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斜拉桥的计算

合集下载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1 概述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形、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断变化,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从而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主塔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并依此对施工的顺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设计参数分析2.1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反映了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和锚索的抗疲劳性能:从图1、图2可见,三跨钢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较多地位于2.0~3.5之间,集中在2.5处;三跨混凝土斜拉桥的相应数值则为1.5~3.0,较集中于2.2处。

就一般而言,中、边跨跨径的比值大于2.0,将能控制锚索的应力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提高结构体系的总体刚度。

在许多斜拉桥中,虽然中、边跨跨径的比值较小,但边跨中往往采用设置辅助墩或将主梁与引桥连接形成组合体系以提高结构刚度,适应结构的变形要求。

2.2 主梁自重分析选取某斜拉桥桥5号、9号梁段(见图3),各自增重5 %(其它参数取理论值) ,分别计算得到在浇筑完5号、9号梁段后各控制点挠度及主梁控制截面弯矩变化情况,见图3 、图4 。

图3: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挠度影响图4: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弯矩影响从图3 、图4可见,梁段自重对控制点挠度的影响较大,且悬臂越大,影响越明显。

梁段自重对控制点弯矩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9 号梁段自重增大5 %,导致6 号梁段的弯矩值增加至1 200 kN •m ,达到合理成桥状态下该截面弯矩值的7 %。

2.3 主梁弹性模量分析选取该桥5号、9号梁段弹性模量增大10 %(其它参数取理论值) ,分别计算得到在浇筑完9号梁段后主梁控制截面弯矩变化及各控制点挠度影响情况,见图5 、图6 。

图5:主梁弹性模量增大10%的梁段弯矩影响图6:主梁弹性模量增大10%的梁段挠度影响从图5 、图6 可见,主梁混凝土弹性模量增大10 %时,控制点挠度变化的最大值仅为1 mm ,弯矩变化的最大值也只有220 kN •m。

斜拉桥整体介绍及实例分析(90页)

斜拉桥整体介绍及实例分析(90页)

1.2.2 索塔布置
横向布置形式
从横桥向,索塔的布置方式主 要有柱型(单或双)、门型或H型、 A型、倒Y型及菱型等,如图 19.5所示。柱型塔构造简单, 但承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低。较 单柱型而言,门型塔抵抗横向水 平荷载的能力较强。A型和倒Y 型主塔具有较大的横向刚度,但 其构造及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 大。
单索面类型兼具美学与结构的优势,但拉索不起抗扭的作用,主梁 要采用抗扭刚度较大的截面。这种体系不适合太宽的桥
平行双索面类型对主梁截面抗扭有利,主梁可采用较小抗扭刚度的 截面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风稳定性,
斜向双索面对桥面梁体抵抗风力扭振十分有利,尤其适合于特大跨 径的桥梁,倾斜的双索面应采用倒Y型、A型或双子型索塔。若跨径 过小,考虑视野问题,不宜采用。
1.2.2 索塔布置
普通索
拉索锚点处荷载P作用下, 主梁 下挠量:


Pb
EAsin2
பைடு நூலகம்
cos

Pb3 3EI
tan
sin2 cos 值最大,拉索的支承刚度最大, α 为55°最大;tanα越小,塔的
支承刚度越大。
1.2.2 索塔布置
端锚索
中跨布载时,水平力F作用下,塔顶水平位移为:

F H
EAsin cos2
α为35°时,Δ最小,端锚索提供的支承刚度最大
综合考虑索和塔的共同影响,对于 每座斜拉桥存在一个最佳高度H, 使得索和塔对主梁的支承刚度达到 最大。
1.2.3拉索布置
1、索面布置
索面布置主要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空间斜向双索面等类型,如图 19.6所示。
1.2.3拉索布置
密索布置
第三阶段:密索布置,主梁更矮,并广泛采用梁板式开口断面。

