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通史版 世界近代史 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世界近代史1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学院

世界近代史1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学院

世界近代史1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滨州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马克思主义史学分期,一般以“古代”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

()参考答案:错2.“西欧中心论”肇始于兰克的《世界历史》。

()参考答案:对3.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更多地注重不同时代世界各地区的共同形势以及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对4.从公元前第2千纪中叶起,迄公元13世纪,游牧世界各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抛起了三次历时长久的迁徙和冲击浪潮。

()参考答案:对5.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参考答案:对6.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参考答案: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参考答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

参考答案: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

参考答案:正在兜售“赎罪券”5.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6.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 )。

参考答案: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7.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

参考答案:人文主义文学8.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参考答案:对人的肯定9.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

参考答案:反封建反教会10.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参考答案:彼得拉克11.法国近代第1位抒情诗人是()。

参考答案:龙沙12.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4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2020•天水)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美国独立战争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2.(2020·遵义)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B.都领导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C.都领导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D.都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3.(2020·海南)下图摘录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 )A.建立起沙皇专制统治B. 废除了腐朽的农奴制度C.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D.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4.(2020•雅安)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比很大,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

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国战败。

这些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表述了1861年改革的()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5.(2020•辽阳)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都废除了农奴制D.都发生在18世纪6.(2020•衡阳)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为此他颁布了()A.《独立宣言》B.1787年美国宪法C.《宅地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2020·宜宾)1872年,明治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

2020届通史版 专题十五 世界现代史 单元测试

2020届通史版 专题十五  世界现代史 单元测试

通史综合训练(六)世界现代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

”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启蒙思想得以实践C.开辟人民做主新时代D.开创国家工业化新模式解析:选C。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与材料中“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相符,故C项正确。

2.(2019·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忽视农业生产C.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D.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解析:选C。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就是减耕减产,目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度过危机,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集中财力物力支援战争,应该鼓励粮食生产,故A项错误;斯大林发展工业化,是牺牲农业用农业来支援工业发展,也应该鼓励粮食生产,故B项错误;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是因为“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政府并没有主动减少粮食生产,故D项错误。

3.(2019·重庆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556项。

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解析:选C。

材料提供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便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 第十二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四部分  第十二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十二)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广西百校联考)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

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经济发展推动西欧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答案 C解析西欧的对外殖民探索,是建立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

当时欧洲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全球领先,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新航路的开拓者,故D项错误。

2.(2018·乌鲁木齐一模)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这一“转变”始于()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答案 A解析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推动世界走向一个整体,故A项正确。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故D项错误。

3.(2018·江苏扬州中学5月质检)《新全球史》载:“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B.跨文化互动才得以展开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D.欧洲维持世界力量平衡答案 A解析材料中“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表明,欧洲的影响力在逐步扩大,在世界力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A项正确。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课标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通史贯通世界现代史习题.docx

模块通史贯通限时:60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山东济宁期末)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所有沙皇制度的象征物都被销毁,镶有罗曼诺夫王朝的两头鹰的旗帜被撤下。

冬宫上,象征着国际革命标志的红旗在飘扬着。

上述事件( )A.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标志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已经消失C.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答案 D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故选D 项。

《和平法令》促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

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歧日益上升,排除B项。

1917年3月,俄国沙皇退位,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排除C项。

2.(2019广东广州二模)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

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答案 C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这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选C项。

“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其产品支配权没有变化,排除A项。

“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不是农民私有制,排除B项。

“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对工业化的阻力会很大,排除D项。

3.(2019甘肃兰州二模)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他的观点( )A.有助于苏联在短期内快速实现工业化B.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C.坚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D.反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分歧答案 D 由题干中“布哈林认为苏联长期内将是一种落后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主张苏联应该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推知当时还有与斯大林模式不同的建设道路,故选D项。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第十五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第十五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十五)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二战后不同国家对处置德国的意见分歧大,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歧,故选B项。

国与国的关系决定于综合国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苏对抗的信息,排除D项。

2.(2019·山东临沂月考)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排除B项;50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排除D项。

3.(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

”这反映了()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C.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据材料“1964年”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仍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可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说明两极格局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故D 项正确。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 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

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 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

