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课件概论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产生该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意为“使 ……称王”。
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特征。例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中的“小”,意为“认为……小”。
“认为……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例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意
为“让百姓活着有好的生活,死了也没有遗憾”。
定义:形容词为了宾语怎么样。表示主语为宾 语而产生某种性质或状态。
“死国可乎”中的“死”,意为“为国而死”。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如“数一数”、“量一量”中的“数”和“量”。
名词作副词
01 02 03 04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原为名词,此 处用作副词,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原为名词,此处 用作副词,表示“用箕畚装”。
01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特征或状态。
02
例子
0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利”和“强”原为名 词,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锋利的”和“强健的”。
04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和“锐”原为名词, 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坚固的”和“锐利的”。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踢”。
副词+名词
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 公移山》)中的“负”是名词,前 有副词“命”,活用作动词,意思 是“背”。
否定词+名词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 “军”是名词,前有否定词“不” ,活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中的“活”是动词,后接宾语“之” ,活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 活下来”。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有时会采用词类活用的手
法。例如,“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中的“介入”原为名词,在此处活
用为动词,准确地表达了警方参与调查的动作。
03
广告语
广告语中常常使用词类活用的手法来吸引眼球、传递信息。例如,“一
饮解千愁”中的“解”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酒能消
遇到不确定的词类活用情况时,及时查阅权 威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
06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与练习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场景
01
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
表现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江岸的生机勃勃。
02
纠正方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词义 学习语法规则 多读多练 注意语境 勤查工具书
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明确不同词类 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了解不同词类在句子 中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对词类活 用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根据上下 文判断正确的词类活用方式。
副词+名词
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 公移山》)中的“负”是名词,前 有副词“命”,活用作动词,意思 是“背”。
否定词+名词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 “军”是名词,前有否定词“不” ,活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中的“活”是动词,后接宾语“之” ,活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 活下来”。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有时会采用词类活用的手
法。例如,“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中的“介入”原为名词,在此处活
用为动词,准确地表达了警方参与调查的动作。
03
广告语
广告语中常常使用词类活用的手法来吸引眼球、传递信息。例如,“一
饮解千愁”中的“解”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酒能消
遇到不确定的词类活用情况时,及时查阅权 威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
06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与练习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场景
01
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
表现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江岸的生机勃勃。
02
纠正方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词义 学习语法规则 多读多练 注意语境 勤查工具书
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明确不同词类 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了解不同词类在句子 中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对词类活 用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根据上下 文判断正确的词类活用方式。
语文专题:词类活用ppt课件(71张)

用网捕捞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帝王:称帝称王) 帝王万世之业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学习) 吾师道也 (师:学习) 下雨) 天雨墙坏 (雨:下雨) 朝服衣冠 (服:穿戴)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流血五步, 缟素。 缟素:穿孝服) 道芷阳间行
规律总结: 动+名(代) 规律总结:
①“动”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动词(使动或为动) 动词(使动或为动)
名词。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否则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名词 2、素善留侯张良 3、臣请完璧归赵。 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使动 形容词 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人,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安能屈豪杰之流,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⑤李牧连却之 李牧连却 ⑥则修文德以来之 则修文德以来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卒廷见相如, 礼而归
使……弯曲 弯曲
★注意: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组成一 注意:有时,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不及物动词活用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例如: 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烧而走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今夫水,搏而跃 6、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特例: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特例: 晋侯饮 晋侯饮赵盾酒 中军置酒饮 中军置酒饮归客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规律一: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 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 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帝王:称帝称王) 帝王万世之业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学习) 吾师道也 (师:学习) 下雨) 天雨墙坏 (雨:下雨) 朝服衣冠 (服:穿戴)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流血五步, 缟素。 缟素:穿孝服) 道芷阳间行
