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做客“联想吧”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加油啊!)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缥()碧无碍()负势竞()上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互相轩()邈()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经lún_____世务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天山共色争着从流飘荡筹划猛浪若奔远互相轩邈顺、随负势竞上飞奔的马经纶世务一样的五、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__家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与朱元思书》(试卷+答案版)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与朱元思书》(试卷+答案版)

《12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经纶.()窥谷..()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与“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佛印绝类弥勒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4)写山“奇”的句子:。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训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横柯.()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一百许.里()水皆缥.碧()急湍甚箭()从流飘荡()争高直指()望峰息心()互相轩邈..()窥谷忘反.()经纶世务者()疏条..交映()横柯.上蔽()猿则百叫无绝.()沉鳞.竞跃()负.()势竞上()3.按原文填空。

①总领全篇的句子是:②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③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④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⑤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4.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文章理解: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的思想。

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二、思考与探究:1.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_和_____的特点。

2.写山奇,分别从____觉和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翻译这句话,并说说怎样理解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5. 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直接描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与朱元思书》(试卷+答案版)

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 与朱元思书》(试卷+答案版)

《12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千转.()不穷横柯.()鸢.飞戾.天()()好.鸟相鸣()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蝉则千转不穷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的景象。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6.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2)猛浪若奔.()(3)互相轩邈..()(4)经纶..世务者()(5)皆生寒树..()(6)蝉则千转.不穷()(7)窥谷忘反.()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无绝..不穷,猿则百叫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座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6.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C2.B3.A4.D5.D6.A7.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1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12课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泠泠()轩邈() 鸢() 戾()经纶() 窥() 柯()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从流飘荡()(4)水皆缥碧()(5)急湍甚箭()(6)横柯上蔽()(7)泉水激石()(8)鸢飞戾天()3. 下面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D.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B. 任意东西C. 互相轩邈D. 疏条交映6. 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 根据提示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2)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3)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5)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视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二、课内阅读读课文做题。

8.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B. 负势竞上(凭借)C. 横柯上蔽(隐蔽)D. 好鸟相鸣(美丽)9. 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0. 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加以表现?请简要回答。

11. 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文章从哪几种感官体验的角度描写了山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2. 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课外阅读(一)【甲】《与朱元思书》(略)【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课时练共7题;共20分)练(一、语基达标训1.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B.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C.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哀转久绝B. 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D.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4.下面对文章《与朱元思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第一自然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三自然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5.下列对课文《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 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 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6.文学常识填空。

多吴均,字叔庠,________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清新,且为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________,”开创一代诗风。

7.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 ________”的意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和解析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C.风烟俱.净皆.生寒树D.在昼.犹昏有时见日.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与朱元思书》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孔洞,以安放竹筒。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棕熊。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7.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借)
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
B.任意东西
..
C.互相轩邈
..
D.天下独绝.
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
..见底
C.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
D.蝉则千转
..无绝
..不穷,猿则百叫
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座山峰。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

6.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C
2.B
3.A
4.D
5.D
6.A
7.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1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2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3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2自然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3自然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B
2.D
3.D
4.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这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