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

合集下载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J.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J.2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大小一二三四类类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整治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三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二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 补齐。

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 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J.1。

表J.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51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1000800000 DEM根据GB/T1000900000 地理名称注记13923-2006 扩充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4000000 土地整治规划要素2004000100 基期现状要素2004000101 基期地类图斑2004000102 基期地类图斑注记2004000103 基期线状地物2004000104 基期线状地物注记2004000105 基期零星地物2004000106 基期零星地物注记2004000107 基期地类界线2004000108 基期基本农田2004000109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110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注记20040002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要素2004000201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2004000202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注记20040003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布要素200400030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3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2004000304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200400030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7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2004000308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10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400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要素2004000401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402 土地整治项目名称注记2004001000 其他规划信息要素20040011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2004001101 规划文本2004001102 规划说明2004001103 其他文档2004001200 规划表格要素2004001201 土地利用现状表52200400120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200400120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200400120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2004001205 土地整治项目表2004001205 其他规划表格2004001300 规划栅格图要素20040013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001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4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2004001305 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2004001306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7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图20040013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图2004001309 其他规划图件注1: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考GB/T 13923-2006 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业流程1、土地利用数据库属性表描述序号要素类型编码要素类型名称几何类型缺省颜色属性表名1 A11 行政区 Polygon XZQY2 A12 行政界线 Line XZJX3 A21 等高线 Line DGXB4 A22 高程点 Point GCDB5 B10 权属区 Polygon QSQY6 B20 权属界线 Line QSJX7 B30 权属拐点 Point QSGD8 C10 图斑 Polygon DLTB9 C20 线状地物 Line XZDW10 C30 零星地类 Point LXDL11 C40 地类界线 Line DLJX12 D00 注记 Annotation ZJFH在属性表中:字段名称如下XZQY(行政区域)目标标识码(字段类型Int)(字段长度6)以下类同,要素代码(char 4),区划代码(char 9) ,行政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XZJX(行政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境界名称(char 80),境界长度(float 10),境界性质(char 1)DGXB(等高线)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等高线类型(char 20),标示高程(int 4)GCDB(高程点)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高程点名称(char 60),标示高程(float 7)QSQY(权属区域)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权属区代码(char 8),权属区名(char 60),计算面积(float 16),平差面积(float 16),控制面积(float 16)QSJX(权属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 8),界限类型(char 1)QSGD(权属拐点)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拐点点号(char 4),点位记录(char 80),X坐标值(float 16),Y坐标值(float 16)DLTB(地类图斑)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单位代码(char 12),坐落单位代码(char 15),坐落单位名称(char 60 ), 所在图幅(char 60),图斑编号(char 7),坡度级别(char 1),田坎系数(char 5),计算面积(float 14),平差面积(float 1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田坎面积(float 10),图斑净面积(float 14),原有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2),原有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原有田坎面积(float 10),原有图斑面积(float 14),(土地分类,新增建设用地状况,当年新增耕地类型,当年耕地减少类型,新增原地类型,备注可以不填)XZDW(线状地物)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线状地物长度(float 8),线状地物宽度(float 4),线状地物面积(float 10),线状地物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权属特征(char 60),偏移参数(float 3),扣除系数(float 3)LXDL(零星地类)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地类代码(char 4),地类名称(char 60),权属性质(char 3),隶属单位(char 60),单位代码(char 15),所在图幅(char 60),隶属图斑(char 7),零星地类面积(float 10),X坐标值(float 16),Y坐标值(float 16)DLJX(地类界限)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界限名称(char 60),界限长度((float 8))ZJFH(注记)目标标识码(int 6),要素代码(char 4),注记内容(char 60),字体(char 4),颜色(char 12),磅数(char 4),倾角(char 1),下划线(char 1),高宽(char 10),注记点X坐标(float 16),注记点Y坐标(float 16),注记方向(float 10)工作流程图一、图扫描与纠正:底图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300dpi,一般分辨率采用400 dpi,采用GEODRG纠正软件进行逐点纠正,达到无变形,满足精度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GB/T 17798-2007 3.4要素]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要素的性质。

[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3.3 类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

