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的朗读方法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中班

儿歌发声技巧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发出儿歌中的音调和节奏。
2. 能够用清晰的发音唱出儿歌中的歌词。
3. 能够配合动作,更生动地表现儿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
1. 儿歌发声技巧的训练。
2. 歌词的清晰发音。
3. 动作配合歌曲的表演。
三、教学难点。
1. 节奏感的培养。
2. 歌词的准确发音。
3. 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
1. 儿歌音频。
2. 教学课件。
3. 简单的道具和动作指导。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老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重点训练发声技巧。
老师向学生介绍儿歌的发声技巧,包括正确的音调和节奏。
然后,老师示范唱出儿歌的一段,让学生跟着一起唱。
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指出他们的发声错误,并纠正他们的唱法。
3. 歌词的清晰发音。
老师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词。
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音,指导他们清晰地发出每个音节,确保歌词的准确传达。
4. 动作配合歌曲的表演。
老师向学生介绍儿歌的内容和意境,然后指导学生配合儿歌的节奏和歌词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
通过动作的配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且增加儿歌表演的趣味性。
5. 综合练习。
老师播放多首儿歌音频,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掌握儿歌的发声技巧和表演技巧。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儿歌的唱法和表演之后,可以进行小组或者个人的表演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
儿歌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还可以通过歌词的内容,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儿歌发声技巧时,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声训练,确保他们唱歌的音准和节奏感。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动作配合歌曲,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儿歌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语言儿歌发音技巧教案

语言儿歌发音技巧教案一、前言。
语言儿歌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儿歌的学唱,可以培养幼儿的语感、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幼儿发音技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语言儿歌的特点,提出一些发音技巧教案,希望能够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二、语言儿歌发音技巧教案。
1. 选择适合的儿歌。
在教学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
儿歌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同时要注重发音准确。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儿歌,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这些儿歌的发音相对简单,适合幼儿学唱。
2. 注重发音细节。
在教学中,要注重发音细节的训练。
可以通过分解单词音节、练习发音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比如,在教唱《两只老虎》时,可以重点训练“老虎”这个词的发音,让幼儿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正确的发音。
3. 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技巧。
比如,在教唱《小星星》时,可以让幼儿想象自己是夜空中的一颗星星,通过模仿星星的声音来学唱这首儿歌,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更容易掌握发音技巧。
4. 多种形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配合手势、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技巧。
比如,在教唱《小兔子乖乖》时,可以让幼儿模仿小兔子的动作,通过动作配合发音,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发音技巧。
5. 鼓励表扬。
在教学中,要及时鼓励幼儿,给予表扬。
当幼儿发音准确时,要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唱儿歌中来。
6. 反复练习。
在教学中,要反复练习,巩固发音技巧。
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唱儿歌,让幼儿不断地练习发音,直至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
7. 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儿歌的故事背景、引入相关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更加喜欢学唱儿歌,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发音技巧的学习中来。
8. 注意个别差异。
《树之歌》教学方法