3.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

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1.言之有理即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四、论述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丝绸之路与新航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A.以全球史观的眼界审视历史发展
B.把中国的情况全面介绍给欧洲人
C. 收集情报为澳门殖民统治者服务
D.满足扩大对清朝输出商品的需要
12.据记载,当达·迦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迦马此行的目的是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C.只能有一种解释D.可以随意加以阐释
2.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综合训练(五)世界近代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台州质评)在《论人的尊严的演进》一文中,皮柯(意大利文学者,1463~1494年)……发出了雄辩的声音,点燃了许多欧洲学者理解更广大世界的强烈愿望。

所以毫不奇怪,就在皮柯和其他人文学者不断为此努力时,欧洲的航海家们正在组织远洋航行,以探索基督教世界之外的陆地和海洋。

这旨在说明()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运动与新航路的开辟相互影响C.文艺复兴运动促进基督教广泛传播D.新航路的开辟扩大基督教的传播范围解析:选A。

据材料关键信息“就在皮柯和其他人文学者不断为此努力时,欧洲的航海家们正在组织远洋航行”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力量,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故A 项正确。

2.(2019·上饶模拟)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解析:选B。

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一方面是大量的美洲金银流入法国,另一方面则是法币中银含量的不断下降,这就表明当时货币需求量大,只有减少其含银量才可以制造更多的货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故B项正确。

3.(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1757年起,印度的一部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另一部分是附属于东印度公司的众多“土邦”。

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的《东印度公司法》,规定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

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垄断权被取消B.英国议会掌握了对印度的最高决策权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D.印度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取得成果解析:选B。

据材料“印度的一部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可知,东印度公司受到议会的限制,由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故B项正确。

4.(2019·皖南八校联考)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

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英格兰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西方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支撑“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日益模糊”的结论,故C项错误;D 项中符合材料部分植入,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D项错误。

5.(2019·邯郸模拟)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选B。

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且英国是当时的殖民大国,故其消费占此很大,故B项正确。

6.“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

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

”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解析:选B。

当时的股份公司由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并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

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故A项错误;材料“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表明股份公司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B项正确;当时的股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当时的股份公司采用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故D项错误。

7.(2019·深圳调研)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

这表明当时()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解析:选D。

从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到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的古希腊柱式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建筑,这反映的是这一时期人民的思想解放,即追求现世的幸福和现实的享乐,故D项正确。

8.(2019·徐州模拟)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

“他们”()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解析:选D。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的是古代智者运动,故A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的是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的是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体现了对新社会的设想,故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9.(2019·汕头模拟)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

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

这反映了,当时()A.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C.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D.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解析:选C。

据材料“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可知印刷技术的进步,据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大量欧洲人”说明不是世界各地的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欧洲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化而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人们通过书籍获取知识而不是民族语言的传播,故D项错误。

10.(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上述“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C.王权受到彻底限制D.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解析:选D。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即英国基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故D项正确;题干中“到光荣革命为止”是指1688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1721年,故A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应该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虽然受限但仍有行政权、外交权,直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故C项错误。

11.(2019·四川“联测促改”活动)1907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

影子内阁不附和当任内阁,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

它的出现是() A.政党政治恶性斗争的结果B.“责任内阁制”发展的必然要求C.资本主义金钱政治的体现D.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解析:选D。

影子内阁的任务是负责领导本党在议会下院内的一切活动,当议会进行政策辩论时,影子内阁的各部“大臣(部长)”各自就有关的问题发言,一旦该党在议会竞选中取得多数席位变为执政党时,影子内阁就随之转为正式内阁,它的出现是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故D项正确。

12.(2019·荆州质检)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

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D.行政权力日益膨胀解析:选D。

材料“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说明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干预议会,故D项正确。

13.(2019·天津河西区质查)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在托克维尔看来()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C.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解析:选C。

据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可以得出托克维尔认为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故C项正确。

14.(2019·昆明模拟)在1776~1780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

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

材料说明美国()A.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B.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C.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D.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解析:选D。

材料表明,在独立战争期间,地方各州即掀起了民主改革的浪潮,故D 项正确。

联邦宪法是在1787年制定的,A项错误;地方政府制定的法案谈不上引领世界民主进程,B项错误;C项与材料、史实均不符,C项错误。

15.(2019·哈尔滨三中模拟)1789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了1787年制定的《西北领地法令》,规定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但允许奴隶主到此地区追捕逃奴。

这一规定()A.违背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B.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是南北双方政治妥协的产物D.加剧了英国对北美的商品输出解析:选C。

材料是关于奴隶制方面的规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奴隶制有所保留,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可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一方面是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另一方面又允许奴隶主追捕逃奴,这同时维护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很明显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英国无关,故排除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