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9课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

这些起义()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2.(微信:10784702)如图墓地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对这一斗争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镇守长江门户吴淞的老将陈化成参加的鸦片战争B.它是率舰冲向“吉野号”的邓世昌参加的黄海海战C.它是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参加的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它是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而举行的广州黄花岗起义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

其共同点是()A.维护封建统治B.挽救民族危机C.推行君主立宪D.建立民主共和4.(微信:10784702)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此历史事件指的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广西起义5.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至1913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纸明显增加。

这表明当时()A.报刊以政治舆论导向为主B.民主共和观念影响扩大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D.三民主义得到普遍认同6.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7.(微信:10784702)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这次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8.下侧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展C.辛亥革命的胜利D.北伐战争的进程9.(微信:10784702)“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后顺序是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青年杂志》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3.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含答案)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含答案)同步练习

第9课《辛亥革命》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右图人物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

1907年,准备在绍兴策应安庆起义,但事泄被捕遇难。

她是( )A.刘道一B.秋瑾C.蔡绍南D.徐锡麟3.1907年,孙中山与哪位人物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 )A.刘道一 B.徐锡麟C.黄兴D.秋瑾4.“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5.“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世纪伟人孙中山如此评价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A.是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使同盟会声望大振C.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D.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6.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7.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是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推翻了清王朝并导致中华民国的建立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D.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8.(2017•广东)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9.“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燃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民族独立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帝制10.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训练题一、选择题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发动武装起义,该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

”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下列适合填入空白处的是()A.刘道一B.蔡绍南C.徐锡麟D.宋教仁3.“壮哉!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 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4.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为都督()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孙武5.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

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此浮雕反映的是()A.虎门销烟B.金田起义C.武昌起义D.义和团运动6.“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7.右侧漫画反映了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因此其又被称为“床下都督”。

这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队伍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8.1906年爆发的萍浏醴起义()A.领导者为黄兴B.中心是萍乡、浏阳和醴陵C.取得胜利D.是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9.“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他(她)豪迈诗篇。

因歹徒告密,他(她)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他(她)指的是谁()A.刘道一B.秋瑾C.黄兴D.蒋翊武10.1912年9月3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我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检测-文档资料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检测-文档资料

第9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

”他评论的这一事件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2.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

”该观点的主旨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3.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4.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5.杰出人物引领历史发展。

下列人物与史实搭配错误的是A.马克思一一与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缔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孙中山一一提出三民主义,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毛泽东——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6.“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

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①创办《中外纪闻》②组建兴中会③提出“三民主义”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8.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题C.留学海外的归国人员D.工人和农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武昌首义”“民主共和”等可以联想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6.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革命活动他没有直接参加的是 ( C )A.成立兴中会B.组建同盟会C.发动武昌起义D.提出三民主义【解析】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失败后,他坚持在国外开展革命活动。

武昌起义时,他在国外,没有直接参加。

7.“辛亥革命为中国2 000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B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代之以民国C.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帝王”“人主、天子、君父”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关,辛亥革命使帝王“变成了人民的公敌”,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8.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词语,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所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

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

这充分表明辛亥革命 ( C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C.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说明“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从没有被普遍认同到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17-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7-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 兴中会B 光复会C 同盟会D 强学会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新中国成立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它体现了()A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 地主阶级追求民主的愿望C 农民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 无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6.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

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国同盟会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7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强学会8.“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

”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9.“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二、材料分析10、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这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革命纲领?此团体是由哪个阶级哪个派别建立的?(2)此团体具有什么性质?(3)“鞑虏”是指什么?(4)“民国”后来是指哪个国家?建立的时间?(5)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6)此材料被称为什么?(7)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九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九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同盟会成立后,组织第-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 )A.刘道一B.徐锡麟C.孙中山D.黄兴2.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A.变革统治政策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下列事件由广西起义的领导人直接发动的是( )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5. 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该挽联写给()A.邓世昌B.谭嗣同C.孙中山D.秋瑾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日记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A.1910年B.1911 年C.1920年D.1921年7.“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文。

她是为策应下列哪一位革命志士领导的武装起义而被捕遇难的()A.徐锡麟B.刘道--C.蔡绍南D.黄兴8.下面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太平天国进人鼎盛时期B.义和团运动席卷全国C.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D.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9、“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

”该祭词纪念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辛亥革命10.参加过平亥革命的吴玉章说过:“从前皇帝自称无子,如果有人说望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批一个被人家看他看作疯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辛亥革命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后失败,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武昌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能说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
制(封建帝制)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制度,始于秦始皇,辛亥革命后终结。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
1.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同盟会影响下的江西萍乡和湖南浏阳、醴陵地区的会党和矿工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关于这次起义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D)
A.这次起义未能成功
B.领导者是刘道一和蔡绍南
C.这次起义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
D.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某革命家的豪迈诗篇。

因歹徒告密,其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此人是(B)
A.刘道一B.秋瑾
C.黄兴D.蒋翊武
3.下图是1911年4月27日晨,黄兴向党人写的绝命书,表示他效命疆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

这发生于哪一事件前(C)
A.中国同盟会成立B.萍浏醴起义
C.广州黄花岗起义D.安庆起义
知识点2武昌起义
4.“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B)
A.1898年B.1911年
C.1919年D.1927年
5.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B) A.爱国学生B.湖北新军
C.知识分子D.地主阶级
6.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A)
A.a—湖北省B.b—湖南省
C.c—安徽省D.d—江西省
7.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03能力提升
8.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其中的“它”指的是(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A)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
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材料二: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情景(下图)。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911年。

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4直击中考
11.(庆阳中考)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
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