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第四章复习资料
植保初级工培训(4--6章) (2)

草除灵
磺草酮 莠去津
抑制植物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杂草停止生长
影响杂草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
十一、农药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1.喷药量 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
药效
剂量
2.喷药时间和次数 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 预测,在没有发病或刚刚发病后及时喷药保护。喷药次数主 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 喷一次,共喷2~3次,雨后补喷。
油剂 缓释剂
五、农药助剂
(一).助剂的种类 1、填充剂或简称填料 如高岭土、硅藻土、陶土、 白炭黑、黏土等。 2、润湿剂 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在固 体植物表面润湿与展布。如拉开粉、洗衣粉等。 3、乳化剂 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如水和 油),其中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 一种液相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如烷 基苯磺酸钙、聚氧基脂肪酸酯等。
九、常见的杀菌剂
1、含铜杀菌剂: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王 铜、洛氨铜、琥胶肥酸铜(DT)、壬菌铜 2、含硫杀菌剂:硫磺、石硫合剂、代森锰 锌、代森锌、丙森锌、代森联、福美双 3、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戊唑醇、腈菌 唑、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 醇 4、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甲基硫菌 灵、苯菌灵
﹥10
(二)、亚急性毒性
长期连续接触一定剂量农药,中毒症状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中 毒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
(三)、慢性毒性
有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 环境和食物,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机能受损,阻碍 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致癌、致畸、致突变
4、溶剂 溶解农药原药,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5、分散剂 一种是农药原药分散剂,如悬浮剂、水 乳剂等;另一种是农药粉剂的分散剂,防治粉粒絮 结,利于分散的助剂。 6、展着剂 增加农药对固体表面展着性能的助剂, 可提高耐雨水冲刷,提高持效性。 7、稳定剂 可抑制或减缓农药有效成分分解,有的 具有抗凝作用,称抗凝剂。 8、增效剂 本身无生物活性,但能抑制生物体内解 毒霉,与某些农药混用时,能大幅度提高农药毒 力和药效。 9、其他:渗透剂、发泡剂、消泡剂、防冻剂、着色 剂等。
5_农业气象学_水分

w
mw V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农业气象学
第四章 水分
比湿:单位质量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
(用 q 表示;单位为 g〃g-1或kg〃kg-1)
mw q m w md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农业气象学
第四章 水分
空气密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干空气和水汽质量之和。 (用 ρa 表示;单位为 kg 〃 m-3)
第四章 水分
第四章 水分
大气中的水份是大气组成成分中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1.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和变化规律
2. 水面蒸发、农田蒸散及变化规律 3. 成云致雨的条件和降水特征、水分利用率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农业气象学
第四章 水分
第一节 大气湿度
一、水的相变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2.水相变化中的蒸发潜热 L=2500-2.4t < 2450 J/g >
ρa:空气密度,
0.622 L a(esw ea) P
从周围空气中获得的热量
a Cp (ta tw)
Cp:空气质量热容,J/g〃℃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
农业气象学
第四章 水分
0.622 L a Cp (ta tw) a (esw ea ) P 0.622 L Cp (ta tw) (esw ea ) P Cp P ea esw (ta tw) 0.622 L Cp P 湿度常数 ( , Psychrometer constant) 0.622 L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一定时,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 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例题:已知北京某年初夏ta=30℃,
推荐-植物保护基础复习病害部分 精品

时与寄主组织共同形成,如竹赤团子病菌子座。子座的功能主要 是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作用。
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织构成的长条形绳索状结构,外形与植物
的根相似,所以也称根状菌索,菌索可抵抗不良的环境条件,也 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
(二)菌丝体的变态
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松散的,但有时也可以密集而形成菌组织。 菌组织有两种:一种是菌丝体纠集松散的疏丝组织,另一种是菌丝 体纠集较紧密的拟薄壁组织,菌组织可以进一步形成菌核、子座和 菌索等变态体。
菌核是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内层是疏丝组织,外层是拟
薄壁组织。菌核的形状有小米状(白绢菌核)和鼠粪状(油菜菌 核)。菌核颜色初期常为白色或浅色,成熟后为褐色或黑色,特 别是表层细胞壁厚,色深且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的 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从其上形成 产生孢子的机构。
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三、本章难点
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植物病害定义