斜拉桥计算理论

斜拉桥计算理论

令调索前左、右端弯矩向量分别为:L M 0,R M 0 ,改变索力的
施调向量为{T},则调索后弯矩向量为:
{L M} ={L M0} + [CL ]{T}

{R M} ={R M0} + [CR ]{T}

(13-9)
式中:[CL],[CR]分别为索力对左、右端弯矩的影响矩阵。将
式(13-9)代入(13-7)得:
2.1 索力优化的基本概念(续)
N

5ql
8
(13-4)
这一状况相当于优化后的
斜拉桥恒载状态。这时的
内力状态是通过索的张拉
来实现的,相应的索力不
能使结构满足变形协调,
正是这一张拉力,改善了
梁的受力状况。
图13-4 优化前后梁弯矩图
2.2 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评述
1) 指定受力状态的索力优化法 这类方法的代表是刚性支承连续梁法和零位移法
图13-1 斜拉桥计算模式
1. 概述(续)
计算模式是设计计算的关键
为了研究斜拉桥结构中特殊部件(如斜拉索锚索区、塔 梁固结区)的应力集中现象,可进行局部应力有限元分析 根据圣维南原理,将特殊构件从整体结构中取出,细分 结构网格,将整体结构在分离断面处的内力、位移作为 被分析子结构的边界条件进行二次分析






N
初拟构件尺寸
决定恒、活载集度
恒载分析、调索初定恒载索力
修正斜拉索截面积
活载、附加荷载计算
荷载组合,梁体配索
索力优化
强度、刚度验算通过否?
Y 构件无应力尺寸计算
对施工阶段循环倒退分析


计算斜拉索初张力

斜拉桥施工技术及计算要点总结

斜拉桥施工技术及计算要点总结
滑模法、爬模法施工。 2.下横梁、上横梁的施工 在高空中进行大跨度、大断面现浇高强度等级预应力
混凝土横梁,难度很大。施上时要考虑到模板支撑系 统和防止支撑系统的连接间隙变彤、弹性变形、支承 小均匀沉降变形,混凝土梁、柱与钢支撑不同的线膨 胀系数影响。
38
3.主塔混凝土施工 主塔混凝土常用的施工工艺采取现场搅拌、吊斗提送
39
南浦大桥施工
40
Sunniberg Bridges (Swiss)
41
二、斜拉桥主梁施工
斜拉桥主梁施工特点 斜拉桥与其他梁桥相比,主梁高跨比很小,粱
体十分纤细,抗弯能力差。当采用悬臂施工时 ,如果仍采用梁式桥传统的挂篮施工方法,由 于挂篮重量大,梁、塔和拉索将由施工内力控 制设计,很不经济,有时还很难过关。所以考 虑施工方法,必须充分利用斜拉桥结构本身特 点,在施工阶段就充分发挥斜拉索的效用,尽 量减轻施工荷载,使结构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 段的受力状态基本一致。
索塔 吊索 主梁
(a)
(b)
(c)
(a)
30
索塔的横向形式-2
索塔 吊索 主梁 (a)
索塔 索塔
吊索 主梁 吊索 主梁
索塔 吊索
吊索 主梁
索塔 主梁
(b)
(c)
(d)
(e)
31
11.5斜拉桥计算要点
❖ 主梁内力简化图式(例图):由1个中间 支座和4个索提供弹簧支承的连续梁,以 这5个反力为多余力,建立力法方程。
斜拉桥施工技术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颜海
1
中国 苏通长江大桥
苏通长 江大桥 目前是 世界上 最大跨 径的斜 拉桥。 主跨 1088m 。
2
日本多多罗桥 跨径890m

斜拉桥的计算课件

斜拉桥的计算课件
斜拉桥起源于20世纪中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 为现代桥梁建设中的重要 类型。
技术进步
随着材料力学、结构分析、 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进步, 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不断提高。
应用实例
国内外已建成了多座具有 代表性的斜拉桥,如中国 苏通大桥、法国诺曼底大 桥等。
02
斜拉的力学性能分析
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的局限性 稳定性分析只能给出结构是否稳定的条件,不能给出结构 在不稳定区的具体行为。
03
斜拉的算法
常规设计计算方法
弹性力学方法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斜 拉桥的受力情况。
结构动力学方法
利用结构动力学原理,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地震等 动力响应分析。
线性代数方法
使用线性代数工具,求解斜拉桥的线性方程组, 获得结构内力。
斜拉桥的特点
01
02
03
04
结构新颖
跨度大
施工方便
斜拉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 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受力特点。
由于斜拉索的支撑作用,斜拉 桥能够实现大跨度的桥梁设计。
采用预制和吊装相结合的方法, 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城市、山区、河流等不 同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的桥梁建
设。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动力分析的局限性
动力分析的精度取决于模型的复 杂性和所选取的边界条件,同时
还需要考虑阻尼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受到扰动后是否能恢复到原始平 衡状态的能力,主要是为了找出结构的失稳临界点。
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 分析。线性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特征值法,而非线性稳定 性分析主要采用直接积分法和能量法等。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84页)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84页)

