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旅行改变人生的名人事例

旅行改变人生的名人事例

旅行改变人生的名人事例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以他的双脚丈量人生,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千古传奇。

东晋的郦道元、高僧法显、唐代的玄奘、宋代赵汝适、元代周达观、汪大渊、明代的郑和、马欢、费信、巩珍、徐霞客乌古孙仲端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旅行家。

《徐霞客游记》作为徐霞客一生的主要成就,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俗人情等,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由他的好友季梦良整理而成。

书中对我国石灰岩地区岩溶地貌的记述,详尽系统,是世界上较早的一本关于岩溶地貌的论著。

徐霞客生活在缙绅富贵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就特别喜欢看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的书籍。

书中的一切深深打动了徐霞客幼小的心灵。

他暗暗地下定决心,将来要干一番自己所喜欢的事业。

然而事不由人,徐霞客毕竟出身于当时中国封建官僚家庭,祖上几代为官,到了他的父辈虽然“不喜冠带交”,隐迹田园。

但是,当时皓首穷经,走达官仕途之路,仍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气和历史潮流。

徐霞客无力也不可能完全摆脱时代的羁绊,然而仕途的大门并没有向徐霞客打开。

当他应举失败之后,就下定决心挣脱科举的枷锁,重新埋头于他真正感兴趣的书籍之中,并奔向自己向往已久的世界——外出旅游,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徐霞客迈向旅游生涯的开端。

这一年,他肩负背囊,手持油伞,告别了家人,徒步南行,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成了他第一个出游的地方。

碧波万顷的湖面,银光粼粼。

远处的山峦,郁郁葱葱,真可谓山清水秀,初出茅庐的徐霞客大饱眼福。

他一鼓作气,游览了斜插在太湖中的西山和东山,然后满载着内心的喜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至此以后,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考察,历时30余年。

他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即现在的江苏、浙江。

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16个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3篇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3篇

[作文素材]徐霞客人称千古奇人的名人故事第一篇:徐霞客的生平徐霞客,字元敏,号浦陽山人。

他是一位千古奇人,生于明嘉靖十岁岁,卒于清顺治十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徐霞客先生”或“徐霞客大人”。

徐霞客生于福建南安,家境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兴趣。

在他十六岁时,他父亲借钱为他买了一匹马,并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出去旅行。

徐霞客从此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涯。

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包括今天的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和浙江。

他花了数十年时间,独自前往一些偏远的地方,记录了大量有关中国地理、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在旅行中,他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如斗篷熊、少数民族和乞丐等。

他通过与这些人的交流,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徐霞客最终在云南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他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记录,被后人称赞为中国旅行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第二篇:徐霞客的成就徐霞客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和地理学家。

他精通天文、测量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许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中国许多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详细记录了他在旅行中所做的各种观察和测量。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中国的地理学、历史和文化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徐霞客还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他的诗歌、书法和画作都非常出色。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使我们今天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迹和文化遗产。

徐霞客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和深入了解中。

他的旅行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求,为中国的科学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篇:徐霞客的影响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都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徐霞客的作品《徐霞客游记》曾经广泛流传,被后人广为传颂和借鉴。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一生钟爱探险,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地理和旅行记录。

以下是一些关于徐霞客在旅途中的小故事:
1.徐霞客在游历云南时,为了探访当地的奇异洞穴,他决定深入大理的深山。

在探险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面黑暗而深邃。

徐霞客勇敢地走了进去,但因为洞内空气流通不畅,他很快就窒息了。

幸运的是,他及时点燃了火把,通过燃烧产生的烟雾刺激自己的呼吸,最终才得以逃脱。

2.徐霞客在游历湖南时,听闻了一个叫“南岳”的山峰,便决定前往探险。


攀登过程中,他发现了一条通往山峰的小路,但路上的石头松动,危险系数极高。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徐霞客的脚步。