规律总结: 动+名(代) 规律总结:
①“动”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宾语,那么该动词一定活用成特殊 动词(使动或为动) 动词(使动或为动)
名词。 ②否则活用为名词。 否则活用为名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名词 2、素善留侯张良 3、臣请完璧归赵。 臣请完璧归赵。 形容词—动词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使动 形容词 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例句:动词——使动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伯杀人,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安能屈豪杰之流,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 ⑤李牧连却之 李牧连却 ⑥则修文德以来之 则修文德以来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卒廷见相如, 礼而归
使……弯曲 弯曲
★注意:有时,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组成一 注意:有时,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 个并列短语,共带一个宾语,不及物动词活用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作使动。不及物动词常在后。 例如: 例如: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烧而走 5、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今夫水,搏而跃 6、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 ★特例: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特例: 晋侯饮 晋侯饮赵盾酒 中军置酒饮 中军置酒饮归客
词类活用大全ppt课件

04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物。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 别译为“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 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意为衣服,活用为动词,意为“穿 着”。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活用为动词,意为 “使……变绿”。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中的“无益之事”,原意为没 有益处的事情,活用为名词,意为“没有意义的事情”。
词类活用大全ppt 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概述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代词和副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识与运用
01
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根据表达 的需要,临时改变某个词的词性, 使其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作用
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生 动、形象、具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变 绿”。
表示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例如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 急、逼迫”。形容词 Nhomakorabea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如
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表示以……为师。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课件

唐代:词类活用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
南北朝:文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词类活用现象。
现代: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分类、功能和 使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词类活用 进行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分类包括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语法功能变化:活用后的词性、句法功 能发生变化,例如“王”原为名词,活 用为动词后意为“称王”。
特点
词义变化:活用后的词义与原词义不同 ,例如“衣”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后 意为“穿衣”。
词类活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词类活用自古有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诗经》、《左传》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 ,词类活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扩大。 汉代:词类活用逐渐普遍,成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寤”是动词,表示“觉醒”, 但在句中与“生”结合,表示“ 出生”这一行为对姜氏产生了影
响,使姜氏感到惊讶。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宾语所表达 的目的。
例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哂”是动词,表示“微笑、嘲笑”,但在句中与“之”结合,表示“嘲笑”这一 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一目的。
详细描述
• 使动用法:例如,在句子“一犬死之。”中,“一”为数词的使动 用法,表示“使犬死”。
• 意动用法:例如,在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为数 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生死看作一样”。
06
词类活用特殊现象
词义引申
总结词
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到其他意义的现象。
发展
南北朝:文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词类活用现象。
现代: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其分类、功能和 使用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词类活用的分类与功能
分类: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对词类活用 进行不同的分类。常 见的分类包括名词用 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意动用 法等。
语法功能变化:活用后的词性、句法功 能发生变化,例如“王”原为名词,活 用为动词后意为“称王”。
特点
词义变化:活用后的词义与原词义不同 ,例如“衣”原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后 意为“穿衣”。
词类活用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词类活用自古有之,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如《 诗经》、《左传》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随着语言的发展 ,词类活用的现象逐渐增多,使用范围也扩大。 汉代:词类活用逐渐普遍,成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寤”是动词,表示“觉醒”, 但在句中与“生”结合,表示“ 出生”这一行为对姜氏产生了影
响,使姜氏感到惊讶。
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宾语所表达 的目的。
例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论语·先进》)
“哂”是动词,表示“微笑、嘲笑”,但在句中与“之”结合,表示“嘲笑”这一 行为不是主语主动发出的,而是为了“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这一目的。
详细描述
• 使动用法:例如,在句子“一犬死之。”中,“一”为数词的使动 用法,表示“使犬死”。
• 意动用法:例如,在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一”为数 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生死看作一样”。
06
词类活用特殊现象
词义引申
总结词
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到其他意义的现象。
词类活用PPT课件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小的羊)
(《孟子·梁惠王上》)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用在介词之后,并和 该介词组成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好事;坏事 )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定语的中心词 构成名词性词组,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便利此月内。 (以……为吉利)