《树之歌》教学方法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儿歌,全文共有11种树木,旨在通过儿歌的形式,帮助孩子们了解树木的特点和名称。
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1.图片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激发孩子们对树木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说出树木的名称和特点。
2.朗读儿歌:播放儿歌《树之歌》,让孩子们跟着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和语调,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习生字:在儿歌中选取一些生字,例如“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让孩子们学习。
可以采用识字卡片、字形演化等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了解树木特点:让孩子们观察课文中的树木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例如,“杨树高大挺拔,是常见的行道树”;“榕树冠大叶茂,可以遮阳蔽日”;“梧桐叶大如掌,是著名的观赏树种”等等。
5.拓展知识:在儿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关于树木的知识,例如树木的分类、生长环境、生态作用等等。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树木的特点和价值。
6.实践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到公园或森林公园中观察各种树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树木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探讨如何保护树木、爱护自然环境等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树木,《树之歌》这首儿歌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帮助孩子们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儿歌朗诵教案

幼儿园儿歌朗诵教案课程背景幼儿园教育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儿童提供综合性的教育,包括语言、认知、动手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在语言能力方面,歌唱和朗诵是很好的提高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受音乐艺术的方式。
本次教学通过选取适合幼儿的儿歌,结合形体动作、拉练喉咙等技巧,让幼儿快乐自然地学会并朗诵儿歌。
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歌曲的形式学习汉语,提高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2.激发幼儿对音乐和诗词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锻炼幼儿的发音、语调、节奏、形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提高幼儿的语言自信心,增强幼儿的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步骤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热身练声1.教师播放有旋律或节奏的音乐,并指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身体动作,如拍手、跳跃、扭动、转圈等,以锻炼幼儿的音乐感。
2.引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如按照“咿呀学语”、“妈妈卖麻花”等游戏,让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物的语言等,以锻炼幼儿的发音和语音表达能力。
步骤2:学习儿歌1.教师选取适合幼儿的简单儿歌,如《小兔子乖乖》、《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2.教师先朗诵儿歌,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使幼儿对儿歌的整体感以及语调、节奏、表情等方面有所了解。
3.分段教授歌词,引导幼儿逐句学习,并指导幼儿注意发音、语调、流畅度等方面。
4.教师循序渐进地教授整首歌曲,让幼儿掌握歌曲内容和歌曲的表現技巧。
步骤3:巩固与提高1.教师鼓励幼儿单独朗诵儿歌,加强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选取不同曲风、不同难度等级的儿歌,让幼儿不断挑战和提高。
3.教师安排幼儿朗诵比赛、展演等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教学时长本节课预计花费时间为40-60分钟。
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朗诵时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朗诵表现,包括发音、节奏、语调、流畅度等。
2.观察幼儿参与教学时的表现,包括对音乐节奏和歌曲内容的理解、积极参与度等方面。
教学反思1.此次教学中,可以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让幼儿更加积极参与。
幼儿园儿歌教案分享:如何让孩子轻松学唱儿歌

幼儿园儿歌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唱儿歌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们开发语言能力,还可帮助他们发展音乐感知能力,记忆力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但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唱儿歌是一件挺有挑战的事情,因为幼儿的好动心理等特点会在许多时候对教学造成一定的干扰。
为了让幼儿能够轻松地学唱儿歌,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分享。
一、选歌合适选歌合适是开始教唱儿歌时非常重要的环节。
选择旋律朗朗上口,简单好记的歌曲是比较好的选择。
