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故事:两张数学草稿纸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

三年级数学小故事(精选2)故事一:小明的口袋钱小明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带着自己的口袋钱去买一些零食或玩具。

有一天,小明决定数一数自己的口袋钱,他把钱一个一个地数出来,最后数出了23元。

小明想要买一个35元的玩具,但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钱不够。

于是,他想起了自己妈妈曾经告诉他的方法:可以用一张纸条来记账,把自己欠别人的钱记下来,等到有钱了再还。

于是小明找到了一张纸条,写下了自己欠别人12元钱的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小明终于攒够了35元钱,他非常高兴地跑去买了那个玩具,并把欠别人的12元钱还了回去。

小明的妈妈看到这一幕,非常欣慰。

她告诉小明,节约是一种美德,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可以让自己更加独立和自信。

故事二:小明的厨艺小明是一个很喜欢做饭的小男孩,他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帮忙。

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妈妈都有事出门,留下了小明一个人在家。

小明非常开心,他决定自己独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小明打开冰箱,看到里面只有一些蔬菜和一点肉,他想了想,决定做一道青椒炒肉。

小明仔细地把青椒和肉都切好了,然后把锅烧热,加入油和盐,开始炒菜。

不久,小明的青椒炒肉就做好了,他非常满意地品尝了一口,觉得味道很不错。

这时,小明的爸爸妈妈回到了家,他们看到小明做的晚餐,都非常惊讶和高兴。

他们赞扬小明的厨艺很棒,让小明更加自豪和自信。

故事三:小明的草稿纸小明是一个很爱画画的小男孩,每天都会在草稿纸上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新的草稿纸给他。

小明非常高兴,他拿起笔,准备画一些新的图案。

不久,小明发现自己画错了一些线条,想把草稿纸扔掉重新再画一张。

但他的妈妈告诉他,草稿纸可以反复使用,不需要浪费。

于是,小明学会了把错的线条用橡皮擦掉,重新在上面画。

每当画错了一次,他都会用橡皮擦掉,再重新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小明的画画水平越来越好,他也懂得了如何节约和重复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结语:以上三个故事都是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通过小故事了解了很多实践中的道理,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

发挥“草稿”功能,助力学生数学学习

发挥“草稿”功能,助力学生数学学习

发挥“草稿”功能,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草稿本是体现学生做题过程的一种载体,里面记录了学生的思考、验算和分析等.。

草稿本的存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解题思路,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草稿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草稿本;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直以来,草稿本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记录着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演算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还让学生能够随时翻阅检查,从而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同时,草稿本的合理使用还能助力学生打开解题思路、开阔思维、锻炼计算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草稿本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学生不仅没有充分发挥草稿本的辅助作用,甚至还没有对草稿本重视起来,不准备专门的草稿本,喜欢随意在课本上、桌面上打草稿,即使准备了草稿本,也只是在必要时候使用一下,记录的内容少,用完即丢.。

长此以往,体现不出来草稿本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草稿本呢?一、认识草稿本,挖掘使用价值由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常利用口算或心算就能直接得出结果,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草稿本是多余的.。

事实上,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遇到的数学问题就会变得相对复杂,仅靠口算或者心算已经不能轻松得出答案.。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打草稿习惯,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充分认识草稿本的价值,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他们深刻了解草稿本对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草稿本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梯形A上底长5 cm,下底长7 cm,高6 cm;梯形B上底长5.5 cm,下底长6.5 cm,高7 cm,这两个梯形哪个的面积大?”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草稿本的作用,教师采取让学生抢答的方式.。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

数学故事(三四年级适用)故事一:猴子分桃在美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猴王想给一群小猴子分桃子。

猴王问小猴子:“我给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可以吗?”小猴子摇头,觉得分得太少了,大声喊道:“不行!不行!”猴王听了,只好提高标准:“好吧,我给80个桃子,平均分给40只小猴子,怎么样?”小猴子贪婪地说:“大王,请您再多给点吧!”猴王听了,就更慷慨了:“我给你们800个桃子,平均分给400只小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那么,谁最聪明呢?为什么?(相关课题:商不变性质)故事二:王爷分饼在古代,一位王爷去山上看他的儿子练武。

