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第一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必背国学上册

一年级必背国学上册

一年级必背国学上册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 释义: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虽然人的本性相近,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不同,人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2.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释义: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 释义: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1.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 释义: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不要偷懒。

2.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 释义: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三、古诗。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赏析:这首诗开篇连用三个“鹅”字,生动地表现出鹅的声响美。

“曲项向天歌”描写鹅弯曲着脖子朝天鸣叫的样子。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描绘了鹅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的画面,色彩鲜明,充满童趣。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赏析:前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汗水滴落在土地上。

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是由耕种的辛苦联想到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来之不易,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

第一册国学 (1)

第一册国学 (1)

国学经典朗读丛书第一册清徐县实验小学2015.9第一册目录一、古诗篇1.江南汉乐府2.敕勒歌北朝民歌3.咏鹅骆宾王4.风李峤5.咏柳贺知章6.凉州词王之涣7.登鹳鹊楼王之涣8.春晓孟浩然1.江南☆9.湛露(节选)《诗经小雅》☆10.蓼莪(节选)《诗经小雅》☆11.诗王梵志☆12. 蝉虞世南☆13.暮春即事叶采☆14.劝学(节选)孟郊☆15.神情诗顾恺之☆16.月夜忆舍弟杜甫二、古文篇1.放风筝☆2.乡村☆3.芦花☆4.荷5.菊☆6.雨7.雪8.日月星☆9.日时☆10.孔融让梨11.勿贪多☆12.文彦博树洞取球☆13.岁寒三友14.乡人15.诚实童子16.敬老一、古诗篇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湛露(节选)《诗经小雅》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10.蓼莪(节选)《诗经小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11.诗(唐)王梵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12.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3.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4.劝学(节选)(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小学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小学一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目录第一单元《弟子规》总叙入则孝总叙 (1)入则孝(一) (4)入则孝(二) (9)第二单元千家诗朋友,我们一起品尝生活吧1.秋浦歌白 (13)2.咏史高适 (15)3.罢相作适之 (18)4.道储光羲 (20)5.悯农(其二) 绅 (22)第三单元《弟子规》出则悌出则悌(一) (26)出则悌(二) (29)第四单元千家诗同学,我们一起领略季节风光吧1.左掖梨花丘为 (33)2.江南《汉乐府》 (35)3.秋日耿湋 (38). 资4.秋风引禹锡 (40)5.风峤 (42)第五单元《弟子规》谨谨(一) (45)第六单元千家诗同伴,我们一起感受真情吧1.送郭司仓王昌龄 (50)2.逢侠者钱起 (52)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5)4.思君恩令狐楚 (58)5.观永乐公主入番逖 (60)6. 答浣韦应物 (63)第七单元《弟子规》谨谨(二) (67)第八单元千家诗伙伴,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1.长干行白 (72)2.早发白帝城白 (74)3.竹里馆王维 (77)4.鹿柴王维 (80). 资一国学驿站--《弟子规》总叙总叙dìzǐɡuīshènɡ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ɡ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国学驿站--《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一). 资fùmǔhūyìnɡwùhuǎn fùmǔmìnɡxínɡ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ɡfùmǔzéxūshùn chén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ɡ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 zéxǐnɡhūn zéd ìnɡ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bìɡào fǎn bìmiàn jūyǒu chánɡyèwúbiàn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 wéi ɡǒu shàn wéi zǐdào ku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wùsuīxiǎo wùsīcánɡɡǒu sīcánɡqīn xīn shān ɡ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资qīn suǒhào lìwèi jùqīn suǒwùjǐn wèi q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入则孝(二)shēn yǒu shānɡyíqīn yōu déyǒu shānɡyíqīn xiū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 ài wǒxiào hénán qīn zēnɡwǒxiào fānɡxi án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qīn yǒu ɡuòjiàn shǐɡēnɡyíwúsèróu wúshēnɡ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 búrùyuèfùjiàn háo qìsuítàwúyuàn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qīn yǒu jíyào xiān chánɡzhòu yèshìbùlíchuánɡ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ɡsān nián chánɡbēi yèjūchùbiàn jiǔròu jué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资sānɡjìn lǐjìjìn chénɡshìsǐzhěrúshìshēnɡ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二国学驿站--《千家诗》秋浦歌【唐】白bái fàsān qiān zhànɡ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一年级上册国学教案课题:《弟子规》导读教材:一年级上册国学课本教学目标:1. 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国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理和教诲。

