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课件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产生该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意为“使 ……称王”。
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特征。例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中的“小”,意为“认为……小”。
“认为……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例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意
为“让百姓活着有好的生活,死了也没有遗憾”。
定义:形容词为了宾语怎么样。表示主语为宾 语而产生某种性质或状态。
“死国可乎”中的“死”,意为“为国而死”。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如“数一数”、“量一量”中的“数”和“量”。
名词作副词
01 02 03 04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原为名词,此 处用作副词,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原为名词,此处 用作副词,表示“用箕畚装”。
01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特征或状态。
02
例子
0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利”和“强”原为名 词,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锋利的”和“强健的”。
04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和“锐”原为名词, 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坚固的”和“锐利的”。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踢”。
副词+名词
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 公移山》)中的“负”是名词,前 有副词“命”,活用作动词,意思 是“背”。
否定词+名词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 “军”是名词,前有否定词“不” ,活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中的“活”是动词,后接宾语“之” ,活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 活下来”。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有时会采用词类活用的手
法。例如,“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中的“介入”原为名词,在此处活
用为动词,准确地表达了警方参与调查的动作。
03
广告语
广告语中常常使用词类活用的手法来吸引眼球、传递信息。例如,“一
饮解千愁”中的“解”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酒能消
遇到不确定的词类活用情况时,及时查阅权 威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
06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与练习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场景
01
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
表现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江岸的生机勃勃。
02
纠正方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词义 学习语法规则 多读多练 注意语境 勤查工具书
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明确不同词类 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了解不同词类在句子 中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对词类活 用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根据上下 文判断正确的词类活用方式。
副词+名词
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 公移山》)中的“负”是名词,前 有副词“命”,活用作动词,意思 是“背”。
否定词+名词
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中的 “军”是名词,前有否定词“不” ,活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中的“活”是动词,后接宾语“之” ,活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 活下来”。
新闻报道
在新闻报道中,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有时会采用词类活用的手
法。例如,“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中的“介入”原为名词,在此处活
用为动词,准确地表达了警方参与调查的动作。
03
广告语
广告语中常常使用词类活用的手法来吸引眼球、传递信息。例如,“一
饮解千愁”中的“解”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酒能消
遇到不确定的词类活用情况时,及时查阅权 威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
06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与练习
词类活用的实际应用场景
01
文学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
表现力。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形容词活用为动
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江岸的生机勃勃。
02
纠正方法与技巧
深入理解词义 学习语法规则 多读多练 注意语境 勤查工具书
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明确不同词类 的特点和功能。
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了解不同词类在句子 中的位置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对词类活 用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根据上下 文判断正确的词类活用方式。
词类活用大全ppt课件

04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物。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 别译为“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 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意为衣服,活用为动词,意为“穿 着”。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活用为动词,意为 “使……变绿”。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中的“无益之事”,原意为没 有益处的事情,活用为名词,意为“没有意义的事情”。
词类活用大全ppt 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概述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代词和副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识与运用
01
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根据表达 的需要,临时改变某个词的词性, 使其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作用
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生 动、形象、具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变 绿”。
表示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例如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 急、逼迫”。形容词 Nhomakorabea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如
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表示以……为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40张PPT)

“把……当作……” 、“对……感到怎么样”
七、为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 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 宾语怎麽样”,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一般译 为:“给(替、为)……怎么样”。可图示为:
实施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为(替)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形容词+宾语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不及物