兄弟几个见到父王来了,都围了上来。

王爷说:“孩子们,父王今天带来了你们最喜欢吃的大饼。

”说着,王爷取出一个大饼,平均分成两份,给了老大一块。

老二很贪心,说:“父王,我想要两块饼。

”于是,王爷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份,给了老二两块。

老三更贪心,说:“父王,给我三块饼。

”王爷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六份,给了他三块。

大哥觉得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于是说:“父王,老四最小,应该给他六块。

”XXX听了非常高兴,觉得父王给他最多。

那么,你觉得谁得到的最多呢?(相关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故事三:XXX的生死在古代,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听信他的师爷的谗言,抓了无辜的XXX。

在审问时,他对XXX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

”如果让XXX抽签,可能会怎样呢?可是,想害死XXX的师爷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

幸亏XXX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XXX抽签。

XXX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

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XXX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XXX。

(相关课题:可能性)故事四:小猪算算术XXX在算术课上研究加法和减法。

老师问小猪:“如果你有3个苹果,你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小猪算了一下,说:“我有5个苹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奶奶不让我写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故事 奶奶不让我写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故事奶奶不让我写作业上周四的下午我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快放学了还有3个学生不会背诵,我就告诉他们放学回家后在练习本上抄一遍乘法口诀表,再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记忆,周五的早晨到校后我再检查。

周五的早晨到校后,我检查这3个孩子背诵了,2个孩子都熟练的背诵出来了,只有一个小男孩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我就告诉他:我从1—9的乘法口诀中任意抽1句说出前半句或后半句,让他接缺少的局部,结果我抽了10句口诀他只会对3句。

我家就感到很纳闷:为什么那2个孩子都已经熟练的背诵出来了,而他根本就不会?我就问他:你昨天晚上抄的乘法口诀表呢?拿来给我看看。

他就低着头不出声也不拿作业本,“你写的作业本呢?〞“放在家里了。

〞“你写了吗?〞“......〞〞你是没写呢还是写了真的忘在家里了?〞“......〞我把他的书包提出来找了一遍,全部的数学本上都没有找到他作业的痕迹,“告诉老师,你昨晚回家写了吗?〞“没写。

〞“为什么?〞“嗯......奶奶不让我写作业!〞“为什么?〞“奶奶说天冷,不让我写作业。

〞我明白了,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了,妈妈在外打工时而会回来看一看,爸爸常年在外不回家,这个孩子就是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爸爸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就溺爱,现在家里就这么一个独苗孙子那溺爱就不用说了。

其实,这个孩子还蛮聪慧,平常课堂上致辞也比拟积极,就是有些惰性,写字时候不够专心、拖拉,不能及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原本我以为只是孩子小、贪玩的原因,现在看来很大一局部是家长的原因,因为天气冷就心疼、溺爱,不让孙子写作业,认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疼惜,唉!我就问他:现在只有你自己不会背诵乘法口诀表了,你能背诵吗?他说能。

我就和他约定:如果能在上午放学前背诵出来我就给与奖励,他爽快的容许了。

放学的音乐响了,我在办公室里等待他,他真的如约到来,竟然流利的背诵完1—9的乘法口诀表,我有随机抽查了几句他也正确的补充完整。

我及时兑现了给与的奖励的约定,他很开心。

小学教学故事:两张数学草稿纸

小学教学故事:两张数学草稿纸

小学教学故事:两张数学草稿纸两张数学草稿纸:一张潦草混乱,杂乱无章;一张清楚整齐,排列有序。

从这两张数学草稿纸的变化反映了我女儿学习习惯的转变,见证了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我女儿学习认真自觉,态度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但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业粗心,经常出错。

这引起了我的警觉,引发了我的思考:学习挺认真自觉的,态度也好,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我们就开始找原因,结果发现她非常粗心,而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打草稿很不规范。

字迹潦草不清而且不规范,如6和0、5和3经常写得难以区分;数字位置对不整齐,个位、十位经常对错位;进位写不清楚;数学算式排列杂乱无章,大小不一;因为字和算式比较大,有时一张草稿纸只能列很少的几个式子,造成很大的浪费;草稿纸没有装订好,又不爱惜,搞得皱巴巴的,有的丢到哪儿也不知道了。

……所有这些对我女儿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为字迹不规范,经常把数字看错、抄错,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就错了,我女儿很多题目做错就属于这一原因;有些题目是进位写不清楚而做错;有些题目想找做错的原因,因为算式很乱很难找到,有的是因为草稿纸丢了而无法找到等等。