2. 培养学生根据《弟子规》中的准则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弟子规》的封面,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这本书。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是一本讲述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的书籍。

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弟子规》的第一条规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2. 教师解释该条规则的含义:作为一个好学生,首先要孝顺父母,然后要谨慎守信。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孝顺和谨慎守信的重要性。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展示孝顺和谨慎守信的行为。

2. 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组分享(10分钟)1. 每组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建议或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五、合班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孝顺和谨慎守信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与此相关的真实故事。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测试他们的理解程度。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几道与孝顺和谨慎守信有关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回答。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正确答案,并解释为什么是正确答案。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给学生阅读《弟子规》第二条至第五条,并思考这些规则的内涵。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讨论《弟子规》的规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弟子规》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孝顺和谨慎守信的见解。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5《或饮食》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5《或饮食》

1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5)《或饮食》课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大意:饮水吃饭或坐卧出行,都应该依照礼貌,让长者为先,幼者在其后。

长辈要是叫人,晚辈应该帮忙代为呼叫;如果所叫之人不在,晚辈自己要立即赶到。

在称呼尊长的时候,不可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不要炫耀逞能。

路上遇到尊长,应快步走向前行礼,之后,如果长辈没有吩咐,则要退后恭敬侍立。

外出时见到尊长,要赶紧下马下车,恭敬地目送长辈离开百步开外。

长辈如果站着,幼者不能就坐;尊长坐下之后,叫幼者坐下,幼者才能坐下。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放低,可如果低到听不见,也并不适宜。

尊长叫晚辈见面,晚辈应该快步向前,告退时行动要缓慢。

尊长如果问话,晚辈必须起身作答,回答时不可左顾右盼。

侍奉自己的叔伯,如同侍奉父亲;对待同族的兄长,也要和对待同胞兄长一样。

解读:在前面几课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之后,这一课将“孝”扩展为长幼有序2的原则,对晚辈如何尊重长辈做了详细的规定。

这里主要说明了在饮食坐卧、长辈呼唤他人、和长辈谈话和路上遇到长辈时等若干种生活场景下,晚辈应如何在细节上做到礼貌周全。

如“长辈要是叫人,晚辈应该帮忙代为呼叫;如果所叫之人不在,晚辈自己要立即赶到”,“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放低”和“尊长叫晚辈见面,晚辈应该快步向前,告退时行动要缓慢”等等,不仅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我们成年人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

而培养孩子、提醒自己时时注意这些言行上的细节,慢慢就会有助于涵养心灵的柔和谦逊,将对人的尊重固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内化为人格上的文化教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尊长,勿见能”一句。

在这个新知识每天层出不穷、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在某一方面比家长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或是青年人懂得比老年人更多,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一年级国学教材上册

一年级国学教材第一课Sǔn wáxuégǔwén【笋娃学古文】rén zhī chū ,xìnɡ běn shàn 。

xìnɡ xiānɡ jìn ,xí xiānɡ yuǎn 。

人之初 ,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jiěshì【解释】rén shēnɡxiàlái de shíhou dōu shìhǎo de ,zhǐshìyóu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yúchénɡzhǎnɡɡuòchénɡzhōnɡ,hòu tiān de xuéxíhuán jìnɡ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bùyíyànɡ,xìnɡqínɡyějiùyǒu le hǎo yǔhuài de chābié。

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sǔn wátónɡyáo【笋娃童谣】jīn ɡōu ɡōu yín ɡōu ɡōu金钩钩银钩钩jīn ɡōu ɡōu , yín ɡōu ɡōu , shuō huà yào suàn shù,金钩钩,银钩钩,说话要算数,bù rán shì xiǎo ɡǒu 。

jīn ɡōu ɡōu ,yín ɡōu ɡōu ,shuō huà不然是小狗。

金钩钩,银钩钩,说话yào suàn shù, qǐnɡ nǐ shēn chū xiǎo shǒu shǒu 。

yīèr sān ,要算数,请你伸出小手手。

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诵读一年级上册一、教材内容结构。

1. 古诗部分。

- 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开篇三个“鹅”字,生动地表现出鹅的叫声,仿佛让人听到鹅群引吭高歌的声音。

