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

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着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着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着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着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着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

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荡然无存,它的大量因素却保存于今天的粤语。

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粤语保存着占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着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所记录的是南朝时期读书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粤语。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受游牧民族语言影响,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拒绝了"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封开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4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粤语按照地方的区域,又有不同的种类分区:

粤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

广州方言: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也较少。

分为以下几类:

南番顺方言: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lap]而读[na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yɑ:k]饭"。

罗广方言: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以肇庆话为代表。

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的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ng],珂[ngo1],矮[ngai2],亚[ngaa3],爱[ngoi3],恶[ngok3];[n],[l]音分明

(近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客家人说的客家话受到广府话的音调和词汇的影响和反过来)。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国"[gwok]误读成"角"[gok],"过"[gwoh]读成"个"[goh]。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异常接近。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盘管工""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地道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

四邑方言片(Toishanese):

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它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广州话发音相差较大。

高阳方言片: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阳江、雷州半岛一带

桂南方言片(Cancerese):

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广东话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

分类如下:

邕浔粤语(南宁话):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

梧州粤语(梧州话):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现贺州)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勾漏粤语(玉林话):主要分布在玉林及贵港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有粤语的其它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lar]。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

钦廉粤语(钦廉话):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吴川话: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蛋家话:蛋家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蛋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

粤语一共分为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各自代表自有:诗史试时市事色锡食

资料来源:粤语学习网、粤语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323459826.html,/

香港广州话拼音方案

Jyutping(粤拼)详细教程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一个简单又专业的粤语罗马拼音方案 香港语言学学会在1993年设计和公布了《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粤拼》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新罗马拼音方案,它不但多用途、系统性强、方便应用、更可标注现代广州话(广东话)的所有发音,而且只用了英文字母和数字来标注发音,并没有用到任何重音符号和特殊符号,所以《粤拼》可以应用在中文电脑输入法上。《粤拼》的拼写原则简单,容易学习,而且专业,故此本网以此方案为标准注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了9调与11调的声调系统以及一些口语韵母。 《粤语拼音方案》指南 1.介绍 《粤拼》的设计包含了以下几种拼音方案的特色︰耶鲁罗马拼音、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下面将会详细解释《粤拼》的声母和韵母拼法。每当你标注粤语发音时,请参考此《粤拼》指南。 2.《粤拼》方案 一、字母表 二、声母表 (以下开始有链接为发音范例,请点击播放试听。)

三、韵母表 四、声调表 注:(1)“r”、“v”两个字母用於拼写普通话和外来语,拼写粤语时不用。 (2)韵母表中,前面带*号的标音字只取其韵母。例如韵母“ei”注音字爲“菲”,拼音爲fei1,则取其韵母部分读音ei;斜体表示异读口语发音,例如“夹”字有时异读爲 gep2。 (3)最广泛意见认爲粤语有九声,若加上阴平所分之高平高降以及口语常见之阴上入声,严格应该分爲十一声。但考虑到入声调值来自前六声,且本住一切从简宗旨,本网沿 用六声方案,即声调表中非斜体部分,分别爲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 去。 (4)点击每个音素,将听到示范发音,发音一律读第一声(除两个鼻韵外),故与例字声调可能有出入。 3.《粤拼》方案详细説明 掌握《粤拼》的关键就是要清楚知道每个或每组字母都只可以代替一个独特发音。在英语中,一个字母可以代表不同的发音,例如︰"bear","lair"和"care"的元音虽然相同,但是元音的各个拼法却完全不同。再者,"cat"的字母"a"发音根本和"far"或"share"的字母"a"发音不同。在《粤拼》中,每个或每组字

粤语经典常用语句(谐音好易学)

