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合集下载

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清水口镇林业站537409摘要:本文探讨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分析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和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林业在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伴随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林业的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护航保驾,可提高森林覆盖率,能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并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基于此,生态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种植者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1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1.1.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自我国转变林业发展理念以来,特别是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理念以来,林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我国乡村的整体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例如,全国退耕还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天然防护林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林田网覆盖进一步增强,村庄绿化覆盖率得到有效提[1]。

随着林木覆盖率的提高,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健康,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筑牢。

1.1.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除种植业、养殖业外,林业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林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林产品和林下养殖业以及林业旅游等。

林产品主要包括木材、林果,还包括以此衍生出的牧木材加工业、林果加工业等;林下养殖业俗称林下经济,最常见的养殖种类是家禽,如柴鸡等,此外还有林下养蜂、养金蝉、养殖兔子以及养殖牛蛙等,以及林下养羊、养牛等林下养殖模式应用也较为普遍。

林下养殖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并降低饲养成本,减少树林病虫害情况的发生,并抑制杂草的生长,增加林下土壤的水分,从而实现林业和养殖业循环发展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林业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此发展起来的林业生态旅游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农民群众依靠林业生态旅游得到了较大收益。

林下生金_绿色富民——西华县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林下生金_绿色富民——西华县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33免费发放桃苗31万余株。

同时,派驻林业技术人员,围绕苗木栽植、后期管护、特色林果提质增效等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并定期组织林业专家,对全乡100名乡村干部进行林业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集中培训,为果农增产增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如今,这片“万亩桃园”依靠高新技术,亩均效益由4000元增加到8000元,大桃年产值达亿元,正在向2亿元迈进,成为全乡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西华县依托“万亩桃园”连续成功举办18届桃花节,形成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赏桃艺品、上淘宝网的文旅产业,吸引了近40万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动经济收入8000余万元,实现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继续做好‘林’文章,用活‘林’空间,做强‘林’经济,提升‘林’效益,做大林下经济产业。

”西华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齐孟德说。

(作者单位:西华县自然资源局)惊蛰到,万物生。

西华县田口乡滩上行政村林下经济园里,村民正在忙碌地管护刚生长出来的各类食用菌。

“我们在林下发展食用菌种植,不仅解决了大伙的工作,而且为村子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食用菌先进工作者王学贞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西华县,越来越多和王学贞一样的群众感受到了“绿中生金”的幸福。

近年来,西华县自然资源局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秉持“多层布局、立体发展,以短养长、结构互补”发展理念,发挥部门优势,用足用好政策,不断推进林下产业经济发展,让林下遍地“生金”,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政策扶持拓富路“我们每天准时采摘,因为这段时间温度回升,羊肚菌长得特别好,村民的干劲越来越足,这多亏了自然资源部门的帮助。

”王学贞激动地说。

为完善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政策,西华县自然资源局鼓励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林、天然林,在保障生态功能不下降的前提下,允许进行科学适度的抚育间伐。

湖南加快培育四大“千亿产业”

湖南加快培育四大“千亿产业”

湖南加快培育四大“千亿产业”作者:刘宁曹云欧日明何志高来源:《林业与生态》2019年第01期以森林旅游和康养产业为龙头,湖南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7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256亿元,同比增长13.9%。

2018年,湖南正式启动培育四大“千亿产业”行动,将森林旅游和康养、油茶、竹木加工、林下经济纳入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首发阵容,瞄准千亿元产值目标,加快发展。

以优质的森林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湖南张家界成立。

36年来,张家界游客年接待量从4万人次增长到85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58.8万元增长到超过500亿元。

最近4年,游客人数年均增长16.96%。

张家界因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以森林旅游的高速发展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可喜局面,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森林旅游的一面旗帜。

湖南森林覆盖率高达59.68%,湿地保护率达75.44%,已形成东部罗霄神奇山水、中部丘陵都市休闲、南部南岭湘江源头、中西部雪峰峻岭风情、北部环洞庭湖光山色等五大精品主题森林旅游区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走进湖南,除了世界遗产张家界千岩竞秀,还有八百里洞庭气象万千、崀山丹霞灿若烟霞……在三湘大地,如诗如画的潇湘美景不仅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还日渐成为促进发展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乡村等重大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

2018年8月,湖南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桂东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桂东由此成为全省第一个走出贫困序列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桂东脱贫摘帽依靠什么?桂东森林覆盖率85%,堪称湖南最绿之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瞬时值达15万个,尤其适合养生休闲。

脱贫突围,桂东拥有天然优势。

全县依托齐云峰三台山公园、桂东植物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玲珑茶叶观光园等生态旅游扶贫示范景区,带动周边贫困村群众就业脱贫。

位于县城东北部的沤江镇金洞村就受惠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林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依托林业资源进行产业升级。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林下经济、林业旅游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目标。

其次,林业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林业资源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林业资源,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另外,林业助力乡村振兴还需要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技支持。

通过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林业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同时,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持。

