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水量计算表

合集下载

闭水试验自动计算表格

闭水试验自动计算表格




实验长度(m) 100
水(m³/24h.km) 1.84
平均(L/min.m)
2.999 6.000 0.00117 12.004 12.002
(m³/24h.km)
) 每小时渗水量: 水量要比每小时渗水量小 均实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补入水量÷
(自定) 测渗水量要比每小时渗水量小恒压 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补入水量÷实测
次数
观测起始 时 间T1
观测结束 时间T2
实测渗水q
(L/min.m)
渗 水 量 测 定 记 录
1 2 3 4
9:10:00 10:30 12:00 14:00
21:10 11:30 14:00 16:00
0.00111 0.00125 0.00111 0.00121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
0.16
DN400 允许渗水量=管道内径DN400×0.0046=1.84 恒压时间:1小时(自定) 每小时渗水量: 【允许渗水量1.84×1000÷(24×60)】÷1000=0.00128 每小时实测渗水量要比每小时渗水量小 恒压时间内补入的水量=(每分钟每米)实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试验长度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补入水 实测渗水量 DN500 允许渗水量=管道内径DN500×0.0046=2.3 恒压时间:1小时(自定) 每小时渗水量:【允许渗水量2.3×1000÷(24×60)】÷1000=0.00159 每小时实测渗水量要比每小时渗水量小 时间内补入的水量=(每分钟每米)实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试验长度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恒压时间补入水量÷ 渗水量
管道闭水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起止井号 管道内径 (mm) 400 试验段上游设 计水头(m) 1009.108 实验水头(m)(高于上游管内顶) 1011.508 恒压时间内 恒压时间内 补入的水量 T(min) W(L) 30 60 120 120 3.332 7.500 13.300 14.523 管材种类 接口种类 实验长度(m) 100 允许渗水(m³/24h.km) 1.84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
参加单位
及人员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金富路工程污水管(UPVC)管允许渗水量计算表:
试验段长度48m,管径Di=400mm,共3个井参加闭水,井口为1.2m方井。
1、规范允许渗水量:
Q=0.0046*Di=1.84m3/(24h·km)
2、规范允许84米渗水量:
Q1=1.84m3/(24h·km)×0.048km=0.08832m3/24h
(高于上游管内顶)
允许渗水量
(m3/(24h·km))
2
2
1.84









观测起始
时间T1
观测结束
时间T2
恒压时间
T(min)
恒压时间内补
入的水量W
(L)
实测渗水量
q
(L(min·m))
1
2
3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m3/(24h·km))
外观记录
无明显渗漏
鉴定意见
24小时下降mm,实测渗水量小于允许渗水量。管道闭水试验合格。
3、规范允许下降高度(24小时):
H=Q1/(3×1.2m×1.2m)=0.0204m
南通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金富路工程项目部
2016年6月17日
金富路工程污水管道闭水试6 W5 W4
说明:
1、图中阴影部分封头
2、本段闭水试验总长度为84m
参加单位及人员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无压力管道严密性试验记录
试验表36
工程名称
南通市通州区金富路工程
试验日期
2016年6月15日

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9.3.5管道闭水试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且符合下列规定时,管道闭水试验为合格:
1实测渗水量小于或等于表9.3.5规定的允许渗水量;
2管道内径大于表9.3.5规定的管径时,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q=1.25Di(9.3.5-1)
3异形截面管道的允许渗水量可按周长折算为圆形管道计;
4化学建材管道的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或等于按下式计算的允许渗水量。

q≤0.0046 Di (9.3.5-2)
式中: q-允许渗水量(m3/24h•km);
Di-管道内径(mm)。

表9.3.5 无压力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9.3.6 当管道内径大于700mm时,可按管道井段数量抽样选取1/3进行试验;试验不合格时,抽样井段数量应在原抽样基础上加倍进行试验。

9.3.7不开槽施工的内径大于或等于l500mm钢筋混凝土结构管道, 设计无要求且地下水位高于管道顶部时,可采用内渗法测渗水量;渗漏水量测方法按附录F的规定进行,符合下列规定时,则管道抗渗能力满足要求,不必再进行闭水试验:
1管壁不得有线流、滴漏现象;
2对有水珠、渗水部位应进行抗渗处理;3管道内渗水量允许值:q≤。

渗透计算表

渗透计算表

Q=BKTH/(2b+T)
0.000376 3.336227119 万m3/年
单位吸水量w
稳定流量Q(L/min)
25
压力水头高度s(m)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段长度L(m)
9.15
单位吸水量w
0.113843352
注水试验K计算表
钻孔半径r(m) 稳定流量Q(m3/d) 孔中水头高度s(m) 实验段长度L(m) 渗透系数k(m/d)
8.3 3.33 2.9 4.843333333
2.47E-01 1.94E+01 4.39E+00 8.00E+00
32.66666667
k=0.366Q/L/S*lg(2l/r)
15.69 22.39
7.59
2.8 2.2 5.0 9.2
4.8433
坝渗漏量计算(无压层流) 5 21 39 5
22.5 10.5 1131.345454 .366KH(h1+h2)㏒10(B/r0)
41.29410908 万m3/年
注水试验K计算表
坝肩引用半径r0 上游透水层厚度h1 下游透水层厚度h2
渗透量Q(m3/d) Q=0.366KH(h1+h2)㏒10(B/r0)
坝基渗漏量计算
渗透系数K(m/d)
0.324864
上下游水位差H(m)
21
渗漏带宽度B(m)
60
坝底宽度2b(m)
72
透水层厚度T(m)
20.7
渗透量Q(m3/d)
91.40348272
0.045 273.6 1.65
6.7 22.40883184
k=0.366Q/L/S*lg(2l/r)