粤语经典常用语句一、日常用语:普通话 1、你好! 2、在那里呀? 3、现在是2 点。 4、你在干什么? 5、你吃饭了没? 6、你叫什么名字? 7、谢谢 8、对不起/不好意思 9、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 10、1 2 3 4 5 6 7 8 9 10 粤语(拼音)你好!(nei5 hou2 !) 系边度呀?(hai6 bin1 dou6 aa1 ?) 衣家系两点。(ji1 gaa1 hai6 loeng5 im2。) 你系度做乜啊?(nei5 hai6 dou6 zou6 mat1 aa1?) 你食左饭未啊?(nei5 ji6 zo2 faan6 mei6 aa1?) 你叫咩名啊?(nei5 giu3 me1 meng4 aa1?) 唔该。(m4 goi1。) 对唔住/唔好意思。(deoi3 m4 zyu6 / m4 hou2 ji3 si1。)唔好意思阻你一阵。(m4 hou2 ji3 si1 zo2 nei5 jat1 zan6。)鸭乙散丝恩漏擦扒狗洒(jat1 ji6 saam1 sei3 ng5 luk6 cat1 baat3 gau2 sap6) 音版 1.(普)您好! (粤)你好! (谐)内侯! 2.(普)早上好! (粤)早晨! (谐)走森! 3.(普)午安! (粤)午安! (谐)唔安! 4.(普)晚安! (粤)早唞! (谐)走讨! 5.(普)晚上好! (粤)晚上好! (谐)瞒香侯! 6.(普)各位好! (粤)大家好! (谐)逮嘎侯! 7.(普)你好吗,王先生? (粤)你好嘛,王生? (谐)内侯嘛,王桑? 8.(普)谢谢您,我很好。 (粤)我好好,你有心啦! (谐)鹅侯侯,内摇森啦! 9.(普)很久没见了,你最近过得怎样?家人都好吗?(粤)好耐冇见啦,你呢排过得点样?屋企人好唔好吖?(谐)侯乃谋根啦,内呢派郭哒典样? 喔凯然侯唔侯啊? 10.(普)很高兴见到您。内。(粤)好高兴见到你。(谐)侯勾狠根豆 11.(普)很荣幸认识您。侯温很。(粤)识得你我好荣幸。(谐)识哒内鹅 12.(普)你一向过得可好?楼果哒给侯嘛?(粤)你一路过得几好嘛?(谐)内呀 13.(普)李小姐,您的父亲身体还好吗?体仲几好嘛?(谐)雷休姐,内爸爸给森台纵给侯嘛?(粤)李小姐,你爸爸嘅身 14.(普)请代我向您全家问好。唔乖堆鹅闷内裙嘎侯。(粤)唔该代我问你全家好。(谐) 15.(普)这些天天气变化很快,请多保重身体。日变,你要小心保重身体。(粤)呢几日天气成(谐)尼给雅听黑森雅冰,内摇休森步

广东话

首先要说明的是学习任何语言同学习其他很多东西一样,都得下功夫的,不要只是幻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您几下就把粤语学会了。那好方法到底有没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真正的好方法就是自己用心去学习用心去体会和总结,多听多练,多下功夫!学习成果一般都是同您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的。即使您再怎么聪明也得从头开始学,做好每一步!总之我们只是为您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就相当于一本学习图书,学不学,学得怎么样就得靠您自己了。我就不多说了,不耽搁大家学习了。 另外注意基础教程的导航在左边哦^_^ 话说任何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构成。因此我们粤语课堂把学习内容划分语音篇、词汇篇和语法篇几部分,我们还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会话实践。最后我们设置了一些测试题目,让学员通过做习题检查自己学习的效果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语音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部分,可以说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因此学习一门语言,语音的学习绝对不能忽视。汉语的语音音节相对简单,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而且这些声母、韵母、声调都是数量有限而且固定的,这些元素就组成了一个语音系统。要学习一种方言,首先应该掌握这种方言的语音系统,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种方言的发音,也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上小学上课的第一天,老师不是教我们a、o、e、i、u、ü吗?我们就是通过学习拼音掌握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因此我们学习粤语也应该从粤语的拼音学起。(记住,粤语和普通话一样都有自己的拼音,粤语拼音与普通话拼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注意不要混淆。)粤语和普通话在发音上虽然相差很大,但也存在明显的对应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粤语的发音。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原料,就像盖房子的砖头。因此学习粤语必须掌握粤语的词汇。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大部分是一致的,但也它特有的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不幸的是这些不一致的部分偏偏又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最活跃的。因此要学好粤语,必须掌握它特有的词汇,这就要求多看、多记。 语法是盖房子时用的泥灰,没有它就不能把一块块砖头砌成房子;没有语法,词汇同样也只是一些零碎的部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学习语法对学习一门语言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外语的人更容易理解这一点。不过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粤语与普通话有在语法上差别是很小的,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会话是对以上知识的综合运用。会话能力高低体现了对一门语言的掌握程度。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际,交际就需要会话。通过会话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学到许多固定用法和特殊用法,而且还可以了解广东人言语习惯和人情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 当然,上述各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对比。 好吧,下一节我们就要正式进入粤语的学习了,你准备好了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们网站包括基础和实战两部分,学好了基础就开实站吧。祝大家早日学成^_^ 粤语,又叫广东话,本地人多称为“白话”。粤语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一种强势的方言。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及港澳。此外,在美加的华人大部分也是使用粤语。据估计,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使用粤语的人口已有八千多万。 粤语内部又分为好几种地方话和次方言。广东境内有广府话、四邑话、高阳话、吴化话、连山话等,广西境内有梧州话、南宁话、钦州话、玉林话等。这些次方言有的比较接近,彼此可以交际,如广府话与梧州话、南宁话;也有些差别较大,彼难以交际,如四邑话与玉林话。次方言的产生是由于以前交通落后,彼此相对隔绝而逐渐形成的,今天交通发达,更重要的是广播电视媒体发达,而广东和港澳的媒体基本上都是使用粤语,这就促进了广州话的传播,促使其他次方言向广州话靠拢。 分布在广州及其附近几个县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的广府话是粤语的主体,而广州话是粤语公认的标准语。也有人认为香港粤语应作为第二个标准语。但总的说来,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别甚小,而且随着穗港两地交流日益频繁和香港文化对广东地区的强烈影响,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变小。 由于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且以经济繁荣港澳地区为后盾,粤语的地位迅速提升,成为一种强势的方言。粤语的强势地位使粤语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外张力。内聚力是指广东人粤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因