形容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1、“富,人之所欲”。(财富 )
(《孟子·万章上》)
规律1.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主语指的是人 或事物,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长辈)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动词的宾语,那 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2、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
规律: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 是活用为动词。
1、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 (《孔雀东南飞》)
规律: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该形容词是使动用 法。
常见的词类活用
名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用作名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解释句中红色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左右欲刃相如。 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4、范增数目项王 。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词类活用综述课件

词类活用综述课件
目 录
• 词类活用概述 • 词类活用的现象分析 • 词类活用的原因与条件 • 词类活用的影响与价值 • 词类活用的应用与展望
01 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临时性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 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从而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临时的语言现象,在特定语境 下发生,脱离该语境后,该词的词类活用 现象即消失。
入,对于词类活用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THANKS
创新表达的需求
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语 言使用者会不断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也促进了词类活用的产生。
语言习惯的养成
个人语言习惯的影响
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对词汇的运用和理解也有所不同,这也为词类活用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语言习惯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新的语言习惯会逐渐形成并普及,这也促进了词类活用的产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指形容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
副词活用
副词作动词
指副词在句子中直接用作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结果等,如“齐彭殇为 妄作”中的“齐”。
副词的使动用法
指副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副词所表示的状态或 结果等,如“大王必欲急臣”中的“急”。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名词等。
副词活用
副词用作动词、副词用作名词 等。
02 词类活用的现象分析
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指名词在句子中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 如“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下英勇 抵抗”。
目 录
• 词类活用概述 • 词类活用的现象分析 • 词类活用的原因与条件 • 词类活用的影响与价值 • 词类活用的应用与展望
01 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临时性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 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从而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临时的语言现象,在特定语境 下发生,脱离该语境后,该词的词类活用 现象即消失。
入,对于词类活用的认识也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THANKS
创新表达的需求
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语 言使用者会不断创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也促进了词类活用的产生。
语言习惯的养成
个人语言习惯的影响
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对词汇的运用和理解也有所不同,这也为词类活用提供了可能性。
社会语言习惯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新的语言习惯会逐渐形成并普及,这也促进了词类活用的产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指形容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
副词活用
副词作动词
指副词在句子中直接用作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结果等,如“齐彭殇为 妄作”中的“齐”。
副词的使动用法
指副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副词所表示的状态或 结果等,如“大王必欲急臣”中的“急”。
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 名词等。
副词活用
副词用作动词、副词用作名词 等。
02 词类活用的现象分析
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
指名词在句子中直接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 如“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下英勇 抵抗”。
词类活用ppt课件

如“第一”、“甲等”等 。
表示概数、约数
如“几多”、“若干”等 。
24
量词用作名词
表示计量单位
表示抽象概念
如“斤”、“两”、“米”、“尺” 等。
如“丝”、“缕”、“片”、“段” 等。
表示容器、包装等
如“瓶”、“罐”、“包”、“盒” 等。
2024/1/25
25
量词用作动词
2024/1/25
表示计量、测量动作
14
动词的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施行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等死,死国可 乎”中的“死”表示“为……而死” 。
表示主语因为宾语而产生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中的“哀”表示“因为……而哀 伤”。
2024/1/25
15
动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表示“当面” 。
20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 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甘其食”、“美其服”等,其中的“甘”、“美 ”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食物甜 美、服饰美观。
表示对宾语的喜爱或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吾羞与之为伍”中的“羞”,表示对与之为伍感 到羞耻。
2024/1/25
21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即像对待兄长一 样。
11
03
动词的活用
2024/1/25
12
动词用作名词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人 或事,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 流而赋诗”中的“赋”表示“做
的诗”。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地 点或时间,如“沛公军霸上”中 的“军”表示“驻军的地方”。
表示概数、约数
如“几多”、“若干”等 。
24
量词用作名词
表示计量单位
表示抽象概念
如“斤”、“两”、“米”、“尺” 等。
如“丝”、“缕”、“片”、“段” 等。
表示容器、包装等
如“瓶”、“罐”、“包”、“盒” 等。
2024/1/25
25
量词用作动词
2024/1/25
表示计量、测量动作
14
动词的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施行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等死,死国可 乎”中的“死”表示“为……而死” 。
表示主语因为宾语而产生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中的“哀”表示“因为……而哀 伤”。
2024/1/25
15
动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表示“当面” 。
