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材料密度计算表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

电缆用材料结构计算1导体1.1导体外径的计算1.1.1导体外径的计算方法1.当导体根数为1时,(即n=1):为导体标称直径;2.当导体根数不为1时,(即n≠1):a.导体为正规绞合时,D=d×绞合系数;b.导体为束线时,D束=√(4×n0-1)/3×d*0.96式中:D:单线直径和根数相同时的普通绞线外径;c.导体为复绞线时,D=d×股线绞合系数×总绞合系数d.导体为先束后绞时,D=D束×总绞合系数式中:D:束绞线后导体标称直径;d:导体为正规绞合时,单线标称直径-0.01mm;导体为束线时,单线标称直径;n:导体根数n:束线根数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1.2导体绞合节距当标准规定了绞合节距时,按标准要求确定绞合节距;当无相应的标准规定时,按以下原则计算绞合节距:1.节距上限的计算规则见表1表1束、绞线节距的计算导体种类一次绞、束线芯节距范围绞线股线节距范围内层节距范围外层节距范围1----223d~25d23d~25d(中心层)28d~30d23d~25d523d~25d28d~30d23d~25d16d~18d623d~25d28d~30d23d~25d16d~18d 注:表中d为导体标称直径。
2.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到整数位。
1.4导体用量的计算1.W=π/4×d2×材料比重×导体根数n×导体绞入率×成缆绞入率×芯数N注:a d为单根导体的标称直径;b当导体为A类时,导体根数n=1、导体绞入率=1.00c当导体为束、绞线时,导体绞入率=1.01d当导体为复绞线时,导体绞入率=1.022.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保留一位小数1.5特殊结构导体1.5.1不等线径绞合导体,分层按各层计算。
1.5.2缠绕导体及异型体按具体情况计算。
1.5.3有特殊单线直径要求的按要求计算。
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3.1416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mm)
d——导体外径(mm)
t——绝缘厚度(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 –d2)*π/4
或S1 =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4.154 * d
4+10的结构:D0 = 4.414 * d
5+11的结构:D0 = 4.7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作者:————————————————————————————————日期: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 (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3.1416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mm)d——导体外径(mm)t——绝缘厚度(mm)4、绝缘层截面积S1=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 (D2-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 3 * d1+6的结构:D= 4 * d2+8的结构:D3+9的结构:D= 4.154 * d= 4.414 * d4+10的结构:D5+11的结构:D= 4.7 * 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D = D+ 2 * n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参数(屏蔽密度、铜重,装盘量等)计算

L为铝箔线长度1m 为铝箔比重(20 为0.0036g/cm ,25 为0.0043g/cm ,38 为0.0067g/cm )
7.单位长度包纸线白棉纸之重量:
G=
其中:
G为1m包纸线之白棉纸的重量(kg)D为绞合外径,单位为mm
为圆周率k为铝箔之重迭系数(1.4~1.5)
G=(ID -D )
其中:
G为1m芯线绝缘体之重量,单位为kgID为芯线之绝缘外径,单位为mm
D为芯线之导体外径,单位为mm 为圆周率
L为芯线长度1m
为绝缘材质之比重(PVC为1.45g/cm ,PP或PE为0.93 g/cm )
5.单位长度之线缆外层被覆的重量:
(1)套管型(被覆层截面为规则之环形):(2)充实型(被覆内层嵌入半成品)
三.绞距(节距)相关计算:
1.齿轮比的求法:
通过齿轮比变换绞距的机台,都有其固定的绞距和齿轮比对照表。在对照表中,齿轮比之比等于绞距(节距)之比。即:
电线电缆制程相关计算
一.材料相关计算:
1.单位重量铜线之米数:
L= = = =
由于绞铜外层铜线是绕卷斜行的,故其实物长度要比上式之计算结果偏短,实际计算时还需除以一个绞距系数,上式即变为L=
其中:
L为1000克铜线之长度,单位为mG为铜线重量1000克
为铜的比重8.89g/cm S为铜线之截面积,单位为mm
d为导体之线径,单位为mmds为内SKIN层线径,单位为mm
Ds为外SKIN层线径,单位为mm
则物理发泡外模计算公式为:
注:此处SKIN层厚度取值为0.05mm,即 -Df=0.1mm、ds-d=0.1mm,发泡度取70%。
电线材料各密度

填充类
1 2 3 4 5 6
名
电缆麻
称
比重 (g/cm3)
纸捻7 8 9 10源自玻璃丝 玻璃丝 聚丙烯撕裂膜
6 160/2 80/2
10.9 0.0125 0.025
2.6 0.5
发泡PE:0.76,发泡度:40%
0.3 0.25 0.3 0.3 0.1 0.14 0.2 0.25 0.2 0.03 0.05 0.025 0.05 单根重量 (kg/km) 3.33 2.22 1.67 2.1 4.2 5.9
0.136 0.107 0.22 0.3 0.11 0.15 0.31 0.39 0.184 0.042 0.07 0.05
包带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名称
