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民族特征

满族的民族特征
满族的民族特征

满族的民族特征

由于今天的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杂居共处,所以有的人就说满族和汉族已经完全一样了,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两个民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如果完全一样的话,那么只能是一个民族,而不可能是两个民族了。

那么今天的满族和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 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人中B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20%多一点。

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到,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夹克,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象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汉族

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

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李佳氏为李,何叶勒氏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所以,满族不管现在的汉姓是什么,只要去看一看《满族的冠姓》这本书,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的。

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当时的情况是,老舍先生在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又不愿屈服,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很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

满汉长期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是满是汉确实不太容易分辨了。于是,有人说:“满族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民族特点了”。其实不然,我认为满族的民

族特征还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与汉族的区别还是较大的。

阿城市满族人口近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1%,他们虽然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长期杂居生活在一起,也有的本来是满族人,但是由于历史的其他种种原因却申报了汉族族籍,可是他们的长辈或本人在许多方面的还保留着满族人的民族特征,下面就满族与汉族十几个方面区别看看满族的民族特征。

一、查阅谱书是满是汉一目了然

清代中叶,直至民国年间,满族人家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沿袭不断。满族人早年的家谱大都运用满汉两种文字。一部谱书就是一部家族简史,查阅谱书自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家谱书已失,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长者询问,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谱。汉族也有家谱,但决不用满文,所记内容和形式与满族家说为也不一样。

二、对父母的称谓满汉截然不同

过去满族人对父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额娘”。民间称谓为“玛玛”、“讷讷”。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满族人多数也称父母为“爸”、“妈”了。但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绝对没有。可以问其长辈人,在建国前对“他(她)”的我、父母怎样称谓。

三、问其祖籍便可知其民族

阿城或阿城周边的满族,无论是拉林一带南八旗、杨树一带西八旗,料甸满族乡一带东八旗,蜚克图和新乡接壤一带北八旗,还是城中的满族人,或是从外地迁入调入的满

族人,追宗朔源其祖籍都源于两地,一是部分女真人在前金这前未随完颜部进关,一直在此地居住,问其祖籍,他(她)们便回答是坐根满族,也有的人回答我们八辈子之前就是坐地户。二是大部分满族人都于乾隆、嘉庆年间从北京迁来拓垦戍边的,问其祖籍,大部分人便回答:“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辘辘把街、朝帽胡同”。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回答:“祖籍是长白山”的。因为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凡汉族皆称祖籍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因为当东北汉族,其祖先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份闯关东迁移而来的。

四、问其旗籍便知是“旗”、还是“民”

八旗是满族集政治、军事、生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八旗即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除坐地满族外,每个满族人都编入八旗组织之中,因此上年纪的满族人都能回答自己的旗籍。未入旗的汉族人,没有旗籍。“旗人”管汉族人称为“民人”。

五、问其祖先姓氏便能认定是满是汉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复音老姓虽然都已冠以单音汉姓,但大多数都不忘祖先姓氏,或靠口传,或写于谱书。满族在有八大姓:即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以上八姓,谓之从龙八户。这八大姓氏满族复音老姓分别是:佟即佟佳氏。关即瓜尔佳氏。马即马佳氏。索即索绰络氏。齐即齐佳氏,但也有姓喜塔拉氏的。富即富察氏。那氏属以部冠的姓,属叶赫部的则是叶赫那拉氏,属辉发部的则是纳喇氏。以上两个满族复音老姓改汉单音姓名都姓那。郎即钮钴禄氏(也有直接姓钮的)。

还有肇、金、洪、即爱新觉罗氏。舒姓即舒穆禄氏。祖姓即萨克达氏。费姓即费

莫氏,章姓即章佳氏。南姓即纳拉氏。董即董鄂氏。赵即西林觉罗氏,也有姓爱新觉罗氏或伊尔根觉罗氏的。郭即郭洛罗氏,敖即敖济氏,戴即达尔充阿喜氏。何即赫居里氏。纪即锡玛喇氏。唐即他塔拉氏。汪或王即完颜氏。杜即都善氏。苏即苏尔佳复氏。奚即锡克特礼氏或奚沙氏。张即张佳氏。孟即英尔哲墨克勒氏。曹即索绰罗氏。杨即易穆查氏。陈即陈佳氏,吴即乌苏氏。伊即衣察氏等。汉族所姓均为百家姓,而没有满族复音老姓。

2006-12-14 19:51 回复

61.49.204.* 3楼

六、看其供奉祖先位置,满汉各不相同

满族人尊西,因为西方象征至贵和首要,所以满族人将祖先神龛(神板和祖宗板)供奉于西墙之上。而多数汉族人祖先供奉于北墙下供桌上。

七、问其祖先业绩,满汉回答各异

满族大多是随顺治入关,满族人说成是随龙入关。清朝时旗人的男孩下生后就登记在册开始吃俸禄,因为八旗“全民皆兵”,多有为开拓疆土,奠定我国版图的战史,什么萨尔湖之战、随龙入关、平定三藩叛乱等等,都一代一代往下传,后人不忘祖先的业绩。汉族并非八旗,也无此种历史。

八、问其祖先迁移史,满汉也不一样

东北满族,大多“随龙进关”又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重新拔回东北,

屯垦戍边,安家立业。汉族祖辈多是从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安徽等省“一担挑(子女及全部家挡)”闯关东来到东北落户。

