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摆教学设计(最新的)
高中物理单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单摆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围绕高中物理中的单摆运动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学习。
单摆是经典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模型,通过对其运动规律的探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周期公式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如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等,但单摆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相对较新,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单摆的运动规律。
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单摆的定义,掌握单摆的运动特点,如简谐运动、周期性等。
(2)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摆长、重力加速度等。
(3)学会使用实验方法研究单摆运动,包括实验器材的安装、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能够运用所学的单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运用数学方法,如公式推导、计算等,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传感器等,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欲望。
(2)通过单摆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培养他们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团队合作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成果,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4)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使他们具备克服挫折、不断进步的意志品质。
物理单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单摆的构成,掌握单摆振动的特点。
(2)理解摆角很小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并能解释其成因。
(3)了解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单摆的振动特点,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掌握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谨、细致、耐心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单摆振动的特点。
(2)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单摆的周期公式。
2. 教学难点(1)单摆振动回复力的分析。
(2)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等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单摆的构成和应用。
(2)提问:什么是单摆?单摆的振动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授(1)单摆的构成:摆球、摆线、固定点。
(2)单摆振动的特点:简谐运动、周期性、摆角很小时近似正弦规律。
(3)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小于或等于5°。
3. 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验证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2)实验器材:单摆、秒表、米尺、刻度尺、固定装置等。
(3)实验步骤:①固定摆线,测量摆长。
②改变摆角,测量不同摆角下的周期。
③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4. 数据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函数图像。
(2)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5. 总结归纳(1)总结单摆振动的特点、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总结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6. 课堂小结(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单摆有什么新的认识?(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用具1. 单摆、摆球、摆线、固定装置等。
2. 秒表、米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
幼儿园单摆教案

幼儿园单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单摆的基本知识:单摆的定义、摆长、周期等。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摆长条件下单摆的运动特征。
3.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单摆的定义单摆是由一根细线和一枚重物称为摆球组成的物体,简单的说,它就像是一个吊着重物的钟摆。
2. 摆长在物理学当中,摆长的概念是指摆球离悬挂点的距离。
影响摆长主要有两个因素:摆球质量和下方的重物。
3. 周期单摆的周期指的是完成一次从左侧摆到右侧再回到左侧的时间。
周期和摆长有关系,周期的公式为:T= 2π√(L/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
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幼儿通过改变单摆的摆长,观察不同条件下单摆的运动特征,学习单摆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上的挂钟,并询问他们钟摆的运动是否存在规律,为引入单摆做准备。
2. 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幼儿讲解单摆的基本定义、摆长、周期等基本知识。
3. 实验操作教师将带不同长度的摆线的单摆拿出,向幼儿演示不同条件下单摆的运动特征。
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操作,探究单摆的运动规律。
4. 整理归纳通过实验探究,将单摆的运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对幼儿进行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
四、教学要点1.单摆的基本定义、摆长、周期等概念。
2.实验探究单摆的运动特征。
3.幼儿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策略1.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让幼儿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
2.在引导孩子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关注和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
3.注意难度等级,防止幼儿因为不理解或是不愿意参与而对学科技术产生厌恶心理。
单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摆的基本原理,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能够运用周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单摆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单摆的运动特点。
(2)提出问题:单摆的运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2.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摆长、摆角的单摆运动周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得出单摆周期公式。
3. 讲解与应用(1)教师讲解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过程,解释公式的物理意义。
(2)学生运用单摆周期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摆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2)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思考单摆周期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讲解与应用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单摆实验装置2. 单摆周期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关资料3. 课后练习题4. 单摆周期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单摆的基本原理和周期公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单摆教学设计(最新的)

单摆教学设计(最新的)§11.4 单摆⼀、课程标准:1、知识和技能:①掌握单摆这⼀理想化模型②知道单摆⼩⾓度摆动是简谐运动初步掌握近似处理⽅法③熟记单摆周期公式掌握单摆的构造,会⽤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并对数据进⾏分析2、过程和⽅法:通过假设猜想、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让学⽣通过猜想和探究单摆的周期公式,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法并体会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
2、态度情感、价值观:渗透物理⽅法的教育,通过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单摆周期的相关因素。
并举例说明单摆在⽣产和⽣活中的应⽤。