使动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基本结构形式: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动+宾】=【使】+宾+动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 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某些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 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 有的还变了读音。
● 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
● 名词活用作状语
言
● 动词活用作名词
词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类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的
● 数词活用作动词
活
● 使动用法
用
规律五: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 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送 回赵国。]
七、为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 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 宾语怎麽样”,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一般译 为:“给(替、为)……怎么样”。可图示为:
实施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为(替)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形容词+宾语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使动 用法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及物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形容词
活用为
不及物
使动
动词活用
为使动
基本结构形式:
所谓使动 用法 ,是指 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 意思。它是 用动宾结构 表达使令式 的内容。
【动+宾】=【使】+宾+动
使动的翻译有两种,一种为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 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某些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 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 有的还变了读音。
● 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
● 名词活用作状语
言
● 动词活用作名词
词
●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类
●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的
● 数词活用作动词
活
● 使动用法
用
规律五: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 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送 回赵国。]
词类活用ppt课件

如“第一”、“甲等”等 。
表示概数、约数
如“几多”、“若干”等 。
24
量词用作名词
表示计量单位
表示抽象概念
如“斤”、“两”、“米”、“尺” 等。
如“丝”、“缕”、“片”、“段” 等。
表示容器、包装等
如“瓶”、“罐”、“包”、“盒” 等。
2024/1/25
25
量词用作动词
2024/1/25
表示计量、测量动作
14
动词的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施行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等死,死国可 乎”中的“死”表示“为……而死” 。
表示主语因为宾语而产生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中的“哀”表示“因为……而哀 伤”。
2024/1/25
15
动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表示“当面” 。
20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 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甘其食”、“美其服”等,其中的“甘”、“美 ”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食物甜 美、服饰美观。
表示对宾语的喜爱或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吾羞与之为伍”中的“羞”,表示对与之为伍感 到羞耻。
2024/1/25
21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即像对待兄长一 样。
11
03
动词的活用
2024/1/25
12
动词用作名词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人 或事,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 流而赋诗”中的“赋”表示“做
的诗”。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地 点或时间,如“沛公军霸上”中 的“军”表示“驻军的地方”。
表示概数、约数
如“几多”、“若干”等 。
24
量词用作名词
表示计量单位
表示抽象概念
如“斤”、“两”、“米”、“尺” 等。
如“丝”、“缕”、“片”、“段” 等。
表示容器、包装等
如“瓶”、“罐”、“包”、“盒” 等。
2024/1/25
25
量词用作动词
2024/1/25
表示计量、测量动作
14
动词的为动用法
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施行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等死,死国可 乎”中的“死”表示“为……而死” 。
表示主语因为宾语而产生该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后人哀之而不 鉴之”中的“哀”表示“因为……而哀 伤”。
2024/1/25
15
动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表示“当面” 。
20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形容 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甘其食”、“美其服”等,其中的“甘”、“美 ”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动词,表示认为食物甜 美、服饰美观。
表示对宾语的喜爱或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吾羞与之为伍”中的“羞”,表示对与之为伍感 到羞耻。
2024/1/25
21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即像对待兄长一 样。
11
03
动词的活用
2024/1/25
12
动词用作名词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人 或事,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 流而赋诗”中的“赋”表示“做
的诗”。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相关的地 点或时间,如“沛公军霸上”中 的“军”表示“驻军的地方”。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名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将名词用作谓语,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详细描述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的表达方式,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友风而子雨” 中的“友”和“子”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风和雨具有“朋友”和“子女”的关系。
词类活用详解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 与分类
什么是词类活用
01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 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 功能和用法,从而表达出新的意 义和功能。
量词作动词
总结词
量词用作动词时,通常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
详细描述
量词用作动词时,可以表示对数量或 程度的描述,如“他吃了两碗饭”中 的“两碗”表示饭的数量,“他喝了 一大杯水”中的“一大杯”表示水的 程度。
量词的意动用法
总结词
量词的意动用法是指量词用作动词时, 表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具有某种程度或 标准。
动词作名词
示例 走千里(行走的里程数)
飞鸟(翱翔的鸟类)
动词的使动用法
总结词
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强调主语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
详细描述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通过某个动词表达对宾语的安排和影响,使宾语执行某个动作 。这种用法强调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和控制力。例如,“庄公寤生,惊姜氏”中 的“惊”表示主语“庄公”使宾语“姜氏”受到惊吓。
形容词“聪明”的使动用法,如“这 本书很聪明地解释了复杂的科学原理 ”。
词类活用 ppt课件

