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推动共性激发个性——集团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控

文\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

中粮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发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人力资源意识,最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成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解决人力资源各模块缺乏有机联系和集团上下没有贯通的问题。

2005年以来,伴随集团并购整合力度的加大,集团进入全面战略转型阶段,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战略理解的不断深入,集团人力资源工作也经历了三个阶段,2006年底以前,工作重点在于“以各人力资源职能模块为核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2006年底到2007年底,我们提出了“以人才发展为主线,建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2008年以来,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以人才发展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建立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以人力资源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发展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变表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工作思考的持续深入,意示着这支队伍的成熟。三年来集团人力资源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指引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人力资源战略初见成效,各级人力资源机构基本建立,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初具雏形,人力资源工作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所有这一切与集团领导的支持和全体人力资源人员的投入密不可分。

一、系统反思、标杆学习,探寻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为进一步明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集团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探寻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是人力资源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集团人力资源部认为完善各级人力资源机构的管理职能,形成人力资源各职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上下贯通,才能体现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掌握主动权。经过标杆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企业必须成为员工成长的促进者,通过人力资本增值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粮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发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人力资源意识,最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成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解决人力资源各模块缺乏有机联系和集团上下没有贯通的问题。

据此,总结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如下:

使命:做员工成长的促进者。我们是员工成长的促进者,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迅速增值,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

愿景:成为优秀人才的制造工厂。我们不仅奉献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还造就优秀的人才,使“中粮人”成为我们的又一品牌。

战略:建立以人才成长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高境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是中粮集团打造横向有机联系、上下贯通的一体化系统,支撑集团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所有人力资源人员必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集团各级人力资源机构都必须从客户导向出发组建人力资源各模块。通过这个过程,建立起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并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集团各级单位的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二、追随战略、勇于创新,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满足近年战略转型的需要,集团人力资源部围绕人才成长主线,以客户为导向积极推动构建具有中粮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经理人KAAPP评价体系、忠良书院经理人培养开发体系、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体系、长期激励体系、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和劳动合同管理体系等,并制定和出台了十余个办法和数十个管理细则对体系形成良好支撑,在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些体系都通过“人才发展”这条主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所有人力资源工作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出发点。集团人力资源部在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工作,将KAAPP评价作为经理人年度评价、任前评价和滚动评价的核心工具,从2005年开始,共计20000余名人员参加到评价体系中来,完成了近1500名管理人员的评价工作;顺利完成了“以岗定薪、按绩取酬、促进能力发展,逐步与市场接轨”的集团薪酬改革;建立了中国食品、中国粮油、中粮屯河和中粮地产的长期激励体系;组织实施了集团经理人满意度普查和数千名员工满意度调查;并按照“集团搭台单元唱戏”的原则不断优化招聘流程吸引优秀人才,投递简历人数从2005年的5000余人增加到2008年的33000多人;尝试通过建立一体化的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单位的人力资源权限和职能,推动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中粮集团人力资源工作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初具雏形。2008年1月,中粮与万科和联想共同分享了2007年中国最佳雇主学院奖,这是市场对集团人力资源工作最大的认可。

三、追求卓越、勇于转变,推动中粮集团发展进步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深深的意识到,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进程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要求集团下一步人力资源工作还必须完成“四个转变”。

1. 加快从自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变。人力资源工作核心是围绕“人”进行,迫使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在科技快速进步、知识雇用资本的时代,人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成长和衰退的速度不断加快,仅仅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进行机械式管理注定没有生命力。而从人性化的角度,以客户为导向出发,关注股东的、各级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创造各种条件,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才是企业长青的根本。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不再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是讲究投入产出,加快从自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变任重道远。

2. 加快从公司型人力资源管理到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中粮集团在从一个专业外贸公司发展成为集团化公司的历史进程中,公司化管理模式仍未得到彻底的扭转,“看得见一竿子到底、看不见放任自由”的惯性思维仍有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我们必须明确集团总部、各级单位权限如何划分,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如何来形成各项职能横向有机联系和纵向上下贯通,这才能应对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才能应对中粮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3. 加快从一般的考核任免到人才梯队建设的转变。人是未来竞争的第一要素,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开发和培养人上来。目前,各级单位对人的管理还停留在一般的考核任免上,就事论事,缺乏前瞻性,已不能适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为满足集团战略转型的需要,必须打造一支具有行业领导力和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形成持续的优秀人才供给。忠良书院将成为中粮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环节,成为中粮优秀人才的摇篮。

