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精选.pdf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精选.pdf
教师招聘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点大纲-精选.pdf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信息无处不在

1. 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 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P2

5. 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

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 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 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 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 基本单位:字节,

Byte 简写“B ”;最小单位:位,

bit 简写“b ”。

5. 1B=8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

6. n 位能最多表示

2n

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

2

n-1

7. 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 ),十进制(D ),十六进制(H )

8. 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

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

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 。其中H 和B 是进制标识符。10. 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

+1*24

+1*22

+1*20

=53 11.

十进制——二进制:除

2取余法。如

26=(

11010 )2

1.2.2字符编码: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

ASCII 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 )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

“0填充”,可以表

27

=128种编码。

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

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

如(1)已知“A ”的ASCII 值为65,问“C ”的ASCII 值为多少?

答:“C ”的ASCII 值为65+2=67。

(2)已知“A ”的ASCII 值为(1000001)2,问“C ”的ASCII 值的二进制值为多少?

答:=1000001+1+1=1000011

1.2.3汉字编码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3.

常用的输入码:

音码:按照汉字的字音特征编码,如智能拼音码。形码:按照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征编码,如五笔字型码。音形码:以字音为主,辅以字型特征的编码。形音码:以字型为主,辅以字音特征的编码。

4.

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

=65536个代码。

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19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

会观察内码:如用

16进制显示了“PC 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

50 43 B8F6 C8CB B5E7 C4D4,

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

2字节,所以“PC 个人电脑”占

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

80位,

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

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

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容易失真受外界干扰。

2.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如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3.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4.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5.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6.量化的分辨率:在量化时采用二进制位数称为量化的分辨率。

7.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

8.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9.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

这些点按纵横排列起来构成一幅画,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

10.每个像素有深浅不同的颜色,像素越多,排列越紧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11.彩色图像颜色种类越多,色彩越逼真,所需的储存空间也越大。

12.黑白图像每个像素占1位,即1/8字节;彩色图像每个像素占3字节;灰度图像每个像素占1字节。

13.视频是由连续的图像帧组成。

14.我国视频使用PAL制,每秒显示25帧。

15.压缩是为了减少容量。

16.JPG:是静态图像的压缩格式。

都是有损压缩

17.MP3:是音乐信息的压缩格式。

18.MPEG-1:是VCD压缩格式。

19.MPEG-2:是DCD压缩格式。

无损压缩

20.文件压缩是如:Winzip(扩展名是.zip)、 Winrar(扩展名是.rar)

容量的计算

1. CD容量计算如:CD采样频率为44.1kHz,16位量化分辨率,立体双声道,计算每秒数据

量是多少?

答:容量=44.1kHz*(16/8字节)*2(双声道)

2. 黑白图像容量计算如:一幅分辨率为800*600像素的黑白图像所占的容量?

答:黑白是2种信息,所以2n=2,n=1位=1/8字节;

容量=800*600*1/8字节。

3. 彩色图像容量计算如:

(1)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使用3字节表示,那么图像容量是多少?

答:容量=1024*768*3字节

(2)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256级灰度图像,容量是多少?

答:2n=256,n=8位=8/8字节=1字节;

容量=1024*768*1字节

(3)一幅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使用16位表示,那么图像容量是多少?

答:容量=1024*768*16/8字节

4. 视频容量计算如:计算一段10秒钟长分辨率为720*576的PAL制式的彩色视频的容量?

