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测温方案终极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n长度大于6000mm勺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v 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伽,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 cm部位量取。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住宅筏板基础的面积约140m2,厚度为1.5m,总体积约210m3,属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期气温较高。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上部插筋位置的准确,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特编制该方案。
二、技术措施1、为了保证筏板的有效断面尺寸,上下双层网片钢筋之间设置@1000Ф16钢筋作为支撑拉结,上下拉接点采用电弧焊接。
为了保证筏板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在垫层与下层网片之间垫长为200mm、Ф32@1000的短钢筋头;在筏板四周与石壁接触部位,上层网片筋上加焊Ф16@1000的短筋头,使整个网片不变形。
2、为了保证筏板上部插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在剪力墙插筋下端(即筏板两层网片之间)用Ф16的钢筋与插筋逐点焊牢;在筏板上层网片上表面插筋四周加焊Ф16的定位筋3、合理选用混凝土配合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掺入I级磨细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10%-15%,外加剂选用既能起缓凝作用,又能搞高混凝土坍落度的复合型外加剂。
控制砂的含泥量。
碎石选用5-30mm的连续级配,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18cm。
4、采用“退管布料、一个中心、循序渐进、薄层浇筑”的原则,即采用斜面分层布料的浇筑方法,每层厚度为500mm,坡度1:6,即流淌角约100左右,全高分三层浇筑。
5、浇筑混凝土时,沿一个方向退管,在混凝土振实后,会产生大量泌水,在浇筑混凝土结束点,放置一台污水泵,以抽取泌水,泌水抽取结束后,再反向浇筑混凝土。
6、认真做好表面覆盖工作,减少内外温差。
拟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上盖两层湿稻草帘,根据测温情况,逐步减少覆盖层。
7、做好测温工作,及时掌握砼内部不同部位温度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
密切监视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波动变动,以便及时调整覆盖养护手段8、测温孔设置于不同部位,共三组,每组三孔,深度分别为1200mm、900mm、600mm。
浇筑混凝土时,用48钢管成孔,待砼初凝时拨出钢管即可成孔。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终)

一、工程概况框架核心筒结构。
主楼基础为不同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局部最大厚度 3.2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P6,主楼砼总方量约为5000m ,由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生产供应,预计2018 年06 月下旬进行筏板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
二、大体积砼施工的技术要求及本工程特点根据我国规范,大体积砼的定义为:“砼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0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砼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砼结构”。
大体积砼强度评定可根据《GBJ146—90 技术规范》按60天或90 天评定。
作为大体积砼在其砼浇筑过程中及其后的一段养护时间内,对砼内部及表面温度进行跟踪检测,根据温度变化状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对于防止因大体积砼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而导致有害裂缝(深层、贯穿性裂缝)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1本工程大体积砼的特点:(1) 砼强度等级R60 达到设计强度C40,采用P.O42.5 水泥,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水泥、掺和料等胶凝材料在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热量。
筏板厚度变化大,各部位最高温度不同,降温速率不一。
(2)筏板局部厚3.2 米,属大体积砼,结构较复杂,钢筋密集,散热面积大。
(3) 施工季节为6 月下旬,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夏季气侯异常变化、降水影响的特点,做好施工中的各项应变技术措施。
本工程砼强度等级较高,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高,升温大。
因此,降温收缩与材料塑性干燥收缩共同作用是引起砼开裂的主要原因,根据王铁梦的的公式计算绝热温升(水泥、粉煤灰和膨胀剂参与早期水化作用放出的热量),依据大量的实际工程经验,经过修正估算出该工程绝热温升约为45℃。
预计施工时间在2011年7月中旬,大气平均温度20~30℃左右,砼入模温度应在25℃左右,考虑到环境温度及散热量,砼中心最高温度可达69℃左右。
实践经验表明,当在砼表面、侧面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使砼的内外温差小于25℃时,砼内部的温差应力小于砼本身的极限拉伸强度,抗裂安全系数大于1.15,砼不会产生温差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方案。
一、测温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它的性能和强度,因此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测温原理是基于热敏电阻传感器,即给混凝土里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混凝土体内温度并输出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计算混凝土的发热量和温度变化。
二、测温设备热敏电阻传感器是测温的核心设备。
传感器需要宽温度工作范围,以适应混凝土的高温度和变化范围。
目前市场上的传感器一般可以在-200℃至+80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传感器还需要具有防水、耐高温、耐腐蚀、抗振动等特点。
三、测温方案1. 常规测温方案常规测温方案一般采用点式测温,即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测点一般选在混凝土厚度的1/3处。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器相连,并记录每一个测点和时间的数据。
这种方案适用于混凝土体积较小的结构,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则显得不够全面,需要采取更多的测温点来达到全面监测的效果,同时这也难以进行远程数据处理。
2. 分区域测温方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采用分区域测温方案。
该方案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需要安装若干个传感器来实现全面监测。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每个小区域内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到单独的数据采集仪,并移至中控室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便于实时监测和调整。
三、方案实施步骤1.设计阶段: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特点,确定测温区域和传感器数量,设计合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2.施工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器,并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浇筑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安装好每个区域内的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仪器。
在混凝土的各个阶段,实时记录每个区域内传感器的温度数据。
4.数据处理:将数据采集仪器内的数据传输至中控室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图表和报告,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完整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_____,基础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_____,混凝土方量约为_____立方米。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内部温度变化较大,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
二、测温目的1、实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
2、为施工过程中的温控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混凝土质量。
3、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三、测温设备1、采用电子测温仪,型号为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至_____,精度为_____。
2、测温探头采用热敏电阻式传感器,型号为_____,长度为_____,直径为_____。
3、数据采集仪,型号为_____,能够自动采集和存储测温数据。