名词活用类型: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词类活用
1、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副词或“所”字,可判 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析:“罾”本义为“渔网”,此处应为“用渔网 捕鱼”。 ③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析:“弗”是否定副词,意为“不” , “福”在 此活用作动词“赐福“。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 仲永》)
“宾客”应解作“把……当做宾 客”。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雪》)
“粪土”即“把……当做粪土”。
词类活用
(1)、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 言语法现象,表时间、处所等。 ①夙兴夜寐。(《氓》) 夙:在早上;夜:在晚上。 ②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词类活用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贫:(贫苦的)生活。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离骚》) 秽:(污秽的)东西。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 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该 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语。
词类活用
①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迟暮:本义“衰老”,此为“变得衰 老”。
文 一.名词的活用
言
文 词 二.动词的活用
类
活 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四.数词用作动词
五.副词用作动词
1.一般动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作状语。 1. 名词。
2. 使动用法。
3. 意动用法
4. 为动用法
《语文词类活用》课件

驻扎”。
时间词+名词
如“待楚军乃入”中, “待”原为名词“等待 ”,这里活用为动词“
等待”。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句分析
动词+宾语
如“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中,“王”原为动词“称王”,这里活 用为名词“大王”。
形容词+宾语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坚”、“锐”原为形容词“坚固”、“ 锐利”,这里活用为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详细描述
在句子中,如果某个词采用了比喻、借代等 修辞手法,使得该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发生 了变化,则可以判断该词发生了活用。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采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表示“像绿色一样”,因此
可以判断“绿”活用为动词。
04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要点一
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原为 形容词“不同”,这里活用为名词“ 奇异的景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的“穷”原为形容词“穷尽 ”,这里活用为动词“看尽”。
副词+形容词
如“今行者日减,而复欲大遗之 器。”中的“大”原为形容词“ 大的”,这里活用为动词“大量 地给予”。
副词+动词、形容词
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及”原为动词“赶得上”,这里活用 为名词“能力”。
否定词+动词、形容词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中,“不己知”原为否定词组,这里活用为名 词“不了解自己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句分析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中,“穷” 原为形容词“穷尽”,这里活
用为动词“看尽”。
时间词+名词
如“待楚军乃入”中, “待”原为名词“等待 ”,这里活用为动词“
等待”。
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句分析
动词+宾语
如“乃丹书帛日‘陈胜王’”中,“王”原为动词“称王”,这里活 用为名词“大王”。
形容词+宾语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坚”、“锐”原为形容词“坚固”、“ 锐利”,这里活用为名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详细描述
在句子中,如果某个词采用了比喻、借代等 修辞手法,使得该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发生 了变化,则可以判断该词发生了活用。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采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表示“像绿色一样”,因此
可以判断“绿”活用为动词。
04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意义与作用
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要点一
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原为 形容词“不同”,这里活用为名词“ 奇异的景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的“穷”原为形容词“穷尽 ”,这里活用为动词“看尽”。
副词+形容词
如“今行者日减,而复欲大遗之 器。”中的“大”原为形容词“ 大的”,这里活用为动词“大量 地给予”。
副词+动词、形容词
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及”原为动词“赶得上”,这里活用 为名词“能力”。
否定词+动词、形容词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中,“不己知”原为否定词组,这里活用为名 词“不了解自己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句分析
形容词+宾语
如“欲穷千里目”中,“穷” 原为形容词“穷尽”,这里活
用为动词“看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为:用(乘,凭借)…… 规律3:表示工具,状语可译为: 用(拿、以、靠)……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译为:当面
规律4:表示动作状况、对象, 翻译要具体情况加上适当的介词。
孔雀东南飞
译为:向东南
规律5: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可译为“向、朝……”“在……”
译为: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规律6:①表示动作频率或经常性, 可译为“每(日、月、岁)” ②表示情况逐步发展, 可译为“一天天(月月、年年)”
形容词 名词
规律1:形容词用作名词,前面有 “其”“之”等字或数词,翻译时一 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 作定语。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译为:贤能的品德 2.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译为:瘦弱的身体
规律2: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
1.将军身披坚执锐。 译为: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译为:长处;短处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译为:旧交情
一、《考试大纲》要求: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主要指:三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 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 二、命题形式 : 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 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 主要结合选择题和翻译题来考查 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 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 分析。
• • • • • • 1、吾从而师之 2、而耻学于师 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连衡而斗诸侯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渔人甚异之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 • • • •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词 类 活 用
动 词
形容词
动 词 动 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其 他
为动用法 数词活用作动词
题目一、 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 • • • • 1、吾师道也 2、沛公欲王关中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天下云集响应
