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要点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要点
一、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在选择农药时,应优先选择具有低毒、低残留特性的农药。
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以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二、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农药,不可随意超量使用。
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操作。
不可随意超量使用,以免增加对环境和农作物的负面影响。
三、施药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
在进行农药施用前,应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以保护施药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四、掌握好施药时机,避开风雨天气和高温时段。
在选择施药时机时,应避开风雨天气和高温时段。
因为这些天气条件可能会影响农药的效果,并增加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影响。
五、重视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重视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在农产品上市前,确保农药残留量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六、避免滥用农药,注重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滥用农药。
注重采取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以减少对环境和农作物的负面影响。
七、施药后及时清理现场,防止残留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在施药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
将用完的农药包装物、剩余的农药等妥善处理,防止残留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技术介绍.doc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技术介绍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控害保产的积极作用,避免或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必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那么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科学使用农药技术的介绍吧。
科学使用农药技术:1、对症用药。
农药品种很多,特点不同,针对防治的病虫害,选用最适合的农药。
2、适时用药。
在病虫防治适期用药,防效才理想。
如保护性杀菌剂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杀虫剂一般在害虫3龄前使用;除草剂一般在杂草芽前使用等。
3、药量准确。
任何农药均应按推荐用量使用,随意增减用量易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效。
4、均匀周到。
施药均匀周到,不能重喷或漏喷,以保证对作物安全,对病虫草有效。
5、合理混用。
混用后不能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有效成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能增加用药成本,能提高防效。
6、看天施药。
高温、大风、阴雨天气不宜施药。
一般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为20-30℃;气温过高,不仅药剂易挥发、分解,而且还容易引起人畜中毒和植物药害;风天施药,会使农药粉剂或药液飘移;雨天施药,药剂易被雨水冲刷而降低药效.上午8-10时,下午15-18时打药为宜。
7、交替用药。
避免病菌、害虫对一种农药产生抗性,防治时必须轮换用药、交替使用。
8、安全施药。
人安全:配药、施药要防止农药腐蚀皮肤,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连续施药时间不要超过6小时。
农产品安全: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使用低毒低残留或生物农药。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即在作物收获前的一定时间内禁止施药。
9、环境安全。
农药包装物禁止乱扔,要集中销毁。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技术介绍就介绍到这里了,想了解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一、对症用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对象,选择相应的农药。
同时,还要根据防治对象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时机和使用方法。
二、适期用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适期非常重要,过早或过晚防治都会使防治效果下降。
一般应掌握在病虫害的初发期进行防治,此时防治效果较好,农药的用量也相对减少。
三、适量用药在施用农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用药量及施用次数科学施用。
在一般情况下,用药液量不能少于茎叶的表面水量,即“足水细喷雾”。
农药浓度高、用药量大,不仅容易产生药害,也造成浪费。
防治土传病虫害或使用颗粒剂农药时,要按规定剂量随水灌根或拌土撒施。
四、适法用药农药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土壤处理法等。
喷雾法包括常规喷雾和静电喷雾。
喷粉法适用于颗粒剂农药的施用。
土壤处理法主要用于防治土中病虫害。
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根据农药种类和防治对象的为害特点选择适宜的施用方法。
五、安全混用农药混用可以扩大防治范围,提高药效,节省用药量。
但混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两种农药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二是混用要合理,即两种农药对主要靶标害虫都有效果;三是混用要方便,便于贮存和携带;四是要注意农药间的拮抗或增效作用,一般情况下,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化学结构不同的农药不能混用;有机氯、有机氟等药效持效期长、易产生药害的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
另外,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不同类型的农药可以混合使用,但应注意不同类型农药的特点和配伍禁忌。
一般情况下混合使用一种或几种农药后农作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才可以放心使用。
如混配的制剂有沉淀或分层等现象可以摇匀后再使用。
但不同品牌的农药混配时可能会产生药害等其他不良现象应慎重使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原则并事先做好试验工作后才可以放心使用。
六、注意防护配药及施药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以防止农药中毒。
如药液溅入眼睛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农药使用的科学指导与安全操作

农药使用的科学指导与安全操作农业生产中,农药被广泛用于保护作物、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不仅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保护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农药使用的科学指导与安全操作,以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1. 农药使用前的科学指导在使用农药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指导。
1.1 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病虫害的识别非常重要,只有准确辨认出病虫害种类,才能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民可以通过田间观察、虫口密度调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来进行病虫害的监测。
