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
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
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
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满绿
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
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
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
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
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
19.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

释《雄浑》与《冲淡》——《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一

释《雄浑》与《冲淡》——《二十四诗品》通解例释之一

互 作 用又 生 出 了调 和 之 气 ( 二生 三 )这 三种 气 的交 配 作 ,
用 产生天 下万物 ( 三生万 物 ) 。所 以有 了浑成 深厚之 气 , 才
“ 大用 外腓 ,真体 内充 ” ——上 句 的 “ ,与 下旬 的 用”
“ ” 举。“ ” “ ” 体 对 体 与 用 本是 中国古 典哲 学 的一 对 范畴 。 “ ” 体 为本 , “ ” 是 道 的本 体所 在 ;用 ” “ ” 体 的外 在表 “ 是 道 本
句讲雄 浑诗 风 的形成 , 究其 根本 , 于诗人 内在精神 气 质 在
的修养 , 品离 不开人 品。雄浑是 诗人 内在气力 充沛 的表 诗 现 , 了养 气 积力 的平素 修 养 , 能表 现 出雄 浑 的诗 风 。 有 才
然一体 。这是 “ 所外 化 的“ ” 道” 气 的本初状 态 。《 老子》 , 说
美雄浑无疑属于阳刚之美而冲淡既不属于阳刚之美这开头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以淡素缄默的态度处世也不属于阴柔之美它是介乎二者之间的中和之美它的人一与外界的景物相触发便能神妙地与冲淡的诗境是阳刚与阴柔二者的平衡调和
湖 北 社会 科 学 2 1 0 0年 第7期
人 文视 野 语 言 ・ 文学
释《 雄浑》 冲淡》 与《
“ 物 浑成 , 天地 生 ” 又 说 , 道生 一 , 有 先 , “ 一生 二 , 生 三 , 二
清・ 杨廷芝 《 十 四诗 品浅 解 》 释 :大力 无敌 为雄 , 气 二 解 “ 元
未分 为浑 。” 就把 外在 表现 的力 , 内在积 聚 的气联 结起 与
来 了。
三生万 物 ” 。这 由道 而生 的先 于天 地 的“ 混成 ” “ ” 就 之 物 , 是 “ ” 也就 是 “ ” 气分 阴 阳( 气 , 一 , 一生 二 ) 阴气 与 阳气 相 ,

从“盛唐气象”看“雄浑”风格

从“盛唐气象”看“雄浑”风格

从“盛唐气象”看“雄浑”风格【摘要】在对“雄浑”风格作研究时,“盛唐气象”的研究,它对丰富“雄浑”风格的研究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角度。

盛唐气象的研究,对“雄浑”风格的研究有一个新的意义。

【关键词】盛唐气象;雄浑;风格;艺术特征一、盛唐气象对“盛唐气象”的研究,首先是“盛唐气象”概念的提出,即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有什么样的一种特征。

在这一个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研究时,学者们经常引用到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几句话。

学者们从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如“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迎旦东风漪赛驴’绝句,决柞盛唐人气象,只是白乐天言语”、“又谓盛唐诗,雄浑雅健”、“盛唐诸公之诗,如颜普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等句中找到了“盛唐气象”的来源,在这几句话中找到了论述的依据,然严羽并没有明确说出“盛唐气象”有什么样的内涵,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经过爬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此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林庚和韩文奇两位先生的观点中看出:“盛唐气象”是一种有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旋律的一种风尚,“盛唐气象”是一种与时代精神相连,而又更加的突出盛唐气象的特征: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高昂明朗的思想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力量。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并且表现出阳刚之气的一种风尚。

第二种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傅绍良和同时撰文的李中华、陈鹏认的二文为代表的看法。

与上一种风格相反,李中华、陈鹏二先生从另外的角度对盛唐气象作出了认识。

李中华、陈鹏认为:“通过对开元、天宝党争局面的考察,便会发现‘盛唐之音’、‘盛唐气象’之下有着更为丰厚、复杂的内蕴。

开元、天宝年间,朝廷政治由清明转向昏暗,社会由兴盛的顶峰迅速滑向动乱的深渊。

与之相对应,‘盛唐诸公’的人生旅程中也充满了挫折与苦难。

因此,‘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首先,对于二十四诗品名目中的“品格”用语,在司空图的论诗杂著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说法。