答:PAL制式为25帧即25幅图像,彩色图像通常每像素占3字节,

所以一幅彩色图像容量=720*576*3字节,10秒钟容量=720*576*3*25*10字节

1.3信息技术

1.3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1.“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2.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已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3.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4.信息技术包含①微电子技术、②通信技术、③计算机技术和④传感技术等方面。

5.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如何利用芯片内部的微观特性及一些特殊工艺,在一个微小体积中制成具有一种或

多种功能完整的电路或器件。或是指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路微小型化技术的总称。

6.通信技术: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7.计算机技术: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

8.传感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传递的技术。

1.3.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人类五次信息革命:①语言的形成②文字的创造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

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应用⑤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

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

3.光电子技术:以光电子学的原理和光器件为基础的面向信息、通信、材料加工和能量传输等的应用技术。

4.现代光通信是让激光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中传播,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效率。VCD、DVD光盘就是光存储的一种载体。

5.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学科。

6.通信:就是通过媒体将信息由一点(信源)传送到另一点(信宿)的过程。

7.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是将计算机通过通信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按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进行通信的系统。

1.3.3信息技术展望

1.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左右,微处理器的集成度增加一倍。

2.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元器件

3.生物计算机:如DNA计算机

4.网格计算:网格(grid):是一种将许多不同的计算机上的各种资源(CPU处理能力、存储空间或者

数据)汇集起来,并将其应用到一个复杂的应用网络中

5.机器人(robot)技术:是综合应用计算机、通信、感测、控制等技术的成果。

6.数字地球:就是将地球名处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信息,包括大气层、海洋和地球整体各圈层的信息,将它们与所在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采用数字博物馆的方式把它们组织起来,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

整个地球的数字描绘。

7.智能小区:在家庭设备联网基础上,将小区各户之间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互联。

8.因特网2(Internet2):是以大学和公司为主,政府支持。

9.下一代因特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简称NGI):是一个政府项目。

10.虚拟现实(简称VR):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成的一种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

效果的现实模拟环境,可以用人体自身的技能与它进行交互,在交互过程中将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人

们在相应的实际现实中的“在场”感受相似或完全一致。

11.虚拟现实三层次含义:

(1)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生成的一种虚拟的逼真实体,具有逼真的三维视觉、立体听觉、有质感的触觉和嗅觉效果。

(2)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即使用者的感觉器官在虚拟现实场景中的反应

具有真实感。

(3)虚拟现实技术借助于各种三维传感设备,如头盔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数据衣服、三操纵器等来

完成交互。

12.虚拟现实的应用:如波音777的虚拟制造;外科医疗手术;飞行训练;空间遥控;哈佛望远镜的修复;

立体多兵种虚拟协同作战演练等。

13.多媒体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虚拟现实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发展与应用领域。

14.ENIAC爱尼阿克:世界上第一台电脑。

15. 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

16.计算机发展:

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

2.1信息获取方法

1.信息来源多样性。信息获取方法多样性。

2.大众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和因特网已成为当前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3.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有差异。

4.从古至今,感官功能获取信息,始终是人类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

5.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获取方法:

a.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如马拉松故事。

b.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如古代烽火台。

c.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d.通过查阅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e.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f.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g.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h.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如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等

万维网

1.因特网四个基本功能: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万维网浏览。

2.通常所说的“上网”:就是使用浏览器软件(如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名叫探险家浏览器)浏览万维网。

3.超文件:用联想的方式组织文本,把关键的词和与它相关的内容用“超链接(link)”链接起来。

4.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5.万维网:World Wide Web意思是世界范围的网,简写WWW或Web。

2.2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1.通过网址访问网站(Web site)来获取信息。

2.通过超链接在不同页面(即网页)间跳转。

3.超链接:当鼠标指针移至网页(web page)上的某些图片或文字处,鼠标的形状变成“小手”时,

表示这里存在一个超链接。

4.单击浏览器工具栏中的“后退”按钮,能回到前一次浏览的网页;些时再单击“前进”按钮,就能返

回到“后退”前的网页。

保存网页内容

1.网页中使用文字、图像、声音、超链接等方式表达信息,根据需要可保存到本地计算机的硬盘上(如

C: D: E: F:等盘)。

2.保存网页内容的步骤:浏览器菜单“文件”/“另存为”/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及选择“类型”/保存。

3.保存时选择“保存类型”不同,决定保存的内容也不同。如“文本文件”类型:只能保存网页中的

纯文字信息;“Web页,全部”类型就可以保存包括文字、图像、背景和超链接在内的整个网页的所有信息,同

时产生一个同名.fils文件夹。但这种形式保存的网页存储空间也要大些。

4.保存图片:右击图片“图片另存为”