1.2 农药种类与选择了解不同农药的种类和特点,是正确选择农药的前提。
根据病虫害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同时,应防止长期连续使用相同的农药,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1.3 病虫害的防治指标科学指导要求我们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即病虫害种类主要是什么、危害程度如何、防治时间和方法等。
通过了解这些指标,我们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防御能力。
2. 农药使用的安全操作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2.1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使用农药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用品能有效减少农药对人体的接触和吸入,保护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2.2 遵守农药使用剂量和规定浓度农药使用过量或过浓会增加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剂量和浓度进行稀释和施用,严禁擅自增加剂量或浓度。
2.3 安全操作原则农药使用过程中,需遵守以下安全操作原则:2.3.1 不在风大天气条件下使用农药,以免农药随风飘散,污染周边环境和水源。
2.3.2 使用农药时注意自身姿势,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2.3.3 使用农药时避免食物和饮水接触农药,以免引发食物中毒。
2.3.4 使用农药后,及时彻底清洗工作服和器材,防止残留农药的二次污染。
2.3.5 使用农药后,及时洗手、洗脸,更换干净衣服,避免农药残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控害保产的积极作用,避免或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必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下面将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总结如下;一、合理选药要“五看”;一看对象;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农药质量参差不齐,防治对象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做到对症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尽可能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药品种;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像菜青虫就可选用敌敌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蚜虫、飞虱、叶蝉可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二看药种;购买农药要根据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主治什么和兼治什么来确定农药品种;优先选用安全、高效、经济的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逐渐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农药,坚决不用国家明令禁止农药;三看包装;购买和使用农药,要认真识别农药的标签和说明,凡是合格的商品农药,在标签和说明书都标明农药品名、有效成分、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有三证号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号和产品标准号,而且附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凡是“三证”不全和没有“三证”的农药不要购买;此外还有仔细检查农药的外包装,凡是标签和说明书识别不清或无正规标签的农药不要购买;除卫生农药外,农药标签下方都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褪色的特征颜色标志带,以表示不同类别的农药;除草剂为绿色;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为红色;杀菌剂和杀线虫剂为黑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深黄色;杀鼠剂为蓝色;四看外观;如果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有结块现象;水剂有浑浊现象;乳油不透明;颗粒剂中粉末过多等,以上农药属失效农药或劣质农药不要购买;此外,选购农药要注意农药的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不要买错;五看剂型;农药的常见剂型种类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剂和烟剂等,应优先选用水乳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等环保剂型产品;二、安全配药把“两关”;一是用准药量关;根据植保部门要求或按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准确称取药量和兑水量,不随意混配农药,或任意加大用药量;二是采用“二次法”稀释关;先用少量水将农药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三、科学用药抓“六点”;1、适期用药;施药要避开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以防止产生药害;要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药剂的不同特性,选择最佳时期施药;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时期;特别是除草剂,既要看草情又要看苗情,如芽前除草剂绝不能芽后用;杀菌剂一般在发病初期施用,杀虫剂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2、对症施药;首先要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并根据发生期、发生程度选好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防治病害,要在病害发生前喷洒防护剂,病害发生后,则要喷洒治疗剂;防治病害要掌握先保护后治疗的原则,抓住最佳施药时机,并连续用药几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3、合理用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情况,不要盲目提高药量、浓度和施药次数;有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习惯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认为这样才保险、才放心;一味加大用药量极易使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严重时还会发生药害,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使用低浓度药品进行防治,防治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来定,防止定期普遍施药,防止配药时不称不量,随手倒药的不合理做法;4、适法施药;在田间施药时,要细致周到,讲究质量;根据病虫在作物上危害的部位,把农药用在要害处;不同的农药剂型,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一般说来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等以喷雾为主;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粉剂以撒毒土为主;内吸性强的药剂,可采用喷雾、泼浇、撒毒土法等;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也应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以达到最高防效为目的;根据病害的发生部位、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的农药剂型,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为害上部叶片的病虫,以喷雾为主,钻蛀性或为害作物基部的害虫,以撒毒土法或泼浇为主;凡夜出为害的害虫,以傍晚施药效果较好;此外,还应当注意喷药质量,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必须均匀喷施足够的药液以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时也必须做到施药均匀,使药液均匀分布在叶面、叶背或茎基