4. 加快从现金薪酬到全面报酬的转变。良好的发展平台、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激发人的潜能,吸引和留住员

工的要素,他们是除现金薪酬外,包含在全面报酬中的其它关键要素。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最大的问题表面在于员工的收入待遇,但深入分析后发现其实并不在待遇本身,客观公正的评价,清晰可见的发展空间,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简单透明的文化氛围是保证员工全心全意投入到企业发展,推动战略转型的根本保证,这也对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从重视现金薪酬到关注全面报酬的工作重点转变。

以上四个转变源于中粮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将促使集团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战略达成的支持。这四个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有机整体,发挥集团化企业的人才优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的发展中来,从人性化的角度,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贯彻全面报酬理念,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员工和企业共成长、共发展,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中粮集团刚刚开始从一个传统的国企迈上新国企的征途。这四个转变将极大推动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进步,最终实现从事务型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将为中粮的“基业长青”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 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1992 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 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2005 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2009 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1953 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 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 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 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 ,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借助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更贴近企业和员工,增强党建的活力和亲和力;企业文化依托党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党工团丰富的组织资源,更快地落地生根。中粮集团党组把企业文化明确定位为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是中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运用“体验营销”的手段巩固和传播集团新文化。【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 中粮集团的品牌文化体系,包括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

论中粮集团组织结构

中粮集团组织结构 简介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中粮集团”)于1952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横跨农产品、食品、酒店、地产等众多领域。中粮集团长期从事粮油食品进出口贸易,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企业之一。截至2003年,中粮集团进出口额累计1,46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累计785亿美元,进口总额累计683亿美元。 ?? 1992年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粮集团加快战略调整,大力实施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经营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由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产业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贸易、实业、、、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中粮集团已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格局。食用油脂、饮料、酒类、啤酒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业务在国内占有领先地位。中粮产品“福临门”食用油、“长城”、“金帝”巧克力、“梅林”罐头享誉大江南北,中粮投资的凯莱系列酒店也跻身世界酒店集团300强。此外,中粮还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主要装瓶商。(一)重组、改制与上市 1999年上半年以来,中粮集团实施重组、改制、上市的发展战略。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公司内部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通过重组、改制,集团进一步强化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组建了中粮粮油进出口公司(主营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中粮国 际”(上市公司,主营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业务)、“鹏利国际”(主营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2003年退市)、中粮发展有限公司(主营非上市业务)和“中粮金融”(主营人寿保险、保险经纪、期货等业务)5大经营中心。其中,“中粮国际”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食品工业的主要渠道。 (二)中粮集团组织架构图: 由中粮集团组织架构图不难看出中粮集团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也叫生产区域制,或直线参谋制。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者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参谋部门拟订的计划、方案以及有关指令,由直线主管批准下达;职能部门参谋只起业务指导作用,无权直接下达命令,各级行政领导人实行逐级负责,实行高度集权。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把中粮集团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中粮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一、中粮集团简介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中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 年,是中国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几十年一直是国家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的主导者。中粮集团目前下设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地产酒店、中国土畜、中粮屯河、中粮包装、中粮发展、金融等9大业务板块,拥有中国食品(HK0506)、中粮控股(HK0606)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屯河(600737)、中粮地产(000031)和丰原生化(000930)和吉生化(600893)等6家内地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控股企业,中粮有效利用自身遍及世界的业务网络来组织、调配各项经营资源,取得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积极投身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内生产燃料乙醇的先行者和主要提供者,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大米、啤酒麦芽、番茄制品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但因其大量使用进口转基因粮食用于生产而遭受民众的质疑。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粮集团在香港拥有“中粮控股”“中国食品” “中粮包装” “蒙牛乳业”四家上市公司;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中粮屯河”、“丰原生化”三家上市公司。 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安监总局、中国新闻社