为了改变我女儿这种不好的的习惯,我多次跟她讲清这种坏习惯对学习的危害,希望她能够改掉;同时我也亲自用白纸为她做了一本草稿本,并要求她草稿纸上的字也要写清楚规范,算式要排列整齐,她也很乐意地接受了。

但是,习惯一般是难改的,刚开始老毛病经常犯;有时还不想坚持,我经常教育她,督促她,帮助她;有时甚至与我对抗,我始终不退让,一定要让她改掉,后来她终于改掉了坏习惯。

现在的草稿纸与以前就大不一样了:字迹比较工整清楚,书写比较规范;数字位置横竖整齐,个位与个位、十位与十位、运算结果都能一一对应;算式排列整齐有序,大小差不多,布局合理;草稿纸装订成册,保存完好。

有时候反而是父母在检查作业时,乱涂乱画,被女儿骂。

这样便于检查验算,容易找到错因,有助于减少作业的差错,提高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会认真做事的基本方法,甚至于学会做人的道理。

用双行信纸写200字的数学小故事

用双行信纸写200字的数学小故事

用双行信纸写200字的数学小故事故事1一位老猎人常教导他的三个儿子要有勇有谋。

一次,老猎人在盘子上放了四个大苹果,让三个儿子用最少的箭射掉全部苹果。

大儿子比划了一下:"我要用三支箭。

"二儿子一听,急忙说:“那我只要用两只箭。

”小儿子先想了一下,说:“我觉得一只箭就足够了。

”老猎人听了很高兴,夸奖小儿子聪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向小儿子学习,不仅要有技术,还要善于开动脑筋。

大儿子与二儿子听了不服气,认为小儿子在说大话。

于是小儿子一箭射出,四个至关紧要全部落地。

你知道他是怎样射的吗?故事2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

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故事3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粗心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

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

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

小粗心奇怪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粗心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家里来了客人了。

”“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

”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小学数学草稿本的有效使用”之我见

“小学数学草稿本的有效使用”之我见

“小学数学草稿本的有效使用”之我见摘要:草稿本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而且经常在计算的过程中用到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学生已然不再注重草稿本的使用,认为对它的使用只是在延误做题的时间,而对于实际准确率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草稿本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够直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而,师生必须改变现阶段对草稿本的认识,在学习中加强对草稿本的使用,从而产生深层次的学习效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草稿本;有效;使用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载体就是“草稿纸”,因为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

正如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所说:“草稿纸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履历表。

”草稿纸用得好,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草稿本的有效使用,还是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需要。

一、小学生数学草稿本使用的现状分析现象一:随意的草稿多,规范的草稿少。

原因分析:草稿本不用老师批阅,学生总是非常随意,书写乱七八糟,很多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抓到什么就是什么,手上、书本上、作业本上、甚至在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随意用来打草稿。

还有些学生为了节省纸张把字写得像小绿豆一样大小,连自己都难以认清刚写的字迹,这些随意的草稿就直接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性。

现象二:心头的草稿多,笔头的草稿少。

原因分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学内容主要是百以内的计算,在计算题目时,学生以口算为主,一些解决问题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学生很少需要用到草稿本。

三年级时加减法计算题目虽然扩大到万以内,但乘除法还是以一、二位为主,所以学生“打草稿”的意识还是不够强。

而到了中年级计算题的位数明显增多,其他如解决问题、几何等知识点的解题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大部分题目已经不能够一眼看出答案,或是通过心算得出结果。

“草稿”不草——草稿习惯养成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草稿”不草——草稿习惯养成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草稿”不草——草稿习惯养成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的学习涉及到一系列的逻辑运算。

而草稿纸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文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从草稿使用的思想上的认识、习惯方面的培养和具体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草稿、计算、效率、探索一、现象引发思考在教学中,遇到了这样两件事:其一“五花八门的怪答案”。

278×35,答案应该是9730。

而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9130的,有9736的,还有9136的,让我感到莫名其妙。

其二“各种各样的怪形态”。

在解决难题时,发现学生思考时的样子各种各样。

有的学生埋头苦算,不停的在草稿本上涂涂写写;有的学生咬紧笔杆,紧皱眉头地思考着,可就不见他们动笔。

规范使用草稿本的孩子,正确率高且卷面整洁。

而“苦思冥想”的思路正确,但试卷犹如“作战地图”,有的还来不及演算,所以正确率悬殊大。

根据以上现象的分析可得,草稿适当“草”些无妨,但学生如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就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效使用草稿本是很有必要的,养成小学生打数学草稿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之一。

