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之经济篇

合集下载

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题

国考行测常识题国考行测常识题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中国近现代历史事件、文化、科技、政治制度等;世界历史事件、文化、科技等。

2. 地理常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3. 科技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环保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4. 文化常识: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

5. 政治常识: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6. 经济常识: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财政金融、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

7. 生活常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国考行测常识题示例:1.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 《齐民要术》是综合性农学著作C. 宋应星编撰了《天工开物》D. 徐渭是明代最著名的医学家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3. 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纯碱溶液除水垢B. 可用小苏打制作发酵粉C. 铜器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说明铜不如铁活泼D.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4. 下列关于地理常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B.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寒带C.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北方地区D.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自然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的是西北地区。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

A.国家B.企业C.个人D.市场正确答案:B解析: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动者只能通过各自所在的企业向社会提供劳动,而每个企业的集体劳动只是局部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其社会劳动的性质,只有通过产品的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后才得到转化和实现。

因而,劳动者个人收入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的劳动贡献大小,而且还取决于本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不同企业的劳动者会出现同工不同酬的情况。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2.各种人才市场应该属于市场中介机构中的( )。

A.半官方性质的中介机构B.行业协会机构C.媒介性机构D.专业性服务机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中介行为的性质,可将中介机构分为以下几类:(1)服务性机构。

如证券交易所、黄金交易所、期货市场、批发市场等。

(2)媒介性机构。

如经纪商、代理商、拍卖行、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等。

(3)咨询性机构。

它通过调查研究,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

(4)公证性机构。

如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组织等。

(5)行业性机构。

如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消费者协会等。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 )来进行的。

A.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B.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C.价格规律D.按劳分配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是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来进行的,追求最大收入的动机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知识模块:经济常识4.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

在日常生活中,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小的一组商品是( )。

A.电视机、食用油、禽蛋B.蔬菜、米面、日用调味品C.金银首饰、液化气、家用摄像机D.海鲜产品、电脑、轿车正确答案:B解析:日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所以价格变动对它们的需求量影响较小。

行测经济学常识

行测经济学常识
反映生产资源价格变动的指标,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
5
GNP 缩减指数
反映消费品和生产资源价格变动的综合性指数
6
GDP(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7
GNP(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总和价值
8
恩格尔系数
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13
互补品
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照相机和胶卷
14
需求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分为需求缺乏弹性和需求富有弹性
15
需求收入弹性
赚钱多少对买东西的影响,分为正常品(正向变动)和劣等品(反向变动)
16
边际效应
新增满足程度逐步递减的现象,如吃鸡腿时,随着数量的增加,满足程度逐渐降低
17
成本
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变化,变动成本则随业务量发生变化
18
机会成本
选择一个方案后,放弃的另一个方案的利益就为机会成本
19
沉没成本
已经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
20
市场类型
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
9
基尼指数
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数值在0和1之间,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10
需求法则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商品价格越高,购买量越少;价格越低,购买量越多
11
供给法则
厂商生产商品时,商品价格越高,生产量越多;价格越低,生产量越少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7.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8.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9.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专政11.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12.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13.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14.政府权力和行政监察机制15.政治伦理和反腐倡廉二、经济常识1.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2.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结构3.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4.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5.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7.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8.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9.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10.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11.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12.能源和资源保护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14.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2.宪法和法律法规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4.民法和民事诉讼法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6.经济法和商法7.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8.婚姻法和家庭法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0.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1.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12.食品药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3.司法制度和法官律师工作制度14.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四、文化常识1.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世界的历史和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5.中国的文艺和文学艺术6.世界的文艺和文学艺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化品质9.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10.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11.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五、地理常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领海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4.中国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5.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6.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7.世界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8.边界贸易和口岸通关9.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10.落地生根和科技创新11.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经济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练习题及答案行测考试经济常识练习题:1.完全垄断企业可以以( )方法定价,以获得最大垄断利润。

A.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定价B.成本加成法C.单一定价与歧视定价相结合的策略定价D.价格领先制2.以下选项中( )不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A.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率C.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D.大幅度增发国债3.近年来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以下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是( )。

A.减少财政支出B.实行结构性减税C.降低存贷款利率D.增加货币发行规模4.网上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网上团购的盛行( )。

A.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B.使商品交换的本质发生了改变C.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D.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5.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采取的( )。

A.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B.国家干预方式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式D.国家税费征缴方式6.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划分,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

下列不属于要素市场的是( )。

A.劳动力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消费品市场D.金融市场7.( )不完全属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宏观调控目标。

A.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价格稳定D.国际收支平衡8.假如通货膨胀的初始原因是成本推动,如果没有( )的伴随,将会引起严重的经济萧条。

A.供给增长B.供给减少C.需求增长D.需求减少9.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10.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党的重要理论和政策2. 国家机构和法律体系- 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 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原则3.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家政策的变动和解读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中国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主要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组织-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各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2.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国际关系的发展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2. 世界地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重要的地理现象和环境保护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史- 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 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2. 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概念 - 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 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六、社会文化常识1. 中国文化- 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节日和习俗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3. 社会问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七、法律常识1. 宪法和行政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法2. 刑法和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3. 其他法律知识- 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 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八、行测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快速阅读和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判断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3. 心理准备-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时事政治进行更新和调整。

常识推理

常识推理

一、法律篇考情分析:法律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公务员考试的重点,07、0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甚至全考法律。

地方各考试中,法律部分题目也比较多。

虽然近几年对法律部分的考查相对来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行测常识部分的考查重点之一。

重点章节:新法、行政法重点知识举例:《选举法》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根据人口数计算确定的名额数、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和其他应选名额数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具体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行政复议的申请:《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临考策略:法律知识考试难度较大,遇到模棱两可的题目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考虑采取“原则判定法”,即运用生活中的基本的行为准则,根据事物产生、运行、发展的基本原理来进行解题。

二、科技篇考情分析:科技部分的考查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涉及科技发展、高新技术、日常生活常识等等。

重点章节:空间技术、逃生小贴士重点知识举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

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挖掘业
B.房地产
C.物流
D.教育培训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即使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现代工艺和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2.A【解析】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靠固定工资收入的人会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3.D【解析】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本题中小明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滞后,属于流通手段。

4.A【解析】选.西方经济理论将开放经济体的国内产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格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非贸易品包括金融服务、运输等。

根据经典汇率决定理论,本币汇率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

在国际市场贸易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会负向影响到国内市场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部门取得相对价格优势,从而使生产要素向非贸易品部门聚集,非贸易品部门得到更快发展。

5.A【解析】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流通部门、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房地产业不同于单纯的建筑行业,涉及服务和流通各个部门,属于第三产业。

挖掘业是第二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