定义:植物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影响,使其细胞和组
织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有害变化, 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定义的要点:
1. 有病理变化过程(从生理到细胞组织形态的病理渐变过程):
7. 脓状物 病原细菌在病部产生的脓状粘液,干燥后成为蜡质颗 粒,此为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如柑桔溃疡病。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分类
一、 按病原分:有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和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又可分为真菌病害、 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二 、按受害部位分:根病、茎病、叶病、花病及果病。 三、按寄主植物分:农作物病害、树木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 害、花卉病害等。果树病害可再细分为苹果病害、梨病害、柑桔 病害等。 四 、按传播方式:气传病害、土传病害、昆虫传病害等。 五、 按发生期分:苗期病害、生长期病害、贮藏期病害。
植保第四章复习资料

第四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助剂包括在内。
2.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3.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
4.原粉:农药的固体形态。
5.原油:农药的液体形态。
6.农药加工:将原药造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
7.农药制剂:农药加工后的产品。
8.剂型:制剂的具体形态。
9.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用,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的物质。
10.毒力:农业上习惯将对标靶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
11.毒性: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则称为毒性。
12.急性中毒: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
13.致死中量: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
14.致死中浓度: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浓度。
15.亚急性中毒:指在较长时间内经常接触、吸入或食入某种农药部分,最后导致人、畜发生与急性中毒类似的症状,称亚急性中毒。
16.慢性中毒:指污染或残留食物中的微量农药,长期少量地被人、畜摄食,造成体内积累,引起的慢性毒害,称为慢性中毒。
17.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以极少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与动植物和食品中。
18.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作物收获的时间段,也称安全等待期。
二.填空题1.施用农药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2.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3.杀虫剂按其成分来源分类,可分为四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
4.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驱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5.按杀虫剂的毒理作用分类,可分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什么叫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当植物受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干扰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2.什么叫病状和病征?各举几个病例说明。
病状是指在植物病部可看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
马铃薯干腐病和甘薯软腐病。
类型定义分类1.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具体又可分为褪绿、黄化、花叶、红叶、脉明等类型。
2.坏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病斑,其它有叶枯、茎枯、穿孔、疮痂、溃疡等类型。
3.腐烂植物细胞和组织发生较大面积的消解和破坏,幼嫩和多肉的组织易发生。
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猝倒及立枯也是腐烂的类型。
4.萎蔫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萎蔫。
生理性萎蔫―由于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或高温时过强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暂时缺水,若及时供水,则植物可恢复正常。
病理性萎蔫―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如黄萎、枯萎和青枯等。
这种凋萎大多不能恢复,导致植株死亡。
5.畸形因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如矮缩、矮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瘤肿、丛枝或发根、徒长及变叶等。
病征是指寄主在发病部位出现的病原物的子实体。
由于病原物不同,植物病害病征常表现出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特征。
其中常见的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等。
如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霜霉病,病部可见大量霜霉状物。
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和黑粉病等。
病征类型定义1.霉状物在植物病部形成的各种毛绒状霉层。
2.粉状物植物病部形成的白色或黑色粉层。
3.锈状物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疱状突起,破裂后散出白色或铁锈色的粉状物。
4.粒状物植物病部产生的颗粒状物。
5.脓状物植物病部在湿度较大时产生胶粘状、似露珠的白色或黄色脓状物,即菌脓,干燥后形成薄膜或胶粒。
植保工复习资料.doc

