辩论中保持平衡,避免过分竞争和争论。

君子应该在比较中提升自己,但不将胜利视为最终目标,而是通过辩论探求真理,以求达到和谐共存。

2. "礼,上事亲,下事君“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一书中,强调了在礼制中应该以尊重亲人和君主为最高原则。

上事亲即尊敬亲人,下事君即忠诚于君主,这是维持稳定和谐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

3. "人心齐,泰山移“
这句口号出自《礼记·大同》一书中,强调了人们心灵的团结和合作的力量。

只有心志齐一,人们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奇迹,克服困难,实现伟大目标。

4. "安危共之,天下亲之“
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一书中,强调了在安定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肩负起共同的责任。

只有人人参与、共同关心国家的安危问题,才能建立起天下共同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5. "舍己从人,安辞家“
这句名言出自《礼记·曲礼上》一书中,强调了以舍己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在多种场合,我们都需要舍弃个人的利益,追求群体的利益,这才能实现家庭、社群甚至国家的和谐。

无论是谈及心灵的团结、家庭的和谐,还是社会的稳定,这些名言名句都承载了儒家文化传统中的智慧和哲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礼记》名言名句及注释赏析

《礼记》名言名句及注释赏析

《礼记》名⾔名句及注释赏析 1、贤者狎⽽敬之,畏⽽之。

爱⽽知其恶,憎⽽知其善。

注释: 选⾃《礼记·曲礼上》。

狎:亲密的意思。

憎:嫌恶的意思。

译⽂: 对有德才的⼈要亲近⽽且敬重,畏服⽽且爱慕他。

对于⾃⼰所爱的⼈,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所憎恶的⼈,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向世⼈讲明了与⼈交往的⾏为准则。

反对那种只看到别⼈缺点,⽽不看重别⼈优点的⼩⼈,这种⼈其实⾃⼰本⾝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才⼤⼤贬低别⼈。

强调对每⼀个⼈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认识,善于发现⾃⼰所亲近的⼈缺点,积极所恶⼈的优点,这样就不⾄影响⾃⼰对⼈的判断,才能使⾃⼰正确把握与⼈交往尺度。

2、博闻强识⽽让,敦善⾏⽽不怠,谓之君⼦。

注释: 选⾃《礼记·曲礼上》。

让:歉让。

怠:懈怠。

译⽂: 那些能博闻强识⽽且能礼让的,修⾝⾏善⽽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

赏析: 做⼀个⾼尚的⼈,不仅要学问⾼深,⽽要品德⾼尚,这样的⼈,才能受到⼈们的尊重。

在强调君⼦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想⼀下,如果⼀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妄尊⾃⼤,没有礼貌,不懂礼仪,⾔⾏随⼼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法在社会上⽴⾝处世。

所以君⼦只有博学识⼴,以礼制欲,循礼⽽⾏,才能称之为君⼦。

3、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注释: 选⾃《礼记·王制》。

论之:考察他。

译⽂: 凡是选⽤⼈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之后,才分派⼯作,胜任⼯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赏析: 论述选拔⼈才的⽅法。

这种选⽤⼈材的⽅法和我们现在的聘⽤⼈才制度有相同点。

聘⽤⼈才,⾸先要求德才兼备,经过多⽅⾯调查考核,确定德能的⾼下之后,才决定是否录⽤,再根据能⼒的⼤⼩,岗位的重要与否,最后给予相应的待遇。

4、知为⼈⼦,然后可以为⼈⽗;知为⼈⾂,然后可以为⼈君;知事⼈,然后能使⼈。

《礼记》10条传世金句-明白做人处世的智慧

《礼记》10条传世金句-明白做人处世的智慧

《礼记》10条传世金句,明白做人处世的智慧《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中多数篇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礼记》10条传世金句,明白做人处世的智慧。

1. 德成而教尊,教尊则官正,官正而国治。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德成:德行有成。

德行有成并以此教化国民,自己确立威望和尊严。

自己的威望出来了,下面的官员才会正派起来。

官吏的作风正派了,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2.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辩,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礼记·王制第五》。

那些凭借着才能入官,一定要先考核他们。

考核过他们的才情德行后,在去试用他们一段时间,能够胜任工作的,确定他们的官阶品级。

品阶确定之后,再给他们播发相应的俸禄。

3.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

——战国·荀况《荀子·礼论》)人人皆有死,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但自己的言行并不因为死亡而消失。