CE粤语香港话广东话教学:录播学习+直播交流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普通话与广东话的区别

广东话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代表性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然而,广东话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差异极大,非广东话使用区的人一般听不懂。 而作为普通话代表的北京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3%。 关于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区别,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地位不同。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法定的正式场合交际用语;而广东话属于汉语的一种方言。 二、使用面不同。普通话全国通行,广东话只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通行。 三、语言本身不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从语音上说,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1.声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普通话有翘舌音zh、ch、sh、r,而广东话没有。在粤语里,支,资,知,都发ji音的。2.韵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广东话有韵尾爲m 的鼻韵母,还有韵尾爲b、d、g的韵母,而普通话没有。 3.声调不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广东话有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 从词汇上说,差异主要有五个方面。1、广东话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成分,多用单音节词,而普通话则多是双音节词。例如:尾巴——尾;耳朵——耳2、同是双音节词,广东话与普通话的词序相反。广东话的中心词在前,修饰成分在后。例如:公鸡——鸡公;母牛——牛乸3、广东人喜欢吉祥、如意,所以广东话不喜欢用不雅或不吉利或有忌讳的词语。例如:丝瓜——胜瓜(丝——输)。4、保留一些怀旧的生活用语。例如:喝茶——饮茶;理发——飞发;发工资——出粮。5、保留大量古词语和特殊的方言词语。例如:擒掳——蜘蛛;塘尾——蜻蜓。 从语法上说,有四个典型区别。1. 副词的位置不同。在普通话里,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爲状语,没有例外;然而,在广东话里面,有狠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例如:对唔住,我行先。对不起,我先走。 2.形容词的位置不同。例如:多人唔紧要。人多不要紧。 3.双宾语的位置不同。普通话与广东话在双宾语的先后次序上刚好相反。简单来说双宾语在普通话是以「先人后物」形式存在,而在广东话反之。例如:俾一本书我。给我一本书。4. 数量词方面:在广东话里,数量词往往省去部份词素,例如:百二,一百二十;万七,一万七千。

广东话和香港话地区别

香港话与广州话的区别 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些口语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不过,回归十年来随着与内地的接触日益频密,在潜移默化中两地的语言都在起着一些变化。如今香港倡导的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教育,与广州目前日益流行的港式粤语,都是体现出两地在回归后语言文化的互相交融演变。 穗港两地粤语略有区别 中山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研究广州和香港两地粤语文化多年,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的双中心论,以为广州的粤语和香港的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于是,冠名为“香港方言”的研究著作逐渐面世,甚至有“香港方言”的词典。 不过他认为,虽然两地的粤语存在一些差异,但还不至于像吴语中苏州话和永康话或湘语中长沙话和双峰话的差别那样大。如果广州话和香港话的差异有和四邑话的差异那么大,双中心论可能成立。因此,与其称为“香港方言”,还不如称为“香港话”。不过这

种“香港话”,其实是指香港人的口语。它和香港人写的书面语有一定的距离。 谈到“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异,谭步云博士说:“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有学者拿《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词有839个,占整部词典的12.34%。之前广州话受普通话影响,而香港话受英语的影响,后来则互相影响。” 谭博士举例,广州话与香港话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例如:“Chelsea”和“Arsenal”,广州话叫“切尔西”和“阿森纳”,香港话叫“车路士”和“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广州话叫“立体声”,香港话叫“身历声”;“laser”,广州话叫“激光”,香港话叫“镭射”。其次是古语词的扬弃。例如:“祖上的福泽”,广州人没有专门的词语,香港人则叫“父荫”;“上课”,广州话就叫“上课”,而香港话叫“上堂”;“公安警察”,广州话叫“警察”,香港话叫“差人”。还有就是彼此新造的词语。例如香港方面的“金鱼缸(股