九、问其祖先传说,满汉回答不一

满族广泛流传并且世世代代传颂本民族的《长白仙女》等传说和关于老罕王(努尔哈赤)脚下七个红痦子,乌鸦大救驾、义狗救主,怎样挖捧槌,怎样起兵伐明,建立大清国等口碑文学,并以此作为本民族自豪感的象征。汉族则把这些传说和口碑文学看作是满族的故事。

十、看其老年妇女的穿着打扮,满汉也有很多不同

满族妇女,因男人出征争战,家里生产生活等,所有出力气的活计和事务,全由妇女承担,所以满族妇女不裹脚,全是天足。满族妇女过去都佩戴头饰,辛亥革命后,虽然不配戴头式了,但满族老太太,把“疙瘩鬏盘”在头顶上,穿带大襟的布衫或旗袍,系裤脚,腰揣手巾,手拿长杆大烟带,给人以干净利嗦的感觉。汉族老太太,过去讲究秀女三寸金莲,多数都是裹脚,头发“疙瘩鬏”梳在后脑勺的下侧。

十一、问其都禁忌什么,更能看出满汉不同的风俗

满族人忌食狗肉,忌用狗皮用品,忌戴狗皮帽子。满族人家都愿意养狗,但绝不杀狗,只能在狗自然死亡后,找个合适的地方深埋。这些不是什么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对狗的报答和纪念,因为在满族民间留传着“义狗救主”的传说。还有满族的祖先依山傍水,是鱼猎民族,在狩猎生产中,狗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狗非常忠于主人,无论家贫与富,看门

护院,围猎警卫,都忠于职守,所以满族忌杀狗和忌吃狗肉等。

满族人家忌坐西炕。过去的满族人家,西屋除有南北炕外,还有条窄西炕,俗称“万字炕”。西墙是供奉祖先的地方,而西炕上有供桌,如果坐在西炕上,是对祖先的在为不敬。

满族人家忌提马鞭者、穿孝服者进屋,如果这种人有事,只能把人叫到边说话。汉族人家没有以上那些忌禁。

十二、听其谈话方言、口语、满汉也有差别

年龄销大的一些满族人,在表示同意、赞成、答应时都会随口而出“嗯呐”(实际上是嗯呐的嗯的变音,发音时,舌尖舔上牙里根,嘴唇微张,然后鼻子发出:“嗯”音形成的音,这个音后加呐。到目前为止,这个字从的有字典上都查不到,也无法用汉语拼音标注)。如果让别人干什么或取什么东西、办什么事、表示要赶紧、加快速度就说:“吗溜的。”满族人管馒头、花卷饼子等干粮都统称为“饽饽”。管糕点、点心叫“萨其玛”。管抹布叫“搌布”。满族人管人参叫“棒槌”,管上山采人参的人称“放山人”。管打猎称“打围”。管大衣叫“大氅”。管肮脏叫“埋汰”,管屋内的间壁墙叫“排叉”,把做什么不认真的玛唬说成“喇唬”,管不勤快不整齐不利嗦说成“懒散”(应读成阴平lan san),管打扮称“扎咕”。管今天说成“今儿个”,明天说成“明儿个”,后天说成“后儿个”,大后天说成“大后儿个”。管老鼠叫“耗子”,管相互说话叫“唠嗑”。管什么时间说成“多咱”。管蜻蜓叫“玛螂”。管猪的大腿股骨叫“哈拉巴”。管猪羊的腿关节骨叫“嘎拉哈”等等。汉族人一般没有以上那些口语方言。

十三、看其平时饮食习惯满汉也有好多不同

东北的满族人与汉族人,在饮食习惯上融合较大,但也有好多差别。满族人家来贵客,由男主人按辈份,对等陪客,女主人必须热情周到的站立服务。将饭桌放好后,先请客人坐正坐(上坐),而且必须当着客人面将桌子再擦一便,然后才能摆好碗筷,先上四个压桌碟,接着才能两个两个的上菜,菜必须是双儿,绝不出单儿。用好菜好酒待客。必须是满杯酒半杯茶。吃饭时用上碗给客人盛饭,而且只能盛大半碗。待客人将自己碗中的饭要吃没时,及时往碗里续。满族人家在春夏季节普遍都做豆汁,当作饮料,面食较讲究的有粘豆包、甜饼子、黏糕。豆面卷子、锅出溜儿(也叫牛舌饼)等饽饽。春种夏锄时候的主食大多是粘豆包、黄面饼子、黏糕再配上苞米或小米水饭。腊月初八都喝“腊八粥”,并用“腊八粥”祭祖。用“腊八粥”供于果树。过去满族人家下盘酱,就是现在做大酱,也都是在农历的四月初八或四月十八下酱。满族人家都渍酸菜。汉族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及待客和满族是不一样的。

十四、对环境的要求满族人和其它民族也有些不同

满族人以干净利嗦而著称。满族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生活、工作的室内外环境很讲究,对装饰、家具、物品等摆放,要求很严格,那种东西摆放在哪,约定俗成,不能随意乱摆乱放,满族老人说:“什么玩艺儿放在哪都要有个地方”。这个“地方”意思是说什么东西都要有自己的位置,不能无规矩,杂乱无章,随便乱搁。比如:西墙不准贴有人儿的画儿;西墙不准挂不值钱的摆设,都要天天擦得锃明瓦亮。穿的鞋子不允许放到炕以上的位置。男女穿的裤子、裤头不能挂到人头以上的位置。被褥要叠的整整齐齐。炕面、屋地要始终保持干净利亮、扫地的条帚,绝不允许放到炕上。锅碗瓢盆每餐用完都要洗擦得干干净净,并在