1、我国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植物病害定义的三要素一致病因素、病理程序、危害性3、蝗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变态类型为-不全变态4、鳞翅目成虫羽化后,为了促进性成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5、昆虫滞育的生理机制是由--内激素控制的。
6、.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对害虫的作用方式表现为强触杀性。
7.20%速灭威乳油稀释800倍,其浓度相当于250ppm。
8、配制0.5%石灰等量式浓尔多液,硫酸铜、石灰和水的用量比是1: 1:200。
9、高毒农药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获的必要期间称安全间隔期10、棉铃虫属于--多食性11、棉红蜘蛛大发生的适宜气候条件是--高温干旱。
12、稻螟虫和稻苞虫口器--咀嚼式13、叶蝉和飞虱口器--刺吸式14、褐稻虱大发生的预兆--短翅型出现多15、稻纹枯病发生的适宜气候条件是-高温高湿16、水稻叶瘟症状因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抗病品种遇干燥气候发生白点型症状。
17、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的使用方法-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和杀草薄膜除草法。
18、麦田常用的除草剂主要有2,4-D类、取代服类两类.判断题1、玉米瞑幼虫常见的田间分布型是随机分布。
(X )2、水稻叶瘟症状因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抗病品种遇干燥气候发生白点型症状。
(X )3、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农药是富士一号、三环卩坐。
(X )4、分篥期防治水稻瞑虫的最佳方法是撒毒土。
( V )5、稻田灌水深、氮肥多,有利于稻瘟病发生。
(X )6、水稻烂秧有烂种、烂芽和死苗三种类型。
(V )7、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都能在苗期发病。
(X )8、瞑害和穗劲瘟都可引起白穗,但瞑害的白穗易抽起且有虫孔。
(V )9、稻飞虱和稻纵卷叶瞑都具有南北迁飞习性。
(V )10、棉花立枯病多在棉花播种后1-2月内发生。
(V )11、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是抽穗开花期和温暖多雨的天气相吻合。
(V )12、赤霉病和白粉病都能在麦穗上发病,防治上都要抓住孕穗期及时施药。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

植物保护技术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植物保护与植物病害植物保护是研究防治植物病害与鼠害、改良土壤条件的理论和实践科学,以防止和消除任何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迁的有害事件。
植物保护技术也涉及作物保护,包括抗病虫技术、水耕技术、耐逆技术、种植系统优化技术等。
植物病害可以指性质不同的植物损害,由内部凋零、外部病虫害以及其他的有害事件造成的病害。
内部凋零病害又分为内部溃疡病害和内部病斑病害,这些病害往往是由病原体引起,并且需要采用相应的防治技术才能控制。
外部病虫害包括各种害虫、真菌、病毒等,是植物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类,植物能够抵抗外部病虫害的能力是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第二章农药农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化学物质,是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杀虫、杀鼠、杀草性能进行分类,也可以依据它们的物理毒理性质进行分类,又可以根据它们的动力形态及用途进行分类。
在使用农药进行植物保护时,要根据植物病害的性质及发生规律,遴选合适的农药,按照有效的控制原则,以节约农药的使用量,确保植物保护的技术效果,减少病害发生和农药残留,维护植物保护和环境的安全。
第三章绿色防治绿色防治的概念源于发达国家对生物种群的调控及对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但鲜为提及的领域,是生态农业的基本理念和一种思想,也是技术体系一部分。
它主要指在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利用生物方法控制农作物病虫害,通过提供害虫的天敌主要流程来保护农作物,即实施的是一种低毒、绿色的控害技术,能减少或替代农药的使用,节约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防治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第四章热气膜技术热气膜技术是植物保护技术中一种新型的技术,它是利用高温热气来发挥对害虫的防治作用,对作物直接施加蒸汽膜,阻止害虫潜入,而不损害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特殊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害虫的侵害,有效控制病害传播,保护植物生长发育,改善园艺作物产品的品质,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抗逆性,并且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植物保护学知识重点笔记

植物保护学知识重点植物保护: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2、症状:植物病害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导致植物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某种异常状态。
1)病状:植物本身的不正常。
病状类型: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褪绿、黄化、花叶)坏死——细胞组织死亡,仍保持原来的组织形态。
(叶斑、病斑)腐烂——细胞组织死亡,没有原来的组织形态。
(干腐、湿腐、软腐)萎蔫——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关键是缺水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生长过渡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的现象2)病征:植物生病后病部的病原物结构体病征类型:真菌形成:霉状物(霜霉病)粉状物(白粉病)锈状病(小麦锈病)粉状物(点状物)煤污状物脓状物(许多细菌病害的病征)*有症状不一定有病状*病毒无病征3、侵染性病害: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温光水肥土)引起能传染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不能传染的植物病害(参见12/题3)侵染非侵染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由非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能传染,并有发病中心不能传染,没有发病中心伴有点---片---面的发展过程无点---片---面的发展过程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1、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从活体上获得营养)2、致病性:指病原物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病害的能力。