PVC绕包带 聚酯带 半导电尼龙布带 半导电带 半导体纸 单面胶布带 玻璃布 云母带 云母带 无纺布 无纺布 阻水带 聚丙烯PP绕包带 聚丙带 聚酯带 隔氧带 阻水带 话扎带 电缆纸 电话纸 皱纹纸 铝塑复合带0.3 铝塑复合膜0.036 白布带 花布带 橡布带 半导体橡布带 玻璃布带0.1 玻璃布带0.14 聚氯乙烯带0.2 聚氯乙烯带0.25 聚乙烯带 聚酯薄膜0.03 聚酯薄膜0.05 聚四氟乙烯带 铜塑复合带
密度(g/cm3)
1.5 1.4 0.92 0.83 1 0.85 1.37 1.37 1.3 0.4 0.52 0.4 0.86 0.86 1.42 1.06 0.4 0.86 0.9 0.8 0.4 1.955 1.39
厚度mm
面密度kg/m2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生意社11月29日讯1、导体的截面1)单根导体S = πd2/4 (mm2)2)正规绞合导体S = (πd2/4)* n * k1其中d——导体外径 (mm)n——绞线根数k1——绞入系数π——圆周率,3.14162、导体的重量W = S * ρ* L其中W——导体重量(kg)ρ——材料密度,铜8.89,铝2.7L——导体的长度(km)3、绝缘外径D = d + 2*t (mm)其中D——绝缘外径(mm)d——导体外径(mm)t——绝缘厚度(mm)4、绝缘层截面积S1= (D2–d2)*π/4或S1= π*(d+t)* t5、绝缘层的重量W1 = S1* ρ* L其中W1——重量(kg)ρ——材料密度,PVC为1.42~1.45,XLPE为0.95L——线芯的长度(km)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
截 ~ = (D2-D2k1——6、绞合外径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 3 * d1+6的结构:D2+8的结构:D= 4 * d= 4.154 * d3+9的结构:D= 4.414 * d4+10的结构:D= 4.7 * d5+11的结构:D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2 * n * dD = D其中n——绞合层数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2009-07-09 10:14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实用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方式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摘要:收集、归纳、整理了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的相关标准、常用公式和具体参数,并对参数的意义作了详细阐述,接着以一种型号规格的电缆为例说明材料定额计算的基本过程,让读者对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和掌握。
最后简述运用Excel软件实现材料定额批量计算的方法。
关键词:电线;电缆;材料定额;电缆净重;电缆结构计算;含铜量;电力电缆0 引言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
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产品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主编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但由于缺乏详细说明及相关参数,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
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详细阐述,并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电线电缆基本结构和相关标准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主要有裸电线、绕组线、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光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五大类,大类下面又分为很多小类。
虽然种类众多,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都由导体、绝缘和护套三部分组成,如下图:图1 电线电缆截面基本结构各种电线电缆,根据不同的用途,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删减或变化,就形成了适用于不同环境和场合的特定结构。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产品,国家和行业制订了许多关于电线电缆的规范标准(见表1),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电线电缆的材料定额计算也必须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
各厂家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自己的工艺文件,电线电缆材料定额的计算需要从工艺文件中获取相关参数。
2 计算常用公式 2.1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导体单位长度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24n m W d n K NK πρη= ①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d ——单线直径,mm ;n ——单线根数;K——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N——绝ρ——导体密度,g/cm3;n缘线芯根数;K——绝缘线芯绞入系数;η——紧压系数。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方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线电缆结构重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裸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的结构重量计算。