收藏夹的使用

1.收藏夹(Favorites)用来收藏网址用的。步骤:浏览器菜单“收藏”/“添加到收藏夹”

1. ICP:因特网内容提供商。

2.3网上资源检索

1.三种常用的因特网上信息检索的方法:

a.主题目录(subject directory):是一种分层次排列的主题类索引,多数主题被划分为若干类或子

目录。

b.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

c.元搜索引擎:又称多元搜索引擎或并行搜索引擎。

2.主题目录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各种信息按分类目录的方式组织起来,类目之间按层次逐级细分排

列。

3.主题目录的最底层由指向特定万维网网站或网页的超链接组成。

4.通过主题目录的方法查找信息比较方便,但存在查找范围窄,相关内容少,效率低下及很难检索到

较为专业的信息等问题。

5.搜索引擎两大核心技术:自动网页搜索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

6.全文检索(full-text searching):是一种从全文中检索所需信息的检索技术。

7.在两个关键词间运用逻辑运算符“与”,以缩小检索范围。

8.运用逻辑运算符可以限定检索范围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一般在两关键词之间用“and”空格来连接。

9.三种常用的逻辑运算符分虽是and与(交)、or或(并)、not非(否)。

10 常用的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Baidu等。

11 Google:采用网页级别的技术,计算网页被链接的次数,认为链接多的较重要,在搜索结果中,按照链

接次数的多少排序。

12 百度Baidu:能较准确理解中文信息;支持二次检索;

13 元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将用户的检索词同时送到数个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14 搜索引擎实质上是搜索网上数据库。

2.4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1.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

2.理解信息的价值与时效性。

3.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a.统计评价:从统计角度来评价网站的可信度。如“点击率”排行榜等。

b.专家或核心刊物评价:该方法专业性较强,参考价值较高。

c.个人推荐:该方法参考价值较低。

4.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a.信息质量:包括学术水平、可信度、时效性、内容的连续性等,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

b.范围:所提供的网上资源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c.易用性:指连接速度要快、界面要友好、无空链和死链。是用户使用信息资源所需的基本条件。

d.稳定性和连续性:

5.在评价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时,常采用CARS列表的评价方式。

6. CARS:指可信度(credibility)、准确度(accuracy)、合理性(reasonable)和相关支持(support),这是评价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四个最基本的指标。

7.信息资源质量保证的依据,主要体现在资源是否经过严格审核。

8.公平:是指因特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均衡、合理的,应该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信息,而不应包含任

何个人感情色彩。

信息垃圾

1.第一类信息垃圾:垃圾邮件spam。

2.垃圾邮件:

a、是指收件人事先没有提出要求或同意接收的广告、电子刊物、各种形式的宣传品等宣传性质的电子邮件;

b、收件人无法拒收的电子邮件;

c、隐藏发件人身份、地址、标题等信息的电子邮件;

d、含有虚假的信息源、发件人、路由等信息的电子邮件。

3.如何对付垃圾邮件:

a、不要轻易公开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b、不要回应,也不要按照信件的提示去声明不要再发此类邮件等信息

c、设法找到肇事者。

4.第二类信息垃圾:网上的虚假新闻。

5.如何防止信息垃圾的产生:一、靠自律二、靠法律法规三、靠管理

第三章信息的加工

3.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计算机基本功能:是计算。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2.计算机基本特征:a、运算速度快

b、准确性高,能准确地执行指令。

c、存储容量大

3.计算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两个主要原因:

1)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指令。

2)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4.数据:是指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等。

常见的文件类型及扩展名

文本文件.txt; Word文件夹.doc; Excel文件.xls; Powerpoint文件.ppt; 网页文件.htm;数据库文件.mdb; 画图brush文件.bmp; 图像文件还有.jpg\.gif; 视频文件.wav\.avi;声音文件:.mp3(压缩音乐)\.mid(电子管弦音乐)\.wav(波形音乐)