四、测温点布置1、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和厚度,合理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应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
2、在混凝土的中心部位、表面、底面及侧面分别设置测温点。
3、对于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应在不同深度设置测温点,间距一般为_____。
4、每个测温点设置_____个测温探头,分别测量混凝土不同深度的温度。
五、测温时间1、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为止,持续进行测温。
2、混凝土浇筑后的前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至第_____天,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第_____天后,每_____小时测温一次。
六、测温数据处理1、每次测温后,及时将测温数据记录在测温记录表中,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混凝土温度等。
2、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混凝土温度变化曲线。
3、根据温度变化曲线,判断混凝土内部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
如果发现温度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七、温控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混凝土是建筑工程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与物理特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控制。
其中,测温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对施工进展和材料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案。
一、背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温度变化会对施工过程和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监测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二、测温原理与方法测温原理基于混凝土材料的热学性质。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
为了准确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测温方法:1. 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温方法。
它将温度传感器嵌入混凝土内部,通过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来监测其变化。
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温度测量结果,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固定位置,且安装比较繁琐。
2. 表面温度传感器表面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可以通过放置在混凝土表面的传感器,测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
表面温度传感器使用简便,但精度相对较低,并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3. 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可以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的红外辐射来得到温度信息。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面积混凝土温度,但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三、测温方案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测温方案:1. 预置盒式嵌入式温度传感器为了解决传统嵌入式温度传感器安装繁琐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预置盒式嵌入式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以预先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时间和工作量。
传感器与混凝土连接紧密,可以提供准确的混凝土温度测量结果。
2. 热敏贴片温度传感器热敏贴片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灵活、高精度的测温设备,可以直接粘贴在混凝土表面。
它可以快速响应温度变化,并提供实时的温度数据。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施工方案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施工方案,包括测温设备的选择、安装位置、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内容,以帮助施工人员合理、准确地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2. 测温设备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对于准确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温设备:•温度计:采用数字式温度计进行实时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对混凝土表面温度进行监测。
•热电偶:将热电偶导线嵌入混凝土中,可获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数据,适用于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测。
•光纤传感器: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具有高精度、无线传输等优点,适用于对混凝土浸泡温度的监测。
3. 测温设备的安装位置为了准确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合理选择测温设备的安装位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测温设备安装位置:•混凝土表面:可以选择在混凝土表面安装温度计,用于监测混凝土表面温度变化情况。
•混凝土内部:利用热电偶或光纤传感器嵌入混凝土中,分布在不同深度上,以获取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
一般建议在距离混凝土表面至少1/3厚度处安装测温设备。
•监测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埋设监测孔,通过这些孔洞进行温度测量。
4. 数据采集与存储建议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测温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采集与存储方式:•数据记录仪:通过连接到测温设备,实时监测并记录数据。
可以选择便携式数据记录仪或定位数据记录仪,视具体情况而定。
•无线传输系统:利用现代无线传输技术,将测温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无线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或云端存储服务器上。
•云端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存储服务器中,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5.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终极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
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
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简称主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
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
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
故为了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2010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13.9.6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中第5.5.1、5.5.3、6.0.1、6.0.2、6.0.3、6.0.6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8.5.2、8.5.4、8.5.6、8.7.3、8.7.4、8.7.6、8.7.7条中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作了明确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一、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由荷载引起裂缝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温度产生的变形对大体积混凝土却极为不利。
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水化的同时释放出较多热量,而混凝土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较慢,所以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断增加,使其内部温度不断升高,混凝土的体积膨胀变大。
随着混凝土水化速度减慢,释放的热量也越来越少,积聚在混凝土中的热量由于热交换的进行逐渐减少,混凝土的温度降低,因而产生收缩。
当此收缩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简称主温度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如不足抵抗拉应力时,混凝土内部就产生了裂缝。
此外,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