碗架里摆放整齐。房、屋、院、杖讲究严实、四至、利落,绝不能粪草连门,散乱无章。正房、厢房、畜棚、厕所布局是有规矩的,不可随意乱建。门前栽柳树,房后栽杨树,不能颠倒。满族人的办公室、桌、椅、板凳摆放规矩,桌面上的物品要始终摆放整齐,其它物品摆放都井然有序,一进屋就给人以干净利嗦之感。否则满族人就会笑话你太“懒散”。其它民族了都很讲究卫生,但没有满族人那些定律。

十五、满族人的礼节

满族素有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讲究礼节之风俗。

日常生活中,满族人对长辈毕恭毕敬,在过去无论是贫富人家还是官宦、平民,都有晨昏定省的规矩,就是每天早晨起来,晚辈要向长辈请安,行磕头礼或打千。新岁卑幼见到尊长必长跪叩首。就是小孩子们平日在家玩时长者来此也必须肃立请安,特长者走后方可再玩,否则要遭家长打骂或训诉。小辈人到长辈家,无论年岁多大,虽然是贵客,也只能坐于旁坐。不管在什么场合遇到长者大坐,小辈或儿孙们都不能与长辈人并肩同坐,而在一旁垂手站立。如途遇长者,必须鞠躬垂手问好。如和长辈相遇或同行,必须先请长辈先行自己跟随其后。如果晚辈因事外出或上学一定要叩问父母,待得到恩准后方可动身,否则不可先行。

外出归来不可先进自己屋内,必须先禀告长者以慰亲心,获准后方可叩谢回房休息。如果晚上回来,也要先去看望长者,如果长者已安睡,悄悄进屋,以手伸到褥子下边试其炕凉热,如过凉或过热,都要采取一定措施后,然后才能自己去休息。

过大年时,晚辈无论男女,都要给长辈磕头,族内的外家人,小的要给长者行打千礼,新结婚的媳妇在大年三十儿晚上必须穿戴一新,挨家挨户给族人中长者拜年装烟,而

且行跪拜大礼,长者或以钱以物赏给。这在满族人中是非常严格的礼节规矩。

满族媳妇不能和公婆同桌吃饭,而孙子和孙女则可以。媳妇要垂手站在桌头待老人和孩子吃完饭漱口后,媳妇还得给公婆装完烟,然后才能将饭菜拣到自己屋去吃。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话是真的。

姑娘外出回家也要给长者行礼请安,女人及日常所用之礼皆请安,做法是微低头,两手握空拳顺两腿处自然下滑,双膝微曲。但姑娘给母亲、奶奶、姥姥等长辈请安必须头顶其胸,表示更亲近的大礼。如果平辈相见,无论男女都各用拥抱肩礼,一般兄弟姐妹间相见各用贴面礼,朋友则用擦肩礼。

满族人家来客,如果长者不在家,只能男孩陪客。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敬。例如外祖父来了,按礼只由祖父或父亲相陪,但都不在家,就只能由外孙子相陪,就连祖母都不能上桌,其坐次是外祖父盘腿坐正位,外孙子在左侧炕边耸拉腿而坐。

满族人待客礼节也很讲究。如果是长者来则先请安,然后给客人让坐,用温水打手巾,让客人擦脸、漱口、再装烟倒茶,做饭时锅、碗、瓢、盆、勺子相磕不能出声,否则是表示对客人不欢迎。吃饭时将桌放好,请客人坐正位,然后先用平均干净的搌布当客人的面再将饭桌子擦一遍,接着摆上四个压桌碟,然后再摆吃碟和筷子。摆筷子时不当着客人面墩齐,要将筷子整齐的放在吃碟右侧,粗头向外,细头朝桌子中间。上菜时,一回上2个菜,总菜数要成双而不出单。四季待客的饮食有别,夏取凉、冬用热,春秋凉热要适中,要以礼相待,对客人远接远送。

满族人对人名的称呼,也很讲究。对长辈不准称名道姓,如称名道姓会叫人训斥“没大没小,不懂礼貌”。见到长辈必须按亲戚或按辈份该叫什么就叫什么,然后请安。见到平辈或晚辈,只能很有礼貌地称名而不道姓,然后再说话或办事。例如:见到或招呼胡振

华,只能叫振华你怎么怎么样,而把姓舍去,以表示尊敬重视对方。

随着时代的变革,满族人的礼节变得简化多了,但在部分满族人家特别是满族聚居之屯,有些礼节规矩还是很讲究的,尊敬长者的风俗,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会更加发扬光大!