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

1.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它只会按照人编制的程序行事,不能脱离程序的安排去完成任何工作。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这三个阶段步骤。

2.图灵机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理现代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文字和图表处理

1.文字处理软件常用的有:Microsoft Word;图表处理软件常用的有:Microsoft Excel。

2.一个Excel工作薄通常由多张独立的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单元格是Excel工作薄的最小组成单位。

3.工作表:一个独立的由行和列组成的表,称为工作表。

4.列号用字母来标识,行号用数字来标识。

5.行和列的交叉称为单元格。

6.每个单元格有唯一的单元格地址,用列号字母后跟行号数字来标识。如A1,A是列号,1是行号。

7. EXCEL工作表的一些操作菜单:

l 排序:选中整张表格(包括标题行)/菜单“数据”/“排序”

l 筛选:单击表格内任一单元格/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l 插入图表:选中图表数据区域/菜单“插入”/“图表”

l 单元格格式设置(如数值、对齐(合并等)、字体、边框、底纹(图案)):选中要

设置的单元格/菜单“格式”/“单元格”。

l 函数的使用如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鼠标单击放置求值的单元格/菜单“插入”/F(x)函数

l 公式的计算:与数学公式类似,只是引用的时候注意不要输入具体的值,直接选中单

元格即可。

3.3多媒体信息处理

1.多媒体信息:包含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信息。

2.图像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或面积)的像素数。单位是DPI(dots per inch):每英寸中有几个点的意思。

3.图像分辨率高,则存储容量也大。

4.静态图像分位图和矢量图。

5.位图和矢量图区别:

位图矢量图

定义是一种位映射的图像,用位来定义图像中

每个像素点的颜色和亮度。

是抽象的图形表示方法,用矢量表示图的轮廓,用数字公式描述图中所包含的直线段、曲线段、圆弧和折线等形状和大小。

位图图像比较细致,层次和色彩比较丰富矢量图与显示和打印的分辨率无关

位图文件所需磁盘空间比矢量图形大放大、缩小、旋转、拉伸不会影响图形的清

晰度和光滑度。

常用软件Adobe Photoshop CorelDRAW

6.数字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值由二进制位(bit)表示。

7.黑白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用1位存储。即表示黑白两种颜色。

8.彩色图像采用三原色模式即RGB模式。在真彩色模式,每个像素用3字节即24位表示,以红(R)、绿(G)、蓝(B)为基本色。

9. RGB(0,0,0)表示黑色;RGB(255,255,255)表示白色;RGB(255,0,0)表示红色;RGB(0,255,0)表示绿色;RGB(0,0,255)表示蓝色;RGB(0,255,255)表示由绿色和蓝色混合而成的青色;

10.图形:是通过人工绘制或计算机运算生成的直线、曲线、平面、曲面、立体及相应的阴影等表示的,

是对自然界中存在事物的抽象描述。

图像:是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映像描述。

11.图像文件常见扩展名:.BMP、 .TIF、.GIF和.JPG。.GIF和.JPG格式的文件由于使用了图像数

据压缩技术,容量较少,所以是网页上常用的两种图像格式。

12. JPG格式使用有损压缩,.TIF、.GIF格式使用无损压缩,BMP格式不压缩。

13.获取原始图像途径:1)用绘图软件绘制2)用数码相机拍摄3)用扫描仪扫描4)从屏幕上截取5)从网上下载6)从光盘的图像库中复制。

14.线性编辑:视频编辑时用到的素材都是录制在以线性结构方式存储的磁带上。

15.一套完整的数字视频系统包括摄像机、视频采集卡、视频编辑软件、光盘刻录机等。

压缩

1.无损压缩:能够完全还原为原来的数据。如Winzip,WinRar,.txt文本文件的压缩等

2.有损压缩:不能精确地还原成原来的数据。主要用于音频和视频压缩。

3. MP3是音乐压缩;JPG是静态图像压缩;MPEG是视频压缩。

3.4算法及其实现

1.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或是解题方法的精确描述.)