例如:“小毛驴”、“两只老虎”、“拔萝卜”,这些歌曲的旋律非常简单,以及歌词容易记忆,孩子们很快就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常用的基础词汇以及短语。
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儿歌来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鹅鹅鹅”等等。
不过,要避免选择一些旋律节奏复杂、难记难唱的歌曲,这些歌曲会给孩子增加难度,难以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点对点教唱点对点教唱是在教幼儿唱儿歌时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需要一个个字音板书,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每个字的发音,并且找到与之对应的旋律。
教师可以手拿手带领幼儿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孩子掌握了整首歌曲。
当教授幼儿唱歌时,我们需要抓住重点,注意韵律和节奏。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幼儿学唱,例如上节课中出现的诗句,或者是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的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整合儿歌资源,让幼儿感受到儿歌的情趣和美。
三、鼓励互动在教授儿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互动。
例如,分成小组逐句练唱,或者是分成两队进行歌曲比赛等等。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仅能够在学唱儿歌的过程中增进互动,也能够更好的培养集体意识以及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互动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推动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儿歌。
四、以趣味教唱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记住儿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例如,将歌词编成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歌曲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或者是用卡片配对游戏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记忆儿歌。
教孩子唱儿歌的技巧

教孩子唱儿歌的技巧
儿歌不仅能熬炼孩子的听说力气,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进展想象力、陶冶情操。
我们介绍给父母几个有声有色教孩子唱儿歌的技巧。
一、首先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同的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选择孩子能理解的、感爱好的题材。
在不同的季节教孩子唱不同的儿歌,儿歌具有主题明确、语言浅显、节奏明显、简洁唱、便利记忆等特点。
二、结合动作,一些儿歌是以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作为主要内容的,比如《小手帕》,父母在教孩子唱的时候就可以拿块手帕并结合动作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记忆。
三、有的儿歌故事性强,父母可以给孩子详细地讲解故事内容,孩子理解了,才有爱好学。
四、现在有许多好的儿歌被收集成册,父母可以买些这方面的书籍,教孩子的时候,最好能配上些简洁的音乐,哼给孩子听,吸引孩子学唱的爱好。
除了配上音乐,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些配有插图的儿歌书籍,看着形象可爱、颜色明丽的图片,孩子学习的爱好怎么会不增加呢。
另外,一些关于儿歌的音像制品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摘编自大众卫生报
------------------------------------------------------------------------------------。
汉语拼音字母儿歌与技巧口诀完整版

汉语拼音字母儿歌与技巧口诀完整版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掌握拼音是学习汉语的第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记忆汉语拼音,本文整理了汉语拼音字母儿歌、技巧口诀以及一些学习方法,力求全面、完整,方便大家学习和使用。
一、声母篇1. 声母歌谣:(1)整体认读歌: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c s y w爸爸妈妈(bpmf)打他拿来(dtnl)哥哥喝(gkh)鸡雀喜(jqx)日出山(zh ch sh r)资磁思(zcs)衣物(yw)记牢记牢!(2)声母分类歌:双唇音:b p m f 嘴巴碰嘴巴, b p m f 记起来!唇齿音:f 嘴唇碰牙齿, f 轻轻记心里!舌尖音:d t n l 舌尖顶牙齿, d t n l 别忘记!舌根音:g k h 舌根抵后墙, g k h 发音要响亮!舌面前音:z c s 舌尖抵上齿, z c s 声音要清脆!翘舌音:zh ch sh r 舌尖卷起来, zh ch sh r 发音要准确!平舌音:z c s 舌尖平平的, z c s 发音要清晰!边音:l 舌边轻轻碰, l 声音要柔和!鼻音:m n 鼻子要用力, m n 声音要鼻音!(3)声母顺口溜:bpmf dtnl gkh jqx zhchshr zcs yw 二十三个声母,记熟了,拼音就学好了!2. 声母学习技巧:•联想记忆法:将声母与相似的形状、事物或词语联系起来,例如:b像个小嘴巴,p像个小帽子,m像个小山,f像个小旗子等等。
•口型模仿法:观察发音时嘴部的形状,模仿发音,反复练习,直到能够准确发音。
•对比记忆法:将发音相似的声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例如:b和p,d和t,g和k,j和q,x和h,z和c,s等等。
•分组记忆法:将声母按照发音部位或发音方式进行分组记忆,例如: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等等。