二、结构设计
2、索塔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2、索塔-构造尺寸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2、索塔-上塔柱锚固区
二、结构设计
3、拉索—截面组成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3、拉索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序号 技术性能指标
1
抗拉强度
2
拉索用量
3 防护性能 1
6
抗振性能
7
施工周期
8
二、结构设计
1、主梁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1、主梁-截面及梁高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密索体系,主梁梁高一般为主跨的1/100~1/300,中小跨径一般 1/100~1/150,桥梁较宽时,可能是横向宽度控制。
二、结构设计
1、主梁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1、主梁-适用性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一、总体布置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1、孔跨布置
可对称布置或者不对称布置; 不对称布置更为经济合理,对称布置景观性更好一些; 较为合理的边中跨比0.5~1.0之间,以0.8左右居多。
一、总体布置
2、主梁的支承体系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一、总体布置
2、主梁的支承体系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一、总体布置
2、主梁的支承体系
3、拉索-锚头构造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3、拉索-锚头构造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3、拉索-锚头构造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二、结构设计
3、拉索-锚头构造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计算

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计算
《桥梁工程》(下)
混凝土斜拉桥 —施工方法和结构计算
施工方法和结构计算
总体施工进程(知识点6)
斜拉桥是伴随主梁悬臂分段施工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 桥梁,在其适用的跨径范围内比其它桥梁有较大的优势
斜拉桥施工方法选择需考虑如下一些因素:施工现场自 然条件、桥梁规模、结构形式、主梁截面形式、桥塔的 形状和斜索的构造和布置形状等
基于索支承结构的受力要求,斜拉桥总体施工进程为:
塔柱——是首先施工的主要受力构件 主梁——塔柱施工完毕后或塔柱拉索锚固区施工约一半时
开始施工(部分塔柱旁的梁段可能更早施工) 斜拉索——主梁施工至锚索段后随主梁延伸逐步安装
《桥梁工程》(下)
施工方法和结构计算
塔柱施工 主梁施工 斜拉索施工 斜拉桥结构计算_概述
《桥梁工程》(下)
谢谢各位
《桥梁工程》(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斜拉索桥需要计算的内容及对应的公式

斜拉索桥需要计算的内容及对应的公式

斜拉索桥需要计算的内容及对应的公式以斜拉索桥需要计算的内容及对应的公式为标题斜拉索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它通过悬挂在桥塔上的斜拉索来支撑桥面,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美观的外观。

在设计和建造斜拉索桥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斜拉索桥设计中需要计算的内容及对应的公式。

1. 斜拉索的张力计算斜拉索的张力是设计斜拉索桥时需要计算的重要参数。

张力的大小决定了斜拉索的承载能力和桥梁的稳定性。

斜拉索的张力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张力 = 力的大小其中,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桥梁的设计载荷和斜拉索的倾斜角度来确定。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以得出张力的计算公式。

2. 斜拉索的倾斜角度计算斜拉索的倾斜角度是设计斜拉索桥时需要确定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倾斜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斜拉索的张力分布和桥梁的结构形式。

斜拉索的倾斜角度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倾斜角度 = 反正切(高度/水平距离)其中,高度是斜拉索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是斜拉索的水平投影距离。

倾斜角度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斜拉索的实际高度和水平距离来进行。

3. 桥塔的稳定性计算桥塔是支撑斜拉索的重要部分,其稳定性对整个桥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桥塔的稳定性计算主要包括抗侧倾稳定和抗滑稳定两个方面。

抗侧倾稳定计算通常采用力的平衡原理和力矩平衡原理,通过计算桥塔所受的横向力和力矩来确定桥塔的稳定性。

抗滑稳定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桥塔所受的水平荷载和摩擦力来确定桥塔的稳定性。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和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桥塔的抗滑稳定性计算公式。

4. 桥面的自振频率计算桥面的自振频率是衡量桥梁结构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桥面的自振频率计算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自振频率= (1/2π) * √(刚度/质量)其中,刚度是桥面的刚度系数,质量是桥面的质量。

