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画论文(2)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 作文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 作文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文“哇,你看那幅画好漂亮啊!”我兴奋地对妈妈喊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心心念念好久的敦煌莫高窟。

一进入景区,我就被那独特的氛围吸引住了。

周围是古老的建筑,脚下是有着岁月痕迹的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洞窟,哇,里面好暗啊,但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却在黑暗中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我瞪大了眼睛,仔细地看着。

“妈妈,你看这个飞天,她的裙子好漂亮啊,就像仙女一样。

”我指着一幅壁画说道。

妈妈微笑着说:“是啊,这些飞天壁画可是莫高窟的瑰宝呢。

”爸爸也在一旁说:“这些壁画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还能保存得这么好,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看着壁画上的飞天,她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弹奏乐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跟着她们飞起来了,飞到了那遥远的古代。

“这些飞天在古代的时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呢。

”妈妈轻声说道。

我不禁想到,古代的人们是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啊,能画出这么美的壁画。

这就像我们现在喜欢看的动画片一样,都是在创造美好的世界。

“哎呀,如果我也能像飞天一样飞起来就好了。

”我自言自语道。

“哈哈,那你就努力长翅膀吧。

”爸爸笑着打趣我。

我们在洞窟里待了很久,我看了一幅又一幅的壁画,怎么也看不够。

每一幅壁画都好像在给我讲述一个故事,让我沉浸其中。

走出洞窟的时候,我回头望了一眼,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莫高窟的知识,也要像那些古代的艺术家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啊,你们是历史的见证,是艺术的瑰宝,更是我心中永远的向往!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作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作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篇一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我那次去敦煌,本来以为就是看看石头,拍拍照,结果彻底被莫高窟的壁画给惊艳到了。

之前在书上看过图片,感觉也就是那样,色彩艳丽点,人物造型夸张点。

但亲眼所见,完全不一样!那种震撼,就像你以为自己点的是外卖盒饭,结果端上来的是米其林三星大餐。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壁画,画的是飞天,好多好多飞天,密密麻麻的,像一群穿着彩虹纱裙的小精灵在空中飞舞。

那些飞天啊,可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造型,每个飞天的表情、动作、姿态都略有不同。

有的笑盈盈的,像在对你招手;有的闭着眼睛,好像在沉思;有的还抱着个琵琶,看起来正准备奏乐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飞天,她脸上有一点小雀斑,嘴角微微上扬,有一种邻家女孩的亲切感。

就这细节,我当时就惊呆了,古代的艺术家也太细致入微了吧!简直就是把人物活灵活现的刻画在了墙上。

我当时就掏出手机,想把这幅画拍下来,结果发现我的手机像素太低,根本拍不出那种感觉,画面全是马赛克。

还有那些壁画的颜色,到现在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一千多年过去了,颜色竟然还能保持得这么鲜艳,要不是导游说这是真的,我真怀疑这是哪个大师用电脑后期制作的。

我特意对比了一下我手机里拍的照片和现场看到的画面,那种在现场才能感受到的光泽和层次感,我的手机根本就捕捉不到。

当时我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经历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真的不是用照片就能感受得到的。

更别提那些画的佛像,庄严又神秘,让你不自觉的就想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

篇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说到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个“飞天”的细节。

不是说那种宏观的、整体的飞天群像,而是我仔细盯着其中一个飞天时,发现它衣服上的褶皱居然是那么的真实!你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的工匠,拿着简陋的工具,如何在小小的墙面上,画出那么逼真的衣服纹理?这绝不是简单的涂抹,而是经过无数次的细致刻画。

我当时就想起我小时候学画画,老师教我们怎么用线条来表现衣服的褶皱。

敦煌莫高窟壁画论文(2)

敦煌莫高窟壁画论文(2)

敦煌莫高窟壁画论文(2)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美术在中国盛行,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随着时代和社会崇尚的变异而具有变化,本文试以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为例,浅析莫高窟佛教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象的演变,从而重新品读敦煌。

关键词:莫高窟;佛教壁画;形象特征;影响因素;演变一、前言敦煌从西汉起即为东西方交流的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

“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及时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殿堂,敦煌佛教壁画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主要方面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是中西绘画融合的典范,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就这样凝固在石窟内的壁画上,并通过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演绎着历史的变迁,书写了一部敦煌壁画佛教形象演变的艺术史。