•多感官刺激法: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感官刺激,提高记忆效率。
二、韵母篇1. 韵母歌谣:(1)单韵母歌:a o e i u ü 五个单韵母,朗朗上口,好记又好读!(2)复韵母歌: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七个复韵母,仔细听,慢慢学!(3)鼻韵母歌: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八个鼻韵母,鼻子要用力,声音要鼻音!(2)韵母分类歌:单韵母:a o e i u ü 简单易记,基础中的基础!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要连贯地读!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鼻音要充分,声音要清晰!(3)韵母顺口溜: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记住这些韵母,拼音就掌握了!2. 韵母学习技巧:•发音练习法:反复练习每个韵母的发音,注意口腔的形状和舌头的动作。
幼儿诗的朗诵技巧和方法(二)

幼儿诗的朗诵技巧和方法(二)幼儿诗的朗诵技巧在幼儿教育中,朗诵诗歌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能够让幼儿朗诵诗歌更加生动、自然地表达出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是我们所需要探究的。
以下是一些幼儿诗的朗诵技巧:声音的抑扬顿挫1.抑扬顿挫是诗歌语调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需要在朗读过程中用正确的音调来表现。
比如,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等方面来表达。
2.在朗读儿歌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儿歌有生命力,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记忆力。
词句的适当延续1.在诗歌的朗读过程中,要有节奏地延长一些重要的词句,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体现出诗歌的韵律美感。
2.当朗读到一些富有情感或意义的词句时,我们需要让声音略微停顿一下,让幼儿有时间感受和领悟。
情绪的表露和传递1.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朗读时要表现出其中所描述的情感,让幼儿能够真正体会到。
2.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用柔和的声音表现温柔,用生气的声音表现愤怒等。
姿势的配合和动作的使用1.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动作来配合,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如果朗读一首诗歌讲述自然景色,我们可以适当地伸手指向天空或地面,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诗歌描绘的场景。
2.在朗读儿歌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的动作表现。
比如,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能够使儿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总之,在幼儿诗朗诵中,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词句、情绪、姿势和动作等多个方面来表达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让幼儿在朗诵中感受、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情感之美。
注意语速节奏的把握1.幼儿在理解和记忆中,语速是一个影响因素之一,语速过快过慢都会影响幼儿对句子及情感的理解,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好朗读的语速,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一般来说,我们在朗读儿歌时可以适当地放慢语速,让幼儿可以一步一步地体会、理解。
着重词语的强调1.有时我们需要在句子中强调某些重要的词语,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的朗读方法儿歌,是儿童诗歌中的一种,它语句精练,结构简短,韵律优美,节奏分明,易懂易记,读起来琅琅上口,深为孩子们所喜爱。
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曾经说过“儿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因此,让孩子多听、多读、多背儿歌,有利于孩子学习语言,能提高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从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家长欲教孩子朗诵儿歌,需做好选择、分析、熟悉儿歌等准备工作。
我们应当尽量选择一些词句优美、浅显易懂、顺口好听的儿歌。
如:《三个好孩子》和《小熊过桥》。
教导儿童朗读儿歌的方法1、激发情感,培养朗读兴趣幼儿的情感容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常因环境的改变而不适应,表现为胆小不敢说话。
所以,首先要引导幼儿开口说话。
教师通过和幼儿交谈、做游戏、讲故事、欣赏儿歌等,使幼儿产生信任感。
稳定了幼儿的情绪,也锻炼幼儿开口说话,当幼儿对教师有了感情后,就可以考虑进行朗读练习了。
其次,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最简短、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开始,教师要耐心启发,具体指导。
如儿歌《珍珍的家》,先启发幼儿对照自己的家,知道自己的家里也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布娃娃等,然后把珍珍换成幼儿自己的名字,使幼儿有一定的亲切感,自然地将对家庭的爱意和依恋表达出来。
再次,教师恰当的鼓励是打开幼儿大胆朗读的金钥匙。
及时、恰当地鼓励,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朗读,避免一开始就给幼儿挑毛病,否则会使幼儿对朗读失去兴趣。