2.算法的特征:

1)有限个步骤完成

2)明确性(即没有二义性)

3)能行性

4) 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5) 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3.算法的表示形式有:自然语言、流程图、计算机语言等。

4.自然语言:用汉语或英语这样的自然语言来表示算法,通俗易懂,但通常所用文字会比较冗长,还

容易出现“歧义性”。

5.流程图:有图框及流程线来表示算法。

6.常用的几种流程图:

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输入、输出框:标明输入、输出的内容

判断框:标明判断条件,框外标明条件成立及不成立的不同流向

连接框:用于连接因页面写不下而断开的流程线

流程线:表示从一框到另一框的流向

处理框:标明所进行的处理

7.“max←x”其中←是赋值号,表示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运算的结果值存入左边的变量。

8.程序:是一系列计算机指令(命令、语句)的有序组合,计算机通过运行该组指令,完成预期的操作。

8.一个程序应该包括对数据的描述和对操作的描述。

9.常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BASIC、Pascal、C、C++、Visual BASIC、Java等。

10.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或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11.输入用input函数,输出用print函数.

12.分支判断用if….then….else….end if。程序实例详见P69-70

13.循环语句”while…wend”。程序实例详见P69-70

3.5智能处理

1.人工智能:包括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翻译等。

汉字识别技术分为印刷体汉字识别和手写体汉字识别技术。手写体又分联机和脱机。

2.OCR软件识别文字的一般步骤:用扫描仪扫描文章,获取扫描图像/用OCR软件打开扫描图像,进行识别/校对文章/保存文件

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1、信息资源管理(IRM):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和信息人员等各项资源的管理。

2、首席信息经理(CIO)

3、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①信息资源管理不只是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还大量地涉及人和社会的多种因素,既有技术上的因素,

也有人文方面的因素。

②信息资源管理必须有健全的社会和法制环境。③信息资源管理体现了国家意志。

④信息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4、通过数据库对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及网上数据进行管理,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

影响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领域

1.管理信息系统MIS、数据库系统DBS、情报检索系统IRS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2.管理信息系统MIS:既对信息的管理,也对信息处理能力的管理,即对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数据

处理、远程通信、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的组织、软件的开发、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各方面。

3.数据库系统DBS:是储存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4.情报检索系统IRS:包括主题检索、关键字检索和全文检索等。

5.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分类、加工和输出。

6.数据管理的职能:是采集、存储、传输、检索和分类。

7.一个数据库系统DBS能为多种应用服务,为多个用户所共享。

8.数据库存系统DBS特点:

1)数据独立于应用于它的程序; 2)能为多个用户和多种应用(共享)服务;

3)具有最小冗余,尽可能地不重复;4)系统具备安全性,能防止不合法使用和人为的破坏。

网上数据管理

1.在google等搜索引擎里查找资料实际上是访问google数据库文件。

2.访问网上“列车时刻查询系统”实际上是访问该网站的数据库文件。

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文档资料和文献为载体。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

3.资源管理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信息看作重要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

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软硬件平台及用户。

2.数据库:指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在辅助存储器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能彼此

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着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而设计的数据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介于

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负责对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所有用户或程序发出的有关数据库方面的操作

命令,都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的。如FoxPro\Access\SQLServer\DB2\Oracle。

4.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按用户的应用需求或为某一特定

的用户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

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1.数据表:是关于特定主题数据的集合。

2.数据表是二维表;由行和列构成。每一行(除了标题行)是一条记录,每一列称一个字段。

3.每条记录中各个字段存放的数据,称为字段的值。

4.一张数据表中各个记录的字段个数是相等的,在同一字段内的数据属性是相同的。

5.不同类型的字段存放不同类型的数据,占用的空间也不尽相同。

字段的数据类型表

数据类型说明字节数

文本文字或不需要计算的数字,如电话号码0-255

备注长文本0-65535

数字用于数学计算的数值数据1、2、4或8 日期/时间日期与时间值8

4

自动编号当向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时,由Access指定

的一个唯一的顺序号(按1递增)或随机数

是/否存储逻辑值,仅能取两个值1位

OLE对象存储链接或嵌入的对象,如Excel电子表格、

Word文档、图形、声音或其他二进进制数据

超级链接存储用作超链接地址的文本

6.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可由若干张数据表组成。

7.一张数据表用来存储同一类型或同一主题的相关数据。

8. Access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mdb。

第五章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信息表达方式与技术

1.信息表达方式: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信息接收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最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几种。