中粮集团考核管理制度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优化集团的价值评价体系,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董事长、总裁由国资委进行考核评价,不在本办法的适用范围之内。其他集团负责人、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经理人以及集团职能部门员工均适用。 第三条本办法发挥以下作用: 1、用使命和愿景统领全体员工的行为,强调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各单位、各岗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2、以评价业绩为核心,注重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注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注重内部经营状况和外部市场状况相结合,实行全面评价。 3、强调绩效沟通,重视绩效实现过程,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4、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评价的管理责任和全体员工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责任,依靠制度规范,建立绩效文化。 第四条绩效评价坚持以下原则: 1、导向原则。评价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点为评价的重点。 2、激励原则。根据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引导全体员工持续改善绩效水平。 3、三公原则。过程公开,标准公平,评价公正。 4、差别化原则。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要根据实际业绩和表现拉开差距,杜绝平均主义。 第五条重要概念说明: 1、绩效评价分为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个层次。组织绩效包括业务单元、职能部门两部分;个人绩效包括经理人和员工两部分。经理人指业务单元、职能部门总经理助理及以上人员,员工指集团职能部门员工。 2、组织绩效:组织绩效是对各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目标完成情况所进行的评价,用于衡量团队的贡献与合作。组织绩效将突出全面负责的要求,是部门主要负责人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个人绩效:个人绩效以评价所担任岗位的目标完成情况为主,同时辅以能力、态度

中粮集团的人才培养之道

中粮集团的人才培养之道 2010-05-18 09:53:52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作者: 刘喜文跟贴0条作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中粮集团近年来不断地拓展业务,探索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方向。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几年来中粮集团在其商业模式、业务构成与拓展、并购重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跨越。同时,我们更加可喜地看到了其在公司内部实施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方面取得的骄人业绩。 如今的中粮集团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各个部门的员工与各级管理人员不仅是企业每一步发展和每一个规划的执行者,更是这些发展与规划能否真正得以实现的决定者。因此,让企业拥有合适的人才,让现有员工拥有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能力便成为落实企业战略的第一要务,而培训正是沟通公司现状和战略的桥梁。 战略认同促进培训开展 作为推进企业战略转型的切入点、抓手,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方法,培训的价值早已被各级领导层和所认同。从集团公司的老总到下属部门各级经理人,大家都认识到,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人才和能力,培训针对业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直接服务于集团的战略。因此,培训已经成为了每位经理人必须掌握的领导技能,培训能力也成为了经理人领导力的重要体现,他们在集团培训部的协助下结合自己部门业务的实际情况在员工个人、组织和业务等层面都设置了相关的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培训成为了经理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经理成为了所在部门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第一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公司的各项设想都逐步得到了落实。在各部门大力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集团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契约、团队精神和经理人境界标准把企业使命和每位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密切相连。在此基础上,又设定经营目标,加强团队进取心与活力,在市场上对自身正确地定位,优化配置资源,使之服务于战略,在组织架构上同样以战略为基准,保持组织高效率、灵活、清晰、彼此协作。同时针对业务特点,实施适宜的管理办法,用心经营产品、塑造品牌,建立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卓越的经营业绩,回报社会、股东、员工和客户。 团队学习提升培训层次

中粮集团企业文化

【企业背景】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成立之初是内外贸兼营的贸易公司,后专营粮食进出口业务。从1992年到2004年,中粮集团进入了全面改革、多样化发展阶段,由单一外贸公司向产业化转型,在管理上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以来,中粮加快食用油、葡萄酒、麦芽、面粉、大米、饮料、巧克力、金属包装等生产加工业务以及地产开发、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逐步由传统外贸代理公司向以实业为基础、综合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转型。1999年上半年开始,中粮对企业进行重组、改制并在香港整体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中粮的全球化经营。通过全面的产业整合、架构调整和价值重塑。2005年以来,集团资产规模成倍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速路。2009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市场环境和经营形势,中粮集团秉承企业社会责任,开启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篇章。 中粮历史沿革: 1952年,中粮集团的前身——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组建。1953年,中国粮谷出口公司和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合并为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1961年,中国粮谷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1965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1998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更名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1958年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系,1987年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曾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华润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2004年12月起任中国粮油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他是用金融资本整合产业资本的探索者。他不断引导公司中高层干部从“国有企业干部”向国际型“职业经理人”转变,认为只有保持优质、高效、稳定的职业化人才链,才有可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企业。 【中粮文化体系的特点】 1、中粮集团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型与调整不断转换思维模式,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2、以“忠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要求中粮的经理人和员工做到又“忠”又“良”,即“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既体现了市场导向的制度化需求,也凸显了鲜明的人性化特征; 3、身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渗透到中粮的各个角落。中粮充分利用党建这一特有的宝贵资源,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有机结合起来。党建借助企业文