部,否则,就地形成新的虫源和菌源,导致危害再次发生;5、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实践证明,同一地方长期连续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容易使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大幅降低;而如果轮换使用性能相似而不同品种的农药,就会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还可扩大防治对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但不能盲目混用;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后果;混用时,必须注意: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或碱性物质混用;一旦混用就会使这类农药很快分解失效;二是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以致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和肥料,不能相互混用;三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肥料,不能相互混用;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此外,植物油助剂和有机硅助剂具有展透性、粘附性,适当选用可有效提高药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选对药械;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我国农药喷雾器械种类很多,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注意产品的使用维护,避免跑、冒、滴、漏,并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比较常见的喷头有两种,一种是扇形喷头,喷雾面呈扇状平面,雾滴较大,飘移较少,适合于喷洒除草剂;另一种是空心圆锥形喷头,这种喷头雾滴较细,容易飘移,雾滴可以从更多方向接触叶子,适合于叶面喷施杀虫剂,不适合喷洒除草剂;如用此种喷头喷洒除草剂,极易产生飘移药害;施药器械不能混用,一般情况下,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的喷雾器在三次清洗后可再次喷施其它杀虫剂、杀菌剂,但喷施除草剂的喷雾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喷施其它种类的农药;三、安全防护“六注意”1、合理选择施药人员;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植保专业化防治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均不能施药;2、科学使用施药器械;施药前要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施药时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3、施药人员装备要齐全;施药人员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4、注意施药安全;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或下雨前、有露水时不要施药,高温季节下午4时后温度下降时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吸烟;遇喷头堵塞,不要用嘴去吹,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施药后及时更换衣服,清洗身体;5、普及急救常识;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如农药溅人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受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医院就诊;6、正确清洗药械;施药器械每次用后要洗净;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农药废弃包装物应严禁作为它用,也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药械使用后,要反复多次使用清洁剂清洗,并用清洁剂和清水反复清洗药管;四、遵守安全间隔期;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药安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所需要间隔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天数;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产品收获的时间应比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稍长;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使用时应按农药标签规定执行;。
农业行业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农业行业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农业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药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过度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农业行业如何科学使用农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减少农药使用量、选择合适的农药与使用方式、科学管理农药残留等方面探讨农业行业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一、减少农药使用量为了防止农药的滥用和过度使用,农业行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首先,农作物的防治方案应该根据害虫或病害的程度和发生规律制定,减少农药的频次和浓度。
其次,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防治、文化防治等非化学手段来代替部分农药使用,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冲击。
此外,加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农药使用的科学认知和正确操作,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农药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农药与使用方式为了科学使用农药,农业行业需要根据具体作物和病虫害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农药,并采取科学的使用方式。
首先,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其次,根据作物生长期和病虫害发生的阶段,选择最佳的农药使用时期,以提高药效和减少使用量。
此外,农药的施用方式也要科学合理,如喷雾、灌溉、遮盖等,以便农药能够有效地附着在作物上,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三、科学管理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农业行业应该加强对农药残留的管理,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首先,农业行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农药使用档案和农产品追溯体系,记录农药的使用情况和作物的生产过程,便于农产品的溯源和监测。
其次,加强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监测和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农业行业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和残留管理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自律性。
综上所述,农业行业如何科学使用农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农业生产效率、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
科学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关键技术论文

浅谈科学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的关键技术在日常生产中,常常发生因农药使用不当,甚至滥用、乱用农药造成的作物药害、人畜伤亡等事故。
及时掌握安全、合理的农药使用知识很有必要。