他沿着小路一步步走过去,在路途中甚至不断清除危险的石头。

最终,他成功登顶了南岳山峰,留下了宝贵的登山经验。

3.徐霞客在游历贵州时,听闻了一个叫“三江并流”的地方,便决定前往探险。

在前往三江并流的途中,他遇到了许多险阻。

其中最大的困难是过河。

由于河水湍急,河面宽阔,他无法直接涉水过河。

于是他绕道而行,沿着河流的上游寻找可以过河的地方。

最终,他找到了一个浅水处,成功地过了河。

经过长时间的艰难跋涉后,他终于到达了三江并流的地方。

这些小故事只是徐霞客一生旅途中的冰山一角。

他一生致力于探险和地理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知识和旅行经验。

探险家及事迹

探险家及事迹

探险家及事迹探险家是指那些勇敢无畏、饱经风霜、不畏艰辛、在危险极限中探索未知领域的人。

他们的故事常常充满惊险刺激,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人类的探索精神与探险精神。

1.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他的探险之旅涵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

他于1271年开始了他的旅行,当时他只有17岁。

他穿过亚洲和中国,向欧洲的城市旅行,回到了他的家乡意大利。

马可·波罗在旅行中对中国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记录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他的探险历程提供了关于欧亚大陆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

2. 洛朗·希安洛朗·希安是一名摄影师和探险家,他以极端的拍摄方式和勇敢的行动而闻名。

他在五大洲中旅行,用摄影机记录下了世界上最极端的地方和刺激的场景。

他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人类生命中最荒凉和寂寞的角落,让世界各地的人能更深入的了解地球。

他在极地地区、热带雨林和深海中航行,在恶劣的环境中完成他的作品。

他的伟大工作和极端的探险行为广泛传播3. 提奥多尔·罗斯福提奥多尔·罗斯福是一位著名的美国总统,他的探险历程使他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探险家。

他在1898年带领了自己的士兵,步行走过了 160公里的森林,探险了亚拉斯加的未知领土。

后来,他又带领一支探险队深入阿马宗群岛,在那里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现。

他还在南美和非洲旅行,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和文物遗迹,向全世界展示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及其重要价值。

4. 意大利南极探险队意大利南极探险队通过海洋科学家和极地探险家的合作,成功探索了南极洲,开拓了南极大陆的科学研究,他们勇敢挑战了自然环境,创造了极高的实验和技术成果。

这个团队的成员发现了南极洲完全新的知识,成功推动了全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大发展。

5. 纳维纳维是著名的极地探险家。

他在20世纪初期到南极进行探险,突破了人类对极地的认识和了解,发表了一系列极地科学研究。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的小故事
徐霞客,字徐渭,号铁崖,江苏常熟人。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
旅行家、探险家。

他一生游历天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地理、历史、民族志资料,被誉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徐霞客自幼聪慧好学,酷爱地理学,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

他立志要亲自走遍祖国大好河山,探寻未知的奇异景观,填补地图
上的空白。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

徐霞客的第一次探险是在23岁那年,他踏上了赴云南的征途。

云南,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山高水长,风景秀丽。

在这里,徐霞客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源,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地理数据,
为后人的地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接着,徐霞客又踏上了赴西藏的征途。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美
丽的地方,高原上的雪山、草地、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都让徐霞客为之倾倒。

在西藏,他不仅记录了珍贵的地理数据,还
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民族志资料。

徐霞客的探险之旅并未止步于此,他还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地理、历史、民族志资料。

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对我们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山,深入大川,探寻未知的奇异景观,填补地图上的空白。

他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创造奇迹。

徐霞客,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伟大探险家,他的探险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传承他的精神,勇往直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叶圣陶旅行家的故事

叶圣陶旅行家的故事

《旅行家》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旅行家在旅途中的经历和感悟。

故事中,旅行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了一位当地人。

当地人告诉他,这个地方有一个神奇的山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和珍稀动物。

旅行家听了非常兴奋,决定前往山谷探险。

在探险的过程中,旅行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勇气和好奇心,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最终,他终于到达了山谷的深处,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景和生物。

通过这次探险,旅行家深刻地体会到了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他明白了旅行不仅是为了看到新的风景和事物,更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旅行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经历,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人生的可能性。