浅析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浅析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邵丹丹 1102900055 指导教师:黄冬梅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首要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可以说人力资源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人力资源才可以和物力资源相结合,使物力资源产生效益。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的探讨,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特点的探讨,是企业如何更好地管理人力资源的必修课。本文就以中粮集团为例,阐述并分析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特点。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创新性 引言: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是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前人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已非常多,而且研究的都很透彻,但专门以某一个企业为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特点讨论的还不是很多。所以,本文仅仅以中粮集团为例,首先介绍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然后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员工关系,进行其特点的阐述与分析。 一、中粮集团已率先步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的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传统的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很少有企业能完全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处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或是位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期。但中粮集团已步入战略性人力资源阶段,已初露端倪。那么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管理呢?简单来讲,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中粮集团发展战略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在相应的调整,真正地做到了与时俱进。(插入中粮集团发展的战略)中粮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位是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下的组织人事管理”、“市场经济初期的人事管理”到现在的“新国企”背景下的人力资管理。已其现在情况为例,建立成熟规范的“新国企”发展路线,是中粮集团现在的发展目标。新国企的“新”就在于能将企业发展战略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善于研究国家产业政策(1百度),从而对自身发展进行战略性调整,目的是实现效益最大化。其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不甘落后”,建立了以“促进员工成长”为使命,紧扣人才发展为主线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种注重员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在提升员工自身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效益。所以说,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符合其组织发展战略的,是根据其组织发展战略的变化而调整的。笔者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即能及时地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战略管理相协调。很显然中粮集团做到了。所以说,中粮集团已率先步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一点是值得很多国内企业学习的。

中粮集团成功转型的做法及启示

中粮集团成功转型的做法及启示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 年的中粮总公司。从当初的单一进出口业务现已转型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50 余年的国际贸易经验。除拥有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等市场化企业外,在金融服务领域还拥有“中国食品” 、“中粮控股”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和“中粮地产” 、“中粮屯河” 、“吉生化”、“丰原生化”等6家国内上市公司。1994 年以来,成绩卓著,连年入围《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截至2006 年底,资产总额达1067.1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94.9 亿元,利润总额37 亿元、上缴税金24.3 亿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转型的主要做法 实施集团战略转型在粮食进出口的专营时代,集团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家垄断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竞争加剧,垄断地位不断被削弱。为此,实施战略转型,即在体制上从一家老国企逐渐变成相对市场化的企业;在业务上从贸易型企业逐步转变成有生产、有实业、全价值链的企业。 2005 年4 月,中粮集团将发展战略确定为有限度、相关多元、专业化、行业协同。有限度,即坚持集团层面不搞过度多元化,