⼆、重点: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进⾏猜测和设计实验⽅案加以验证,进⽽得出正确的结论,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难点:论证单摆在⼩⾓度摆动情况下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四、学情分析:《单摆》这部分知识是简谐运动的具体应⽤.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学⽣应⽤所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把基本的简谐运动理论运⽤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通过阅读教材,参照教材上的提⽰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教学设计的⼀个特点.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中物理程程标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应⽤科学探究的⽅法去学习物理知识.由于原有教材的编排可能会对学⽣的猜测、实验⽅案的确定有着⼀定的束缚,所以对教材重新进⾏了编排,删掉了⼀些明确的结论,代之以启发、点拨、提⽰性的内容.本着“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案、实验验证、分析结论”的原则,本节课在影响单摆周期的各种因素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实验探索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的思维能⼒、实验能⼒、分析能⼒、交流与协作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学是⼀门实验科学,事实胜于雄辩.学⽣⾃⼰动⼿做实验、观察⽼师的演⽰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让学⽣信服和接受.因此本节课选取了学⽣常见、易于操作的实验器材,让学⽣⾃⼰动⼿做实验.抛弃了制作模拟实验,⽤课件来研究问题的做法.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理解和接受,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五、教法:引导分析及归纳法六、学法:⾃主探究法、研究性学习七、教学器材准备:铁架台多组,⽶尺、螺旋测微器、天平、量⾓器、注射器、带孔⼩球(每组多个),条形磁铁多个,停表若⼲,重新编排过的教材,教学课件.导语:下⾯我们先看⼤屏幕:过⼭车的摆动、钟摆摆动。
初中物理单摆教案

初中物理单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单摆的周期公式。
3. 单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单摆的周期公式。
2. 难点:单摆周期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单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讲解法,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简单机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单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讲解单摆的定义,阐述单摆的周期性特点,介绍单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推导单摆的周期公式: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推导理解公式的含义。
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单摆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单摆的周期,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的关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单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单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单摆实验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2024年《单摆公开课》课件

2024年《单摆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第三节《单摆》。
详细内容包括:单摆的定义、单摆的周期公式、单摆的物理原理以及单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单摆的定义,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
2. 了解单摆的物理原理,能够运用单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单摆的周期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重点:单摆的定义、物理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单摆实验装置、示波器、计算器、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单摆实验装置,展示单摆的摆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单摆的运动规律。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单摆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单摆的构成。
(2)讲解单摆的周期公式,进行公式推导。
(3)分析单摆的物理原理,解释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单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单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单摆》2. 内容:(1)单摆的定义(2)单摆的周期公式(3)单摆的物理原理(4)单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单摆的周期,给定的摆长为0.5m,重力加速度为9.8m/s²。
(2)讨论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列举单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答案:(1)T = 2π√(L/g) = 2π√(0.5/9.8) ≈ 1.42s(2)摆动周期与摆长成正比。
(3)例如:摆钟、摆表、地震仪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单摆的基本知识。
高中物理人教版单摆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单摆教案
教学内容:单摆
教学目标:
1. 了解单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单摆运动的规律;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 单摆的概念和原理;
2. 单摆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
2. 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
1. 单摆实验装置;
2. 实验记录表;
3.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验装置和简单介绍单摆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单摆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单摆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第二步:实验操作(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单摆实验,记录下摆动时间和角度;
2. 利用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制作单摆运动的数据图表。
第三步:实验分析(15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单摆运动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讨论单摆的周期和频率与摆长的关系。
第四步:解释和总结(10分钟)
1. 解释单摆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2. 总结单摆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步:实验检测(10分钟)
利用不同长短的线做单摆实验,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预测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第六步:课堂讨论(5分钟)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以加深对单摆运动规律的理解。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对单摆运动规律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单摆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加深,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加强对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单摆
一、课程标准:
1、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单摆这一理想化模型
②知道单摆小角度摆动是简谐运动初步掌握近似处理方法
③熟记单摆周期公式掌握单摆的构造,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索性实验,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假设猜想、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并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通过猜想和探究单摆的周期公式,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并体会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
2、态度情感、价值观: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单摆周期的相关因素。
并举例说明单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
对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进行猜测和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
二、难点:
论证单摆在小角度摆动情况下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四、学情分析:
《单摆》这部分知识是简谐运动的具体应用.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把基本的简谐运动理论运用于本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照教材上的提示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特点.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程程标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学习物理知识.由于原有教材的编排可能会对学生的猜测、实验方案的确定有着一定的束缚,所以对教材重新进行了编排,删掉了一些明确的结论,代之以启发、点拨、提示性的内容.本着“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结论”的原则,本节课在影响单摆周期的各种因素的探索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实验探索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交流与协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事实胜于雄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让学生信服和接受.因此本节课选取了学生常见、易于操作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抛弃了制作模拟实验,用课件来研究问题的做法.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法:引导分析及归纳法
六、学法:自主探究法、研究性学习
七、教学器材准备:铁架台多组,米尺、螺旋测微器、天平、量角器、注射器、带孔小球(每组多个),条形磁铁多个,停表若干,重新编排过的教材,教学课件.