最后,林业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加有利于林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项目的实施,为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总的来说,林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林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需要依托林业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技支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于全面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推县山区跨跃式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充分发挥我县“八山”优势,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省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林业局《关于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围绕培育主体,塑造林业主体新典范(一)培育壮大林下产业主体。

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集群发展,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

对新增的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首次认定的示范性家庭农场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执行奖励。

(二)促进林下经济基地发展。

持续推动特色林下经济基地建设,让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广大涉林(农)主体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为区域提供示范样板,起到“探路子、出经验、做示范”的重要作用。

对首次获得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省级林下经济产业类示范基地称号(如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同一项目申报林下经济产业类示范基地称号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称号进行就高奖励。

二、突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产业新模式(一)支持林下种植模式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林药、林菌、林茶、林菜、林苗(花)等林下种植模式。

鼓励各类主体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中药材、菌类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潜力,大力推动林下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对主体利用相对连片林地发展林下经济,按规定给予财政补助,补助资金为种植投入的50%,最高每亩2000元补助(种植投入分为种苗购置和人工支出。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摘要: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种植、饲养、采集及加工各种农产品,是一种与森林、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生产方式。

林下经济对于乡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保护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减轻森林防火压力等。

因此,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本文首先将阐述林下经济的概念及特征,说明乡村振兴中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策略,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态型经济模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它既有助于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农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压迫和破坏。

因此,林下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林下经济产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部门配合、多措并举,才能保障林下经济产业良好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一、林下经济概念及特征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除了林木本身的价值外,还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代谢产物,开发从事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产业形态[1]。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植物资源利用,如野生菌类、中草药、野果等的采摘加工,中草药制药等。

2、果业,在森林里发展果树,如李子、樱桃、柿子等,还包括野生果实的收获和加工。

3、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如野猪、鹿、野鸡等的饲养和捕捉,其产品包括野生动物肉、皮毛、骨头等。

4、生态旅游,利用森林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等活动。

5、森林生态保护,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活力进行保护和修复。

林下经济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林下经济模式中,森林生态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不仅提供了栖息地、水源、保持土壤的功能,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花卉,种类繁多的野菜、水果和树脂等,这些林产品是支持当地经济的重要来源。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建议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建议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建议一、林下经济对脱贫攻坚的作用1.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的就业机会变得更为紧缺。

而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和增收。

2.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使农民增加有效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种植参加、木耳等林下经济产业,可以让农民在原有的耕种工作之外,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源。

3.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二、林下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1.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或者进行生态旅游等方式,可以使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2.改善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的开发可以促使农民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砍伐森林的行为,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3.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林下经济产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更好的开展林下经济项目。

2.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林下养殖,提高农民收入。

3.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农民积极投身林下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加大对林下经济科研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林下经济科研的支持力度,推动林下经济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展开,林业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的作用。

一、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林业是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森林资源,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开展林下经济,可以通过种植中药材、果树等经济作物,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增加收入。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保障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标,林业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者,它通过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大力发展林业,加强森林保护、抚育和恢复,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还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现代林业技术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林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走向现代化。

推广现代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代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林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林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推广精准林业技术,可以实现林区土壤评测、种植大数据管理、无人机测量等,提高林地管理效率,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将林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现代林业技术、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手段,推动林业的发展,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应当继续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下发后,湖南以此为契机,加大了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林农增效益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主要成效
湖南林下经济产值从2012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8亿元,增长3.9倍。

2018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378亿元)占林业产业总产值(4657亿元)的比重达8.11%;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356元,其中林下经济收入约占41%。

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和发展模式,如靖州的茯苓、会同的魔芋、新晃的龙脑樟、新化的黄精、慈利的杜仲、桑植的厚朴、永州的异蛇、桂东的罗汉果等都已形成品牌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靖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新化县被称为“湘中药谷”。

林下经济还改变了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

2012年至2018年,湖南森林覆盖率由57.34%提高到59.82%,增长2.3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4.29亿立方米提高到5.72亿立方米,增长33.33%。

二、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引领。

根据湖南现有区域经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湖南省林业局科学编制《湖南省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林下经济产业。

明确到2025年,全省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90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19家,培育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4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社385家,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3500万亩,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3〕11号),长沙、郴州等50多个市、县政府也出台了林下经济政策文件,编制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扶持资金。

从2013年起,湖南省财政设立了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将“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园”列入了省政府培育扶持的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近年来共扶持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418个、补助资金8875万元。

三是典型带动。

把示范建设作为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让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路子、出经验、做表率。

截至目前,湖南确定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个,共创建
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省级林下经济产业园4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1个、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5个。

长沙、永州、邵阳、岳阳、娄底、衡阳等地也开展了市县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共创建市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60余个。

四是科技支撑。

林下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湖南把加强林下经济科学研究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湖南省林业局确定了5个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依托省林科院、省植物园等单位的技术力量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机构——湖南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并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目前,中心建设及科研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已获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5项、发明专利6项、推广成果5项,成功推广林下菌根性食用菌、天麻等繁殖栽培技术1万余亩,开展林下资源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生态高效栽培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全省已收集保存林下药用植物300多种,在此基础上的药用植物优良种质繁育、栽培与利用研究示范取得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