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时,一方面要得到尽可能好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防止或减轻农药所产生的副作用,同时还要考虑人畜的安全,笔者对此方面的技术关键作以下介绍。
1.对症施药做到对症下药,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
否则,不仅效果差,而且还会浪费农药,耽误防治时机,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首先要了解田间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或是什么虫。
然后了解所购农药的成份、特性、用途。
如除尽、锐劲特、乐斯本、阿维菌素等是防虫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是防病的;除莎净、乙草胺、高效盖草能、草舒、农达等是除草的。
药剂的防治范围有限,绝没有“万能灵药”。
比如敌杀死可以防治棉花上多种害虫,但对棉红蜘蛛却无效。
高效盖草防治禾本科杂草看麦娘效果好,对阔叶杂草却不能防除。
如果用药错误,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防效,甚至还会造成比病虫草害更大的危害。
因此,必须根据防治对象选用相应合适的农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剂本身的效能。
2.注意病虫防治指标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适期施药考虑病虫害损失与农药的成本、人力的关系,这有利于保护田问的天敌。
不要一见到病、虫就喷药。
作物在生长期间,随时都可见到少数病斑和害虫,应根据有害生物的发育期及作物进度和农药品种,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用药。
一见到田间有病虫危害就用药防治往往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每一种病虫草害,都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才有必要用药防治。
达不到防治指标,说明不必要用药防治,即使用药也可采取挑治的办法,尽量降低农业投入的成本。
如水稻病虫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分蘖期)、1500头(穗期);稻纵卷叶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分蘖期)、50头(孕穗期);二化螟:每hm2枯鞘团1200个;三化螟:每hm2卵量1800块;纹枯病:病丛率20%。
科学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科学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从有害生物防治的发展过程来考察,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的出现,在有害生物的防治史上是一大进步,是人类谋求控制有害生物、发展植保科学技术的必然产物;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农药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长时期以来人们单纯依靠大量施用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第一是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种群呈指数增长,使一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以致无效。
第二是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大量杀伤非防治对象,特别是对有害生物发展起控制作用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增猖獗。
第三污染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特别是一部分农药潜在着致癌、致畸、致灾变的可能,威胁人们的健康。
第四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还影响到养蜂业、养蚕业、渔业的安全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用药,既要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重大作用,又要把其不利作用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限度。
一、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有高度的持久性,又易于通过食物链进行浓缩,富集于食品,为害人类健康,大都又属于无选择性作用的广谱性杀虫剂,对天敌杀伤力强。
赛力散、西力生等有机汞制剂对哺乳动物毒性高,对植物也易造成药害,世界各国已将这两类农药逐渐淘汰。
同时,各国还禁止在粮、菜、烟、果、药等作物上以及水域附近使用长效性农药和剧毒农药。
剧毒农药如甲拌磷和呋喃丹等,只限于用来处理种子,或以颗粒剂在土壤内施用,而不准用于喷雾,以确保施药人员安全。
在了解农药在作物上的动态的基础上,还规定了最后一次施药距离作物收割的天数,以免造成人畜中毒。
二、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施药由于农田生态系中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害生物的数量变化总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在一定的水平线上波动,既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也不会无限制地减少下去。
如果使有害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个低密度的范围,既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又有利于天敌的繁衍,使之成为控制有害生物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对人类则是十分有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农药控害保产的积极作用,避免或降低农药的负面影响,必须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下面将农药科学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总结如下。
一、合理选药要“五看”。
一看对象。
市场上农药品种繁多,农药质量参差不齐,防治对象也有很大差异。
要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做到对症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尽可能选择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农药品种。
如:咬食叶片的害虫可选用胃毒作用强的药剂,像菜青虫就可选用敌敌畏等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吮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宜选用内吸性药剂,像蚜虫、飞虱、叶蝉可选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
二看药种。
购买农药要根据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主治什么和兼治什么来确定农药品种。
优先选用安全、高效、经济的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逐渐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广谱性农药,坚决不用国家明令禁止农药。
三看包装。
购买和使用农药,要认真识别农药的标签和说明,凡是合格的商品农药,在标签和说明书都标明农药品名、有效成分、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有三证号农药登记证号、生产批准证号和产品标准号,而且附有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
凡是“三证”不全和没有“三证”的农药不要购买。
此外还有仔细检查农药的外包装,凡是标签和说明书识别不清或无正规标签的农药
不要购买。
除卫生农药外,农药标签下方都有一条与底边平行的、不褪色的特征颜色标志带,以表示不同类别的农药。
除草剂为绿色;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为红色;杀菌剂和杀线虫剂为黑色;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深黄色;杀鼠剂为蓝色。
四看外观。
如果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有结块现象;水剂有浑浊现象;乳油不透明;颗粒剂中粉末过多等,以上农药属失效农药或劣质农药不要购买。
此外,选购农药要注意农药的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不要买错。