如“渟蓄”、“抑扬”、“温雅”、“澄澹”、“遒举”、“遒逸”、“渊密”、“沉郁”、“清厉”等,虽然远不及诗品面面俱到,但却是阴柔、阳刚并举,而且通观司空图的这几篇文章,虽然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涵盖面却相当之广。

司空图简略地评论了从初唐到他所处的时代约三十位风格各异的诗人,可见,司空图对前代诗歌有着整体上的把握,对初、盛、中、晚各家各派的特点也是了然于心的。

而且,司空图非常注重和强调诗歌的“全美”。

“全美”这一概念是在《与李生论诗书》一文中提出的:“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

”此前,他曾列举了自己的二十几联诗,然后自评曰:“皆不拘于一概也。

”在《题柳柳州集后》也有这样一段话:“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不能自办,已侧目相诋訾矣。

痛哉!因题《柳集》之末,庶俾后之诠评者,无或偏说,以盖其全工。

”综上,可以看出司空图不但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全美,而且也把这种观念运用到了对诗歌的品评上,他主张以宽广的视角对诗人诗作进行全面的衡量。

他在评价诗作的美学风格时候,往往兼顾到了“全美”,如在说王维、韦应物诗“澄澹精致,格在其中”的同时,又从另一方面进行补充说明:“岂妨于遒举哉?”也就是说在司空图看来,“澄澹”与“遒举”两种风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于同一诗作中,或是同一诗人身上,不过,只有以“全美为工”的诗人才能达到此种境界。

再者,对于那些诗风单一、诗境狭窄的诗人,司空图是持否定态度的,对于那些自己本身诗才浅薄而又不能以通达的眼光看待别人作品的评家,司空图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再来看《二十四诗品》,它荟萃了各种美学品格与创作感受,正如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谈》中胜赞其“理熟言弥粹”,同时他也指出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在“深谙古作家”的前提下产生的。

这个条件司空图显然是具备了,从他的论诗杂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但能从容地前辈诗歌的风格特色,而且对有唐一代诗歌发展脉络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

《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

《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

《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雄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词的含义和特点。

2. 能够辨析和欣赏具有“雄浑”特点的古诗。

3. 能够运用“雄浑”来创作古体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品“雄浑”的内涵。

2. 学会鉴赏和欣赏具有“雄浑”特点的古诗。

3. 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对“雄浑”诗品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雄浑”一词的含义和特点。

2. 阅读和分析一首具有“雄浑”特点的古诗,并欣赏相关音频和视频。

3. 通过模仿和创作,体验“雄浑”诗品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导入(约1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词。

2. 解释“雄浑”的含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思考“雄浑”在古诗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步骤二:阅读与分析(约25分钟)1. 分发一首具有“雄浑”特点的古诗,如《行宫》。

2. 学生独立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a. 诗中是否体现了“雄浑”的特点?b. 通过哪些词句或修辞手法达到了“雄浑”的效果?c. 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与“雄浑”有何关联?3. 邀请学生发表对该诗的看法和分析结果。

4. 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配合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欣赏与评析(约20分钟)1.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具有“雄浑”特点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评析。

2. 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其所选诗歌,并结合诗歌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阐述该诗诗意和“雄浑”效果。

3.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和交流,对其他小组的诗歌进行评价和提问。

步骤四:模仿与创作(约3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情感,尝试运用“雄浑”的特点进行创作。

2. 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雄健、壮丽、平凡、荒野等。

3.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采用古体诗的形式进行创作。

4.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提供反馈和意见。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约20分钟)1. 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回顾“雄浑”在古诗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在《二十四诗品》中《雄浑》感受到的力量