蓄水池渗水量如何计算公式

蓄水池渗水量如何计算公式

蓄水池渗水量如何计算公式蓄水池渗水量计算公式。

蓄水池渗水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蓄水池中水的渗漏量。

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蓄水池的渗漏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

下面我们将介绍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知识。

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A (H1-H2) / L。

其中,Q为蓄水池的渗水量,单位为m³/s;K为渗透系数,单位为m/s;A为蓄水池的渗透面积,单位为m²;H1为蓄水池水面高度,单位为m;H2为蓄水池底部水位高度,单位为m;L为蓄水池的长度,单位为m。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蓄水池的具体情况,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K、A、H1、H2、L的数值,然后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蓄水池的渗水量。

在计算蓄水池渗水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渗透系数K的确定,渗透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水渗透量,它是衡量土壤渗水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实地测试等方式来确定蓄水池渗透系数的数值。

2. 渗透面积A的测量,渗透面积是指蓄水池底部的渗透面积,它是计算渗水量的重要参数。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蓄水池底部的面积来得到A的数值。

3. 水面高度H1和底部水位高度H2的测量,水面高度和底部水位高度是蓄水池渗水量计算中的重要参数,我们可以通过水位计等设备来进行测量。

4. 蓄水池长度L的测量,蓄水池的长度也是计算渗水量的重要参数,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蓄水池的长度来得到L的数值。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蓄水池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渗水量,提高蓄水池的使用效率。

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蓄水池的渗漏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从而提高蓄水池的使用效率,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蓄水池渗水量的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蓄水池的渗漏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改进。

给水压力管道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表格

给水压力管道试验记录表自动计算表格
1.1
热熔法 15min允许降压值 (Mpa)
0.03
魏元友
试验段长度 (m)
500 允许渗水量 L/(min·km)
1.0
次数 试
1
恒压时间T(min) 15
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L)
实际渗水量 q (L/min·m)
6.2
0.000826
验 注2
15

方法
6.6
0.000876
法 外观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 0.834
L/(min·km)
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压30min,检查管道结果均无漏水现象
评语
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均符合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 2016年6月26日
138 578 140
0.000826 0.000876 0.000834 0.834
试 验
工程名称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报告
会宁县会师大道G312线会宁过境段二期 改建工程I标
试验编号: 2016-ZSSY-008
试验日期
2016/6/21
桩号及地段
管道内径 (mm)
400 工作压力
(Mpa) /
给水管线K7+000-K7+500(右侧)
取样见证人
管材种类
接口种类

PE管
试验压力 (Mpa)

闭水试验 自动计算表格

闭水试验 自动计算表格

恒压时间内补入 的水量W(L)
实测渗水量 q
(L/(min·m)

1
30
9.00
0.015


2
30
8.88
0.0148
记 录
3
30
8.76
0.0146
折合平均实测渗水量
21.3
(m³/24h·km)
外观记录
管外表、接缝外表无明显渗水迹象
鉴定意见
该段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合格
参加单位 及人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邀请单位
管道闭水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
实验日期
年月日
桩号及地段
管道内径 (mm)
号井至
管材种类
接口种类
号井段,带
号井
试验段长度 (m)
DN 500
钢筋混凝土管
平接口
20.0
试验段上游 设计水头 (m)
试验水头(m)
允许渗水量(m³/24h·km)
2.0
27.95
渗 水
次数
观测起始 观测结束 恒压时间t 时间t1 时间t2 (min)

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计算公式

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计算公式

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计算公式闭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勘察方法,用于测定地下水渗透性及地下水位的高度。

在进行闭水试验时,我们需要计算允许渗水量,以评估地下水渗透性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的计算公式。

在进行闭水试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参数和概念。

以下是与本文相关的一些术语和符号:1. 允许渗水量(Q):指地下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渗水试验井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³/s)。

2. 面积(A):指某一渗水试验井截面的水平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3. 压水头(H):指地下水位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4. 渗透系数(k):指地下水渗流的性质参数,单位为米每秒(m/s)。

根据上述参数和概念,我们可以得到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 A × H其中,Q表示允许渗水量,k表示渗透系数,A表示面积,H表示压水头。

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准确测量和估算上述参数的数值。

通常情况下,测量和估算的误差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尽量减小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计算公式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改进。

例如,当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或地下水渗透性不均匀时,可以将井孔分段处理,并对每一段进行单独的计算。

在闭水试验中,通过计算允许渗水量,我们可以对地下水渗透性进行评估。

根据允许渗水量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渗透性好坏,并进一步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Q = k × A × H,其中Q表示允许渗水量,k表示渗透系数,A表示面积,H表示压水头。

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准确测量和估算参数的数值,并根据具体情况修正和改进计算公式,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闭水试验,我们可以评估地下水渗透性,进而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动态变化的趋势,为地下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