第一要务是发展好主营业务,新进任何行业都要慎之又慎;相关多元,即多元化的业务之间一定要具备相关协同性,要有逻辑关系专业化,即每一个业务单元形成自身发展目标和行业竞争战略,找准行业标杆,明确自身定位,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形成行业领导地位行业协同,即通过不断调整业务组合,支持业务单元专业化的发展,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 同时,战略定位和组织架构的设计也要形成内在的商业逻辑的联系。大企业的每个小单元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模块,这个模块自身在其面对的行业竞争中是强有力的,不是仅仅在大企业的扶持下才能生存的。但放在大企业的整体协同的支持下,要如虎添翼,更有超越对手的能力和条件。在企业的评价体系上,应把整体的、战略的、让客户真正体验到的企业的产品、服务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放在第一位,倡导通过推动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达成单元的经营目标,倡导创造协同价值。 构建特有的全价值链商业模式 2005 年起,依据中粮集团发展战略,进一步清晰和完善了粮油食品贸易、物流、粮油初加工、品牌消费品等行业之间的商业逻辑,构建了自己特有的全价值链商业模式。其特点体现 在;第一,突破粮油食品的代理和自营进出口业务领域,向国内粮食贸易、物流各个环节延伸,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粮食贸易形成支持和互补,成为真正的国际大粮商。第二,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中粮油脂部: 20xx年,在油脂部人事行政部的指导下,在公司领导的决策下,我司人力资源开展了以下各项工作: 一、招聘方面: 1、校园招聘: (1)20xx年校园招聘: 针对我司07年招聘计划主要通过校园招聘的实际情况,我们和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莱阳农学院等高校联系,发布招聘信息,并参加了由油脂部统一组织的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招聘会。除和高校联系外,我们还参加了山东省人事局在济南市组织的山东省春季人才交流会。 至4月底,07年合同工招聘计划已全部落实到位,生源地分布全国,江苏、河南较多。 新员工刚报到时,我们利用招待所安排部分人员的住宿问题,或在老员工当中进行协调安排。考虑到新员工初来乍到,对周围环境都不了解,自己租房有一定困难,我们提前与各房产中介进行联系,积极帮助新员工联系租房。在联系房源过程中,要从新员工的经济能力、心理承受、班车路线及购物方便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终保证了新员工基本上都能有一个相对满意的住宿条件。 我们坚持人性化管理,从细节方面给予新员工以最大程度的关怀,使其增强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工作过程中,请各部门经理加强对员工的关注,多对其指导和沟通。至目前为止,除2人因恋人在外地原因辞职,其它人员无辞职发生。 (2)20xx年校园招聘: 根据油脂部计划,08年校园招聘提前至07年进行,配合各项工作要求,秉持“宣传重于招聘”的原则,我们会同黄海粮油和费县中粮,参加了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大学、海洋大学、理工大学四家高校的招聘会,并收到了一百多份简历。经过我们和用人部门的初步筛选,确定了部分人员进入面试,并根据岗位人员需要的紧急程度,分岗位逐步安排面试。 2、社会招聘: 20xx年的社会招聘主要针对生产部小包装车间的季节性工人,通过与多家劳务中介进行联系,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网络,对季节性用工能够及时的招聘到位,我们同时对通过面试但限于名额未报到人员进行了跟进,做好人员储备工作,这部分储备人员在辞退人员进行紧急补充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培训工作: 1、公司层面的培训: 这方面培训包括了外训、外聘内训和内训等方式。为普及ISO9000知识,提高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我们组织了《ISO9001、HACCP体系知识》系列培训;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执行力、工作效率,我们联系深圳中旭管理咨询公司(西点执行学院)组织了《执行力》的培训;为加强中层领导者及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我们组织了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的《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了促进班组长在组织中迅速成长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优秀班组长》的培训;另外,针对我司业务员、营业厅、办公室人员等外来接触人员层次不齐,服务意识不浓的弱点,我们组织了金正昆的《商务礼

中粮集团部门职责a

中粮集团公司部门职责权限及职权关系 一、总裁办公室 直属上级:常务副总裁 下设职位: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老子薪酬专员、信息管理员、行政秘书、信息终端主管、招聘与培训主管、质量管理主管、质量工程师、计量管理员 部门职能:配合各部门及子公司的权利工作 部门主要职责: 1. 负责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助各子公司(事业部)做好人力资源各项工作。 2. 负责企业各子公司(事业部),总部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与协调,督导,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状况,找出管理隐患与漏洞,致力于推行企业制度化管理。 3.负责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4.负责企业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与服务 二、资产管理部 直属上级:分管副总裁 下设职位:部长、部长助理、经营计划主管、经营考核主管、投资管理主管、财务分析主管、融资管理主管、会计、出纳 部门职能:保障产权(股权)完整、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部门主要职责:

1. 对集团资产实施产权(股权)管理,及时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保证集团资产及股权的完整和有效 2.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筹建、召集和组织 3. 负责组织集团总部资本运营方案、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的制订和实施 4. 对权属公司资本运营方案、固定资产投资规划进行审核,并监督实施 5. 制定集团中长期投融资规划及招商引资工作 6. 负责集团对外担保的审查论证 7. 对权属公司投融资项目进行研究、审查、论证,为集团董事会决策提供支持 8. 负责投融资项目过程的监督和投融资结果的考核 9. 组织制订并实施集团总部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 10. 对权属公司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并监督实施 11. 负责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和各项专题调研分析 12. 负责进行集团总部日常会计核算、合并报表编制等工作 13. 负责审核各权属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并编制集团年度经营计划 14. 负责制定集团预算 15. 对集团权属公司年度预算进行监控管理工作 16. 负责对权属公司经营成果进行考核 17. 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三、行政管理部