此外,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学起来就会兴趣高昂,学得快,记得牢。
如学儿歌《太阳》前,可先让幼儿在户外感受太阳的温暖,又通过光盘让幼儿了解到太阳对动植物的作用,幼儿学起来自然效果明显。
2、了解人物性格,变换语气语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已能够进行初步的朗读了。
但由于缺少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朗读时语气平淡,语调平直。
因此,要注重帮助幼儿了解儿歌中的人物性格,使幼儿知道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在朗读时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
如《学习小黄鸭》,帮助幼儿了解小白鸭是娇小的,读“我最小,我要先吃”时,声音要奶声奶气;小黑鸭以大自居,读“我最大,我要多吃”时应粗声大气;小黄鸭懂得谦让,语气要轻柔,使幼儿能很好地揣摩和表现四只小鸭不同的性格。
我们还通过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幼儿了解重音对朗读的影响,通过练习,幼儿朗读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3、在朗读中帮助幼儿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在朗读中,教师要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让幼儿的情感能随主人公的遭遇迁移,设身处地的展开思维活动,能像主人公一样在紧张的时刻感到畏惧,在取得胜利时感到轻松和愉快。
如朗读诗歌《小熊过桥》,读到“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时,注意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的紧张心情。
读“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时,声调要高,声音要强,读得要快一些,让幼儿体会小熊害怕不敢过桥的心情。
读“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时,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幼儿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就能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
4、在朗读中学习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经过加工的艺术语言,优秀作品中的语言都是简练、生动,富于情感的,幼儿会从中学到大量新的词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等的形容词、代表抽象意义的词(如勇敢、诚实、光荣等)以及形容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词(如盼望、焦急、兴奋、激动、满意等)。
这样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的语言材料,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5、组织好朗读评价,提高朗读技能朗读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和对其他幼儿的评价。
教师评价要注意对幼儿进行双向评价,即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的同时,也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幼儿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增添继续努力的信心。
同时针对不同的幼儿,提出适宜其发展的评价和要求,如某个小朋友胆子小,从未独立朗读过,在他第一次给大家表演时,虽然声音小,表情木呐,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同样该给予了表扬,并提出要求:下次大家还想听到你为大家朗读儿歌。
小班后期,教师可在幼儿朗读后都要请大家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或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读得怎么样。
从声音、表情、动作、语气等各方面引导幼儿进行评价,可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儿歌朗读教学策略学生朗读儿歌是一字一顿,或是一字一拖,每相邻两个字之间的停顿是一样的,停顿的时间都相等。
特别是齐读的时候,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而这样读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呆板的、单调的,毫无趣味可言。
第一:把儿歌读正确。
首先请学生找出本首儿歌中需要重点训练的音节(即含有本课学习的声母、韵母的音节)。
然后,把这些音节板书在黑板上,强化训练,反复拼读这些音节,力争读准音,然后还原于儿歌中来读,要求读正确。
第二:注意儿歌的停顿,培养学生语感。
想要学生注意停顿,首先是示范读。
范读时,总是放慢语速,让学生能清楚地感受到儿歌的停顿。
可以夸张地范读,是为了让学生找一找朗读儿歌的那种感觉,知道儿歌朗读应该是抑扬顿挫的。
让学生感受其韵味。
然后,带着学生逐句读,再然后师生合作。
第三,感受儿歌内容,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理解。
虽然汉语拼音部分的儿歌只要求学生熟读,不要求理解其内容,但是,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讲一讲儿歌中的有些词语,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儿歌的内容,学生往往会感到新奇,因而兴趣很浓。
在朗读中,也可以要求学生语音适当地放低,语速放慢,学生很努力地同时也很开心地读着,几乎没有学生开小差,大家兴致很高,效果也不错。
第四,加动作读,把自己对儿歌的理解表达出来。
在儿歌朗读中,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加进自己的动作进行朗读。
可以以拍手方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开心极了每次,学完儿歌,我都会布置一个作业:把今天学的儿歌表演给家长看。