二、莫高窟佛教壁画不同时期的佛教形象特征(一)第一时期——西域风情东汉、三国、西晋是我国佛教的初传时期。

由于这一时期佛教传播的范围不广,人们对佛教的认识也不清晰,佛神不分,信仰水平较为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佛像普遍形象模糊。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佛像画则有了一定的改观,如佛像面相丰圆,神情庄重而恬淡,在衣冠服饰上,保留着西域和印度、波斯的样式,呈现出明显的西域风格。

(二)第二时期——秀骨清象北魏晚期与西魏,尤其是西魏,由于统治者阶层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以及中原地区道教神仙思想的流行,这一时期的形象特征有所不同。

造型上,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特别注重加强爽朗明快、生机勃勃的意趣,最终形成了面貌清癯、眉目阔朗、潇洒飘逸的“秀骨清象”。

画中的大部分形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如褒衣博带式的服装,面部以色块晕染双颊的中原汉式表现手法,以及体态潇洒、运动感很强的飞天等。

北周时期,由于地方政权与西域交好,出现了一些新形象和新特点。

如在造型方面,由中原式秀骨清象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相结合产生了“面短而艳”的新形象;人物精神面貌方面,淳朴庄静与潇洒飘逸相结合,产生了温婉娴雅、更富裕生活气息的新形象。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你知道莫高窟吗?那可是个超级神奇的地方,尤其是里面的壁画,就像一本本打开的历史书,只不过这书是画在墙上的,而且超级大、超级美。

走进莫高窟,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那些壁画,从你眼前一直延伸开去,五彩斑斓得晃眼。

你看那画上的人物,一个个都像是从古代直接走出来,站到墙上似的。

有菩萨,慈眉善目,那眼睛就好像会说话,像是在跟你说:“嗨,小家伙,欢迎来到千年前的世界。

”菩萨身上的衣服,飘飘欲仙的,那些线条流畅得就像水流一样,感觉风一吹,衣服就能动起来。

还有那些飞天,哇塞,简直是莫高窟壁画里的超级明星。

她们在墙上飞呀飞的,姿态轻盈得如同春天里的柳絮。

有的手捧着鲜花,像是要洒向人间;有的拿着乐器,仿佛在演奏一场天上才有的音乐会。

看着她们,我都感觉自己要跟着飘起来了,真恨不得自己也能长出一对翅膀,跟她们一起在这洞窟里飞舞呢。

这些壁画里讲的故事也特别有趣。

有的画着古代的战争,士兵们骑着马,拿着武器,那场面紧张得很,就像你在看一场古装大片。

马蹄扬起的尘土、士兵们脸上的表情,都画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能听到战场上的厮杀声。

还有的画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种地的、织布的、做买卖的,真是一幅古代生活的全景图。

不过呢,这些壁画也经历了很多磨难。

岁月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壁画上留下了痕迹。

有些地方的颜料脱落了,就像美人脸上有了小伤疤,让人看了心疼。

而且啊,以前还有些坏人,偷走了不少壁画,那些被破坏的地方就像一个个黑洞,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不幸。

但是,即便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莫高窟的壁画依然坚强地站在那里,向每一个来看它的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它们就像是一群无声的老师,给我们讲述着历史、宗教、文化、艺术。

每次看这些壁画,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跟古人对话,他们把自己的智慧、信仰、梦想,都画在了这些墙上,然后跨越千年,来和我们相遇。

莫高窟的壁画啊,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它们不仅仅是一幅幅画,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保护的宝贝。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文具体描写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文具体描写

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作文具体描写提起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那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我至今都难以忘怀那次与飞天壁画的亲密接触。

那是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踏入了敦煌莫高窟这片神秘的艺术殿堂。

刚一进入洞窟,一股陈旧却又带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仿佛在诉说着千年来的故事。

我随着人流,缓缓走进其中一个洞窟。

当我的目光触及到那满壁的飞天壁画时,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眼前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她们的姿态轻盈优美,神情灵动活泼,仿佛不是画在墙壁上,而是随时都能从画中飞出来一般。