自振频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桥面的刚度和质量来进行。

5. 斜拉索的阻尼计算斜拉索的阻尼是指斜拉索对振动的抑制作用。

斜拉索的阻尼计算通常采用以下公式:阻尼 = 阻尼系数 * 振动速度其中,阻尼系数是斜拉索的阻尼特性参数,振动速度是斜拉索的振动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1、梁柱效应——P-效应
国内对于中小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 斜拉桥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主梁和塔采用梁单元,而索采 用直杆单元,杆单元的弹性模量采用前面推导的修正弹性模 量考虑垂度效应。杆单元的刚度矩阵为:
杆单元
K
e ij
Eeq A l 0 Eeq A l 0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1、等效弹性模量法
(1)索在恒载作用下的几何方程 设索无荷载作用时的长度为l,索任意截面弯矩为零: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弹性模量法
(2)索的伸长与垂度的关系 索的几何形状为悬链线,对fm很小的情况,可近似按抛 物线考虑,则索在自重作用下的长度为:
一般简化为平面结构,采用杆系有限元计算 分析方法 直接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 中小跨度 索的垂度效应 梁柱效应(P-效应)
几何非线性
考虑因素
大跨度:大位移效应 收缩、徐变、温度等引起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
锚下局部应力计算: 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按 圣维南假定,取出局部进 行局部应力分析 施工过程计算非常重要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2 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最终内力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准确模拟和修 正施工过程。 斜拉桥结构分析离散图示意: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2 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斜拉桥结构分析离散图示意: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2 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斜拉桥结构分析离散图示意:
斜拉桥内力及变形分析:主梁、桥塔、斜拉索和基础。 受承受的荷载:一期恒载、二期恒载、温度变化、支座沉降、 预应力、斜拉索拉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施工荷载等。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2 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0 0 0 0
Eeq A l 0 l 0
0 0 0 0
Eeq A
(直接刚度法)
式中A,l分别为斜拉索的钢丝面积和弦长
§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1、梁柱效应——P-效应
梁单元及P-效应 斜拉桥的主梁和塔都是同时存在压力和弯矩。轴力和弯 矩相互作用(如下图),考虑轴力和弯矩相互作用后弯矩平 衡方程为:
K ij 为未修正的刚度,按结构力学教材计算, Si 为考虑弯矩、
轴力相互作用的稳定函数,可参考有关文献计算。
§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2、大位移效应
斜拉桥是一种柔性的悬挂结构,其刚度较小,在正常的 设计荷载作用下,其上部结构的几何位臵变化就非常显著, 因此,平衡方程不再是线性关系,小变形假设中的叠加原理 也不再适用。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正装迭代法
正装迭代法可较方便地通过最小二乘法将结构状态 不闭合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消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不 闭合问题。正装迭代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1)先假定一个张拉索力,按正装计算得到一个成桥状态; (2)将计算的成桥状态与设计好的成桥状态相比较; (3)按最小二乘法使两个成桥状态相差最小,以此来修正张 拉索力; (4)再进行下一轮计算,直至收敛。
为消除不闭合影响,有学者提出了正装——倒拆 迭代法,基本思路如下: (1)先倒拆计算,不计各种非线性影响; (2)根据倒拆结果,正装计算,计入各种非线性影响,并 将各工况下的非线性影响储存起来; (3)倒拆计算,并计入上轮正装计算储存起来的非线性影 响值,得到新一轮倒拆结果。 (4)如此反复几次,即可消除前两种原因造成的结构状态 不闭合现象。
l L 2 l 8T 2T
tan 1 (
L ) 2
当索的水平投影长度很长时(L>300m),应采用更精 确的悬链线方程求解。
§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1、梁柱效应——P-效应
由于斜拉索的拉力作用,主梁和索塔不仅承受弯矩 而且还将承受巨大的轴向力,在主梁和索塔变形过程中, 由于轴向力和弯矩相互影响,而产生所谓的梁 - 柱效应 ( P-Δ效应),使整个斜拉桥结构表现出几何非线性行 为。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倒拆法
根据杆件编号,倒拆顺序如下: (1)基本对称地调整最长索及其附近的几对斜拉索的索力。 调整原则:使杆7两端的弯矩接近或者等于零,并满足施 工强度的要求。 (2)拆除杆7,计算剩下的结构内力。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倒拆法