教你打广州话

教你打广州话 教你打唔识打噶字~(广州话/香港话/白话) 教你打唔识打噶字~(广州话) A开头 嗌ai ai kuwl嗌交(吵架) 呃e e kdbn畀佢呃咗(让他骗了) 鈪未知ngag qdbn镯子:金鈪 晏yan yan jpvf晏昼(下午);食晏(吃午饭) 餲ai ai wyvn读压;厕所好餲(厕所很臊臭) 拗ao ao rxln拗劲(顶嘴);拗断(折断) 詏yao yao yxln詏撬(争执),也可写成拗 扼e e rdbn扼手(握手) 揞an an rujg近读暗;揞实个荷包(捂住钱包) 罨yan yan ldjn读腌;成身湿晒,罨住个身唔舒服(捂着身体不舒服)沤ou ou iaqy沤肥,沤气(憋气) B开头 镚beng beng qmee一个镚都冇(一分钱都没有) 畀bi bi lgjj畀(给),不是写俾

肶bi bi exxn同髀;即大腿 飙biao biao dddq读「标」;佢飙得好快(他跑得很好) 噃bo bo ktol读播;佢好叻噃(他很了不起),非用啵 埲bang bang fdwh读bung;推冧呢埲墙(推倒这堵墙) C开头 搽cha cha raws搽脂荡粉(涂脂抹粉) 垃圾篸can can tcce簸箕之一,非写为垃圾铲 岩巉chan chan mqky近读惨;岩巉-指难看,不好 罉cang cang rmir砂煲罂罉(瓦锅瓶罐) 觘chao chao qeit觘角上;畀只牛觘起(给牛挑了起来) 唓che che klh唓,你估我唔知咩?(呸,你认为我不知道?) ?#91;chi chi twic即粘;?#91;线(神经病),非写为「痴线」 打乞嗤chi chi kbhj打喷嚏 撍qian qian raqj读潜;撍乌龟(一种扑克游戏) 掅qing qing rgeg读称;掅起个袋(把袋子提起来);抽掅(挑剔)酒埕cheng cheng fkgg酒埕(盛酒陶器) 啋cai cai kesy啋,理佢都傻(呸,傻瓜才理他) 灼zhuo zhuo ohj同焯;灼生菜 D开头 啖dan dan kooy扒几啖饭(吃几口饭) 趱zan zan fht走趱(松动) 嗒ta ta kawk嗒糖(咂糖果),有时喻指心里美滋滋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 语言,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着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着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着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着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着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同时,古百越语言中一些因素,也为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渐形成为汉语的一支方言--粤语。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消失。在这-。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

香港风俗及节庆

香港(民俗风情与节日) 香港(Hong Kong),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口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濒临南中国海,由香港、九龙和新界组成。香港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常年世界第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生活水平最高及人均寿命最长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1、民俗风情 香港人口中,中国的移民占绝大多数。内地在香港的居民原籍情况是这样:以原籍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一带者为最多,再次为潮汕人,其余为广东省其他市、县及中国其他省份的人士。由于在港的华籍居民以祖籍广东的占大多数,故港人大部分操粤语,但与内地的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夹杂不少港式俚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香港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大多数年轻受教育的一代都能用英语对答,亦流行以英语混入粤语中使用。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逐渐流行,使用普通话的居民数量不断上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继续使用英文。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港人早餐多到茶楼饮茶,吃粤式点心或到餐室饮“西茶”(奶茶、柠檬茶、咖啡、面包)。工作人员的午餐一般吃工作餐、快餐或到酒家茶楼饮午茶。晚餐才是正餐,多为粤式传统饮食方式。港人相约饮茶时常互相斟茶。宴请之类,多在晚上9时开席,主人4时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设麻将台娱宾,不打麻将者一般7时左右到达为好。入席一般随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说“起筷”才开始进食。用膳时,手肘不可横抬、枕桌;不可“飞象