人们对死者的缅怀和悼念,一方面是寄托哀思,表达悲痛的心情;一方面是对那些美好言行的深切怀念。

4.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礼记·文王世子》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怎样做一个好臣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5. 荀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

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第九》。

行:通行。

大道通行于天下,天下是天下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天下。

7.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礼记·孔子闲居》。

覆:覆盖。

载:承载。

上天无私的笼罩着大地,大地也无私的承载着万物,日月无私的照耀着天地。

8.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君子在他人面前,行为不失庄重,神色不失端庄,言语不失慎重。

9.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名言10句,建议收藏,终生研读

《礼记》名言10句,建议收藏,终生研读

《礼记》名言10句,建议收藏,终生研读
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译:君子(举止庄重)不使自己行为有不检点之处;(容貌严肃)不使人对自己的仪态有轻视之处;(言语谨慎)不说不该说的话。

2、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译:(国家)没有三年的储备,就叫做“国非其国”了。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大道通行于天下时,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

4、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译:吃饭穿衣,男欢女爱,是人们存在着的最大的欲望。

5、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译: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物。

人不学习,不懂得道理。

6、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即使有最好的理论,不去学它,就不明白它好在哪里。

7、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译: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人之情性。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授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相长。

9、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译: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就不会招致别人用忿恨的语言回击你。

10、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译:君主因为有民众而存在,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礼记名句经典语录

礼记名句经典语录

礼记名句经典语录
以下是 6 条礼记名句经典语录及例子:
1.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就像朋友之间,我送你一份礼物,你却毫无表示,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这可真是不符合礼呀!比如说你生日我精心给你准备了礼物,等到我生日的时候,连句祝福都没有,这像话吗?
2.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哇,真正的孝顺不就是让父母开心,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嘛!想想看,要是父母希望你常回家看看,你却总以忙为借口推脱,这能叫孝顺吗?就像隔壁的小李,一有空就陪爸妈聊天散步,那才是做到了这条呀!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哎呀,这不是跟我们学习一样嘛,学了才发现自己还有好多不懂的,教别人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就好像我们一起做数学题,做着做着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掌握牢固呢!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就好比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哪能变得精美呢?人要是不学习,怎么能明白道理呢!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通过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呀,你说对不对?
5.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人可不能太骄傲啊,欲望也不能放纵呀,志向不能太自满,快乐也不能过度。

就像那个骄傲自大的小王,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结果最后栽了跟头,这多不应该呀!
6.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真正的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会很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会战战兢兢呢。

这就跟我们做事一样,不能因为没人监督就马虎呀!比如考试的时候,即便老师不在身边,我们也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呀,这才是君子所为嘛!
我觉得《礼记》中的这些名句真的是很有智慧呀,能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记名句赏读
(一)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

狎:亲密的意思。

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

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

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谓恶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选自《礼记·曲礼上》。

让:谦让。

怠:懈怠。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赏析】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且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注释】选自《礼记·王制》。

论之:考察他。

【译文】凡是选用人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赏析】论述选拔人才的方法。

这种选用人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点。

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备,经过多方面调查考核,确定德能的高下之后,才决定是否录用,再根据能力的大小,岗位的重要与否,最后给予相应的待遇。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注释】选自《礼记·文王世子》。

【译文】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赏析】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

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

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在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注释】选自《礼记·礼器》。

【译文】忠信是礼的精神基础,义理是制作形式的原则。

【赏析】论述忠信与礼,义理与礼的关系。

忠信是礼的根本,义理是礼的形式,没有忠信,礼就无法存在。

没有义理,礼就无法施行。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

俗:风俗。

【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赏析】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能使人民提高学问道德修养,明白事理,尊守道德通过教育准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

教育是强国之根本。

从古到今,教育都是人通向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故学然后知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

困:困惑。

反:同“返”。

【译文】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

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赏析】古人论述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勉励人们要博学,即对各类知识深入而广泛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迫切需求。

通过教人之后知到自己知识的贫泛。

会更加激发求知的兴趣,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注释】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赏析】说明善于感染和启发的作用。

歌唱得好的人,不仅能使人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更重要地使人不由自主的合拍而歌;好的老师不只是给学生机械的灌输知识,而善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融汇贯通的能力。

可见感染、启发诱导的力量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