在《二十四诗品》中《雄浑》感受到的力量

在《二十四诗品》中《雄浑》感受到的力量作者:冯宇来源:《读天下》2017年第24期摘要:读了李泽厚老师的《美的历程》一书,粗略肤浅地了解了书中所述关于“什么是美”,在李泽厚先生的引领下作了一次关于中国美学的艺术巡礼;而后读了朱良志老师的《中国美学十五讲》一书和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两本书中的语言对我来说有些晦涩难懂,经过几次反刍,其大意还是能领略一二;再加之我的专业和兴趣促使我一直在读关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如周维权老师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风景·建筑》等和前不久已故孙筱祥老先生的《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

将这三件关于读书的历程的小事串联起来后我发现,在中国学习艺术或者谈及艺术,讨论中国美学思想和中国哲学思想是不可能避开的话题,我也在这几本书中找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化给养来供自己吸收,我也在想办法努力建设自己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树。

关键词:中国美学;中国哲学;艺术;美学;古典文化;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李泽厚;朱良志;宗白华;司空图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解读]雄浑,雄壮浑厚,诗歌风格雄健有力而浑然一体。

该品文字可分为四个部分来读:一、“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这四句讲雄浑诗风的形成,究其根本,在于诗人内在精神气质的修养,诗品离不开人品。

雄浑是诗人内在气力充沛的表现,有了养气积力的平素修养,才能表现出雄浑的诗风。

《二十四诗品·高古》云:“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乘真,谓乘其真气而游。

”又如《二十四诗品·劲健》所云“饮真茹强”,“真”也指“真气”。

“充”是充满之意。

此句是说:体内充满了真气。

合起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宏大有力的外在变化是由于体内充满了真气的缘故。

《二十四诗品》与品诗

《二十四诗品》与品诗

《二十四诗品》与品诗作者:刘世明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8年第11期摘要:《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文学理论作品。

全文二十四首小诗,皆从《庄子》一书化出。

若将其依据体貌、意境、韵味融化重组,则可以品评天下所有的诗歌。

以两汉乐府诗为例,则具体体现在真、直、奇、自然四个方面。

这是作诗的技巧,也是品诗的方法。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品诗;汉乐府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美艺术品。

它由二十四首小诗构成,篇目依次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这些小诗,不仅成为后世文人进行诗歌创作的理论参照,而且对鉴赏诗歌也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二十四诗品》其实有一个理论来源,即《庄子》。

如《雄浑》篇“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之“环中”来自《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又如《高古》篇“畸人乘真,手把芙蓉”之“畸人”来自《庄子·内篇·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再如《劲健》篇“喻彼行健,是谓存雄”之“存雄”来自《庄子·天下》“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等。

然虽出自《庄子》一源,但却拥有了二十四种体貌。

因此,在品诗之时,我们主要依据它体悟诗歌的艺术风格。

品评,不可僵化地拿来直用,而是重在一个“化”字。

五代谭峭有《化书》一篇,将文章分为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六个部分。

明人王世贞言:“《化书》者,观化也。

凡自有而忽无,自无而忽有,皆化也。

”[1]其意实为天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无物不变,无物不化。

寻根溯源,此亦庄子思维。

《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书中名言“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大宗师》复有“左臂以为鸡”“右臂以为弹”“以汝为鼠肝”“以汝为虫臂”等句,可见“化”字之神奇。

二十四诗品教案

二十四诗品教案

二十四诗品教案教案标题:二十四诗品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二十四诗品的概念和分类。

2. 学习并分析不同诗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4.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二十四诗品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诗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对不同诗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诗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于不同诗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纸笔和诗歌鉴赏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诗品的概念和分类,并简要解释每种诗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2:学习诗品(15分钟)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诗品,如七绝、律诗、词、曲等,并展示相关的经典作品和示范诗歌朗诵。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诗品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相关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报告,介绍所选择的诗品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分析鉴赏的结果。

Step 5:诗品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诗品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创作题目或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Step 6:分享和欣赏(15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

Step 7:总结和评价(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内容,并进行课堂评价。

可以进行小测验或问答形式的评价,检查学生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诗品,拓宽自己的诗歌鉴赏范围。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 《二十四诗品鉴赏与创作》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二十四诗品》之“雄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二十四诗品》经典原文,理解句子大意。