广东话和香港话的区别

广东话和香港话的区别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香港话与广州话的区别 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些口语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不过,回归十年来随着与内地的接触日益频密,在潜移默化中两地的语言都在起着一些变化。如今香港倡导的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教育,与广州目前日益流行的港式粤语,都是体现出两地在回归后语言文化的互相交融演变。 穗港两地粤语略有区别 中山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研究广州和香港两地粤语文化多年,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的双中心论,以为广州的粤语和香港的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于是,冠名为“香港方言”的研究着作逐渐面世,甚至有“香港方言”的词典。 不过他认为,虽然两地的粤语存在一些差异,但还不至于像吴语中苏州话和永康话或湘语中长沙话和双峰话的差别那样大。如果广州话和香港话的差异有和四邑话的差异那么大,双中心论可能成立。因此,与其称为“香港方言”,还不如称为“香港话”。不过这种“香港话”,其实是指香港人的口语。它和香港人写的书面语有一定的距离。 谈到“广州话”与“香港话”的差异,谭步云博士说:“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有学者拿《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词有839个,占整部词典的12.34%。之前广州话受普通话影响,而香港话受英语的影响,后来则互相影响。” 谭博士举例,广州话与香港话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例如:“Chelsea”和“Arsenal”,广州话叫“切尔西”和“阿森纳”,香港话叫“车路士”和“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广州话叫“立体声”,香港话叫“身历声”;“laser”,广州话叫“激光”,香港话叫“镭射”。其次是古语词的扬弃。例如:“祖上的福泽”,广州人没有专门的词语,香港人则叫“父荫”;“上课”,广州话就叫“上课”,而香港话叫“上堂”;“公安警察”,广州话叫“警察”,香港话叫“差人”。还有就是彼此新造的词语。例如香港方面的“金鱼缸(股票交易场所)”、“草根阶层(底层民众)”、“大哥大(早期的无线电话)”和“文员(秘书或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收皮”“二打六”等等;广州方面的“大团结(十圆面值的人民币)”、“车间金鱼(工厂里经常游手好闲的人)”和“托大脚(阿谀奉承)”等等。 港话靠文化产业影响广州 谭步云博士还介绍,香港话的发展是得益于以香港话为语言媒介的文化产业异常发达,而且香港话也是主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渠道来影响广州话的,例如粤剧,电影,经典的有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人的作品,以及现在每晚不停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和流行歌曲。 正是这般庞大的文化产业,大大地向内地推介了香港话,令到今天的广州方言中就有一定数量的香港话词汇。例如之前流行于《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都是源于香港话,如果再加上之前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中的香港话文

—广东话常识

一位经理对职工作自我介绍,他说:“我叫笑死人(肖士仁)。” 服务员端来西瓜,他又说:“你们吃大便(大片),我吃小便(小片)。如果不够,我在让服务员去拉(拿)。” ——广东话常识——- 粤语的主要特点 [编辑]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 [编辑]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着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唔」表示「不」,「虾」表示「欺负」,「边」表示「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编辑]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强烈影响着广东境内的粤语。这些外来词很多是普通话没有吸收的,如「士多」,普通话中说「商店」;有的是普通话吸收了但译法不同,如普通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从1980年代开始,不少粤语外来词随着香港及广东人北上发展,渐渐进入了普通话,例如「巴士」、「贴士」等等。有时,这些词甚至乎与原来的普通话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打的」就是由「出租车」转化而来的新词(在香港不叫「打的」,而叫「搭出租车」或「截出租车」)。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比如,「档夹」通常用file(读若「fai-lo」,有文具店会写成「快劳」)代替,「感觉」用feel 代替,警员或老师称作「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师叫「Miss」),工作加班称为「开OT」,等等。经常被夹用的英文单词通常会转变为粤语外来词。这种夹用英文单词的用法在广东境内的粤语中也在逐渐增多。 [编辑]拥有大量特有词汇 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可多达50%以上。在科学技术领域两者

详细剖析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

详细讲解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之前看到有卡友发贴讨论说香港电视台的粤语与“广东电视台”上讲的粤语有不同,当时睇到大家的讨论都比较热烈,但并无人能够指出此粤文化差异的关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比较了解广东文化的历史与现在的人,趁这几日得闲详细写了下文,等大家能够全面认识粤文化! 下文较长,先贴出一个最权威的粤语发音网站:香港语言学会自2003年起制作的粤语音网站,里面包括了目前的主流粤语发音、及香港“粤语正音运动”之后推出的“复古粤语音”这两大流派的标准发音。例如“构”字,只需要在该网站上输入其繁体字“構”,就可以查出其分别读为“KOU3(“扣”字音)”(主流粤语)、“GOU3(“救”字音)”(复古粤语) https://www.360docs.net/doc/323459826.html,.hk/Lexis/lexi-can/ 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些外省人会奇怪,为何秦汉时期的“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广东,现在除了在粤北的深山上有一个“瑶族”外,其余地区全是清一色的汉人?为何韶关南雄县的“珠矶巷”及肇庆封开县这两处相距甚远的地方都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近代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地迁徙外国,并诞生了孙中山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些都涉及到汉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并且是一环扣一环地一直发展到如