学生往往欢呼雀跃,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幼儿儿歌节奏感掌握的一点做法“念得快一点!”“别托调!”“有节奏地念!”……这样的要求经常出现在儿歌教学的课堂上,即便老师经常有意识地提醒,但类似“小和尚念经”的儿歌声仍此起彼伏。
荣小燕老师在《我班有个小问号》的儿歌教学中,对如何让幼儿掌握儿歌的节奏感,并有节奏地朗诵出优美的儿歌进行了尝试,具体分一下两点。
欣赏、区分两种不同的朗诵方式。
“示范”在幼儿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儿歌教学中也不例外。
一改常态的是,荣小燕老师除了运用正面示范的手法外,还将不好听地(也就是拖调的念法)也念了一下,意在让幼儿比较两种不同朗诵方法。
幼儿在欣赏比较中感受到快一点的念法更好听,因为它有节奏感。
幼儿有了这一认识后,模仿“有节奏地念”就更有抓手了。
如果教师不示范,只是提“有节奏地念”这些要求,或者教师不示范得那么清晰,不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朗诵方式有多么难听,那么幼儿对“怎样的朗诵方式才是有节奏的好听念法”的认识不会那么清晰。
借助乐器帮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幼儿虽然知道有节奏念儿歌会好听,也知道了哪种方式才叫“有节奏地念”,但念着念着,又会出现拖调的现象,怎样能让幼儿有节奏地念完整首儿歌呢除了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更熟练以外,还能尝试另一种方式——借助乐器。
打击声音响亮、清晰的乐器,帮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
在幼儿朗诵儿歌时拍铃鼓,同时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拍手,幼儿朗诵出来的儿歌自然而然地就和拍手、拍铃鼓的节奏一样了,听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幼儿朗诵起来也很有成就感,朗诵积极性大大提高。
如何更好的记忆儿歌歌词学会歌词是孩子学唱歌曲的重要一步。
家长为孩子选择歌曲时,歌词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与文字有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歌词内容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为孩子选择好了合适的歌曲,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记忆歌词呢图片提示法:该方法适合于歌词较形象、每一乐句的歌词内容适合用一张图片表达意思的歌曲。
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便于理解记忆,而且在学唱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学唱的情况,适当递减图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层次性。
图片可以是家长自制,画一些较简单、能体现歌词内容的绘画,不强求美观性,讲究实用;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绘画歌词内容,这样成效会更大,主动性也会大有提高。
动作感受法:该方法适合于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比较易于用动作表现的歌曲,在引导孩子学习类似的歌曲时,可和孩子根据歌词内容共同创编动作,经过练习,孩子就知道什么动作代表哪句歌词,学习歌词就变得简单了。
这种方法具有动作性。
容易激发孩子歌唱时的情感表现。
故事导人法:有的歌曲具有一定的情节性,难以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经常是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这时家长只需把歌词内容“添油加醋”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表达时,要重点突出歌词内容,这样的方法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使孩子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歌词内容。
儿歌朗诵法:有的歌曲歌词较复杂,有一定的节奏,但缺乏情境性表演,这时家长就可以采用“儿歌朗诵法”教孩子学唱,首先把歌词内容单独从歌曲里分离出来,用朗诵方法教孩子学习歌词内容,学会以后,再匹配曲调。
这种记忆歌词的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习一些较难的歌曲。
游戏情境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能进行游戏的歌曲,有很多游戏都伴随着歌曲进行的。
这时我们无须分清歌词和游戏的主次地位,可以让孩子在反复的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学习歌词内容。
如歌曲《丢手绢》、《城门城门几丈高》等。
这种方法具有情趣性,使人不知疲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对接练习法: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游戏方法,在引导孩子学习记忆歌词的时候,通过你说上半句,我接下半句的方法学习歌词。
这种方式直接,而且富有竞赛性质,是孩子喜欢的方式。
图谱教学法:有的歌曲歌词内容较长且有重复、难记忆。
家长可带领孩子一起制作图谱,把一首歌变成一张图谱,歌词内容用符号表示或图案表示,一般一乐句用一种符号或图案表示,这种方式是把歌词变成孩子所理解熟悉的符号进行学习,有点像成人合唱时的歌谱,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补充资料《三个好孩子》三个好孩子,三个小胖子,穿衣扣扣子,红红帮冬子,冬子帮珍子,互相来帮助,都是好孩子。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的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响,小鼓它就咚!咚!咚!啊呀呀,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啦,小鼓说声:懂!懂!懂!《小熊过桥》小熊过桥,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
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