五看剂型。
农药的常见剂型种类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水分散剂和烟剂等,应优先选用水乳剂、微乳剂、水溶性粒剂等环保剂型产品。
二、安全配药把“两关”。
一是用准药量关。
根据植保部门要求或按农药标签上推荐的用药量使用,准确称取药量和兑水量,不随意混配农药,或任意加大用药量。
二是采用“二次法”稀释关。
先用少量水将农药稀释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三、科学用药抓“六点”。
1、适期用药。
施药要避开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以防止产生药害。
要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药剂的不同特性,选择
最佳时期施药。
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时期。
特别是除草剂,既要看草情又要看苗情,如芽前除草剂绝不能芽后用。
杀菌剂一般在发病初期施用,杀虫剂一般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施用。
2、对症施药。
首先要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并根据发生期、发生程度选好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防治病害,要在病害发生前喷洒防护剂,病害发生后,则要喷洒治疗剂。
防治病害要掌握先保护后治疗的原则,抓住最佳施药时机,并连续用药几次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合理用药。
在保证防治效果的情况,不要盲目提高药量、浓度和施药次数。
有些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习惯增加用药量和使用次数,认为这样才保险、才放心。
一味加大用药量极易使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严重时还会发生药害,造成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应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使用低浓度药品进行防治,防治次数要根据药剂的残效期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来定,防止定期普遍施药,防止配药时不称不量,随手倒药的不合理做法。
4、适法施药。
在田间施药时,要细致周到,讲究质量。
根据病虫在作物上危害的部位,把农药用在要害处。
不同的农药剂型,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
一般说来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等以喷雾为主;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粉剂以撒毒土为主;内吸性强的药剂,可采用喷雾、泼浇、撒毒土法等;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
不
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也应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以达到最高防效为目的。
根据病害的发生部位、害虫的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的农药剂型,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为害上部叶片的病虫,以喷雾为主,钻蛀性或为害作物基部的害虫,以撒毒土法或泼浇为主。
凡夜出为害的害虫,以傍晚施药效果较好。
此外,还应当注意喷药质量,如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必须均匀喷施足够的药液以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除草的效果。
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时也必须做到施药均匀,使药液均匀分布在叶面、叶背或茎基部,否则,就地形成新的虫源和菌源,导致危害再次发生。
5、合理轮换和混用农药。
实践证明,同一地方长期连续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容易使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大幅降低。
而如果轮换使用性能相似而不同品种的农药,就会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农药的合理混用不但可以提高防效,而且还可扩大防治对象,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
但不能盲目混用。
否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降低药效,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不良后果。
混用时,必须注意:一是遇碱性物质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或碱性物质混用。
一旦混用就会使这类农药很快分解失效。
二是混合后会产生化学反应,以致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和肥料,不能相互混用。
三是混合后出现乳剂破坏现象的农药剂型或
肥料,不能相互混用。
四是混合后产生絮结或大量沉淀的农药剂型,不能相互混用。
此外,植物油助剂和有机硅助剂具有展透性、粘附性,适当选用可有效提高药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6、选对药械。
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选择合适的施药器械。
我国农药喷雾器械种类很多,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
注意产品的使用维护,避免跑、冒、滴、漏,并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比较常见的喷头有两种,一种是扇形喷头,喷雾面呈扇状平面,雾滴较大,飘移较少,适合于喷洒除草剂;另一种是空心圆锥形喷头,这种喷头雾滴较细,容易飘移,雾滴可以从更多方向接触叶子,适合于叶面喷施杀虫剂,不适合喷洒除草剂。
如用此种喷头喷洒除草剂,极易产生飘移药害。
施药器械不能混用,一般情况下,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的喷雾器在三次清洗后可再次喷施其它杀虫剂、杀菌剂,但喷施除草剂的喷雾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喷施其它种类的农药。
三、安全防护“六注意”
1、合理选择施药人员。
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植保专业化防治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
年老体弱人员、儿童及孕期、哺乳期妇女均不能施药。
2、科学使用施药器械。
施药前要检查施药器械是否完好,施药时喷雾器中的药液不要装得太满,以免药液溢漏,污染皮肤和防护衣物;施药场所应备有足够的水、清洗剂、急救药箱、修理工具等。
3、施药人员装备要齐全。
施药人员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
4、注意施药安全。
下雨、大风、高温天气或下雨前、有露水时不要施药,高温季节下午4时后温度下降时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得进食、饮水、吸烟;遇喷头堵塞,不要用嘴去吹,应用牙签、草杆或水来疏通。
施药后及时更换衣服,清洗身体。
5、普及急救常识。
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
如农药溅人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应立即停止作业。
脱掉受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医院就诊。
6、正确清洗药械。
施药器械每次用后要洗净。
不要在河流、小溪、井边冲洗,以免污染水源。
农药废弃包装物应严禁作为它用,也不能乱丢,要集中存放,妥善处理。
药械使用后,要反复多次使用清洁剂清洗,并用清洁剂和清水反复清洗药管。
四、遵守安全间隔期。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药安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采收时所需要间隔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天数。
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产品)收获的时间应比
标签上规定的安全间隔期稍长。
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
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使用时应按农药标签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