看中粮集团如何打造产融结合模式

看中粮集团如何打造产融结合的模式 志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中粮集团,2009年获得一张“全功能”的金融牌照——中粮信托。信托遭遇全产业链,将有怎样的“化学反应”?中粮信托总经理辛伟对此的回答是,信托以其灵活的制度优势可以服务于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产融结合。近年来,央企纷纷收购信托公司,全行业60多家信托公司中,实业类央企控股的占四分之一左右。背靠一个巨型产业集团的信托公司,如何实现产融结合,值得期待,为此本报在2011年春节后专访了辛伟。辛伟称,中粮信托树立了“依托中粮集团行业优势,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把中粮信托建设成有产业特色的金融股权投资管理平台、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和财富管理平台”的企业愿景。在创新农业金融业务模式方面,中粮信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例如:在上游的农产品种植环节,中粮信托在黑龙江试验的农业金融模式,在不触及土地产权改革的情况下,破解了农民贷款的抵押担保难题;在中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粮信托正在寻找能与中粮集团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的企业的股权投资机会;在下游的粮油食品流通环节,中粮信托已经开发出为经销商融资的供应链信托产品等等。目前,中粮信托已获批主导发起成立“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管理中粮集团主导发起的首只农业产业基金——中粮农业产业基金。该基金初期规模为15-20亿人民币,预计在5年内基金总规模将达到6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产业基金。 1.战略定位:三大功能平台《21世纪》:中粮集团收购信托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对中粮信托的战略定位是怎样的?辛伟:中粮集团进入信托行业,是为了通过金融手段的丰富,推动主业的发展,或者说实现“产融结合”。集团对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做金融股权的投资管理平台、农业金融的实践平台、社会化的财富管理平台。对内的功能是农业金融的服务和实践平台,对外的功能是社会化的财富管理。中粮信托作为金融企业,首先要为委托人负责,为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也要基于中粮集团农业食品的产业背景,服务于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对我们来讲,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前提下与集团内部全产业链的合作,也给中粮信托提供了一个农业金融业务的实践和探索的平台,有利于树立中粮信托的行业特色和竞争优势。《21世纪》:2009年7月27日成立以来,你们的业务发展比较稳健。具体来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业务定位如何?辛伟:作为一家全新的信托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三方面的内部能力建设和两方面的外部能力培养。内部能力建设包括风险控制体系和流程的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以及团队的建立和培养。对外的业务能力拓展,一是主动资产管理能力的培养,二是销售渠道的建设。五个能力建设的同时,我们对自己的业务做出了定位,就是平台业务做规模、农业金融做特色、股权投资做利润。一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风险控制体系具备了从事前到事中、事后的控制能力,发行了100多个信托产品,初步打造了一支年轻、和谐、积极向上、综合素质高、有创业精神的业务团队。《21世纪》:请详细解释下你们的风控流程是怎样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对业务的全面介入的?辛伟:我们的风控体系包括前、中、后台的相互制衡,合规风控部门和内审部门介入信托业务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辅之以IT系统的保障,以及和外部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常态化的合作。围绕整个风控流程,我们设计了信托业务手册和业务运营的一套流程性的信息系统。整个流程中大概有350个风险点,其中有66个风险点是比较常态的风险点,我们通过IT系统配合业务操作来控制风险点,在信托业务操作体系内部也要做到业务岗位和信托资产管理岗位的双重流程监控监督等等。流程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两个方面。《21世纪》:在团队建设方面呢?辛伟:中粮集团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企业集团。我们也认为对一个金融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业务风险的发生。中粮信托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金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推动共性激发个性——集团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控 文\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 中粮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发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人力资源意识,最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成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解决人力资源各模块缺乏有机联系和集团上下没有贯通的问题。 2005年以来,伴随集团并购整合力度的加大,集团进入全面战略转型阶段,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战略理解的不断深入,集团人力资源工作也经历了三个阶段,2006年底以前,工作重点在于“以各人力资源职能模块为核心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2006年底到2007年底,我们提出了“以人才发展为主线,建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2008年以来,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以人才发展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建立集团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以人力资源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发展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变表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工作思考的持续深入,意示着这支队伍的成熟。三年来集团人力资源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指引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人力资源战略初见成效,各级人力资源机构基本建立,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初具雏形,人力资源工作对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所有这一切与集团领导的支持和全体人力资源人员的投入密不可分。 一、系统反思、标杆学习,探寻集团人力资源战略 为进一步明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推动集团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探寻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是人力资源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集团人力资源部认为完善各级人力资源机构的管理职能,形成人力资源各职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上下贯通,才能体现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掌握主动权。经过标杆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企业必须成为员工成长的促进者,通过人力资本增值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粮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战略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才发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人力资源意识,最终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成为业务发展的有力推动者,解决人力资源各模块缺乏有机联系和集团上下没有贯通的问题。 据此,总结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如下: 使命:做员工成长的促进者。我们是员工成长的促进者,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迅速增值,积极推动企业的发展。 愿景:成为优秀人才的制造工厂。我们不仅奉献优质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还造就优秀的人才,使“中粮人”成为我们的又一品牌。 战略:建立以人才成长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高境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为主线,以客户为导向是中粮集团打造横向有机联系、上下贯通的一体化系统,支撑集团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所有人力资源人员必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集团各级人力资源机构都必须从客户导向出发组建人力资源各模块。通过这个过程,建立起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并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为集团各级单位的快速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保障。