透过现象看本质,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草稿本没有好好利用,需要教师探求教学中新型的、有效的途径。

二、思考寻求途径学生在草稿上的活动就是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直接反应,让学生养成有效地利用草稿的习惯对学生来说可以发展他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计算速率和正确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

”小学生向师性强,可塑性大,各种良好的习惯也较容易形成,那如何利用孩子的这一“黄金期”来让其养成有效地利用草稿的习惯呢?教师可尝试以下途径。

(一)让草稿学会“说话”怎样才能提高检查力度,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高效辅导呢?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草稿打得清清楚楚,具体要求:首先从配套的课堂作业本着手,合理规划答题区与草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学故事:两张数学草稿纸
两张数学草稿纸:一张潦草混乱,杂乱无章;一张清楚整齐,排列有序。

从这两张数学草稿纸的变化反映了我女儿学习习惯的转变,见证了她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我女儿学习认真自觉,态度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但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业粗心,经常出错。

这引起了我的警觉,引发了我的思考:学习挺认真自觉的,态度也好,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我们就开始找原因,结果发现她非常粗心,而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打草稿很不规范。

字迹潦草不清而且不规范,如6和0、5和3经常写得难以区分;数字位置对不整齐,个位、十位经常对错位;进位写不清楚;数学算式排列杂乱无章,大小不一;因为字和算式比较大,有时一张草稿纸只能列很少的几个式子,造成很大的浪费;草稿纸没有装订好,又不爱惜,搞得皱巴巴的,有的丢到哪儿也不知道了。

……所有这些对我女儿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因为字迹不规范,经常把数字看错、抄错,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就错了,我女儿很多题目做错就属于这一原因;有些题目是进位写不清楚而做错;有些题目想找做错的原因,因为算式很乱很难找到,有的是因为草稿纸丢了而无法找到等等。

为了改变我女儿这种不好的的习惯,我多次跟她讲清这种坏习惯对学习的危害,希望她能够改掉;同时我也亲自用白纸为她做了一本草稿本,并要求她草稿纸上的字也要写清楚规范,算式要排列整齐,她也很乐意地接受了。

但是,习惯一般是难改的,刚开始老毛病经常犯;有时还不想坚持,我经常教育她,督促她,帮助她;有时甚至与我对抗,我始终不退让,一定要让她改掉,后来她终于改掉了坏习惯。

现在的草稿纸与以前就大不一样了:字迹比较工整清楚,书写比较规范;数字位置横竖整齐,个位与个位、十位与十位、运算结果都能一一对应;算式排列整齐有序,大小差不多,布局合理;草稿纸装订成册,保存完好。

有时候反而是父母在检查作业时,乱涂乱画,被女儿骂。

这样便于检查验算,容易找到错因,有助于减少作业的差
错,提高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更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会认真做事的基本方法,甚至于学会做人的道理。

女儿学习习惯的变化,是父母与女儿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从这种变化中我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一)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能推动学习的进步,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一半。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

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就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对“养成良好习惯”作过精辟的
论述:“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


但是习惯,有好、坏之分。

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但会严重阻碍学习进步,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求学时代的学习进程,甚至会遗憾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推动学习的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预想之外的学习效果,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使之终身受益。

其实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习惯决定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学校老师的任务,更是父母首要职责,不可推卸。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正确的引导很重要。

家长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习惯对于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光能推进学习,而且影响人的一生。

其次引导学生辩清是非。

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分不清习惯的好坏。

因此,家长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做好,那样做不好,等等。

其次,习惯的形成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习惯”一词,《辞海》释为“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简而言之,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化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是后天逐渐养成的。

习惯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决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昆图斯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

美国的马克吐温说:习惯是很难打破的,谁也不能把它从窗户抛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着它从楼梯上走下来。

既然习惯不是短时期可以形成和巩固的,那也不是短时期可以改变的,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要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从点滴抓起,不断地提醒、督促孩子,让孩子一点一点地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三,鼓励与监督并用。

人是需要鼓励的,一句鼓励的话,有时能改变了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甚至于改变人的一生。

当孩子坏习惯开始改了,哪怕是一点点,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给予指导,让他朝着你设定的方向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必须监督,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更要督促。

如果出现反复,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家长必须坚持,不能放弃原则。

否则,会前功尽弃,无法实现目标。

总之,只要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家长与孩子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就一定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