我凑近一幅飞天壁画仔细端详起来。

那飞天的面部线条细腻柔和,眉毛细如柳叶,眼睛犹如弯弯的月牙,眼神中透着灵动和神秘。

她的嘴唇微微上扬,似乎在微笑,那笑容仿佛能穿越千年的时光,温暖着我的心。

她的发髻高高盘起,上面点缀着精致的饰品,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再看她的服饰,那真是华丽至极!轻薄的纱裙随风飘动,上面绣满了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而又和谐。

裙带飘飘,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忍不住伸出手,想要触摸一下这美丽的壁画,却在即将触碰到的瞬间停住了。

我知道,这是历史的瑰宝,是不容侵犯的艺术珍品。

我只能用眼睛去欣赏,用心去感受。

看着这些飞天壁画,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画工们,在这昏暗的洞窟中,一笔一笔地勾勒着他们心中的美好。

他们没有先进的工具,没有明亮的灯光,只有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他们在这石壁上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灵魂,才创造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杰作。

在一幅表现飞天反弹琵琶的壁画前,我驻足了很久。

那飞天的姿态极为优美,她左脚前掌踏地,右脚盘在左腿上,身体微微向后倾斜,左手高举琵琶过头顶,右手在弦上轻轻拨动。

琵琶仿佛在她手中发出了天籁之音,而她自己也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她的身体线条流畅自然,仿佛在空中自由翱翔。

周围的彩带随风飞舞,与她的身姿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

写莫高窟壁画的作文《莫高窟壁画》篇一莫高窟壁画,那可真是艺术史上的一座超级“大神”啊!我第一次听说莫高窟壁画的时候,心里就想,不就是些墙上的画嘛,能有多厉害?嘿,当我真正看到它们的图片时,我就被“啪啪”打脸了。

那些壁画就像是一部部古老的电影,一格一格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壁画里的人物啊,一个个都像是从神话世界里走出来的。

你看那菩萨,眼睛就像是两汪清泉,仿佛能看穿你的灵魂,又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带着一种神秘的光芒。

那神态,就好像在对你说:“小老弟,我这儿可有好多故事呢。

”我听说啊,这些壁画是古代的那些工匠们一笔一划画出来的。

我就纳闷儿了,这得花多少时间啊?也许他们画的时候,就像我写作业一样,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发发呆,然后又继续埋头苦干。

但人家那可是艺术创作啊,可不像我写作业那么痛苦。

我想象着那些工匠在昏暗的洞窟里,点着小油灯,一笔笔勾勒着线条。

那画面,就像是电影里的慢镜头。

他们可能会想:“我这画要是能被后人看到就好了。

”嘿,他们肯定想不到,现在这些壁画都成了世界闻名的宝贝。

不过呢,这些壁画也经历了好多磨难。

战争啊,掠夺啊,就像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欺负。

有些壁画被破坏了,我看到那些残缺的部分,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我就想,那些破坏者怎么下得去手呢?这莫高窟壁画又不是你家的墙纸,想撕就撕啊。

有时候我又在想,我们现在对这些壁画的保护是不是真的足够了呢?我们在修复的时候,会不会一不小心就破坏了它原来的韵味呢?这就像给一个老古董重新上漆,万一漆上错了颜色,那可就糟了。

莫高窟壁画啊,就像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每一次看都有新的发现。

我真希望有一天我能亲自去莫高窟,站在那些壁画面前,感受那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那时候我可能会像个傻瓜一样,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就这么呆呆地看着,心里想着:“哇塞,这也太牛了吧!”《莫高窟壁画》篇二莫高窟壁画,我一想到这个名字,脑海里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魔法盒子,各种绚丽的画面开始闪瞎我的眼。

描写敦煌壁画的作文

描写敦煌壁画的作文

描写敦煌壁画的作文描写敦煌壁画的作文篇一萧然是一名年轻的考古学家。

最近他受到邀请,来到敦煌附近一座新发掘的洞窟考察研究。

也不知为什么,萧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很久以前来过这里,可事实上他是第一次来到敦煌做考察。

这座洞窟和敦煌其他的洞窟一样,墙上全是姿态各异的飞天壁画。

从这些飞天的衣着、姿势来看,出自唐朝工匠之手。

萧然是个严谨的考古工作者,他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细致地观察了每一幅图画,当他看到第七十九幅画时,忽然愣住了。