XX集团战略规划案例

XX集团战略规划案例 【项目概况】 XX集团做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浙江某集团公司,经过多年来的高速,持续,健康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核心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成功背后集团在战略和策略制定,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支撑集团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明确集团五年战略规划,让集团实现由大变强,又大又强的发展是此项目的成立初衷。 【客户关键问题】 1.业务策略和竞争分析方面存在不足,集团如何形成滚动的战略管理体系 2.如何加强研发,营销的运营能力来促进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3.如何提高组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能力 【解决方案】 1.通过对集团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评价,同时结合外部环境的分析,总结定 位集团自身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制定出适合集团的一个坚实基础,五个支柱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2.通过对集团现行的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管控模式 和组织架构改进建议,以支撑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成功。 3.通过对研发战略,研发产品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集团研发提出项目管理 的具体建议,从资源能力和组织架构这两个维度对其研发支持系统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对4P营销策略的组合和营销管理工作的改进对集团营销战略做出了较好的签释 4.通过对集团员工队伍和管理现状分析,提出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的 建议;通过对集团信息化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提出信息化建设分四步走的规划和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具体实施建议;通过对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设计出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纲领和具体的实施建议; 【项目成果】 建立了滚动的跨越式集团五年发展战略,清晰了集团的愿景使命,指明了集团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通过何种战略举措来达成目标的路径;通过对每个职能模块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进行了具体规划和建议,充分保证了集团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性和方案落地。 【客户评价】 华彩项目组在工作时间短,项目任务比较重的前提下,按时地递交了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集团五年战略规划和每个职能报告,作为外部团队,项目组的勤奋作风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集团上下一致认同。

中粮地产员工休假规定

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休假管理规定 一、为了规范员工的休假管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照中粮集团有关休假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集团总部所有人员。 三、集团人力资源部为员工休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员工休假管理规定的草拟、执行、监督与修正,指导住宅地产各区域及工业地产事业部制订员工休假管理规定并监督执行。 四、住宅地产各区域及工业地产事业部可参照本规定执行或依据本规定自行制订员工休假规定,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后执行。 五、各单位须指定专门人员作为考勤员,负责本单位全体人员的考勤管理工作,并于每月26日之前(若为节假日则须提前至上一个工作日)上报《中粮地产集团考勤表》至集团人力资源部。 六、休假审批程序: 1、集团经理人休假,需经人力资源部核定假期,再报上级领导审核并报集团领导审批;

2、总部员工休假, 需经人力资源部核定假期,由所在部门审批,并作为《中粮地产集团考勤表》附件,于每月26日之前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员工申请休假超过5天(含)的,需立即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七、本规定在执行中,如与员工所在地的法规或政策有冲突的,请按照当地相关政策及法规执行,并及时汇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八、国家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务院有关通知安排休假。 九、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集团人力资源部。 附:1、中粮地产集团休假类别; 2、《中粮地产集团员工休假备案单》。 附1:中粮地产集团休假类别: 一、年休假 ■年休假假期 工龄满一年不满五年的,休假七天; 工龄满五年不满十年的,休假十天; 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休假十四天; 工龄满二十年以上的,休假二十天; 年休假时间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公休假日。 ■新调入本公司工作不足半年者,当年不享受年休假(但享受探亲假),调入半年以上不满一年者须经原单位出据当年未休假证明,经本单位同意方可安排适当休假。