导语:下面我们先看大屏幕:过山车的摆动、钟摆摆动。
问: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八、教学过程:
展示课题
师:在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将线另一端固定于悬点,这样就构成一个振动系统——摆。
这个摆有两部分构成:摆线和摆球。
相比较而言,摆线质量远小于摆球质量,摆球的直径远小于摆线长度,摆动过程中,摆线长度的变化量远小于摆线长度。
师:如果我们将摆的构造推向极致,①、和摆球质量相比摆线质量为零。
②、和摆线长度相
比摆球的直径为零。
③、和摆线长度相比摆线长度的变化量为零。
满足以上理想化条件的摆就称做单摆,
且线长比球直径要大的多,我们就把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
师:(板书:一、单摆)它和弹簧振子一样,也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摆动,然后相互讨论交流单摆运动有什么特征,
生:单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
师:它的平衡位置是?生:中心位置。
师:可见单摆小球做机械振动。
问:摆球做什么什么样的机械振动?你能用简便的方法来证明吗?大家讨论并交流一下。
一生:细线下挂一内有墨水的注射器,让它做小角度的振动,下面一张纸匀速拉动,观察墨水在白纸上形成的图,并与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进行比较。
生:自主探究,观察现象发现这个曲线和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非常相似。
师:动画演示这个现象。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这个机械振动可能是什么运动呢?
生:可能是简谐运动。
师:如果我们控制让小球运动时绳子的偏角小于5度,大家讨论并交流怎
样证明你的猜想?
师:过三分钟师找一个学生上台来板演一下自己的分析成果。
生:G 1=mgsin θ得出G 1=mgsin θ、θ<5度时,sin θ=θ得出F =mg θ、
θ<5度时,弧线长约等于直线即θL=X ,得出G 1=mgX/L ,G 1因充当回复
力,故F=mgX/L ,又因X 、F 反向得出:F =-mgX/L ,因mg/L 为常数,故F =-KX 因此单摆做不摆角时的机械振动是简谐运动。
师:重复过程并点评在这个推导过程中用到了近似的思想方法。
并且用了两次近似。
近似成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周期来表示振动的快慢,那么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振动的周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观察一下单摆的摆动.猜测影响单摆振动周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猜想:影响单摆的周期因素有小球质量、摆角(振幅)、摆长、重力加速度以及空气阻力. 由于单摆在小角度摆动,空气阻力较小,可以忽略.怎样研究周期与小球质量、摆角(振幅)、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外力关系的方法(控制变量变量法).
师:那么大家讨论并交流一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周期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讨论并交流
师:找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通过投影展示并说明你的设计方案。
师: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上前面交流一下探究的结果。
一生展示并说明:让θ(A)、L、g一定,m变化,结果T不变。
可见T和m无关。
一生展示并说明:让m、L、g一定,θ(A)变化,结果,<10度时,T不变。
而>10度时,T变化,可见在小摆角既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况下的T和θ(A)无关。
一生展示并说明:让m、θ(A)、g一定,L变化,T发生了变化。
可见T和L有关。
一生展示并说明:让m、θ(A)、L一定,g变化,T也发生了变化。
可见T和g有关。
师:扼要重复一遍上面三个学生说的内容,总之T和L、g有关。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动画演示的两个实验。
(同时演示课件)大家看,在这个实验中:当g一定时,L大时,摆球运动变慢,T变大,当L一定时,g变大,运动变慢,T变小。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单摆做简谐运动T和L之间倒底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讨论交流一下。
一生:T正比于L;
一生:T正比于L2;
一生:T正比于L二次方根;
一生:T正比于L三次方根;
师:如果T正比于L二次方根,则以L的二次方根为横轴,T为纵轴,用刚才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做图,得到的图应该是一条增函数直线。
否则再做其它尝试。
生:做图,并交流,结果是一条增函数直线。
师:可见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和摆长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师:(打出惠更斯图)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曾经详尽地研究过单摆的振动,发现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与摆长L的二次方根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g的二次方根成反比,而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
本节课通过和大家共同的学习和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较强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其实很多物理学家解决问题都是通过假设猜想、设计实验、研究问题、得出结论来完成的。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许多的同学将会成为杰出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既然这么有信心,下面我们就思考一个问题:
思考:课后作业(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