(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病害的能力)3、严格寄生物(活体寄生物)/严格腐生物:只能从活体/尸体上获得营养4、活体营养:从活体上获得营养的方式。
活体营养型:有的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为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助剂包括在内。
2.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3.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
4.原粉:农药的固体形态。
5.原油:农药的液体形态。
6.农药加工:将原药造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
7.农药制剂:农药加工后的产品。
8.剂型:制剂的具体形态。
9.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用,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的物质。
10.毒力:农业上习惯将对标靶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
11.毒性: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则称为毒性。
12.急性中毒:指农药一次大剂量或24小时内多次对生物体作用后产生的毒性。
13.致死中量: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
14.致死中浓度:在供试动物实验中,测出一次给药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浓度。
15.亚急性中毒:指在较长时间内经常接触、吸入或食入某种农药部分,最后导致人、畜发生与急性中毒类似的症状,称亚急性中毒。
16.慢性中毒:指污染或残留食物中的微量农药,长期少量地被人、畜摄食,造成体内积累,引起的慢性毒害,称为慢性中毒。
17.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以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以极少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及动植物和食品中。
18.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作物收获的时间段,也称安全等待期。
二.填空题1.施用农药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2.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大类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3.杀虫剂按其成分来源分类,可分为四类无机杀虫剂、有机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
4.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驱避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5.按杀虫剂的毒理作用分类,可分为神经毒剂、呼吸毒剂、物理性毒剂。
6.按杀菌剂的化学成分分类可以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微生物杀菌剂、植物性杀菌剂等四类。
7.按杀菌剂作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保护剂、治疗剂。
8.杀菌剂根据能否被植物内吸并引导、存留的特性,可以分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
9.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来分。
可以分为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
10.除草剂按杀草作用方式来分。
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
11.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来分,可分为土壤处理剂、茎叶处理剂。
12.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固体的称为原粉,液体的称为原油。
13.农药加工后的产品称为农药制剂。
14.敌百虫在碱性介质中逐渐转变为敌敌畏,对害虫有很强的熏蒸作用,兼有胃毒作用。
15.农药常用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稳定剂、防解剂、分散剂、发泡剂、增效剂、黏着剂。
16.常用的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粒剂、胶悬剂、微胶囊剂。
17.氧化乐果的剂型为乳油。
18.粒剂按药剂颗粒大小可以分为大粒剂、颗粒剂、微粒剂。
19.农药的施用方法喷粉法、喷雾法、拌种法、撒施法、土壤处理法、毒饵及熏蒸法。
20.拌种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以及种子带菌的病害。
21.土壤处理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
22.毒饵用于防治地老虎、蝼蛄、害鼠。
23.熏蒸法用于防治仓库害虫、大棚和温室病害的防治,杀灭土壤内的病原菌、害虫。
24.我国的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二部分为农药品种名称,第三部分为剂型名称。
25.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中,25%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粉锈宁是农药品种的名称,可湿性粉剂是剂型名称。
26.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浓度表示方法、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
27.农药进入体内的途径口、呼吸道、皮肤。
28.衡量各种农药急性毒性大小,通常用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来表示。
29.农药导致中毒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30.一种农药的致死中量或致死浓度的数值越大,则它的毒性越低,数值越小,则毒性越高。
31.农药中毒导致的毒害:即为农药的“三致性”致畸性、致癌性、致突变性以及有机磷农药的迟发性神经毒性。
32.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大气、水体和农副产品的污染。
33.农药施用浓度越高,次数越多,量越大,对作物的污染程度也就越高。
34.一般最易从土壤中吸收农药的作物是胡萝卜,其次是草莓、菠菜、萝卜、马铃薯、甘薯,难吸收的作物有番茄、圆辣椒、卷心菜、白菜。