2.信息表达技术: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计算机网络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

术是信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3.信息表达的规范化:所谓规范是指一种共同的约定或明文规定的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人都必须遵守的标

准。

4.目前国际公认的信息表达规范有英文字符信息交换ASCII码,汉字信息交换国标码(GB2312),商品信息条形码,网络数字音乐MP3编码,以及静态图像压缩技术JPEG标准和视频压缩技术MPEG标准等。

电子邮件

1.E-mail(Electronic mail)的中文意思是电子邮件。

2.E-mail地址一般写成如的形式,其中@是分隔符,@前面的部分是用户名或帐号,@后面的部分是邮件服务器名称。

3.信息交流的途径:1)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这是最直接的信息交流途径。

2)借助通信工具和传统媒介的信息交流。

3)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流。

4.发送邮件协议SMTP:把电子邮件送到收件人的电子信箱中。

5.接收邮件协议POP3:让收件人从电子信箱中将电子邮件读到他的本地计算机。

在线交流

1.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BBS),也叫做布告栏、论坛。

2.两种形式的BBS:1)一种是远程登录(Telnet)方式,用户需要有Telnet客户端软件;

2)另一种是万维网方式即基于网页方式的BBS。使用BBS前一般先进行注册,因为未注册的普通游客一

般只能看贴。注册用户可以在论坛中浏览帖子、发贴或跟贴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多人在线交流观点。

3.在线交流方式还有QQ、MSN等

4.在线游戏(on-line game)

5.电子邮件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交流,而且不是同步进行,因为接收电子邮件的时间取决于收件人什么时

候打开电子信息。

6.电子公告板BBS和聊天系统QQ、MNS等实现多人同步交流。

第六章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网页间遵循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相互链接访问。

2.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使用一组特定的标记来描述文档结构的语言。

3. 网页中包含的文本、图像、超链接和表格等基本元素及构件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进行描述的,即网页是由HTML解释执行的。

4. 网页:即万维网上的文档,是按照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规范要求表达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

5. 若干个网页组成一个网站。

6. HTML的源代码由网络浏览器解释执行。

7. URL统一资源地址:即网站的网址。

8. 网页的三种基本元素:文字、图形图像和超链接。网页还可以使用"表格"、"表单"、"音

乐"和内嵌程序等构件,起到美化网页、双向交流的作用。

9.网页中使用的图像可以有许多格式,常见的静态图像格式有JPEG和GIF两种;动态图像的格式有动态GIF、FLASH等。

10.流式视频图像格式:RM、WMV、MOV。

11.动态网页:由服务器数据库动态生成的网页。(网页里包含会动的元素)

12.静态网页:以超文本文件格式存放在服务器上。(网页里没有会动的元素)

13.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 Dreamweaver.

14.网页制作步骤:确定任务/分工协作/制定解决方案(网站的名称、主题、内容、结构等)/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制作网页。

15.网页文件的扩展名:. Htm

16.网站的主页一般命名为:Index.htm或Default.htm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社会

1. 数字化生活的基本内容: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社区信息化、数字化阅读、数字化音乐、虚

拟现实、非同步的交流等。

2. 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信息化进一步带动了工业化;促使电子商务的发展。

3. 信息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体现:政务信息化(涉及财税、金融、经贸、公检法、党群等部门)、

社会事业信息化(包括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

4.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成,包括相应的人

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5.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非法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

