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
一、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
完善省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设置,提升原县级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建成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省、县两级中心应具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师资、设施、设备,设置有符合标准的适宜技术示教和实训场地,具备远程培训示教能力。
全面完善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机制,各中心要落实适宜技术推广责任制,按要求配置适宜技术推广人员,负责县域、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适宜技术推广,做到人员相对固定。
到2025年,原则上所有县域均应设置符合标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
每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推广10类6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每个县培训至少15名县级师资,每人掌握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县依托县级中心5年内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建立中心考核和管理制度,完善中心设置、管理和考核标准;中医药行业学会(协会)应主动参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完善相关专业学术组织,提升中医药适宜技术学术水平。
二、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原则上每个县办好一所县级中医类医院,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
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公布日期】2012.08.31•【字号】苏中医政[2012]59号•【施行日期】2012.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印发《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苏中医政〔2012〕59号)各市卫生局: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决定在全省开展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工作。
现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2012年8月31日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发〔2009〕7号)和《省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90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通过项目实施,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服务手段多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
通过示范中医科的建设,以点带面,切实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我省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规模(一)实施范围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
(二)建设规模计划到2015年,在全省建成150个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
三、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一)申报条件对照《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则(修订)》(以下简称《建设标准》,见附件1),基本符合或经过建设能够达到要求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12.01•【文号】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0号•【施行日期】2011.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同时依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建设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我局组织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时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项目,重点建设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
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地建设,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根据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用5年时间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逐步建立起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形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二、项目条件推广基地分为省级基地和县级基地。
(一)省级基地是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的枢纽,也是各省(区、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龙头。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南城县中医院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赣卫中医字【2014】27号)《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中央财政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工作任务方案的通知》中的附件5《江西省2014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工作任务方案》要求,我县上唐镇中心卫生院和徐家镇中心卫生院及60个村卫生室被列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南城县中医院为项目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单位。
为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如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南城县中医院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内容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专门成立南城县中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邱晓峰院长任组长,李志春、周家麟、胡文进、程冬耕、郑政春、张志强为副组长,成员由丁应发、宁小平、邓晓升、郑先发、敖亚红、宁建华、邓文娟、王武、李政、李一凡、李国梁、余欢组成。
下设3个工作组:1.中医诊疗环境改造工作组(王武、李一凡)2.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组(丁应发、宁小平、邓晓升、郑先发、敖亚红、宁建华、邓文娟、余欢) 3.中医药诊疗设备和适视频网络工作组(李政、李国梁、余欢)。
二、项目分工和内容1、中医诊疗环境改造工作组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内容:两端通道口门脸,诊疗室桌、椅、科室牌、医生简介牌、灯具、诊室内外环境装修,同时设置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栏,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形成中医药特色浓郁、装修装饰风格明显的中医药文化氛围,集中开展养生保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
2、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工作组由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组组织2所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和辖区乡村医生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重点加强一般针法、灸法、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耳针中至少6种技术的开展与规范化操作。
重庆市卫生局关于下达我市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渝中医[2011]80号
![重庆市卫生局关于下达我市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渝中医[2011]80号](https://img.taocdn.com/s3/m/c6b454f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0.png)