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

附件1《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2019版)2019年2月目次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缩略语 (5)5 数据库内容、要素分类编码与定位基础 (5)6 数据库结构定义 (7)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6)8 数据交换内容和格式 (30)9 元数据 (31)附录A(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样本 (32)附录B(资料性附录)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元数据示例 (3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的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及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027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53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TD/T 1028-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XXXX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基础地理信息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GB/T 13923-2006] 。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安徽省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标准2016年6月目录1适用范围 (1)2编制依据 (1)3数据内容 (2)4定位基础 (2)5数据质量与制图规定 (2)5.1数据要求 (2)5.2图示符号 (5)6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6)6.1成果数据提交内容和格式 (6)6.2成果数据存储方式 (6)附录A 控制线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附录B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7)附录C1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8)附录C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9 附录D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分类、代码和表达图示 (10)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城市(县城)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与数据交换。

2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4)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4)(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8)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 21740-2008)(9)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10) 《城市规划数据标准》(CJJ/T 199-2014)(1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3-2010)(12)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13)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14)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15)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0-2009)(16)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1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1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试行)(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稿)(20) 《安徽省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数据库规定》(2015)(21) 《关于统筹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徽省建规函[2016]476号)3数据内容本标准数据内容包括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数据、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图斑数据、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斑数据、土地变更调查地类图斑数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数据。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5数据库结构定义4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7数据交换格式168元数据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 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 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表A.1《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表A.2《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前言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最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最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2. 第13页“表21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描述表”修改为“表21规划 栅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3. 第13页“表22非空间要素分类和属性表对照表”修改为“表22非空 间要素分类表”。
4. 第14页“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GHZYKZZBB)”修改为“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 描述表(TDLYZYTKZBB)”
5. 第14页“表26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 为“用途分区类型代码”的字段类型“Int”修改为“Char”。
6. 第14页“表27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 称为“规划期间净增减”的值域“≥0”修改为“非空”。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乡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7. 第16页“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ZXCQJSTYDGZB)”修改为“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属性结构描述表(ZXCQJSYDGZFQB)”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县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1. 第9页“表12土地用途区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土地用 途区编号”的字段长度“3”修改为“5”。
2. 第11页“表16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的序号值“1、 2、4、5、6”修改为“1、2、3、4、5”。
3. 第11页“表17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中字段名称为“涉及乡(镇)”的字段代码“SJX在”修改为 “SJXZ”。
4. 第12页“表21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描述表”修改为“表21规 划栅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5. 第15页“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XZJSZYBCGDB)”修改为“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属性结构描述表(XZJSZYGDJBCGDB)”。

全要素的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方法

全要素的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方法
反 Mean 值较小;参数说明: P(i, j / d , ) 表示在特定空间距离 d ,方向 ,以 i 为初始灰度,出现 j 灰度
值的概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quantk quantk
Mean = p(i , j /d ,)*i …………..…..………(1) i=0 j=0
(2)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矩阵中对象值与均值 Mean 之间的偏差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Homogeneit(i, j
/
d,)* 1 1 (i
j)2
………………(4)
(5)对比度(Contrast),反映影像纹理的清晰程度,若影像的局部变化大,则纹理较清晰,即对比度大, 相反,影像纹理模糊,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quantk quantk
Contrast = p(i, j /d ,)*(i j )2……………..……(5) i=0 j=0
quantk quantk
Variance=
p(i, j / d,) * (i Mean)2 …………………(3)
i=0 j=0
(4)同质度(Homogeneity),度量影像局部灰度均匀性,如影像局部灰度不均匀,则 Homogeneity 值较 小,相反,同质度较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quantk
全要素分类技术要求
全要素分类的主要内容包括: 道路:包含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通村小路等,以影像能清晰目视判读为准; 绿地:包含园地、林地、草地、小区绿地、交通绿化地等,以影像能清晰目视判读为基准, 结合 NDVI 等植被指数综合判断; 建筑:包含高层建筑、一般房屋、密集平房等,以外围轮廓为准; 水体:包含河流、湖泊、坑塘、水库等; 其他:除道路、绿地、建筑、水体外的其他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其他要素等。

1.1 要素分类与编码
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要素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
大类码小


























其中:
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b)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c)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土地利用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

表1 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
表1(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