同时,故事也强调了勇气、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中外旅行家

中外旅行家

李乐诗
简介
李乐诗(极地科学工作者) 李乐诗博士是一位被誉为“香港 人的骄傲”的杰出人物,是史上 第一位踏遍三极的香港冒险家, 世界杰出华人奖。 先后10次赴北极考察,6次登上 南极大陆,4次攀上珠峰,环游 世界七大洲,五大洋100多个国 家。她是极地科学工作者、环球 生态摄影师。
她以一个平凡而又神奇的中国女人 的行动告诉我们,“三极”细微的 变化都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只 有身处白色世界,才能切身感受环 保的重要性。她率先提出“白色力 量”的概念,提醒人们关注地球变 暖和生态变化,她用心呼吁:全球 已经变暖,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我们的家园。
哥伦布
简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也是地理大 发现的先驱者。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 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 海家。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 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 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 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 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 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 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 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 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它使海外贸易的路 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 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马可•波罗行记》
《马可•波罗行纪》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 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 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 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 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 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 、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 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 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 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旅行家_名人故事

旅行家_名人故事

旅行家且不提国外的读者,即使在美国人的印象里,梭罗也只是一个抽象符号,其生平鲜为人知。

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的直接原因是:爱默生要去欧洲做巡回演讲,家里缺少一个主心骨,便请梭罗来当管家。

与大多数伟人之间的友谊一样,这对师徒兼朋友的关系也是磕磕碰碰、起起落落。

好在两人是君子之交,再加上爱默生温和大方,多加忍让,所以他们的关系不致破裂。

爱默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智者和圣人,梭罗则始终是个喜欢冷嘲热讽的愤青。

有时爱默生也乐得给他当捧哏,有意激怒梭罗逗自己开心。

一次,爱默生自豪地宣称:“我们哈佛大学有所有学科的分支。

”梭罗却气哼哼地说:“没错,都是枝,没有根。

”爱默生比梭罗大14岁,两个人长得像,说话也像。

人们都认为梭罗有意模仿爱默生,只有梭罗他妈不同意:“瓦尔多(爱默生)说话的腔调多像我家亨利啊!”梭罗身上有爱默生羡慕的优点,比如灵巧、实干。

他什么农活都会,对奶牛瞥一眼就能估摸出重量来,而爱默生笨得连锄地都会铲到自己的小腿。

爱默生夫人曾抱怨家里养的母鸡把她种的花园给刨坏了,梭罗就给母鸡们缝制了爪套。

他给爱默生的孩子们制作柳笛,讲小鸡和蚂蚁的故事,还会变戏法:把铅笔插进耳朵里,从嘴里掏出来。

爱默生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梭罗,甚至问:“梭罗先生,你来当我们爸爸,行吗?”梭罗和爱默生的友谊因《河上一周》这本书而陷入危机。

由于没有人愿意出版这本书,爱默生便建议梭罗自己掏钱出版,梭罗同意了。

但书的销量惨不忍睹——印了1000册,卖出几十本,免费送了很多,剩下的700多本全堆积在梭罗的卧室里。

于是诞生了梭罗最为有名的一句隽语:“我有900本藏书,其中700本是自己写的。

”打趣归打趣,他心里不免埋怨爱默生不肯为他的书大力推销。

爱默生一方面对其门生的“不思进取”感到失望,“梭罗缺乏雄心壮志……他不肯当工程师的头领,而要当采浆果队队长”;另一方面也对他过于精神化和缺乏人情味失去了耐心:“梭罗好像没有胃,既不吃,也不喝。

”确实,梭罗对一切享乐都不感兴趣:不近女人,从不读小说,厌恶美食和酒、咖啡、茶,村里人传说他甚至连水都不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行家名人故事
且不提国外的读者,即使在美国人的印象里,梭罗也只是一个抽象符号,其生平鲜为人知。