2、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引导生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二十四诗品》经典原文,理解句子大意。

2、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引导生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设计:一、理解作品题目1.《二十四诗品》来历。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原本也叫《诗品》,人们为了将之于钟嵘的《诗品》加以区分,于是按照其内容特点,取名《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风格”多称为“体”。

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二、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相传作者为晚唐司空图,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今山西永济)。

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

唐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王凝而为幕僚。

唐僖宗广明元年为礼部员外郎,后迁礼部郎中。

黄巢起义后,司空图扈从不及,流落于乱兵之中,后逃归中条山王官谷的祖传别墅。

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凤翔,召司空图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寻又遭乱,重回王官谷隐居。

唐昭宗继位后,又曾多次召他为官,都称病谢辞。

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与道士名僧四处云游。

后知道唐哀帝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死。

司空图长期隐居,过着“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的生活。

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

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

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

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

三、导入新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

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解“雄浑”雄者,宏达威武,强有力也。

浑者,浑厚博大,浑然一体也。

前者重在广度、力度;后者重在厚度、深度。

雄浑一词用来形容一种境界、一种具体景物形象,也可以用来表现一种情志、气势,一种抽象的精神现象。

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四、交流展示(一)朗读指导1.读,读准字音和句读2.名读。

指名学生读诗,检查反馈3.感情朗读。

划分节奏,按照诗歌停顿读,在师范读引导的基础下,读出雄浑之气4.读。

指导学生比赛读,读诗要流利,并且有深沉强烈的感情5.读。

(二)理解内容1.合注释,理解句意。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生浅谈对诗句的理解。

注释: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

”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2.通句意。

(1)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释义】体和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指本体和作用。

司空图是崇信老庄哲学的,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虚无”,即“自然无为”之道,万物都是这“道”的表现和产物。

外腓,向外伸张。

真,真谛,本源。

《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真体,道之真谛。

虚:虚无,道家以虚无为世界的本体,虚即指道;返虚,即返归于道。

浑:浑然一体的境界。

积:积累。

健:强。

雄,指至大至刚。

【解读】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2)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释义】具备:笼罩。

横绝:横贯。

荒荒:苍茫广大的样子。

油云:流动的云。

寥寥:空阔的样子【解读】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3)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释义】象:物象,即具体的事物。

环中:圆环之中,即中枢。

枢纽。

《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非强:不勉强。

持之不用强求,就会无穷尽地源源而来。

【解读】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3.文。

浩大气势的发挥,因为道的真谛充满胸中。

如果与道浑然一体,便能不断加强无比刚强的力量。

那雄浑之气笼罩万物,横贯太空,像广阔苍穹上流动的白云,像无边原野上激荡的长风。

超然物外,掌握道的中枢,那雄浑气势不用强求,就会自然浑成而洋溢于诗章4.解内涵。

(1)在理解了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由生浅谈对雄浑这一是个境界的理解和体悟。

(2)师做完善补充。

“雄浑”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诗人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些生动的形象,来形容它气魄雄伟、汪洋浩瀚、长风过空、油云漫天的风格特点。

司空图认为,道家的清虚无为的“道”,是雄伟之气的本源,因而作者的思想必须与“道”浑然一体。

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实质是提倡摆脱现实,崇尚大道。

他认为,没有雄浑的气魄,就写不出具有雄浑风格的诗;气魄雄伟,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创造风格雄浑的作品。

这和现代风格学所说的“风格即人格”的命题,意思是一致的。

可以说,除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之外,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五、具体诗歌解析《二十四诗品1.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生讨论哪些诗歌的意境雄浑2.师补充。

《使至塞上》、《出塞》、《龟虽寿》、《观沧海》、《登幽州台歌》、《登高》、《望岳》《使至塞上》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

《望岳》,全诗总体上以望字统摄全篇,结构紧凑,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又不失雄浑的气势。

《登幽州台歌》,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3.小结:诗歌中具备雄浑风格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空间上占有巨大无边的广度;诗词中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六、背诵练习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通过不同形式激励学生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