这是一幅衣裙飘曳的女子飞天图。

图上的女子容貌俊秀,身子漂浮在半空,彩带飞舞,怀里还抱着一张古筝,一双秋水般的眼睛里却蕴藏着无尽的哀怨。

萧然愣愣地看着这幅壁画,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涌上心头。

也不知过了多久,画中女子收起哀容,对着萧然展颜一笑。

萧然吓了一大跳,揉了揉眼睛再看,壁画竟然一块块地往下脱落,只一会儿工夫,墙上就什么都不剩了。

听到声音,其他的考古人员纷纷赶了过来,他们听完萧然的诉说,没有一个人相信,反而嘲笑他太过紧张,才看花了眼,还说壁画脱落是很正常的风化现象。

描写敦煌壁画的作文篇二很久,莫高窟在我的心中都如神话一般存在。

大漠戈壁,敦煌丝绸之路,这些地域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仰而生畏,不可触及。

茫茫的大漠中,当三危山闪耀出一束振奋人心的光芒时,当乐樽和尚在佛光的照映下开采出第一个洞窟时,我的心,便已被牢牢地束缚在此了,不断在中国的南方远望北方,想象着这神话一般的地方。

远处,我似乎能看到洞窟中千年的壁画和佛像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信仰;似乎听到了月牙泉在不断地呻吟,请求人们不要破坏环境了。

走进莫高窟,每一个洞窟都充满着无限的吸引力,洞窟内的壁画,佛像,都不再是古人捏出画出的工艺品,已成为了纪念历史的象征,她们代表了莫高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代表了大西北,更是代表了中国的精神内涵。

盯着眼前的壁画,周围寂静,似乎每一位同学都在与古人默语,思考着曾经的一切,猜想着历史的一个个谜底。

莫高窟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

敦煌壁画艺术论文

敦煌壁画艺术论文

敦煌壁画艺术论文摘要:作为人类文化范畴中的精华,敦煌壁画因见诸视觉的外在特征而极易被当作纯艺术的产物,蕴藏其中的兼具精神与世俗双重层面的本质因此而被忽略。

事实上,“道德、伦理”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在敦煌壁画的组成成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这个部分投以关注并加以探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特定区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变迁,又可以一定限度地还原敦煌壁画作为敦煌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艺术;道德绘画;艺术伦理当今,不同的学科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敦煌壁画不断作着这样或那样的解读。

各种不尽相同的理解在诠释着敦煌壁画所包蕴的多元含义,展现着其潜藏的多重价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敦煌壁画的本质特性不断淡化,尤其是立足于艺术学科,将音乐、舞蹈,以及绘画之类的视觉艺术与敦煌壁画之间做最大限度的对应之后,敦煌壁画的生成根源,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更为深层和长远的意义渐渐淡化。

实质上,绘画搭台、道德唱戏,在一定意义上才体现了敦煌壁画的本质性。

一、敦煌藏经洞遗书揭示敦煌壁画伦理内涵生成的基础被誉为“沙漠某某某书馆”的敦煌藏经洞中所存的遗书都是公元4—11世纪的抄本和印本,这些距今千年被长期搁置的中古文献,包含了占大多数的汉文写本佛教经典,传统的经、史、子、集文献以及官私文书等;此外,还有回鹘文、古藏文、梵文、于阗文等域外文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写本,这些存在于“人类文化”总体称谓下的典籍为我们展现了文化的真实含义。

相比于完整的人类“文化”,整个敦煌藏经洞遗书可以整体性地被认为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文化片段,存在于这个文化片段中的道德伦理内容也理所当然地贯穿于这个文化片段的全部,并通过以下三个部分得到了相当完整的体现。

1.“雅”的部分包括佛教经典作品,吐蕃、回鹘以及粟特、龙家等民族的民族史料、《尚书》《老子》《庄子》《春秋》等传统的经史子集文献。

作为人类总体性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代表了人类社会相应历史阶段和特定地区主流知识阶层的所思所想,反映了特定时代和区域总体的知识水平,此类内容在藏经洞遗书中获得了非常充分的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莫高窟壁画论文(2)
摘要: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美术在中国盛行,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随着时代和社会崇尚的变异而具有变化,本文试以敦煌
莫高窟佛教壁画为例,浅析莫高窟佛教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象的
演变,从而重新品读敦煌。

关键词:莫高窟;佛教壁画;形象特征;影响因素;演变
一、前言
敦煌从西汉起即为东西方交流的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