今!以下详细讲述! 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万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史书中记载当年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百越的过程中,曾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丛林地区惨烈撕杀。当然,当时装备、人数、科技水平都明显占优的秦军仍然顺利地征服了百越。由此开始,现两广地区第一次归属中原政权。赵佗征服百越后,将行政中心选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汇聚处、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现广州越秀区),因此广州的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之后“楚汉双雄”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秦朝本来命令赵佗带大军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且趁机在番禺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此政权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因此当时的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是“马”,但两广地区本身并不产马匹,必须从中原引起,因此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中原。到汉武帝时中原稳定,武帝逐派大军

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

1997年第3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试析广州话中的英语外来词 吴慧坚 摘 要 广州话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以音译和半音译半意译 为主,且数量比较多。这一特色与粤港居民往来频繁和广州话声调富于变化密切相关。了 解外来词进入广州话的形式和原因以及广州话在吸收外来词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有实践意 义的。 关键词 广州话 外来词 音译 意译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时,存在着抗拒音译转写,而较乐于接受意译或部分意译的倾向。这与汉语文字特点有关。汉语是音节文字,一个字一个音节,而西方文字多为音素文字。因此,汉语在用音节汉字转写外来语时常常感到困难,往往需要多个汉字来转写一个音素文字的词,读起来也十分拗口。此外,音译词不可避免地破坏了汉字的表意功能,给外来语词意的理解带来干扰。但在粤方言区,却存在着数量不少的音译外来词,不仅在本方言区内被广泛接受,而且还有一部分进入了普通话。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本文尝试就广州话中存在的英语音译借词作分析探讨,以求能对这一现象作出说明。 一、粤方言中的香港话和广州话 港澳地区和广州是主要的粤方言区。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已一百多年,长期以英语为官方语言。香港话在与英语的长期接触中,吸收了大量的英语借词,且都以音译为主;还有不少英语词汇直接进入香港话,与粤语混为一体,在口语中使用粤英混合语码十分常见;香港的书面语也吸收了过多的外来语成分。因此,有人称香港话为“最洋化的方言”。 广州毗邻香港,两地人民操同一方言,广州话一向受到香港话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两地来往频繁,香港文化以电视、报刊等形式涌入内地,带来了大量的新词语。因此,广州话在近年来又吸收了为数不少的外来词,在口语方面更向香港话靠近,甚至也出现了使用粤英混合语码的情况。但是,广州毕竟不同于香港。广州话除了受香港话影响,更深受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的影响。几十年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使各大方言区的社会成员提高了讲普通话的能力。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南北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大大提高了广州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由于这个原因,广州话从普通话中吸收了不少的词语,包括外来语和新词语,某些字的读音亦深受普通话的影响。1983年出版,至今仍在发行的《广州音字典》就在“凡例”中提到:“为了便于广州地区人学习普通

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

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 2015-02-08闲话历史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文章不宜在此刊登,请添加小编的个人号caoshi55收阅《闲话历史*火星版》吧,添加时注明来自闲话历史。同时,还可小范围分享时政话题。】 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些外省人会奇怪,为何秦汉时期的“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广东,现在除了在粤北的深山上有一个“瑶族”外,其余地区全是清一色的汉人?为何韶关南雄县的“珠矶巷”及肇庆封开县这两处相距甚远的地方都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近代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地迁徙外国,并诞生了孙中山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些都涉及到汉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并且是一环扣一环地一直发展到如今!以下详细讲述!

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万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史书中记载当年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百越的过程中,曾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在丛林地区惨烈撕杀。当然,当时装备、人数、科技水平都明显占优的秦军仍然顺利地征服了百越。由此开始,现两广地区第一次归属中原政权。赵佗征服百越后,将行政中心选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汇聚处、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现广州越秀区),因此广州的建城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之后“楚汉双雄”刘邦、项羽逐鹿中原,秦朝本来命令赵佗带大军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且趁机在番禺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此政权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因此当时的主要陆上交通工具是“马”,但两广地区本身并不产马匹,必须从中原引起,因此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中原。到汉武帝时中原稳定,武帝逐派大军南下歼灭了“南越国”,自此两广地区一直嫡属于中原政权,也成为了以后历史长河中,中原汉人的南下逃难的世外桃源。而中原汉人的南下,也最终形成了当今的中国,此是后话。 顺便说一句,南越国的第二位皇帝,赵佗的孙子赵昩的陵墓在上世代八十年代在广州的“象岗山”处被发现且被完整发掘,出土了“金玉玺”、“金缕玉衣”等众多国宝级的文物。该“南越王墓博物馆”是现今广州的知名历史文物景点。