少数民族文化(配图)

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服饰文化 段艳冰 2013.11 【少数民族简介】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 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满族过 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 的是旗袍。古代,满族先民一年四季都 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满族妇女的旗袍最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筒式,长至脚面。领、襟、袖的边缘镶上宽边作为装饰。坎肩是满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精致,不仅镶上各色花边,而且还绣有花卉图案。 蒙古族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称蒙古袍;系腰带;蒙古靴。男子穿 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 维吾尔族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面套斜领、无纽扣褂子,外系腰带。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 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 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 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 居区。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 服装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 高尚、神圣,故朝鲜族自古有 "白衣民族"之称。 回族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宁夏为主要聚居区。男子多带小 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

男子多留有大胡子! 壮族 人口最多的民族,主 治区。 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妇女的服装端庄得体,朴素大方蓝 土家族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 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 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 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 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 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 黎族 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服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的贡献。 服饰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特点含图

1、汉族 2、蒙古族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3、回族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4、藏族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

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5、维吾尔族 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 似当今的“四片瓦”。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不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两种,统称“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00多个,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7、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花包头仍是姑娘服饰重要组成部分。花包头多为心灵手巧的姑娘亲手制成,长约3米,宽约0.17米,一条黑布作底,上面绣有数条彩色图纹,制作十分精致美丽。每逢喜庆、外出,姑娘们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饰。花功夫缠包头,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彝族不同支系服饰各异,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胜枚举,相对而言,男子的传统服饰特色已经不多。不过,凉山地区彝族男子还保留着古代遗风。他们在头顶前脑门蓄一绺长发,象征男性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彝族俗称“天菩萨”。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喜爱用青布或蓝布包裹头部,并在前额处扎出一长锥形结,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气概,习称“英雄结”。另外身 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大小凉山山势险峻,气候寒冷,当地彝族群众故用毛毯护身,俗称,“擦尔瓦”。擦尔瓦是用羊毛织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绳缩口,下部缀有长达0.33米左右的旒须。制作一条擦尔瓦,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彝族人的擦尔瓦一年到头不离身,白天御风寒,夜晚当被盖,堪称凉山彝家服饰象征。 8、壮族

满人称谓

满人称谓 1.清代满族称谓 满族称呼与汉族称呼不同,称父亲为阿玛,母亲为额娘,儿子叫阿哥,女儿叫格格。仆人称男主人为老爷,称小主人叫小爷。儿子叫母亲除额娘外,俗称奶奶。而妈妈则是仆妇之称。 旗人间的称谓,因人而异。多是以名上第一字为姓。如某人名祥某,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则称祥子;若是商号老板等稍有头脸的话,则称祥爷,若是当个一般的小官则称祥老爷,官至知府,同知一流的则称样大老爷;官至道台以上的则称祥大人;若是官至极品,当个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什么的,则称为祥中堂了。 官员间的称谓也各有所循,同知,州县等官见了上司自称卑职,知府对上司自称卑府,道台对上司自称职道,藩臬对上司自称司里。上司对下属不能呼名字,称之曰“老兄”,自称兄弟,但下公事时,在札示渝贴上,则称之曰“该府该县”,但口头上则呼之曰“某大哥”。其他如大臣对皇帝的称呼,大臣间的相互称呼,对太监的称呼,对宫女的称呼等,还有许多分别,不再详述。 “就说这最简单的‘跪’吧”———说到这儿,老人竟起身,颤颤巍巍地做了个标准的跪姿:“跪的同时还要行三叩九拜之礼,第一二叩时右手抬起,手一定要碰到‘二把头’(清宫里女子的标准发型),第三叩时才能直起腰。老看到电视剧里演的宫女叩头时还拿个手绢,简直是笑话!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尊重人的,谁敢这样?”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满族人以及诸多了解满族的人都亲切地称呼满族为“满洲族”呢?很多不明白的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中国的哪个民族呢?实际上,“满洲族”就是满族在正规标准的称呼。在清朝,满族叫“满洲”,而“满洲”在清朝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今天也一样。 西元1635年,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后金帝国的民族“女真”名称为“满洲”。从此开创了一个更新的女真后裔民族——满洲族。满洲族在清朝是处于统治民族地位,民国以后被迫逐渐废用“满洲族”族称,改称“满族”。 满洲,本来是女真各部尚未统一之前的一个部族名称,在今天的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一带。这里原来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出生地;新宾的旧称就叫“觉罗”。后来,努尔哈赤把建州女真、

韩国的民族性

韩国的民族性:竹与无穷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韩国,这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近邻,总是能以她独特的一面吸引我们,在旁观韩国的时候,似乎也可以更多地对照自己。 龚克瑜 一方面是大财团丑闻曝光,黄禹锡“科技神话”破灭,体育界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又是经济建设迅猛腾飞,民族情感高度统一,领土主权据理力争……韩国真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 如果说美国学者罗斯本尼迪克特以“菊花与刀”为例,揭示了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的双重性,寓意形象又富有哲理,那么,韩国的民族性,则可以用无穷花和竹子来形容。 谢了再开,开了又谢的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学名“木槿”,其强韧无比的生命力让人领悟了“永远绽放、永不凋落”的真谛,体现出韩国虽历经困苦劫难却仍坚忍不拔和充满朝气的民族精神。而竹子,又恰似韩国人的性格,挺拔坚强却又充满“灵活”和“弹性”,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韩国人比较突出的性格特点是:刚烈、急躁、团结、独立。 刚烈 韩国国土面积狭小,由于地理环境上相对闭塞,几千年来单一民族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坚定和固执。地理上的邻近也使朝鲜半岛人民的性格气质与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汉颇为相似,粗犷朴实、豪迈不屈。 “甘洒热血写春秋”也许是韩国人最好的写照,刚烈的性格脾气在韩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看到了韩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顽强不懈的抗争,经济发展建设中的奋斗,体育场上争金夺银的拼搏和国际舞台上的坚韧不屈。