“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
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及时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经
济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殿堂,敦煌佛教壁
画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主要方面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是中西绘画融
合的典范,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就这样凝固在石窟内的壁画上,并通
过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演绎着历史的变迁,书写了一
部敦煌壁画佛教形象演变的艺术史。

二、莫高窟佛教壁画不同时期的佛教形象特征
(一)第一时期——西域风情
东汉、三国、西晋是我国佛教的初传时期。

由于这一时期佛教传播的范围不广,人们对佛教的认识也不清晰,佛神不分,信仰水平
较为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佛像普遍形象模糊。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佛像画则有了一定的改观,如佛像面相丰圆,神情庄重而恬淡,在衣冠服饰上,保留着西域和印度、波斯的样式,呈现出明显的西域风格。

(二)第二时期——秀骨清象
北魏晚期与西魏,尤其是西魏,由于统治者阶层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以及中原地区道教神仙思想的流行,这一时期的形象
特征有所不同。

造型上,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特别注重加
强爽朗明快、生机勃勃的意趣,最终形成了面貌清癯、眉目阔朗、
潇洒飘逸的“秀骨清象”。

画中的大部分形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如褒衣博带式的服装,面部以色块晕染双颊的中原汉式表现手法,
以及体态潇洒、运动感很强的飞天等。

北周时期,由于地方政权与西域交好,出现了一些新形象和新特点。

如在造型方面,由中原式秀骨清象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相结合产
生了“面短而艳”的新形象;人物精神面貌方面,淳朴庄静与潇洒飘
逸相结合,产生了温婉娴雅、更富裕生活气息的新形象。

(三)第三时期——丰腴华贵
隋唐时期,由于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深入佛教,唐代的佛教作品中,一种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
恪尽职守的统治秩序表现在了莫高窟佛教壁画上。

唐代前期壁画,“菩萨的面相有方额广颐型、条长丰满型,头束高窃,戴宝冠,
“素面如玉”、“长眉入器”均有丰满莹润的风貌。

更接近现实中
真实的美女。

菩萨的姿态有多种:一种肢体修长亭亭玉立;另一种身
姿扭曲“一波三折”如“S”型;在开元天宝时期,还出现了“丰胶
腻体”、“曲眉丰颊”的杨贵妃型。

唐代后期的壁画,虽然出现了
许多优秀的的作品,但总体的趋势是江河日下。

在佛像形象上,充
分掌握了“骨法用笔”的奥秘,注意了骨与肉的结合,佛像面向多
为统一的条丰型,菩萨摒除了扭妮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腰部
微扭、自然和谐的姿态。

(四)第四时期——僵板世俗
唐以后,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

随着政治与经济的衰落,佛像艺术开始由盛而衰,步入了衰微期。

佛像艺术带着浓重的世俗
审美特征迈上了世俗化发展的历程。

五代、两宋时期,佛像的面相
或方或圆,或长圆,两腮鼓出,眼凸起,从额头到鼻梁处一般凹陷
下去,呈一条明显的圆弧线,与当时现实中庶民面型十分接近。


毫一般饰于两眉正中。

造像躯体肥胖,肌肉均显松弛,不如唐代键
劲有力。

西夏、元代时期崇重藏传佛教。

佛像形象表现为:头顶平缓,肉髻高隆,额部宽平,五官端正,肩宽体壮,四肢粗硕,衣纹简洁,
躯体光洁圆润,气势雄浑。

菩萨像特点是:形象媚妩,装饰繁缛,
姿势优美,富于动感和肉感。

明清时期,佛教在明清诸帝的提倡下继续发展,大量寺庙得到重修,出家僧人众多,世俗士庶奉佛者有增无减。

这时期佛像艺术体
现明显的世俗化发展趋向,佛像面相宽平,体态丰臃,姿态停僵板,装饰繁琐,结构细腻,完全是一种世俗崇尚的富态和福相审美模式,失去了内在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综观中国的佛教美术,它的发展演变,就是一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佛教美术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是促进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发展,
滋润了中国的各种文化艺术,在佛教美术中除了敦煌壁画外,还有
石窟艺术和佛教建筑,它们的发展同样也是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发展,敦煌壁画艺术以佛像艺术为切入口,融入了中国本土民族文化,在
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后,仍然具有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并深深影响
着一代又一代的绘画爱好者。

猜你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