《粤语》大纲

《粤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授课学时:32学时学分数:2 考核方式:口试 修订人:林丹彤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粤语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流行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和港澳地区。北美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说粤语的也占大多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发展,外国人和非粤语地区的人学习粤语的也越来越多,掌握粤语已经成为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工作和生活的明显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校特地要求人文社科系开设粤语课。 本课程以广州话为主,吸收香港话的特点,能真实反映粤语的面貌。课程之中适当穿插介绍广东的民俗风物,以便外地学生更好的了解广东,还附以学唱粤语歌、听粤语故事、看粤语电影等多种手段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基本能用粤语进行日常交际。 本课程共分五篇,具体学时分配、授课内容、章节重点、难点如下。 (一)粤语概说(2学时) 讲授内容:1粤语概说;2数字;3省份;4自我介绍 本篇重点:1粤语概说;2自我介绍 本篇难点:学会自我介绍 1.语音篇(8学时) 讲授内容:1.声母;2.韵母;3.声调;4.变调和文白两读及异读字。 本篇重点:1.声母;2.韵母;3.声调;4.变调和文白两读及异读字。 本篇难点:韵母,变调和文白两读及异读字。 (三)词汇篇(6学时) 讲授内容:1交际用语;2.食品、衣物;3.学习与工作;4.娱乐与运动;5商业用语;6时间、天气、节日;7跟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和多义词;8熟语;9港澳流行词语。

本篇重点:1交际用语;2.食品、衣物;3.学习与工作;4.娱乐与运动;5商业用语;6时间、天气、节日;7跟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和多义词; 本篇难点:跟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和多义词。 (四)语法篇(2学时) 讲授内容:1.名词构词法;2.动词及其修饰语;3.形容词及其修饰语;4.否定词“唔”的用法;5助词“亲”和语气词、叹词;6紧缩句;7广州话句式与普通话句式比较。本篇重点:1.动词及其修饰语;2.形容词及其修饰语;3.广州话句式与普通话句式比较。本篇难点:广州话句式与普通话句式比较。 (五)会话篇(14学时) 讲授内容:1初次相见;2问路;3常用询问;4拜访;5食饭;6买东西;7邮局;8银行; 9求职 本篇重点:1初次相见;2问路;3买东西;4求职 本篇难点:1问路;2买东西;3求职 三、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自编 2、推荐参考书: [1]饶秉才·广州音字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2]关湘·广州话一月通·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陈慧英,马文谊·广州话入门·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4]郑定欧·今日粤语(上下册)·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5]边纵·新编广州话普通话对照实用会话·广州:海天出版社,1992 [6]广东风物志·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

粤语-香港话-6寸

第一课介绍 一、课文 (1)我哋初次co1 ci3见面,認識jing6 sik1一下先 (2)你贵gwai3姓呀? (3)呢位先生贵姓呀?呢=這ze3 (4)嗰位小姐係邊個呀?嗰=那 (5)佢叫giu3乜嘢名呀? (6)我姓王, 係三畫王嗰個”王” (7)佢姓黃, 係黃河嘅”黃” (8)我嚟自我介紹一下啦 (9)等我嚟介紹一下,呢位係吳先生 (10)好高興gou1 hing5認識你.二重點詞彙哋di1 = 們呢嗰係邊乜嘢佢嘅嚟啦好 名ming4 姓名sing3ming4 名字meng2 叫乜嘢名giu1 mat1 je5 meng2 三補充詞彙常見姓氏

陳can4 李lei5 張zoeng1 黃wong4 何ho4 歐au1 周zau1 胡wu4 馬maa5 麥mak6 常用稱謂/職zik1稱 小姐太太女neoi5士 經理秘書bei3 syu1 會計wui6 gai3 四重點理lei解 (1)人稱代詞: 我你佢我哋你哋 哋是人稱代詞嘅詞尾mei5, 但是在正式場合hap6發faat3言jin4中講”來loi4賓ban1們mun4” “哋來賓”泛指複fuk1數sou6 “來賓佢哋”特dak6指複數 “人哋” = “人家” 人哋係邊個, 你識sik1唔識吖? 人家是誰, 你認jing6識不bat1認識? 普通話中的人們, 用啲人表示: 黃河上啲人. (2)“先”字句geoi3式sik1 表示時間或waak6順seon6序seoi6先後的dik1狀zong6語副fu3詞 我嚟介紹一下先