为结束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军人独裁,韩国民众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争取民主,为了国家前途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着。在学生运动和示威游行中,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军警和刺眼的催泪瓦斯,人们仍然奋不顾身,毫不退却。韩日独(竹)岛之争中,韩国人誓死捍卫领土的决心和韩国青年断指以明“抗日”之志的举动,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人深深体会到韩国人身上熊熊燃烧的刚烈之火。 急躁 半岛地势狭长,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及全国,一旦战争爆发,也会因为缺乏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而全盘皆覆。所以,即使面对普通的事态,韩国人也会有强烈的危机感、不安感和焦虑感,表现在言谈举止上,就是“急性子”,说干就干,要干就要“毕其功于一役”。 韩国人干什么都快,走路快,开车快,经济发展快,危机时崩溃得快,危机后恢复得也快。因为急躁,有些韩国人往往没有耐心,考虑问题容易被冲动的情绪所左右。这时,断指和自焚等偏激行为就成了一些韩国人想速战速决解决问题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最近,黄禹锡神话的破灭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韩国人的急功近利。然而,在美梦破碎之前,以黄禹锡为代表的和平年代的新民族英雄,恰恰满足了韩国民众对民族英雄的崇拜与期盼。 团结 提到韩民族的团结和爱国,让人不得不翘起大拇指。每个韩国人都坚信“没有团结,就没有国家、没有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旦国难当头,韩国全国会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1997年金融危机肆虐之际,韩国“献金运动”的高昂热情令人感动,不少妇女甚至把结婚的嫁妆和信物以极低的价格半卖半捐给了国家。世界杯足球赛上,被“红魔”染红的半岛在燃烧、在疯狂,韩国队在场上永不言败的斗志,不畏强敌的气概,不知疲倦的围困逼抢,都叫“恐韩”的国人目瞪口呆。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民族及其基本特征”的教学设计示例 复习提问 本书前言中提到,政治是阶级的大事,国家的大局,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民族和宗教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什么关系?我们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和宗教概况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有什么意义?(设计第一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地位,本课知识与上面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调查研究,摸摸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情况,以备有针对性地实行教学。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个框题“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课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板书) 第一框题(板书)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板书) (图画导入法)(教师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图片。展示图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讲出其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称。) 民族是我们经常讲的一个词,什么是民族?并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民族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或(趣例导入法)播放视频:南斯拉夫内战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南斯拉夫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看了录象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总结)同学们的感想一定很多,我的感想也很多,但我最想说的是10个字:“一朝战火起,倒退几十年”,可见,“民族、宗教无小事”,能否准确

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和宗教的知识就至关重要。从这节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的形成(板书) (这部分的知识可采用议论、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座的同学都属于我们56个民族中的一个,有谁知道民族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关于民族的形成,教材作了简要概括,还用一段楷体字,具体说明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共同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最后形成民族的过程。请同学们在阅读了这段材料后来归纳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发表看法) 媒体显示:民族产生示意图 (教师结合图表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存有的。原始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那时并不存有民族。原始社会末期,因为金属工具的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提升了劳动效率,社会上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私有财产。从此,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部落战争频繁发生,亲近的各部落为了掠夺其它部落或者防御其它部落的掠夺,就联合起来结成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使各部落互相杂居,逐步融合,人们间的关系也由地域关系逐步取代血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氏族制的解体,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人们的共同体便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为民族这种新的共同体。 我们通过了解民族的形成过程。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议论) 至少应该明确下面两个观点: 1、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板书) 需要说明的是,“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的表述,仅仅民族的一般含义,不是完整的民族定义,作为中学生我们掌握到这个层次就能够了。

中国56个民族特征

中国56个民族特征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3.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鄂温克族 4.“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族 5.“曲棍球骄子”——达斡尔族 6.“三江平原”的渔猎民族——赫哲族 7.尊重教的民族——朝鲜族 8.“白山黑水”——满族 9.尚存象形文字的民族——纳西族 10.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藏族 11. 擅使弩弓的民族——僳僳族 12.崇尚黑色的民族——彝族 13.怀恋故土的民族——普米族 14.苍山洱海之滨的民族——白族 15.“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民族——独龙族 16.溜索飞渡,天堑变通途的民族——怒族 17.“擅长打制刀具的民族——阿昌族 18.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景颇族 19.“古老的茶农”——德昂族 20.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族 21.来自北方的民族——拉祜族