售等侵权活动。

6.除了不能使用盗版软件,我们不要购买盗版VCD、DVD光盘,也不要购买其他假冒名牌的商品。

7.病毒:就是一种人为编写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

8.病毒的五个主要特征: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爆发性、破坏性。

9.病毒的种类:按破坏情况分(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恶性病毒又称逻辑炸弹或定时炸弹);从受到病毒

感染的计算机系统类型分(分为DOS型、Windows型、Windows NT型、网络型等);从病毒的基本类型分(分系统引导型病毒、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宏病毒、混合型病毒、特洛伊木马病毒和Internet语言病毒等)10.感染病毒的症状P132

11.计算机病毒的防冶从三方面入手:预防、检查和消毒

12.安装防火墙能有效防止黑客入侵,保护机器内部的资源不受外部的侵害。

13.信息素养内涵: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

的素养。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обучения,

дл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基础知识点之政治理论27大知识点

1. 一个细胞在人工操作下分裂繁殖从而形成细胞群,在细胞群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这种操作被称作( )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2.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指( )。 A.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B.宗教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 3. 毛泽东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力量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 A.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形成 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5. 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7.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8.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A.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D.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9. 社会总需求是指对一国总产出的意愿购买量,它包括( )。 A.企业需求、家庭需求和政府需求 B.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出口需求 C.劳动力需求、要素需求和科技需求 D.工资、利润和折旧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是( )。 A.火炬计划 B.星火计划 C.丰收计划 D.燎原计划 11. 认为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思想来源于( )。 A.理查德·施奈德 B.伊斯顿和拉斯维尔 C.西蒙 D.林德布罗姆 12. 从决策的基本属性来看,决策是(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B.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C.客观规律的真实描述 D.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3.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4. 酸雨对水生植物的危害很大,特别严重时还会危害人类健康,它的主要成分是( ) A.硫酸和盐酸 B.盐酸和高氯酸 C.高氯酸和硝酸 D.硝酸和硫酸 15. 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 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招聘教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1、社会管理格局...公共基础涉及的方面很广,学习的时候要有自己的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政治常识考点:社会管理 1、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2、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内容包括: 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 3、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在以下方面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社会 B、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C、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社会管理练习题: 1、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国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是(B) A、组织社会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动活动 B、提高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 C、通过微博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资讯 D、设奖鼓励市民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的,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建不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ACD,都有公众参与,B选项只涉及特定群体,不属于社会管理创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某市120余政府机构集体入驻微博,打造政务微博群其中7个官方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经济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 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 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2018年9月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66条 1.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3.队列、栈、线性表属于线性数据结构,二叉树不属于 4.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5.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6.线性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7.栈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线性链表,具有记忆作用,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或者删除元素 8.线性链表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9.在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为:64 10.能用二分法查找的是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11.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 12.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快速排序为N(N-1)/2 13.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4.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称为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15.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算法 16.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控件中的存放方式称为数据的存储结构或者物理结构或者物理存储结构 17.按照逻辑结构分类,数据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二叉树属于非线性结构 18.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19.某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8个,则该二叉树中共有19个叶子结点

21.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45 22.程序经调试改错后还应进行再调试 23.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标示程序的控制结构 2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逐步求精法、自顶向下、模块法 25.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消息 26.在软件工程学中,我们把一组具有相同的数据结构和相同的行为特征的对象的集合定义为类 27.面向对象的方法有对象/继承/类 28.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对象 9.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描述的是具有相同属性与操作的一组对象 3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机构为顺序、选择和重复(循环) 31.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继承 32.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33.在软件开发中,属于设计阶段的是:数据结构设计、给出系统模块结构、定义模块算法 34.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35.软件交付使用后还应进行维护 36.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需求分析 37.软件设计的原则有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 38.为了是模块尽可能独立,需求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各模块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39.在软件设计中,属于过程设计工具的是:PDL过程设计语言、PAD图、N-S图 4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1.软件需求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 42.在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总体设计阶段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云南高校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