“曲项向天歌”描绘出鹅弯曲着脖子朝天歌唱的姿态。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在清澈的水波中划动,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使小读者很容易在脑海中勾勒出鹅在水中嬉戏的场景。

- 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欢乐场景。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写出了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叶茂盛的样子。

后面几句“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反复描写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方位,表现出鱼儿的灵动和采莲时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充满了童趣。

2. 三字经部分。

- 选取片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能够准确背诵教材中的古诗和三字经片段。

- 认识教材中的生字,如“鹅”“曲”“项”“莲”“性”“善”等。

- 能够理解古诗和三字经片段的大致意思。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

1. 诵读法。

2. 情境教学法。

3. 故事引导法。

四、拓展阅读与活动。

1. 拓展阅读。

2. 活动。

- 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一年级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提高他们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13《凡取与》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解读》第一册13《凡取与》

11【教材解读】《育灵童国学》第一册(13)《凡取与》课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大意: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给予宜多,取得宜少;想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受了别人的恩惠,要记得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别放在心上;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解读:这是《弟子规•泛爱众》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仍旧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处理与自己地位相等的人的关系,二是处理与仆婢和权势不如自己的人的关系。

在第一个问题上,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取与、要求、恩怨几方面的关系。

首先,不管是获取还是施与,都要清楚明白,不糊糊涂涂,做明白事;给与尽量多,索取尽量少,也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人,却不给别人随便添麻烦,做一个自律的人。

其次,在要求人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想提出的要求,都要先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会不会愿意,如果不愿意,2就不要苛求于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要求别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要求别人之前应该怎么做。

最后,谈及对待恩怨的问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难免有跟人磕磕碰碰的时候,摩擦大了,可能结成仇怨,对待仇怨,我们要宽大为怀,慈悲心肠,学会忘记,这样我们就可以生活的自在些。

而对于别人给与的恩情,则要谨记于心,想方设法去报答别人,也就是礼尚往来。

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路途会更平坦,前程会更光明,心中会更安宁。

古代大户人家都会有奴婢和仆人,那么,作为富贵者,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下人”呢?首先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对待仆人还要慈悲和宽容,因为他们的出身和知识有限,所以不能太苛责,对他们来说,主人的宽容和理解就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温润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如同一根绳子缠绕木桩,由这种缠绕的层次引申为有次序的,用在人的身上,就指 兄弟排行的次序,代指“弟弟”。
泛爱众,而亲仁
• 泛:广泛地 • 爱众:热爱他人,博爱
• 亲:亲近、接近
• 仁:有仁德的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 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 们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而且是非做不可的事。
课后思考
1.本文中提到的“圣人”指谁? 2.他的言行记载在哪本书里? 3.《弟子规》全书主要包括哪七个方面 的内容?
首孝弟,次谨信
• 孝(xì ao):孝敬父母 • • • • 弟(tì ):通“悌”尊敬兄长 谨(jǐn):谨慎、恭敬的意思 信(xì n):讲信用 译文:在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 活中言语行为要谨慎恭敬,并且要讲信用。
• 弟字的发展
弟的本意:表示缠束戈戟木柄,以增强其韧性。
பைடு நூலகம்
有余力,则学文
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古代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而在现代则更多指狭义的文章、文献、文学或广义的文化、学问。
礼:礼节,
乐:音乐,美育 射:军事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
书:书法,<写字、识字、文字>(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 转注、假借)
数:数术又称术数,是计算、数学的学术 译文:如果这些非常重要又非做不可的事都做完了,还有多余的时间 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了。
《弟子规》
清:李毓秀 贾存仁
LOREM IPSUM DOLOR
弟子规,圣人训
• 第子:学生、门生,泛指刚启蒙的儿童 • 规:规范、规则,处事原则
• 圣人:这里指孔子,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建了儒家 学派。
• 训:教导,指教导的内容 • 这句话指明了《弟子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一些导编撰而来的,而记 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 《论语》第六则记载: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本课就是根据这一章编排而成的。 •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 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