梭罗离开瓦尔登湖的直接原因是:爱默生要去欧洲做巡回演讲,家里缺少一个主心骨,便请梭罗来当管家。

与大多数伟人之间的友谊一样,这对师徒兼朋友的关系也是磕磕碰碰、起起落落。

好在两人是君子之交,再加上爱默生温和大方,多加忍让,所以他们的关系不致破裂。

爱默生给人的印象是一位智者和圣人,梭罗则始终是个喜欢冷嘲热讽的愤青。

有时爱默生也乐得给他当捧哏,有意激怒梭罗逗自己开心。

一次,爱默生自豪地宣称:“我们哈佛大学有所有学科的分支。

”梭罗却气哼哼地说:“没错,都是枝,没有根。


爱默生比梭罗大14岁,两个人长得像,说话也像。

人们都认为梭罗有意模仿爱默生,只有梭罗他妈不同意:“瓦尔多说话的腔调多像我家亨利啊!”梭罗身上有爱默生羡慕的优点,比如灵巧、实干。

他什么农活都会,对奶牛瞥一眼就能估摸出重量来,而爱默生笨得连锄地都会铲到自己的小腿。

爱默生夫人曾抱怨家里养的母鸡把她种的花园给刨坏了,梭罗就给母鸡们缝制了爪套。

他给爱默生的孩子们制作柳笛,讲小鸡和蚂蚁的故事,还会变戏法:把铅笔插进耳朵里,从
嘴里掏出来。

爱默生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梭罗,甚至问:“梭罗先生,你来当我们爸爸,行吗?”
梭罗和爱默生的友谊因《河上一周》这本书而陷入危机。

由于没有人愿意出版这本书,爱默生便建议梭罗自己掏钱出版,梭罗同意了。

但书的销量惨不忍睹——印了1000册,卖出几十本,免费送了很多,剩下的700多本全堆积在梭罗的卧室里。

于是诞生了梭罗最为有名的一句隽语:“我有900本藏书,其中700本是自己写的。

”打趣归打趣,他心里不免埋怨爱默生不肯为他的书大力推销。

爱默生一方面对其门生的“不思进取”感到失望,“梭罗缺乏雄心壮志……他不肯当工程师的头领,而要当采浆果队队长”;另一方面也对他过于精神化和缺乏人情味失去了耐心:“梭罗好像没有胃,既不吃,也不喝。

”确实,梭罗对一切享乐都不感兴趣:不近女人,从不读小说,厌恶美食和酒、咖啡、茶,村里人传说他甚至连水都不喝。

为了偿还自费出书所欠下的债务,梭罗不得不努力干活。

很多年来,梭罗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被村里人视为无赖和痞子。

他住在父母家里,但并非“啃老族”,他交住宿费,并且帮父亲经营铅笔厂。

他赚钱的方法是给村里人干杂活,比如造烟囱、安壁炉、修剪篱笆、测量土地、种树,当油漆工、园丁、木匠,有时也淘粪、清理厕所。

村里人不明白,这个哈佛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

他也从不参
加同学聚会,跟老同学一刀两断。

他倒是更喜欢动物,每到春天总是开心地通知村民们蓝鸟回来了。

梭罗在《没有原则的生活》中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了辩护:“永远向下看的人,伟大不会接近他;那些向上看的人,正在变穷……多数人谋生只是生活的套路,仅仅是权宜之计,而且逃避生活的正经事。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干什么,他们也不想知道。

”上帝命令西方人工作6天,休息一天,梭罗把这个模式倒了过来:他每周工作一天,休息6天。

他说自己一年只干6个星期的活计,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上午读书、写作,下午去野外散步。

20多年下来,他写了6本书和14卷日记。

梭羅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旅游上,他称之为“自然考察”。

他专门定制了一套很丑但耐穿的衣服,还设计了一种有隔层的帽子,沿途摘的花、捉的昆虫就放在里面,因为头皮既能保湿又能保温。

在旅行方面他也有原则,比如坚持步行,并且绝对走直线——遇山爬山,遇水蹚水,绝不绕开。

在空旷的大草原上,一家农舍挡住了他的去路,为了遵循“直线原则”,他毫不迟疑地把前门踢开,穿过客厅,从后门出去。

那一家人正在吃饭,惊得说不出话来。

偶尔梭罗会在路上遇到他的“儿子”——一只冻僵的青蛙。

他把它放进口袋里,希望它能缓过来。

他喜欢光着身子,只要遇到小河,他就脱了衣服,裸着身子蹚水前进。

一次暴
风雨过后,沙滩上积出一个小水洼。

他和作家埃勒里·钱宁下去游泳、玩耍,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水洼里还有一位游客——一只大鲨鱼正咧着嘴冲他们微笑。

在梭罗37岁那年,经过7年反复修改的《瓦尔登湖》终于面世了。

它的命运比《河上一周》好一些,一开始就受到好评,不过这本书在梭罗死后就被人遗忘,直到20世纪才重新受到关注,其影响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和生态危机时代愈来愈重要。

和许多经典作品一样,这本书大名鼎鼎,却鲜有人问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