云南高校招聘试题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_____而生,又为_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五)简答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及常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及常考点总结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中,考试题型通常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有的地方还会考察公文实务题、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材料处理题,但是一般比较少。可以说考查题型丰富,考查范围广泛,涉及法律、政治、哲学、经济、国情、公文、人文、历史、科技、语文基础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意在测查考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具体而言,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总结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必考点和常考点特点如下: 一、十八大必考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一直热衷于对时政热点的考察,尤其是今年我们一直强调的十八大,成为必考点,而且同一知识点在一张试卷中反复出现。比如在2013年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A类第1、6、38题都考到了十八大,由此可以看出,十八大的重要性。 例题: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解读】A。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故本题答案是A。 二、以时政为背景,综合性较强 从2013年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可以看出,时政方面涉及面很广,有十八大、2013中央1号文件、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歼—15总指挥罗阳等。但题目大多数以间接考察为主,以时政热点为背景,结合经济、哲学、职业道德等知识点来出题,综合性较强。对此,事业 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新I)参考答案 1. 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施用等内容相关的行为和活动。以下属于信息加工内容的行为和活动的是______。 A.信息的检索 B.信息的测量 C.信息的控制 D.信息的识别 2. 将计算机用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翻译,这属于计算机在____方面的应用. A. 人工智能 B. 管理和决策 C. 自动控制 D. 办公自动化 3. 当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电子元器件是由____构成. A.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4. 在表示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时,1MB的准确含义是____. A. 1024字节 B. 10242字节 C. 10243字节 D. 10244字节 5. 根据ISO的定义,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____. A. 信息包含数据 B. 信息仅指加工后的数值数据 C.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 6.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 A.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象 B.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C.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7.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 数据是对____、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 物质 B. 信息 C.事实 D. 意识 8. 根据ISO对数据所下的定义,可认为____。 A. 数值、图片、声音、活动图像都是数据 B. 仅数值和文字是数据 C. 仅声音和图像是数据 D. 仅数值、图片和文字是数据 9. 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数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 信息处理方便 B. 运算速度快 C. 降低能耗 D.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10.微型计算机系统采用总线结构对CPU、存储器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总线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它们是____. 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信息总线和传输总线 C. 地址总线、运算总线和逻辑总线 D. 逻辑总线、传输总线和通信总线 11.微型计算机内存储器是按____进行编址. A.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长 D. CPU型号 12.微机的硬件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 A. 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B. CPU和输入输出设备 C.主机和外设 D. 主机、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13.微型计算机中的内存储器的功能是____. A.存储数据 B. 输入数据 C. 进行运算和控制 D. 输出数据 14.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主要由____组成. A. 运算器和主存 B. 控制器和主存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新)  1. 下列文种中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是( )。 A. 请示 B. 报告 C. 议案 D. 意见 2. 联合行文时确定成文时间的标准是( )。 A. 以第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B. 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C. 以文件撰写的日期为准 D. 以文件实际发出的日期为准 3. 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 )。 A. 总结工作 B. 报告工作 C. 宣传工作 D. 归档工作 4. 档案工作包括( )。 A. 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B. 档案收集、档案传递、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C. 档案清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D. 档案清理、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四个组成部分 5. 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前提条件是( )。 A. 法律主体 B. 法律事实 C. 法律客体 D. 法律规范 6. 我国宪法规定,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主体是( )。 A. 国务院 B. 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C.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 县级人民政府 7. 公民赵理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8. 甲公司采取欺诈手段与受到欺诈的乙公司订立了一份合同,则该合同( )。 A. 是无效合同 B. 未成立 C. 是可撤销合同 D. 效力待定 9.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每类犯罪划分的依据是犯罪的( )。 A. 直接客体 B. 同类客体 C. 一般客体 D. 复杂客体 10. 经营者销售商品时采取的下列经营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A. 在帐外暗中给予买方回扣 B. 因为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C. 以明示方式给买方折扣并如实入账 D.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积压商品 11.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不能要求国家赔偿的是( )。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