中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中粮集团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文化转型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大量的兼并收购(并购中粮屯河、蒙牛集团,接收中谷集团等等) 现象:并购企业与中粮集团原有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粮集团在文化整合的道路上充满荆棘。 解决办法:推进统一的品牌文化建设,成立了品牌管理部门,设计统一的VI系统(VI(Visual Identity)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它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V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理念,在所有的粮油中都打上“中粮”的标志。 分析:同一品牌“中粮”容易带来的问题:品牌认知混乱;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二)产业协同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纵向一体化”,但产业链庞大。中粮的业务共涉及食品、电商、地产、金融等六大门类,近20种子行业,相当之“全”。 现象:各个业务都是分立的实体公司,都有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战线长,协同的难度高。 解决办法: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并设立自己的金融事业部。 分析:对于中粮而言,多产业链的整合和运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各大产业链条实现均衡发展,不能此强彼弱、分化明显,需要在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过程中各个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战线过长,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成本、资源、品牌)】 (三)财务之难 原因:全产业链要求,一系列的并购决策。 现象:中粮的资产负债率在逐步增加,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time interest earned ratio),又称已获利息倍数,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在逐步降低,集团资金流动性不足。 解决办法:发行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即由国内各家银行购买不向社会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主要补充大宗粮食贸易和集团下属各单位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运营资金的需求,优化负债结构。 分析:这一系列的并购活动对财务资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发行短期的融资券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并没有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反而存在巨大的短期经营风险。 【有关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截图】

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的战略转型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逐步向实体领域发展,成为一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与贸易、金融、地产等多产业、跨领域的投资控股型集团公司,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中粮集团的战略经历了从以贸易为主到全产业链的艰难转型历程。以董事长宁高宁和总裁于旭波为代表的中粮管理团队发起一场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的全面战略转型,从过去的外贸业务为主逐渐向加工和品牌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延伸,增强市场主导能力。 在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中粮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及分拆上市,形成了粮食贸易、粮食及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地产、酒店、土畜产、包装、金融九个板块业务构成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实现了贸易向产业的转型。中粮的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高:与2004年相比,中粮2008年的总资产、营业收入增长1倍多,经营利润增长5倍、净利润增长3倍以上。 1.传统战略 (1)以贸易为主导的战略 1987年以前,中粮是典型的外贸类企业,靠着外贸垄断权和资源权来生存和发展。1992年,中粮开始由一家传统外贸代理企业向多元化公司转型。1996年,中粮提出"四三三"经营格局--进出口贸易占40%,实业占30%,期货、金融及服务业占30%,实业成为公司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粮将其全部实业项目划分为粮食油脂加工,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酒、饮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酒店经营和物业开发八大系列。 至2004年,中粮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同行业第二;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的销量,在中国葡萄酒行业中排名第二;"金帝"巧克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三;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独立装瓶商。中粮在酒店、麦芽、面粉、金属包装等几个重要的投资项目上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12月,宁高宁从华润集团"空降"到中粮,成为中粮集团新的董事长。2004年底的中粮,传统外贸依然是比较主导的业务。 (2)传统战略的弊端 第一,发展战略思路相对简单,不系统 中粮集团提出了2000-2005年的发展战略: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调整组织结构、人才结构;扩大粮油食品主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科技开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国内营销网络,实现国内外经营一体化;实现产业资本、贸易资本、金融资本、智力资本的结合;到2005年使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世界300强。

中粮概况及笔试面试(中粮集团 校招 招聘)

中粮集团 一、企业发展概况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从事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中国企业,连接中国粮油食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在葡萄酒、精炼食用油、面粉、啤酒麦芽、番茄制品、印铁制罐、金属瓶盖等行业居中国领先地位,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黄中皇"绍兴酒,“中茶”茶叶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中粮集团致力于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营养、健康的优质食品等品牌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中粮集团还是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生产和销售可口可乐系列饮料。 中粮集团投资开发的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开发区被外国游客誉为中国的夏威夷。中粮投资建设的商用写字楼、民用住宅,也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中粮集团旗下的凯莱国际酒店集团是世界酒店300强之一。 “中国食品0506”“中粮控股0606”是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中粮集团在国内还拥有“中粮地产000031”、“中粮屯河600737”、“吉生化600893”、“丰原生化000930”等6家上市公司。 二、业务介绍: 粮油食品贸易及物流:通过大米、小麦、玉米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销售,连接粮食、油脂和其他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用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向国内国际的食品生产商、食品贸易公司和零售商提供植物油、糖、肉类、蔬菜水果,淀粉制品等农副食品。 食品制造业:以专业技术和先进工艺,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健康的品牌食品,包括米、面、糖果、巧克力、罐头、调味品、焙烤食品等。 生物化工业:利用农业副产品,发展新型环保生物质能源。业务包括能源制造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