22.布朗山上的古老茶农——布朗族 23.崇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 24.崇水爱水的民族——傣族 25.梯田文化的杰出创造者——哈尼族 26.与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门巴族 27.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 28.高原雄鹰——塔吉克族 29.“高山居民”——柯尔克孜族 30.崇敬天鹅的民族——哈萨克族 31.祖居中亚的乌孜别克族 32.温文尔雅的塔塔尔族 33.持白种人特征的俄罗斯族 34.鲜卑人的后裔——锡伯族 35.戈壁绿洲上的民族——维吾尔族 36.祁连山麓的畜牧民族——裕固族 37.吐谷浑人的后裔——土族 38.来自中亚撒马尔罕的民族——撒拉族 39.擅长打制铁器的民族——保安族 40.“颇循礼仪,勤于务农”的民族——东乡族 41.多元一体的回回民族 42.闽渐山区的重要开发者——畲族 43.五指山的英雄儿女——黎族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壮族毛南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布依族土家族白族 蒙古族畲族哈尼族高山族土族仡佬族俄罗斯族 独龙族回族朝鲜族哈萨克族拉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藏族满族傣族水族仫佬族 阿昌族德昂族赫哲族维吾尔族侗族黎族东乡族羌族 普米族保安族门巴族苗族瑶族僳僳族 纳西族布朗族塔吉克族裕固族珞巴族彝族柯尔克孜族 佤族景颇族撒拉族怒族京族基诺族 阿昌族:云南省。白族:云南省。保安族:甘肃省。布朗族:云南省。布依族:贵州省。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傣族:云南省。 德昂族基诺族高山族:台湾省。仡佬族:贵州省。哈尼族:云南省。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东乡族:甘肃省。独龙族:云南省。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赫哲族:黑龙江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河北省,青海省,山东省,云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等。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景颇族:云南省。门巴族:西藏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拉祜族:云南省。黎族:广东省。傈僳族:云南省。珞巴族:西藏自治区。 满族: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等。 毛南族:1956年12月被正式确认单一民族,称“毛难族”。1986年6月改为现在的名。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 苗族: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等。 纳西族:云南省。怒族:云南省。普米族:云南省。羌族:四川省。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等。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水族:贵州省。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族:青海省等。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等。佤族: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兹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等。 彝族: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裕固族:甘肃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等。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风俗 1.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第三是回族第四是满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第三是回族第四是满族 荷兰国旗是红白蓝俄罗斯是白蓝红 我国最早的压岁钱是避邪物 海马的眼睛可以一只往前一只往后 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时间是1901(诺贝尔逝世五周年) 贝克汉姆1999年事业辉煌,参加了三届世界杯 世界上不着陆飞翔距离最远的鸟是 3——4.5级有感地震 4.5-6级中强震 月亮河是蒂凡尼的早餐的主题曲,演唱者是安迪。威廉姆斯 熊猫的染色体有21对 名不正言不顺是儒家思想 人的脑电波可划分为四个波段,频率最低的是德尔塔波 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戏曲唱腔中的强拍 大挂钟敲6下要30秒,敲12下要66秒(间隔6秒) 在水一方起源于诗经。蒹葭 SOD试过氧化物歧化酶,有预防衰老等功效,主要存在于血细胞中的红细胞油画之所以在干燥后牢固,色彩稳定是因为在颜料中添加了植物油 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为刺激中枢神经兴奋,要在纯氧中混入5%二氧化碳泪腺是用血液作原料,经过加工制造出眼泪 湘绣是以绣虎出名 舌尖对甜味最敏感 阳气最早被我国古代炼丹家马和发现,将其命名为阴气 知了鸣叫声从腹部发声 柳絮是杨柳的种子 夏季奥运会中射击项目使用气枪的口径4.5mm 炮用膛线分为混合、等距、渐速 玫瑰香是葡萄一种 鹤顶红的分子式三氧化二砷 当湖面冻结,湖底流动的水温不会低于4摄氏度 冰壶材质是花岗岩 图兰朵采用茉莉花的曲调 人最快衰老的免疫器官是胸腺 泰坦尼克号使用的是蒸汽机式的发动机 时针对太阳方向,分针反方向指南方 磁山文化出土中有的核桃文化,核桃又名羌桃,可以是一种文玩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驾驶人员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泥鳅在陆地上时是靠肠子吸取空气中的氧气的 ICU是重症监护室 目前已知最软的石头是滑石 人在房间唱歌要想听到回声,最短应距离17,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的地点是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乡 SOS所对应的摩尔斯电码是三短三长三短

满族的民族特征

满族的民族特征 由于今天的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杂居共处,所以有的人就说满族和汉族已经完全一样了,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已经完全被汉族同化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两个民族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如果完全一样的话,那么只能是一个民族,而不可能是两个民族了。 那么今天的满族和汉族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从种族上看,满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在人类体质学上有明显的区别(可能从外表上不能十分肯定地区分出满族和北方汉族的不同,不过差别确实存在),如:满族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五官部分,眼裂较小、眼睑无褶皱或不明显褶皱、眼距较近、直鼻型、长方脸型的人较多发色较浅等等,另外,满族在人类体质学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B 型血的人特别多,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而汉族人中B型血的比率占总人口的20%多一点。 其次,从生活习俗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明显的区别。现今的人总是用历史上满族的生活风俗来和今天的满族进行比较,说什么满族以前是有辫子的,而今天没有了,满族以前的服饰和今天的不一样,饮食习惯也和清朝不同了,所以满族被“汉化”了。认为似乎只要是和历史上的不同就是被“汉化”了。殊不知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看待一个民族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用静止的眼光。我们看到,今天的汉族和以前的汉族也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今天的汉族穿的是西服夹克,而没有穿原来的长衫,发饰也没有恢复到满族入关以前的样子,饮食上和以前更是有了很大的不同,象很受汉族大众欢迎的“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我们能说汉族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已经被“西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汉族