20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 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甘其食”、“美其服”等,其中的“甘”、“美 ”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食物甜 美、服饰美观。
表示对宾语的喜爱或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吾羞与之为伍”中的“羞”,表示对与之为伍感 到羞耻。
2024/1/25
21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即像对待兄长一 样。
11
03
动词的活用
2024/1/25
12
动词用作名词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人 或事,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 流而赋诗”中的“赋”表示“做
的诗”。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地 点或时间,如“沛公军霸上”中 的“军”表示“驻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
译为:向东南
规律5: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可译为“向、朝……”“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为:每天
规律6:①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 可译为“每(日、月、岁)”
②表示情况逐步发展, 可译为“一天天(月月、年年)”
总结:
1、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动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 成主谓关系。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 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规律1: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像+名词(影子)+那样+动词(跟随)
动词的活用
名词
使动
动词 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标志:有时前 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 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为:到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无标志
古人对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译为:收获
实战演练:
1、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作名,逃亡的人。
• 3、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 4、街上的彩灯忽然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主语(宾语):名词、代词 副词+形容词/动词 能愿动词+动词 否定词+动词
举一反三
• 鱼肉百姓 • 打草惊蛇 • 门可罗雀 • 沉鱼落雁
词 类 活 用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动词
形容词 其他
动词 动词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动作名,收藏的珠宝
规律总结: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用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中; 3.前面有“其”、“之”字。
题目一、 请分析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2、火尚足以明 •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4、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译为:长处;短处
3.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为:旧交情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 状语。
3、注意翻译要准确
• 题目一、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2、则其至又加少矣 • 3、而其见愈奇
• 题目二、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2、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 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例:若属且为所虏
位置上。
5、能愿动词 +名词
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 动词
6、名词+介宾 例:沛公军霸上
7、名词 + 而 + 动词 例:惑而不从师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8、动词+ 而 + 名词 例:顺流而东
总结: 1、名词与名词连用(3或2个名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前加能愿动词 4、否定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 3、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容词的活用
动词
名词
使动
意动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与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 大体相同。
判断依据:用表示性质状态的词来表示行为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为“吹绿”
规律1:能愿动词(能、欲、足、可)+形容词 例:火尚足以明也 译为“照明”
规律2:形容词+代词(之、我、其、吾) 例:亲贤臣,远小人 译为“亲近、疏远”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 宾语(有时也不带),就是活用 为一般动词。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为:善待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为:说坏话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 2、卒廷见相如 • 3、朝歌夜弦 • 4、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5、歌窈窕之章
名词的活用
动词
作状语
使动
意动
名词
1、名词+名词+名词 例:天雨雪
动词
2、名词+代词 例:汝幸而偶我
3、副词(遂、不、弗、既等)+名词 例: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所 + 名词
名词 使动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使动 意动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题目一、 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1、吾师道也 • 2、沛公欲王关中 •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6、天下云集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的基本类型及规律。
•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找出文言句子中活用的 文言词,并流畅翻译含有活用的文言语句。
•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文言文知识。
温故而知新(练习一)
• 请划分句子成分:
• 1、他不是一个英雄。
• 2、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主要指:三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
二、命用 有题。 个形词 别式类虚活词:用)是在指一一定部的分条实件词下( 临也 时 主改要变结原来合所选属择那题类词和的翻语译法功题能来而考查
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 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 分析。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形容词 名词
规律1:形容词用作名词,前面有 “其”“之”等字或数词,翻译时一 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 作定语。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为:贤能的品德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译为:瘦弱的身体
规律2: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
1.将军身披坚执锐。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规律2:表态度,可译为 “像对待……一样” “……当作……”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为:用(乘,凭借)…… 规律3:表示工具,状语可译为: 用(拿、以、靠)……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译为:当面 规律4:表示动作状况、对象, 翻译要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