2 参考资料 电线电缆手册。
3 导电线芯3.1 单根导电线芯 3.1.1 圆单线的重量ρπ24d W =kg/km式中:d —圆单线直径, mm ;ρ—材料密度, g/cm 3。
3.1.2 镀锡圆铜单线重量ρπ24d W =kg/km式中:d —镀锡铜线外径,mm ;ρ—铜密度, g/cm 3。
3.1.3 锡层重量W =W 铜·k kg/km 式中:W 铜—镀锡铜单线重量 kg/km ; k —镀锡重量系数,见表1所示。
3.2.1 铝绞线重量C d W ρπ24=kg/km式中:d —铝单线直径,mm ;ρ—铝的密度,g/cm 3;C —绞合常数,其值见表2。
222211214421C d C d W W W ρπρπ+=+= kg/km式中:W 1、W 2—分别为钢芯重量和铝线重量,kg/km ;d 1、d 2—分别为单根钢丝直径和单根铝线直径,mm ; ρ1、ρ2—分别为钢丝和铝的密度,g/cm 3;C 1、C 2—分别为钢芯和铝线绞合常数,其值见表3。
***********3.2.3.1 扩径钢芯铝绞线的重量 ()[]铝铝钢钢ρρπm n n m K d Z d Z d Z K d Z W 2222211204+++=kg/km式中:Z 0—钢线根数;d 0—钢丝直径,mm ;Z 1、Z 2…Z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根数; d 1、d 2…d n —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最外层铝单线直径,mm ; k m 钢、k m 铝—分别为钢线部分及铝线部分的平均绞入系数。
ρ钢、ρ铝—分别为钢及铝的密度,g/cm 3。
3.2.3.2 空心扩径绞线的重量W=W 支+W 铝+W 钢 kg/km 式中:W 支—中心支撑物重量,kg/kmW 铝—铝线重量,铝铝铝铝铝ρπmq K Z d w 24= kg/km W 钢—钢线重量,钢钢钢钢钢ρπm K Z d w 24=kg/km3.3 普通绞线重量3.3.1 绞线的平均绞入系数 nnn m Z Z Z Z k Z k Z k Z k Z k ++++++++= (210221100)式中:Z 0、Z 1、Z 2 …Z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单线根数;k 0、k 1、k 2 …k n —分别为中心层及其它各层的绞入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密度(g/cm3)
铜8.89
铝 2.7
硅烷绝缘0.925
交联(架空)绝缘0.925
聚乙烯绝缘0.94
聚乙烯护套0.94(阻燃)聚氯乙烯绝缘 1.4
(阻燃)聚氯乙烯护套 1.4
聚烯烃护套 1.5
半导电内屏蔽 1.16
半导电外屏蔽 1.16
铜带、铜丝8.89
复合铜带 3.4
铝塑复合带待定
钢塑复合带待定
聚丙带0.92
材料密度/(g/cm3)硅橡腔(可用二氧化硅填充到1。
25)0.8
聚甲基戊烯0.83
聚丙烯0.85~0.91高压(低密度)聚乙烯0.89~0.93
1-聚丁烯0.91~0.92
聚异丁烯0.9~0.93
天然橡胶0.92~1.00低压(高密度)聚乙烯0.92~0.98
尼龙121.01~1.04
尼龙111.03~1.05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1.04~1.06聚苯乙烯1.04~1.08
聚苯醚1.05~1.07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1.06~1.10尼龙6101.07~1.09
尼龙61.12~1.15
尼龙661.13~1.16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1.10~1.40聚丙烯腈1.14~1.17乙酰丁酸纤维素1.15~1.2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161.20
聚乙酸乙烯酯1.17~1.20
丙酸纤维素1.18~1.24
材料名称密度
PVC 1.48
HDPE0.98
PP0.97
XLPE0.93
铝 2.7
铝箔麦拉2
麻0.84
材料密度(g/cm3)
无纺布0.53
PVC绕包带 1.16
玻璃纤维带1
无卤阻燃玻纤带 1.2
聚丙烯填充0.65
岩棉绳0.8
阻燃玻璃纤维绳0.8
钢带、钢丝7.8
云母带 1.42
聚酯带 1.4
半导电带0.83
无纺布 0.52
聚酯带 1.42
隔氧带 1.06
阻水带0.4 铝塑复合带0.3mm厚 1.955
材料密度/(g/cm3)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
1.19~1.35
剂)
聚碳酸酯(双酚A型)1.20~1.22
交联聚氨酯1.20~1.26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1.26~1.28
聚乙烯醇1.26~1.31
乙酸纤维素1.25~1.35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
1.30~1.41
物)
聚氟乙烯1.30~1.40
赛璐珞1.34~1.4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38~1.41
硬质PVC1.38~1.50聚氧化甲烯(聚甲醛)1.41~1.43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填料)1.47~1.52氯化聚氯乙烯1.47~1.55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加有无机填
1.50~2.00
料)
聚偏二氟乙烯1.70~1.80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1.80~2.30聚偏二氯乙烯1.86~1.88
聚三氟-氯乙烯2.10~2.20
聚四氟乙烯2.1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