35.我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规定:严禁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在蔬菜、果树、烟、茶叶、中药材等作物上使用。
36.农药药效试验小区的排列有对比法、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裂区设计。
37.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被害率、保苗率等表示药效。
38.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选择题1.砒霜是属于 D 杀虫剂。
A.植物性杀虫剂B.有机杀虫剂C.微生物杀虫剂D.无机杀虫剂2.下列属于有机氯杀虫剂的是。
A.敌百虫B.六六六C.氧化乐果D.滴滴涕3.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敌百虫B.敌杀死C.氧化乐果D.滴滴涕4.下列属于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是 ;属于有机氮杀虫剂的是 D 。
A.灭幼脲B.呋喃丹C.灭多威D. 双甲脒5.下列属于植物性杀虫剂的是。
A.大蒜素B.烟草C.除虫菊D.鱼藤酮6.杀虫剂农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
A.熏蒸剂B.胃毒剂C.触杀剂D.内吸剂7.敌杀死是属于 B 杀虫剂;氧化乐果是属于 C 杀虫剂;敌百虫是属于 A 。
A.胃毒剂B.触杀剂C.内吸剂D.熏蒸剂8.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是 A 。
A.胃毒剂B.触杀剂C.内吸剂D.拒食剂9.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是 C 。
A.胃毒剂B.触杀剂C.内吸剂D.拒食剂10.下列哪些是属于呼吸毒剂;下列哪些是属于物理性毒剂。
A. 鱼藤酮B.矿物油剂C.硫化氢D.惰性粉11.按化学成分分类,波尔多液属于 B 杀菌剂。
A.微生物B.无机C.有机D.植物性12.波尔多液是属于杀菌剂;代森锌是属于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是属于杀菌剂。
A.保护剂B.治疗剂C.无机杀菌剂D.有机杀菌剂13.按化学成分分,井冈霉素属于 B 杀菌剂。
A.无机B.微生物C.有机D.植物性14.下列 C 属于微生物杀菌剂;属于微生物杀虫剂。
A.青虫菌B.苏云金杆菌C.井冈霉素D.白僵菌15.下列属于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非内吸性杀菌剂。
A.多菌灵B.百菌净C.石硫合剂D.波尔多液E.甲基托布津F.代森锌16.下列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属于选择性除草剂。
A.敌稗B.二甲四氯C.百草枯D.草甘膦17.以下除草剂中,防除麦间阔叶杂草应首选 A 。
A.2-4丁酯B.除草醚C.甲草胺(拉索)18.下列属于内吸性除草剂;属于触杀性除草剂。
A.西玛津B.扑草净C.除草醚D.五氯酚钠19.洗衣粉属于 B 类助剂。
A.填料B.湿展剂C.乳化剂D.溶剂20.下列属于湿展剂。
A.土耳其红油B.油茶饼C.洗衣粉D.二甲苯E.纸浆废液21.下列 B 属于乳化剂, 属于溶剂。
A.苯B.土耳其红油C.甲苯D.二甲苯22.下列剂型不必加水就可施用的是 A 。
A.粉剂B.乳油C.胶悬剂23.可以直接使用的农药剂型是 A 。
A.粉剂B.乳油C.粒剂D.微胶囊剂24.下列农药剂型中药效最高的是 C ,稳定性较差的是 A 。
A.粉剂B.可湿行粉剂C.乳油D.粒剂E.胶悬剂F.微胶囊剂25.相同浓度的药剂, B 剂型的药效最高,其次是 A 。
A.胶悬剂B.乳油C.粉剂D.可湿性粉剂26.以下哪些农药剂型能控制药效的释放速度。
A.粉剂B.可湿行粉剂C.乳油D.粒剂E.胶悬剂F.微胶囊剂27.粒剂按药剂颗粒大小分类,粒度范围在10~60目,直径为250~1680它属B 。
A.大粒剂B.颗粒剂C.微粒剂28.粒剂按药剂颗粒大小分类,粒度范围在60~200目,直径为74~250它属C 。
A.大粒剂B.颗粒剂C.微粒剂29.下列农药剂型中具有延长药效,使用安全、减少污染优点的是。
A.乳油B.颗粒剂C.缓释剂D.粉剂30. C 药效差,农药易飘移,污染环境。
A.拌种法B.撒施法C.喷粉法D.喷雾法31. C 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 A 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及种子带菌的病害。
A.拌种法B.撒施法C.土壤处理法D.熏蒸法32.土壤处理法主要用于防治。
A.地下害虫B.鼠害C.种子带菌D.杂草E.土传病害33.目前值得提倡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是 C 。
A.浓度表示方法B.倍数法C.单位面积药量34.50%久效磷乳油稀释100倍后,其有浓度为 B 。
A.5%B.0.5%C.0.05%35.配制40%的氧化乐果50倍液涂茎,2千克乳油需兑水 B 千克。
A.100B.98C.50D.4936.防治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应掌握在 A 。
A.孵化高峰期B.三龄前C.三龄后D.老熟幼虫37.防治作物病害最适合的用药时期为 A 。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38.农药混用的基本原则是。
A.混合后不应该破坏原有的理化性状B.防治效果互不干扰C.防治效果有所提高D.减少环境污染E.以无机农药间混用为宜39.在下列农药种类中哪些是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
A.除草醚B.钾胺磷C.磷铵D.氰戊菊酯E.甘氟F.敌枯双40.环境污染包括。
A.室内污染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土壤污染41.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农药有特点。
A.性质不稳定B.残效期长C.分解缓慢 D .性质稳定 E.容易光解42.最易从土壤中吸收农药的作物是 D 。
A.白菜B.番茄C.菠菜D.胡萝卜43.为保安全,每天施药实际操作时间不宜超过 C 小时。
A.3B.4C.6D.844.下列农药对棉蚜防治无效的是 A 。
A.氧化乐果B.抗蚜威C.溴氰菊酯D.氯氰菊酯45. A 是治疗锈病、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它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作用。
A.粉锈宁B.多菌灵C.乙膦铝(疫霜净)四.判断题1.施用农药,相对于其他防治措施,具有高毒(高效)、速效、方便、适用性广,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
(×)2.直接由天然有机物或植物油脂制作的杀虫剂,叫化学杀虫剂(有机杀虫剂)。
(×)3.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的微生物(微生物及其它代谢产物)作为农药叫微生物杀虫剂。
(×)4.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三类农药(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驱避剂、引诱剂、拒食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5.氧化乐果既属于内吸剂,又属于触杀剂(√)6.物理性毒剂是通过摩擦和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通过摩擦和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