题目二、 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译为:轻锐的部队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为:圣人;愚人
规律总结: 1. 在“其”“之”的后面,活用为名词 2.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名词 翻译时: 1.在形容词后加上一个有关事物的名词 如“贤”,译为“贤能的品德” 2.用相关的词来替换 如“旧”,译为“老交情”
题目一、 请分析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名词处在了 例:若属且为所虏 动词应该处的 5、能愿动词 +名词 位置上。
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 动词
6、名词+介宾 例:沛公军霸上 7、名词 + 而 + 动词 例:惑而不从师
名词处在了 动词应该处的 位置上。
8、动词+ 而 + 名词 例:顺流而东
总结: 1、名词与名词连用(3或2个名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前加能愿动词 4、否定副词后的名词 5、“所”字后边的名词
形容词 意动
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译为:以……为耻 规律:结构方式 形容词+宾语= 认为(觉得)…… 或者 以……为
名词 意动
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译为:把……当老师 规律:结构方式
名词+宾语= 以+宾语+为+名词
总结
意动用法应译为: (1)“认为(觉得)……怎么样” (2)“把……当作……看待” (3)“对……感到怎么样”
实施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为(替)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 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1.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译为: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卖命。
类型1:动词的为动用法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译为: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 类型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的基本类型及规律。 •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找出文言句子中活用的 文言词,并流畅翻译含有活用的文言语句。
•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文言文知识。
温故而知新(练习一)
• 请划分句子成分: • 1、他不是一个英雄。 • 2、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译为: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 类型3:名词的为动用法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者的区别
1.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2.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3.为动:为宾语而行动。 华佗脉之。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
2、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认为……惊奇;宾客:以……为宾客)
意动用法的规律:名词、形容词带有宾 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为动用法
为(wè 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 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 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 样”。可图示为:
[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
题目一、找出下列文段中有词类活 用现象的句子,并翻译。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 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 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 与臣有却……”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 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 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 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名词的活用
动词
意动
作状语
使动
名词
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作状语的, 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 普遍的现象。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 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规律1:表比喻,译为“像……一样” 像+名词(影子)+那样+动词(跟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规律2:表态度,可译为 “像对待……一样” “……当作……”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动作名,收藏的珠宝
规律总结: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用作名词常出现在并列结构中; 3.前面有“其”、“之”字。
题目一、 请分析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 • • •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火尚足以明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动词的活用
名词
使动
动词 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有标志:有时前 边有“其”或“之”。翻译时,在 动词后面补充符合语境的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译为:到的人
动词活用为名词,无标志
古人对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译为:收获
实战演练:
1、追亡逐北 《过秦论》 动作名,逃亡的人。
总结:
1、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 名词+动词, 名词与其后的动词不构 成主谓关系。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 状语。 3、注意翻译要准确
• • • •
• • • •
题目一、请分析加横线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2、则其至又加少矣 3、而其见愈奇
题目二、请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字词,并解释。 1、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3、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 • • •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卒廷见相如 3、朝歌夜弦 4、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5、歌窈窕之章
名词的活用
动词
意动
作状语
使动
1、名词+名词+名词
名词 动词
例:天雨雪 2、名词+代词 例:汝幸而偶我
3、副词(遂、不、弗、既等)+名词
例: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所 + 名词
学习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和积累典型的 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 此外,不能只满足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 还要能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考查较多的是 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么意思)。
规律2:形容词+代词(之、我、其、吾) 例:亲贤臣,远小人 译为“亲近、疏远”
形容词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 宾语(有时也不带),就是活用 为一般动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译为:善于 译为:变小变弱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题目二、找出下列文段中有词类活 用现象的句子,并翻译。
• 今之学者,苦学焉。课上目视,而不知心之所属。其目 背诵为畏途,常思佚乐而得,然此何能及也?故囚己, 狱官师,常欲破牢而出。何因如此?一则师器视生,必 欲灌之后快;二则生不能苦,一心待天上落饼也。父母 学之,则怒而大吼:吾自为之,何劳汝等?今思之,师 当异其术,以应众学者,使其内生学意,切不可北面而 却。或电教辅之,或图助之,期得其心也。生亦应知, 苦乃众妙之门,非苦无以成才也。欲伟业者,尤应如此。 熟能生巧,然也。胸中名篇数百,何愁不下笔千言?然 亦不能徒背也,当晓其意,明其优劣,以用己,如此则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