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阅读试题答案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范仲淹《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稳定风暴范仲淹洛奇充满了春天和黄昏。
去百花洲找香水。
浦英□ 华英普。
无穷无尽的地方。
突然进入桃园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
功名得丧归时数。
莺解新声蝶解舞。
天赋与。
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清历六年,范仲淹因得罪了吕亦坚总理,被降职到河南邓州。
在这里,他建造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
这个词是对系统的回应。
14.以下两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是错误的(5分)a.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逝的春天美景。
b、它不仅为人们谈论山的无限美铺平了道路,也为人们谈论山的无限美铺平了道路。
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d、前一部电影描述了“花”和“浦”的对立,下一部电影描述了莺歌和蝴蝶舞,这在描述百花洲的春天时展现了它的美。
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15.这是清历六年的作品。
这个词和岳阳楼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请尝试分析。
(6分)回答:14.ac,b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预示着春天快要结束,并没有用反衬手法;d项,描写黄莺善歌,蝴蝶善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说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15.(1)相似性:两者都表达了被降职后的乐观和豁达的感觉。
作者利用百花洲的“寻香”、“闲聊”之机,认为名气的得失是有一定数量的,这说明它是乐观的、胸襟开阔的;在《岳阳楼的故事》中,作者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风景,表达了“不喜事,不忧己”的博大情怀。
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勉励自己,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本词借游百花洲寻芳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附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6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定风波》①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三年。
9.请你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分)▲10.【甲】【乙】两首词划横线的句子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做简单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9.(2分)。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一点点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只写出大概意思,得1分;生动形象,表达准确得2分。
)10.(4分)。
写法上:两句都运用了反问的句式(2分)。
情感上:两句都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2分)(如果答“豪迈乐观”、“豁达乐观”等也可以,意思相近即可。
如果仅仅答“不服老”,得1分。
)参考文献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C.不思量..(考虑)D.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 )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1)__________________。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3)_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__________。
(4)夜来幽梦忽还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
(6)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量。
自难忘。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杖飞魂招楚些[注]。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 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寂寞忧愁时读一què( )《定风波》,能拥有豁达敞亮的心境: ,;(A))穷困僚倒时读一卷《史记》,能收获从容理性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jí())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B)端起沉向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燥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出汉字。
(2)画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A)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B)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3)仿照前后句,在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意义连贯,结构一致。
2.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
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100字左右)(2)本周五下午班级将举办主题为“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朗读比赛,需推迟20分钟放学,小东同学拟写了一条短信发给本班家长,短信中有表述不当之处请帮他修改。
尊敬的家长,您好!本周五下午班级将举办主题为“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朗诵比赛,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
谢谢。
(3)《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与《东坡逸事》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定风波》《记承天寺夜游》与《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
(甲)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丙)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东坡逸事》)[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33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3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B.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C.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D.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3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38.甲处词尾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联系词人生平,说说词人想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感悟?又能够体现出词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335.担任,做于是就336.C 337.(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天一直下雨,有扇子卖不掉,不是不肯偿还(欠款)338.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
性格: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解析】3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定风波》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定风波》中考真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
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
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
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
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
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然接受。
【解析】1.本题考查词的理解与分析。
C.“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
本项说法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练,表现出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靓(liàng)B. 缀(zhuì)C. 间(jiān)D. 穹(qióng)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巧夺天工B. 传习C. 独竖一帜D. 绚丽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 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 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D. 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定风波》“常羨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苏轼常羨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宾州,歌女柔奴同行。
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
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于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着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所贬之地的艰苦环境。
C.“岭梅”是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歌颂柔奴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下文做铺垫。
D.“试问”的主语是苏轼,试问对方,岭南应该是不好吧!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答案】1.B2.①赞美说话者身处困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
①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
①寄寓着作者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B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所贬之地的艰苦环境”错,从词中来看,“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的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变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从忧郁苦闷、浮躁不宁变为超然旷达、恬静安详。
这是写柔奴高超的歌技与美好的心灵,并不是写王定国所贬之地的境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7 页脚内容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8-9题。
(6分) 定 风 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①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②,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③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④,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①沙湖:位于黄州东南30里处。
②穿林打叶声:指雨声。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刚刚、刚才。
萧瑟处:指遇到风雨的地方8.“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是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给这位旷世大才所下的评语。
该词哪些词语直接点明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9.“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3分) (一) 8.莫听 何妨
谁怕9.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 ,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
,向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