只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已。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到了满族这里就变成了“失掉自我”了呢? 第三,从语言上看,满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满族人都使用了汉语,可是在做划分的时候仍然将满族划分为和汉族不同语系的民族。 第四,从姓氏上看,满族和汉族有截然不同的姓氏。虽然今天的很多满族人都使用了汉族的姓氏,不过不同的是,满族使用的汉姓是根据满族本身的哈拉(姓氏)更改而成的,如爱新觉罗氏,在北京的多改姓金,在东北的满族多改姓赵。需要说明的是,满族在更改汉姓的时候,是根据一定的规律的,而不是随意更改的。(如完颜氏改成汉姓是王,富察氏为富、傅、或付,李佳氏为李,何叶勒氏为何或贺、顾尔佳氏为顾、关尔佳氏为关等等)所以,满族不管现在的汉姓是什么,只要去看一看《满族的冠姓》这本书,都是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找出自己原来的姓氏的。 第五,从性格和意识上看,满族和汉族也有一定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有为人处事的方式上。满族人在性格上和汉族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满族人的性格非常的倔强,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的满族人所证实。如数十年前在文化革命中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满族人的自尊的老舍先生,当时的情况是,老舍先生在人格人身受到侮辱的时候,深知自己的力量无法来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又不愿屈服,所以做出了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方式来抗争。事后有很多的汉族人嘲笑老舍先生的决定很不圆滑,不能“当忍则忍”,其实这正是他们无法理解满族人不屈服倔强的性格的表现。 满汉长期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是满是汉确实不太容易分辨了。于是,有人说:“满族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民族特点了”。其实不然,我认为满族的民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中国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特点的相关知识吧!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都是由五声音阶写成的,如民歌《茉莉花》、《小河淌水》、《五哥放羊》,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等。过去经常有人把唱歌不准的人称为五音不全,这里说的五音就是指五声调式中的这五个音。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如人们熟悉的中国古代的十大名曲,基本上都是某一种乐器的独奏曲目。合奏音乐一般用在宫廷典礼、宗教仪式、迎神赛会等大型场合,这与讲求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是有较大区别的。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 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另外,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通常把这种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欣赏习惯的演唱方法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强调声音的明亮与甜美,语言生动与感情质朴,强调行腔的圆润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讲求气息的运用,并以真声演唱为主。近年来,我国声乐工作者在继承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特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生命力更强。 中国的戏曲唱法也是民族唱法的一种,是很具特色的演唱方法。中国戏曲种类很多,不同的戏曲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戏曲唱法以京剧的唱法最有代表性。在京剧中,演唱方法又叫唱腔。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各有各的唱腔,其唱法复杂多变,真假声并用,方法考究,是世界上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现代民族唱法中的很多精华都来自中国的戏剧唱腔。 中国民族音乐的来源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外国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 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阿巴嘎蒙古族服饰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回族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

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服装方面,回族老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老乡称“马夹”)。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藏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满族家谱

满族家谱辈份(世派)歌 《金州镶红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永忠振德玉,吉广喜明声……。 《沈阳正白旗陈满洲伊尔根觉罗(赵氏)谱书》:恩鹤书达正,博济定荣延,盛隆多景福,万载宣永传,孝友国民化。清和家庭绵,世秦桂运寿,尧时仁义天,生平俊秀立,光耀居风连,大成金玉振、安肖希文宣,崇学昌明宝,溜华恒喜全,恭丰春克显,宗兴长绍先。 《正黄旗伊尔根觉罗氏(赵氏)家谱》: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文明。 《福陵觉尔察氏谱书》内所记的辈次是:庆文连德广;国恩荣世绵;吉祥常富贵;福寿永双全。 《永陵喜他拉氏谱书》内的辈次是:宝德毓英魁;永成盛世书;隆文多富贵;福寿庆双余。 《宁古塔米氏家谱》中对族人排辈规定为:德明克复初,良知兆麟螽,忠孝国教本,勤俭家业成。 宁古塔《瓜尔佳氏谱书》所列辈字的排列顺序是: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允呈祥。 《陈满洲正红旗苏克苏浒部瓜尔佳氏谱书》规定从十四代起,各辈起名应按: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名呈祥。 《满洲正兰旗果尔勒斯高氏谱书》:臣德文庆广,清福占云升,增盛富兴有,祥瑞永俊恒。 《满洲镶蓝旗萨嘛喇氏(蔡氏)族谱》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满洲正白旗凤城赫氏家谱》: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凤城满族叶赫佟氏(镶黄旗)宗谱》:文明承圣志,才德殿英贤,国本佩宏业,和祥保万年。 《鳳凰城正白旗滿洲完顔氏(王氏、汪氏)宗谱》:無例傳四世,分行永爲先,布因徒此續,桂乃緊相連,肆後二十字,瓜瓞樂綿綿,萬年崇德善,百世效賢良,忠正承恩廣,文明裕泰昌。 《滿洲正紅旗鳳凰城他拉(唐)氏族谱》:文武全桂榮,純德耀顯明,福慶忠盛延,長治啓國隆,吉祥永茂順,英連廣運成。 《鳳凰城滿洲正黃旗姜佳氏(姜氏)族谱》:佑德天維作福,國文慶書貴長。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續世榮昌。軍景官紅常春,銀豐寶積連金。廣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鑲藍旗甯古塔薩喇拉氏(蔡氏)族谱》:景運興克昌,貴榮繼德芳。世永延福壽,奕崇慶其光。 《鑲白旗鳳凰城吴扎拉氏(吳氏)族谱》: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正白旗边门赫舍哩氏(赫氏、康氏)族谱》:德承吉林貴崇榮,英明景會樂輔清。忠良維國安全志,世守純真保泰平。 《鑲白旗鳳凰城卡克他氏(康氏)族谱》:慶會運昌明,英才濟聖清。過華全尖品,世祿廣恩榮。德義昭隆業,賢良繼聖名。永懷先澤厚,保太益和平。