我先來介紹一下 (3)名ming4 姓3名4 名meng2 叫乜嘢名 (4)結git3構kau3助zo6詞: “嘅”, 相當於”的” 初次嘅見面佢嘅名黃河嘅黃 (5)副詞”好”: 相當於”很han 十分”, 表示程度相 當高gou1 我好好啲嘢好貴 五講解 (一)語音jam1講解: 聲母 b[baa]爮p[paa]扒m[maa]媽f[faa]花 d[daa]打t[taa]他n[naa]拿l[laa]啦 z[zaa]渣c[caa]叉s[saa]沙j[jaa]也 g[gaa]加k[kaa]卡ng[ngaa]牙h[haa]哈 gw[gwaa]瓜kw[kwaa]誇w[waa]蛙 [aa]丫 (1)說syut3明 大部分bou6 fan1声母的發音, 與普通話的大体相同.其中ng声母在普通話裏沒有; 不過, 當連讀東歐這樣的詞語時, 歐會有一個近視ng的声母. gw, kw 是圓唇化声母, 發音大致相當於普通話的g+u, k+u,

“香港话”怎么讲

“香港话“怎么写 嘅嘢(ge ge)=...的东西 乜(nnv、mie)= 什么;例如:你有乜?=你有什么? 冇(dmb、mao)= 没有;例如:有冇钱?=有没有钱? 甴曱(jhk、you yue)= 蟑螂 叻(kln、le/ li)= 很棒;例如:佢啲成绩好叻啵=他的成绩很厉害呵 冚(pmj、hem)= 全部?;例如:冚家铲=全家死光光 氹(nii、dang)= 哄;例如:氹你开心=哄你开心 佢(wan、qu)= 他或她;例如:距系边个?=他是谁? 呃(kdbn、e)= 骗;例如:呃神骗鬼 抦(rgmw、bing)=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我们去揍那个家伙拎(rwyc、lin)= 提、拿拗(rxln、ao)= 矛盾; 例如: 拗交=吵架 咁(kafg、gan)= 如此、这样;例如:咁啊?=这样啊? 咗(kdag、zo/ zuo)= 了;例如:食咗饭未?=吃了饭没有? 呢(knx、ne)= 这;例如:呢啲事=这些事 哩(kjf、li)解释同上 乸(bxgu、na)= 雌性;例如:鸡乸=母鸡 哋(kfbn、dei/ mi)= 们;例如:我哋=我们 咦(kgxw、yi)= 感叹词,啊(表奇怪);例:咦? 噫(kujn、yi)解释同上 咯(ktkg、lo)= 语气助词 咩(kudh、mie)= 什么;例如:有咩事?=有什么事? 咪(koy、mi)= 不要;例如:咪走~=不要走~ 系(wtxi、xi)= 是;例如:系乜嚟架?=是什么东*来的? *(nkmh、diao)= * 唓(klh、che)= 语气助词,表示鄙夷=切 哽(kgjq、geng)=当然;例如:哽系=当然是 唔(kgkg、wu)= 不;例如:唔系=不是 俾(wrtf、bi)= 给;例如:你俾我啦~=你给我吧~ 冧(pssu、lin)= 哄、陶醉;例如:佢冧我/要冧吓佢=她喜欢我/要哄一下她 屙(nbsk、e)= 排泄;例如:屙尿=拉尿 掂(ryhk、dian)= 完结或状态佳之意;例如:搞掂=办妥 掟(rpgh、ding)= 扔 啫(kftj、ze)=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啫=不是的 啱(kmdg、yan)= 对、合适、恰巧;例如:啱心水=合心意 啰(klqy、luo)= 语气助词/啰嗦 念(kwyn、nian)= 想;例如:我念咁做唔好嘎?=我想这样做不好吧? 啖(kooy、dan)= 口;例如:咬一啖=咬一口 啵(kihc、bo)= 语气助词 靓(gemq、liang)= 漂亮或表示幼稚;例如:靓仔=帅哥/小子 揾(rjlg、wen)= 找、挣;例如:揾食=谋生 睇(huxt、ti/ di)= 看;例如:睇电视=看电视 啲(krqy、di)= 的、少许;例如:俾啲钱佢=给一点钱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