其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而表面热量易与周边环境进行热交换而减少,从而温度降低,就形成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如温差较大,则混凝土表里收缩不一致,也使混凝土开裂。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和温差引起的不均匀收缩应力(简称温差应力)的影响。
而温度应力和温差应力大小,又涉及到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周边环境情况、
含筋率、混凝土各种组成材料和物理力学性能、施工工艺等许多因素影响。
故为了保证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国家建设部于2010年颁布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第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湿、控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中第、、、、、条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中第、、、、、、条中都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和测温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工程概况
XXX工程项目由XXX有限公司开发、XXX公司承建。
该工程项目位于XXX。
该工程包括1栋26层高层建筑,4栋32层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含一层地下室)。
基础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1600 mm,系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
由于该工程筏板基础混凝土体积较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较高,因此,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产生的温度应力和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而使混凝土结构极易产生有害裂缝。
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不致因混凝土自身与外界条件产生的温差及收缩应力引起结构性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除应按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外,同时还应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测,了解混凝土浇筑体内
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以指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三、监测依据及温控指标
1. 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的有关规定。
2. 温控指标
1).温升峰值: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里表温差: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
3).降温速率: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d。
4).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全部拆除保温覆盖层。
四、温度监测点布置
1.温度监测点布置原则
①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交叉竖向剖面进行测温,竖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过基础中部区域。
②每个竖向剖面的周边及以内部位应设置测温点,两个竖向剖面交叉处应设置测温点;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测温点应设置在保温覆盖层底部,并应与两个剖面上的周边测温点位置及数量对应;环境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
③每个剖面的周边测温点应设置在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处;每个剖面的测温点宜竖向、横向对齐;每个剖面竖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宜大于
1.0m;每个剖面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小于0.4m且不应大于10m。
2.温度监测点布置
①温度监测点布置在筏板基础平面的对称轴和对角线上,同时在混凝土较厚的电梯坑和集水坑周边以及容易出现裂缝的重点部位布置监测点,以便真实地记录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时的反映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温度监测点布置及监测点数量详见《筏板基础混凝土温控布置图》。
②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分别布置三根测温导线[砼上部(砼表面以内50mm)、砼底部(砼底面上50mm)、砼1/2厚度位置]。
如图:
③覆盖养护层底部的测温点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不少于2处;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少于2处,并离开基础周边一定的距离。
五、温度测试元件安装及保护
1.温度监测采用预埋测温线连接电子测温仪读数来完成。
测温仪: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精度为度。
经检定合格。
测温导线:、、三种规格。
测温导线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24h浸泡不损坏。
并对每根测温导线逐个检查并校准。
2.用Φ14-Φ16钢筋(钢筋长度≥筏板厚度+200mm)作为固定支架(钢筋由委托方提供),将测温线(根数=厚度方向的测点数)沿该钢筋长度方向用绝缘胶带邦扎在该钢筋上,再将该钢筋支架固定在混凝土筏板的上、下钢筋网上,绑扎(或焊)牢固。
3.注意安装时测温线下端的测温元件位置要准确,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支架钢筋绝热。
4.测温线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测温线上端插头留在混凝土外面,在筏板混凝土上表面≥200mm处为宜,并用塑料袋罩好并编号,避免潮湿,保持清洁。
5. 测温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六、温度监测
1. 温度监测用电子测温仪连接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屏幕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由此采集、记录测试温度数据。
2. 温度监测从混凝土入模后开始,首先监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混凝土浇筑完毕10小时后再进行温度监测。
浇筑体周边表面以内测温点、浇筑体中心测温点、浇筑体底部测温点、浇筑体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
4.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要求:
①第一天至第四天,每4h测温一次;
②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测温一次;
③第七天至测温结束,每12h测温一次;
5.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每个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差数据、代表点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
6.监测单位应每天提供温度监测日报,若监测过程中出现温控指标不正常变化或有超温控指标的趋势,应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以便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7.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七、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待二次抹面后,应按编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对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按温度监测数据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2.根据实际施工时间,结合当前气候影响,混凝土表面覆盖应满足一层塑料薄膜加一层或二层麻袋或草垫,电梯坑和集水坑周边混凝土表面覆盖应满足一层塑料薄膜加二层麻袋或草垫。
3.施工单位应按要求准备好足够的保温材料,以解决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
4.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方可全部拆除保温覆盖层。
八、监测条件
1. 为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委托方需提供在施工现场的一间不间断电源的监测工作室,面积10㎡左右。
2. 现场埋设测温线时,委托方需在施工现场派一名工人配合测温线的安装。
3. 测温期间,委托方需派一名管理人员与监测单位保持工作衔接。
4. 从测温点布置至温度监测结束期间,施工现场与测温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碰损测温线及插头,以保证整个测温工作顺利进行。
九、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2.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3.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禁止穿拖鞋、高跟鞋。
4.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应注意安全,小心钉子和钢筋以及高空坠物等。
XXXXXXX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