浅谈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

浅谈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 摘要:我国民族概念的形成,是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融入对民族发展方向的期望后,甄别吸收国外民族理论得以界定的动态过程。本文试图从分析对我国民族概念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三个理论方向入手,理解诸多时代背景因素在我国民概念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概念;国外民族理论;时代背景 一、近代国家民族学说影响下的民族概念 这一时期以鸦片战争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为界限。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定义的现实背景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时代渴望是救亡图存。 (一)民族国家学说的特点 民族国家理论是从地域、文化、人民和政府之间具有客观一致性的假设出发进行研究民族概念的学说,它在关于建国和征募忠实臣民的政治演说中获得极大发展的。在政治演说中,政治领袖们用民族国家学说把他们的追随者团结在同一面旗帜或其他国家象征的词汇下,进行政党活动。在这个学说下,民族概念是在政治和教育中被用来把普通人局部的、宗教的或基于亲族关系的忠诚转变为对国家的爱和忠诚。 (二)我国接受民族国家学说的时代背景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入,如何凝聚本土力量共同抗拒侵略,成了时代主题。民族国家理论以其强调本土存在权益的特点,成为民众反抗侵略的思想武器,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重视。 (三)民族国家学说在我国的际遇 民族国家学说在我国经历了宣传、理解、践行、吸收的四个过程。 宣传、理解阶段:最初民族概念是被作为政治动员口号来使用的,如1901年,梁启超在其文章《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就大量运用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帝国主义”等词;1903年,梁启超在分析了在资本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特点时说:“今日民族帝国主义者与古代帝国主义迥异,……彼则由于一人之雄心;而此则由于民族之涨力!”并指出:“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 践行、吸收阶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面对需要动员各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 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心世界。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诸侯国则要求保全江山社樱,不致被别国消灭,并进而要统一天下。为了解决问题,各诸侯国广罗人才,研究对策;具有见识的知识分子,或讲学,培养传治国人才,游说诸侯,并由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以“仁义”治国,以“亲民”、“惟民所止”、“止于至善”为德。道家学说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主“爱民治国”、法家则主改革,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墨家反对说空话,要“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对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百家争鸣”有一个共同点,主“尚贤”、“爱民”,因而都各有自己的先进性。到战国末年,就进人了取、存小异,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形成了“以民为本”、文道与德 二、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湖南已是拥有56个民族成份的民族大家庭。全省总人口6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增加个百分点,而同期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与全国相比,不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全国高个百分点,增幅也比全国高个百分点,表明湖南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民族成份的增加,民族人口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不仅享有政治上的平等,能够并且愿意充分表达自己的民族意愿,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

族间的团结更加紧密,而且也证明随着民族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口与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从两个方面制约民族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分散有关民族政策的优惠量,影响民族政策的效益;另一方面加剧了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基本情况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各少数民族构成,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满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达6 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其他4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万人,占%。人口在1 000人以上的少数民

独特的民族性(1)

一、独特的民族性 就一般意义而言,民族性是指以民族精神、民族特征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个人追求、思想道德等为一般特征,具有超越时间、阶级的内容和精神,和民族休戚与共的精神理念。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可以通过民族记录影像来表现的。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印记,然后这种民族性,就可以通过丰富的视听语言来呈现和传承,那么就朝鲜族舞蹈的伴奏音乐来说,很多都是由长鼓敲击出有节奏的声响组合而成。 这个明显的特质,一方面反映出朝鲜民族文化种类的基本特质,以及朝鲜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构成,另一方面又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不能忽视的重要基础。 到朝鲜族民俗村或家中去做客,这种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和舞蹈都会时时地陪伴着人们。朝鲜族的歌舞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经常映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人们翩翩起舞的舞姿。飘进耳中的是动人的歌声和乐曲。特别是女性的舞姿, 轻柔雅致,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给人一种飘飘若仙的感受,给人无限的美感。 朝鲜族歌舞的感染力极强,只要有一个人起舞,大家便会不知不觉地跟着舞起来。歌儿越是唱得齐,手越是拍得响,也越是振奋人心,因此很多朝鲜族歌曲的伴奏,为求还原其天然的农乐舞氛围,都会在制作的时候,录入其载歌载舞的欢呼声,在《舞动的晚霞》片尾处的伴奏音乐,就可以听见这种体现朝鲜族独有热情的伴奏乐,这是一种民族情,所以最能感染本民族,也能打动其他民族,因这是发自他们内心,心底的心声。 歌舞在朝鲜族人的生活之中,如阳光一样时刻不可离开。当苹果梨熟了,当水稻丰收了,当大地到处飘荡着瓜果的芬芳时,当飞雪飘飘大地银装素裹的时候,载歌载舞表演节目的时候,他们通过歌曲和舞蹈来表现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憧憬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一切参与人都融合在他们内心的幸福和快乐当中。 记录片《舞动的晚霞》不仅呈现出朝鲜族老年舞蹈爱好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也展现了朝鲜族舞蹈音乐鼓点的不凡之处,在《舞动的晚霞》的舞蹈排练阶段,都是用鼓声作为重要的伴奏来带领舞动的节奏韵律,展示出这种鼓点节奏的动感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