重庆市卫生局关于下达我市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卫生局关于下达我市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渝中医〔2011〕80号)长寿区、璧山、梁平、武隆、秀山县卫生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确定2011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42号)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我市长寿区中医院、璧山县中医院、梁平县中医院、武隆县中医院、秀山县中医院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希望你们严格按照《2011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加强对项目的管理,经费专款专用,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附件:2011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附件2011年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为进一步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我局特制订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
一、项目目标重点加强我市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形成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长寿区中医院、璧山县中医院、梁平县中医院、武隆县中医院、秀山县中医院。
中医药自查报告

中医药自查报告中医药自查报告(通用1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药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药自查报告1中医药发展工作自查报告卫生局: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医医疗服务和医药市场的监管,提高中医药管理水平、促进我院的中医药事业发展。
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张开展中医药发展战略专题调研准备工作的通知》(甘卫便函〔20xx〕111号)精神,现将我院中医工作自查报告呈报,如有不妥之处,请局机关给与批评指导:一、基本情况xx镇卫生院创建于1958年,,全镇有2.6万人,有村卫生室11个。
卫生院占地面积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卫生院设有住院部、门诊部、中医馆、妇幼科、防疫科、职工之家等六大区。
现有在职职工xx人,其中:医药人员xx人,中医药工作人员xx人。
主要开展的中医药业务有:中医临床、针灸、康复、理疗等。
能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有:普通针刺、温针、电针、灸法、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牵引、火疗、蜡疗、熏蒸、手法复位、单验方等。
二、创建了中医科我院目前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了中医科(一)设立了2个中医诊室、1个中医针灸室和1个康复理疗室。
设备配备有: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六合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床、TDP神灯、中药足浴桶、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火疗设备、蜡疗设备、熏蒸桶、中医养生船等设备。
(二)设置了中药房,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152种和中药饮片370余种。
设备有:中药饮片柜、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称、中药筛等。
(三)设置了中药库房和煎药室,配备有煎药壶、煎药封口机、粉碎机等。
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制定了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并给条件成熟的九个卫生所配备中药柜、煎药壶、针灸针具、电针仪、刮痧板、火罐、真空罐等设备。
中央、自治区补助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建设)自评报告

中央、自治区补助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建设)自评报告——南宁市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
根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7年自治区补助中医药十大工程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中医发〔2017〕2号)、《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7年中央补助广西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中医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壮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的影响力,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经济、有效的中医治疗。
(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计划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装修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能够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计划投入6万元用于购置中医治疗设备,增加我院中医科治疗手段,提高疗效;计划投入6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窗帘等。
建成后资金实际使用情况:投入资金8万元用于装修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9万元用于购置中医治疗设备、6万元购置办公桌椅、电脑、空调、窗帘等,总投资约为23.7万。
我院中医馆建设所有资金的使用,均严格按照《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武鸣区罗波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我院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梁彩斌院长任组长,负责项目建设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陆峙砖副院长担任,负责项目工作具体督导,成员由财务科长和各科负责人组成,负责资金使用、询价采购、文件整理等工作,同时会同施工方、销售方,对装修、设备进行评估、整改、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群体成员均有义务对中医馆建设项目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有权利根据财务等相关制度、法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并督促整改。
二、工作开展情况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新版

湟中医字〔〕第032号湟中县中医医院有关制定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旳实行方案各科室:中医药合适技术具有简便验廉旳特点, 深受群众欢迎。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全面提高我县中医药合适技术服务能力, 充足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旳优势, 切实减少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费用, 增进全县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 根据湟中县卫计局《有关印发中藏医药部门公共卫生项目实行细则旳告知》(湟卫计字〔〕64号)《湟中县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实行方案》(湟卫计字〔〕209)号文献精神, 结合本院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旳全面加强并提高我县中医药合适技术服务能力, 充足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中旳作用,建立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期有效机制, 切实加强中医药合适技术旳推广和应用, 充足发挥中医药合适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旳优势和作用。
二、组织机构1.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技术指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和师资培训工作。
2.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培训小组组长:组员:三、项目内容1.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平台建设。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功能齐全, 符合条件旳合适技术推广示教室可以开展远程会议、培训、交流及会诊等工作。