1 1 2 ( L) 1 Ee 12 3


E f Ee

E f Ee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2、拉索两端倾角的修正
斜拉索两端的钢导管安装时, 必须考虑垂度引起的索两端倾角的 变化量 β ,否则将造成导管轴线偏 位。一般情况下,可按抛物线计算, 即: 4 f m 4 gl 2 g tan cos L
大跨度桥梁设计
第 11章
斜拉桥的计算
本章的主要内容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2 斜拉桥的垂度效应计算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施工 过程 分析 流程 图:
综合考虑施工设备调配、 施工进度、受力。 斜拉桥尽量采用一次张拉 法,尾索附近索在合龙后应进 行调索,及二次张拉。 确定斜拉索各次张拉力的 方法:倒拆法、正装——倒拆 迭代法、正装迭代法。
本 章 习 题
则索的伸长为: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1、等效弹性模量法
(2)索的伸长与垂度的关系


dT A

d l l
则用弹性模量表示上述垂度的影响有:
/A 为g 索容重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1、等效弹性模量法
(3)等效弹性模量
Ee 1 Eeq Ee E f Ee ( L e f 1 1 E f Ee Ef 12 Ee 1 Ee Ee 2 Ee E f E ( L) 1 e 1 Ee 3 E f Ee Ef 12
根据杆件编号,倒拆顺序如下: (3)固结杆17后再拆除杆14、15、16,求得斜拉索8、9的张 力及结构的变形。 (4)继续拆除8、9、1、6,求得索10、11张拉力及结构变形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倒拆法
根据杆件编号,倒拆顺序如下: (5)拆除10、11、2、5,求得索12、13的张拉力及结构变形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悬臂施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初张力和控制 点的初始标高 确定后,需要 进行施工模拟 计算,以确保 施工过程中应 力满足要求。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正装计算中,第一次正装 主梁立模标高或制作线形的确定 计算时,主梁节点的初始 竖坐标可采用成桥设计标 对悬臂浇筑的混凝土主梁: 高,得第一次累计挠度值, 代入左式中得第二次正装 计算的主梁立模标高,反 复迭代直到收敛。
§ 11.2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计算
1、等效弹性模量法
混凝土斜拉桥的拉索一般为柔性索,高强钢丝外包的索 套仅作为保护材料,不参加索的受力,在索的自重作用 下有垂度,垂度与索力呈非线性关系。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 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 考虑索垂度效应对索伸长与索力的关系影响,这种影响 采用修正弹性模量,即等效弹性模量来考虑。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悬臂施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斜拉桥采用悬臂法施工时,随着梁体的伸长,拉索的数 量逐渐增加,后期梁体悬挂和拉索张拉必然对前期各拉索的 索力、梁体标高和应力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在确定了合理成桥索力和成桥线形后,以此为 目标确定相应施工阶段各拉索的初张力和梁段安装标高。 对一次张拉的情形,索力的相互影响用下式表示:
因此,在计算应力及反力时需要计入结构位移的影响, 也就是位移理论。由于结构大位移的存在,荷载与位移呈非 线性关系,力的叠加原理也不再适用。整个结构在不同阶段 的平衡方程,应该由变形后的位臵来建立,再通过不断地修 正节点坐标,在新的位臵建立新的平衡方程,如此循环,最 后找到一个变形以后的平衡位臵以及相应的内力。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1 按施工过程分析 主梁立模标高或制作线形的确定
对悬臂拼装的主梁,在梁段不受力的线形为制作线形:
§ 11.1 斜拉桥计算的主要特点
11.1.2 结构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斜拉桥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常规分析可采用平面杆系有 限元法,即基于小位移的直接刚度矩阵法;大跨结构采 用空间有限元方法,考虑非线性采用有限变形理论。 有限元分析首先是建立计算模型,对整体结构划分单元 和节点,形成结构离散图,研究各单元的性质,并用合 适的单元模型进行模拟。 对于柔性拉索,可用拉压杆单元进行模拟,同时按后面 介绍的等效弹性模量法考虑斜索的垂度影响,对梁和塔 单元,则用梁单元进行模拟。
M i Qj L M j N (v j vi ) 0
任意截面弯矩
Mi Ni ui
M Qi x N (v vi ) M i
Qi
i
M v x
Mj
Qj
j
vi
Nj
vj uj
§ 11.3 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
1、梁柱效应——P-效应
梁单元及P-效应 在实际中采用稳定函数的概念来考虑弯矩和轴力的相互 作用,考虑弯矩和轴力相互作用后的梁单元刚度矩阵为: K11S 5 0 0 K14 S 5 0 0 0 K 22 S 1 K 23 S 2 0 K 25 S 1 K 26 S 2 0 K32 S 2 K33 S 3 0 K35 S 2 K 36 S 4 e 梁单元 Kij K 41S 5 0 0 K 44 S 5 0 0 0 K52 S 1 K53 S 2 0 K55 S 1 K56 S 2 0 K 62 S 2 K 63 S 4 0 K 65 S 2 K 66 S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