按照“填平补齐”旳原则, 配置包括网络服务器、视频会议系统、投影仪、视音频采集编辑、计算机系统及合适技术网站接口等设备, 完善合适技术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视频会议及网络培训等功能。
2.临床带教能力建设。
由医院中医药合适技术推广技术指导小组派出中医骨干医师对学员进行临床带教, 保证临床实践技能通过率达90%以上。
确定带教制度齐全、具有临床带教能力旳内科、针灸推拿康复科为临床实践科室。
4.中医诊断设备配置。
按照充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旳原则及提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选择并购置中医诊断设备。
重要为煎药机、针灸针等中医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
关于2012-2014年中央转移支付
中医药项目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就按照吉中医药发【2014】113文件,关于印发《2012-2014年吉林省实施中央转移支付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和考核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对我院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自查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负责项目自查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负责项目自查工作具体督导,成员由财务科长和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资金使用、信息、档案、文件等核对工作,按照《2013年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项目的实施情况逐项进行了自查工作。
我院能够严格按照下达项目内容实施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
已投入资金5万元用于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能够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投入5万元用于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
能够开展针灸、推拿、刮痧、熏洗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投入近3万元购进了投影仪、计算机等设备开展宣传讲座、培训和网络建设;投资7万元购进各种中医药诊疗设备,提高了诊疗水平,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当地居民的开展中医药服务;对辖区每个卫生室配备了1000元的简易中医治疗设备,提升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二)项目基本情况
1、中央财政拨款、财政配套资金共计资金25万元,目前完成下达资金25万元,现已全部落实到位。
2、一年来,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项目工作已全部完成,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极大的改善了中医诊疗环境,充分发挥了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中医诊疗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医药的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明显提高。
群众反映良好,医院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项目执行情况
1、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我院严格按照项目内容要求,向卫生局提出项目申请,主要用于改善中医诊疗环境;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水平;配备用于连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投影仪等设备,开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
配置中医药诊疗设备。
以上项目共计预算批复资金20万元,实际项目实施使用资金20万元,项目严格按要求实施完成,资金拨付到位。
2、村卫生室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该项目报卫生局审议通过并经政府招标采购,为每个村卫生室项目单位配备1000元的简易中医治疗设备,包括艾灸器、火罐、电针治疗仪、电磁治疗仪等。
共计投入资金5万元。
3、按要求建立了科学合理、分工明确的中医药项目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执行。
三、自查自评情况
(一)基本情况分析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扶持中医药政策落实到位,二是通过配置诊疗设备和改善就医环境,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中医药在缓解群众就医负担中充分发挥了低成本优势,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是中医药项目是参与医改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市卫生局出台了多项有力措施,提高了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项目实施的社会效果、投入产出
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医院中医药科室的集中设置,具有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装修风格,使群众更加乐于接受中医药服
务。
同时,各种治疗设备的配置,极大的提高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为解决中医药治疗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也为不断提高中医服务人员的处置操作服务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并且通过中医药低成本服务和各项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且促进了适宜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通过项目的实施完成,我院每月中医药服务收入较年同期增加一万余元,就诊患者增加百余人。
(三)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就市卫生局对项目开展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确立各年度工作目标,并将其纳入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建立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机制,同时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报销比例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以上,并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药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范围。
使基层医疗机构对项目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极大提高。
为使基层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卫生局于2014年先后两次对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开展了知识与技能培训,较大的增强了基层的服务能力。
医院领导为保障项目实施,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如何配置中医药诊疗设备,建设中医药科室布局更为合理,利用医院建设改造契机,合理布局中医药诊疗区,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运用。
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作为医院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一个突破口,要求职工积极参与,全员协调配合,拓宽职业能力。
在资金管理上,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项目负责人能够充分认识资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管好每一分钱,定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如何合理使用经费和如何加强对项目经费预算,并会同有关人员对财务和合规性和效果评价,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目前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是基层中医药能力服务技术人才缺乏,技术能力亟待提高,应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培养;资金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资金需根据基层实际需要分配,对有发展潜力的医疗机构加大投入力度。
(四)项目的后续工作安排和建议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力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结合医改政策,进一步提高补偿比,提高群众受益率。
强化宣传工作,多措并举,强化对服务能力的管理与指导。
就市就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